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专题38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海陆地貌的演变过程(解析版)-备战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8 地理过程类综合题之海陆地貌的演变过程【方法指导】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示意图)举例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如图: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区溶蚀形成溶洞、溶蚀洼地、落水洞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滨海地带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处、河流的中下游及河流入海口处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貌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河流地貌
(二)河流堆积地貌----
以冲积平原为例
七、流水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1.必要条件 (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 差异)。 (2)流速减缓:地形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 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 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4)区域差异:不同位置的堆积物、流速减慢的原因、沉积环 境的差异,故堆积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态存在差异。
(二)河流堆积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例 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教师阐述: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时间
晚
早
Q1
Q2
Q
P1 P2
P
Hale Waihona Puke (1)当PQ之间落差较大时(相当于河流发 育初期)河流的侵蚀以哪些类型为主?塑 造的河谷有什么特点?
此时河流侵蚀作 用以向下侵蚀和 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横 剖面呈“V”型。
(2)当PQ之间落差变小之后(相当于河流 发育中后期)河流的侵蚀会发生哪些变化? 塑造的河谷有什么特点?
2.河谷的演变过程
三个方向的侵蚀会不断改变 河谷原先的形态,并塑造新的地 表形态——导致河谷演变。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6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含答案
和河谷地带
原因
公路修建的成本和难 度均低于铁路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 施工难度较小,建设 和运营成本低
三、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势起伏大
类型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初期(A)
以向源头侵蚀和向下侵蚀为主,向河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
谷两岸的侵蚀为辅
长,形成“V”形谷
侵蚀 地貌
中期(B)
向下侵蚀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定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②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
设频繁的地区,滑坡多发。
(2)泥石流 ①定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区
耕地状况
乡村规模
河网密布区
破碎
小
河网稀疏区
连片
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 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
微点 2 背斜与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 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 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微点 3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看沿断裂面 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 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微点 4 (1)地垒和地堑
微专题01 地理位置特征及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三地合作政府政策大 力支持
地处我国经济、交通、科技发达的长三角地 区,市场广阔:核心城市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 三地邻近,产业基础好, 互补性强:三地政府 合作意愿强, 支持力度大。
【题组十六】
地理位置对交通的影响
(2021年河北卷)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
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
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
的滩地。近40年来,新县城已 简述新县城相对老县城的优势区位条件。
经逐渐发展为高原上的生态宜 海拔相对低,地表相对平坦,可开发利用
居之城。图9示意该县部分区域 的地形。
土地较多,环境承载力较大;风力少,风沙活 动较少;靠近河流,水源更丰沛;离山坡远,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少。
【题组十三】
地理位置对农业的影响
(2021年浙江6月卷)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 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柑橘、水稻
B. 苹果、小麦
C. 甘蔗、玉米
D. 葡萄、土豆
【题组十四】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22 分)
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
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
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
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图7示
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
越冬场分布。
【题组五】
地理位置对地质的影响
(2021年北京高考真题)读图9,回 答第15题。15.2018年9月,连接喀 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 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 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 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 行,需重点防范( )
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
2021年高考地理 第五单元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1年高考地理第五单元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读某区域背斜谷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1.(xx江苏盐城一模,11)图中岩层新老关系正确的是( )2.(xx江苏盐城一模,12)图中存在断层构造,其位置最有可能是( )A.L1B.L2C.L3D.L4“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两题。
3.(xx浙江嘉兴五校一模,1)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4.(xx浙江嘉兴五校一模,2)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B.地势平坦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下题。
5.(xx山东滨州一模,7)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水资源丰富,适合修建水库B.②地的成因与华山相同C.③处地质构造易储存地下水D.④处是由于地壳受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图乙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乙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
图甲是图乙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图甲图乙6.(xx湖北八校一模,4)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 )A.A河流B.B河流C.C山脊D.D河流7.(xx湖北八校一模,5)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池的外边缘流速较池内小②池的外边缘较池内流速大③池内沉积作用快于池的边缘④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池内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xx湖北八校一模,6)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
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
2021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 B.badc C.cdab D.dacb2.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答案】1.B 2.C【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b图中是在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冲沟发育过程中,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a 图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的河谷,河流形成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故b图形成最早,随后才形成a图;到河流发育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侵蚀作用加强,即侧蚀增强,河流变弯、河谷拓宽,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d图河流地貌;最后,河流发育成熟期,长期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U”型,如图c,故c图河流地貌最后形成。
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床两侧地势较高处,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说明此时水位较高,流速较大,流水搬运物质的粒径粗大,故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洪水期搬运的物质随流速降低,导致粒径粗大的砾石在P处沉积。
故选C。
【点睛】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则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
下图示意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丙乙甲丁B.乙丁丙甲C.甲乙丙丁D.丁甲乙丙4.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A.内力作用占主导B.河谷海拔升高C.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D.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答案】3.A 4.D【思路点拨】第3题,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结构,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xx天津文综,3,4分)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答案 C2.(xx天津文综,4,4分)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答案 A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1.(xx上海,13,2分)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2.(xx上海,14,2分)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 D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两题。
3.(xx浙江文综,5,4分)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答案 C4.(xx浙江文综,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答案 A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xx江苏单科,5,2分)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答案 C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专题05 微专题 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练习)(解析版)
微专题地貌演化过程、冰川地貌、沙丘(2024·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太行山的中、南段发育了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其形态特征为色红、顶平、身陡、棱角明显。
这一地貌的岩层大致可分为三层:下层是元古界(距今25亿~8亿年)变质岩;中层为元古界砂岩和砂质页岩;上层则是寒武纪(距今5.41亿~4.85亿年)含砾粗砂岩、砾岩,上覆泥灰岩。
嶂石岩地貌形成的重要动力来自横向楔状侵蚀作用和横向掏蚀卸荷作用。
下图示意太行山嶂石岩地貌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嶂石岩中层地貌形成过程最可能为()A.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一地壳拾升—外力侵蚀C.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活动2.与太行山嶂石岩横向掏蚀卸荷作用成因相关性最大的是()A.岩辟坡度B.岩石性质差异C.植被盖度D.构造运动变化【答案】1.C 2.B【解析】1.中层岩石为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而后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后受流水侵蚀、风力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最终形成图示地貌,所以嶂石岩中层地貌形成过程最可能为: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正确;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不是中层岩石形成的作用力,主要是下层岩石形成的作用力,ABD错误。
故选C。
2.由于岩石性质差异,岩石硬度不同,性质较为松软的岩层往往先被风化侵蚀,上层的砾岩与下层的变质岩相对中层的砂岩,岩性较硬,不易被侵蚀,而中部的砂岩,岩性较软,易被侵蚀,当软弱层不断的被掏蚀,上覆岩层承受的力越大,岩层原有的垂直节理加强并产生新生节理,造成整个岩体的不稳定。
因此太行山嶂石岩横向掏蚀卸荷作用成因相关性最大的是岩石性质差异,B正确;岩辟坡度、植被盖度、构造运动变化对横向掏蚀卸荷作用影响小,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横向掏蚀卸荷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岩性的差异。
风化侵蚀首先从夹砂页岩和松软砂岩开始,在软弱层被掏蚀后,上覆岩层悬空并承受自重和上部岩体的压力。
高考地理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三: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解析】:该地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阵发性洪水往往 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的特点,洪水期,降水量集中, 河流水量大,水动力强,携沙能力强,洪水携带大量沉 积物迅速充填沟道;随着地势趋于开阔平缓,流速变 慢,动能不足,河流搬运能力减弱,形成片流带,地势 进一步开阔平坦,因流量变化大,河流改道频繁,游荡 型河道发育,形成辫流带;扇缘地区,地势更加平坦开 阔,水流下切作用进一步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流 在此处溢散形成扇缘湿地。
地
喀斯特地貌
化学溶蚀(石林、溶洞);化学沉积(石笋、石钟乳、石柱)
表 形 地表形态
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雅丹、风蚀蘑菇、风蚀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态
海岸地貌
海浪侵蚀(海蚀桥、海蚀柱);海浪沉积(沙滩)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角峰、冰斗峡湾);冰积地貌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一、外力作用对地貌塑造的过程:
1.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对点训练】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冲积扇的演化发育受气候、构造运 动、母岩类型、供源流域规模及盆地形态等因素影 响。基于其主要形成沉积水动力条件,可划分为河 流(辫状河、曲流河)型冲积扇与重力流(塌积、 泥石流)型冲积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 冲积扇为典型的辫状河流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 坡角平缓的特点,沉积砾岩、砂砾岩内砾石成分以 岩浆岩系为主,整个冲积扇沉积泥质含量极少。下 图示意冲积扇洪水期活动扇体构型特征。
考情分析
【高考命题】地质地貌的考察始终是 高考考察的热门方向,尤其是随着新课 改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地质地貌形 成的过程类分析与推理成为对学生进行 核心素养考察的主要方向。考生需要强 化地质地貌类题型过程类的推理分析能 力。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山西详解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山西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山西省右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
民谣“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反映了过去右玉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完善推进绿色发展战略近几年,右玉县的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知名度不断提高,右玉羊肉是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 右玉过去“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反映的自然条件是A.白昼时间短B.沟谷地势低洼C.多大风天气D.洪涝灾害频发2. 不断完善恢复的绿色生态环境对右玉县农业生产条件的直接影响是A.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B.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C.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D.降水增多,冬小麦产量增加3. 目前右玉县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改善,羊肉品质好B.距大同市近,市场需求量大C.黄河水源充沛,牧草丰富D.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
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
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
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
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
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4~6题。
4. 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5. 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6. 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A.9点B.11点C.13点D.15点山西大同土林位于黄土高原东北角,景区内植被稀疏,土地裸露,土层多由钙化层、砂石和盐碱成分很高的泥土等组成,成为当地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自然地理 第三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变化 微专题(三) 曲流、牛轭湖、河流阶地
[解析] 阶地③有火山灰分布,土壤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
遭受洪水威胁,最适合分布耕地及居住地,C正确;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要考
虑洪水威胁,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①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
侵扰,A错误;阶地②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B错误;阶地④地势太高,居住、交
技能提升
1.曲流和牛轭湖 (1)定义:在一些河流众多的平原地区,我们时常能看见一种形态独特的湖泊。 它们呈弯曲的条带状,类似人字形的牛轭,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牛轭湖,也称河迹湖。 牛轭湖是由曲流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形成过程:①在平原地带,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 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难以保持一条直线流动,会产生弯曲。在河道弯曲的地区,河 岸向河流凸出的一侧叫凸岸,相对的另一侧叫凹岸。②由于惯性,河流在弯曲处会不 断冲刷凹岸一侧的河岸,凹岸越来越向陆地一侧后退,而凸岸一侧的水流速度相对较 慢,泥沙易堆积,使得凸岸不断向河流一侧凸出。这种规律被人们称作“凹岸侵蚀,凸 岸堆积”,由此,河流的弯曲度就会越来越大。③当河流弯曲度特别大时,拐弯处水流 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如果水量较大,河流很可能会将弯曲处狭窄的地 峡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按直线路线流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河流的 “裁弯取直”。④河流裁弯取直后,原本弯曲的河道因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渐与 主河道分离,渐渐被废弃,成为遗留在原河流凹岸边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形状如牛 轭,从而形成了牛轭湖。
4.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图中①河漫滩位置持续有河流泥沙的沉积,平坦面仍在扩大,A正确;②③④
已经抬升形成阶地,丰水期不能被淹没,不再接受泥沙沉积,面积不会继续扩大,B、C、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福建福州八县市联考]海退是指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现象。
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
下图为辽河三角洲区域图。
据此完成1~2题。
1.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表现为海退为主的影响因素可能有()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河流含沙量增加③陆地相对抬升④海浪侵蚀减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辽河三角洲形成的影响因素。
海进与海退是海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表现为海退过程,一般是陆地相对抬升或者沉积物沉积量大于侵蚀量,导致海平面相对下降所造成,②③正确;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升高,导致海进,海浪侵蚀减弱是海退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①④错误。
故选B。
2.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说明() A.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逐步转变B.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沉积C.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的地质活动过程D.海平面可能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貌的演化过程。
河道(湖沼)为陆地环境,滨海、浅海为海洋环境,三角洲是海岸带环境。
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浅海—三角洲的过程,表明海平面先后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过程,D正确;生态系统从河湖湿地系统向海滨湿地系统再向三角洲湿地系统转变,A错误;沉积层先后体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陆相沉积,B错误;陆地可能经历了抬升—下沉—抬升的地质活动过程,C错误。
[2024·浙江高三模拟]安宁河谷地(下图)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高原山区,乡村聚落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 500米以下的范围,小部分分布在海拔1 500~2 000米的范围。
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的范围,微型和散户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河100米左右的范围。
高考地理试题-地表形态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地表形态专题(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2)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答案】(1)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
春季、风力强劲。
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
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2)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分析】本题以我国祁连山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地质作用过程、影响水分条件的因素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
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
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2)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
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微专题二常见地貌类型青海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会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
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较为集中(见图1,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见图2),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2.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自然因素有()①西北风②湖陆风③地壳隆起④河流⑤地形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徐霞客游记》中曾记录:“路侧有窞(dàn)深坑一圆,名龙井。
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
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路遂昏黑。
践崖扪隙,其下忽深不可测。
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4~5题。
4.龙井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地壳凹陷——流水溶蚀B.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崩塌C.流水溶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5.该地貌类型对本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①土层浅薄,土壤贫瘠②光热充足,降水多③易引发地质灾害④利于地表水存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山谷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
据此完成6~7题。
6.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7.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河口(范围指从潮汐影响下的上界至水下三角洲的末端)可视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区域,下图为常见的河口类型示意图。
2021届高考地理—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习题含答案
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下图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剖面图,景观区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生物化石可能在张掖丹霞地层中被找到的是A.哺乳动物B.原始鱼类C.裸子植物D.古老两栖类2.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内彩色丘陵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C.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水平挤压—断裂抬升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⑥⑤D.③④⑤⑥4.如果在岩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他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的代表性生物化石。
读下列某地区岩层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时期是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6.甲、乙、丙、丁四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丁—甲—乙—丙B.丁—甲—丙—乙C.丁—乙—甲—丙D.丁—乙—丙—甲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马利亚里海沟,我国蛟龙号进行了第四次下潜,蛟龙号首次突破了7000米水深,并且在7020米的最大深度成功坐底,这也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下潜的记录。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海沟处的岩石主要是A.玄武岩B.石灰岩C.大理岩D.花岗岩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该地区是海底岩石年龄最轻的地区C.该地区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该地区是目前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主要地区9.下列有关马里亚纳海沟形成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A.B.C.D.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
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
【2021高考地理最新习题】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解析
2021最新习题—地表形态的塑造(2021·汕头毕业班质量检测)玄武岩,是岩浆从火山中喷出或从地表裂隙中溢出凝结形成的岩石。
在冰岛南部沿海有一座由深色柱状玄武岩构成,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多棱柱状岩石峭壁,形似风琴管,故称风琴岩。
在峭壁底部,棱柱较短,中上部较长。
完成1~2题。
1.形成“风琴管”边缘笔直、粗细相近、整齐规则的形态原因是()A. 均匀冷凝B. 均匀挤压C. 均匀侵蚀D. 均匀断裂2.峭壁底部的“风琴管”比其他部位短的原因是()A. 流水侵蚀B. 海浪侵蚀C. 冰川侵蚀D. 风力侵蚀(2021·汕头毕业班质量检测)河三角洲由多个舌状小三角洲组成。
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往往形成狭窄的过渡带,但在特定季节则呈现黄蓝两水界线分明。
下图为我国“黄河入海口故道示意图”完成3~5题。
3.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呈现蓝黄两水交汇分明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4.黄河河口出现多处舌状小三角洲的原因是()A. 海水运动变化B. 黄河径流变化C. 黄河多次改道D. 泥沙来源变化5.图中甲河道保持为河流的时间大约在()A. 1885年以前B. 1885~1972年C. 1972~1976年D. 1972~1996年(2021·福建漳州适应性测试)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
下图为天山某山脉四级夷平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最古老的夷平面是()A. IB. IIC. IIID. IV7.推测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持续抬升B. 持续下降C. 间歇性抬升D. 间歇性下降(2021·广东阶段性检测)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主要物源由洪水带来,洪水的规模和搬运能力决定了旱扇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地理微专题训练1 地貌的演化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 B.badc C.cdab D.dacb2.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答案】1.B 2.C【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可知,b图中是在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冲沟发育过程中,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a图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的河谷,河流形成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故b图形成最早,随后才形成a图;到河流发育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侵蚀作用加强,即侧蚀增强,河流变弯、河谷拓宽,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d图河流地貌;最后,河流发育成熟期,长期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U”型,如图c,故c图河流地貌最后形成。
故选B。
第2题,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床两侧地势较高处,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说明此时水位较高,流速较大,流水搬运物质的粒径粗大,故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洪水期搬运的物质随流速降低,导致粒径粗大的砾石在P处沉积。
故选C。
【点睛】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则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
下图示意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丙乙甲丁B.乙丁丙甲C.甲乙丙丁D.丁甲乙丙4.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A.内力作用占主导B.河谷海拔升高C.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D.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答案】3.A 4.D【思路点拨】第3题,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结构,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均起作用,最终导致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选D。
5.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0%。
图甲是丹霞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图。
图乙表示不同时期的侵蚀和保存量,其与图甲中景观相对应的组合正确的是: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③c④d①C.a①b③c②d④D.a ④b③c②d①【答案】A【思路点拨】随着侵蚀作用的进行,地表由相对平坦变崎岖再到相对平坦,侵蚀作用由弱到强再到弱,侵蚀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
在此过程中地表形态发生巨变。
图中a为侵蚀作用的初始阶段,对应1图;图c地表最崎岖,为侵蚀作用最强时期,对应3图;图b中河谷宽度增大,地形起伏程度开始变缓,外力侵蚀作用由强转弱,对应图2;图d地形呈波状起伏,河曲发育,流水沉积作用明显,为地貌演化的老年期,对应图4。
A正确。
读“某地景观演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景观演变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搬运作用B.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堆积作用7.图中Ⅰ、Ⅱ所示的演化,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强弱B.风力作用C.温度变化D.生物活动6.C在温度、水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物质,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故选C。
7.C图中白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部,夜晚岩石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的变化是Ⅰ、Ⅱ所示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的主要原因,故选C。
【点睛】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经流水长期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方山、峰林等地貌,下图示意丹霞地貌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丹霞地貌的演化阶段按照先后排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③②9.与阶段①相比,处在阶段②中的河流A.下蚀较强,侧蚀较强,堆积较强B.下蚀较弱,侧蚀较强,堆积较强C.下蚀较强,侧蚀较弱,堆积较弱D.下蚀较弱,侧蚀较强,堆积较弱8.D因为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经流水长期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方山、峰林等地貌,所以形成初期为砂岩沉积层随地壳上升,形成台地,台地在流水下蚀作用下形成“V”形河谷,如①图所示。
后随着河流溯源侵蚀、下蚀及侧蚀加剧,河谷变宽变长,台地逐渐被切割形成山脉、方山等,如④③图所示。
随着侧蚀加大,山脉、方山逐渐形成峰林、残丘等,如②图所示。
故D项正确。
9.B阶段①时为丹霞地貌早期,河流落差大,流速急,下蚀强,侵蚀强,多形成“V”形谷。
处在阶段②后期中的河流落差小,河道弯曲,流速缓慢,下蚀弱,侧蚀强,泥沙淤积,堆积明显。
故B项正确。
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0%。
下图图甲)是丹霞地貌不同演化阶段的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乙图表示不同时期的侵蚀和保存量,其与甲图中景观相对应的组合正确的是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③、c④、d①C.a①、b③、c②、d④D.a④、b③、c②、d①11.下列与丹霞地貌成因相似的是A.尼罗河三角洲B.桂林山水C.黄土高原D.鸣沙山沙丘10.A据材料,丹霞地貌演化阶段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它们所对应的侵蚀量分别是小于40%、40-70%和大于70%,故图中丹霞地貌演化阶段依次为,a、c、b、d,相对应的组合分别是a-①、b-②、c-③、d-④。
A项正确。
11.B丹霞地貌是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故成因相似,B项正确;尼罗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故A项错误;黄土高原、鸣沙山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C、D两项错误。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 B.badc C.cdab D.dacb14.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15.与P处相比,T处沉积物A.土壤更肥B.粒径更小C.地势更高D.年代更老13.B读图可知,b图中是在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冲沟发育过程中,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的流水转变为经常性的流水,冲沟就演变为河谷,a图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的河谷,河流形成初期,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故b图形成最早,随后才形成a图;到河流发育中期,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两岸侵蚀作用加强,即侧蚀增强,河流变弯、河谷拓宽,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形成d图河流地貌;最后,河流发育成熟期,长期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U”型,如图c,故c图河流地貌最后形成。
故选B。
14.C读图可知,P处位于河床两侧地势较高处,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说明此时水位较高,流速较大,流水搬运物质的粒径粗大,故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洪水期搬运的物质随流速降低,导致粒径粗大的砾石在P处沉积。
故选C。
15.D读图中冲积扇地貌可知,P处位于冲积扇表层沉积层,T处位于冲积扇里部沉积层,随流水侵蚀出露在河床,根据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可知,越是上部沉积层形成年代越新,故与P处相比,T处沉积物年代更老。
故选D。
下图为某种地质演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该地质演化过程的正确排序是A.d-e-g-f-b-a-h-c B.d-g-e-a-c-h-b- fC.g-e-a-c-h-b-f-d D.d-f-b-h-c-a-e-g17.下列地貌形成和上图地质演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马里亚纳海沟—e B.喜马拉雅山—bC.东非大裂谷—c D.雅鲁藏布江谷地—f16.C本题考查的是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海底扩张学说,地质演化过程是“先生长后消亡”,最后是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地缝合线,内力作用渐进入休眠期,外力作用隆重登场,在外力作用下,高山被侵蚀变低,但地缝合线仍在,最后板块处于休眠静止期,孕育新一轮的地质演化过程,故选择C。
17.D由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h;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形成的,故对应的是b;东非大裂谷是裂谷期形成的,故对应得的是e,故选择D。
图为英国北部某地地表形态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地表形态演化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19.目前该地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山峰棱角分明,U型谷发育B.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D.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18.B读图可以看出,该地地表形态演化是由地表起伏和缓到地形崎岖,应该是外力不断侵蚀形成的,图①地表起伏较和缓,地表被侵蚀程度较轻;图③地表起伏程度加大,被侵蚀程度加重;图②地表被侵蚀程度最重,故该地地表形态演化的顺序是①③②,B项正确。
19.A由上题分析可知,图②为目前的地貌,可以直接读图得出,该地目前地势陡峭,山峰棱角分明,U型谷发育,且图为英国北部某地地表形态,应当是冰川侵蚀地貌,故A 项正确,B、C项错误。
溶洞发育为流水溶蚀,非冰川侵蚀,且图示也无法判断出是否存在溶洞,D项错误。
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
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
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化学风化B.冰川沉积C.岩浆活动D.风力侵蚀21.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20.D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
而“水上雅丹”是在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因此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D。
21.B“水上雅丹”的演化是由于湖区面积不断缩小,湖底干涸裸露,在干涸湖底的基础上,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干涸的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湖底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逐渐形成雅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