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议论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3回看真题考点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3回看真题考点

方 法 指 导
考向 2 信息推断
1.(2020·重庆 B 卷,20)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哪一条最能帮助小 重 新化解忧虑?请说明理由。 庆 2.(2018·重庆 B 卷,20)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体缺乏 设 维生素 D 可能会导致哪些方面的疾病? 问 3.(2018·重庆 B 卷,2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王鹏是否有
并仔细研读,得出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
第三步:依据文本,结合实际。要有情境意识,将材料或 方 情境与实际生活相对照,根据文本中获得的有针对性的信息, 法 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阐述理由。 指 温馨提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般而言均能从文本中寻找 导 到蛛丝马迹,因此,我们一定要紧扣材料,多方分析,不能完
3.(2021·重庆 A 卷,21)下面是对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 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根据材料二 重 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庆 4.(2021·重庆 B 卷,21)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 设 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80 字左右) 问 5.(2020·重庆 A 卷,21)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两种调控负面情 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材料三中的林杨赶走负面情 绪。
逐个审读材料并提取答题的关键信息。
第四步:精准概括,规范作答。整合已经提取出的信息,按 题干要求精简、准确地概括作答。 方 此外,作答提取并概括文中信息类题目时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法 ①信息要点不能交叉重复,要注意合并同类项; 指 ②信息要点表述角度应符合题干要求,并且角度、方式一致; 导 ③答案在表述时尽量使用文中关键词句,要注意提炼转换, 切忌直接摘抄作为答案;
考点 2 信息整合与解释
考向 1 信息提取与概括
重 1.(2022·重庆 A 卷,18)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 庆 化的知识。 设 2.(2018·重庆 B 卷,19)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在下面这幅“维 问 生素 D 控制肥胖流程图”中的序号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2017重庆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2017重庆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头、结尾以及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根据这些句子的提
示,归纳段意层意,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③通过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
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 什么,这就是论点。
考点2
词语理解[10年5卷4考]
考情搜索
题型一:词语含义及作用[10年3考]:15A、
13A、09
题型二:词语的指代内容[10年1考]:15A
④看直接表述句: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
正面表述句,如“我认为……”。
(2)概括、归纳中心论点:
①通过修改论题得到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有论 题但没有明确的论点,这时只需对论题加以修改,
方法指导 将陈述性的词语改为具有主观倾向的谓语动词,写 出对象、限制范围,即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从关键词句中提炼中心论点。特别是文章的开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实战链接】 题型一:见精练版P64《请敬畏规则》第1题,P67
《大度方可识人》第1题。
题型二:见精练版P62《道是缺憾却完美》第1题, P63《谈独立思考》第4题,P63《让“积极网红” 驱逐“粗鄙网红”》第1题,P65《欣赏是一剂良药》 第1题,P66《平常之心》第1题,P66《感恩与善良》
【思路归纳】解答此题可先看文章题目‚怎样的‘水土 ’才养人‛,这明显是一个疑问句,而中心论点往往是 表明观点态度的陈述句。所以可以排除文章标题就是中 心论点的可能性。再看文章开头,通过生活中的事件提 出了问题,也就是本文的论题,在文中找到能回答这一 问题的句子,加以总结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第② 段讲到了好的自然‚水土‛对人的心灵的培养作用。最 后,看文章结尾,第⑧段首句讲到‚养人需要社会的好 ‘水土’‛,从上述两点即可得出中心论点:好的自然 ‚水土‛和好的社会‚水土‛才养人。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一、(2018·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恳求入党。

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

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

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

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

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

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

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 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

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

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

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知足①“知足常乐”这一古老的命题,在当今纷繁杂乱、诱惑多多的世界里,我看应是我们立身处世、自制自律的金玉良言。

②曾读过“齐人攫金”的故事,说齐国有个财迷,整天想着要有许多金子。

一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一家金店,直奔柜台,揣起金器就跑。

几个路过的巡吏将他抓住。

县官审问他:“当着那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那人这才清醒过来,答道:“我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

”③明代的刘元卿曾撰写《王婆酿酒》的寓言,读来颇为有趣。

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也不计较。

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

井挖好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

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

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

”写完之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

④这些故事、寓言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该知足而不知足时,就会目眩神迷于五色之惑不能自拔,成为贪欲的奴隶。

古人总结教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就是说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可以保持长久。

“人贪酒色,如双斧伐孤树,未有不仆者!”一个人,尤其是执掌权力的人,一旦对自己的地位、待遇不知足,欲壑难填,迟早会出事。

那么,如何识高低、知满足?这道问题确实考验着每个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⑤现实生活中,知足之乐是以忍痒换来的。

权力、地位、金钱、美色,对人的诱惑和杀伤力极大,见之“心痒”可以理解,关键是对非分之利要忍痛煞痒。

有位县官死后留下一只小木箱,后人打开一看,是满箱血迹斑斑的草纸,以及一封信件。

原来这位县官生前面对贿银,内心也曾一次次发痒。

为戒贪拒贿、煞住心痒,他以锥刺股,以纸拭血,久而久之,集满木箱。

信末,他以苏轼名言告诫儿孙:“忍痛易,忍痒难!”⑥极少数位高权重的“聪明人”,书读得比别人多,见识比别人高,可关键时刻,忘记了祖宗的良言,忘记了前车之鉴,见利便如蚁挠心,奇痒难支。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 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 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 读、Pad 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0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 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
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 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 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 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 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 都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 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 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 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 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 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 可,轻松愉快。
三、(2021·重庆 A 卷第 18~21 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题目。 (18 分)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 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 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 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图 3 议论文树状结构
图 4 议论文线性结构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

中考议论文阅读(3.10)

中考议论文阅读(3.10)

议论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8分)正是青年读书时①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②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

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

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③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

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

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 1 -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

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

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④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

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

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⑤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

”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

- 2 -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

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⑥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

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

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

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

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⑦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必备相关文体知识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必备相关文体知识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换句话 诠 语言标志
说…… 释
作用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特征 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并逐一说明。 分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首先…… 类 语言标志
其次……再次……、表序数的词。 别
作用 使事物关系、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摹 特征 通过描绘事物形状、外貌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 状 语言标志 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貌 作用 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生动。
引用具体的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以及神话 特征
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趣闻等进行说明。 名言诗文、传说民谣、新闻报道、逸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引 语言标志 一般有引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用 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添 作用 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章开 头引用资料有时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 道理
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 论证 作用
权威性和说服力。 多用冒号、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 标志词 曾说过”之类的提示语。
拿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 内容
点。 对比
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可以使是非曲直明确,突出强调 论证 作用
画 特征 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图 语言标志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照片等。 表 作用 直观具体地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说明顺序
特征 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一般文中会出 时间顺序 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判断 找时间名词:早、晚、年、月、季节、时代、朝代、世 纪、工艺程序的先后等。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一般有从上到下、

初三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初三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初三议论文阅读及答案初三议论文阅读1:《人的价值》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和地位就是人的价值。

其实不然。

从历史看来,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

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

比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诗仙”与“诗圣”。

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

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

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而要靠人的理性和深思。

当曹雪芹在贫困潦倒中创作《红楼梦》,当居里夫人在狭小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奥秘,谁能在当时准确地估量他们的价值呢?因此,历史老人告诫世人:看人不要只看他穿的衣服、使用的什物以及他的种种头衔,而要看他的内心和行动。

衣服、什物、头衔等都是人的外在现象,这些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全面地体现人的价值内涵。

估量一个人的价值,必须看他的心灵,看他的所思所想,看他的所作所为,看他为社会为大众贡献了多少。

⑤北宋名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了这样的宏大志向,有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有了一颗跳荡的火热的心,再伴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这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历程。

初三议论文阅读习题10.细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云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7篇(2003—2018)

云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7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云南省议论文阅读17篇(2003—2018)给“理想”建个朋友圈陈焱①“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

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

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

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

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但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

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建立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

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

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

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踏实合作”。

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的困难。

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

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给予我们厚望。

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中考语文试题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素

中考语文试题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素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素材(2013重庆A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游宇明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

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人是为梦想活着的。

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

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进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

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

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

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的日子。

鲁迅先生一生的....、靠.水水流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林·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

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题三 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题三 议论文阅读
d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论据进行比较,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如 《谈读书》中,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错误偏 向。分析对比论证法的作用,需要先分辨文中用什么和什么作对比,再分析这样对比是 为了证明什么论点,最后把握对比论证法的特殊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 确、使人印象深刻。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 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真题典例一 真题典例二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 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 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 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 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 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 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 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按论证方式,议论文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 证明论点的论证方式,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就以立论为主;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 反驳别人论点的论证方式,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一篇驳论文。批驳对 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 方的论点;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考纲导航 考情分析
年份
考查 篇目
考查知识点及分值
划分结 构层次
理句解的重意要思词、掌 段 作握在 用重文要中句的、
提炼论点
掌握论据、论证 及其作用

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8)

河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河北省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8)读网,更要读书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5.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3分)16.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3分)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15.(3分)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要,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定,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16.(3分)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答成“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7.(3分)B(2016河北)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2023届北京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议论文(立论文)

2023届北京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议论文(立论文)

2023届北京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议论文(立论文)现代文阅读(立论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张峪铭①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

②当季节将一床雪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的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它在梦中渐渐恢复“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

③人也需要休息,还需要宁静。

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宁静让人拥有强大的内心。

④宁静能开阔人的胸襟。

苏东坡踌躇满志,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写就的文章也不过是应景之作。

无车马之喧,也无恭维之言。

宁静,宁静得没有半声问候,只闻自己的心跳;沉淀,沉淀得没有一丝亮光,只有泥土的颜色。

思维在漫长的宁静中,发酵成“地力”旺盛的土壤,胸襟也随之逐渐开阔起来,于是就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达观豪放,也就有了《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不朽华章。

⑤宁静能拓展人的思维。

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说,创作需要激情,更需要静心思考。

是宁静拓展了他的思维,激活了他奇特的想象,积蓄了他生命的能量。

他用宏大瑰丽的想象,令读者对头顶的星空产生无限的敬畏。

⑥可现代许多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却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宁静下来。

生活的快节奏,让心疲于奔命;物质的强烈欲望,让心痛苦不堪。

于是,人们将心灵寄托在热闹之中。

在觥筹交错中,喝着热闹的酒;在霓虹闪烁里,唱着嬉闹的歌。

没有宏大的布置不算排场,没有雷动的掌声不会说话……最后,心灵反遭紧缩包围。

到头来,生存的土壤日益变浅,“地力”渐渐消失,上面只能长些浅根杂草了。

⑦宁静能让人摆脱欲望的烦恼,求取内心的安宁。

愿望太多就增加烦恼,烦恼多了心就无法宁静。

在名和利上,不要过分追求“拥有”,腾出物欲空间,让宁静驻在心中,你就能修炼得内心强大,修炼得百毒不侵。

⑧宁静使人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大智者莫不是气定神闲,如得道之高僧,在慌乱的小沙弥面前,依然镇静自若。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51题)1.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

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

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

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

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

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

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

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

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

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

”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

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精]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读书重在选择潘裕民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

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

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

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

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

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

”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

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

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

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

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 真题精选

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 真题精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二、[2018]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共12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 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 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 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 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 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 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 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 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 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 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 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 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 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 固的中国人。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 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 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 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 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 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 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专题13 文章结尾的赏析(PDF)-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带答案)

专题13  文章结尾的赏析(PDF)-202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之散文阅读重点难点汇编(带答案)

文章结尾的赏析xxx考点解读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所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涉及文学作品结尾赏析的试题。

常见考查方式:①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个角度简要赏析。

②文章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简要赏析。

③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品结尾的妙处。

01 典型例题请赏析彭荆风《驿路梨花》(部编版七下)结尾的妙处。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答: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

“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

文章结尾引用陆游诗句,给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同时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请分析茨威格《伟大的悲剧》(部编版七下)结尾段的作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答: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等人极其崇高的赞誉,在全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02 答题模板文学作品常见结尾方式(1)自然收束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2)卒章显志式:结尾点题,圆合情节。

(3)首尾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

(4)出人意料式:也称欧·亨利式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再生波澜,曲折动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5)艺术留白式:骤然中止,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6)以景作结式: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或照应题目,首尾呼应);暗示情节发展(或故事结局);烘托人物形象;升华(深化)主题/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7)引申拓展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