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
浅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国的走出去仍然面临着许多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一,走出去的要素,究竟主导的是什么?中国企业走出去,重点是资本走出去,还是劳动力走出去,还是技术走出去?第二,我们要换回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换回来的重点是资源和能源,还是市场和渠道,还是长期合作伙伴?第三,企业走出去的模式是什么?究竟是逐利型地走出去,还是共享型地走出去,还是绿色地走出去?要谈走出去的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
如果不能够用行动证明是一个科学发展的、绿色的、共享的走出去,那么今后会有发生形势大幅逆转的可能。
本文以两个案例总结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应对这些风险的策略及建议。
-----------------------------------------------------------------------------------------------------------------------------------------自20 0 0年我国正式确立“走出去”战略以来,愈来愈多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跨国并购等方式,逐渐走出了国门。
而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在走出去方面,重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十二五”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提出了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从“十五”国家首次将走出去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到“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实施走出去,代表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从重视出口和引进来,进入一个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阶段。
企业走出去的重点,从"十五"时期重点发展境外的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国内短缺的资源,转变到“十一五”重点促进原产地多元化和参与境外的基础设施,然后再到“十二五”,走出去的重点已经转变到要创立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和品牌,重视当地民生和履行社会责任。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谈到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这里我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一个是印度尼西亚的案例。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也积极融入国际市场,走出去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与机遇,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前景。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主要包括市场拓展、资源整合和技术引进三个方面。
1. 市场拓展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国门,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这一战略中,企业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或并购,进入新兴市场,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业务,通过收购当地电商平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 资源整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求国外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技术、人才等。
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资源整合,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提升竞争力。
例如,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工厂,以获取当地的优势资源,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3. 技术引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
例如,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通过与德国的汽车制造商进行技术合作,引进了高端的电动汽车技术,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许多机遇,这些机遇将推动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
1. 资本市场开放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企业可以更方便地通过IPO、债券发行等方式融资,提升企业的实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此外,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进行股权合作或股权交易,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政府支持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在出台各种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会和市场空间。
3. 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一、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迎接经济全球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必将伴随着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而游离在外则将被边缘化。
就一国而言,融入经济全球化既可能使其受益,也可能使其受损。
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一国才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能够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方式,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中国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集中资源在本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成长为具有较强实力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获取支配全球资源权利的重要工具。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许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迅速提升,形成了一大批资本实力雄厚、技术管理水平先进和具备“走出去”能力的企业,有可能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
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继续保持对外贸易高速增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下降。
对于像纺织品和玩具等一些利润空间较小的出口产品来说,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中份额的维持和扩大。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提出对策建议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走出去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儿了。
像是吃饭要有盐,企业想要发展,也得有点国际视野。
不过,走出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就像爬山,没点准备可不行。
那么,咱们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理清目标,明确方向1.1 确定市场首先,走出去之前得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目标市场在哪里。
就好比你去旅行,得先想清楚想去哪个城市,才能开始收拾行李。
企业在选择市场时,可以考虑一些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非洲等,这些地方发展潜力大,机会多。
再者,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简直就像拿到了一张地图,心里有数,才能不走弯路。
1.2 设定战略明确目标后,接下来就得制定战略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综合考虑市场规模、竞争环境和法规等等。
就像打麻将,不能只看手里的牌,还得注意对手的动作。
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战略,比如合作、并购、或者独立运营。
每种方式都有它的利弊,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2. 加强品牌建设2.1 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就像人的名片,出去在外,别人一看到你的品牌,就能联想到你的产品和服务。
想让品牌深入人心,得注重品牌的宣传和形象塑造。
利用社交媒体、线上营销等手段,可以让品牌更快地传达到目标受众手中。
这就好比你在聚会上主动介绍自己,别人才能更快记住你。
2.2 文化适应走出去,也意味着要学会适应当地的文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企业在推广产品时,得考虑这些差异。
比如说,某些国家对颜色有特别的禁忌,或者对某些产品的使用方式有自己的理解。
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时,适当调整,做到“因地制宜”,这可是成功的关键。
3. 建立本地化团队3.1 招募当地人才光靠总部的人可不行,建立本地化团队尤为重要。
就像烹饪一样,有了当地的食材,才能做出最地道的美味。
招聘当地人才,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还能搭建与当地相关部门、客户的良好关系。
他们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也能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帮助企业快速适应环境。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这一过程既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机遇1. 市场扩展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
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和增加营收。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能力逐渐提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 资源获取机遇随着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国外优质的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建设自己的项目,获得稳定的供应链和资源支持。
3. 品牌建设机遇走出去不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也是中国企业品牌的输出。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国企业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在全球化时代,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二、挑战1. 市场竞争挑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他们需要与当地企业竞争,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同时还需应对当地政策、法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都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品牌建设挑战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资源。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知名品牌的压力。
他们需要打破“中国制造”的负面印象,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塑造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3. 风险与不确定性挑战走出去不仅带来了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国际市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可能出现变化,汇率波动和政策限制等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同时,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
三、方法与策略1. 了解目标市场在走出去之前,中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环境。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
然而,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企业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
首先,在制定走出去战略时,企业需要具备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外市场的需求和潜力。
这包括市场的规模、增长率、消费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
通过与本国市场进行比较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的市场进入策略。
其次,企业需要注重本地化运营。
走出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复制自己在国内的模式。
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法律制度、商业习惯等因素,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匹配。
这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组建当地团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
同时,企业要注意本地化的企业形象塑造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三,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对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可能会与国内存在很大差异。
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供符合外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创新,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走出去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
企业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及时应对各种风险。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各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抵御风险和挑战。
第五,企业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的管理人才,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发展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吸引和引进具有相关行业和市场经验的人才,为企业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迈向世界舞台的必经之路。
企业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以及卓越的执行能力,同时注重本地化运营、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了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实现“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战略选择、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1. 战略选择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实力和资源优势的“走出去”战略,在选择战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以确保战略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2. 市场开拓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市场开拓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法律政策以及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竞争情况和市场规模,为进一步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提供依据。
在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合作、设立海外分公司或办事处、参展展会等。
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品牌建设在“走出去”战略中,品牌建设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与目标市场相符的品牌形象。
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广告、营销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符的产品或服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企业或品牌代言人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4. 人才培养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专业的国际化团队。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浅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浅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指中国企业在国内取得一定规模和实力之后,开始将业务拓展到国外市场。
越南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已经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兴业。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会遇到各种税收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利润分配都会产生影响。
了解越南税收政策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到越南税收问题进行浅析,希望为中国企业在越南的税收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一、越南税收体系简介越南的税收体系由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两部分组成。
中央税收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地方税收主要包括地方特别消费税、地方环境保护税和地方土地使用税等。
税收的征收与管理由越南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机构负责。
越南税法体系分为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法和关税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纳税主体的纳税义务、纳税责任、税率和申报纳税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1.企业所得税问题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经营,获得的所得需要纳税。
越南企业所得税适用的税率为20%,对于外国投资企业也适用同样的税率。
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会面临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包括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如何享受税收优惠等。
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存在跨国利润转移的情况,如何合理定价跨国交易,避免税务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增值税问题在越南,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都应当缴纳增值税。
中国企业在越南可能需要面临增值税发票的开具、申报、缴纳等一系列问题,跨境贸易交易中的增值税如何处理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对于中国企业在越南进出口商品,需要了解越南的关税政策。
越南对进口商品有不同的关税税率,中国企业需要根据商品的类别和产地来计算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同时需要了解是否能够享受越南的相关关税优惠政策。
4.劳务报酬税问题在越南,中国企业雇佣的越南员工的劳务报酬也需要扣缴个人所得税。
中国企业需要合理设计员工的薪酬结构,确保满足越南的劳务税务法规同时也合理控制成本。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全球市场扩张,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
这种“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机遇1. 中国市场饱和,需求下降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和需求的下降,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走出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 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风险分散,降低单一市场的依赖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政策支持和市场开放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同时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5. 国际合作和市场共赢通过“走出去”,中国企业可以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市场共赢,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挑战1. 战略定位和市场适应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需要重新调整战略定位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
2. 人才和文化融合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人才挑战,如何实现人才和文化的融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挑战。
3. 法律法规和政治风险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环境不同,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单位国家的法律法规挑战和政治风险,如何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规避政治风险,是企业走出去的一大挑战。
4. 品牌和形象建设中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立足,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品牌和形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本文将从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一、市场多元化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国内市场愈发饱和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以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而市场多元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之一。
通过选择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并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产业链延伸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来实现战略目标。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核心产品或服务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通过与当地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国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并实现产业链的优化与提升。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具有丰富的科技研发实力和人才优势,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同时,技术创新也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实现自身品牌和产品的国际化。
四、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环。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面临着知名度不足、品牌形象模糊等问题。
因此,品牌建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有效的品牌宣传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企业能够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应包括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
在实施战略时,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同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应该加强支持力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和实施,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份额。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概述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概述“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拓展境外市场和资源,实现国际化经营和战略转型的一种战略选择。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加入WTO后推行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它可以实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包括市场扩展、资源获取、技术转移、品牌建设等。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掀起了一股“中国投资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
“走出去”战略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企业在这些方面可能遭遇障碍。
2.政治和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企业可能面临政治和法律风险。
3.人力资源问题。
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需在海外招募员工,同时还要吸引当地才华,培训并维持本土员工的标准。
4.银行通道和金融环境的不完善。
海外金融环境较为复杂,企业在金融层面可能存在较多的风险与挑战。
5.市场风险。
企业在海外市场可能面临市场的风险和竞争压力。
目前,“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不断加强。
截至2019年,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余额达到了2.3万亿美元,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的代表,如华为、中海油、海尔、长城汽车等。
在今后的发展中,“走出去”战略将继续深入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品牌形象、规范企业行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来完善这一战略。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但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开放的心态和缜密的管理,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介绍
题目: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2.1走出去”必要性2.2走出去”的意义2.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沿革3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3.1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分析3.1.1政策风险3.1.2市场风险3.1.3政策法律风险3.1.4金融环境风险3.1.5文化风险3.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问题3.2.1投资结构尚待完善3.2.2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够强3.2.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尚显不足3.2.4企业品牌意识普遍缺乏3.2.5企业文化融合和能力不强4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4.1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防范对策4.1.1政府应加强对实施走出去企业的支持4.1.2企业要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4.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化解对策4.2.1政府组织应采取的措施4.2.1制定总体的发展规划与战略选择4.2.2确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取向4.2.3构建和完善监管与服务支持体系4.2.4引导金融企业服务企业资金需求4.2.5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立法工作4.2.2企业主体应采取的措施4.2.1完善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式4.2.2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4.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2.4着力加强品牌意识4.2.5继续将强企业跨文化融合5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背景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
近几年来, 我国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特征, 持续的高速增速并不能说明掩盖经济发展瓶颈。
面对潜在危机, 中国在2008年的40000亿计划在短期内使经济有所好转, 同时外媒称“中国拯救了世界”。
但使中国避开了最佳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期, 附加带来的各种负面特征如地方债务、通货膨胀、市场要素价格扭曲、生产率水平降低、结构失衡、整体竞争力减弱。
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也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以下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历程:一、1980年代初期:探索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主要以引进外资和技术为主。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开展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主要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技术引进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1990年代初期:起步阶段进入199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立海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提供优惠贷款等。
这些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2000年代初期:加速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立海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提供优惠贷款等。
这些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2010年代初期至今:深化阶段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立海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提供优惠贷款等。
这些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这种走出去的趋势既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一、案例分析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也是中国走出去的典范。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战略定位和创新能力。
华为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华为注重与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社会责任活动,赢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2.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腾讯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如收购韩国游戏公司Neople和美国游戏公司Epic Games,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
腾讯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腾讯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海外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
3. 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海尔通过跨国并购和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如收购美国家电公司GE Appliances和意大利家电公司Candy Group。
海尔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全球化战略和品牌管理能力。
海尔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时,海尔注重与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当地社会责任活动,赢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二、策略探讨1. 树立全球化意识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树立全球化意识,意识到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和机遇。
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应该关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中国企业逐渐加大了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涉及到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机遇1. 市场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
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饱和程度的逐渐增加,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实现增长。
走出去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拓海外市场,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 资源获取: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无论是技术资源、原材料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国外市场都可以提供丰富的选择。
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分享他们的资源,并加速自身的发展速度。
3. 技术创新:走出去也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他们将不得不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二、挑战1. 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挑战。
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 法律政策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也可能对中国企业产生限制和影响。
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确保自己在国际市场中合法合规运营。
同时,他们还需要应对各种政治和经济的风险,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3. 品牌形象建设: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自身品牌形象建设的挑战。
在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他们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都需要得到提升。
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品牌推广和改善产品质量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走出去可以带动国家的外贸出口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更加全面的国际化布局。
本文将就当今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
机遇一:市场空间巨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世界各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企业可通过“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全球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能够有效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实现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商业利润。
机遇二:技术和人才积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方面的积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优势,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的海外积累,实现更快的国际化发展步伐,为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和资源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机遇三: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
一方面,政府通过一系列贸易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区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中国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分享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实现双赢互利。
这些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加顺利地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拓展市场份额,并实现更多的商业机会。
挑战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这种趋势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然而,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中也遭遇到了许多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1.国际市场的开放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开放程度持续提高。
跨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壁垒也在不断降低。
这样的环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中国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更好地融入国际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
2.带动内需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资源和市场,还能为国内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比如,新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等领域,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有望成为内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3.加快技术创新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中国企业要做的不仅是产品销售,更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必须依赖科技创新。
这也促使我们的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步伐。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1.贸易壁垒不同国家在治理各自市场时,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政策。
这些措施包括关税、非关税措施、贸易救济、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形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2.文化差异和市场适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这些文化差异在商业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市场,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惯,尤其重要。
这不仅需要不断学习,更需要细致的市场分析和调查。
3.政治因素随着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企业在海外经营也会面临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包括政治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和外汇波动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保持足够的警觉性和谨慎,避免风险并保持业务的稳定性。
三、结语走出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国际市场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市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例子
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例子
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华为在通讯、智能手机、网络设备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全球化的典范。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其业务范围涵盖了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
阿里巴巴通过收购和兼并等方式,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联想:联想是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之一,其产品涵盖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服务器等多个领域。
联想通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等举措,成功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
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覆盖了运营商网络、政企业务、消费者业务等多个领域。
中兴通讯在海外市场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渠道资源,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水平。
五粮液: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以其高品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而闻名于世。
五粮液通过海外推广和品牌建设,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成为国际化的中国品牌代表。
以上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一些代表性例子,这些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国际市场上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 市场扩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走出去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2. 资源获取: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获取更广泛的资源,如技术、人才和原材料。
这些资源的获取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技术进步: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 品牌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声誉,塑造品牌形象。
有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二、挑战1. 文化差异: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中国企业需要适应并尊重这些差异,以避免文化冲突。
2. 法律与政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各不相同,中国企业需要熟悉并遵守当地法律和政策,以避免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
3. 国际竞争: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中国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中国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4. 品牌建设: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推广品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来建设品牌,并通过品牌塑造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结: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
通过有效的市场开拓、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中国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
然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应对挑战,积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以取得持续发展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国二 802065244 计秀平中国企业外向并购“走出去”所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摘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除了要面对企业自身的制约因素外,还要学会应对国际复杂环境。
此时,并不应该自闭,而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敢于直面困难,把中国企业的国际道路拓宽伸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企业活动的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然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企业在决定将业务向国际市场扩展之前,必须全面而充分地了解国际环境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这是国际化经营战略获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当前中国所面对的国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推进,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制规则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等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日益关注。
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参与竞争,对贸易伙伴来说不仅是一种机遇,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飞速发展的担心,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对其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威胁现有的世界经济利益格局,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中国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担心中国对其国内产业的竞争与冲击以及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因此,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剧烈变化,利益关系复杂多样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就需要在跨国并购过程中调整我们的战略,将互利共赢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并购交易中,深入剖析全球并购格局,敏锐把握跨国并购新趋势,遵守跨国并购相关规则,保护合作者权益,扩大并购相关各方利益汇合点。
在推进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还要考虑到中国应该担负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经济发展能力。
妥善处理跨国并购中的摩擦,使中国成为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力量。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跨国并购浪潮,虽然中国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客观地来分析,中国企业在借助外向并购“走出去”方面,尚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在所有障碍中,以下几类因素联系在一起的障碍最为明显:第一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障碍。
虽然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但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虽获突破但尚未完成。
由此决定了中国经济与当代跨国并购主体经济即发达的工业化经济存在诸多差异,其中直接限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能力的差异有以下几点:1.经济实力差异,这决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宰力量。
前已论及,当代跨国并购主体经济为发达的工业化经济,其中美国与欧盟两大经济实体实际上主宰着全球并购资本流动。
而中国仍需进一步努力。
2.产业结构差异,这决定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体产业与国际流行产业相悖。
当代国际并购的主体产业为第三产业,这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特征相一致。
再加上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中国的“三产”国际竞争力当最弱,这决定了我国企业参与并购,充其量只能在“二产”有所作为,而难以加入国际并购主流产业。
3.并购经历差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总体上缺乏整合并购企业的经验。
企业并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事实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并购浪潮,最初在国内涌起,只是到了后来才突破国界,成为跨国并购。
迄今为止的全球五次并购浪潮,前三次属于国内并购,只是最近两次,才带有跨国并购的强烈特征。
这个演进过程意味着,西方大部分企业,是在经历了频繁的国内并购之后才涉足跨国并购的。
相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尚未掀起国内企业并购浪潮,企业普遍缺乏整合并购企业的经验,因此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成功的跨国并购。
第二类:障碍与作为转型经济的背景及企业制度转型进程联系在一起。
作为转型经济,由于企业制度转型尚未完成,我国主体企业与当代跨国并购主体企业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其中两个差异最为明显:1.中国的跨国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与全球私有化浪潮背道而驰,由此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空间。
2.中国企业竞争力与规模相悖,由此限制着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
如前所述,当代跨国并购主流企业是巨型跨国公司,带有强强联手的特征。
但反观中国企业,则不得不承认,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大型企业几乎全为国有,竞争力则普遍较弱,这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可能挤进跨国并购主流企业之列,同时也决定了中国企业不大可能发起强强联合式并购。
第三类:障碍与政府管理体制联系在一起。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审批制度僵化,缺乏有效监管。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投资的一种形式,如果由政府主管部门的“逐级审批,限额管理”,企业就无法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
按现行规定,凡海外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项目,都要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查批准,涉及不同行业的还要进行会审会签,即费时又误事,增加了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难度。
另外,不健全的跨国并购监管体制使得跨国并购后的监管低效与不力,这也是导致跨国并购最终失败的一个原因。
2.金融改革滞后,企业缺乏金融支持。
跨国并购,动辄涉及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投入,没有金融信贷的支持是很难成功的。
但就目前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面临的处境来看,其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包括受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
这一方面限制了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得不少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很难发挥国内力量,对境外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失去一些有利的跨国并购机会。
在境外融资方面,有些企业已具有股票境外上市或发行债券的条件,但由于受到额度与审批限制,往往坐失并购良机。
3.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加大了并购企业风险。
中介机构包括金融、保险、法律、理财、审计、教育与培训以及商会等机构。
从国外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经验来看,投资银行的作用不可或缺。
但中国投资银行无论从实力还是经验来看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尽管中国不少券商近年来不断进行增资扩股和业内重组,但仍有不少券商自有资本严重短缺,远未达到规模经营的标准。
中国虽有一些投资公司,但大多数对企业并购业务不感兴趣,投入到并购业务方面的资金规模有限。
虽然我国企业要走出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但仍需尽一切可能发展、走出去。
因而我们需要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策(一)制定明确的收购计划,让一切尽在掌握在决定海外并购之前,中国企业首先要明确:并购并不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方式,也不一定是最佳方式,内部发展、联盟与并购各有短长。
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首先在海外并购和其他外部发展方式之间进行战略抉择,以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如果全球市场与境外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的确举足轻重,则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海外收购计划,包括战略上的评估和业务上的整合,交易结构、支付手段、支付节奏和风险防范的设计,以及并购后的经营方针、整合策略等等。
尽管瞬息万变的海外并购往往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事情,但明确的收购计划会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二)规范资产评估制度,准确而有效的实施计划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制度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外商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经营状况、资产价值、获利能力等重要指标进行详细了解与科学分析,从而确定恰当的并购交易价格,使得整个外资并购工作定量化、规范化,避免主观随意性。
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资产评估制度,努力提高评估水平,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实现既保护国有资产在外资并购中不受侵害,同时又保证外资并购活动顺利进行的目标。
(三)熟悉法律环境,深入发展并购当前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明显,有的企业也初步具备了海外并购的资金实力,但对于一起成功的并购来说,仅有资金和低成本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被并购企业国家的反垄断法和政府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均可能制约并购行为,尤其是当地劳工法的限制。
熟悉国际规则,懂得国际惯例,特别应该了解和研究投资经营所在国当地的法律制度和文化,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活动的必修课。
(四)组建高效的收购团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中国企业缺乏海外并购经验,通常会将交易的前期沟通交由中介机构全权办理,从达成并购交易这一点来说,如此操作当然是一条捷径,但其中蕴含了巨大的风险。
海外并购风险通常是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结果,通常源于并购交易前的阶段,参与交易的双方为了使交易能顺利进行,往往把复杂性或不确定性的问题搁置一边,结果解决这些复杂问题便成了整合实施队伍的任务,而他们往往又因为并没有参与初期的谈判而不愿意承担或面对这些风险。
如果不能尽快成赢自己的管理团队,无疑将导致混乱,由于每个人的职责没有确定,更可能造成沟通上的误解。
(五)切实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防止并购后优势流失相对于国外企业,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整体上处于劣势,这让中国企业在并购之后常认为是否要改变目标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而大费踌躇。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企业在长期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即使在一个管理比较落后的企业也存在某些符合这一企业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况且并购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成熟的组织经验能否移植以及移植效果如何,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的问题。
如果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管理方法基本得当,则应保持其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暂时稳定性和连续性,以避免损伤目标企业员工的感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在同一企业内部存在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必然造成政策的混乱,因此充分吸取双方优秀的管理经验,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管理方法乃大势所趋。
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企业文化差异挑战。
中国企业要想把文化的冲突降到最低程度,就要学会如何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文化,而不是非此即彼地选择一种文化。
问题的焦点不应放在两种文化有多大的差异上,而应该权衡长期保持这些差异的利弊得失,成功的企业通常能够在文化整合和企业对一定自主权的需要方面找到平衡,而过于急进但错误的文化整合会直接导致资产价值的流失。
同时应当看到,并购完成以后人员的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很多并购案例表明,人才的流失是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购之后被并购企业核心管理层大面积流失的失败案例很多。
然而,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缺乏海外市场的运作经验,如果能借力于被并购企业原有核心人才,显然是完成并购整合的捷径。
(六)准备成功之前,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几乎所有的海外并购企业都抱有美好的愿望,但如果目标不能迅速实现,当并购成本超出预期,那么及时停止并购无疑是最佳选择。
即使并购之后整合未成,为了支撑那些非市场化因素的门面,常会打肿脸充胖子,最终给企业种下难咽的苦果。
还要注意到,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做海外并购,都委托找麦肯锡、波士顿等外资咨询公司,但是毕竟不能量体裁衣,得出的效果也并不一定都令人满意,而目前中国国内严重缺乏本土的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