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

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提问:谁知道这两种乐器是什么?能模仿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2.学生再次模仿:大鼓:小鼓: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二)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他们的声音么?2.再听:(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2)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学唱歌词:(1)再听歌曲,播放《大鼓和小鼓》简谱动画:学生跟着动画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大鼓——擂起、小鼓——敲起。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再跟动画,学生自由创编擂起和敲起的动作。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表演,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3)分句学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教师评价。

4.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播放《大鼓和小鼓》动画。

5.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教学目标1.学习音乐乐器:大鼓和小鼓2.通过学习两种鼓的不同声音和节奏,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演奏出基本的鼓点。

教学准备1.大鼓与小鼓各一只2.颜色卡片五张(红、黄、蓝、绿、紫)3.音乐播放设备4.教师选好的鼓点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教师拿出五张颜色卡片,让学生们分别拿一张,然后播放音乐,引导他们按照颜色卡片所代表的颜色,拍打身旁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

2. 乐器介绍教师拿出大鼓和小鼓,介绍它们的不同构造和特点,并邀请孩子们和自己一起打奏两种鼓,让孩子们感知并辨别出它们的不同音色和节奏。

3. 彩色鼓点教学教师将五张颜色卡片放在教室不同的角落。

然后,教师预先选好五个旋律相近、对应颜色卡片的鼓点,分别贴在五个卡片上。

教师邀请幼儿围绕教室跳跃或者随意活动,并进行色彩对应的跳跃运动。

当音乐声响起时,教师指定某个颜色的鼓点,让孩子们跑到该颜色卡片所在的角落,拿起对应颜色的鼓,按照指定的鼓点演奏。

4. 自由表演教师播放一段鼓点音乐,要求幼儿跟着鼓点表演自己的创意节奏,并在最后一段时间内自由表演。

5.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幼儿们讨论学习到了哪些东西,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然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并表扬孩子们在这节课上表现出的努力。

注意事项1.在讲解过程中要简单明了,语言生动有趣;2.千万不要硬性要求孩子们必须学会,要以兴趣与愉悦为方向。

3.不要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循序渐进,细心呵护每个孩子;4.尽量多利用游戏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鼓和小鼓这两种打击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打击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鼓和小鼓的认识: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名称、特点和演奏方法。

2. 打击乐曲目:学习一首简单的打击乐曲目,如《大鼓和小鼓》。

3. 合作演奏:分组进行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能够合奏曲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保持节奏的稳定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鼓、小鼓、鼓槌、乐谱架、音乐教材。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音乐厅。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b. 学生试奏大鼓和小鼓,熟悉乐器。

2. 学习曲目(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打击乐曲目《大鼓和小鼓》。

b.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乐谱,熟悉曲目。

3. 分组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包含大鼓和小鼓演奏者。

b. 各小组按照乐谱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5分钟):a. 各小组轮流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b.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经验。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作演奏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由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打击乐曲目,可以使用大鼓、小鼓以及其他打击乐器。

2. 创作展示:学生将自创曲目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反馈。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技巧以及合作演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xx、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doc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doc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铃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1设计思路: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爱听辨四周的各种声音,区分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由于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非常的喜爱,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事》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仿照非常感爱好,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

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爱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四周声音产生初步的爱好,从而达到快乐、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相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究声音的轻响与能量、物体多少的关系3、预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过程: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

〔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沟通共享: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相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觉问题,查找缘由。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索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许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缘由。

大鼓和小鼓教案2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同学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加声音的探究。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仿照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023年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2023年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2023年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教案一:《大鼓与小鼓的制作与演奏》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2.学会使用鼓槌演奏大鼓和小鼓。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2.鼓槌的使用方法。

3.合奏大鼓和小鼓的乐曲。

三、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一段用大鼓和小鼓合奏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示范演奏: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鼓槌演奏大鼓和小鼓,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的演奏者组成,进行合奏练习。

5.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进行合奏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鼓和使用鼓槌过程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操作并理解制作和演奏的关键步骤。

2.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和表演中是否能够合作和配合,表现出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二:《大鼓与小鼓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制作大鼓和小鼓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大鼓和小鼓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提供一些简单的制作材料和工具供学生选择。

3.制作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

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保证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4.展示评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大鼓和小鼓,并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制作过程。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看他们是否能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大鼓和小鼓。

2.评价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有效地合作和分工。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篇1教学内容: 会唱歌曲;认识鼓。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种类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

二、话说鼓:( 1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学生猜—乐器)(鼓)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 2 )趣说“鼓”字。

(图片)●同学们,你见过“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士”,中间“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脚,上面“ 八”是插着的羽毛。

●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

●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字多像一个人在敲鼓呀!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 3 )鼓的种类名称:图片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 )击鼓方法: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三、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 )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并随音乐律动。

( 2 )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 3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知道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正确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2. 培养学生在大鼓和小鼓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1. 两个大小不同的大鼓和小鼓2. 鼓槌若干3. 音乐CD4. 音乐乐谱环境:1. 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活动2. 音响设备齐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讲解鼓槌的使用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节奏训练: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按照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鼓和小鼓,共同完成指定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学生用大鼓和小鼓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练习大鼓和小鼓的演奏,家长可参与评价。

2.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鼓乐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学生可尝试学习其他乐器,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大鼓和小鼓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七、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节奏训练的时间,或者采用更直观的教学工具,如节拍器,来帮助学生感知和稳定节奏。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在敲击大鼓和小鼓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大小与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帮助幼儿认识大鼓和小鼓,熟悉《大鼓与小鼓》的音乐旋律,初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规则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大胆表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敲击方法,并能够通过敲击表达出节奏的变化。

难点: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能够跟随节拍准确唱出歌词,并能够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谜语的方式引出大鼓和小鼓,引起幼儿的兴趣。

随后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两种乐器的不同。

基本部分: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正确敲击大鼓和小鼓,幼儿模仿并尝试自己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随后,教师播放《大鼓与小鼓》的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教师再分句教唱,让幼儿逐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如“大鼓咚咚响”、“小鼓嘣嘣响”等。

结束部分:教师播放完整的《大鼓与小鼓》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示范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正确的敲击方法,让幼儿模仿并掌握。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认识这两种乐器。

讲解法:教师在教学中对歌曲旋律、节奏等进行了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练习法:在教学中安排了多次的练习环节,让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游戏法: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如猜谜语等,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实践练习环节,包括敲击大鼓和小鼓、学唱歌曲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继续练习敲击大鼓和小鼓以及演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曲。

评价方式: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篇一: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我的“大鼓和小鼓”——《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歌曲《大鼓和小鼓》。

【内容分析】《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

由于采用了五声音阶,风格与中国歌曲非常相似。

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和节奏的模仿。

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在“咚咚”和“嗵嗵嗵”下面,分别添加了跺脚与拍手声势,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以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活动和游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融入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活动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聆听感受、对比体验、模仿表现等音乐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能初步分辨出声音的强弱、音色、节奏、高低。

2.能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体验音乐。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自然完整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重点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大鼓和小鼓”。

2.歌曲中音程的跳进较多,如“1~5”“1~5”“5~1”的准确演唱。

((【突破策略】1.借助跺脚和拍手等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2.采用柯尔文手势等方法把握音准,辅助歌曲的学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按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做好上课准备。

2.听辨声音听一听敲击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说一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大鼓——咚咚 ; 小鼓——嗵嗵嗵(声音的对比:音色、强弱、节奏、高低等)3.模仿声音 ?? ?? |? ? |?? ?? |?? ? | ?? ?? |?? ?? |? ? |?? ? ||按和ta 的节奏模仿大鼓“咚咚”和小鼓“嗵嗵嗵”的声音,变换多种方式练习。

4.歌曲学唱(1)聆听范唱A.初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大鼓和小鼓教案1教学意图: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

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

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

小班语言文学活动《我的小鼓响咚咚》仿编童谣。

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

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1、知识准备: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二、展开教育(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人一组,分2-3组)(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教案一:大鼓与小鼓的形状和音色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展示大鼓和小鼓,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

2. 询问学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并帮助他们理解。

3. 给学生示范如何击打大鼓和小鼓,并让他们试着模仿。

4. 让学生一起演奏大鼓和小鼓,观察它们的音色有什么不同。

5. 引导学生讨论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特点,并记录下来。

6. 继续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演奏大鼓和小鼓,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 结束教学,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教案二:大鼓与小鼓的节奏体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感的体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简单的节奏,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等。

2. 模仿教师示范,用大鼓和小鼓演奏这些节奏。

3. 让学生观察并听音,体验大鼓和小鼓演奏的节奏感。

4.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奏这些节奏。

5.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行编创一些简单的鼓声节奏。

6.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编创的鼓声节奏,并互相欣赏。

7. 将节奏组成一个完整的乐曲,让学生一起演奏,并进行录制。

教案三:大鼓与小鼓的节奏合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鼓和小鼓的基本奏法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给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基本奏法和节奏。

2. 给学生示范以大鼓为主导的节奏,让他们模仿。

3. 给学生示范以小鼓为主导的节奏,让他们模仿。

4.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进行合奏练习。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大鼓和小鼓》篇1课型:唱奏综合课课题:体验音乐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课时: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1.歌曲《大鼓和小鼓》2.音的强弱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你好小朋友(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大鼓和小鼓》,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能够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心他人。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大鼓和小鼓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道具,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看这两个鼓有什么不一样?”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提问:“故事中的大鼓和小鼓为什么会哭?它们为什么会笑?”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提问:“你们觉得大鼓和小鼓为什么能够成为好朋友?”提问:“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6.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情节和道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运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在描述故事情节时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故事道理的领悟程度,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学会了珍惜友谊,懂得关心他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大鼓和小鼓,生动形象地展现故事情节。

2. 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大鼓和小鼓,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相关推荐《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

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大鼓和小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鼓这种打击乐器,学习基本的鼓点节奏;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演唱、演奏、律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协作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节奏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鼓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鼓点节奏、演唱歌曲以及分组合作演奏等方面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这说明运用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
2.表现与创造:学生在学唱、演奏过程中,运用所学的鼓点节奏,展示个性化的音乐表现,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自信心。
3.协作与交流:分组合作演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知识与技能:掌握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学会歌曲《大鼓和小鼓》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运用了理论介绍、案例分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对于帮助他们理解鼓的基本概念和掌握鼓点节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讲解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可能还需要更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亮亮,亮亮--"
晚上,妈妈回来了,亮亮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大山里住着一位应声阿哥,我说什么,他也说什么,我真喜欢他!"
3,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应声阿哥是谁吗?(回声)
4,小朋友,现在正是春光明媚,阳光灿烂。让我们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呀飞呀,飞到大山里……(放音乐)你们看,大山就在我们的面前,它多美呀!(出示幻灯片小朋友与大山)
2,听音乐辨强弱,将强弱记号送回家。
(出示谱例,强弱记号在谱例下方)老师演奏乐曲,将强弱记号填在歌谱上。
强记号住在--红颜色的小房子里,
弱记号住在-Biblioteka 绿颜色的小房子里。(出示谱例,强弱记号在谱例中间)
3,你们看,强弱记号回到了音乐王国,多开心呀!他们一起唱起了歌。
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4,歌中唱了些什么呀?
2,认识f和p记号,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3,认识、敲击由×和××组成的简单节奏谱,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敲击出来。
4,通过为少先队出旗曲配伴奏,初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意识,增强内心的节律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音乐的欣赏形式,而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游戏、歌舞等形式参与欣赏,就可以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的作用,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11,我们将大鼓和小鼓的节奏连起来敲一敲。
(大鼓)(小鼓)
12,你们愿意用自己的大鼓和小鼓为音乐伴奏吗?
播放音乐,老师指挥,学生演奏。
教学活动4
模拟队活动
1,(出示少先队活动的图片)这是一张少先队活动的照片,照片上的小朋友多神气呀!
2,刚才,我们已经评选出了首席鼓手,现在我们还要选出旗手、护旗手,小朋友学学看。
你在哪里?
8,你们美妙的歌声吸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出示幻灯片动物朋友),从这幅图上,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说说他们当中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呢?(学生自由学说)
9,总结: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强弱不同的声音,它们和其他高低、长短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声音的世界。
教学活动3
学唱新歌
1,(出示两个正在哭泣的FP记号)咦?你们两个小家伙怎么了?让老师听听,噢!原来它们迷路了。不认识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大鼓和小鼓》
科 目
音乐
年 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歌曲。全曲共八小节,四乐句。歌曲使学生认识了大鼓和小鼓,学生从中了解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之处都不相同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体验活泼欢快的情绪。乐于参与表演、音乐游戏等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并能以愉悦的情绪学习音乐。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组织教学
今天,老师来给你们上音乐课,大家欢迎吗?首先,我们来做一个脑筋体操,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东边一个洞,
西边一个洞,
从来不照面,
消息真灵通。
是什么呀?这个东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是--(耳朵)。
教学活动2
故事导入:
1,小朋友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2)出示节奏 ,按节奏正确敲击,随音乐敲击,评选首席小鼓手,贴上标志。
8,大家对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已经比较熟悉了,现在我请小朋友用铅笔或自己的手在桌子、凳子上敲一敲,听一听,哪些声音像敲大鼓,哪些声音像在敲小鼓?
9,学生演示,师生评价。
老师演示,学生评价模仿。
10,请愿意扮演大鼓的小朋友坐在教室的左边,愿意扮演小鼓的小朋友坐在教室的右边。在音乐声中完成位置的调换。(大鼓和小鼓的音乐)
2,听故事:
在北京有一个孩子名叫亮亮,他的妈妈是地质工作者,长年在大山里为国家寻找矿藏。放假了,亮亮也来到了妈妈身边。白天,妈妈要去工作,不能带上亮亮,只好把亮亮放在老乡家里。5岁的亮亮想妈妈了,他对着大山喊:
"妈妈--"
大山里传来了:"妈妈--"
亮亮又说:"你是谁--"
"你是谁--"
"我是亮亮--"
5,老师扮演亮亮,你们来做应声阿哥。(练习声音的强弱)
(1)喂--
(2)你在哪里?学生做回声,提示声音的高低位置和强弱的对比。
6,亮亮的声音和应声阿哥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强F、弱P(强弱卡片两张)
在音乐中。强的声音用F来表示。弱则用P来表示。现在,请大家再来学一学。
7,亮亮想唱出来,你们能模仿吗?(学唱《回声》,提示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示)(师)喂!(生)喂!(师)喂!(生)喂!(师)你在哪里(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f和p记号,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2,认识、敲击由××、×××组成的简单节奏谱。并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模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难点
3,用准确的节奏为出旗曲配伴奏。
五、教学资源
实验(演示)教具
多媒体教室,投影仪
教学支持资源
幻灯演示课件
网络资源
在互联网上收集画图程序制作的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跟读歌词。
学唱歌词。
5,歌中大鼓的声音要唱得--强,小鼓的声音要唱得--弱。再来演唱一遍。
6,你们见过大鼓和小鼓吗?我们一起去认识鼓家族的朋友。
出示大鼓和小鼓的课件,演示课件。
7,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大鼓和小鼓。我们一起来敲一敲。
(1)出示节奏××。
按节奏一个大鼓敲一下。
随音乐敲击。边唱歌边敲,在"嗵嗵"的地方敲大鼓。谁还想来试试。在乐队中间,水平最高的乐手称为首席,你们觉得我们班谁能当首席大鼓手?(学生评选,贴上标志)
请一名旗手、两名护旗手到台上来。
3,跟音乐模拟少先队出旗
4,在活动中结束。











七、教学评价
本科采用的学习评价有:
1、个别评价:经过参与学习后学习自己对自己的参与度的评价。
2、全体评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
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