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照护机构生活环境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
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表( 国标)
1.一级指标分级
C.1.1日常生活活动:□级
C.1.2精神状态:□级
C.1.3感知觉与沟通:□级
C.1.4社会参与:□级
2.老年人能力初步等级
0能力完好 1轻度失能 2中度失能 3重度失能□
3.等级变更依据
1有认知障碍/痴呆、精神疾病者,在原有能力级别上提高一个等级;
2近30天内发生过2次及以上跌倒、噎食、自杀、走失者,在原有能力级别上提高一个等级;
2分,每周有几次身体攻击行为,或每日有语言攻击行为
2.3
抑郁症状
□分
0分,无
1分,情绪低落、不爱说话、不爱梳洗、不爱活动
2分,有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2.4精神状态总分
□分
2.5精神状态分级
□级
0能力完好:总分为0分
1轻度受损:总分为1分
2中度受损:总分2-3分
3重度受损:总分4-6分
3.感知觉与沟通评估表
2分,只能称呼家中人,或只能照样称呼,不知其关系,不辨辈分
3分,只认识常同住的亲人,可称呼子女或孙子女,可辨熟人和生人
4分,只认识保护人,不辨熟人和生人
4.5
社会交往能力
□分
0分,参与社会,在社会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待人接物恰当
1分,能适应单纯环境,主动接触人,初见面时难让人发现智力问题,不能理解隐喻语
3处于昏迷状态者,直接评定为重度失能;
4 若初步等级确定为“3重度失能”,则不考虑上述1-3中各情况对最终等级的影响,等级不再提高。□
4.老年人能力最终等级
0能力完好 1轻度失能 2中度失能 3重度失能□
评估员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
我国老年期痴呆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老年期痴呆研究现状分析吕军;张云;虞慧炯;阎元;刘寅;季敏;李衡;吴静华【摘要】目的系统分析我国老年期痴呆的研究现况,为探索构建老年期痴呆患者社会支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评阅对国内2000年以来发表的406篇老年期痴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老年期痴呆的筛查诊断方法日趋成熟,但病因机制仍不明确,无法根治,早期干预及护理、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开展严重不足.结论当前应规范筛查诊断标准、定期开展社区筛查评估;在明确危险因素基础上,加强病因学研究以期突破;开展系统化的干预研究,加强居家护理技术的培训;探索构建老年期痴呆患者社会支持体系.【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0(016)006【总页数】4页(P501-504)【关键词】老年期痴呆;研究现状;分析【作者】吕军;张云;虞慧炯;阎元;刘寅;季敏;李衡;吴静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3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32;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200127;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32;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200127;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200127;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032;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老年期痴呆(senile dementia,SD)指老年人(>60岁)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智力损害,表现为记忆、计算、思维、定向力、情感障碍及人格改变,并出现社会活动能力和自身活动能力的减退[1],其主要临床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较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1.39%;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 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 7.69%,较 2000年上升0.73%,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日益加重。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负担的调查研究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负担的调查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症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负担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负担的现状,包括时间、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以及家庭照护者对于现有支持措施的认知和需求。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照护时间、经济负担、心理压力、支持措施认知和需求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时间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家庭照护者每天需要花费4小时以上的时间照顾患者,其中有近30%的家庭照护者每天需要花费8小时以上的时间。
这对于家庭照护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负担,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2.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经济负担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家庭照护者认为照护患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医疗费用,家庭照护者不得不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3.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心理压力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家庭照护者表示照护患者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长期的照护工作和患者病情的恶化可能导致家庭照护者的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4.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照护支持措施认知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照护者对于现有的支持措施了解不多,只有少数家庭照护者知道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和志愿者等途径获得一定的帮助。
同时,绝大多数家庭照护者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专业的护理指导、心理咨询和经济援助等方面。
四、解决方案1.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等服务,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018年护理论文题目大全共249个
2018年护理论文题目大全共249个1、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3、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4、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5、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6、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7、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8、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优先出版9、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0、动机性访谈对长期血糖控制不良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11、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12、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13、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14、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分析15、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16、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17、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18、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效果比较19、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20、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21、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护理服务策略22、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23、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24、医护合作策略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25、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6、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2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的研究进展28、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29、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30、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31、护理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32、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33、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34、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35、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6、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37、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38、产程早期体位干预配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分娩的影响39、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40、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现状41、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42、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43、护士留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44、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45、疼痛信念及其相关评估工具的发展与展望46、延续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47、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48、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49、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50、全球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的系统评价51、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研究进展52、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53、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54、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55、助产护士产前门诊对初产妇心理状态、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56、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57、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58、授权理论在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应用59、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60、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61、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62、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63、多中心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现况及干预对策64、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对健康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65、口腔冲洗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meta分析66、高血压患者依从性量性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67、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68、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69、护士长领导风格、护士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70、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71、根因分析法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72、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7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74、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75、新护士护理安全系统化培训措施与成效76、个体化健康指导用于4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效果评价7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78、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79、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0、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81、压疮防范措施的改进及效果分析82、护士岗位管理与培训实践探讨83、美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特色与启示84、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85、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86、健康信念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87、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88、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成效89、压力管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90、压疮管理软件在构建压疮标准化防护体系中的应用与评价91、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92、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93、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94、合理情绪疗法对急诊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95、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研究现状96、临床路径护理文本的设计与应用97、上海市慢性病自我管理实施效果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98、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思考99、护士心理契约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100、美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特点及启示101、连续性护理的概念内涵及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102、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10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104、糖尿病连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105、护士工作幸福感的研究现状106、癌因性疲乏测评工具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107、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108、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109、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110、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111、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112、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调查研究113、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改变阶段的影响114、胃癌患者希望水平与人格特征、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115、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内容标准的研究116、专业护理实践环境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117、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118、某“三甲”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患者满意度调查119、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120、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121、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情景模拟训练及效果122、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123、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124、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125、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126、住院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127、护士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相关性研究128、急诊科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129、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130、手术室护士分层管理实践131、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132、临床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的现状与思考133、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及其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的调查134、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135、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136、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137、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138、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139、电话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140、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141、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术后早期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14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14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的构建144、营养评价工具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45、我院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改革的做法与成效146、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147、有效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148、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149、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150、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及建议151、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152、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153、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整合关系模型的研究154、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55、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156、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57、运用格林模式促进疼痛资源护士职业行为发展的实践158、护士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满意度及离职意愿调查159、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160、住院脑血管病老年患者陪护人员对跌倒预防知信行的调查研究161、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162、压疮预防指南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163、台湾地区人口老龄化下长期护理政策及走向16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进展165、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吉林省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研究166、护士长授权赋能行为对临床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控制感的影响167、老年痴呆照护机构生活环境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168、护士岗位流失人员临床工作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169、中国护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70、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171、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17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173、护士对开展心血管疾病连续护理的认识174、专科护士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175、助产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现状176、新毕业护士角色转变的研究进展177、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178、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179、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180、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181、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182、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183、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184、ICU护士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185、动机访谈路线图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186、北京市30家医院住院癌症患者疼痛及控制状况的调查187、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18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189、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190、神经内科患者压疮不同清创方法的效果191、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192、胸部物理治疗集束化管理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193、护士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与留职意愿关系的研究194、113名儿科护士的患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195、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实践与效果196、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197、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19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早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199、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200、授权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201、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202、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203、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204、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205、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206、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胜任力研究207、1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的护理208、单次聚焦解决模式自我干预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209、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210、组织气氛对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211、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212、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213、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21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215、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216、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17、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218、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基本素质现况调查219、治疗性沟通系统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焦虑中的运用220、三级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现状调查221、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222、成人危重症患者客观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223、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相关知识与实践现状的分析224、老年人害怕跌倒的研究进展22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226、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送安全的保障作用227、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228、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229、肠造口患者术后适应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230、组织支持感与心理授权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231、《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的设计和初步应用232、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233、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234、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235、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36、国内外输液小组与PICC管理研究进展237、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238、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239、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240、护士倦怠与自尊、健康和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241、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42、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243、成都地区三甲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244、医护合作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245、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研究进展246、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247、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248、本科学历护士临床护理实践的内心感受及职业发展需求249、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
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研究进展谢舒棠;陈颖;马丽霞;位文静【摘要】介绍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的定义、国内外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相关工具研究进展.指出我国针对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研究者采用问卷多为自行设计或引进国外量表,在针对性和适用性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要求.研究者可以结合我国痴呆病人与照顾者的具体情况,在我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现状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进行信效度检验,以更好地提高照顾者护理能力,为痴呆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05【总页数】3页(P544-546)【关键词】痴呆照顾者;痴呆;护理能力评估工具【作者】谢舒棠;陈颖;马丽霞;位文静【作者单位】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痴呆是由于人体脑部慢性进行性地退化影响人体认知功能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可出现感染、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加速病情恶化,最终致病人生活无法自理[1]。
目前对该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照顾者的护理能力对延缓病人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受我国传统文化及经济水平影响,大多数痴呆病人在家庭接受疗养,由家属或保姆照料,部分病人在养老院进行疗养,由护理员照料[3]。
准确评估工具是提高照顾者护理能力水平的首要步骤[4]。
本研究对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研究现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建立适合评估我国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的工具提供参考。
1 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的定义目前学者间对照顾者护理能力尚无统一定义。
美国Kosberg等[5]认为照顾者应具备的能力为照顾工作的有效执行,包括照顾者寻求有关照顾工作及疾病相关知识技能的程度及满足有关病人的疾病、安全和隐私、社交需求,其主要从满足病人需求的角度来定义照顾者的能力。
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朱榕;张莉;李娟;张爱英【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贵阳市6所三甲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照护者122例进行照护能力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总得分为(25.40±4.11)分;照护者悲伤程度总得分为(64.10±8.71)分;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积极问题关注(9.61±4.99)分,积极情绪关注(5.48±2.82)分,消极问题关注(2.81±2.62)分,消极情绪关注(5.24±2.31)分,心理疏导(1.18±0.7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及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与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得分有关(P<0.05).悲伤程度总分与照护能力总分呈负相关(r=-0.190,P<0.05),应对方式为积极问题关注、积极情绪关注及心理疏导与照护能力各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积极问题关注、积极情绪关注、忧虑及被孤立感是影响照护者照护能力的因素.结论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水平整体较低,照护者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疾病了解程度、应对方式、悲伤程度是其照护能力的影响因素.【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9(033)001【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痴呆;照护者;照护能力;悲伤程度;应对方式【作者】朱榕;张莉;李娟;张爱英【作者单位】550002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人民医院老年综合病房;563003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纪委;550002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人民医院护理部;550002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力丧失和自理能力减退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给病人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简介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
为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设计了以下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方法我们以患者自我报告为基础,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生活满意度2. 日常活动能力3. 社交关系4. 身体健康状况5. 心理健康状态6. 经济状况量表内容生活满意度1. 在过去的一周,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日常活动能力1. 在过去的一周,你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涤、穿衣等?- 完全能独立完成- 需要少许帮助- 需要大量帮助- 不能完成社交关系1. 在过去的一个月,你是否能够与亲友保持良好的社交联系?- 是- 偶尔能维持联系- 很少能维持联系- 不能与亲友保持联系身体健康状况1. 你是否有长期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等?- 无长期健康问题- 有少许健康问题- 有一些严重健康问题- 有很多严重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态1. 在过去的一周,你是否感到心情愉快?- 经常感到愉快- 偶尔感到愉快- 很少感到愉快- 从不感到愉快经济状况1. 在过去的一年,你认为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 很好- 还可以- 一般- 较差- 非常差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评估,我们可以获得患者生活质量的信息,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支持。
这一量表可以用于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护理。
痴呆老年人友好化环境设置最佳证据总结
痴呆老年人友好化环境设置最佳证据总结痴呆老年人友好化环境设置最佳证据总结痴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常见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注痴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创造一个对痴呆老年人友好的环境,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总结一些最佳证据,以帮助设计专门针对痴呆老年人的友好化环境。
首先,有必要创建一个安全和易于导航的环境。
为了满足痴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提供坚固的扶手和栏杆,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地行走和站立;确保居住设施的设计简单明了,避免过多的复杂性和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协助老人的日常生活,如提供有标记的门、家具和房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辨认环境。
其次,音乐疗法也被证明对痴呆老年人的认知和情绪有积极的影响。
音乐有助于激发老年人的记忆,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为了实施友好化环境,我们可以安装音乐播放器,让痴呆老年人可以随时听到他们熟悉的音乐。
此外,为每个老人提供个人耳机,以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音乐,这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体验。
第三,社交互动和参与是帮助痴呆老年人保持活跃和积极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鼓励老人们参与其中。
例如,组织老年人合唱团,提供舞蹈班或手工艺品课程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还能加强他们的社交联系和认知能力。
此外,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也是设计友好化环境的关键因素。
他们应该经过专门的培训,了解痴呆老年人的需求,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们沟通。
此外,提供定期的医疗和康复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
最后,定期评估友好化环境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的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痴呆老年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环境的友好化设计和策略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创造一个对痴呆老年人友好的环境是关键,可通过创建安全易导航的环境、音乐疗法、社交互动和参与、培训专业人员以及定期评估来实现。
老年痴呆照顾者主要负担及干预研究进展
例 ; ̄2 2年 ,估 计共有8 1万例 患者 。而未来2年痴 呆症的 负担将 00 l0 5
预计增 ̄ 7%以上口。目前 我国老年痴呆 患者 已超过70 16 】 0 万人 ,约 占全 世界老年痴 呆患者的 1 口 /] 4。 1主 要照 顾者 由于 老年 痴 呆症 至今 尚无特 效 药和 特殊 治疗 方法 ,因此早 期诊 断 、积 极预 防、有效护 理尤为 重要 。我 国针对老 年痴呆 的医疗保健 】 尚未 完善 ,超过 9%的患者 在家 中由亲属照料 ,包括配偶 、兄弟 、姐 0 妹 、子女及其亲属 。国 内外研 究曾报道 ;老 年痴呆照护者 女性 占大 多 数 ,与患者 的关系 ,一般配偶 占比例 大 ,为7 . 1 %;而子女 比例相对 7
心理健康 水平普遍 下降 。老年痴呆 不但给 患者本人带来严 重的心身 问 题 ,而且 对整个 家庭 来说 ,都 是一个严重 的 “ 应激 因素 ” ,尤其对 承
担着看护责任 的直 系亲属更是如此 】 。
3照 顾者 主 要承 受的 负担 现代认知心理 应激理论认 为 ,应对 方式是作 为应激与心 身健康之
小得多 ,占1 . ' 5 % J 0 6 。
痴 呆患者 的事 实 ,担 心被别人看不 起。 因此拒 绝登 门拜访 者 ,甚 至尽 量 避免与人 交往 ,使 家庭正常 的生活受到 影响 。 ③恐惧 不安和伤 心 自责 :老年痴 呆患者 由于智能减退 ,经常会 出现一些无法 预料 的激 越 行 为、安全 问题 ,甚 至与照顾者 发生冲突 ,有 时会产生 十分严重 的后 果 。使照顾者 长期处于 紧张状态 ,整天被动地 疲于应付 ,痛苦万分 。
痴呆 发病 率逐 渐增 高 ,由于 其 “ 高患 病率 、高 致残率 、高病 死率 ”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研究述评和展望
2018年第2期(总第167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1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67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研究述评和展望李㊀静㊀雅(集美大学法学院ꎬ福建厦门361021)摘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ꎬ老年痴呆患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ꎬ居家照顾是大多数痴呆老人的主要照护模式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照顾者或被照顾者ꎬ关注今天的照顾者也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ꎮ通过回顾和梳理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的相关研究ꎬ对痴呆老人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状况㊁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㊁身心健康及照顾感受㊁应对方式和虐待问题以及社会支持研究等方面进行考察ꎬ总体而言ꎬ已有研究在学科分布上过于单一ꎬ社会科学等非护理专业的涉足稀少ꎻ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对舶来量表缺乏文化反思㊁样本规模过小㊁动态研究不足等局限性ꎻ在研究内容上缺乏对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的关注ꎮ在今后的研究中ꎬ应完善研究方法ꎬ加强多学科视野的共同关注ꎬ尤其是对痴呆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性研究中ꎬ更要发挥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ꎮ关键词:老年痴呆ꎻ家庭照顾者ꎻ老年人中图分类号:C913.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8)02-0106-09收稿日期:2018-01-03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计划(集美大学法学院现代养老服务业)资助作者简介:李静雅(1984 )ꎬ女ꎬ福建莆田人ꎬ社会学系副教授ꎬ社会学博士ꎬ福建省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计划(集美大学法学院现代养老服务业)研究人员ꎬ从事社会性别和老年问题研究ꎮ㊀㊀老年痴呆是一种病因不明㊁起病隐袭㊁进行性发展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ꎬ常起病于老年或老年早期ꎮ临床上以记忆综合征㊁失语㊁失用㊁失认和执行功能障碍为特征ꎬ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1]ꎮ按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㊁脑血管型痴呆㊁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ꎮ根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的统计数据ꎬ65岁及以上人群中的老年痴呆总患病率达5%以上ꎬ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高达20.8%ꎬ据此推算ꎬ中国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约800-1000万ꎬ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2500万ꎬ且年龄每增加5岁ꎬ痴呆患病率就翻一倍[2]ꎬ80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上升至15%-20%ꎮ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ꎬ未来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数量必将不断增加ꎬ预计2040年中国老年痴呆人数将达到2200万ꎬ是所有发达国家患者数的总和[3]ꎮ鉴于目前对老年痴呆症尚缺乏有效根治手段ꎬ护理适当可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ꎬ因此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大依赖于照顾者的精心护理和悉心照顾ꎮ老年痴呆照顾者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类ꎬ正式照顾者一般是在机构中的医学专业人士和工作人员ꎬ非正式照顾者多指家庭/居家照顾者ꎬ包括家庭成员㊁朋友或志愿者等[4]ꎮ全球70%以上的痴呆症老人以居家照顾为主ꎬ约75%由家属照顾[5]ꎮ美国家庭照顾者支持法案中将家庭照顾者界定为 在居家环境下负责为需要照顾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㊁情感和经济照顾的人 [6]ꎮ在中国ꎬ由于专业照护机构和人员短缺㊁医疗体系尚不健全ꎬ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ꎬ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模式多以居家照顾为主[7]ꎬ近九成由家人进行看护[8]ꎬ这些照顾者主要为配偶和子女等ꎬ且以女性为主[9]ꎮ目前ꎬ有关痴呆老人照顾者的文献也多以非正式照顾者尤其是家庭照顾者的研究居多[10]ꎬ主要涉及对照顾者的心理健康[7][11][12][13]㊁生活质量[14][15][16][17]㊁负担状况[18][19]㊁疲劳症状[20]㊁照顾感受[12]㊁照顾能力/虐待问题[19]和社会支持[8][21][22][23]等方面的研究ꎮ本文将对痴呆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ꎬ旨在让更多领域的学者关注该群体ꎬ601为后续多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参考ꎬ为推进针对照顾者的支持性对策研究和相关政策出台提供学理依据ꎮ㊀㊀一㊁家庭照顾者的负担状况㊁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㊀㊀尽管由家庭成员照顾老年痴呆患者是当今国际上极力推荐的一种方式ꎬ但是这种需要极长时间的家庭照顾护理模式为老年痴呆照顾者群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ꎮ在关于照顾负担的研究中一般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sBurdenInvento ̄ryꎬCBI)ꎬ①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㊁疲劳量表(FS-14)②或自编照顾者负担问卷作为测量工具ꎮ研究表明ꎬ老年痴呆家庭照料者承受着中重度的照料负担ꎬ患者的痴呆类型㊁经济状况㊁认知水平㊁生活自理能力㊁夜间觉醒次数㊁每周护理频次以及照顾者的年龄㊁性别㊁身体健康状况㊁文化程度㊁收入和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对照顾者的负担程度产生影响[18][24]ꎮ照顾者负担由高到低包括时间依赖性㊁发展受限性㊁生理性㊁社交性和情感性负担[20][25]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ꎬ55%的痴呆老人照顾者认为时间受限和患者的过度依赖给他们带来难以忍受的压力[26]ꎮ一般而言ꎬ日均照顾时间小于4小时的照顾者负担水平最低ꎻ日均照顾时间为4-16小时者ꎬ会影响到其生活和社会交往ꎬ甚至可能导致其精力缺乏及负担水平升高ꎬ而日均照顾时间大于16小时ꎬ就会影响照顾者正常的睡眠[27]ꎮ但随着痴呆老人的病情恶化ꎬ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丧失ꎬ其对照顾者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ꎬ基本需要照顾者24小时的连续看护与照顾[28]ꎮ杜晓的研究显示ꎬ88.4%的照顾者平均每天用来照顾患者的时间都在6小时以上[20]ꎮ柳琳琳的研究显示ꎬ痴呆老人居家照顾者平均陪伴时间为13.05ʃ5.6小时ꎬ严重影响照顾者的生活㊁工作㊁社会交往ꎬ导致其精力缺乏[29]ꎮ而那些每天从照顾老年痴呆患者的工作中放松3小时以上的照顾者能感到负担明显下降[30]ꎮ此外ꎬ照顾者负担与各种社会支持有密切关系ꎬ照顾者身体负荷与信息支持的关系最为密切ꎬ照顾者心理负担与信息性支持关系最为密切ꎬ经济负担与工具性支持关系最为密切ꎬ且都为负相关[31]ꎮ可见ꎬ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照顾负担ꎮ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ꎬ合并躯体疾患多ꎬ常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ꎬ需要长期监护ꎬ致使其陪护者的社会活动严重受限ꎬ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个人发展ꎬ拉低了照顾者的生活质量ꎬ因此在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状况的同时也常伴随对其生活质量的考察ꎮ生活质量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Calbalbraith首次提出ꎮ就生理和医学方面而言ꎬ生活质量是相对寿命而言的一个概念ꎬ其主要是对研究对象的生理㊁心理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评价ꎮ1993年ꎬ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质量做了正式界定:不同文化与价值体系中个体对其目标㊁期望㊁标准及其所关心事情的生存状况体验ꎬ并指出ꎬ生活质量评价不仅仅是提供在某特定症状下对疾病或状况的一种检测方式ꎬ而且还在于其对疾病影响和健康干预等方面[32]ꎮ由于学术界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不尽相同ꎬ内容也各有侧重ꎬ因此在研究中所采用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尚不统一ꎮ一些用于评估普通人群生活质量的量表如生活质量量表(SF-36)在国内外较为常用ꎮ另有学者在采用普适性生活质量量表之外ꎬ还专门编制用于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评估的量表ꎬ如老年痴呆病人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TheCaregiver-targe ̄tedquality-of-lifemeasureꎬCGQOL)ꎬ但目前还只在国外有应用案例ꎬ在国内还没有使用ꎬ其应用价值还需验证和评估[17]ꎮ已有研究结果表明ꎬ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尤其是直系亲属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低下ꎬ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都明显小于全国常模ꎬ从而提示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17][33]ꎮ伍毅等701 ①②由Novak和Guest于1989年编制ꎬ2008年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慧芝等译成中文版本ꎬ并进行信㊁效度评定ꎬCronbach sα系数为0.85ꎬ内容效度为0.8~1.0ꎬ证实了其适合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研究ꎮ中文版本包括24个条目ꎬ5个分量表ꎬ分为是时间依赖性负担(5个条目)㊁发展受限性负担(5个条目)㊁生理/身体性负担(4个条目)㊁社交性负担(4个条目)和情感性负担(6个条目)ꎮ采用5级评分法ꎬ每个条目0~4分ꎬ总分0~96分ꎮ分值越高说明负担越重ꎮ由TrudieChalder等(1993)编制ꎬ共14个条目ꎬ包括躯体疲劳(1~8条目)和脑力疲劳(9~14条目)2个维度ꎬ每个条目只有 是 与 否 两个备选答案ꎮ计分方法: 是 计1分ꎬ 否 计0分ꎬ第10ꎬ13ꎬ14条目为反向计分ꎬ量表总分为(0~14)分ꎬ得分越高反映疲劳越严重ꎮ徐朝艳(2006)对该量表的中文版进行了信效度检验ꎬCron ̄bach sα系数为0.77ꎮ研究了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ꎬ其结果显示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比正常健康老年群体及需护理但非老年痴呆的家属生活质量更差[34]ꎮ就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来看ꎬ国外研究表明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与其每天用于照顾病人的时间㊁承担的家务量㊁患者需要照顾的项目数㊁患者医疗费自费部分比例呈显著负相关ꎻ而与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进行出院指导的条目数㊁家庭成员平均每人月收入情况㊁文化程度㊁及与配偶或其他亲人之间的感情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35][36]ꎮ国内研究也发现ꎬ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㊁自理能力状况㊁照顾者自觉健康状况㊁每日照顾时间㊁医疗费用压力㊁是否与患者同住等因素都会影响照顾者的生活质量[17]ꎮ鄢波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ꎬ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家属照顾者在生理功能㊁因身体问题所致角色限制㊁因感情问题所致角色限制这三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60岁以下的家属照顾者ꎻ与男性家属照顾者相比ꎬ女性家属照顾者在身体活力维度方面具有更好表现ꎻ在生理功能㊁因身体问题所致角色限制㊁因感情问题所致角色限制这三个维度方面ꎬ子女照顾者会更优于配偶照顾者ꎻ与自费就医病人的家属照顾者相比ꎬ医疗保险就医病人的家属照顾者在总体健康感觉维度上得分更高ꎻ与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家属照顾者相比ꎬ具有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家属照顾者在总体精神健康㊁总体健康感觉以及活力这三个维度上得分更高ꎬ从而提示痴呆老人家属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因素的影响ꎬ故应该按照不同的影响因素ꎬ采取有计划性㊁有针对性ꎬ且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ꎬ提高老年痴呆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水平[37]ꎮ此外ꎬ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也和社会支持度之间存在着正性相关ꎬ即社会支持度越大ꎬ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38]ꎮ㊀㊀二、家庭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照顾感受长期繁重的照料负担ꎬ使老年痴呆症对患者家属或照顾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等方面造成许多消极影响[14][15][16][29][39]ꎮ家庭照顾者承受压力以及机体功能降低的程度远高于有社会机构支持的照顾者[40]ꎬ一些家庭照顾者为照顾家人而忽视自身健康ꎬ呈现许多负面健康行为和身体不适ꎬ如吸烟㊁暴食㊁不运动㊁消化不良㊁食欲不佳㊁头痛㊁胸闷心慌[41]ꎻ他们参与疾病预防的机会更少[42]ꎻ免疫功能降低[43]ꎻ增加摄取酒精或其他药物的量ꎻ患贫血㊁糖尿病㊁溃疡㊁高血压[44]和心血管疾病(心绞痛㊁心律不齐等)概率升高[45]ꎻ创口愈合速度减慢[46]ꎻ且伴有压力的家庭照顾者的死亡率也高于非家庭照顾者[47]ꎮ与身体健康严重受损相伴的是ꎬ痴呆老人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普遍较差ꎬ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1][48]ꎬ尤其配偶照顾者患有焦虑㊁抑郁㊁障碍的危险比其他照顾者更高[49]ꎮ通常用于评估照顾者心理状况的测量工具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㊁①ZUNG焦虑自评量表㊁②焦虑自评量表(SAS)㊁抑郁自评量表(SDS)㊁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③等ꎮ相关研究显示ꎬ痴呆老人配偶的负担重ꎬ心理状况差ꎬ抑郁43%ꎬ焦虑23.9%[31]ꎬ比例高于国内社会老人的焦虑(11.5%)和抑郁(6.0%)[50]ꎮ焦虑照顾者的体验集中于五个方面:濒临崩溃㊁缺乏私人时间㊁经济负担过重㊁担心㊁恐惧和不安[12]ꎮ王金柱的调查发现ꎬ陪护家属在躯体化㊁强迫㊁人际关系㊁抑郁㊁焦虑㊁敌对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51]ꎮ究其原因ꎬ可能是家属对老年痴呆疾病知识缺乏全面认识ꎬ痴呆患者常常伴发精神行为问题ꎬ在照料中ꎬ有乱语㊁冲动等行为ꎬ而照顾者们长期处于压力过高状态ꎬ情绪起伏不定ꎬ处理患者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时会感到焦虑㊁急躁㊁自责㊁伤心ꎬ情感受挫或面对周遭歧视时ꎬ会产生气愤㊁怕羞和自卑等情绪[52][53]ꎮ袁801①②③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ꎬ即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ꎬSCL-90)ꎬ也叫作Hopkin's症状清单(HSCLꎬ编制年代早于SCL-90ꎬ作者为同一人ꎬHCSL最早版编于1954年)ꎬ由德若伽提斯(L.R.Deroga ̄tis)于1975年编制ꎮ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ꎬ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ꎬ从感觉㊁情感㊁思维㊁意识㊁行为直至生活习惯㊁人际关系㊁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涉及ꎬ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ꎮ参见汪向东㊁王希林㊁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年版ꎮ由美国学者Tarlow于2004年编ꎬ专门用于测量失智老人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ꎬ共9个条目ꎬ包括自我肯定和生活展望两个维度ꎬ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ꎬ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ꎬ得分范围(9~45)分ꎬ分数越高说明照顾者体验到的积极感受越高ꎮ2007年张睿等人汉译了PAC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ꎬCronbach sα系数为0.90ꎬ内容效度为0.8~1.0ꎮ慧等人研究显示ꎬ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心理弹性①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ꎬ照顾者的自觉健康状况㊁朋友支持㊁患者的病情程度㊁照顾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其他支持是影响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7]ꎮ当然ꎬ照顾者面对照顾负担时也并不总是一味地去消极适应ꎬ其实照顾活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使照顾者体验到积极感受[54]ꎮ照顾者与患者之间的交往㊁对自身的定位以及照顾行为给患者带来的积极效果是照顾者积极感受的主要来源[55]ꎬ此外ꎬ照顾者的照顾动机ꎬ如自愿承担照顾责任也能让照顾者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感受[20]ꎬ相应数量的积极感受可起到调节照顾负担的作用[56]ꎬ从而减轻疲劳ꎮ赵文红对伴有行为精神症状(BPSD)的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研究发现ꎬ照顾者在照顾伴有BPSD的老年痴呆患者过程中ꎬ采用了多种应对策略ꎬ并从中获得成长ꎬ包括心理应对㊁行为应对㊁失调型应对㊁个人成长㊁关系改善和更高水平的成长[57]ꎮ吴军等人的研究也表明ꎬ痴呆老人照护者们大多经历了从彷徨无助㊁恐惧不安到接受现实ꎬ慢慢适应变化的过程ꎬ并通过不断改变㊁调整自己ꎬ以更好地摆正心态ꎬ更有成效地照顾痴呆老人ꎻ虽然面对未来有强烈的不确定感ꎬ但当得到他人感激或感受到病人需要他们时ꎬ也会感到欣慰ꎬ在照护中实现了自我价值[53]ꎮ㊀㊀三、家庭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和虐待问题应对方式可理解为个体在某种应激情境下ꎬ为减轻或缓解应激性事件带来的影响而有目的地采取认知㊁行为㊁方法和策略[58]ꎮ如果说劳心劳力照顾痴呆老人导致的沉重负担对照顾者来说是一个应激源的话ꎬ那么相应的应对方式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倾向ꎮ其中ꎬ积极应对方式着重于直面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59]ꎬ有助力缓解心理压力ꎬ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60][61]ꎻ消极应对方式主要是处理㊁发泄情感ꎬ虽然能够暂时地帮助照顾者逃避问题ꎬ缓解负面情绪ꎬ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ꎬ长此以往反而会增强个体负性情绪及疲劳的体验ꎮ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②或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③等是评估照顾者应对方式的常用测量工具ꎮ相关研究结果[20][62][63][64]显示ꎬ由于照顾负担沉重ꎬ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心理健康水平比其他病种的照顾者更低ꎬ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ꎬ如杨丽娟的调查发现ꎬ65%的照顾者对老年痴呆患者曾发生过发脾气的攻击行为[65]ꎮ而消极应对会增加照顾者对患者的虐待倾向ꎮ长时间的照顾工作容易造成精神压力大ꎬ若压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ꎬ则可能将压力转化为对照顾对象的虐待行为予以释放[19][66][67]ꎮ关于虐待的定义ꎬ目前尚未统一ꎬ普遍接受并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用的ꎬ是指在 本应充分信任的任何关系中发生一次或多次致使老年人受到伤害或处境困难的行为ꎬ或以采取不适当行为的方式致使老年人受到伤害或处境困难的行为 ꎬ主要包括:身体虐待㊁精神虐待或心理虐待ꎬ经济或物质虐待ꎬ疏忽照顾[68]ꎬ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照顾者虐待老年人评估量表(CASE)④等ꎮ由于不同研究对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的选取上有所区别㊁对构成虐待老人行为的界定标准各有不同ꎬ因此对虐待老人发生率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ꎬ但毫无疑问的是ꎬ虐待老人现象不管在哪个国家㊁哪个种族㊁哪个阶层都存在ꎬ杨萍萍对重庆地区的调查结901 ①②③④所谓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困境中积极适应ꎬ并成功从负性生活事件中恢复的能力ꎮ参见DiasRꎬSantosRLꎬSousaMFꎬetal«Resilienceofcare-giversofpeoplewithdementia:Asystematicreviewofbiologicalandpsychosocialdeterminants»ꎬ载«TrendsPsychiatryPsychother»2015年第37卷第1期ꎬ12-19页ꎮ该问卷由解亚宁(1998)在Folkman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的基础上ꎬ根据中国人群特点编制而成ꎬ用来评估个体在遭受困难或挫折时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ꎮ由美国学者Tarlow于2004年编ꎬ专门用于测量失智老人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ꎬ共9个条目ꎬ包括自我肯定和生活展望两个维度ꎬ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ꎬ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ꎬ得分范围(9-45)分ꎬ分数越高说明照顾者体验到的积极感受越高ꎮ2007年ꎬ张睿等人汉译了PAC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ꎬCron ̄bach sα系数为0.90ꎬ内容效度为0.8~1.0ꎮ由Reis等于1995年根据中立理论编制ꎬ是评估老年照顾者是否存在虐待倾向的工具ꎬ后经冯瑞新等(2010)将此表翻译成中文ꎬ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评ꎬ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7ꎬ原量表为0.71ꎻ重测信度良好ꎬ相关系数ɣ=0.541(P<0.05)ꎮ由8个封闭性问题(每个条目即一个 照顾老年人时遇到的问题 ꎬ受调查者回答 是 或 否 即可ꎻ计分说明:是=1分ꎬ否=0分ꎬ累加每个条目得分即为总分ꎻ得分范围:0-8分ꎬ2分及以下者视为无虐待危险行为的倾向ꎬ3分及以上者即有虐待倾向ꎬ得分与虐待危险性成正相关)和一个开放性问题组成ꎮ果显示83.5%的照顾者对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虐待倾向[69]ꎮ而遭受虐待的老人的生活质量极其低下ꎬ发生抑郁和死亡的概率往往偏高[70][71][72]ꎮ饶运双和沈军研究了痴呆老人照顾者对虐待老人的认知ꎬ结果显示ꎬ照顾者虽然能够认识到虐待老人是错误行为ꎬ但对其缺乏全面的认识[73]ꎮ照顾者的虐待认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对虐待老人的理解局限ꎬ以有意的打骂和疏于照顾为主ꎻ(2)虐待老人的原因多为孝心㊁责任心缺失ꎻ(3)认为应通过自我约束减少虐待ꎻ(4)对虐待老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ꎬ大多以可见的躯体伤害为主ꎬ对痴呆患者受虐感知不确定ꎮ老年痴呆照顾者的虐待倾向或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ꎮ当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㊁身体出现残疾㊁不能很好地自我照顾㊁对别人依赖性很强时ꎬ尤其容易受到虐待和漠视[74][75][76][77]ꎮ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㊁分担照顾任务的人数㊁承受照顾负担的程度等也是照顾者虐待倾向的影响因素[69]ꎮ此外ꎬ虐待行为也与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ꎬ照顾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ꎬ越容易产生虐待行为[78]ꎬ缺少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鼓励ꎬ家庭冲突的发生率就越显著增加[79]ꎮ而积极应对和主观支持是照顾者虐待倾向的保护因素ꎬ即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主观支持能够降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虐待倾向[80]ꎮ㊀㊀四、家庭照顾者的护理干预和社会支持状况国际上对于减轻居家照护者负担的干预措施常见为多项内容合并在一起的㊁以满足照护者需求为目的的干预ꎬ包括社会心理干预㊁家居环境安全干预㊁认知 行为干预㊁饮食和药物学干预等方法ꎬ具体体现为:对照护者提供有关痴呆疾病的知识㊁提供照护技能(如应对患者异常行为的对策或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锻炼)的培训㊁对照护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心理疏导ꎬ为照护者提供相应的支持体系如照护者协会或者照护者联盟组织㊁社区提供相应的日间照护服务等[81]ꎮ国外研究显示ꎬ在老年痴呆患者患病初期阶段就对家庭照顾者开展适当有效的干预措施ꎬ不但可以有效缓解老年痴呆疾病的持续发展ꎬ而且还能够帮助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实现角色的迅速转变[82][83]ꎮ国内研究也表明ꎬ通过对照顾者的干预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ꎬ保障患者的安全ꎬ稳定患者的情绪等[11]ꎮ有学者将对照顾者的干预划分为技术支援和社会支持两个大的方面[84]ꎬ并指出ꎬ实际上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并不高ꎬ但对照护者时间和情绪上的要求非常高[85]ꎮ因此ꎬ对痴呆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研究尤为重要和紧迫ꎮ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客观或/和主观的影响力[86]ꎬ是一种能够促进扶持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87]ꎮ相关研究中常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㊁①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或自编的痴呆照顾者社会支持量表等来测量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状况ꎬ如肖水源[88]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ꎬ将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划分为客观的社会支持㊁主观体验到的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80]ꎮ其中ꎬ客观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㊁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ꎬ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ꎬ是客观存在的现实[58]ꎮ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㊁被支持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ꎬ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89]ꎮ相关研究表明ꎬ中国痴呆老人家庭照顾者实际获得的社会支持非常有限[20][29]ꎮ侯红波和白倩的研究认为ꎬ照顾者所获得的信息支持最为不足ꎬ其次为工具支持[31]ꎮ究其原因ꎬ其一可能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ꎬ核心家庭的社会关系不如传统联系型紧密ꎬ获得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减少ꎻ其二是照顾者把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于照顾患者ꎬ导致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减少ꎬ能够获得的社会支持也相对减少[80]ꎻ其三是由于目前对老年痴呆尚无有效治疗方法ꎬ导致照护者态度消极而不能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和利用社会资源[25]ꎮ由于中国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完善ꎬ社区护理服务人员短缺ꎬ上门指导照顾者照顾病人和对患者进行认知和技能训练的方法㊁解决照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并未成为常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项目ꎻ多数社区还没有特意发展适用于痴呆病人的服务和关怀设施ꎬ不能满足老年痴呆病人的长期需要[90]ꎻ对老年痴呆疾病知识011①肖水源(1986)编制ꎬ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第2㊁6㊁7条)㊁主观支持(第1㊁3㊁4㊁5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第8㊁9㊁10条)共3个维度10个条目ꎮ10个条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总分ꎬ总分范围为12-66分ꎮ评分越高ꎬ说明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ꎮ。
失智老人照护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养老机构实证调查
失智老人照护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养老机构实证调查摘要:失智症于成为老年痴呆症,多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时,可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社交能力。
在我国该疾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和老年化的加剧,逐渐升高。
但是,关于失智老人照护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下面文章针对某养老机构80名失智老人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护认知和照护行为能力两个维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照护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失智症;照护能力;照护方法Abstract: Dementia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st manifestations of progressive memory loss, accompanied by cognitive dysfunction, onset, may lose the a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nd social skills. In China, the prevalence of this diseas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aging. However,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roblemsabout the care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elderly.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in a nursing home were studi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two dimensions of care cognition and care behavior 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and car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Key words: dementia; Ability to care; Care methods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寿命不断延长,老年痴呆的长者不断增加,如何照护好老年痴呆长者是机构养老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研究进展
・110・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Apr.2021Vol36No.8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研究进展高霓1,廖喜琳2,周晓燕3,饶艳芳1,唐春妮3,颜圆圆1,唐静1Research progress on guilt among primary caregive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Gao Ni#Liao XiUn#Zhou Xiaoyan#Rao Yanfang#Tang Chunni#Yan Yuanyuan#Tang J ing摘要:本文从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概念、不良影响、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干预措施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提供参考°关键词:痴呆;照顾者;负罪感;影响因素;评估工具;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1.08.110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痴呆患者约950万例[1],其中96%的痴呆患者由家庭提供包括情感、生活、身体等方面的照护痴呆是一种综合征,为后天智力功能的持续性障碍,具有逐渐退行性和不可逆性痴呆影响整个家庭,导致照顾者在漫长照顾过程中出现各种身心问题,如感知益处水平较低4、预期性悲伤5、负罪感⑷等,可能会引起照顾者对患者做出虐待、冷漠等行为。
研究显示,63%的痴呆患者照顾者存在负罪感6。
负罪感是照顾者坚信自己能照顾好患者,但照护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7。
国外关于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研究较多,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就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概念、现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减少痴呆症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负罪感及痴呆患者照顾者负罪感的概念负罪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核心包括情感和认知,是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而产生的思想和感受的集合。
简版CSI-D与MMSE在我国中老年人痴呆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3866·•论著•简版CSI-D 与MMSE 在我国中老年人痴呆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魏霞霞1,郝志梅1*,陈玲 1,汪凤兰2,景丽伟3,邢凤梅4【摘要】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痴呆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痴呆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其早期预防和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比较简版社区痴呆筛查量表(CSI-D)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在中老年人痴呆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并对两种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
方法 于2021年11月,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选取简版CSI-D、MMSE 条目评估结果及其他关键变量(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态)值完整的中老年人2 668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简版CSI-D 和MMSE 对其进行痴呆筛查,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中老年人简版CSI-D 得分与其MMSE 得分的相关性,计算简版CSI-D 和MMSE 在全体及不同特征中老年人中的筛查结果一致率,并使用Kappa 检验分析两种量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2 668例中老年人简版CSI-D 平均得分为(5.84±2.26)分,MMSE 平均得分为(24.93±3.24)分。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简版CSI-D 得分与其MMSE 得分呈线性正相关(r =0.394,P<0.001)。
在简版CSI-D 和MMSE 下,中老年人痴呆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7.36%(730/2 668)和22.11%(590/2 6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7,P<0.001)。
两种量表在全体中老年人中的筛查结果一致率为20.22%(222/1 098),在不同特征中老年人中的筛查结果一致率为12.50%~30.43%。
Kappa 检验结果显示:两种量表评估结果间一致性Kappa 值为0.121(P<0.001),一致性强度为微弱。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对策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7.008工作单位:510080 广州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朱朝晖: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收稿日期:2020-02-23※调查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对策朱朝晖 陈曼娜 陈炎惜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 对36例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及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技术指导,同时对家庭照护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状况。
结果 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7.22%和22.22%;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1.67%、16.67%,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大多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技术及生活护理的服务和指导,以缓解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照护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减退,并出现精神症状及异常行为[1]。
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约90%以上依靠家庭照顾者给予居家照顾[2]。
家庭照顾者大多为老伴、子女、亲戚。
由于痴呆老人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躯体合并疾病多,同时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照顾者面对亲人被疾病折磨所受的痛苦及背负了过重的照顾负担,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科室于2018年3月—2019年11月,与街道居委会合作,上门为36例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及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技术指导,同时对家庭照护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 ingDepressionScale,SDS)进行心理测评,旨在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缓解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照护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摘要:现阶段我国人口老年龄化趋势非常明显,老年痴呆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我国作为人口大国,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病率为0.75%~4.96%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患病人数和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1]。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开展“以人为本”的老年痴呆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
众所周知,老年痴呆病人基于自身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原因,极易发生意外事件,如窒息、烫伤、坠床以及跌倒等。
故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尽最大力量阻碍疾病的发展,保证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进一步探究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能为老年痴呆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1老年性痴呆的定义老年痴呆症又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将会引起脑细胞大面积损伤,造成身体机能丧失[3]。
在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加剧下,其患病率也呈现出上涨趋势。
《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报告》统计结果显示,全球老年痴呆患者已经突破3500万,我国也正朝着500万人大关挺进,据悉到2040年我国的老年痴呆患者会突破2200万人,形势非常之严峻[4]。
因此,探讨影响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现阶段,针对老年痴呆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相关福利政策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般情况下,老年痴呆患者都是居家由家属进行照顾,但是由于照顾时间较长,加上家属还要工作,精力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上一些家属经济条件差,造成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照顾环境也不够优良。
同时,一些老年痴呆患者时常伴有自伤、伤人以及激越行为等异常精神,照顾者难以准确掌握老年痴呆患者的需求,时常漠视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疼痛等主诉,为了降低其异常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还会使用约束带来控制患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给老年痴呆患者造成消极影响。
以人为中心照护服务测评量表的研究进展
以人为中心照护服务测评量表的研究进展王瑶;Lily Dongxia Xiao;王婧;Anita De Bellis;何国平【摘要】目前以人为中心的照护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领域,国内外常用的以人为中心照护服务的测评量表主要有两大类: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评定量表和用于老年护理的普适性量表.本文就以人为中心照护服务的测评工具在老年护理和痴呆症照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应加强以人为中心照护服务测评量表的研究,发展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量表,才能更好地评价照护服务的质量,同时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016)019【总页数】4页(P2307-2310)【关键词】以人为中心的照护;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测评量表【作者】王瑶;Lily Dongxia Xiao;王婧;Anita De Bellis;何国平【作者单位】410013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护理与助产学院;410013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护理与助产学院;410013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照护,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议题,这也使得护理服务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
以人为中心的照护(person-centered care,PCC)被认为是为老年人提供的最佳照护模式,尤其是对老年痴呆症患者[2]。
本文就PCC测评工具在老年护理和痴呆症照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PCC的内涵PCC是Kitwood[3]从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中引进,并首先应用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护中。
它强调对痴呆症患者的照护内容是针对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疾病本身;照护的目的是保持痴呆症患者的残存能力、情感和认知功能,而不是已经丧失的;针对的是一个有着家庭、婚姻、文化、种族和性别的个体[4]。
老年痴呆患者的多维度疼痛评估和护理研究进展
龚燕袁王永华;R749.1A-0188(2020)12--doi:10.3969/j.issn.1004-0188.2020.12.020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等,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预测到2030年我国老年痴呆人数将达1645.6万人[2],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患者有1.31亿,大约50%的痴呆症患者有疼痛经历[3]。
然而,由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和沟通能力下降,导致其疼痛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笔者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多维度疼痛评估和护理进行综述,期待能为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4]。
研究显示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脑功能异常,这种异常不仅包括了疼痛信息的演变,还显示了情绪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损害[5]。
医务人员若不能正确评估老年痴呆患者的疼痛,会造成其疼痛管理不佳,引起不良后果,如神经精神症状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照顾者负担以及本可避免的住院治疗等。
因此,护理人员可采用多维度的疼痛评估方法,尽早识别患者的疼痛及其有关因素,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
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重要步骤,在整个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对疼痛进行多维度、动态性的评估,以便及时了解疼痛的发展并调整干预措施。
疼痛评估工具自我描述性疼痛评估工具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只要老年痴呆患者能够交流,他们自诉疼痛的能力同样可靠[6],适用于该类患者的自述性疼痛评估工具有数字评定量表(NRS)、词语描述量表(VD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
这些量表操作简便,容易理解,能够快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但对于应该首选哪个量表,目前尚没有统一定论,评估者可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等选择最适合的量表。
痴呆常用评估量表
量表的选择
01
02
03
04
ADAS-Cog
用于评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
力、语言和抽象思维等。
MMSE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用于 筛查痴呆和认知障碍,包括定 向力、记忆力、计算力等。
CDR
临床痴呆等级量表,用于评估 痴呆的严重程度。
FAQ
功能活动问卷,用于评估患者 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功能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的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痴呆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评估量表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
量表的重要性
评估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通过定期使用评估量表对痴呆患者进行评估,可以监测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痴呆常用评估量 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常用评估量表介绍 • 量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量表的应用和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力、思 维、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评估量表是评估痴呆患者认 知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FAQ量表
日常功能评估量表
VS
FAQ量表主要用于评估痴呆患者的日 常生活能力。该量表包括一系列问题 ,涉及穿衣、进食、洗澡等方面,总 分范围为0-30分。根据得分情况,可 以判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要支 持的程度。FAQ量表对于制定个体化 的护理计划和康复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03
生活环境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生活环境对阿尔茨海默病影响的研究进展1.河北大学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护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生活环境前言: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4.0%。
但这种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
有资料显示熟悉的环境和人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因此患者病后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在该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阿尔茨海默病1.1定义及发病机理病理特点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为大面积大脑皮质萎缩,脑神经细胞内tau 蛋白异常聚集,出现由成对螺旋丝(PHF)组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大脑及海马区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并在细胞外积累形成老年斑(SP),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等[1]。
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阿尔茨海默症的病因、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给临床的预防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
1.2发病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全世界约有2400 万痴呆病人,每年新增病例460万。
中国及太平洋周边国家为4.0%,从年发病率看中国及周边国家为8.0/1000。
65岁以上人群AD 发病率明显升高,美洲发病率高于非洲、亚洲和欧洲。
在70-80岁人群中,痴呆的发病率呈几何倍数增长。
根据波士顿及巴尔的摩研究发现,60岁以后每5年AD发病率增加1倍,65岁时每年增加0.17%[2]。
1.3治疗没有有效的治愈的方法,以药物维持治疗为主。
1.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谷氨酸受体阻断剂、胆碱酯酶抑制剂;2.神经保护剂:抗氧化剂、钙通道拮抗剂、NSAIDS类抗感染药、抗凋亡药物、雌激素降胆固醇药、技术螯合剂抑制淀粉样蛋白生成的药物、以载脂蛋白为新靶点的药物、神经营养因子3.干细胞移植治疗4.中医治疗5.老年痴呆疫苗6.新靶标治疗[3]。
二、出院后的生活环境及模式出院后的AD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活方式:养老机构模式、家庭模式、住院模式、公寓模式、医院-社区-家庭模式等。
痴呆患者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测
痴呆患者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测谢舒棠;陈颖;张桂菊;位文静;张振香【摘要】目的编制痴呆患者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水平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在Farran照顾者技能模型框架下,采用文献查询及半结构访谈形成量表条目池;最终量表经过专家咨询、预调查、正式调查后形成,共293例痴呆照顾者参与,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包括5个维度36个条目.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4%;I-CVI 为0.857~1,S-CVI为0.985.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36,总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为0.970,重测信度系数为0.980.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评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的测评工具.【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6页(P1309-1314)【关键词】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信度;效度【作者】谢舒棠;陈颖;张桂菊;位文静;张振香【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市4500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郑州市450000;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市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市45000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市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老年痴呆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以致最终完全依赖照顾者[1],患者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照顾者护理能力水平密切相关[2-4],而护理能力的测评有赖于普适且经过科学检验的工具[5]。
国外有研究者开发过多种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由于文化差异,其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目前国内虽有研究者从照顾者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角度编制或翻译国外问卷,也尚未发现普适且经过科学检验的老年痴呆照顾者护理能力评估工具[6-9]。
Farran等[10]认为,照顾者护理能力应包含知识与态度、照顾者素质、人际关系、照顾技能、照顾者情绪管理及获取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能力,并建立痴呆照顾者技能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老年痴呆照护机构生活环境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
作者:柯淑芬, 李红
作者单位:柯淑芬(350004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 李红(福建省立医院护理部)
刊名:
中华护理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年,卷(期):2014,49(2)
1.张庆华;赵红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现状及进展[期刊论文]-{H}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06)
2.王雪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进展 2007(21)
3.Day K;Carreon D;Stump C The therapeutic design of environment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2000(04)
4.Cohen U;Weisman GD Holding on to home:designing environment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1992(01)
5.Bicket MC;Samus QM;McNabney M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s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other outcomes in assisted living residents 2010
6.Reilly S;Abendstern M;Hughes J Quality in long-term care home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an assessment of specialist provision 2006
7.Smith M;Gerdner LA;Hall GR History,development,and future of the progressively lowered stress threshold:a conceptual model for dementia care 2004(10)
8.Fleming R An environmental audit tool suitable for use in homelike facilities for people with dementia 2011(03)
9.曾思瑜美日两国有关高龄者照护环境评估量表之比较分析 2009(69)
10.Sloane PD;Mathew LJ The Therapeutic Environment Screening Scale 1990(06)
11.Sloane PD;Mitchell M;Priesser JS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resident agit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special care units 1998
12.Sloane PD;Mitchell CM;Weisman G The Therapeutic Environment Screening Survey for Nursing Homes (TESSNH):an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institutional settings for persons with dementia 2002(02)
wton M;Weisman G;Sloane P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special care units for elders with dementing illn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Therapeutic Environment Screening Schedule 2000
14.Zimmerman S;Sloane PD;Eckert JK How good is assisted living?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from an outcomes study 2005(04)
15.Bowie P;Mountain G;Claydens D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long-stay wards for the confused elderly 1992
16.Grant LA Assessing Environment in Alzheimer Special Care Units:Nursing Unit Rating Scale 1996(03)
17.Weisman GD;Lawton MP;Sloane PD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tocol 1994
18.児玉桂子痴呆性高龄者ヘの環境支援指針(PEAP)を用いた施設環境づくり実践ハン ドブツク 2004
19.ケアと環境研究会認知症高龄者ヘの環境支援のための指針PEAP日本版3 2013
20.Fleming R;Bennett K The Built Environment Audit ToolDementia (BEAT-D) support materials 2012
21.Smith R;Fleming R;Chenoweth L Valid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audit tool in both purpose-built and non-purposebuilt dementia care settings 2012(03)
wton MP Environment and Aging 1980
引用本文格式:柯淑芬.李红老年痴呆照护机构生活环境评估量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