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文化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武汉向西发展步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一个价值高地
武汉向西发展步⼊全新时代!蔡甸新区正崛起为楼市下⼀个价值⾼地以往,要想富、先修路。
现在,要想快、通⾼铁!⾼铁的意义在于,通过⾼铁线汇聚了⼤量客流,客流途径⾼铁站带来了商流、财流、信息流。
有了这些基础,城市就获得了发展经济和刺激消费的基本要素。
况且,借助⾼铁站的⾼等级规划,也会带来⼀场改天换地的城市界⾯⾰新。
武汉三镇中,唯独汉阳⾄蔡甸这个⼤⽚区不通⾼铁。
不过,这个短板正在得到补齐。
沿江⾼铁、武西⾼铁武汉枢纽直通线的开建,武汉西站即将开⼯,都将填补蔡甸区域不通⾼铁的空⽩。
呈现出逆袭般的后发优势。
将视界拉长会发现,蔡甸西部新城已成功开通轨道交通4号线⼆期线路,⼜将迎来武汉西站的⼀系列⾼铁配套建设,反倒呈现出逆袭般的后发优势可谓是城际、城内,内外逢源。
“复兴号”向西,武汉西部迈⼊⾼铁速度⾼铁⼀响、黄⾦万两!中国作为⾼铁⾥程雄踞世界第⼀的国家,在拉近城市空间距离的同时,也令许多城市的⾼铁板块实现了房价的快速上涨。
距机构研究表明,⾼铁站建成后5年内,周边房价涨幅普遍超过30%。
⾼铁站的修建,强化了与周边地区的密切联系,在⼈⼝导⼊、物流、交通等⽅⾯的会产⽣极⼤的改观。
(⾼铁通车5年内涨幅超30%城市)2020年,武汉迎来向西发展的重⼤利好,沿江⾼铁部分区段提前开建、武西⾼铁向西安⽅向延伸建设、武汉⾼铁联络线的修建,最终交汇于武汉西站(新武汉西站落定后,将为武汉西部的蔡甸区域注⼊复兴号般的发展速度。
汉阳⽕车站)。
武汉西站落定后,将为武汉西部的蔡甸区域注⼊复兴号般的发展速度(武汉西站效果图)《武汉2020年政府⼯作报告》披露,将推进武汉西站开⼯,加快推进武西⾼铁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铁武汉⾄合肥段、武汉⾄宜昌段等项⽬。
同时报告还提出,建成四环线全线、青⼭长江⼤桥,⼒争开⼯建设⽩沙洲公铁长江⼤桥。
这些建设项⽬均为蔡甸带来了巨⼤利好。
其中,沿江⾼铁武汉⾄宜昌段计划年底前开⼯,总⼯期48个⽉。
线路途经武汉、孝感、天门、荆门⾄宜昌,并通过新建武汉西站与武西⾼铁实现互通。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蔡甸文旅工作总结。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旅工作在蔡甸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过去的
一年里,我们在蔡甸文旅工作中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下我们在蔡甸文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在蔡甸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参与。
我们举办了文化节、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为蔡甸地区注入了新的文化气息。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其次,我们在蔡甸地区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们投入资金修缮了许多
古迹和历史遗迹,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品质。
同时,我们还修建了许多新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体验。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蔡甸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我们还在蔡甸地区加强了旅游宣传和推广工作。
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积极宣传蔡甸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我们还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与各方合作,不断提升蔡甸地区的文旅工作水平。
我们将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蔡甸地区的文旅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武汉市蔡甸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武汉市蔡甸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无
【期刊名称】《湖北宣传》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近年,武汉市蔡甸区按照“三贴近”要求,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49.27
【相关文献】
1.坚持“三贴近” 着力打造农村文化品牌——武汉市蔡甸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
实践 [J], 孙成福;赵军
2.基于PSR模型的城郊接合部土地利用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武汉市蔡
甸区为例 [J], 张凯瑞;向婉婷;曹瀚文;赵泽平;徐伟青
3.武汉市蔡甸区四种特色高效模式(上) [J], 朱汉桥;祝花;王书月;王孝琴;申衍月;殷
新娟
4.武汉市蔡甸区四种特色高效模式(下) [J], 朱汉桥;祝花;王书月;王孝琴;申衍月;殷
新娟
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武汉市蔡甸区、罗田县、英山县、利川市、咸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鄂政函[2020]153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湖北文化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1. 发展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湖北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湖北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湖北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楚文化、荆楚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结构湖北文化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等。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设计、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湖北文化产业的亮点之一,湖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武汉东湖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发展现状湖北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比上年增长8.3%,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湖北的文化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湖北共有文化企业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湖北文化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且为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二、湖北文化产业的趋势研究1. 创新驱动创新是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湖北正在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还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一趋势预示着湖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将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
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
产业成为了武汉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这里,我们对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进行一次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武汉市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创意精品。
同时,武汉市还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
其次,武汉市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文化和科技、教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武汉市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武汉市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武汉市在文化产业国际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举办国际文化
交流活动、参加国际文化展览等方式,武汉市文化产业已经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武汉的文化魅力,也为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展望未来,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文化
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政策还需不断完善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之,武汉市文化产业工作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
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市文化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摘要】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传承人流失、资金缺乏、城市化进程影响和公众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
政府支持不足导致相关保护措施无法有效实施,传承人流失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下降,资金缺乏使得保护工作难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对非遗传统生活方式造成冲击,而公众意识淡薄导致文化传统逐渐被遗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建立传承机制,拓展资金渠道,以保护和传承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有在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现实困境、政策支持、传承人、资金缺乏、城市化、公众意识、政府支持、传承机制、资金渠道。
1. 引言1.1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戏曲、传统音乐、民间技艺等多种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政策支持不足、传承人流失、资金缺乏、城市化进程影响、公众意识淡薄等问题不断凸显,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下,武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导致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逐渐失传。
由于传承人流失现象严重,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重大困难。
受限于资金来源有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护,面临着长期的存续困境。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强政府支持、建立传承机制、拓展资金渠道等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抢救和保护好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
2. 正文2.1 政策支持不足政策支持不足是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面临的重要现实困境之一。
目前,武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方面的政策支持仍然不够完善。
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
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组图)2016-09-03 蔡甸万事通蔡甸万事通人杰地灵的武汉市蔡甸区(图)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大门,地处长江和汉江夹角地带,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距武汉中心10公里,距汉口火车站、武汉港各20公里,距天河机场30多公里。
蔡甸资源丰富,南湖水质清纯,景点密布;环绕6个街镇的沉湖水系,鱼肥水美,百鸟鸣栖,有天然珍稀湿地保护面积150万亩;闻名遐迩的莲花湖穿布城关,形成“三面荷花一面柳,满城春光半城湖”的亮丽风貌;境内的“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佛教圣地嵩阳山,均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历史沿革古代史记蔡甸区(原汉阳县),商末周初,先隶南国,后属郧国。
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
秦统一中原时,属南郡。
汉属荆州江夏郡,分属安陆、沙羡县;后置沌阳县,复为安陆县,三国时,魏、吴分据江夏郡,置石阳县(又名石梵)、沙羡县。
晋属荆州江夏郡,改石阳为曲阳,后为曲陵,复置沌阳县。
南北朝时,属郢州江夏郡、司州汉阳郡,置沌阳、滠阳县(后废)。
隋属沔阳郡,置沌阳、汉津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水北为阳,山北为阴”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县。
唐先后隶沔州汉阳郡、鄂州江夏郡,置汉阳县。
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汉阳军(领汉阳、汉川),治所屯鲁山(龟山)。
宋初,属荆湖北路汉阳军。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仍领汉阳、汉川两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以县隶武昌府;十三年恢复汉阳府。
清顺治元年(公元1627年),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北、湖南两省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亦辖汉阳、汉川两县。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湖北布政使司将德安府孝感县和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的辖地。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从此汉阳县成为附郭首县。
浅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以武汉市蔡甸区阳湾村六海赛文旅小镇为例
浅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以武汉市蔡甸区阳湾村六海赛文旅小镇为例发布时间:2021-11-08T07:52:00.976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2期作者:董行王东帅吴梦[导读] 随着2021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中国乡村开始昂首阔步向“振兴”迈进。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战中,特色文旅小镇对不少乡村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部分乡村,在文旅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打击。
分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利用好特色文旅小镇,为人民带来幸福感。
董行王东帅吴梦武汉东湖学院新闻系武汉江夏 430200摘要:随着2021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中国乡村开始昂首阔步向“振兴”迈进。
在过去的脱贫攻坚战中,特色文旅小镇对不少乡村的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部分乡村,在文旅小镇的建设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的打击。
分析特色文旅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对当地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利用好特色文旅小镇,为人民带来幸福感。
文章基于对乡村基层的实地考察调研和相关大数据理论文献资料及成熟案例的整合研究,多角度多模块地分析文旅建设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相对建设性意义的文旅建设改良方案,希望能够对当地以及更多的乡村文旅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特色文化;文旅结合;经济建设1.引言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促进文旅与城乡结合,红色文旅建设成了其中重要一环。
2020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特色小镇行业市场规模依旧高达16127.5亿元。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步入大众旅游时代。
巨大的经济及庞大的旅游群体流入,对于乡村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不少乡村因为特色文旅小镇增长了人气提高了收入,也有一些乡村因为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本属于乡村的质朴。
探求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对其所在地的影响,在文旅小镇的建设中,能够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武汉蔡甸的发展趋势
武汉蔡甸的发展趋势武汉蔡甸区作为武汉市下辖的一个区级行政单位,近年来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未来,蔡甸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蔡甸区将继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蔡甸作为武汉市的战略性新兴区域,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落户蔡甸。
同时,蔡甸将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蔡甸区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便利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同时,加强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高蔡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再次,蔡甸区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近年来,蔡甸区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未来,蔡甸将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转移和转化的效率,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应用。
最后,蔡甸区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蔡甸区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湿地、河流和森林等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绿色生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蔡甸区的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特点。
未来,蔡甸将继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蔡甸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蔡甸区游客集散中心运营方案
蔡甸区游客集散中心运营方案一、背景介绍蔡甸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升蔡甸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我们计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游客集散中心。
该中心将成为游客到达蔡甸区后的第一站,提供各种便利设施和服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中心定位1. 中心名称:蔡甸游客集散中心2. 定位目标:成为蔡甸区旅游的门户和信息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三、中心功能1. 信息咨询服务:设立信息咨询台,提供游客所需的导游地图、旅游手册、景点介绍等信息。
2. 导游服务:招募并培训一批专业导游,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为游客讲解蔡甸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交通服务:提供公共交通线路查询、租车服务等,方便游客前往各个景点。
4. 餐饮服务:开设餐厅和小吃摊位,提供各类美食,让游客品尝当地特色菜肴。
5. 购物服务:设立特色纪念品店和手工艺品展示销售区,供游客购买纪念品和伴手礼。
6. 休闲娱乐:设立休息区、儿童游乐区和阅读区,提供休闲娱乐设施,让游客放松身心。
7. 临时住宿:提供简易的临时住宿设施,方便需要过夜的游客。
8. 安全保障:设立安全巡逻队,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中心布局1. 总体布局:中心分为主楼和附属建筑,主楼包括信息咨询台、导游服务区、餐饮区、购物区、休闲娱乐区,附属建筑包括临时住宿区和停车场。
2. 设施规划:主楼内部设有接待大厅、导游服务台、餐厅、纪念品店、休息区和儿童游乐区。
附属建筑设有临时住宿房间和停车场。
五、人力资源1. 招聘:根据中心功能需求,招聘信息咨询员、导游、服务员、厨师等相关岗位人员。
2. 培训:对招聘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知识。
3. 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高效运行。
六、宣传推广1. 建立网站:创建中心的官方网站,提供中心的相关信息和服务预订功能。
2.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中心的最新动态和优惠活动。
蔡甸街道调研报告
蔡甸街道调研报告蔡甸街道调研报告蔡甸街道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部,总人口约10万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街道的基本情况、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出发展建议做准备。
首先,蔡甸街道的基本情况从人口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来看,该街道的人口规模居于武汉市的中等水平,经济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蔡甸街道地处交通便利,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蔡甸街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工业企业的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导致空气和水质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教育资源不足。
蔡甸街道只有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再次,商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蔡甸街道的经济有一定的增长,但商业区的建设相对滞后,居民购物和娱乐的地方不够便利。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需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管,并加强对污染源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大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确保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环境。
其次,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积极扩大蔡甸街道的教育资源,增加学校的数量,优化教育条件,提高教育水平。
再次,加快商业区的建设。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兴办商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丰富蔡甸街道的商业业态。
综上所述,蔡甸街道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增加教育资源和加快商业区建设等措施,相信蔡甸街道的发展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使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蔡甸区分析报告
蔡甸区分析报告1. 引言蔡甸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
本文将对蔡甸区的人口、经济、教育、交通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该区的发展状况和潜力。
2. 人口分析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蔡甸区的总人口约为XX万人。
人口密度较高,说明该区域的人口集中程度较高。
人口结构方面,蔡甸区的年龄结构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储备。
此外,蔡甸区的人口增长率也较为稳定,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 经济分析蔡甸区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汽车、机械等行业发达。
这些行业对蔡甸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蔡甸区还拥有一些优势产业,如农业、旅游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蔡甸区的经济多元化提供了支撑。
4. 教育分析蔡甸区在教育方面也有着较好的发展。
该区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高级职业学校,为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此外,蔡甸区的中小学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 交通分析蔡甸区的交通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
这些交通网络连接了蔡甸区与周边地区,为区域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此外,蔡甸区还有一些公共交通设施,如地铁、公交车等,方便居民的日常出行。
6. 城市规划分析蔡甸区的城市规划以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为重点。
该区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资源,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蔡甸区还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7. 环境保护分析蔡甸区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
该区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和治理,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
这些举措为蔡甸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社会事业分析蔡甸区的社会事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该区注重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
此外,蔡甸区还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9. 总结综上所述,蔡甸区在人口、经济、教育、交通等方面都具备相对较好的发展潜力。
最新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文化是城市地形象和灵魂,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地基本要素,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地重要特征,加强城市文化地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化、提升城市经济地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地定义是,人类在推进人类文明地进程中,所发生地各种行为地成果总和。
广义上讲,发明、研究、语言、建筑等等都属于文化范畴。
城市形成衍生出建筑地构造———对宗教地需求产生了教堂,对集会地需求产生了广场,对居住地需求产生了住宅,对交换地需求产生了市场,对艺术行为地需求产生了剧院,这些都是文化地体现。
以武汉为例,滨江滨湖地水域文化、龟蛇二山地自然文化、黄鹤楼等建筑文化、文人墨客遗留地诗词文化、包括老城区地街道文化、辛亥革命等纪念性文化等等综合起来,才是城市文化地全部意义,才是城市文脉之所在。
武汉市地处华中,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具有3500年文明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古镇,汉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在承接“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地背景下,武汉市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地答卷。
武汉是著名地历史文化名城。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商文化和楚文化 , 为全市文化艺术事业地发展提供了深厚地底蕴和殷实地资源。
专业艺术呈现新地繁荣(一)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全市现有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8 个,包括京剧、汉剧、楚剧、音乐(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舞蹈、话剧、儿童剧、木偶剧、杂技、说唱等 10 余个艺术品种。
近年来,市直文艺院团按照“一团一戏”地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新创作演出京剧《三寸金莲》、《生活秀》,汉剧《王昭君》,楚剧《三月茶香》,舞剧《山水谣》、《筑城记》、话剧《同船过渡》、《母亲》,儿童剧《春雨沙沙》、《柠檬黄地味道》、《古丢丢》,杂技《英雄天地间》等一批优秀剧(节)目。
蔡甸文化资源
蔡甸原名汉阳县,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它位于武汉市西部。
北依汉水、南临长江、东呼武汉、西应三峡,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这里水、陆、空交通便捷,承东启西联北通南,畅达全国。
蔡甸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河湖众多有“百湖之区“的称号。
发达便利的交通,使得本区的文化能够包容各种文化,本区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的蔡甸,不仅继成了传统楚文化中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蔡甸文化资源特征:(1)知音文化与山水文化的交相呼应。
知音文化,它是本区文化资源的主体,是蔡甸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构成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知音湖之滨马鞍山麓,那里保留有春秋时期贤人钟子期的坟冢,传说中的“伯牙遇子期相结为知音”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因而形成了厚重的知音文化。
山水文化,蔡甸的山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区内群山起伏、山峦连绵、"蓬壶仙境"九真山、"佛山仙境"嵩阳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九真山传说为大王菩萨所驻之地,曾为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的道教胜地,山上曾有九真观,传说有九位真人在此结庐炼丹,古时香火十分旺盛。
蔡甸同为百湖之区,湖面烟波浩淼、水质清澈。
秀美的南湖和西湖分别被湖北省和武汉市批准设立为两个旅游度假区,广阔无垠的沉湖被国家确定为原始湿地自然保护区。
境内北有汉水逶迤西来,南有长江浩瀚东去,东荆河自西向东横切全境,构成三面环水之势。
东湖、西湖、小奓湖、通顺河四大水系有大小湖泊36个,水体面积127.12平方公里。
依托知音文化和山水文化本区将知音湖和九真山结合打造了动静结合,山水交织的生态旅游新区从而带动了本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对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就整体而言,在占主体的知音文化,并没有到达同黄陂的木兰山文化一样在湖北甚至在全国的知名度。
一方面由于本区的某些基础设施不到位,另一面是没有做出有力度的宣传。
我的家乡怎么发展—蔡甸
发 均衡。
展 的 不 足
3.蔡甸城区内的莲花湖遭到了生活污水的污染。其他 的乡镇地区开展的采矿业,大型工业使乡镇地区环境 破坏严重 4.蔡甸市民的素质不高,治安较混乱
近年来,蔡甸大力开展神态建设。城区的污染问题基本解决。环 境越来越好!但是少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生态问题。如侏儒、奓山 等地
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湖泊
我的家乡怎么发展—蔡甸
简介: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郊,地处长江与汉江夹角地带, 北有汉水逶迤西来,南有长江浩瀚东去,东荆河自西向东 横切全境,构成三面环水之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属 丘陵性湖沼平原之地;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 候,水富且光足;区内山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人 文底蕴深厚,是武汉市近郊水系最为完备、天然的生态区 和天生丽质的后花园。
了解蔡甸、走进蔡甸
位于汉阳北部平原地带,由中部向南北递减,中部皆为丘陵,坡度较缓
亚热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期
1.莲藕、黎蒿、西甜瓜等特色农业 2.文化多元交汇、人文底蕴深厚。 蔡甸区文化资源丰富,核心是“知音文化”,同时 也拥有荆楚文化、九真文化、三国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众多文化 载体。蔡甸是子期故里,“高山流水遇知音”传奇故事的发生地,作为知音故里,知 音文化结合其他文化为蔡甸区旅游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条件。 3.山水资源富集、生物种类丰厚。蔡甸境内有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九真山森林公园和 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山嵩阳森林公园。 4.蔡甸拥有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沉湖湿地,保护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三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累计 投入18.5亿元,持续解决农村安全饮水、血防改厕、通城市公交、防雷减灾等一批群众 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结合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文獻标识码: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
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
1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
武汉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
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目前阻碍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1 文化产业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文化产业意识淡薄。
1.2 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资源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大,科技含量较低。
1.3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制约了内部运行机制创新,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1.4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能力。
1.5 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文化投资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未形成文化投资的多元机制。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2 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对策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武汉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文化发展现状1. 文化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如黄鹤楼、故居等,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尽管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竞争力。
3. 文化创新能力薄弱:武汉在文化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4. 文化市场消费力不足:由于许多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文化市场的消费力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武汉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文化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 打造文化品牌:武汉需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3. 强化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推动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模式。
5. 拓宽文化市场: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活力。
同时,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结论武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发展策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推动武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甸区文化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三分山五分水二分地,综观广袤的江汉平原,具有蔡甸这种山水、地理优势的地方是绝无仅有;知音文化、九真文化、三国系列文化,在蔡甸汇集,蔡甸将大力整合区内山水资源,发掘丰厚文化底蕴,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这是曾任蔡甸区副区长吴大志在2003年向记者表明的心迹,如今已过去十年,他所绘制的蓝图正逐步实现,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今蔡甸区文化资源的现状。
谈到蔡甸区的文化资源,现在最火的无疑是“知音文化”,它可以说是蔡甸文化资源的主体,是蔡甸文化中的瑰宝。
在知音湖之滨马鞍山麓,那里保留有春秋时期钟子期的坟墓,传说中的“伯牙遇子期相结为知音”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因而形成了厚重的知音文化。
近几年来,武汉市围绕知音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如,建蔡甸区大剧院、扮靓古蔡甸区、打出“知音江城”名片;知音故里蔡甸将南湖改名为知音湖,将新全路更名为知音大道,举办知音美食节、知音莲藕节,拨专款维修子期墓,推出知音九真、知音峡谷旅游景点,筹备成立知音文化研究会,特别是知音故里蔡甸与知音窗口汉阳钟家村相连接的城市主干道已改扩建完工等等,对弘扬知音文化、打造知音故里这个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并且知音文化与蔡甸的山水文化相互映衬,南湖水质清纯,景点密布,环绕6个街镇的沉湖水系,鱼肥水美,百鸟鸣栖,有天然珍稀湿地保护面积150万亩;闻名遐迩的莲花湖穿布城关,形成“三面荷花一面柳,满城春光半城湖”的亮丽风貌;境内的“江汉平原第一峰”九真山、佛教圣地嵩阳山,均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些文化资源让蔡甸充满着魅力。
再谈谈蔡甸区的美食文化,蔡甸人是很会吃的。
正因其湖泊众多,水产丰美,以前就有“南湖的喜头高湖的鳊,沉湖的野鸭烹菱角;小奓湖的米虾酷粉砣,莲花湖的财鱼焖鲜藕”的歌谣。
而且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特色美食。
民间也有类似于“黄陵的藜蒿清香脆,奓山的西甜瓜似绵糖,侏儒的‘三蒸’才有味;大集的豆沙包炸金黄,索河的鱼汆鲜嫩白;柏林庄的“鸡蛋泡”大又圆,消泗的粉条拉丝长;常福的胖头汤中汤,新农的牛骨头走四方”的顺口溜。
尤其是莲藕。
它是蔡甸的一大特色,每当莲花盛开的季节,城关的莲花湖都会飘来阵阵清香,使蔡甸这个城区变得更加的美丽可爱。
我在蔡甸生活了十九年,尝过其中的喜头鱼、菱角、财鱼、藜蒿、豆沙包等等,特别是莲花湖的藕,确实要比别处的藕更好吃,如果来蔡甸,千万不要错过这些美食。
然而,这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今蔡甸区的文化资源也存在许多问题。
在知音文化的打造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挖掘不深。
在对知音文化内涵、深层意义的理解和挖掘上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二是整合不够。
整合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过程,即从无序到有序的形成。
虽然目前知音文化的相关素材比较齐全,具备了整合的资
源,但是在分类、整合上还不到位。
三是提升不高。
对知音文化的归纳总结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没能上升到一定高度。
四是打造不精。
在知音文化的打造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没能成为强势精品文化,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还有待提高。
,我们院系主任程洪老正与蔡甸区政府合力研究知音文化的开发,希望在以后的建设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至于美食文化,虽然这些美食在本地很出名,但是外面的人却很少知道,其中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知名度不够。
首先是美食文化资源本身,它基本上都是小店运作,只在本地经营,根本没有将本地食品打造成品牌推销出去的意识,其实就是蔡甸区的整体知名度了,只有它的知音文化与山水文化发展起来了,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蔡甸,美食资源则可以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为人们所知,这样互相带动的良性循环,才能将蔡甸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蔡甸区的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并且不少文化资源也开发的很好,但是不足之处也有许多,作为一个蔡甸人,也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系的学生,我相信蔡甸区政府能在文化资源的发展上做的更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