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

合集下载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物的问题日益突显。

这些抗生素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畜禽养殖、医疗废水以及抗生素制造过程中的废水排放。

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积极探索抗生素污染物的来源、分布、生态效应以及去除方法,为抗生素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抗生素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农业和医疗。

在农业方面,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养殖动物的疾病,以提高养殖效率。

然而,大量的抗生素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被使用,其中一部分被动物吸收,而另一部分会通过动物排泄物以及饲料、土壤、水源等途径进入环境。

根据研究,农业领域对环境的抗生素污染最为突出。

医疗废水也是抗生素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在医疗过程中,大量的抗生素被使用,因此医疗废水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十分严重。

这些废水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但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导致抗生素污染物进入水体系统,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目前研究者们在抗生素污染物的检测和监测方法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传统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液体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抗生素污染物的存在和浓度,为抗生素污染的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检测方法,如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和光谱分析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便携等优点,可为实时监测抗生素污染提供了新思路。

在抗生素污染物的生态效应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发现,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不仅会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造成毒性影响,还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传播。

抗生素过量使用和选择压力造成了许多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可能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

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为耐药细菌的出现使得常见感染病变得难以治愈。

针对抗生素污染物的去除技术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抗生素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这些药物不仅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得到大量使用。

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其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二、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自然水环境中均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

这些抗生素主要来源于人类和动物的医疗、农业和水产养殖等活动。

由于抗生素的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它们在自然水环境中难以降解,长期积累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三、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来源1. 医疗排放:医院是抗生素使用的重要场所,部分未被人体吸收的抗生素会随污水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

2. 农业和水产养殖:为提高农作物和水产产量,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和疾病预防措施。

这些抗生素随动物粪便和农田径流进入自然水体。

3. 家庭和生活污水:含有抗生素的家庭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四、抗生素对自然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抗生素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环境中的水生生物可能产生抗药性,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饮用水安全:自然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可能通过饮用水源进入人类体内,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抗药性基因的传播: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促进了抗药性基因的产生和传播,这些抗药性基因可能在不同细菌之间转移,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五、研究进展针对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水样,研究者们发现抗生素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分布和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人类活动、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研究者们还探讨了抗生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其在环境中的大量残留,进而引发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扩散问题。

这些现象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也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

因此,关于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二、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医疗废水、制药废水、农业活动和家庭垃圾等。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不足或处理不当,大量抗生素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导致水体、土壤和底泥中的抗生素残留量不断上升。

三、抗性基因的扩散与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促进了抗性基因的扩散和演变。

这些抗性基因可以在细菌之间水平转移,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可能导致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失调。

尤其是那些可以传播至病原体并赋予其抗生素抗性的基因,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四、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机制抗生素的降解主要通过生物降解和物理化学过程。

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物理化学过程则包括光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此外,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也被应用于抗生素的降解,如纳米材料和高级氧化技术等。

五、抗性基因的去除方法抗性基因的去除是环境科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来减少抗性基因的排放;二是利用新型生物技术或纳米技术来直接破坏抗性基因;三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降低抗性基因的存活率。

此外,生态修复技术和农业管理措施也是有效的抗性基因去除手段。

六、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科研人员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问题研究的深入,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

比如纳米技术的运用,能有效降解环境中的抗生素;光催化技术和酶工程的应用,有助于高效地破坏抗性基因。

【精选】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

【精选】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

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研究进展时间:2009-04-23来源:互联网作者:康大夫点击: 923 网友评论分享到微博抗生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欧洲1999年抗生素的使用量为1 328吨,其中35%用于动物;美国2000年抗生素的用量约为16200吨,约70%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全球抗生素年均使用总量约为100000吨~200000吨。

我国每年也有成千上万吨的抗生素类药物被用于畜禽养殖业和人的医疗中。

多数抗生素类药物在人和动物机体内都不能够被完全代谢,以原形和活性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粪便排到体外。

排出体外后的抗生素代谢物仍然具有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在环境中进一步形成母体。

近年来的资料表明,抗生素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污染相当严重。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废水和水产养殖废水都是水环境潜在的抗生素污染源。

3种典型废水中,养猪场废水检出抗生素的种类最多,浓度也最高;磺胺类检出频率最高,尤其是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氧嘧啶。

叶计朋等在珠江三角洲水体中发现,珠江广州河段(枯季)和深圳河抗生素药物污染严重,最高含最达1 340 ng/L,河水中大部分抗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河流中药物含量,红霉素(脱水)、磺胺甲恶唑等与国外污水中含量水平相当甚至更高。

在重庆,多种水体中普遍存在痕量水平的抗生素。

其中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检出的抗生素种类最多,畜牧养殖场下游地表水的氯四环素检出最高浓度。

1、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抗生素一旦释放进入环境后分布到土壤、水和空气中,便会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重新分配,常常会经过吸附、水解、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有氧和无氧降解)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它反映了抗生素与水体有机质或土壤、沉积物相互作用,并可预测抗生素对环境影响的大小。

一般易被土壤或沉积物吸附的抗生素,在环境中较稳定,易在土壤或沉积物中蓄积,但污染水体的风险较小。

1.1 抗生素被土壤的吸附作用吸附是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迁移和转化的重要过程,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素和土壤的特性。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和传播成为一个新兴的环境问题。

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综述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和环境效应,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主要涉及其来源、输送、迁移和转化等方面。

抗生素主要来源于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施用的农药等。

这些抗生素源头释放到环境中,进入水体和土壤中,引发了抗生素的环境行为。

水体是抗生素环境行为的重要载体之一。

研究发现,抗生素通过排泄物直接进入水体,或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释放入环境。

水体中的抗生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也有部分以生物附着态存在,并进一步被微生物降解。

抗生素在水体中的迁移受到水体流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抗生素可以通过附着颗粒物沉积到河床和湖底等沉积物中,而另一部分抗生素则会通过水流径流到下游水域。

土壤是抗生素的另一个重要媒介,主要来源于施用抗生素的农田。

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黏土颗粒等对抗生素具有吸附作用,降低了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

然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较慢,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中的抗生素积累,进一步增加环境风险。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转化是指抗生素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抗生素的转化通常由微生物、光照和化学反应等因素驱动。

其中,微生物降解是抗生素转化的主要途径。

一些细菌和真菌具有对抗生素的降解能力,通过产酶分解抗生素的化学结构,进而降解抗生素。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环境效应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不仅对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产生直接的环境效应,还对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抗生素直接释放到水体和土壤中,可能导致水体和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抗生素生物降解

抗生素生物降解

关注环境抗生素污染
加快研究抗生素降解技术
构建美好的明天!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抗生素长期作为添加剂大量用于畜牧生产, 导致抗生素在动物食品肉、蛋、奶中残留,人食用 后 ,抗生素就会沿食物链传递到人 ,一方面会引起 人群的过敏反应 ,严重 时会造成食物 中毒;另一 方面 ,部 分药物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或激 素类作用, 严重干扰人类各项生理功能 ,威胁人类 健康。
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潜在风险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浓度普遍较低 , 一般在μ g/ L 级,有的甚至低至μn g / L级 ,但仍然可 能对环境存在风险。如某些 P O P s 物质,在环 境中的浓度和抗生素相当,但是它的雌激素效应却 造成人类生殖率降低 ,不孕症增加等。所以 ,对于 之前由于其预期环境浓度较低而一直认为安全可 靠的物质要引起重视,它们有可能对环境构成潜在 的威胁。
基因转移作用
③糖基化 。见于大环类酯类 。 ④核苷 酸化。见于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⑤核糖基化。见 于含氨基酸残基的抗生素。
⑥巯基转移, 如磷霉素。 氧化还原机制不多见 , 四环素可被耐药性 酶 Te t X 氧化 。
影响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
1 ( 2 ( 3 ( 4
) ) ) )
p H、 水分和温度 。 氧气 。 环境介质。 环境中其他抗生素的存在。
植物降解
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污染物主要有:氮、磷等植 物营养物质;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某些重金 属和有机物等。第一类是被吸收后用以合成植物 自身 的结构组成物质,第二类则是脱毒后储存于 体内或在植物体内被降解。氟喹诺酮类、磺胺类 和氯四环素等可直接被植物吸收。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降解是现阶段处理抗生素污染 的最理想的方法。光合菌、乳酸菌、放线 菌、 酵母菌、发酵丝状菌、芽孢杆菌、枯 草杆菌、 硝化细菌 、酵母等都具有抗生 素的降解功能。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中抗生素类化合物的排放日益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其中磺胺类抗生素作为一类重要的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医疗领域,其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归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过程,并关注其与抗性基因的关联,探讨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含有磺酰胺官能团的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然而,大量的磺胺类抗生素在动物体内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后,通过排泄进入农田灌溉水和环境水体中,进而导致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

研究表明,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水体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内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

环境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种类,其中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能力。

这些降解微生物通过分泌不同的酶来降解磺胺类抗生素,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代谢产物,从而减轻了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程度。

研究发现,这些降解微生物能够通过菌株筛选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手段进行优化和增强,提高对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效率。

然而,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相对较慢,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

其次,环境中存在一些抗生素持久性的粪肠球菌属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在肠道环境中起到生物过滤的作用,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物质中的残留物。

然而,这些抗生素持久性的细菌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比如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和扩散。

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存在和扩散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发现,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传播和扩散。

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过程中,这些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会被转移、传播、扩散,从而导致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水平上升,使原本对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变得对抗生素具有抗性。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以及不当处理不仅导致其在环境中大量残留,还引发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扩散,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抗生素在医疗、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其被排放到各种环境中,如水体、土壤和空气等。

这些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对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结构产生干扰,还可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一些研究中指出,在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都能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残留。

三、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污染与传播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持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大量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各种环境如土壤、水体、废水处理系统等中迅速扩散。

这些抗性基因可能会转移至其他细菌中,使这些细菌具备抗药性,对现有的治疗手段产生威胁。

四、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降解与去除研究进展(一)生物降解与去除微生物是环境中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降解的主要力量。

一些特定的微生物能够利用抗生素作为碳源或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环境中的抗生素浓度。

同时,一些微生物还能够通过吸附、转化等方式去除抗性基因。

(二)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如吸附法、氧化法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

例如,活性炭、纳米材料等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吸附并固定环境中的抗生素;而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则能够有效地降解抗生素分子。

(三)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植物修复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和土壤中的抗生素浓度,同时也能降低抗性基因的传播风险。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态修复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涌现,为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结论与展望目前,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

然而,长期和滥用的抗生素使用导致了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问题。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存在,不仅威胁人类健康,还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医疗废水、养殖废水、农田施药等活动中进入环境水体,形成了抗生素的环境污染。

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抗生素的应用和排放,其中特别是畜牧业的抗生素使用量占比较高。

此外,抗生素使用和废弃药物丢弃不当等因素也加剧了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给水体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降解机制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降解与细菌、真菌、植物等生物以及光化学反应、热解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生物降解是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降解方式。

细菌通过产生酶降解抗生素,真菌和植物通过化学代谢作用使抗生素减少活性,从而实现降解的目的。

此外,光照、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对抗生素的降解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三、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技术针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多种去除技术的研究。

常见的技术包括生物吸附、化学氧化、光解和电化学降解等。

生物吸附是指利用生物材料高效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技术。

化学氧化是通过增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来降解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

光解是利用紫外光或可见光来引发降解反应。

电化学降解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流、电压和电极上的起到去除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作用。

这些去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

四、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监测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必要手段。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

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生物降解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现状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磺胺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治疗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患者使用不当、医疗废水排放、兽药使用、粪便和尿液排泄等原因,大量的磺胺类抗生素进入环境,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

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磺胺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磺酰胺键,使其在自然界中易于降解。

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能力,它们通过产生特定的酶来降解这些药物分子。

研究发现,许多环境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磺胺类抗生素作为碳源和氮源生长,促进了这些药物的降解过程。

目前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能力的菌株。

例如,鼠李糖酶阳性大肠杆菌、磺胺根霉菌和一些厌氧紫氮菌是常见的降解菌株。

这些菌株可以通过产生酶类来催化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

这些酶主要包括磺胺酰胺酶、磺胺基水解酶和磺胺基转移酶等。

尽管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可以被降解,但其生物降解速率相对较慢,且降解产物中可能产生一些有毒化合物。

另外,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的浓度等都会影响降解过程。

因此,在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除了生物降解,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还存在抗性基因污染的问题。

研究表明,磺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不仅会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产生,还会促进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

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病原菌中抗性基因的频率,这些抗性基因可以通过水生态系统传播到其他细菌中。

这种传播机制导致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了更强的抗性,极大地威胁了医疗领域的抗生素疗效和治疗效果。

磺胺类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健康状况,也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及去除研究进展

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及去除研究进展

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及去除研究进展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及去除研究进展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广泛使用于养殖业和人类医疗领域的一类重要药物,但其存在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本文对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机制进行了综述,并详细介绍了当前四环素类抗生素去除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概述,可以为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 引言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使用于畜禽养殖和人类医药领域的药物。

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抗菌作用。

然而,由于其在生物体内的排泄、人畜禽粪便的排泄以及医疗废水的排放等因素,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频繁进入水环境,引发了对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担忧。

因此,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和去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机制2.1 化学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水环境中也能经历一些化学变化,如羟基化、氧化、脱氢等反应。

这些变化过程可以通过光照、氧气和氧化剂等外界条件来促进。

例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紫外光辐照和过氧化氢等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使其转化成较为稳定的化合物,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2.2 微生物降解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降解因子,能够分解、转化有害物质,其中也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

许多微生物具有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能力,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特殊的酶来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进而转化为无害物质。

因此,在水环境中添加这些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能够有效地降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毒害。

3.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方法和技术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过程将四环素类抗生素与水中其他物质分离,通常包括过滤、吸附和沉淀等处理手段。

例如,使用活性炭、介孔吸附剂、沉淀剂等材料可以有效地吸附和沉淀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从而实现其去除。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四环素类抗生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

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转归、生态风险以及消减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成为环境污染的新兴问题。

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可有效治疗各类感染疾病。

然而,随着人们过度使用抗生素,大量抗生素残留于人类及动物的排泄物中,从而进入土壤环境,引发一系列生态风险。

本文将探讨。

二、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1.农业和畜牧业的使用抗生素在农业和畜牧业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以及增进动物生长。

然而,农业和畜牧业废水中未经完全代谢的抗生素及其代谢物进入土壤环境,成为主要来源之一。

2.人类排泄物人类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大量抗生素残留物。

这些排泄物经过处理后进入土壤环境,成为土壤中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3.医疗废水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未经完全代谢的抗生素,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或通过污水处理厂进入土壤环境。

三、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转归1.吸附与解吸抗生素分子在土壤颗粒表面存在吸附与解吸过程。

部分抗生素分子与土壤颗粒表面结合,随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增加,抗生素分子被解吸,并进入土壤溶液中。

2.生物降解与转化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抗生素分子,将其转化为无活性或低活性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

3.迁移与累积一部分抗生素会随着水分在土壤中迁移,进入地下水体,可能对地下水质造成污染。

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在土壤中累积,可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四、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1.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抗生素的残留可能抑止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

有益微生物的缩减可能导致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物降解的减缓。

2.抗生素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抗生素残留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3.抗生素对土壤植物的影响抗生素的残留可能影响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抗生素的存在可能导致植物营养吸纳不均衡,生长受限。

抗生素的降解原理

抗生素的降解原理

抗生素的降解原理
抗生素的降解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

化学降解:抗生素可以在环境中受到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影响,从而发生降解。

这些化学反应可能包括水解、氧化、还原、酸碱催化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化学结构的断裂、取代基的脱离、分子的氧化还原等现象,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降解。

例如,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中含有稳定的β-内酰胺环结构,但在酸性环境中可以水解断裂。

生物降解:抗生素在自然环境中可能受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一些微生物具有能够将抗生素分解为较简单、无害的物质的酶系统。

这些酶可以针对抗生素分子的特定功能基团进行催化反应,从而使抗生素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逐渐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通过β-内酰胺酶或氨基酸酶等酶降解青霉素类抗生素。

总的来说,抗生素的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化学反应和微生物降解等。

这些降解过程可能导致抗生素的失效、形成降解产物,以及对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问题。

因此,正确使用和处理抗生素至关重要,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抗生素抗性的产生。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范文

《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经对自然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抗生素作为一种药物,在人类健康维护和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不当使用和滥用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本文将就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二、自然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自然水环境中普遍存在抗生素的污染问题。

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中均检测出抗生素的存在。

这些抗生素主要来源于人类医疗、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制药工业等领域的排放。

由于抗生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们在自然环境中难以被降解,长期积累后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抗生素污染的来源1. 医疗领域:医疗过程中未被吸收的药物和排泄物是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

2. 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大量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这些抗生素随动物粪便和废水排放到自然水环境中。

3. 制药工业: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

四、抗生素污染的危害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抗生素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

2. 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促进了耐药性微生物和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对饮用水源的污染:抗生素的污染会影响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五、研究进展1. 监测技术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抗生素污染的监测,如荧光法、酶联免疫法等,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 污染源控制的研究:针对抗生素污染的来源,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如加强医疗废水和养殖废水的处理等。

3. 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研究,评估抗生素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为制定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水中抗生素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抗生素残留在水中,不仅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去除水中抗生素已成为当今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物降解法
生物降解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抗生素进行降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目前,已有一些微生物被发现可以降解抗生素,如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2.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对抗生素进行氧化降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等优点,但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氯化物、亚硝酸盐等。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抗生素进行吸附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但需要大量的吸附剂,且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也是一个难点。

目前,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4.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利用膜对水中抗生素进行分离和去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目前,常用的膜有反渗透膜、超滤膜等。

去除水中抗生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更加环保、高效的去除方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随着现代农业、养殖业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水体中的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

抗生素污染不仅会破坏水生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去除水中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去除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1.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抗生素。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大量孔隙和表面积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小颗粒。

2. 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抗生素降解成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产生有毒残留物。

3. 紫外线处理法: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破坏水中的抗生素分子结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设备支持。

4. 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水中的抗生素分子氧化成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需要添加氧化剂和还原剂,操作较为复杂。

以上是去除水中抗生素的几种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水体环境和抗生素类型。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抗生素。

- 1 -。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范文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抗生素已成为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及预防的重要工具。

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不当处置导致了其在环境中的广泛污染,进而引发了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传播和扩散问题。

本文将就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污染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排放,使得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介质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

这些抗生素往往通过污水处理厂、农业排放、医疗废水等途径进入环境。

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还可能诱导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从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抗性基因的传播与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使得微生物产生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在细菌之间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传播。

抗性基因的传播不仅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引发超级细菌的出现,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抗性基因的传播与影响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四、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与去除为了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者们对抗生素的降解与去除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主要的降解与去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 物理法:如吸附法、膜分离法等,通过物理手段将抗生素从环境中分离出来。

2. 化学法:如光催化降解、高级氧化技术等,通过化学反应将抗生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3. 生物法:如微生物降解、酶解等,利用微生物或酶等生物催化剂将抗生素分解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处理方法如纳米技术、生物炭等也被用于抗生素的去除。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缓抗性基因的传播。

五、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对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种类的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对它们的污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新的降解与去除技术不断涌现,为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

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这一问题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情况,以及目前研究中关于抗生素降解和去除的进展。

一、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1.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抗生素可通过水体、土壤、农田等途径进入环境中,而在环境中有多种形态存在,如溶解态、悬浮态和沉积态等。

其中,溶解态抗生素使水体成为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主要扩散途径。

2.抗生素的降解机制与途径抗生素在环境中被降解主要经历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个过程。

其中,生物降解是由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通过代谢活性将抗生素转化为无害或较低毒性物质。

而非生物降解则是在光照、氧化还原、酸碱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抗生素分解为多种降解产物。

3.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部分细菌可导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传递,同时环境中也存在水平传递的情况。

抗性基因的传播主要通过转座子、质粒和细胞侵入等途径实现。

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污染为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株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二、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降解研究进展1.生物降解剂的筛选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发现了一些具有抗生素的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种。

这些菌株通过代谢活性可将抗生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产物。

2.构建降解净化系统针对抗生素污染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采用微生物组合的降解净化系统。

该系统利用不同功能微生物联合作用,对抗生素进行高效降解和去除。

3.光降解技术研究光降解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抗生素的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紫外光、阳光和特定波长下的光照均能降解抗生素。

通过调整光照条件和反应时间,可以实现高效降解。

三、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去除研究进展1.生物吸附技术的应用生物吸附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抗生素进行吸附,达到去除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研究进展时间:2009-04-23来源:互联网作者:康大夫点击: 923 网友评论分享到微博抗生素是世界上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欧洲1999年抗生素的使用量为1 328吨,其中35%用于动物;美国2000年抗生素的用量约为16200吨,约70%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全球抗生素年均使用总量约为100000吨~200000吨。

我国每年也有成千上万吨的抗生素类药物被用于畜禽养殖业和人的医疗中。

多数抗生素类药物在人和动物机体内都不能够被完全代谢,以原形和活性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粪便排到体外。

排出体外后的抗生素代谢物仍然具有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在环境中进一步形成母体。

近年来的资料表明,抗生素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污染相当严重。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废水和水产养殖废水都是水环境潜在的抗生素污染源。

3种典型废水中,养猪场废水检出抗生素的种类最多,浓度也最高;磺胺类检出频率最高,尤其是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氧嘧啶。

叶计朋等在珠江三角洲水体中发现,珠江广州河段(枯季)和深圳河抗生素药物污染严重,最高含最达1 340 ng/L,河水中大部分抗生素含量明显高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河流中药物含量,红霉素(脱水)、磺胺甲恶唑等与国外污水中含量水平相当甚至更高。

在重庆,多种水体中普遍存在痕量水平的抗生素。

其中以污水处理厂进水检出的抗生素种类最多,畜牧养殖场下游地表水的氯四环素检出最高浓度。

1、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吸附和迁移抗生素一旦释放进入环境后分布到土壤、水和空气中,便会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重新分配,常常会经过吸附、水解、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有氧和无氧降解)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它反映了抗生素与水体有机质或土壤、沉积物相互作用,并可预测抗生素对环境影响的大小。

一般易被土壤或沉积物吸附的抗生素,在环境中较稳定,易在土壤或沉积物中蓄积,但污染水体的风险较小。

1.1 抗生素被土壤的吸附作用吸附是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迁移和转化的重要过程,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生素和土壤的特性。

土壤矿物和有机质组分可能是抗生素药物的主要吸附位点,同时疏水分配、阳离子交换、阳离子键桥、表面配位鳌合以及氢键等作用机制都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因其化学结构的不同而差异较大。

四环素类如金霉素、土霉素和强力霉素与表层土壤、土壤和沉积物有较强的吸附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泰乐菌素和阿维菌素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表层土壤矿物质有明显的吸附能力。

土壤对恩诺沙星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残留在土壤中的低量恩诺沙星主要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不易释放和随水迁移。

抗生素的吸附能力还与土壤类型、pH等条件有关,一种抗生素在不同的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差异很大。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上的吸附能力随土壤或沉积物pH的增加而降低。

1.2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部分抗生素不与固相物质结合,它们及其代谢物具有极性,很容易到达水环境,对地下水构成威胁。

土壤中的抗生素被淋洗到附近的河流中,最终将影响河流及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生物。

不同的抗生素的性质、代谢途径及使用剂量不同,在环境中的转移也不一样。

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光稳定性、键合、吸附特性、淋洗和降解速率等。

一般来讲弱酸、弱碱性和亲脂性类抗生素与土壤有较好的亲和力,在土壤中不易迁移。

2、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2.1水解水解是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和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的降解途径。

人们在研究抗生素水解时主要是考虑pH的影响。

各类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易溶于水发生水解。

大环内酯和磺胺类在中性pH条件下水解慢,且活性较低。

β-内酰胺类在弱酸性至碱性条件下的降解速度都相当快。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的水环境中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Paesen J等发现泰乐菌素A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成泰乐菌素B,而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则可产生丁间醇醛泰乐菌素A和一些极性的分解产物。

泰乐菌素A的分解速率不仅与pH有关,还受缓冲液类型、浓度及离子强度的影响。

氯霉素在pH 偏碱的缓冲液中,降解速度增加的幅度比在低pH缓冲液中大的多。

青霉素类药物易受亲核及亲电试剂进攻,容易水解并引起分子重排,某些金属离子、氧化剂及加热等能对青霉素类药物的分解和分子重排起催化作用。

在碱性条件下,青霉素类药物的β-内酰胺环首先被破坏,分解为青霉酸;有金属离子作用时青霉酸能进一步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离子强度对抗生素水解无明显影响。

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降解速率差异显著,这表明它们在不同水体(表面水体、废水、地下水等)中的水解机制可能有差异。

2.2光降解2.2.1光降解机理目前人们对抗生素的光降解机理研究仍然较少。

一般认为,光化学降解反应机理主要就在于分子吸收光能变成激发态从而引发各种反应。

光化学转化过程可分为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

直接光解见于那些具有吸收光子基团的药物分子。

阿维菌素的光化学降解过程是属于直接光解反应的过程。

间接光解机理是指当环境中存在的某些物质吸收光能呈激发状态后再诱发一系列药物参与的反应。

前者为激发供体(光敏剂)把激发能量传递给受体分子(抗生素),受体分子即可进行光化学转化。

光敏剂作为光能的载体或受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可改变药物的光稳定性,加速或延缓光解。

抗生素本身的化学结构仍是其能否光解的决定因素。

所有C-7侧链有甲氧亚胺键构型的头孢菌素,均存在同样的光降解反应。

Fabre H等发现,就光降解稳定性而言,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

2.2.2光降解的主要反应类型2.2.2.1光氧化吸光物质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光化学过程,生成·0H、·O2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再引发抗生素的光化学反应。

左红影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半合成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废水90 min,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demand,COD)去除率达93.1%。

2.2.2.2光还原光还原即由光引发的还原反应。

光化学还原过程包括两类,一是给光激发态物质加上一个或多个电子,二是由某种物质在光化学过程中产生氢。

光还原反应见于带氯原子的抗生素降解。

2.2.2.3光水解多数含醚或酯类的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若体系中有水或湿气存在时能发生光水解反应,水解发生的部位一般在最具酸性的酯基上或醚位上。

如多杀菌素类药物在无光条件下的水中非常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光水解迅速,半衰期小于1 d。

2.2.2.4光重排光照可以引发药物分子的重排反应。

光解过程中有自由基参与,许多药物分子光分解后本身会产生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重排。

紫外光可诱发顺反异构化作用。

异构化作用完全取决于光线的波长,当波长增加时,异构化作用将明显下降。

头孢噻肟对紫外光254 nm波长很敏感,其水溶液感光分解产物主要是反式异构体。

2.2.3环境中影响抗生素光降解的因素2.2.3.1光敏剂有机物质如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腐殖质、核黄素等,无机物质如N03-、N02-、Fe3+、Fe2+、NaCl、Ti02等,它们都具有强的光敏化作用,可以加速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降解。

在接近中性(pH为7.5)的水溶液中,经过l h的光照,脱水红霉素和红霉素的光降解率在30%以下;而在有2 000 mg/LTiO2催化剂存在时,光照15 min,二者的降解率即可分别达95.5%和97.2%。

2.2.3.2水分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有利于光解。

当表层的土壤受到光照时,就会形成大量的自由基、过氧化物和单重态氧,这些物质能够加速药物的降解。

土壤中水分的增加能够增加土壤中药物的移动性,也有利于光解。

试验证明,光促反应在溶液中更易发生。

Dimou A D等发现喹恶啉类、呋喃酮等对光敏感,在光存在下,尤其在水体中容易被降解。

实际水样中,光照30 min 脱水红霉素和红霉素的降解率分别达91.5 0A和88.3%。

2.2.3.3 pH崔馨研究发现,当pH为7.0时,加入Ca2+、Mg2+、Zn2+和Cu2+能加快土霉素的光解速率,而且离子的含量越多,土霉素的光解速率越大;在pH为8.5时,加入Ca2+、Mg2+,其结果与pH为7.0时相反。

土霉素在海水中的光解速率变化趋势与其在Ca2+、Mg2+溶液中的变化趋势相似。

将不同pH红霉素和罗红霉素溶液置于紫外灯下照射60 min后,pH为7.5时,光照l h,降解率为30%,而在pH为6.3和8.5时,降解率都在10%以下,这可能是由于红霉素和罗红霉素在pH为7.5时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所致。

2.2.3.4其他因素环境中抗生素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等都对抗生素的光降解有一定的影响。

Torniainen K等发现药物对光的敏感程度与其初始浓度成反比。

高俊敏等用Ti02/ZnO复合半导体处理四环素溶液时发现,催化剂的配比、溶液体积、初始浓度、光强、pH5种因素对四环素溶液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均较显著,只有光照时间影响较小。

伊维菌素冬季在混有粪便土壤中降解缓慢,需90 d~240 d,而在夏季由于光解作用,其降解速度加快,仅需7 d~14 d。

过氧化氢对氟罗沙星光降解有促进作用,咪唑对氟罗沙星和培氟沙星的光降解有抑制作用。

Jung J Y等在研究磺胺类的光损害时发现,光照类型比光照强度和时间重要,自然光降解磺胺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紫外光。

2.3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的最重要的途径。

被生物降解的抗生素,可能转化为生物体的组成部分或是最终转化为没有生物毒性的无机或有机小分子。

生物降解主要有植物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两种方式。

2.3.1微生物降解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丝状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酵母等都具有抗生素的降解功能。

王立群等从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生产废水中分离筛选到了4株对此类抗生素具有高效降解作用并有较强耐受能力的效应菌株。

它们分别为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2.3.1.1微生物降解机理抗生素的微生物降解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抗生素残留物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即通过将抗生素残留物从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最后成为H20和C02,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其中耐药细菌起最重要的作用。

耐药菌直接破坏和修饰抗生素而使其失活,包括水解、基团转移和氧化还原3种机制。

许多抗生素含有易水解的敏感化学键(如酯键和酰胺键),耐药菌含有消除这些脆弱化学键的酶而摧毁这些抗生素的活性。

这其中主要的一类酶是可以消除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β-内酰胺环的酰胺酶。

另外,还有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有关的酯酶及磷霉素耐药性有关的开环环氧化酶。

基团转移有多种途径,包括:①乙酰基转移修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