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茶叶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基于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典型案例的分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基于食品加工和制造业典型案例的分析

本期关付新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要求“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本和关键。

农业强国多是农产品加工业强国,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必须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条件,这是世界性一般经验。

河南是我国的典型代表和缩影,尤其是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和人口大省,其社会经济现代化在全国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乡村产业,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2020年12月,课题组对郑州、焦作、新乡、驻马店、信阳、南阳等地的县域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调研,以具有县域特色的延津小麦、正阳花生、平舆芝麻、泌阳肉牛、西峡食用菌、信阳毛尖茶、新县和光山油茶等为代表,对18个典型案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验,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已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现阶段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是巩固精准扶贫成效的有效措施。

乡村产业振兴首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目标的需要;其次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需要;再次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巩固扶贫成果、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振兴乡村产业的关键和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提质增效、由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的关键措施。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乡村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产业。

茶产业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产品产业之一,也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阳作为中国南方著名的茶叶产地,其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下,探讨信阳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和茶旅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信阳茶旅产业的现状分析信阳地处豫东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之一。

信阳茶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今,信阳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约18万吨。

信阳茶叶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享誉全国,成为了信阳的一张靓丽名片。

信阳的乡村旅游业也是蓬勃发展。

信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川秀美、名山古迹众多,如云梦山、始兴岩、丁老庄等风景名胜区。

信阳市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如许垌村、马街村等,文化底蕴深厚。

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信阳的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阳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批茶旅融合的旅游景区、茶园生态农庄、茶文化体验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信阳市政府也提出了加快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有着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茶旅融合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传统的乡村旅游以自然风光和古村落为主要景观,游客体验单一,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而引入茶产业元素后,游客不仅可以领略自然之美,还可以参与到茶叶采摘、制作等体验活动中,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体验。

茶旅融合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茶叶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可以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提高了当地茶农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茶旅融合有助于传承和发扬茶文化。

通过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将茶文化、制茶工艺等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和发扬下去,增强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也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信阳茶旅产业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研究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为信阳茶旅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信阳茶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信阳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素有“中国绿茶之乡”的美誉。

茶叶种植是信阳当地农民主要的农产品种植项目之一,茶叶的生产和加工一直是信阳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信阳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目前,信阳茶旅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1. 茶叶产品单一。

信阳茶叶主要以绿茶为主,缺乏多样化的茶叶产品。

这导致信阳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2. 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信阳拥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点,但由于旅游开发不足,很多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3. 茶农收入较低。

茶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的销售,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收入不稳定。

4. 产业链条不完整。

信阳茶旅产业链条较为薄弱,缺乏与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开发等环节的有效衔接。

为解决信阳茶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起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样化茶叶产品。

信阳可以发展多个茶叶品种,如红茶、黄茶、乌龙茶等。

通过丰富茶叶产品的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2. 开发旅游资源。

信阳可以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景区和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可以结合茶叶生产和加工过程,打造茶园观光和茶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提升游客体验和旅游消费。

3. 建立茶旅合作社。

可以在信阳茶叶生产基地建立茶旅合作社,集中茶农和旅游从业者的力量,共同开展茶叶种植和旅游服务,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益的互补。

4. 建设茶叶产业园区。

可以在信阳建设茶叶产业园区,集中茶叶生产和加工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可以吸引茶文化、茶艺等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形成茶文化产业集聚效应。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茶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茶叶园面积已达180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00万吨。

中国茶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2. 品质和品牌不断提升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

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手段,逐渐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二、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

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将产品定位在低端市场,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了茶叶市场的混乱和价格战的频发。

2.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茶叶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茶企只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水平上,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还比较少,这导致了产品品质的提升速度较慢。

3. 品牌建设滞后中国茶叶产业的品牌建设相比于国外茶叶产业来说还比较滞后,很多茶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2. 加强科技创新茶叶企业应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进茶叶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3.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茶叶产业应该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通过协会平台分享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拓展国际市场茶叶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出口比例,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和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5.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茶叶产业可以通过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茶旅产业,打造茶园景区和茶文化体验,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信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以其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优美的乡村风景而闻名。

茶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信阳茶旅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阳茶旅产业的现状分析1. 茶文化资源丰富:信阳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生产的信阳毛尖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瞩目。

2. 乡村风景优美:信阳的乡村风景秀美,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适宜开展农家乐、采摘游、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

3.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信阳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家乐、民宿、茶园旅游等得到了蓬勃发展。

4. 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1. 茶文化+休闲度假:结合信阳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优美的乡村风景,可以开发茶园休闲度假项目,让游客在品茶、采茶的同时享受乡村风光和慢生活。

2.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发展农家乐和农业观光项目,让游客参与农业生产、品尝农产品,增加对土地和农民的尊重,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3. 文化传承+特色体验:传承茶文化,开设茶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了解茶叶的制作工艺、品茶礼仪等,丰富游客的体验。

4.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将茶叶加工、茶旅体验、茶文化传承等产业融合起来,进行创新发展,打造一条完整的茶旅产业链。

三、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实施路径1. 夯实产业基础:加大对茶叶种植、茶叶加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2. 深化产业融合:鼓励茶农和旅游从业者进行合作,搭建茶旅产业联盟,共同开发各类产品和项目。

3. 引导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茶旅产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为茶旅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这种影响的区域异质性。

本文首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概念界定和现状分析,明确融合发展的内涵、特点和发展现状。

然后,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揭示融合发展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接着,利用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深入探讨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具体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区域异质性。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揭示融合发展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特点。

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逐渐融入了三产业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的交叉融合,实现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产业融合理论、产业链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旨在探索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紧密相连、协同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产业范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它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能够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农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农民收入增速放缓等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求,需要通过产业融合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限制,其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政策支持和宏观背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宏观背景和动力。

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和相关服务。

2024年茶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合作协议

2024年茶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合作协议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茶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合作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合作宗旨与目标1.1:合作宗旨1.2:合作目标第二条:合作主体2.1:合作方名称及基本情况2.2:合作方权利与义务第三条:合作内容3.1:茶叶产业整体发展规划3.2:茶叶种植与技术指导3.3:茶叶加工与产品质量控制3.4:茶叶销售与市场推广第四条:合作区域与范围4.1:合作区域4.2:合作范围第五条:合作期限5.1:合作开始日期5.2:合作结束日期第六条:投资与资金管理6.1:投资金额及出资方式6.2:资金使用与管理第七条:利益分配与亏损分担7.1:利益分配机制7.2:亏损分担机制第八条:合作组织与管理8.1:合作组织架构8.2:管理职责与分工第九条: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9.1:技术合作与交流9.2: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第十条:合作协调与沟通10.1:合作协调机制10.2:信息沟通渠道第十一条: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11.1:违约责任11.2:争议解决方式第十二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终止12.1:合同生效条件12.2:合同变更程序12.3:合同终止条件与后果第十三条:其他约定13.1:合作方的保密义务13.2:合作方的竞业限制第十四条: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14.1:法律适用14.2:争议解决方式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作宗旨与目标1.1:合作宗旨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叶产业附加值,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可持续发展,合作方达成如下合作宗旨:(1)共同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2)共同打造茶叶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3)共同拓展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收入。

1.2:合作目标根据合作宗旨,合作方的共同目标为:(1)通过三年合作,实现茶叶产量增长20%,产值增长30%;(2)茶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有机茶标准,认证面积达到5000亩;(3)茶叶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至5%,实现产品出口零突破。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茶叶是中国国粹之一,茶叶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茶叶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分析,探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茶叶产业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市场。

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向高品质、特色化方向发展,提升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结合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培育茶叶新型经营主体等策略建议,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茶叶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市场需求,存在问题,未来展望,总结,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茶叶的生产和消费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是中国农业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茶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茶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有效的对策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

1.2 问题提出茶叶产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茶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问题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目前茶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质量不过关的茶叶,有的甚至掺杂了其他物质,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2. 产业发展不均衡。

在一些茶叶生产区,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由于管理水平较低和技术滞后,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有明显提升。

大力推进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

大力推进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

大力推进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茶业是中国传统的优秀产业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技术经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茶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从单纯的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

目前,茶业正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促进茶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这将进一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茶业背景分析(一)茶业的历史与现状1、历史渊源中国是茶的故乡,其茶文化源远流长。

茶的起源据考证始于中国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随着茶树的传播,茶文化先后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

2、现状目前,中国茶业正处于技术改革和品牌战略的关键阶段。

在传统茶叶消费市场基础上,近年来,茶饮料市场崛起,茶餐厅等茶文化衍生产业也迅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茶产业也开始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已经成为了生活方式和文化载体。

(二)茶业市场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政府对茶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制定各种刺激茶业发展的政策,如茶叶产业振兴规划、农村产业振兴政策、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等。

2、经济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茶饮料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茶叶市场也在逐年扩大。

目前,中国茶叶年产量已达到200万吨以上,产值超过350亿元。

同时,茶文化旅游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

3、社会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茶也逐渐被视为一种健康饮品和保健品。

茶具有许多好处,如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降血脂、防癌等,因此备受青睐。

(三)茶业发展趋势分析1、品质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茶企需要注重茶叶的品质、口感和香气的提升,同时要加强茶叶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创新。

2、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也将迎来智能化时代。

茶叶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茶叶生产和管理模式。

对茶业三产融合的思考

对茶业三产融合的思考

新农村2020.3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量指标。

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农民增收不容乐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那么,山区如何以茶产业发展、推进三产融合,实现茶农持续增收,值得认真思考。

1.何谓三产融合一二三产融合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等。

二是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

三产融合有大产业与小产业之分。

大产业即农业产业,农业中的第一产业主要为种植业与养殖业,第二产业为加工业,第三产业为农业服务业;小产业主要是指单个农业产业,如养猪业、养牛业、水稻种植、油菜种植等。

三产融合,首先是三产都要有,这对大农业没有问题,单个农业产业则依产业类型不同而异,如茶产业,有三产的概念,第一产业种茶,第二产业茶加工,第三产业品茶、茶营销等,可以有机融合或形成产业链。

但如养猪业,就不存在明显的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养猪,第二产业生猪的屠宰加工,单一的养殖场很难做到,因为生猪的屠宰是定点的,养猪业的第三产业就更难拓展,因此养猪业的三产融合就较难实现。

可见,三产融合首先是该产业有没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其次才是三产的融合。

三产融合,是经过一二三产融合后,产生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运行机制,这才是三产融合的应有之义。

2.茶产业三产融合途径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

近几年,茶叶生产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迅速增长。

2019年全国茶叶总产量达265万吨。

茶产业是浙江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浙江省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基地建设为抓手,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优质良种茶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全省茶叶生产整体稳定,品质提升、销售顺畅,品牌建设、生态茶园、三产融合全面推进,茶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及趋势研究

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及趋势研究

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及趋势研究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及趋势研究茶叶是中国传统的特产之一,也是世界上广为人知和享誉盛名的饮品。

茶产业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近年来也发展成为国内外的热门产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茶产业正在经历着多样化的发展,并展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

首先,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表现在茶叶品种的丰富化。

传统的茶叶品种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特色茶品种被培育出来。

比如,安溪铁观音、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茶叶品种都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这些特色茶叶的出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还表现在产业链的延伸。

除了传统的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茶产业链现在还包括茶叶种植技术培训、茶文化旅游、茶艺展示、茶叶科研和茶叶产品研发等。

茶产业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农业产业,而是与旅游业、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领域结合,形成了具有更多元化业态的产业链。

茶叶文化旅游的兴起,特色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了茶产业链的长远发展。

此外,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还与茶叶加工技术的提升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加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叶加工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对茶叶的采摘、制作、储运等环节进行了优化和改良。

比如,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黑茶,采用炒青技术的绿茶等都成为茶叶市场上的新宠。

茶叶加工技术的提升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也使得茶叶更加多样化。

茶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趋势。

一方面,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茶企业需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茶产业正逐渐向着个性化、定制化和差异化发展,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茶叶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比如,茶叶与旅游、文化、健康等领域的融合,使茶产业更具观赏性和附加值。

信阳茶旅游模式研究——以文新茶村为例

信阳茶旅游模式研究——以文新茶村为例

广东茶业2019第6期信阳茶旅游模式研究——以文新茶村为例王 晓1,3 尹 鹏1,2 郭桂义 1,2* 郭建锋1,3 刘厚红1,3 余艳芳1,3(1.河南省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2.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3.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信阳 464000)[摘 要]茶旅游是茶业突破瓶颈的一个重要方向,信阳作为产茶重镇,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发展茶旅游的先天条件。

本文以3A级景区“文新茶村”为例,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其茶旅游发展的优劣,以期为我国茶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阳 茶旅游 模式茶旅游是茶业上游衍生出来的一个产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包括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养生、茶园+茶艺体验、茶园+茶叶销售、茶园+民宿、茶园+迷宫、茶园+文化节、茶园+餐厅、茶园+营地等等模式。

茶叶、茶园自带健康、绿色、文化、禅悟等一系列魅力属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了如今的阶段,茶旅游的出现是水到渠成的事。

根据财随人聚的道理,茶旅游既吸引了游客,又提升了茶农的收入,是一举两得的重要举措。

1 信阳的概况信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人杰地灵,盛产名茶。

清朝陆廷灿《续茶经》记载:元代时,全国有26种名茶,光州就有三种,“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1]。

光州就是信阳市光山县,属于《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GB/T22737-2008)八县两区重点产地之一。

1.1地理优势信阳是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位于河南省最南部,距郑州330公里;东邻安徽,距合肥340公里;南接湖北,距武汉200公里;西距西安590公里。

处于武汉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和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

京广高铁,京广、京九、宁西铁路,沪陕、大广、京港澳高速,106、107、312国道在信阳形成多个黄金交叉点,另外还有明港机场和建设中的潢川物流机场以及河南最大的内陆出海口淮滨饮马港。

信阳是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公路8小时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144个(全国共有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公路8小时可通达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全国第3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探析——以湘乡市毛田镇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探析——以湘乡市毛田镇为例

㊀[收稿日期]2020-02-12㊀[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湘乡市毛田镇茶旅融合发展研究 (课题号:ZSCX2020Y37)㊀[作者简介]段铁梅(1986 ),女,湖南资兴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村发展;刘辛田(1971 ),男,湖南冷水江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融合与文化休闲产业开发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探析以湘乡市毛田镇为例段铁梅,刘辛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湖南娄底417000)[摘㊀要]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㊁夯实乡村振兴经济的基础㊂堪称娄底市后花园的湘乡市毛田镇有着发展茶业和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茶旅融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在分析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茶旅融合发展对该地茶业转型升级㊁茶叶品牌知名度提升㊁农民增收创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分析在茶旅融合过程中当地存在宣传投入不到位㊁定位不精准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㊁鼓励创新㊁强化宣传等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的建议㊂[关键词]茶产业;旅游业;茶旅融合;毛田镇[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0712(2021)03-0063-05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之一㊂茶产业和旅游业是关联性较强的两个产业,自2015年国家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来,我国一些茶区依托特色茶业资源与旅游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产业链延伸㊁产业功能拓展和要素集聚等手段,相互融合㊁相互渗透,有效地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1]㊂湘乡市毛田镇属于水府庙库区,是娄底的近邻和 后花园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茶业资源发达,具有实现茶旅产业融合的较好基础和条件㊂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分析湘乡毛田茶旅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的路径,以期对毛田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同时为其地方政府决策作参考㊂一㊁茶旅融合的内涵及意义所谓茶旅融合,指的是现代茶业与旅游业交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是茶文化与旅游业高度结合的产物,表现为旅游者能够通过一系列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来获得最为直接的各个方面感受,其核心就在于文化体验㊂茶旅融合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享受,我们通过统筹茶叶与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形式介绍茶的发展历史,传播茶的艺术风俗,将茶叶生态环境㊁茶生产过程与茶文化内涵有机整合,综合开发利用,由此形成特色文化氛围与旅游产品[2]㊂茶旅融合亦能满足社会大众休闲需求,带给人们精神愉悦与思想升华,让其在茶香中感悟人际和谐与世间大美[3]㊂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㊂在这20字的总要求中,产业兴旺居第一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㊂茶旅游融合以构建主题鲜明㊁风格迥异的茶文化旅游景点,打造以旅带茶㊁以茶促旅㊁茶旅互动的 茶旅融合 模式,因而成为了推广茶乡,发展茶乡经济的重要手段㊂当前 茶业+旅游业 模式已在不㊃36㊃第38卷第3期2021年5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8No.3May.2021少乡村盛行㊂一座座茶乡村落㊁一片片绿色茶园吸引着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客人游茶园基地㊁看文化展示㊁观艺术表演等㊂他们销售着 最美风景和最清新空气 ,润物细无声地推动着茶业的发展㊂一业兴,百业旺㊂以茶海种植示范区为载体的采摘茶叶㊁手工制茶体验等为旅游业开拓了新天地,以茶为载体发展起来的民宿㊁餐饮㊁文创等配套产业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生机㊂通过茶产业带动旅游业,旅游业促进茶产业,实现双赢互补协同发展,绿色的茶园成为生态富民的 绿色黄金 ,富裕了一方百姓[4]㊂茶旅融合的大力推广,能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来更多的财富收入,既可以推动茶产地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更能为茶产区乡村振兴战略打造 亮点工程 ㊂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㊂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态系统和农村居住环境健康水平,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优美绿水青山的生态需要,也可以为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提供良好的生态资源基础㊂蓬勃发展茶业既提高了茶农收入,推进茶旅融合和茶旅一体化,又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 生态宜居 这个关键㊂乡村不仅仅绿起来,美起来,更是富起来,强起来,最终实现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生活富裕的总目标㊂二、毛田镇实行茶旅融合的可行性及独特价值毛田镇地处湘乡,毗邻娄底,境域交通优势明显,与长株潭㊁益衡邵等之间,均约百公里左右的车程,且沪昆高速㊁华常高速在境域内设有出入口,同时332省道穿境而过;更有水府庙水库三面环绕,以及分布湿地农业㊁渔业与旅游业等,地理优势尽显,同时,具备茶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能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持续发展㊂(一)毛田镇实行茶旅融合的可行性和现实基础1㊁茶文化历史底蕴湘乡毛田镇制茶业有5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家家有茶园,户户卖茶叶,是毛田茶产业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㊂相传毛田镇万州村出产的茶叶曾为明朝正德年间的贡茶㊂20世纪70年代开始,毛田茶产业进入鼎盛时期,毛田镇一度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的茶叶出产地,茶树面积发展到两万多亩,年产销茶叶100吨以上,毛田茶叶名震湖湘,红极一时㊂也因为茶业兴盛,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许多毛田茶农为了贩卖茶叶 走甘肃 ㊂由于缺少交通工具,当时的茶贩靠双肩挑着一百多斤的茶叶,长途跋涉,到两千多公里以外的甘肃贩茶[5]㊂同时,湘乡毛田茶业品牌化也得到了全面提升㊂全镇目前已注册 香露红 湘乡水府茶 湿地红 水府清茶 等9个商标㊂水府茶叶与湖南日报非凡地理标志运作公司签订了品牌打造协议, 香露红 与湖南省农业大学进行对接对品牌形象进行升级㊂2018年毛田镇茶叶产业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2019年 湘乡水府茶 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㊂2㊁丰富的旅游业资源毛田镇位于湖南中部娄底与湘潭边界处,属 湘军故里 ,是古称 龙城 的一部分㊂毛田镇跃进村㊁毛田村㊁大兴村㊁长羊村等村落拥有环湖一线的秀美山水景观及保存完整的历史人文景观㊂正因为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且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景观并存,所以在建立观光户外运动基地㊁康体养生社区㊁精品农业和水府渔村观光体验项目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㊂毛田镇还是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是一个被涟水环绕流过的小镇,给人第一感觉是 空气新清环境美,青山绿水资源丰 ㊂每年吸引大批游客观光度假,怡然自得㊂随着近几年交通的畅达,水府庙景区日渐旺盛的人气,给毛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致富新路子,不少人吃上了 旅游饭 ㊂当下,毛田镇依托水库庙湿地优势,以及水府旅游区强劲发展势头,全力㊁全速朝集 旅游㊁休闲 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中㊂(二)独特价值茶旅融合能提高毛田茶业的知名度,打造品牌化茶叶,也能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创收,同时还能推动毛田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㊂1㊁茶旅融合是实现毛田茶业转型升级的首要选择毛田镇境内的山坡丘陵属于第四纪红壤,因水府庙水库将其三面环绕,沿岸长年水雾弥漫,好山好水赋予了毛田镇诞生好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毛田镇如能抓住机会,以万亩精品茶园为产业支撑,以茶海㊁山林㊁乡野㊁村落等资源为依托,发展高产㊁高效的茶叶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化㊁精品化㊁产业化经营,把当地茶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将能实现以茶带旅㊁以旅促茶,优势互补㊁资源共享,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㊃46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总第180期业链㊂2㊁茶旅完美融合能为毛田当地农户创收毛田镇大多数茶叶产地都地处山丘㊁乡村之中,通过茶旅融合发展,以茶文化为主线,打造住宿,建设高端茶主题酒店,借助酒店住宿空间来连接衣食娱行玩学购的服务,将带动农家乐等服务行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种养殖业转移到茶叶加工㊁销售㊁运输㊁以及茶旅餐饮㊁食宿等服务行业,有效地拓展农业功能,并增加当地农民收入㊂3㊁茶旅融合发展是提升毛田茶叶品牌知名度的现实选择毛田茶业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是宣传历史文化底蕴的最佳选择方式,如果宣扬到位,能够让游客领略毛田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茶业+旅游业模式,能吸引周边旅游景点如水府庙景区的游客,进一步扩大客源,其品质优良的茶叶也能成为旅游纪念品㊁馈赠礼品,有利于毛田茶叶品牌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㊂4㊁茶旅融合能为 乡村振兴 增添力量产业是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更好发展㊂在 乡村振兴 盛行的大背景下,毛田镇管理部门大有可为㊂毛田镇全面掌握茶农种植动态,当地政府应该提供技术帮扶,帮助茶农提高茶品质㊁开拓市场途径,充分将茶区与乡村旅游等进行空间㊁内容㊁产业结构的整合,改善现有的茶旅结构,快速激发农村茶产业的潜力㊂通过因地制宜㊁因村施策,促进当地茶旅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充分带动周边乡村参与茶叶种植㊁茶叶加工㊁茶产品销售㊁茶艺表演,形成长效发展,为 乡村振兴 增添力量㊂三、毛田镇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现状分析据笔者2021年对毛田镇的调研走访,毛田镇各茶叶合作社共与80多户贫困户签订劳务协议,依托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 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脱贫致富之路,贫困户以土地㊁扶贫资金等入股分红,加上劳务收入,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现已有500余户1000人以上从中受益㊂现毛田镇茶旅融合发展已初具规模,且发展前景非常可观㊂2019年毛田镇生产品牌茶21吨,产值126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比值逐年上升,茶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自2020年第一届茶旅文化节后,茶园休闲观光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㊂1㊁美丽茶园建设稳步推进毛田镇在提高茶园标准化种植面积的同时,也在启动沿线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即在水府大道和华常高速连接线道路两旁种植茶叶,打造茶叶产业大道,悬挂巨型茶叶宣传牌,在全镇营造浓厚的 茶文化 氛围,走茶旅融合之路㊂2㊁示范创建成效初显毛田镇党委因地制宜提出了 一点一线两轴三区 的产业发展规划㊂一个以茶叶产业为核心,生态旅游㊁环保工业㊁特色种植三大产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新格局雏形初现㊂此外,毛田镇政府计划用4年的时间做强产业,鼓励茶叶产业与生态休闲㊁旅游观光融合发展㊂3㊁茶文化氛围逐步盛行2020年以 且看水府秀,还饮毛田茶 为主题的 湘乡市首届毛田茶旅文化节 举行,反响不错,且当地政府打算以后每年以多样化形式举行茶旅文化节㊂如计划2023年在毛田镇组织一次具有全国或全省影响力的茶叶产业论坛,邀请国际闻名茶艺师为毛田茶叶发声,推动毛田茶叶的文化属性不断向纵深推进,形成毛田茶文化浓厚底蕴㊂(二)存在的问题1㊁品牌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茶园如果能够形成品牌效应,让游客熟悉了解,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6]㊂然而在毛田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品牌宣传力度不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㊂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得知,虽然政府每年以 茶旅文化节 形式外界宣传,但辐射范围窄,名气过度局限于行业内,行业外的消费者知道的还比较少,市场吸引力十分弱㊂毛田镇内的几家茶企 三品一标 建设意识不强,力度不够,进度不快,效果不好,各公司产品缺乏统一的包装标准,质量管控措施等,品牌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㊂2㊁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服务意识局限毛田镇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交通㊁食宿㊁卫生等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㊂茶园水利㊁滴灌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旅游从业人员中具有浓厚的小农思想,诚信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能灵活地把毛田茶业很好融入到旅游业中来,亦不能有效诱发游客的消费欲望㊂全局和长远观念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毛田镇茶旅融合的发展㊂㊃56㊃总第180期段铁梅,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探析3㊁发展定位不精准,市场吸引力不足茶旅资源融合本是茶文化旅游最好的体现㊂理想建设就是通过特色旅游项目的体验和景观氛围的营造,最终打造成集茶叶生产示范㊁科普教育㊁观光休闲㊁避暑度假等于一体的茶旅产业综合体和山地茶海休闲旅游区㊂但毛田镇茶文化旅游定位欠精准㊁观光开发做的不够导致资源利用率低㊁茶旅市场吸引力不足㊂以2020年在毛田镇万洲村举行的 湘乡市首届毛田茶旅文化节 为例,活动主要以茶园寻宝㊁亲子采茶㊁体验手工制茶㊁品农家菜㊁有奖问答为主[7]㊂此次活动虽然吸引了周边县市不少游客前来毛田走茶山㊁觅春茶,体验茶文化魅力,但游客结构单一,大部分项目拉动的是购买茶产品等低层次消费,游客缺乏深度体验感,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㊂在产能还远远未全部释放的前提下,未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零散销售仍旧是当前主要途径,在销售市场中几乎没有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发不同功效的茶业产品,消费者群体则是以中老年群体为主㊂4㊁空间布局缺乏前期规划,发展后劲不足在早期的茶旅融合项目开发中,策划人员规划意识低下,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特色规划设计㊂茶农大多数分散经营,产业综合利用率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㊂园区定位㊁地形地貌㊁自然景观㊁人文特色㊁产业现状和交通基础等条件未能进行完整规划考虑,使得茶产业链条延伸不够,茶旅游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市场发展后劲不足㊂四、毛田镇茶旅融合发展提升与营销策略(一)强化宣传,提升品牌要采取 走出去 和 请进来 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毛田茶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品牌传播㊂市场要进一步升级,不能延续以前惯性的简单升级,要立体式传播,加大宣传的力度,跟进精准传播,利用一切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毛田茶㊂为此,可以借助电视㊁微博㊁抖音㊁网络直播等宣传媒体,以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为切入点,大力宣扬毛田镇悠久茶文化㊂万众一心深入挖掘毛田茶叶文化,讲好 万山贡茶 走甘肃 等毛田茶叶故事,让毛田茶被更多的消费者认知,提高茶产品文化价值㊂同时,将这些典故纳入水府庙等周边旅游景点导游词中,使旅游从业人员都成为毛田茶的宣传员,让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在游览风景的同时,领略毛田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旅游宣传与茶叶品牌树立的有机结合㊂(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旅游业特色,科学制订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㊂茶园示范园扩建以毛田镇东坪村㊁大兴村㊁万洲村三村茶园为基础,茶旅休闲山庄以万洲村为首选㊂毛田境域内交通便利,附近有水府庙水库三面环绕,也覆盖湿地农业㊁渔业与旅游业等,但沿线农家乐和民宿有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㊁提升发展水平㊂若将茶美学生活方式的元素融入到酒店的功能化设计以及标准化㊁个性化服务中,定能令客人有更多探索的机会,并获取更丰富的住宿体验,扩大市场吸引力㊂(三)创意策划,扩大吸引毛田镇镇政府应在分析毛田镇茶文化资源亮点与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可行的操作模式㊂要进一步做好传播背景下的营销升级,利用现代手段传播,让营销升级转化成市场行为㊂树立政府引导㊁企业主导㊁市场运作㊁全民参与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建成一批发育良好㊁管护完善㊁规模可观的提质改造老旧茶园㊂还要启动全镇老茶树保护计划,重点将万洲村尤草堂的 万山贡茶 ㊁茶马古道等古茶树和有关遗迹保护和开发好,逐步塑造起毛田茶叶的立体形象㊂通过生态茶业生产示范㊁产村相融成果示范㊁茶旅综合发展示范,扩大市场吸引力㊂另外,针对不同年龄段㊁职业㊁性别的消费群体做出更详细的市场细分,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能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提升毛田茶业品牌活力[8]㊂引导茶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发不同功效的茶业产品,如针对爱美女性的 美容茶 减肥茶 ,针对老年群体的 养生茶 保健茶 等,形成特色品牌产业㊂还要鼓励社会资本引入,发展民宿㊁餐饮㊁文创等配套产业㊂(四)招贤纳士,增加后劲众所周知, 旅游+茶产业 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和保证㊂对此,当地政府要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 旅游+茶产业 发展后劲,除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㊁旅游相关基础知识㊁服务技能㊁茶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培训外,更要强化对经营管理人才㊁高素质的服务人才㊁网络营销人才㊁宣传解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9]㊂因此,协调对接好研学实践项目,将茶叶㊁茶厂资源主动放入研学实践项目中去,才能释放旅游潜力,提升影响力㊂毛田镇党委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对接研学实践活动,与邻㊃66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总第180期近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㊁农生院农学专业等合作,将其建成研学活动的主要基地之一,吸引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实习生和毕业生来创业就业,共同规划生态茶园旅游项目㊂只有具有专业的茶文化知识,在茶文化旅带团中宣传员和导游才能够将茶文化价值和品味真正带给游客,提升游客全方位体验感,从而达到茶文化知识被消费者认可㊂五㊁结语总之,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茶旅完美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繁荣乡村经济的重要路径㊂毛田镇既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又有鲜明的茶业资源㊂毛田镇应立足当前,以万亩精品茶园为产业支撑,并注重乡村环境提升㊁乡村公共设施建设㊁农民技术帮扶㊁农民就业培训等㊂以茶旅一体化为主线,衍生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拓展茶旅市场扩大吸引力,促进茶旅产业升级,真正做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振兴毛田镇乡村发展㊂参考文献:[1]赵黎明.经济学视角下旅游产业融合[J].旅游学刊, 2013(5):7-8.[2]刘玉堂,高睿霞.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J].理论月刊,2020(1):92-100.[3]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㊁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4]李书魁.浅议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J].茶叶, 2019,45(2):93-96.[5]湘潭传媒网.乡村振兴战略:湘乡毛田茶叶凤凰涅槃盼重生[EB/OL].(2018-04-16)[2020-05-18].ht-tp:///news/2018-04/16/cms110756artic le.shtml[6]李丽娜.生态观光茶园对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J].农业考古,2013(5):245.[7]中国报道,时代纪实[EB/OL].(2020-04-13)[2021 -02-21]./shwx/2020/ 0413/13855.html.[8]杨雨晴.乡村振兴视角下信阳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9):12-14.[9]蔡远.茶旅融合助力蕉城乡村振兴[J].农业论坛, 2020(3):61.Analysis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A Case Studyof Maotian Town of Xiangxiang CityDUAN Tiemei,LIU Xintian(School of Business,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417000,China)Abstract: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is 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rural economic revitalization.Maotian Town in Xiangxiang City can be called the back gar-den of Loudi City.Maotian Town has uniqu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ea and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teg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ea industry,to the promotion of tea brand aware-ness,and to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Furthermor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ublicity investment,inaccurate positioning,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stamina, and accordingly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integrated development,such as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en-couraging innovation,and strengthening publicity.Key words:tea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Maotian Town(责任编校:张胜兰)㊃76㊃总第180期段铁梅,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探析。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作者:李小云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年第1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从全国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支撑,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政策界和学术界都在尝试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作出界定。

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指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产业化经营组织为引领,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休闲服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跃升、功能的拓展、多主体的共赢,让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分享增值收益。

笔者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延伸拉长。

以农业为中心,向产前和产后延伸链条,进而把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

二是在空间布局上实现集群集聚。

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发展导向等因素,一二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组织在农村特定区域集聚,形成集群化、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如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

三是在价值功能上实现横向拓展。

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多功能性,赋予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价值,使农业的功能拓展至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领域,内涵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从而实现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环保等产业的有机统一。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河南省是我国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叶产区,是我国“南茶北销”重要的集散地,同时也是我国北部边缘茶区[1-2]。

因主产信阳毛尖而闻名茶界。

一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茶产业作为地方区域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把茶产业作为山区一项生态、健康、富民产业,出台政策,强化措施,大力扶持,有力推进了河南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持续提高。

茶产业已成为河南省南部以及部分西南部山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精准扶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郑杰1,张杰磊2,冯雨1,吕立哲11.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2.信阳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文章从茶叶产区、产业规模、推广品种、茶叶种类、品牌建设和消费市场6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河南省茶产业基本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本地良种、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等建议,为今后河南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产业;良种;质量安全;建议Developm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Te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ZHENG Jie1,ZHANG Jielei2,FENG Yu1,LÜLizhe11.Xi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yang464000,China;2.Xinyang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Xinyang464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pound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e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tea production area,promoted cultivars,industrial scale,tea types,brand construction and consumer marke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such as promoting local improved cultivars,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and strengthening quality safety,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Keywords:tea industry,improved cultivars,quality and safety,suggestions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9)、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110325)。

中国“三茶”统筹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

中国“三茶”统筹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

中国“三茶”统筹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李柳笛;李宇明;白秀广;肖斌;李新生;李三原【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4(25)3【摘要】茶业作为中国农业的特色产业、山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举足轻重。

在阐述“三茶”统筹战略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分析中国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三文化”开创茶旅体验新模式、“五联通”构建茶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三创新”促进茶叶科技原创力的战略导向与“链主”引领、“链队”带动、“链农”增收的实现路径,统筹“三茶”发展,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省域综合产值超千亿元。

【总页数】9页(P50-58)【作者】李柳笛;李宇明;白秀广;肖斌;李新生;李三原【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茶产业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茯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82;F326.12【相关文献】1.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选择——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2.以“四聚”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以“三生”统筹实现转型发展--海峡两岸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综述3.2022中国·千岛湖茶博览会举行淳安争当“三茶”统筹发展县域典范4.中国共产党与“三农”的百年信史——《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评介5.乡村振兴和“三茶统筹”视域下漳州诏安秀篆镇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作者:刘畋佚涂文明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9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再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还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产业融合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

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为例,通过分析成佳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即发展以茶为主的种植业、加工业和观光业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通过政府和农户多方面出发和最终得出利于成佳镇今后发展的道路,最终促进全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三产融合;成佳镇[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农业工作作出的最新部署。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有利于引导农业技术的深入渗透,农村三产融合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通过有序合理规划一二三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思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 ; 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和主要观点本文结构式是先以引出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并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为例,通过分析成佳镇现阶段产业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成佳镇产业融合的思路,促进成佳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产业融合的理论有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次产业”的概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六次产业,鼓励农户发展多种经营,不仅要从事种养业,也要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业和农产品观光旅游业,这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

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茶叶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高附加值农业产业。

本文通过对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茶产业现状分析1. 生产规模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已经逐渐从以传统耕种和手工采摘为主转向机械化生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亩,年产量超过300万吨。

其中,以绿茶为主的产量最大,其次是红茶和白茶。

2. 品质和品牌在茶叶产业中,品质和品牌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茶叶产业中有许多知名的品牌,如大红袍、铁观音、龙井等。

这些品牌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优质的品质,还依靠品牌的营销和推广。

3. 需求和消费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尤其是中青年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茶叶的消费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消费者对不同品种和口味的茶叶有着不同的需求。

三、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 健康饮品的崛起近年来,健康饮品市场快速崛起,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人们渴望养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茶叶产业就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

2. 中高端市场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茶叶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有着较高的溢价空间。

消费者愿意为质量更好、口感更佳的茶叶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使得中高端茶叶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3. 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在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品牌的建设和营销推广至关重要。

通过品牌的建设,可以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借助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广告宣传,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4. 国际市场拓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茶叶产业的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多地转向国际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茶叶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作者:董理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02期摘要:茶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茶农参与分享二三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提升茶农收入。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存在知名品牌不多、利润不高、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应通过机制保障、产村一体化、扶持龙头企业、茶园区建设、技术推动等措施推动茶产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茶叶产业;一二三产业;产业融合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要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致富要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开发农村的二三产业增收空间,以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生产和农业服务业;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要素的整合和融合。

增加农业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进而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2016年10月农业部下发的《关于推动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扶持、发展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建立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等做出了明确要求。

一、河南茶叶生产和销售现状及问题(一)河南茶叶具有地方特色,但茶叶知名品牌不多河南茶叶经过茶农不懈努力,形成了以信阳毛尖为首的省级名茶18个。

除此之外,还有产于桐柏县的太白银毫和清淮绿梭;产于泌阳县泌水河畔的白云毛峰;产于震雷山的雷沼喷云、震雷春和震雷剑毫;产于光山县的杏山竹叶青和赛山玉莲;产于罗山县西南部灵山寺周围的灵山剑峰;产于商城县境内金刚台周围的金刚碧绿、壁渡剑毫和仙洞云雾;产于新县城的东香山翠峰和龙眼玉叶;产于固始县的仰天雪绿和十八盘黄牙;产于大别山腹地的云芽翠毫。

但这些茶品产量小,知名度不高,仍属于小众产品。

(二)茶叶产销量逐年上升,但依然不是主产区河南不是茶叶种植和生产大省,产量占全国比例不大,但茶园的面积和茶业的产量一直在增加。

河南省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茶园面积仅为2.068万hm2,2005年3.309万hm2,2010年6.515万hm2,而在2016年就达到了11.829万hm2。

2000年茶叶产量为9163t,2005年为16902t,2010年为42732t,2016年是6857t。

尽管产销量不断攀升,但河南省依然不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区,所生产的茶叶也在全国并不是很有名。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的众多地方特产也不断被外界熟知和认可,河南省的茶叶就是其中之一。

(三)河南茶叶名优产品增长快,但价格利润双下滑尽管河南高档茶和名优茶发展速度快,但受市场规模小的限制,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作用不大。

茶叶的价格完全由竞争市场决定,中低档茶叶基本维持在微利状态,随着生产成本的提升,利润进一步减少,直接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2017年,茶叶价格表现为高端茶价格回落,中档茶价格持平,低端茶需求上涨,但价格略降。

(四)茶叶生产标准逐渐固定,但生产工艺有待改进河南省有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399家,但生产还是以个体茶农为主,导致茶叶生产和种植的标准不统一。

茶叶的农药使用、种植技术没有相应技术标准,后期加工工艺也存在着不同的方式,如信阳毛尖以汤清味醇为特点,但是大规模引入机械加工后,制作工艺有所改变,导致“小浑淡”(芽小、汤浑、味淡)渐渐成了标准。

(五)传统渠道与新模式并存,但产业缺乏有机融合茶叶销售渠道有集市贸易、批发市场、交易会、茶馆销售、商场专柜、专卖店、超市销售、网上交易和团购等,据淘宝网显示,仅信阳茶叶网店已经达2000家左右。

消费形式以家庭消费为主,其他还有团体消费、劳保消费、礼品消费、餐(宾)馆消费、休闲消费、旅游消费、公益消费、工业消费等。

但是,这些只是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并没有形成有机的融合,一二三产业分明。

二、河南省茶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遇(一)产业融合助推农业发展,茶产业具备融合基础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于1996年提出,通过农业产业和工业产业以及服务业相互融合,形成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业销售及服务的全产业链,让农户从二三产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由于1+2+3和1×2×3的结果都是6,所以也称第6产业。

茶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历史,品种、种植、采摘、加工、品茶、茶艺茶道、茶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现在我国在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销售保存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二)外部“催化剂”持续释放,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几年,河南省正在大力推进“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一体”:田园综合体,即“三园、三区、一体”建设。

2016年12月,河南省下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为目标,以“四优四化”调优农业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农村产业间的交叉重构和融合渗透为核心。

因此,在茶产业融合过程中,要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茶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的拓展,努力在茶产业发展业态和发展模式上有所创新,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三)市场“内生力量”不断增强,茶业三产融合态势明显其一,茶产业以县域为中心发展。

茶叶的种植有明显的县域和区域特征,茶叶生产和销售向产业链配套完善的县城、镇的产业园区集中,从而带动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有利于茶叶加工、销售和产业集聚等。

其二,休闲茶业拓展了茶产业的宽度。

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动了茶业非生产功能的发展,茶园休闲、茶园体验等形式拓宽了茶产业链条的宽度。

其三,茶产业更适合业态创新。

茶保健功效的深度挖掘可以实现产品创新,而电商销售、新媒体与茶文化、休闲更容易相互结合,促进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三、河南茶叶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河南省茶叶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茶园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产村融合刚起步,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随着新型茶业经营组织的成长,服务内容逐渐丰富,服务质量逐渐提高,对产业融合的愿景更加清晰,将促使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业态形成。

(一)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促进茶叶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市出政策、县为主导、乡村为执行主体,加快茶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由“单一”型向“全能”型跨越。

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谋划融合思路,狠抓推进,协调问题,做到年初有部署、年终有考核,做实产业融合目标责任检查与考核。

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加强上下之间,同级之间的沟通联系,统筹兼顾,减少内耗,团队作战,责任明确,出台支持茶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财政、土地、人才、奖励等政策,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要及时发现和扶持,鼓励县乡对部分企业进行先行试点,对“互联网+”“智能茶园”“自动采摘”等具有行业探索意义的要积极立项,协调各种资源建立研究和试用基地,确保茶生产技术和产业链融合的持续创新。

(二)深化产村一体化体系,推动茶业行业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茶叶生产一般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村一品”。

实现产村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茶农就近在产业集聚地就业,既满足了茶农农忙时打理茶园、农闲时到企业兼职的需求,缩短了工作半径,又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减少了茶产业发展的运输成本。

目前,茶农、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比较脆弱,一方面,合作社与茶农之间的利益分配有矛盾,特别是外来资金,如国家扶持资金,分配不均;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不足,产权利益不能形成纽带。

另一方面,企业与合作社和茶农之间,合作社和茶农是上游,是初级产品提供者,在市场交易中地位低,无能力分享第二产业通过加工、销售产生的增值效益。

企业与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一般有三种:合同利益联结机制、租赁联结机制和股份联结机制。

政府要引导茶农加入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公布茶叶市场行情,指导鲜茶收购价格和收购保护价,规范合同的预付定金、返租倒包、保险理赔、财政补贴等内容。

推动三产融合,实现茶农身份“三变”,即将资源变资本,将资金变股金,将茶农变股民,探索农村茶园土地“确权不确地”,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流转,鼓励合作社以资源、资金入股企业,用企业产品标准要求茶叶种植和管理,实现茶叶统一收购和利益重新分配。

(三)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融合,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河南省产茶主要在信阳、南阳和驻马店,茶企业约有700家,种植专业合作社399家。

龙头企业少,生产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三产融合还处于探索期。

1、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组织。

新型农業经营主体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开路先锋”,要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

其一,建立引导机制。

对于典型主体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和宣传,引导更多的传统农户主体加入新型经营主体。

其二,建立激励机制。

应设立扶持资金,支持新型主体发展和扩大规模,鼓励农户出租土地、农机等获得租赁收入。

其三,建立共享机制。

适应发展的需要,关联度由浅到深,资源互补,形成双方、多方以契约或交叉入股形式的混合新型组织联盟。

2、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介入上下游产业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在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领域市场竞争力。

要大力推动企业经营主体创新,建立“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科研机构+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让更多农户参与到产业融合发展中来。

提升龙头企业生产加工工艺和衍生食品开发,扩大茶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传统企业研制以茶为原料或添加品的饮料、食品、保健品和日化品等新品。

加大对茶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财政、金融、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四)加快以茶为媒园区建设,开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以“三园、三区、一体”为切入点,重点建设茶产业园、茶特色产业区和田园综合体。

以茶园为基础,结合茶文化,推动茶园向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发展,创造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消费热点,形成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局面。

茶园是观光、休闲、茶文化体验的载体,充分挖掘茶采摘体验、茶餐饮以及茶艺表演等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满足人们摘茶、品茶和论茶的需求。

以村为点,以道路为网,发展一批以茶园观光、茶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的“吃住玩”服务一条龙的茶艺园、休闲庄园,充分挖掘茶的奇闻趣事、茶歌、茶俗等茶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以村产融合推动现代茶特色庄园建设,围绕经营主体、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庄园特色、茶文化、特色茶产品展示和销售等推动产业之间的融合。

(五)以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茶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一,加快发展茶产品电子商务交易。

培育各县乡的电子商务企业群,加快淘宝村建设,加强茶业产业链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与实体相结合的流通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