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合集下载

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民族特征的国家,具有复杂而独特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中国的治理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下,中央与地方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演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并分析其现状和特点。

1.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中央政府拥有决策权、宏观管理权和监督权,而地方政府则负责执行中央政策、管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务。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增加,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逐渐复杂化。

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

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地方的资源、发展水平和民情民意作出一定的调整。

这种权力分散的体制有利于保障地方的利益和促进地方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民主和参与的实现。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为了保持国家统一和协调发展,也需要保持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

中央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来规范和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确保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不偏离中央的指示和要求。

这种权力集中的体制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的整体利益。

2.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财政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的财政体制中,中央政府是财政资源的主要调配者,而地方政府则是财政资源的主要使用者。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既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支持和依赖,又体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独立性和自主权。

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度来向地方提供财政支持。

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用于补偿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的成本和损失。

分税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划分税收收入的机制,让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和税收收入。

然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特训《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2023年版)_2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特训《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2023年版)_2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特训《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招聘题库大纲考点高频考题:1、多选题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接连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

成功举办这两次盛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治制度能够_____。

A :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 : 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C :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D : 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参考答案: BC本题解释:[解析]A、D 项与题目无关,故排除。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是因为我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治制度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故 B、C 当选。

2、单选题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海盗武装劫持,这一事件再次将全球目光吸引到这片号称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上。

要彻底铲除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这体现了_____。

A :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 : 发展是和平与安全的基础C :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D : 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解析]“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意义”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和平的重要性,故选 B。

3、单选题下列属于政府履行职能的是_____。

A : 中共海淀区委发出学好中共十七大精神的号召B : 清华园街道某居民委员会修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C : 海淀区政府召开创建食品安全区工作会议D : 海淀区人大通过批准《2011年海淀区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方案》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解析]对于题干的提问,首先来确定各选项涉及的主体是不是“政府”:A 项主体是中国共产党;B 项主体是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D 项主体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由此排除 A、B、D,故选 C。

4、单选题在督查工作中,协助领导搞好预案和各项准备工作,收集各类情况、搞好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落实的措施,为修正和完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督査工作方法称为_____。

《当代中国政府》复习题

《当代中国政府》复习题

《当代中国政府》复习题《当代中国政府》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是()A.体制宏观构建时期B.体制的动荡时期C.体制的稳定时期D.体制的制度化重建和完善时期2.下列中哪一项不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的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公平公正效率原则D.人民民主管理原则3.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国两制”主要内容的是()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前提是“一个中国”C.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D.两种制度长期共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进行间接的领导B.西方政党在国家生活进行直接的领导C.中国共产党不是现代政党的类型D.政党政治是现代国家组织和管理的主要方式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B.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是由选举产生的C.党的上级组织不需听取下级党组织的意见D.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6.下列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经济领导D.组织领导7.中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理论依据是()A.马克思主义的政府职能学说B.西方政治政府职能学说C.非马克思主义的政府职能学说D.中国政府自有职能常说8.我国最高行政权力机关是()A.中共中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国务院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A.宪法制度B.国家元首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中国政权的阶级基础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工农联盟D.统一战线11.中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B.司法部C.国务院D.中共中央12.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共有()A.5个B.6个C.7个D.8个1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B.中央政治局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A.17周岁以上B.18周岁以上C.19周岁以上D.20周岁以上15.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A.2年B.3年C.4年D.5年16.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联邦制B.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制C.单一制D.邦联制17.现代国家的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A.公共权力B.选举制度C.主权在民D.公民权利18.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制度19.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A.宪法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政党制度2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A.党管干部B.民主集中制C.首长负责制D.个人服从组织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历史性B.阶级性C.权威性D.层次性E.稳定性F.系统性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依法行政D.司法公正E.执法必严F.违法必究3.从宪法的形式上看,我国宪法属于()A.成文宪法B.不成文宪法C.刚性宪法D.柔性宪法E.协定宪法F.民定宪法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人民主权原则B.人权保障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民主政治原则E.法治原则F.行政监督原则5.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平等权B.政治自由C.人身自由D.信仰自由E.监督权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6.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有()A.在人大和政协中参政议政B.成员被举荐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C.民主监督D.制定想法法律E.质询方针政策F.参政议政7.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包括()A.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工作B.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C.制定全国各地方的发展规划D.制定其他能够影响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政策和措施E.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的、集中的权威和权力F.审定地方性法规8.国务院的直接权力有()A.行政立法和制令权B.对国务院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权C.行政管理权D.外交权E.舆论宣传权F.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权9.国务院的间接权力有()A.接受外国使节B.立法提案权C.否决权D.戒严权E.政府机构的设置权F.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10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它包括.()A.各部B.各委员会C.中国人民银行D.审计署E.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F.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11.与行政区划的层级相关的因素主要有()A.中央地方关系模式B.国土面积的大小C.国家资源的分布D.人口的数量E.民族状况F.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状况12.按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分享是由()A.人民代表大会B.国家行政机关C.检察机关D.司法机关E.军事机关F.审判机关13.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包括()A.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人民民主管理原则D.社会主义法制原则E.宪法原则F.人民主权原则14.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构成要素有()A.政党B.人民代表大会C.国家元首D.国家司法机关E.国家军事机关F.社会团体15社会团体的功能主要有.()A.参政议政B.政府助手C.经济参与D.维护成员利益E.为成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F.参与社会管理16. 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中央委员会C.中央政治局及常务委员会D.中央军事委员会E.中央书记处F.中央委员会主席和总书记17.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有()A.有利于社会稳定B.有利于经济发展C.有利于民族团结D.有利于减少地区差异E.有利于国家的行政管理F.有利于平衡地方力量18.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A.政治职能B.管理职能C.经济职能D.社会职能E.约束职能F.发展职能19.行政机关行政职责内容()A.保障国家安全B.维护社会秩序C.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D.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E.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F.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20.行政权的来源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A.法律规范的规定B.人大授予C.行政授权D.宪法授予E.行政委托F.国务院委托三,判断题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财政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财政管理体制名词解释
一、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资金来源。

它反映了国家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是财政分配活动的主要环节,是国家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实施各项职能的财力保证。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政府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国家财政支出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三、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预算管理是指国家将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再分配,用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社会急需的方面。

四、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实施的检查、调查、监督等管理活动。

它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会压抑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摘要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

自1998 年李岚清同志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目标以来,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中央及部分地方财政部门,从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到预算管理模式,从预算决策机制到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地方政府是基层预算管理单位,其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政府预算管理的成效,加强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根据我国地方及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实践,考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借鉴发达国预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财政预算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以及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分级管理的概况,其次,具体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并且介绍了徐汇区政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经验。

第三章结合地方及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实践,分析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时间存在的制度缺陷、预算决策和分配机制不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监督弱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

第四章借鉴先进国家预算管理的经验,从预算编制和审议时间、预算机构职能和决策程序、预算监督和公开机制、预算绩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国外做法与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区别及可借鉴之处。

第五章首先根据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提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下公共预算制度的思路,包括公共预算编制制度、审批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以及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般地方政府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般地方政府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般地方政府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之一:地方政府制度引言:中国政治制度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地方政府在国家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特点、运行机制和挑战。

一、地方政府制度的概述中国地方政府制度指的是各级省、市、县的政府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实施国家政策、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

地方政府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与合作。

二、地方政府制度的特点1. 政治合法性: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法律赋予的权力及时期选举的程序。

地方政府应当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2. 行政管理:地方政府在本地区负责实施中央政府的决策,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以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

3. 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支配权,可以调控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民生保障:地方政府负责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地方政府制度的运行机制1. 权力分配:地方政府从中央政府获得权力的分配,包括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责范围的划定等。

中央政府将一部分权力委托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2. 决策与执行:地方政府在本地区的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社会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同时负责执行相关政策,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

3. 财政安排:地方政府依靠税收、财政拨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并进行合理的财政安排,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4. 监督与责任:地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与监督。

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向上级政府和公众负责,进行自我监督,保证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地方政府制度面临的挑战1. 体制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权力过度集中、职责不清晰、决策执行不到位等,制约了地方政府的有效运行。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研究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研究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財政自主權研究近年来,全球财经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伴随着国家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剧,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利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研究,成为当前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简单来说,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是指地方政府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财政管理、决策、分配等方面的权力。

具体包括地方税收机关的税收征收、预算编制、决算审核、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等。

自主财政权使地方政府能够更自如地监督和调整地方经济的运行,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的意义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对于保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实现长远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更符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财政政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有助于促进政府的透明化和行政效率。

在日常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财政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

最后,地方政府自主财政权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本地进行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地经济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展开各项工作,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财政独立性上,地方政府自主权与财政中央化之间的关系是财政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财政发展中的一个难点。

实际上,当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借债规模越来越大。

虽然借款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但债务规模过大也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负担。

二是地方政府自主税收权不够充分。

地方政府往往需要向中央政府申请经费才能开展各项工作,这就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当代中国经济》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经济》教学大纲说明党校函授教育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在岗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学习型社会中执政党生命力在党校学历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开放型社会中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学习平台。

在党校函授教育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教学,学员主体性学习”,更好地做到“理论、知识、党性、能力”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我们约请了中国人民大学陈享光教授编写了这本《<当代中国经济教学大纲》。

本大纲供2007级本科班第2学期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使用。

《教学大纲》以本学科的概念、原理、学术理论及相关的知识范畴为基点,注重远程教学方式和学习对象的特点,按照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来编写。

力求体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疑点,努力做到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教学与考试的统一。

通过“一基”、“三点”和“三统一”,体现本门课程的理论性、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稳定性,为“锻炼党性、培养能力”的教学要求服务。

由于近年来教材变动较大,此次印刷前,我们重新梳理了一遍《教学大纲》,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请注意大纲中凡标有的※内容,均为教材中已经删减的内容。

※标在数字符(如“一”、“(一)”、“1”或“(1)”等)前的,表示该数字下的所有内容均已删减;※标在段落前的,表示该段内容已经删减。

请授课教师根据各地情况灵活安排教学。

《教学大纲》把讲授、教材、自学、考核统一起来,希望有助于推进教师主导性教学、学员主体性学习。

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请及时提出,以便改进。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教学处2007年12月‘目录前言第一单元中国经济的体制结构和当代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第一部分教学重点第二部分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第二单元当代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与企业改革第一部分教学重点第二部分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第三单元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国民储蓄投资第一部分教学重点第二部分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第四单元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与金融结构和宏观经济中的财政与财政赤字第一部分教学重点第二部分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第五单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第一部分教学重点第二部分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第六单元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和转轨过程中的就业与失业第一单元教学重点第二单元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第七单元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经济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第一部分教学重点第二单元学习重点第三部分作业题前言一、学习《当代中国经济》的意义《当代中国经济》是一门经济科学理论,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当代中国经济知识点总结

当代中国经济知识点总结

当代中国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等目标。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中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适度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3.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手段,通过货币供应的调控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4. 宏观调控目标:中国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包括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等。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需求、总供给和物价水平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中国的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滞涨期。

二、产业结构调整1. 产业结构的含义和作用: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相对规模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规模和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2.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将传统产业转变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环保型产业的过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金融、商贸、旅游、物流、信息技术等行业。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先进、科学、规模化和市场化的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

中国政府正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现代科技和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业。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就业机会不平衡等方面。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绪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第一节新制度的建立a)革命的意义b)统治秩序的建立c)制度建设和法律建构d)成功的经验e)政治特征第二节制度的曲折与衰退a)制度的曲折时期b)制度的衰退第三节制度的恢复和发展a)从1978年到1991年b)从1992年至今c)政治特征d)优势与问题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原则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性渊源:宪法与党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框架2.宪法规定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宏观法权关系3.宪法确立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原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二、依法治国原则三、四项基本原则四、民主集中制原则五、公民权利与义务原则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原则第一节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形成1.党委制和党组制2.党管干部制度3.归口管理制度和双重领导制度二、经济改革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1.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企事业单位的确立2.党的行为法治化取向3.党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改革第二节党的中央组织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党的全国代表大会2.中央委员会二、党的核心决策机关1.历史变迁2.产生与运作第三节党的归口管理体制一、组织人事口1.组织人事部门2.组织人事系统领导制度3.党管干部制度的改革二、宣传教育口1.宣传教育部门2.宣传教育领导体制三、财政经济口1.财政经济领导部门2.领导制度四、外事口1.外事部门2.外事领导体制第三章政党与政党制度第一节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时代背景二、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路径1.从执政的合法性来源来看,实现从经济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的转变2.从执政的社会基础来看,要实现从一元的到多元的转变3.从执政的技术操作来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从执政的可持续条件来看,制度建设与法治建设更为根本第二节党和群众性团体一、群众性团体的基本情况1.工会2.共青团3.全国妇联二、党和群众性团体的关系1.利益表达和综合2.政策执行3.社会监督第三节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第四章立法体制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性质与原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第二节选举制度一、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选举原则二、我国选举的程序三、选举制度的改革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2.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3.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4.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权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1.会期制度及会议的召集和主持2.会议形式及其职责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产生和组成1.地位2.产生3.任期4.组成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1.立法权2.监督权3.重大事项决定权4.人事任免权5.其他职权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全体会议2.分组会议3.联组会议4.委员长会议5.专门委员会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和任期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和监督权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第六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完善党与人大关系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五章政府体制:中央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设置原则和领导体制一、“议行合一”理论二、中国政府的“议行合一”原则三、政府领导体制1.首长负责制2.分管领导制度和领导小组制度第二节国务院一、关于国务院的制度规定1.国务院的地位和性质2.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国务院的职权二、国务院的行政机构1.国务院办公厅2.部委行署3.国务院直属机构4.国务院办事机构5.国家部委管理的国家局6.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三、行政立法1.行政法规2.行政规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央政府与行政机构一、中央政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行政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六章政府体制:地方政府第一节省级政府和省管市政府一、省级政府二、特别行政区1.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与特别行政区政府三、省管市政府第二节基层政府一、基层政府的基本结构1.县政府2.乡政府二、县乡关系三、基层政治的问题第三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中国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二、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三、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1.行政管理权限的变化2.立法权限的变化3.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变化四、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第七章司法制度第一节党的政法委员会一、政法委的历史演变二、政法委的功能1.党内联席会议制度2.执法检查监督制度3.协管干部制度第二节人民法院一、我国法院的沿革与组织体系二、法院的职权1.司法审判权2.法律制定权3.行政裁判权4.司法行政权三、法院的审判组织1.独任庭2.合议庭3.其他审判组织第三节人民检察院一、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与领导体制二、我国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1.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领导机构2.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决策机构3.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职能机构三、检察机关的职权1.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监督职责2.刑事功能第八章军事制度第一节核心原则第二节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与领导体制一、中国武装力量的基本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二、领导体制1.中央军事委员会2.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3.军(战)区体制第三节国防体制一、中国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体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4.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二、兵役制度1.中国兵役制度的主要内容①服役制度②衔级制度③兵役工作领导体制2.中国兵役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九章监督制度第一节概述一、监督制度的理论与制度基础二、监督的内容与监督体系第二节党内监督制度一、党内监督体系1.党员监督2.党的基层组织的监督3.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4.党的委员会的监督5.党委常委会的监督6.党委组织工作部门的监督管理二、党内监督的内容和对象三、党内监督的机构第三节行政监督制度一、行政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方式二、行政型审计监督制第四节社会监督制度一、社会监督的含义二、公民监督三、新闻舆论监督第十章国家和社会:制度变迁的样式第一节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演变一、高度一体化的国家和社会(1949—1978年)1.国家对城市社会的渗透与控制2.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与控制3.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依附①劳动就业制度②户籍制度③身份制度④单位制度4.一体化结构的评价二、经济改革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重构1.经济改革的影响2.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基础第二节单位体制一、单位的政治性质二、市场经济中的单位体制三、单位组织的政治功能1.行政管理2.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动员3.政治参与第三节农村基层民主一、农村基层政权结构的演变1.政社一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2.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结构二、村民自治的实践1.村民委员会的选举2.村民自治与治理方式的变革3.村民自治中的问题第四节新兴民间组织一、民间组织的发展与特点1.民间组织的发展2.民间组织的特点二、民间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2不可以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2不可以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2不可以1有下级组织 2没有 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 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

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5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

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府概述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府概述

• 《三国演义》开篇即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 始于三皇五帝,及至夏商周,至周末期,七国分争,秦始 皇统一中国,至汉献帝,分三国,西东晋虽然有统一,但 都太过短暂了,其后是南北朝就更不用说了,到隋统一中 国,经历唐朝的繁荣,又分裂为五代十国相争,北宋和南宋 只统一了长江以南的地区,北方是少数民族割具,到元明清 又再次统一,
第9章 当代中国行政法制 第10章 中国政府当代的宏观调控政策及对经济事务的管理 第11章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12章 当代中国政府对公共安全事务的管 第13章 当代中国政府对外交事务的管理 第14章 当代中国政府对教育、科技事业的管理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府概述
中国概况
• 中国(China),位于东亚,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 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疆域内的 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 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 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晋、唐、 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 ,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 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有着多彩的 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春节、元宵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 从明朝后期开始,来中国的西方人一般都用中国或中华、 中华帝国、中央帝国来称中国,而不是用明朝、清朝或大 明、大清。鸦片战争以后,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开始被作为 国家或清朝的代名词。 但是人们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中国才成为国家的正式简称, 成了国家的代名词。中国也有了明确的地理范围--中华 民国所属的全部领土。

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2、行政立法的分类
根据行政立法的内容、目的不同而划分。 ⑴、执行性立法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和 实现特定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进行的立法。执 行性立法可以依职权也可以依授权而进行。一 般称为“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 ⑵、补充性立法 是指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 法规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⑶、创制性立法(试验性立法) 是指在还没有 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或 依授权而进行的自主性立法。一般称为“暂行 条例、暂行规定”等。 24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0
四、 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
(一)、参与立法
⑴提出法律议案 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 委会提出法律议案。 ⑵受权立法 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委托, 进行行政法律的立法起草工作。 ⑶立法建议 国务院可以建议全国人大及其 常委会就有关行政立法工作提出立法建议。 ⑷立法裁决 当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就同 一事项的规定相互抵触时,可以由国务院裁 决。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2
一、 中央政府(国务院)的 性质、组成和职权
1、中央政府(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国务院是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 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 报告工作。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3
2、中央政府(国务院)的 组成人员和任期
2019年1月17日星期四 12
③政务管理部门(13个):外交部、国防部、 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 察部、民政部、司法部、人事部、人口和计 划生育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 源部、审计署。 ④教科文卫管理部门(4个):教育部、科学 技术部、文化部、卫生部。 ⑤1个日常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

杨光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2版)-第六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杨光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第2版)-第六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地方各级政府1.地方政府的类型有哪些?答:地方政府的类型具体有:(1)地方政府类型的划分,可因研究需要和目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划分方法:①按地方制度划分,可分为行政地方政府、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

②按设置目的划分,可分为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城镇型地方政府、特殊型地方政府。

③按行政层级划分,可分为高层地方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

(2)就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横向结构而言,由于国家设置地方政府的目的与要求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的不同,目前存在着四种类型的地方政府:①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这类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一般地域管理的需要,如省、县、乡,在地方政府体制类型结构中,这类地方政府为数最多,设置最普遍。

在我国,法定的这类地方政府包括省政府、县政府和乡(镇)政府三类。

但实际上还存在由原来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公署发展而来的地级市政府。

②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这类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各民族的团结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四级。

③城镇型地方政府这类结构单元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实行专门管理,如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镇)。

④特殊型地方政府这类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是因时因地制宜而设置的。

2.地方政府的职能是什么?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基础环节,直接承担着组织、协调和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地方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管理责任方面,与中央政府具有明显不同的要求,其职能范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调节职能地方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是指地方政府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中观调节,把握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证地方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

①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府概述第一节:国家与政府一国家——社会共同体包括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二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广义:立法、行政、司法、国家元首(4种)狭义:行政机构中国:狭义和外国一样。

广义政府为6种:中共组织、立法机关、国家元首、军事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第二节:国家形式一、概念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

包含: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横向结构) 国家结构形式(纵向结构)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1、西方:(1)君主立宪制包含: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包含:议会制总统制(标准、半、超级三种)委员会制2、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制3、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三、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中央领导地方2、复合制: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3、中国:(1)性质:单一制(2)理由三点:历史传统;民族分布(大小不均);民族融洽。

(3)特点:(三点)地方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第三节:政府职能与政府特征一、政府特征1、公共性2、普遍性3、强制性4、非营利性二、政府职能1、一般定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两职能说:对内(内政),对外(外交)(2)三职能说:财政,国防,内政(公共工程)(3)新两职能说:解决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据此分为三种类型:基本职能(小职能)中型职能积极职能2、中国政府职能(1)政治统治(2)经济管理(3)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4)监督控制社会第二章当代政府的权利结构及其关系第一节:政党与政府一、基本概念1、政党制度(体制):政党领导或控制政权,干预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制。

当代政治是政党政治。

政党主导社会政治权力和公共管理活动,成为普遍现象。

2、西方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亦称政党政治。

3、中国政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中共的组织体系1、概况:分为三层:中央、地方、基层2、中央组织(名称、性质、产生、任期、人数、备注):3、地方组织:4、基层组织(1)定义:基层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及以下,部队连队及以下,以及其他基层单位。

应届生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应届生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应届生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精神。

2. 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国家的宪法、宪法的含义、性质、地位、作用。

4. 国家机构、政府及其职能、国家行政系统、领导体制、决策体系。

5. 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制。

7. 财政制度、财政体制、税收制度、财政收支、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等。

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 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

10. 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1. 宪法宪法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司法制度和司法体系、检察机关、人民法院、起诉、审理、判决、执行。

12. 革命、革命传统教育、革命传统。

13. 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东西方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对国家政治发展影响。

14. 政治理论、政治学与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

15.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政治制度。

16. 中美关系、多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政策等。

17. 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问题。

18. 国际关系、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国际形势、国际安全、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国际问题。

19. 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政策、国家安全概念、国家安全关联。

20. 国家安全法、安全社会、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二、历史1.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通览。

2. 历史观、历史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3. 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科技史、社会史。

4. 革命史、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辩证法、历史教育、历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四、1959年:“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收支下放,计划包干,地区调剂,总额分成,一年一变” 总额分成:地方总额分成比例以地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确定; 一年一变:中央每年核定一次地方财政收支指标、分成比
例和补助数额。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五、1971年:“财政收支包干” “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结余留用,一年一定” 扩大地方财政收支范围; 中央核定地方收支指标,收入大于支出的,包干上缴中
央财政,指出大于收入的,中央财政包干补助差额; 收超支余均由地方支配,短收超支均由地方自求平衡。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财政支出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和中央
财政专项拨款支出; 地方固定收入大于支出,定额上缴,地方固定收入小
于支出,将共享收入确定比例留给地方,地方固定收入、 共享收入全部留给地方仍不够支出,中央定额补助; 地方多收多支,少收少支,自求平衡。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方的财政收支范围; 以1979年预算执行数为基础确定地方收支包干基
数,不足部分由中央定额补助解决; 中央核定地方上缴比例、调剂收入比例、定额补助
数,在收支范围内,地方自求平衡。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八、1985年:“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按照利改税改革方案,全部财政收入按税种分为中央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二、1951年:“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 财政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大行政区、省三级财政; ❖ 国家财政支出以隶属关系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 ❖ 国家财政收入分为中央、地方和中央与地方比例截留; ❖ 中央核定地方财政支出,不足部分由截留补充; ❖ 地方的上年结余列入本级本年度预算; ❖ 农业税超收部分50%留给地方。
六、1976年:“收支挂钩,总额分成” 这一阶段的做法基本与1959~1970年相同,主要区别: 扩大地方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权限; 保留地方在固定比例下留成的利益,获得财政机动权; 改变超收部分分成计算方法。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七、1980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和地
第 10 章
(一)财政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能 1、广义理解
(1)财政管理的主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2)财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的职能 制定财政法规、政策; 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 处置和管理国家资财。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2、狭义理解
(1)财政管理的主体 财政机关 税务机关 国家金库
1、财政管理的客体 财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即制定国家 财政收支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管理和控制收入与支出。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2、财政管理的目的 提高财务资源管理效率; 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满足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第 10 章
2、国家预算的组成 各级政府预算的地位由其承担的职能决定。 中央政府预算在国家预算中居于主导地位,内容包括: 国家重点建设和文教建设 中央行政与国防等国家事务的资金需求 调剂地方预算缺口 支援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开支
第 10 章
九、1986年:“财政大包干” 收入递增包干 总额分成 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 上缴递增包干 定额上缴 定额补助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十、1994年:分税制 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的确定
同时,开始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即中 央对地方进行财政补助。
二、财政管理的作用
(一)政府行使职能的物质保证 (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资源配置 公平分配 稳定经济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及其变革
一、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 财政管理权集中在中央; 财力集中在中央:收、支权限均属中央事权; 财政收支均纳入国家统一预算。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二、国家预算的体系及其组成 1、国家预算的体系
中国实行一级政府建立一级预算的体 制,形成五级政府预算体系: 中央政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设区的市、自治州政府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政府 乡、民族乡、镇政府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2)财政管理的职能 财政机关:编制、执行预算,制定财政政策、规划,管理财政支出,
拟定并执行政府采购; 税务机关:拟定税收法律、法规,参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组织实施
税款征收与管理; 国家金库:保管、出纳国家预算收支,参与国家预算的组织和执行。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二)财政管理的客体与目的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三、1958年:“以收定支,五年不变” 中心:扩大地方权限。
收入实行分类分成:地方收入由地方固定收入、企业 分成收入和调剂分成构成;
地方财政支出分为正常年度支出和中央专案投款支出, 地方国营企业资金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或银行提供;
以1957年预算为基数,原则上五年不变,地方多收多 支,结余留地方。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第三节 国家预算体制
一、国家预算及其作用 1、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政府根据施政方针和社 会需要所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承认并得到批准的年度政 府财政收支计划。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2、国家预算的作用 ❖ 财力保证 ❖ 分配财政收入、调控宏观经济 ❖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监督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
第十章 当代中国政府 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第 10 章
第一节 财政管理的含义与作用 一、财政管理的含义
财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财务行政管理部门,依 照国家有关法规,遵循经济和财务管理规律,对国 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实施管理的活动。
国家财政管理是如何产生的?
当代中国政府财政体制与财政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