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复习题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2、环境优先污染物3、环境标准4、环境优先监测二、填空(每个0.5分)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标准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三、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3、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4、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5、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6、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7、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8、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9、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名词解释1、水质污染2、水体自净3、水质监测4、瞬时水样5、混合水样6、流速仪法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二、思考题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4、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各适用于什么情况?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试题3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试题3套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试卷(A卷)学学 学学 学学 学学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2分,共30分)1.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 。

A、常规检测B、特定目的监测C、空气污染监测D、研究性监测2.优先监测是对环境中 的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A、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低B、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C、潜在危害小,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D、环境中所有3.消减断面通常设置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米处。

A、500B、1000C、1500D、20004.进行大气污染监测的区域内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比较均匀时,宜选用布点法。

A、同心圆布点法B、网格布点法C、扇形布点法D、功能区布点法5.可疑数据是否剔除,判断的方法有: 。

A、狄克逊检验B、与算术平均值比较C、格鲁布斯检验D、与中位数比较6.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 的颗粒物。

A、<100μmB、>100μmC、>10μmD、<10μm7.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金属元素时,需对样品进行 预处理。

A、萃取B、蒸馏C、消解D、离子交换8.用电极法测定F-,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剂的作用是: 。

A、增加水样总离子强度,使电极得到响应B、中和强酸、强碱,调节pH为中性C、恒定离子强度,消除干扰离子和酸度影响D、避免F-被瓶壁吸附9. 测定空气中NO x时,吸收液能与 反应,最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

A、NO B、NO2 C、NO3- D、N2O10.测定烟气中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应当较采样速度 。

A、大B、小C、相等D、无所谓11.测定水样的电导率常用于推测水中 。

A、有机物的含量B、金属化合物含量C、色度D、离子总浓度或含盐量1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3--N时,应选用 比色皿,应选用的仪器是: 。

A、石英,紫外分光光度计B、玻璃,紫外分光光度计C、石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D、石英,气相色谱仪13.测定工业废水中的汞、砷、六价铬及强致癌污染物时,采样点应设在。

环境监测复习题

环境监测复习题

1. 按空气中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将其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2.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 (直接采样法 ) 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大类。

3.简易比色法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简单、快捷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比色法有溶液比色法和试纸比色法。

4.用于大气污染物采样的主要设备是、和。

5.大气污染物样品常用的富集采样法主要有溶液吸收法、填充住阻留法和滤料阻留法。

6.填充柱阻留法根据填充剂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型、反应型和分配型三种类型。

7.与其他环境要素中的污染物相比较,空气中的污染物具有随和变大的特点。

二、判断题1.任何水样,都必须先经过稀释再测定。

(W )2. 水样用无臭水稀释到刚好闻不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称为“臭阈值”。

R3. 水样保存的目的是使水样的成分保持不变。

(R )4.地下水采样一般采集混合水样。

(W )5. 工业废水在布设采样点时,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在工厂总排污口处设置采样点。

(R)6. 水样的代表性决定于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代表性。

()7. 任何分析项目均可用控制图来控制质量。

()8.电导法主要用于氮氧化物的自动监测。

()9.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需要单独采氧。

()三、解释概念题1. 水体自净:2. 生化需氧量: 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3.高锰酸盐指数: 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4.浊度: 反映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5.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氧化一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为单位表示6.吸附法:指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的溶剂加热或者吹气等方法将预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与富集的目的。

7.酸度: 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8.悬浮物:指水样经过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即为悬浮物9. 臭阈值法: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到臭味时的稀释倍数称为“臭阈值”即: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1.简述水样消解处理的目的和主要方法。

石大成人教育《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石大成人教育《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按照监测的目的和性质,环境监测分为、和三类监测。

2、水质监测中常测定的物理指标主要有、、、(列举四个)。

3、用于大气采样的仪器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4、生物受污染的途径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5、土壤主要有、、、等几部分组成。

6、污染源监测的内容包括、、。

烟气的、、是烟气的基本状态常数。

7、环境噪声的来源主要有、、、等四类。

8、采集工业废水时应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污染物。

9、与其它环境要素的污染物相比,大气污染物具有随和变化大的特点。

10、大气污染监测常用的布点方法包括功能区布点法、布点法、布点法和布点法。

11、固体废物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和;按它的危害状况可分为和。

12、植物样品的采集原则有、和。

二、判断题(请在括号内用“√”或“×”表示正确与否。

)1.采集一定深度的土壤样品时,应依各剖面层自下而上进行采集。

()2.采集石油类水样时,要先用水样洗涤采样瓶三次,再取样。

()3.网格状布点法适于对面源进行大气布点采样。

()4.如果水体的监测结果显示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有机氮和氨氮,表明这是一新近受污染的水体。

()5.测定硅、硼项目的水样可使用任何玻璃容器。

()6.剖析树木的年轮可知,遭受大气污染的树木的年轮较窄。

()7.在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水样时,一般将硝酸和高氯酸一起加入到水样中进行消解。

()8.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9.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须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试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10. 储存水样的容器都可用盐酸和重铬酸钾洗液洗涤。

()11.为测定溶解氧,采样时应用塑料瓶作为盛水器。

()12.利用pH计测得某地下水的pH值是7.6528。

()13.采集石油类水样时,不能用水样洗涤采样瓶。

()14.测定BOD5时所用的稀释水必须DO达到饱和。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版)环境监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P12. 控制断面3. 大气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P1694. 土壤背景值5. 生物污染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收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受到污染。

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生物监测法。

P2916. 总悬浮微粒:(TSP)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7.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引起污染。

P267 8.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P1479、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0、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711、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P10912、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P11413、何谓混合水样?p43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14、何谓优先监测?P7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复习题一、问答题1.环境污染物致畸作用可能的机理。

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

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

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

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

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

2.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类哪几类?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污染源监督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污染规律研究监测: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3.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排放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用于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是:A. pH值B. 溶解氧C. 化学需氧量(COD)D. 总磷和总氮4. 土壤污染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重金属的检测?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5. 噪声监测中,分贝(dB)是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以下哪个分贝值代表的声音最弱?A. 20 dBB. 40 dBC. 60 dBD. 80 dB6.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生物指标是指:A. 微生物数量B. 植物种类多样性C. 动物种群数量D. 所有以上选项7.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B.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 土壤微生物分析D. 土壤气相色谱分析8. 大气中PM2.5是指:A.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B. 直径小于等于2.5毫米的颗粒物C. 直径小于等于2.5纳米的颗粒物D. 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有机颗粒物9. 水质监测中,氨氮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A. 酸碱滴定法B. 比色法C. 电导法D. 电位滴定法10. 在环境监测中,下列哪个参数常用于评价土壤的酸碱度?A. 土壤有机质含量B. 土壤pH值C. 土壤湿度D. 土壤温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监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2. 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在水质监测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常用化学指标。

4. 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答案:对2.地方可以制定环境方法标准。

答案:错3.地方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错4.国家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对5.国家可以制定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对6.地方可以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对7.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错8.地方可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9.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错10.废水中COD值通常高于BOD值。

答案:对11.对于着色很深的工业废水,真色和表色相近。

答案:错12.水质监测时,统一分析方法比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更加成熟准确。

答案:错13.消减断面通常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km以上的河段上。

答案:错14.共沉淀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的现象。

15.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体酸度时不受水样有色、浑浊的限制。

答案:对S、HS-和S2-,酸溶性的金属硫化物,以及不溶性的硫化16.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物和有机硫化物。

答案:对17.COD是一个能反映废水中可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数量的指标。

答案:错/COD>0.3,废水适宜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18.一般认为,BOD5答案:对19.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的方法,称为网格布点法。

答案:对20.地方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21.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行的环境监测,属于研究性监测的范畴。

答案:错22.地方标准中可以制定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

答案:对23.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监测的对象相同。

答案:错24.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km-10km处。

答案:错25.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答案:错26.膜电极法可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2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量,是指用蒸馏水代替样品的测量;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实验测量完全相同;3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混匀制得;4 生物监测:①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②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物监测法P2965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6 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 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10lg 0A A ;分贝符号为“dB ”,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 7 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8 化学需氧量COD :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 为单位表示;9 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10 简易监测:是环境监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特点是:用比较简单的仪器或方法,便于在现场或野地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往往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即可完成,价格低廉;1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12遥感监测:是应用探测仪器对远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把目标物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识别、分析,揭示某些特性及其变化,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的高度自动化检测手段;13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产生广泛负面影响,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害;或是指在组织或者个人原计划或者认识范围以外突然发生的、对其利益具有损伤性或潜在危害的一切事件;14 环炉检测技术:是将样品滴于圆形滤纸的中央,以适当的溶剂冲洗滤纸中央的微量样品,借助于滤纸的毛细管效应,利用冲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淀、萃取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样品中的待测组分选择性地洗出,并通过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圈,然后用适当的显色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15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图是监测常规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的精密度范围内,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二问答题1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含量低,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这就要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其内容包括采样、样品预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计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2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流过或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中的水,统称为地表水;指定过程:明确检测目的——调查研究——确定检测项目——布设监测网点——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效率——选择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制定质量控制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计划;对于河流设置三个监测断面:a 对照断面、b 控制断面、c 削减断面;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上游100—500m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口或回流处;只设一个;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较充分混合的断面下游,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可设多个;削减断面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处;直设一个;采样点位的确定:河流上——选取采样断面;采样断面上——选取采样垂线根据河宽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垂线;采样垂线上——选取采样点根据水深分别设一个、二个、三个点3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水样的保存方法有:1冷藏2冷冻3加入保存剂①加入生物抑制剂②调节pH值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例:冷藏、冷冻:易挥发、易分解物质的分析测定;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可加入二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金属离子可调节pH值,防止金属的水解;测定金属汞,可加入硝酸氧化剂,保持汞的高价态;4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水样的消除: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5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6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①;在水样中加入和碱性,水中的将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碘;以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量;MnSO4+2NaOH=Na2SO4+MnOH2沉淀2MnOH2+O2=2MnOOH2棕色沉淀MnOOH2+2H2SO4=MnSO42+3H2OMnSO42+2KI=MnSO4+K2SO4+I22NaS2O3+I2=Na2S4O6+2NaIl②法;应用的溶解氧电极是电极;根据工作原理分为极谱型和电池型;极谱型电极原理,电极腔内充入,聚四氟乙烯将内和被测水样隔开,溶解氧通过薄膜渗透扩散;当两极间加上~V固定极化电压时,则水样中的溶解氧扩散通过薄膜,并在阴极上还原,产生与氧浓度成正比的扩散电流;阴极;O2+2H2O+4e=4OH-;4Ag+4Cl-=AgCl+4e7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①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入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则沉降污泥与所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体积之比为污泥沉降比;意义:污泥沉降比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它的变化还可以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②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计算式如下:SVI=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干污泥体积/混合液污泥浓度;意义: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8 简要说明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为: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主要内容:一、检测目的二、调研及资料收集: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气象资料 3.地形资料 4.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 5.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三、监测项目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2.采样点数目3.采样站点布设方法①功能区布点法②③④五、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六、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9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X原理:用无水乙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吸收液采样,空气中的NO2被吸收转变成亚硝酸和硝酸;在无水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其颜色深浅与气样中NO2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入口→显色吸收液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瓶→显色吸收液瓶→干燥瓶→止水夹→流量计→抽气泵10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用采样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测定可吸入颗粒物:将PM10收集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出PM10的质量浓度;11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汽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静态配气法的优点是所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但因有些气体化学性质较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用,故会造成配置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置低浓度标准气,长引起较大的误差;动态配气法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和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器,根据两股气流的流量比计算出稀释倍数,根据系数倍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优点:提供大量的标准气,还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缺点:所用仪器设备较静态配气法复杂,不适合配制高浓度的标准气;12 什么是危险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依据:①是否引起或严重导致人类和动、植物死亡率增加②是否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③是否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④在储存、运输、处理、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或潜在的危险;13 生活垃圾有何特性其监测指标主要有哪些特性:①有机物含量高,也就是所谓的热值高②生活垃圾如果长时间堆积,就会产生渗滤液,这种渗滤液对环境是有害的;检测指标:垃圾的粒度、淀粉量、生物降解度、热值;14 简述渗滤液的分析项目;色度、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与总悬浮物、硫酸盐、氨氮、凯氏氮、氯化物、总磷、pH、BOD、COD、钾、钠、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15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①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废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②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③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地块;④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⑤放射状布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⑥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16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称取适量通过孔径筛的土样,用硫酸—硝酸—高锰酸钾或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消解体系消解,使土样中各种形态的汞转化为高价态Hg2+;将消解产物全部转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的还原瓶中,加入氯化亚锡溶液,把汞离子还原成易挥发的汞原子,用净化空气载带入测汞仪吸收池,选择性地吸收低压汞灯辐射出的紫外线,测量其吸收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比较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kg;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将土样经混合酸体系消解后,加入氯化亚锡溶液将离子态汞还原为原子态汞,用载气带入冷原子荧光测汞仪的吸收池,吸收波长紫外线后,被激发而发射共振荧光,测量其荧光强度,与标准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荧光强度比较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μg/kg;17 说明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依据,常用哪些水生生物作为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生物群落检测法的理论依据;指示生物:①浮游生物: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植物藻类②着生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甲壳动物、线虫等③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圆形动物等④鱼类⑤微生物18 怎样利用植物群落监测空气污染状况该方法是利用监测区域植物群落受到污染后,各种植物的反应来评价空气污染状况;进行该工作前,需要通过调查和试验,确定群落中不同种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等级,将其分为敏感、抗性中等和抗性强三类;如果敏感植物叶部出现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轻度污染;如果抗性中等植物出现部分受害症状,表明空气已受到中度污染;如果抗性中等植物出现明显受害症状,有些抗性强的植物也出现部分受害症状时,则表明空气已受到严重污染;同时,根据植物呈现受害症状的特征、程度和受害面积比例等判断主要污染物和污染程度;19 简要说明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①中心站:向各子站发送各种工作指令,管理子站的工作;定时收集各子站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检验;打印各种报表,绘制污染物质分布图;将各种监测数据储存到磁盘或光盘上,建立数据库,以便随时检索或调用;当发现污染指数超标时,向污染源行政管理部门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②若干子站: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连续或间歇地检测预定污染物;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和处理监测数据,并将其打印和短期存储;通过信息传输系统接受中心站的工作指令,并按中心站的要求向其传输监测数据;③信息传输系统;20 简要说明城市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与以往抽样式的噪声监测比较有何优点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24h连续运行,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将以往抽样式的监测数据变为全样监测数据,不必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便可以从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中找到噪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对噪声污染进行预测,为采取改善环境噪声措施的决策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21 说明用环炉技术对水样中欲测污染组分进行分离、浓缩和测定的原理;点于滤纸上的样品中各组分,由于在冲洗液流动相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彼此分开,也可以利用沉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滴在滤纸上形成圆斑,经冲洗将被分离组分洗到一定直径的圆环上,比圆斑的面积小了若干倍,所以可达到浓缩的目的;组分彼此分离后,就可以根据各自的显色反应特征作定性分析;比较样品圆环与标准系列圆环的颜色深度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22 什么是等效连续声级Leq 什么是噪声污染级LNP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即 等效连续声级,符号 “Leq ” 或 “”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 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噪声污染级是综合能量平均和变动特性用标准偏差表示两者的影响而给出的对噪声的评价量;三 计算题1 当测定某水样六价铬时,在8支50mL 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的六价铬标准系列,稀释至刻度;取2份平行水样A 、B 各10mL,稀释至50mL,经空白校正后测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六价铬量分别为、,计算该水样含六价铬为多少mg/L;L M=解:10=mg/L 10=mg/L 六价铬mg/L=+/2= =288.550.5+μg=μg P=1069.5μg/mL=μg/mL=L mg 331010569.0--⨯=L2 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5值; mg/L,L 编号 稀释倍数 取水样体积mL 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Na2S2O3标液用量mL 当天 五天mol/LAB空白50 40 0 100 100 100 3 已知某采样点的温度为27℃,大气压力为;现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SO2的日平均浓度,每隔4h 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样30min,采样流量min;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至,取用分光光度法测知含μg,求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2日平均浓度;m3VN=VN N S S N T T P P ⋅⋅=300273325.10100.1006305.0⨯⨯⨯⨯L=ρ=a t S V V V m ⋅=mL mL L g 105083.805.2⨯μ=μg/L=3331010155.0m mg --⨯=m34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空气中的Pb,已知采样滤膜直径为9cm,采样体积为50m3,采样使气温为15℃,大气压力为;分析时取半张滤膜,浸取、消解后定溶至,试样溶液测得值为ml,求空气中Pb 的浓度mg/m3;×10-4 mg/m3保准状况: ,273KVS=N S S N N T T P P V ⋅⋅=50288273325.1011.102⨯⨯KPa KPa = M=μg/mL 20.25⨯⨯mL =40μg=mg 2104-⨯ 所以,pb ρ=3432/104.876.47104m mg m mg V M S --⨯=⨯=5三个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65dB 、68dB 和71dB,求同时作用于这一点的总声压级为多少。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督污染源C.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氮氧化物C. 二氧化碳D. 颗粒物3. 水质监测中,常用的物理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温度B. pH值C. 溶解氧D. 化学需氧量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哪些?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C. 城市垃圾堆放D. 以上都是5. 噪声监测的单位通常是:A. 分贝(dB)B. 米(M)C. 克(G)D. 秒(S)二、填空题1.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定性、定量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2. 大气污染物按照存在状态可分为_____________态和_____________态污染物。

3. 水质监测中,化学需氧量(COD)是指_____________所需的氧的质量,它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5. 噪声监测时,为了减少风的影响,应将噪声监测仪器放置在离地面_____________米的高度。

三、判断题1. 环境监测只针对污染物质的监测,不包括对环境背景值的监测。

(对/错)2. 大气中的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对/错)3. 水质监测的生物指标主要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对/错)4. 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错)5. 噪声污染只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不会造成其他健康问题。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阐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描述水质监测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方法。

环境监测复习题

环境监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 精密度 5472 空白试验 5483 静态配气法 2254 生物监测 2965 空气污染指数 2036 分贝 3497 生化需氧量 118 8 化学需氧量 1139 优先污染物 8 10 简易监测 43911 土壤背景值 270 12遥感监测 48513 突发事件 399 14 环炉检测技术 44615 质量控制图 550二问答题1 为什么在环境监测中要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500-5012 怎样制定地面水体水质的监测方案?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42-433 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534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565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896 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96-977 怎样测定污泥沉降比和污泥体积指数?测定它们对控制活性污泥的性能有何意义?141-1428 简要说明制订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

1529 简要说明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用简图示意怎样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测定NO2、NO和NO X?17710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192-19311 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225-226;228-22912 什么是危险废物?其主要判别依据有哪些?235-23613 生活垃圾有何特性?其监测指标主要有哪些?249-25114 简述渗滤液的分析项目。

25415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276-27716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汞,在原理、测定流程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78-7917 说明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依据,常用哪些水生生物作为生物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30018 怎样利用植物群落监测空气污染状况?31919 简要说明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环境监测复习题

环境监测复习题

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高锰酸盐指数2. 光化学烟雾3. 土壤背景值4. 生物测试法5. 检测限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1. ()就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

(2. 在环境监测实验中,良好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是证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的必要条件,而()是确保实验精密度的指标。

3. 环境监测中采集到的水样在放置期间,一般受()、()、()因素的影响,待测组分的价态或形态易发生变化,通常采用()和()的措施保存水样。

4. 残渣分为()、()和()三种。

5. 铬的毒性与其()有关,()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

6. 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主要消除()的干扰,高锰酸钾修正法主要消除()的干扰。

7. 贝克生物指数BI>10时,为()水域;BI=1-6时,为()水域;BI=0时,为()水域。

8. 含酚废水的保存用磷酸酸化,加CuSO4的作用是()。

9.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10.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的土样。

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分层取样。

11. 对制备测定某些金属含量的干样品时,为避免受金属器械和筛子等污染,最好用玛瑙研钵磨碎,()过筛,()瓶保存。

%12. 大气采样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二类,即()采样法、()采样法。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A. 污染事故监测B. 仲裁监测C. 考核监测D. 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所指的一类区包括()。

A.居民区 B. 风景名胜区 C. 名胜古迹 D. 国家自然保护区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适用的区域有()。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标准溶液浓度通常是指()的浓度,否则应予校正。

A、16℃B、18℃C、20℃D、22℃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水中悬浮物样品采集和贮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样品采集可以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B、采样瓶采样前应用洗涤剂洗净,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C、采集的样品应尽快测定,如需放置,则应低温贮存,并且最长不得超过7DD、贮存水样时应加入保护剂正确答案:D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B、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C、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正确答案:D4、污水监测中,部分监测项目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如()。

A、烷基汞B、化学需氧量C、总磷D、硫化物正确答案:D5、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

()A、挥发性有机物B、微生物C、动植物油类D、悬浮物正确答案:A6、用碱式滴定管滴定时,正确的操作是()。

A、右手捏玻璃珠的左上侧胶管B、左手捏玻璃珠的右上侧胶管C、右手捏玻璃珠的右下侧胶管D、左手捏玻璃珠的左下侧胶管正确答案:B7、准确量取20.5ml溶液,应选用()。

A、25ml滴定管B、50ml量筒C、20ml移液管D、100ml的容量瓶正确答案:A8、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时,采集的水样应加入固定剂调节至PH()。

A、<2B、约8C、约5正确答案:B9、反渗透在提高给水温度,而其它条件不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量增加,盐透过量也增加B、水通量下降,盐透过量也下降C、水通量下降,盐透过量增加D、水通量增加,盐透过量下降正确答案:A10、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效的()A、氧化剂B、聚合物C、脱水剂和絮凝剂D、营养剂正确答案:C11、配制20%的食盐溶液500g,不需要下列哪种仪器:()。

A、500ml容量瓶B、托盘天平C、烧杯D、玻棒正确答案:A12、反渗透的给水处理中,为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需要加入的药剂是()。

环境工程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题

环境工程监测期末考试复习题

环境工程监测1.用稀释法测定BODs时,可根据CoD确定水样稀释倍数。

2.用稀释倍数法测定水的色度时,其单位是倍。

3.室内空气中的放射性污染物质主要是氨4.某锅炉烟道内测点动压为163Pa,全压为2.2kPa,则静压为2.037kPa o5.有关噪声的叙述中,噪声仅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危害,而对身体没有直接危害是错误的。

6.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测定,应采用土壤浸提法。

7.根据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一般把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8.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采用标准状况0℃,101.325kPa 时的体积,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9.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VfV20000Hz。

10.溶液吸收法主要用来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气溶胶样品。

11.一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分别为∣n0x=0.150,I S02=0.119J TSP=0.135,则其污染指数和首要污染物为0.150,NOxO12.监测项目中,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的是六价铝。

13.硝酸消解法不属于富集或分离方法。

14.下列不属于水的有机指标的是Do15.下列水质指标属于富营养指标的是氨氮16.保持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BODs:N:P的比例最好是100:20:5o17.一般情况下干净的地表水、海水和生活污水中溶解氧的关系是污水<地表水<海水。

18.在进行水样采集时必须单独取样并充满容器的指标是溶解氧、生化需氧量。

19.当采集的样品中有浑浊物时,应采用离心的方法除去。

20.对于制备好的一般固体废物样品,其有效保存期为3个月。

21.室内办公器材,其使用过程产生臭氧的有复印机;电视机;电子消毒柜;紫外灯;22.所谓污染物的“三致〃是指致畸;致癌;致突变。

23.按照监测对象,放射性监测可分为个人剂量监测;现场监测;环境监测。

24.进行放射性污染源监测时,应遵循的原则有进行适当和必要的流出物监测;有多个辐射源的伴有设施应统一管理和规划;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设计监测方案;进行适当和必要的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部分复习题答案(给学生)

环境监测部分复习题答案(给学生)

一、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2.渗沥水 : 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渗出来的水溶液,拉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3.光化学氧化剂 :总氧化剂是指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显示有氧化性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主要有氧、过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等。

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二者的关系为: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0.269×氮氧化物。

4.土壤背景值(p265):又称土壤本底值。

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5.分 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 1和A 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6. 浊度:指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7.计权声级: 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级。

8. 等速采样:在烟尘浓度测定时,采样器进气口进气速度与废气流速相等,称为等速采样。

9.环境监测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0.总悬浮颗粒物(TSP ):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um 的颗粒物。

11. 总残渣: 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

12.空白实验:用蒸馏水代替样品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试验,目的是检验水和试剂的纯度。

13.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 表示。

14.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包括:生活垃圾、零散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

15.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环境监测练习题

环境监测练习题

环境监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测量和记录的科学方法,以下哪项不是环境因子?A. 温度B. 湿度C. 光照强度D. 土地所有权2. 环境因子的监测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人工采样B. 自动采样C. 历史文献分析D. 假设推测3. 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以下哪种检测方法是常用的?A. 水质监测B. 声音监测C. 岩石抽样D. 空气采样4. 下列哪项是环境监测的目的之一?A. 促进环境破坏B. 分辨环境差异C. 掩盖问题存在D. 财政浪费5. 环境监测在以下哪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A. 人类健康B. 节约成本C. 提高生产力D. 降低标准二、填空题1. ________ 是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之一,用以确定监测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环境因子的监测可以获得有关环境污染物的________ 变化趋势。

3. 环境监测法约束监测活动的具体规则和要求,通常由________ 来制定和管理。

4. 环境监测一般分为________ 等级。

5. 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过程称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 简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2. 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哪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有哪些方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B5. A二、填空题1. 调查2. 持续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4. 级别5. 数据处理三、解答题1. 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于能及时掌握和评估环境变化,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应用领域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各个环境系统,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领域。

2. 环境监测可以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样和实验分析技术,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自动监测系统,如传感器、无人机等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环境监测。

3. 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模型建立与预测等方法。

《环境监测》复习题(全新)

《环境监测》复习题(全新)

《环境监测》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环境污染中的三致是指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

2、我国于1998年公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中包括 47 个类别, 175 种废物来源和约 626 种常见危害组分和废物名称。

3、“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提出的“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 14 种化学类别共 68 种有毒物质,其中有机物占 58 种。

4、按监测目的可将环境监测分为监测性监测、污染源监测、研究性监测三类。

5、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要求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 和(完整性)。

6、我国环境标准中的“三级”指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7、监测分析方法分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方法。

8、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二、选择1、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公害, B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保护自然资源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国家安全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为 C 级。

A.五B.四C.三3、环境监测实行C监测原则。

A、总体B、平均C、优先D、综合4、环境样品中,基体是指 B 。

A、待测污染物B、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C、缓冲溶液D、所有物质三、判断1、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并非是环境监测的重点。

( ×)2、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和污染警报标准。

(× )3、环境质量标准越严越好。

( × )4、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例行监测。

×四、其他1、什么是环境监测?答: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高锰酸盐指数2. 光化学烟雾3. 土壤背景值4. 生物测试法5. 检测限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 ()就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污染物的监测称为()。

2. 在环境监测实验中,良好的加标回收率结果是证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的必要条件,而()是确保实验精密度的指标。

3. 环境监测中采集到的水样在放置期间,一般受()、()、()因素的影响,待测组分的价态或形态易发生变化,通常采用()和()的措施保存水样。

4. 残渣分为()、()和()三种。

5. 铬的毒性与其()有关,()价铬具有强毒性,为致癌物质,并易被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

6. 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主要消除()的干扰,高锰酸钾修正法主要消除()的干扰。

7. 贝克生物指数BI>10时,为()水域;BI=1-6时,为()水域;BI=0时,为()水域。

8. 含酚废水的保存用磷酸酸化,加CuSO4的作用是()。

9.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称为(),简称();PM10即(),是指当量直径()的颗粒物。

10.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的土样。

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分层取样。

11. 对制备测定某些金属含量的干样品时,为避免受金属器械和筛子等污染,最好用玛瑙研钵磨碎,()过筛,()瓶保存。

12. 大气采样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二类,即()采样法、()采样法。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述中属于特定环境监测的是()。

A. 污染事故监测B. 仲裁监测C. 考核监测D. 新建企业周围环境现状监测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所指的一类区包括()。

A.居民区 B. 风景名胜区 C. 名胜古迹 D. 国家自然保护区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适用的区域有()。

A.河流B.海洋C.湖泊D.水库4. 下列监测项目中,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的是()。

A.挥发酚B.总N C.COD Cr D.六价铬5. 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

A.瞬时水样B.混合水样C.综合水样D.平均水样6. 下列采样方法中属于富集采样法的有()。

A. 用滤膜采集总悬浮颗粒物B. 用吸收液吸收空气中NOxC. 用真空瓶采集工艺废气D. 用注射器采集车间废气7. 从空气中吸收的污染物的植物,一般()残留量最大。

A.颈部B.叶部C.果实D.根部8. 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 )的。

A.正常B.有问题C.失控D.可校正9. 简易监测法包括( )。

A.简易比色法8.检气管法C.环炉技术D.气相色谱技术10. 某试样加标后的测定值为200μg,试样测定值为104μg,加标值为100μg,其加标回收率为()。

A.99% B.98% C.97% D.96%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进行消解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消解后的水样应是什么样的?分为哪三种方法?2.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3. 测定底质有何意义?采样后怎样进行制备?4. 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合什么情况?5. 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TSP中苯并芘为例,说明测定多环芳烃的几个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1. 某监测点的环境温度为18︒C,气压为101.1kPa,以0.50L/min流量采集空气中的SO2样品30min。

已知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为0.254,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34,SO2校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为0.0766,截距为-0.045。

计算该监测点标准状态(0︒C,气压为101.3kPa) 下SO2的浓度(mg/m3)。

2. 为测定某土壤水分含量,用天平称取适量通过1 mm孔径筛的风干地土样,置于已恒重的铝盒中,称得其质量为101. 18g,其中恒重的空铝盒质量为50. 08g,接着放入烘箱内,于105℃±20℃烘至恒重,称得质量为92. 75g,求此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 有一氟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100mg/L,经测量7次,其值为103 mg/L、107 mg/L、104 mg/L、105 mg/L、103 mg/L、102 mg/L、108 mg/L。

求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六、问答题(10分)有一中等面积、地势平坦的田块,土壤被镉、砷和有机氯农药污染,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试设计一个监测方案,包括布设监测点(要求画出布点图)、采集土样、土样制备和预处理,以及选择分析测定方法。

复习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优先污染物2. 混合水样3. 生化需氧量4. 生物监测法5. 硫酸盐化速率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 我国环保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环保标准、地方环保标准及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其中国家环保标准为()、()、()、()、()、(),地方环保标准为()、()。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是指(),第二类污染物是指()。

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分为()级,()类地区,一类区一般执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单位为()。

4.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

5.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m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水面下()m;当水深()m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

6.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1-2,可以防止(),又可避免()。

7. 测定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方法有()、()、()。

8. 对底泥、土壤等固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可采用的提取方法有()、()、()、()。

9. 空气污染监测中功能区布点法划分“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清洁区等。

10. 土壤样品加工处理程序:()→()→()→()→分装。

11.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分光光度法灵敏度的表示方法为()。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尚未制定相关标准的物质,其最高允许浓度的确定可()。

A.参考国外相关标准B.根据公式推算C.根据该物质的毒理学试验数据估算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测定BOD5时下列哪种废水应进行接种?()。

A.有机物含量较多的废水B.生活污水C.较清洁的河水D.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工业废水3.原子吸收光谱主要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的()。

A.重金属B.BOD C.COD D.有机污染物4. 气相色谱主要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的()。

A.重金属B.COD C.无机物D.有机污染物5. 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主要包括()。

A. 自然保护区B. 居民区C. 文教场所D. 商业区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我国自动监测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总烃、可吸入颗粒物分别采用什么测定方法?2. 什么是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3.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常用哪些水生生物作为群落法监测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4. 土壤污染监测有哪几种布点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5. 何谓碱度?根据使用指示剂不同,分为哪两种碱度?6. 水样在分析之前,为什么进行预处理?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1.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土壤中铜。

称取风干过筛土样 1.00 g(含水8.20%),经消解后定容至50. 0 mL,用标准曲线法测得此溶液铜的浓度为0.700 mg/L,求被测土壤中铜含量。

2. 使用大流量采样器(1. 05m3 /min)采集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期间现场平均大气压为101. 5kPa,平均温度为130℃,采样器累积采集时间为23h,在采样前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采样结束后,滤膜增重436mg。

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3. 有一氟化物的标准水样浓度为100mg/L,经测量7次,其值为103 mg/L、107 mg/L、104 mg/L、105 mg/L、103 mg/L、102 mg/L、108 mg/L。

求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六、问答题(10分)怎样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备干样和鲜样植物样品?若需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金属镉和有机磷农药,应如何进行预处理?分别采用何种仪器分析法进行测定?复习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高锰酸盐指数答: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耗氧量,以氧的mg/L表示2. 光化学烟雾答:当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经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PAN、醛类等物质悬浮于空气中构成光化学烟雾。

3. 土壤背景值答:土壤背景值(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4. 生物测试法答: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反应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安全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

5. 检测限答: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2.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3.生物,物理,化学,冷藏或冷冻,加入化学保存剂4.总残渣,可滤残渣,不可滤残渣5.存在价态,六6.亚硝酸盐,Fe2+7.清洁,中等污染,严重污染8.抑制微生物氧化9.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10μm10.0-20cm左右耕层土壤,土壤剖面层次11.尼龙筛,聚乙烯瓶12.直接,富集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ABCD2. BCD3. ACD4.D5.C6.AB7. B8.C9.ABC 10.D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进行消解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消解后的水样应是什么样的?分为哪三种方法?答: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湿式消解法、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及微波2.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答:六价铬的测定: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

总铬的测定:将水样中的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分光光度测定。

3. 测定底质有何意义?采样后怎样进行制备?答:通过底质监测,可以了解水环境污染现状,追溯水环境的污染历史,研究污染物的沉积、迁移、转化规律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影响,并对评价水体质量,预测水体变化趋势和沉积污染物对水体的潜在危险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