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市场常用吸波材料吸波频率范围
市场常用吸波材料吸波频率范围1、吸波材料介绍1.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1.2电磁辐射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研究证实,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最佳,它具有吸收频段高、吸收率高、匹配厚度薄等特点。
将这种材料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可吸收泄露的电磁辐射,能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高磁导方向传播的规律,利用高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通过共振,大量吸收电磁波的辐射能量,再通过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
2、吸收材料的形状2.1 尖劈形微波暗室采用的吸收体常做成尖劈形(金子塔形状),主要由聚氨酯泡沫型、无纺布难燃型、硅酸盐板金属膜组装型等。
着频率的降低(波长增长),吸收体长度也大大增加,普通尖劈形吸收体有近似关系式L/λ≈1,所以在100MHz时,尖劈长度达3000mm,不但在工艺上难以实现,而且微波暗室有效可用空间也大为减少。
2.2 单层平板形国外最早研制成的吸收体就是单层平板形,后来制成的吸收体都是直接贴在金属屏蔽层上,其厚度薄、重量轻,但工作频率范围较窄。
2.3 双层或多层平板形这种吸收体可在很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工作,且可制成任意形状。
如日本NEC公司将铁氧体和金属短纤维均匀分散在合适的有机高分子树脂中制成复合材料,工作频带可拓宽40%~50%。
其缺点是厚度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2.4 涂层形在飞行器表面只能用涂层型吸收材料,为展宽频率带,一般都采用复合材料的涂层。
如锂镉铁氧体涂层厚度为2.5mm~5mm时,在厘米波段,可衰减8.5dB;尖晶石铁氧体涂层厚度为2.5mm时,在9GHz可衰减24dB;铁氧体加氯丁橡胶涂层厚度为1.7mm~2.5mm时,在5GHz~10GHz衰减达30dB 左右。
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优缺点及应用
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优缺点及应用
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能力。
它们在吸波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优缺点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优点:
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需要制备成各种形状和结构,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可以有效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减少反射和散射的现象。
再次,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大规模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缺点:
然而,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这种材料的吸波性能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
其次,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光、热、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性能的衰减和寿命的缩短。
再次,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的机械强度较低,容易受到外力的损伤,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应用:
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在军事、通信、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它可以用于制造隐身飞机、舰船等装备,有效减少雷达波的反射,增强隐身效果。
在通信领域,它可以用于制造天线罩、
吸波室等设备,减少信号的干扰和泄漏。
在电子领域,它可以用于制造电磁波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器等器件,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
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具有柔韧性、吸波性能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受环境影响大、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等缺点。
在军事、通信、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研究的深入,有机高分子吸波材料有望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吸波材介绍
■功率损耗
微带测试
(P /P ) Power Loss in Loss
[MAF100 Grade]
1.0 0.8 0.6 0.4 0.2 0.045 100 1000 6000
50㎛ 100㎛ 200㎛ 300㎛ 500㎛
入射 反射S11
发送 S21
微带固定器
样品膜 噪声
Frequency [MHz]
01
电磁波吸收产品的理论
■ 电磁波吸收材产品是?
把射入的电波转换成热量,并且不产生反射波的材料 吸收电子回路上发生的放射性电磁波或者跟着回路上走的电磁波
电磁波
反射电磁波+透射电磁波<10%
■ 电磁波吸收材料 Electric Fields Magnetic Fields
吸波材料 e m d
■ 应用
[Notebook]
[Digital Carmera]
[军事]
■ 近场应用
电波吸波材 반사 투과 电波吸波
屏蔽盖
杂散辐射开孔
■ 近场应用
贴在IC上
用在电路板之间
Wind around cable
Flat cable
常见噪声
■ 吸波材调试(Deberging)
VCCI규제 계측결과 (3m법) : 흡수체 대책 전→ Not Clear
手机
Distance
Sheet None
Applied Sheet
contact
5cm
电池 (铝 )
磁性层
■ IC Card RF-ID
- IC 卡 - 手机结算系统
Absorber
■ RF-ID(NFC) 用铁氧体与软磁性金属粉末吸波材比较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教材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Christopher L Holloway沙斐翻译一前言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
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
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
60年代,以上的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的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
正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为-60dB。
然而可使用的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的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的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的良好多重反射。
由于锥体的厚度大于波长,锥体的周边反射入射波。
波在相邻的锥体间不断的反射,再反射很多次。
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
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
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和吸收。
最后从锥体的尖返回的波已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的最佳性能的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的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的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的波的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的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
频率范围为30-1000MHz。
但最早暗室中粘贴的典型的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
显然在30MHz的频率上,厚度不可能是几个波长。
因此暗室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的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和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14λ)的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
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和测量技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评估才成为可能。
【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的频段都要获得小的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是电-薄形材料。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Christopher L Holloway沙斐翻译一前言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
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
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
60年代,以上的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的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
正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为-60dB。
然而可使用的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的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的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的良好多重反射。
由于锥体的厚度大于波长,锥体的周边反射入射波。
波在相邻的锥体间不断的反射,再反射很多次。
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
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
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和吸收。
最后从锥体的尖返回的波已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的最佳性能的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的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的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的波的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的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
频率范围为30-1000MHz。
但最早暗室中粘贴的典型的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
显然在30MHz 的频率上,厚度不可能是几个波长。
因此暗室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的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和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14λ)的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
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和测量技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评估才成为可能。
【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的频段都要获得小的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是电-薄形材料。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有哪些吸波材料是一种可以吸收电磁波能量的特殊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航空航天等领域。
吸波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从而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性能。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吸波材料,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吸波材料及其特点。
1. 碳基吸波材料。
碳基吸波材料是一种由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制成的吸波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宽频段的电磁波。
同时,碳基吸波材料具有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 铁氧体吸波材料。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一种由铁氧体颗粒和聚合物基质组成的复合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介电损耗,能够有效吸收微波和毫米波段的电磁波。
铁氧体吸波材料在雷达隐身、电磁兼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 多孔吸波材料。
多孔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材料,能够通过多次反射和折射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吸收。
这类材料具有较宽的吸波频段和较高的吸波性能,适用于通信基站、无线电设备等领域。
4. 复合吸波材料。
复合吸波材料是一种由多种吸波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能够充分发挥各种吸波材料的优点,实现对不同频段电磁波的吸收。
复合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和较宽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吸波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吸波材料在电磁兼容、雷达隐身、通信保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不同类型的吸波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吸波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吸波材料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电磁吸波材料的分类
电磁吸波材料的分类电磁吸波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电磁波,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
根据其材料组成和结构特点,可以将电磁吸波材料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
一、金属基电磁吸波材料金属基电磁吸波材料是由金属基材和吸波剂组成的复合材料。
金属基材通常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金属,如铁、镍、铜等。
吸波剂则是通过在金属基材中添加特定的吸波材料来实现吸波性能的提高。
金属基电磁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和较低的反射性能,广泛应用于电磁波屏蔽和吸波领域。
二、聚合物基电磁吸波材料聚合物基电磁吸波材料是由聚合物基材和吸波剂组成的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材可以选择具有较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
吸波剂则是通过在聚合物基材中添加特定的吸波材料来实现吸波性能的改善。
聚合物基电磁吸波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适用于复杂形状的吸波结构。
三、纳米结构电磁吸波材料纳米结构电磁吸波材料是由纳米材料构成的电磁吸波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短的电磁波传播路径,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
常见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碳管、纳米纤维和纳米颗粒等。
纳米结构电磁吸波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和较宽的吸波频带,适用于高频和超高频电磁波吸波应用。
四、复合结构电磁吸波材料复合结构电磁吸波材料是由多种吸波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不同的吸波材料在复合结构中起到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吸波性能和频带宽度。
常见的复合结构电磁吸波材料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等。
复合结构电磁吸波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各种电磁波吸波需求。
电磁吸波材料根据其材料组成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金属基电磁吸波材料、聚合物基电磁吸波材料、纳米结构电磁吸波材料和复合结构电磁吸波材料等几个不同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电磁吸波材料具有不同的吸波性能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磁吸波材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电磁波的控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用于EMI-RF吸波材料性能比较
用于EMI/RF吸波材料性能比较随着工程师们需要遵循的辐射电磁干扰(EMI)规范的不断增多,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EMI吸波材料。
一般而言,市场上所提供的这些吸波材料的厚度很薄并具有很好的外形柔韧性,再加上其背面带有粘合剂的设计使得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将这些吸波材料应用到一些不符合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EMI/RFI)相关规范的产品表面。
因此,选择合适的吸波材料就成为符合EMI/RFI相关规范、维护系统性能完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10MHz到3000MHz的频率范围内,大部分吸波材料都会采用加入有损耗的磁性材料(例如,羰基铁或者铁氧体粉末等)的方式来削弱其表面电流。
这些表面电流源于有害EMI和导体的相互作用,而且它们的出现还会导致电磁场的二次辐射,因此为了保证产品符合相关规范,通常都会设法降低该表面电流。
除此之外,这些表面电流还可能会对其它电路造成干扰,妨碍系统的正常运行。
比较不同生产厂家提供的吸波材料的性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考虑到EMI测试试验室每天几千美元的费用,试错试验(trialanderrortesting)的次数必须被限制到最少。
因此,通过携带若干种可能会使用到的吸波材料到EMI试验室进行测试以确定效果最好的一种材料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解决方法。
而本文所介绍的这种简单的表面电流减小测试装置(SCRF)则允许我们对各种吸波材料样品的性能进行快速、简单的比较,从而缩小吸波材料的选择范围,确定某频率范围内具体EMI问题所需的性能最好的一种或两种吸波材料。
SCRF装置主要由两个经过静电屏蔽的磁场环形天线构成,而且通过将它们小心地放置在相互垂直的位置上可以在相关频率范围内获得70dB甚至更高的隔离度。
SCRF中的一个环形天线被连接到射频(RF)扫频源,而另一个环形天线则被连接到RF扫频接收机。
如果将一块与产品壳体相仿的导体板放置在接近两环形天线的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那么就会在导体表面产生电流,该表面电流所产生的二次辐射会被环形天线接收,由此造成的天线接收信号的增大的典型值约为20dB到30dB。
吸波材料简介.docx
绪论 (2)1吸波材科的吸波原理 (2)1. 1加与甩电路及损耗因子 (2)1.2材料的复介电常数与复磁导率 (4)1.2.1复介电常数 (4)1.2.2复磁导率 (5)2当前吸波材料的分类 (5)2.1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 (6)2.2按吸波原理 (6)2.3按材料的损耗机理 (6)2.4按研究时期 (6)3无机吸波剂简介 (6)3. 1铁系吸波剂 (6)3. 1. 1金属铁微粉 (6)3.1.2多晶铁纤维 (6)3. 1.3铁氧体 (6)3.2碳系吸波剂 (7)3. 2.1石墨、乙怏炭黑 (7)3. 2.2碳纤维 (7)3. 2-3碳纳米管 (7)3.3陶瓷系吸波剂 (7)3. 3.1碳化硅 (7)3.3.2碳化硅复合材料 (8)4有机物为主体吸波剂简介 (8)4.1导电高分子类吸波材料 (8)4 2视黄基席夫碱类吸波材料 (8)5其他吸波材料简介 (8)5.1等离子体吸波材料 (8)5.2手性吸波材料 (9)5.3智能化吸波材料 (9)6展望 (9)绪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碗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口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 扰无法起飞而谋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T •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 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一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人课题.此外, 在未来高技术、立体化战争中,武器装备随时面临着探测与反探测的严峻挑战。
提岛军事装备的战 术技能,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未來高技术战争的重耍研究课题。
吸波材料是隐少技术中的关键环廿, 将吸波材料引入隐巾技术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碇视。
本文以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为主线来阐 述吸波剂的研究进展。
1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卫1. 1 RC 与RL 电路及损耗因子吸波材料的物理机制是材料对电碗波实现有效吸收•电磁波能帚入射到介质屮被迅速衰减变成 其他形式的能其损耗机制在宏观上町通过简单的应;甩等效电路"以解释•对二端无源网络,复电 压0、复电流I 、复阻抗2分别为:U = [70e ;(wf+^u)> J =心訂(3t+p )2 =2 =也刀(九-®) / /0令阻HiZ = U Q /I Q ,电压与电流相位差<p = — 5,Z = Ze"电压分解示意图二端无源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矢彊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复阻抗与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如表1 所示,二端电路的瞬时功率尸"人平均功率尸分别为:P(t) = I Q U Q COS (3t+(P) P = P(t)dt = costp = IU cos(p(1.4) 对纯电阻.<p = Q,P =IU = I 2U = U 2/R ;对纯电容或电感卩=±? P = 0,不吸收功率.式仃.4) 可写为 _ 一P =I L U 或 P = IU 丄 (1.5)其中:I” = Icos(p,U"=Ucos(p,I ”为仃功电流(损耗电流),Z7”为仃功电色,Z ± =lsin(p 为无功 电流:(/丄=几曲卩,为无功电压,仅Z “或U”对尸何贡献,式(1.5)中的P 叫无功功率(氏).有 功功率为(1.1) (1-2) (1.3)P 冇="〃或P 冇=U(1.6)二端电路复阻抗Z可写为Z = Ze J(p = Z (cos (p + jsin <p) = r + jx (1.7)令甲=TT/2—5 (其中6为损耗角),则由式(1.5) (1.6) (1.7)得P tanS =金=% < =仏丄=%丄=;⑴8)其中tan6为损耗因子。
吸波材料综述
吸波材料综述
吸波材料是一种用于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磁波隐身、电磁波干扰和吸波器等领域。
本文将对吸波材料的种类、原理、制备方法、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综述。
首先介绍吸波材料的分类,包括吸波塑料、吸波涂料、吸波泡沫、吸波金属和吸波复合材料等。
接着详细阐述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反射、传输和吸收过程。
然后对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纳米技术等。
其中,纳米技术是目前吸波材料制备的研究热点,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和应用广泛等优点。
接下来,介绍吸波材料在电磁波隐身、电磁波干扰和吸波器等领域的应用。
其中,电磁波隐身是吸波材料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吸波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雷达探测到的信号强度,从而实现电磁波隐身。
最后,展望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吸波材料将更加高效、轻便、耐用和环保,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吸波材料在电磁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分类、原理、制备方法、应用和未来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 1 -。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各种吸波材料得比较ChristopherL Holloway沙斐翻译一前言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
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
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
60年代,以上得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得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得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
正入射时得反射系数为-60dB。
然而可使用得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得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就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得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得良好多重反射。
由于锥体得厚度大于波长,锥体得周边反射入射波。
波在相邻得锥体间不断得反射,再反射很多次。
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
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
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与吸收。
最后从锥体得尖返回得波已就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得最佳性能得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得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得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得波得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得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
频率范围为30-1000MHz。
但最早暗室中粘贴得典型得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
显然在30MHz得频率上,厚度不可能就是几个波长。
因此暗室得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得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与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得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
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与测量技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得评估才成为可能。
【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得反射特性。
【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得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得频段都要获得小得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就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就是电-薄形材料。
吸波材料简介
吸波材料简介1、定义所谓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材料。
在工程应用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高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2、吸波原理分类吸波材料的损耗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和材料的导电率有关的电阻性损耗,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包括电场变化引起的电流以及磁场变化引起的涡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其二,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和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即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
电介质极化过程包括:电子云位移极化,极性介质电矩转向极化,电铁体电畴转向极化以及壁位移等。
其三,磁损耗,此类吸收机制是一类和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此类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旋磁涡流、阻尼损耗以及磁后效效应等,其主要来源是和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
此外,最新的纳米材料微波损耗机制是如今吸波材料分析的一大热点。
3、材料种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吸波材料按材料分类主要分为:铁氧体吸波材料,是利用磁性材料的高频下损耗和磁导率的散射来吸收电磁波的能力。
金属超微粉吸波材料,金属材料因居里点高(770K)而耐高温,Ms可达铁氧体的3-4倍,金属自然共振频率比铁氧体高得多,有更好的吸收性能,但是块状金属吸波材料会受到金属趋肤效应的限制。
随着金属或合金的粒度减小,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逐步增加,反射性能逐渐减弱。
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包括Fe、Ni、Co其合金纤维,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导电率。
纳米吸波材料,当颗粒尺寸减小到10-100nm时,粒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粒子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变大,不同能级跃迁就可以吸收不同波段的能量,与聚氨乙烯混合组成复合吸收体,就可以对毫米波、远红外、近红外有很强的吸收,可谓是宽频带吸波材料。
新型吸波材料
新型吸波材料引言新型吸波材料(New Absorbing Materials)是一种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军事等领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磁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开发高效、轻薄、宽频带的吸波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介绍新型吸波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要求以及目前研究中的进展。
同时,还将探讨新型吸波材料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定义和分类新型吸波材料是指能够将电磁波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并消耗掉的材料。
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将新型吸波材料分为以下几类:1.电阻性吸波材料:通过在基质中加入导电粒子或者使用导电聚合物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吸收。
2.磁性吸波材料:利用磁性颗粒或者铁氧体等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来吸收电磁波。
3.多层复合吸波材料:通过设计多层结构,使得不同层次的材料在特定频段内吸收电磁波。
4.介质吸波材料:利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变化来实现对特定频段电磁波的吸收。
性能要求新型吸波材料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要求:1.宽频带性能:能够在尽可能宽的频段内实现高效的吸波效果。
2.高吸波性能:达到较高的吸收率,将电磁波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并消耗掉。
3.薄型化和轻量化:材料应具备较低的密度和薄型化特性,以便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集成和安装。
4.耐候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并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研究进展目前,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结构优化:通过调整材料的结构和组分,以提高吸波性能和宽频带性能。
例如,引入纳米颗粒或者纳米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加材料的界面反射和散射,从而提高吸波效果。
2.复合材料:将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复合,以综合各种材料的优点。
例如,在聚合物基质中加入导电粒子、磁性颗粒或者金属纳米线等。
3.新型材料:开发具有特殊结构和特殊功能的新型吸波材料。
例如,设计具有特定孔隙结构的多孔吸波材料,可以实现对特定频段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
微波吸波材料
微波吸波材料
微波吸波材料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系统和微波设备领域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吸收和隔离微波信号的能力,可以减少系统中的干扰和反射。
微波吸波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微波,将其转化为热能,并防止微波信号的反射和传输。
以下是常见的微波吸波材料:
1. 碳基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常见的碳基吸波材料,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
其特点是结构独特,导电性好,表面积大,可以吸收较宽频率范围的微波信号。
2. 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可以通过调控其磁性性质来实现对微波信号的吸收。
例如,铁氧体是一种具有高磁导率和频率选择性的材料,可以吸收高频率的微波信号。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构成,可以获得更好的吸波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由金属和绝缘材料组成的复合膜,可以实现宽频率范围内的吸波效果。
4. 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低密度和多孔性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可以有效吸收微波信号。
5. 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是通过将金属纳米颗粒或圆柱体嵌入非金属基底中制备而成的。
这种复合材料可以调节金属颗粒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以控制微波吸收性能。
微波吸波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的具体要求。
一般来说,应根据所需吸波频率范围、吸波性能、材料成本和加工复杂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除了材料本身的特性外,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结构设计也对吸波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选择微波吸波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获得最佳的吸波效果。
电磁吸波材料
电磁吸波材料
电磁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有效吸收和抑制外界辐射的特殊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能有效减少被吸收物体表面的电磁辐射。
电磁吸波材料的原理是利用它们的独特结构,将被吸收物体表面的电磁波反射回来,同时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实现了有效的电磁屏蔽。
电磁吸波材料的优点有:首先,它们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能有效减少被吸收物体表面的电磁辐射;其次,它们具有抗静电和抗水分膨胀能力,使外界的电磁波不能通过;此外,它们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抗拉、弯曲、抗压等性能;最后,它们仍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可以抵抗一定的高温环境。
1.2 电磁吸波材料的分类
电磁吸波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单层和多层结构的材料。
单层结构的电磁吸波材料通常是由金属等导体组成的,它们被称为单层屏蔽材料。
单层屏蔽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有效抑制电、磁、热和接地电位等不同的电磁波,但其缺点是它抑制电磁波的能力较弱,只适用于低频率的应用。
多层结构的电磁吸波材料则通常是由柔韧的介质填充物组成的,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电磁波,并能够抑制宽频段的电磁波。
此外,多层结构的电磁吸波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根据应用要求调整柔韧介质填充物的厚度,从而改变其电磁屏蔽性能。
- 1 -。
吸波材料分类大全
目前吸波材料分类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按材料成型工艺和承载能力吸波材料可分为涂覆吸波材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
二、按吸波原理1、吸收型吸波材料,它是本身对电磁波进行吸收损耗,基本类型有复磁导率与复介电常数相等的吸收体,阻抗渐变“宽频”吸收体和衰减表面电流的薄层吸收体。
2、干涉型吸波材料,则是利用吸波层表面和底层两列反射波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进行干涉相消。
三、按材料的损耗机理1、电阻型损耗,此类吸收机制和材料的导电率有关,导电率越大,载流子引起的宏观电流越大,从而有利于电磁能转化成为热能。
如碳化硅、石墨等属于电阻型吸波材料。
2、电介质损耗,它是一类和电极有关的介质损耗吸收机制,就是通过介质反复极化产生的“摩擦”作用将电磁能转化成热能耗散掉。
如钛酸钡之类的是属于电介质型吸波材料。
3、磁损耗,这类吸收机制是一类和铁磁性介质的动态磁化过程有关的磁损耗,可以细化为:磁滞损耗,阻尼损耗、旋磁涡流、以及磁后效应等,主要来源是和磁滞机制相似的磁畴转向、磁畴壁位移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如铁氧体、羟基铁等是属于磁损耗吸波材质。
四、按研究时期1、传统吸波材料,如铁氧体、钛酸钡、金属微粉、石墨、碳化硅、导电纤维等都属于传统吸波材料,其中铁氧体吸波材料和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研究和应用比较多,性能也较好。
2、新型吸波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聚物、多晶铁纤维及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等,它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
其中纳米材料和多晶铁纤维是众多新型吸波材料中性能好的两种。
五、按材料1、铁氧体吸波材料,它是一种复介质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既有介电特性方面的极化效应又有磁损耗效应。
具有吸收率高、涂层薄和频带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金属微粉吸波材料,通常所指的金属微粉的粒度为0.5~20μm。
金属微粉吸波材料具有居里温度高、温度稳定性好、在磁性材料中有着磁化强度高、微波磁导率较大、介电常数较高等优点,因此在吸波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吸波材料简介、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吸波材料简介、应⽤,及未来发展趋势吸波材料简介、应⽤,及未来发展趋势⼀、吸波材料简介:吸波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种新型的复合型聚合物合成材料,⽤于电⼦元器件上屏蔽和防⽌电磁⼲扰的磁性吸波材料.所谓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的电磁波能量的⼀类材料。
在⼯程应⽤上,除要求吸波材料在较宽频带内对电磁波具有⾼的吸收率外,还要求它具有质量轻、耐温、耐湿、抗腐蚀等性能。
电磁辐射通过热效应、⾮热效应、累积效应对⼈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研究证实,铁氧体吸波材料性能最佳,它具有吸收频段⾼、吸收率⾼、匹配厚度薄等特点。
将这种材料应⽤于电⼦设备中可吸收泄露的电磁辐射,能达到消除电磁⼲扰的⽬的。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从低磁导向⾼磁导⽅向传播的规律,利⽤⾼磁导率铁氧体引导电磁波,通过共振,⼤量吸收电磁波的辐射能量,再通过耦合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变成热能。
其中铁氧体的磁损耗特性在300MHz以下可有效吸引电波,⽽导电性发泡聚苯⼄烯材料在300MHz 以上的作⽤更为明显。
⼆、吸波材料的应⽤范围:早在第⼆次世界⼤战期间,美、英、德等国出于各⾃的军事⽬的,针对雷达电⼦侦察和反侦察,开始对电磁波吸收材料进⾏了⼤量探索性⼯作。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把吸波材料应⽤于空军的F-14、F-15、F-18战⽃机和F-117隐形飞机上。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投巨资加⼤对吸波材料研究的⼒度。
随着电信业务的迅速发展,吸波材料也被应⽤到通信、环保及⼈体防护等诸多领域。
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课题。
城市内⾼楼林⽴,⾼⼤的建筑反射电磁波会造成重影。
将吸波材料应⽤于建筑材料中,可使这个问题迎刃⽽解。
⽽吸波材料制作的微波暗室可⼴泛地应⽤于雷达、通信和航空航天领域。
此外,吸波材料在改善机载、航载雷达设备的兼容性,提⾼整机性能等⽅⾯也有着⼴阔的应⽤空间。
在各种雷达⽬标的表⾯,涂覆吸波材料⽤以减少武器系统的有效反射截⾯,从⽽使这些武器易于突破敌⽅雷达的防区,这是反雷达侦察的⼀种有⼒⼿段,也是减少武器系统遭受红外制导导弹和激光武器攻击的⼀种⽅法。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是指具有良好吸收电磁波能力的材料。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吸波材料:
1. 合金吸波材料:合金吸波材料主要是通过使金属电磁波在材料内部多次反射和衰减来实现吸波效果。
常见的合金材料包括镍锌铜合金(Ni-Zn-Cu),镍锌铁合金(Ni-Zn-Fe)等。
2. 碳纤维吸波材料: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吸波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磁波吸收领域。
碳纤维吸波材料具有质量轻、耐热性好、耐腐蚀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温和恶劣环境下的吸波需求。
3. 磁性材料吸波材料:磁性材料由于其磁化性能,可吸收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热能进一步消散。
常用的磁性材料有铅、钙钛矿铁氧体、砷化铁等。
4. 多孔材料吸波材料: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内部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吸波来源,并增加电磁波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多孔材料有泡沫金属、炭黑等。
5. 涂层吸波材料:涂层吸波材料是将吸波材料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后涂覆在需要吸波的物体表面上。
常见的涂层吸波材料有橡胶基、环氧基、聚氨酯基等。
吸波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和需要吸波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吸波特性和效果,需要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同时,吸波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将会有更多高性能的吸波材料问世。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有哪些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有效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雷达、航天航空等领域。
吸波材料的种类繁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吸波材料及其特点。
首先,铁氧体吸波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吸波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微波和毫米波,并且具有较宽的工作频率范围。
铁氧体吸波材料通常由铁氧体粉末和聚合物基体混合而成,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适合制备成复合材料或涂覆在表面。
由于其良好的吸波性能和工艺性能,铁氧体吸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波屏蔽、隐身技术等领域。
其次,碳基吸波材料也是一种常用的吸波材料。
碳基吸波材料通常由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和机械性能。
碳基吸波材料具有较宽的工作频率范围,能够有效吸收微波、毫米波甚至红外波段的电磁波。
由于碳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碳基吸波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耐高温性能,适合应用于复杂恶劣环境下的电磁波吸收和屏蔽。
另外,金属基吸波材料也是一类重要的吸波材料。
金属基吸波材料通常由金属粉末和聚合物基体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磁性。
金属基吸波材料能够有效吸收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对于雷达波段的吸波效果尤为显著。
金属基吸波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适合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电磁波屏蔽和隐身技术。
此外,复合吸波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吸波材料。
复合吸波材料通常由多种吸波材料复合而成,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和机械性能。
复合吸波材料能够实现多频段、宽频段的吸波效果,适合应用于多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吸波和屏蔽。
综上所述,吸波材料的种类繁多,每种吸波材料都具有其独特的吸波性能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电磁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吸波材料进行应用,以实现电磁波的有效吸收和屏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吸波材料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磁导率吸波材料
高磁导率吸波材料
高磁导率吸波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它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较好的吸波性能。
该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从而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高磁导率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铁、镍、钴等金属元素和其他一些添加剂。
通过特定的制备工艺,这些金属元素和添加剂可以形成具有较高磁导率的颗粒,从而实现材料的吸波性能。
与传统吸波材料相比,高磁导率吸波材料具有以下优势:
1. 高磁导率: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
2. 宽频带吸收:该材料的吸波性能在较宽的频段内都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3. 耐高温性能:该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吸波性能。
4. 耐磨损性能: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损性能,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高磁导率吸波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电磁兼容、通信、雷达、航空航天等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入,高磁导率吸波材料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Christopher L Holloway沙斐翻译一前言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
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
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
60年代,以上的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的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
正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为-60dB。
然而可使用的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的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的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的良好多重反射。
由于锥体的厚度大于波长,锥体的周边反射入射波。
波在相邻的锥体间不断的反射,再反射很多次。
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
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
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和吸收。
最后从锥体的尖返回的波已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的最佳性能的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的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的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的波的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的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
频率范围为30-1000MHz。
但最早暗室中粘贴的典型的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
显然在30MHz的频率上,厚度不可能是几个波长。
因此暗室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的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和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14λ)的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
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和测量技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评估才成为可能。
【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的频段都要获得小的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是电-薄形材料。
电波入射到电-薄型吸波材料上时,它们并不在乎吸波材料的实际几何形状是锥型还是楔型。
相反,它们的行为就象照射到一固体媒质上,该媒质的有效ε和μ随进入媒质的距离而变化。
注意这是有效ε和有效μ和构成吸波材料的实际ε和μ是不同的。
最佳的吸波材料提供了从空气阻抗到吸波材料基座的波阻抗的逐渐过渡。
正确的渗碳加载可使大部分入射波穿透锥或楔,并在通过基座时被吸收。
更进一步调节渗碳可以使入射波被锥或楔反射的那一部分和从金属板反射后从吸波材料中透出来的那一部分那互相抵消,这种抵消可以获得非常小的反射率。
显然只能发生在较窄的频率范围。
一般说来渗碳加载对电-厚和电-薄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6】因此对于工作频率在30-1000MHz的小型宽带吸波材料(锥或楔型),渗碳加载既要考虑高频时的电-厚,又要考虑低频时的电-薄情况。
这是极富于挑战性的。
60年代初期日本开发了电-薄型铁氧体瓦作为聚氨酯锥型和楔型的替代物。
由于瓦的吸波性能和空气比较接近,在空气-瓦片界面反射很小,入射波直接渗入瓦片。
又因为瓦片对磁场损耗大,所以渗入波被吸收。
如有穿过瓦片的,则被金属板反射,重又回到瓦片,被再次吸收。
如还有穿出瓦片回到空气中的,则可以象锥型和楔型吸波材料那样,调节瓦片厚度,在一定的较窄的频率范围内使其与瓦片直接反射到空气中的那一部分相抵消。
近年来,薄锥和楔(200-1000MHz )+铁氧体瓦+介质层(30-600MHz )构成了超小型宽带“混合”吸波材料在30-1000MHz 获得了很好的性能【14】【15】。
本文将叙述吸波材料的反射率,包括全锥、绞锥、楔、铁氧体瓦、铁氧体格混合吸波材料,将讨论它们的优缺点及其应用。
二.吸波材料的反射率反射系数(reflection coefficient ) r iE E Γ= (1) 反射率(reflectivity )1020log ()R =⋅Γ (dB ) (2) 对各种暗室需要什么样的吸波材料,反射率如何,与暗室大小、形状、用途有关。
最可靠方法是先进行预测分析。
【16】-【20】叙述了在暗室内部进行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全三维解法。
这里绘出一般指导表格,是根据以往的设计和实践总结出来的。
表一 吸波材料反射率的一般指导表格 入射,,正入射,入射,由表可知:吸波材料在斜入射时的反射率劣于正入射,所以暗室越窄长,对吸波材料的反射率要求越高(例,3m 法和110m 法比较)。
对吸波材料的反射率要求,发射>抗扰度>军标。
因为,NSA 是与开阔场地的理论值相比较,要求较严。
NSA 规定4dB ±的允许值中只有1dB ±是给暗室场地的。
抗扰度对均匀场要求是室内场互相比较要求低一些,军标原本就没有硬性规定,测试距离又是1m ,所以要求更低些。
对于斜入射反射率的测试,原先的大测试装置【7】-【10】只能用作正入射测试(30-1000MHz ),如果用拱形架测试【26】【27】斜入射也只能测>600MHz 以上频段。
美国NIST (in Boulder CO )已开发了一种装置,利用时域测量方法,可以测量30-1000MHz 的斜入射反射率【28】-【30】。
三.聚氨酯锥型吸波材料锥的反射率已经可以很精确地用数值模型来计算,已采用有限元法、矩量法和有限差分技术【16】【17】【31】-【39】。
这些技术计算精度高,但太精深,耗时长。
【4】-【6】和【40】中研究了低频段(即锥或楔型吸波材料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波长的频段)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提出利用“均质化方法”把横截面为周期性变化的结构,看成是横截面是均匀的介质,从而可以用大家熟知的Riccati 方程式的数字解法来求出平面波入射到该介质上的反射率。
【4】【6】【14】【37】和【39】计算了锥型顶点间距小于1/2波长时的反射率。
计算结果和实测很符合。
Riccati 方程解法等效于计算一个分层区域的综合反射率,但是它需要一个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然而,分层区域的反射率本可以用经典传输线方法得到【41】。
本文将使用分层方法计算。
根据“均质化方法”,电波在锥型吸波材料区域中的传播可以看成波在平面分层区域中传播。
平面分层垂直于锥的轴向,设为Z 。
每层由周期性分布的吸波方块组成,如果吸波方块阵的周期小于波长和趋肤效应,于是各层可以被模拟为单轴向异性的材料,材料特性由【5】【40】给出。
(1)(1)2()1(1)(1)2()1(1)(1)z o az o aa o t o o a a o t o o a g g g g g g g g g g εεεμμμεεεεεεμμμμμμ=-+=-+⎡⎤-=+⎢⎥++-⎣⎦⎡⎤-=+⎢⎥++-⎣⎦ (3) 式中, o ε o μ真空中的参数a ε a μ 吸波材料的实际参数z ε z μ各层 z 方向的参数(轴向)t ε t μ各层X 、Y 方向的参数(横向)()2z g L =(注:当z L =时,z t a εεε==,z t a μμμ==)(3)式中,z ε、z μ是精确的t ε、t μ是近似的,称为 Hashin-Shtrikman 公式【42】以上方程精度为5%【43】。
平面波入射到一个轴向异性的分层区域时,各层的有效ε和μ由【5】【40】给出。
()2sin o o eff y z eff xμεθεθεμμμ=-= 对于垂直极化 ( TE ) (4)式中,θ为入射角()2sin o o eff y z eff xμεθμθμεεε=-= 对于平行极化 ( TM ) (5)所谓垂直极化(TE )是指电场与入射面垂直;平行极化(TM )是指电场与入射面平行。
图1 标准聚氨酯锥(氨基甲酸酯urethane )示意图【41】(利用经典传输线理论)Kong 给出了分层区域的综合反射率()201oz o j k d e θΓ=Γ 10011102()220121201111z z z z j k k d j k d j k d e e e +⎡⎤-⎢⎥Γ⎣⎦++Γ⎛⎫ ⎪Γ⎝⎭()()21111212()22122112111z z n n z z j k k d j k d j k d n n e e e --+-⎡⎤-⎢⎥Γ⎣⎦++⋅⋅⋅+Γ⎛⎫ ⎪Γ⎝⎭()()()1112()21221111nz n n z nz n nz n j k k d n n j k d nt j k d n n e e e ---+--⎡⎤-⎢⎥Γ⎢⎥⎣⎦++Γ⎛⎫ ⎪Γ⎝⎭ (6) 式中n d 是指从区0和区1到区n 和区1n +的总距离。
()1n n -Γ是区1n -和区n 间的反射系数,由下式给出:()()()11111n n n n n n p p ----Γ=+ (7)()()()111nz n z n n nz n z k p k μμ---= 对于TE 波()()()111nz n z n n nz n z k p k εε---=对于TM 波式中nz k 是Z 方向区n 的传播常数,由下式给出()()()nz eff eff k θϖμθεθ= (8)本文计算反射率时所用的材料参数来自于“附录”,请查阅。
图2,正入射时的反射率,锥为:1.22(4) 1.02(40.16)()0.2(7.87)()m ft m in L m in D =+图3,正入射时的反射率直径为:2.44(8) 2.10(82.67)()0.34(13.33)()m ft m in L m in D =+渗碳加载10%、26%、34%,频率30——1000MHz8ft 锥比4ft 锥的反射率至少低10dB 。
图2 1.22m (4ft) 聚氨酯锥阵、三种不同渗碳加载的正入射反射率图2和图3显示4ft 锥最佳渗碳加载为34%,8ft 锥为26%。
锥的作用象阻抗匹配网络。
渗碳负载量决定锥的有效特性阻抗。
碳负载过高则阻抗变化(从自由空间到吸波材料基座)太陡峭,引起入射波从锥尖附近区域反射。
反之,渗碳负载过低,则入射波透入锥体后不被吸收,从而被金属墙反射。
图4和图5是正入射和45入射时的反射率,长度分别为4ft 和8ft ,渗碳加载为26%(典型值)。
图3 2.44m (8ft) 聚氨酯锥阵、三种不同渗碳加载的正入射反射率图4的反射率(4ft 锥)符合军标和抗扰度要求,在70-1000MHz 符合辐射测试要求。
这符合【3】German 报告的结果,该报告叙述了35个半电波暗室,暗室使用锥体厚度0.9(3)~2.0(6.6)m ft m ft 测得NSA 在90MHz 以上与开阔场地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