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210610004225)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210610004225)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佛山市顺德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C2、(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

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①导致了政治腐败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2016年山东济南市高三部分学校调研考试)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6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素养提升练2跨越时空——中外关联篇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素养提升练2跨越时空——中外关联篇

素养提升练2跨越时空一一中外关联篇一、选择题1.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西文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则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故B项正确;古代西方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限制了古代东西方的交流,“非常”说法不合适,故D项错误。

2. 在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 “认识你自己”D.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他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认识你自己”的观点说明人是可以被自己认知的,而且也应该认识自己,认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3.1405年到1433 年,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半个世纪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进入太平洋,他的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5月押题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5月押题文综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5月押题文综历史一、选择题: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一现象说明A. 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B. 儒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C. 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嬗变D. 士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根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士大夫”称谓含义发生变化,故C正确;“士大夫”称谓变化,但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是贵族政治,没有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学家积极入仕”,排除B;生产力的发展是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D错误。

点睛: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和社会变革的重大影响分析解答即可。

2.《旧唐书•穆宗纪》载:“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门下省)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朕欲加恩,制官放下'。

制命始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体现专制皇权的独断性B. 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C. 门下省握有人事决定权D. 体现了唐代决策的民主性【答案】B 【解析】【详解】“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说明给事中具有封驳皇帝的诏书的权力,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故B正确,A错误;给事中应隶属于门下省,门下省具有审核权,没有决策权,C错误;门下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皇权至上,“民主性”表述错误,排除D。

2019届高考历史考前仿真押题试卷及答案(三)

2019届高考历史考前仿真押题试卷及答案(三)

考前仿真押题练(三) [命题原则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公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

……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物质。

”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A公元前600年以下,属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向郡县制转型,指代西周以来分封制度向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度转型,故A项正确。

2.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

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

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

父子之情,重久违之。

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这表明儒学在当时()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解析:选D儒学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东汉光武帝利用儒学为自己更换太子服务,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引用《春秋》的言论,其目的是让自己更换太子的做法显得名正言顺,《春秋》是当时儒家经典“五经”之一,说明当时儒学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的工具,故D项正确。

3.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

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

这表明两宋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发达,甚至出现了“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用纸代役”,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习题: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

习题: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

热点押题(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019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终极押题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2019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终极押题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2019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终极押题第五次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A察举制 B军功爵制度C宗法制 D郡县制2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开始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26.导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D.生产力大为改观27.蒙古军队南下之后,“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1273年以后,大农司辑《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各类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2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训练(202102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2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训练(202102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愈训练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5] XUM L1KN [ KX \一、选择题1.(2018 •高考押题卷二)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

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

这说明当时(D )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解析】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 排除C 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泄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

2.(2018 •惠州4月模拟)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出制”,不再把上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B )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解析】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比较粗糙,材料中的奴隶生产依然属于粗放式的集体生产,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上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阳制下各诸侯国上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奴隶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故B项正确:材料中把上地赏给有军功的贵族,上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会导致上地兼并,故C项错误;地租是地主与佃农之间的经济关系,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 •武汉4月调研)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淸, 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徳上彻底名声扫地,但英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解析】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导致商业环境紧张,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体现出政府经济集权,与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相冲突的,故C项正确:D项只体现出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没有反映岀“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名声扫地,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4古代希腊、罗马专题训练(202102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专题4古代希腊、罗马专题训练(202102

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fi尬训练G------------------------------------ (5)一、选择题1 . (2018 •高考押题卷一)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量难以与大国相比,于是当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时,雅典民主制度就随雅典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这段材料揭示了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D )A. 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B.小国寡民政治基础C.公民的集体主义意识D.没有强大的邻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灭亡主要是别国军事力量侵略造成的,即“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而雅典的灭亡意味着雅典民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故可推断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雅典周边没有强大的邻邦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量难以与大国相比”相背离; B 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2 . (2018 • 4月预测押题卷H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 )A.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D.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实质上反映了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与财产、贫富无关,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废除财产等级制,故B项错误;材料明确排除了特权,故C项错误;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过于绝对,没有突出民主政体,故D项错误。

3. (2018 •重庆二模)雅典公民大会发表演说者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富人、穷人、贵族或普通人。

【新课标Ⅰ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新课标Ⅰ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D.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25.开元十九年,王维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但他听说张九皋因为玉真公主的推荐,已被内定为第一名。

王维便请求歧王为他引见公主,并用自己的诗作争取到公主的支持。

最终他高中了当年的状元。

据此可知,唐朝A.士族大地主仍然把持着政权 B.封建官僚集团相互倾轧争斗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走向衰落 D.选拔人才的机制还有待完善26.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

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

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

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

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27.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

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2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五)【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题号一二附加题总分26 27 28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座位的变化B.儒家思想控制加强C.君臣关系的变化D.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加强3.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C.冲击了神学的禁锢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潮4.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联邦制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两院制原则5.19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走私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英国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扭转贸易逆差B.搜刮大量财富C.打开中国市场D.建立世界市场6.阅读1915年至1917年间俄国政治罢工参加人数表(单位:千人),这表明俄国()人数1915年1561916年3101917年(1、2月) 575A.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B.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沙皇统治危机日趋严重D.临时政府社会管理无能7.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含解析)

热点押题(十三)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

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

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解析:第(1)问,结合近代中国相关史实,从全球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国际地位、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第(2)问,从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可总结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第(3)问,结合材料一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特点,与现代中国参与全球化在原因和接受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二者不同特征。

答案:(1)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   Word版含解析

热点押题(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新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doc

(新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doc

(新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面是战国水利工程图。

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这一现象反映了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25.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A.皇权走向了衰落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C.出现“垂帘听政”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26.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D.史家关于修史权利的维护27.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

材料说明A.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B.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C.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D.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8.魏源曾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押题(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得出通过立法确立;由材料二“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得出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由材料二“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得出文官政治中立。

第二小问,由材料二“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据材料二“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防止文官参与政党活动,即受到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由材料二“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得出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由材料二“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得出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据材料二“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2.(2018·深圳二模)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

(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解析:本题主要是涉及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在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政治概况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认识,结合材料列举的具体内容,从上述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论述即可,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角度: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识观点: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知,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臆想。

论证:东晋人对大秦国政治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后汉纪》与《抱朴子》。

其中“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的记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说法则与事实不符。

在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以及智者学派等影响,社会上辩论风气盛行,这种风气影响到后来的古罗马,导致罗马人也热衷“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另一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存在大量奴隶,罗马也有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证明“不畜奴婢”“不用刑罚”之说有误。

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空间上的阻隔,古代中国人无法全面、真实地加以认识。

另一方面,有感于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宗主豪强控制庞大人口的现实,时人塑造出“贤人为王”“人民温睦”“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大秦印象。

这种印象失真却美好,为时人苦闷的内心带来一丝慰藉。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交往日益密切,魏晋时期的中国人模糊地了解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状况。

这种了解真假参半,有一部分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中国人基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主观臆想。

这种认识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南宋建立。

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

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

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

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巨大转型的历史影响,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可知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可知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体现出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由材料二“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可知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以前;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列强取代中国掌握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

第二小问,从合作共赢、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吸收及包容等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海外贸易;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2)影响: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不再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展开;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遭到破坏。

时代特征: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4.(2018·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解析:根据表格中中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对比得出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

论述可以从中方科技成就发展停滞的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特点(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影响(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等方面论述,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发展进步的原因(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影响(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分析。

最后进行综述: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答案:示例: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

阐述: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