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为抓手建设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科研为抓手建设合作发展型教研组
以科研为抓手建设合作发展型教研
组秦红所谓合作发展型教研组,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个体与组织发展为价值取向,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教学研究小组。以科研为抓手,推进合作发展性教研组建设,其实质就是让教研与科研有效整合,将教研组建设与课题组建设相统整,在教研组的组建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评价方式上寻求突破,使教研组成为真正的学术研究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中合作发展。一、优化组建——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形成机制传统的教研组一般是指学科组或备课组,是行政在每学年聘任学科教师工作完成后自然形成的,其教研组长一般也由行政任命。而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是自由组合,优化组建而成的。 1、小组规模。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规模不大,一般3人以上,10人以下,这样小组活动就比较灵活方便。 2、组长产生。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组长一般为学校的学科骨干或学科(备课)组长。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资历,具有独立申报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能力。 3、成员组合。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允许打破原来备课组、学科组的行政组织形式,让学科骨干教师领衔,可以通过其申请立项的研究课题招募课题组成员的方式形成教研组团队的主力军,也可以先自愿组合形成团队,再共同商议申报课题。组长与组员双向选择,自由组合而成的,可以由本学科本级段的教师组建而成,也可以是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组建而成。一般每位教师参加1~2个合作发展性教研组。双向选择形成的团队既有团队的核心人物,又有团队的核心课题,更容易形成团队共同的愿景,凝聚力、向心力就比较强。 4、团队申报。合作发展性教研组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组建方式,因此,其团队基本形成以后,须向学校申报备案。一般申报时间为每学年的九月份。学校根据申报情况进行审核,通过后发放本学年度的《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二、协作共享——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学习机制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学习是一种群体性学习,其基本的特征是“协作共享”,即成员间有基于个体学习基础上的共同学习时间、共同学习内容、共同学习平台,通过相互间的协作学习使学习资料共享、学习心得碰撞、个体优势互补。 1、共同的学习时间。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应该有定期学习交流制度,一般每两周集中学习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有了定期学习制度,团队的知识储备才可能不断充实与更新,个体的知识技能与修养才可能在团队的共同协作下不断提升。 2、共同的学习内容。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学习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以完成上级各部门包括学校对教师学习所提出的任务要求,但更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专题性的。围绕着团队共同研究的课题,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共读一本书或协作完成一本书的攻读,分享学习心得,也可以是共同学习个体搜集到的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其他各类情报资料,还可以是同伴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实践经验等。 3、共同的学习平台。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学习平台可以是书本,可以是电脑,可以是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可以建设共同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如开设教研组内的网上学习论坛、专题性网站、团队博客等,形成一个教研组的网上学习共享空间。 4、丰富的学习形式。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学习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是理论学习、经验分享、案例分析、模拟练习、问题研讨、实践探索、合作探究等,具有参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三、行动研究
——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研究机制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开展的科研是一种群众性科研,与专家搞科研有很大的不同,其主体是基层一线教师,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用,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 1、课题:团队研究的主方向。一般的教研活动,往往以完成任务为主,零敲碎打,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活动安排缺少一条主线。而开展合作发展性教研组活动,让科研与教研整合,教研活动就有了一个主方向——研究课题。围绕着这一课题,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安排就可以有的放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目的性。 2、应用:团队研究的主目标。专家搞科研倾向理论性,其进行情报搜集,开展文献研究、试验研究,为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抢占某一领域的制高点;群众性科研则倾向应用性,其进行情报搜集,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为的是获取专家的理论支撑、同行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个性化应用,丰富理论的内涵,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课堂:团队研究的主阵地。教育专家搞科研,一般都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即使进行教育教学的微观研究,也必须借助基层第一线教师的力量,而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优势就是其工作在课堂,课堂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其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二期课改背景下,在“问课堂要质量”、“决战课堂”的教育氛围中,合作发展性教研组更应该把研究主阵地放在课堂中,使“课堂成为研究室”。当然,研究的阵地除课堂以外,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 4、行动:团队研究的主方法。行动研究应该是合作发展型教研研究的主要方法。就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而言,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应该注重以下操作: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反思、集体改进、实施改进计划、个人叙事、积累资料等。 5、专家:团队研究的主心骨。合作发展型教研组开展行动研究需要专家的引领。专家可以是外聘的,也可以是身边的“专家”——学科骨干教师。就学校实际而言,区级以上专家引领最为理想,而身边的“专家”引领更为现实。四、注重实效——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评价机制合作发展型教研组的评价在方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自评、同伴互评与行政分工评相结合,指标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可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团队发展目标明。组长有号召力,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的明确的团队发展目标与规划,分工协作、职责分明;学期活动计划详细,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人参与,共同发展。 2、团队学习氛围浓。每位成员都能认真参加校级以上的各类学习活动,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围绕教研组发展目标与研究课题有自发的、个性化的团队学习内容;团队学习资料丰厚,并注重学习资料的积累。 3、团队研究质量高。课题申报方案有质量,聚焦课改,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分工明确;人人参与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上好各级各类公开研究课;有清晰的研究过程,资料积累齐全。 4、团队常规工作实。开展集体备课,注重个性化修改与课后反思;注重作业或活动设计,有团队特色;参加集体观课评课,人人完成学期指标;分工协作认真完成其他常规工作,有实效。 5、团队课程开发精。团队成员人人参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开发的校本课程有针对性、科学性、教育性、合理性、趣味性,形成团队特色,日趋精致。 6、团队影响贡献大。团队成员在专业发展等各方面进步显著;团队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等各方面成效显著;团队在同行、家长、社会的各类评价中认可度高。(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