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南师培养方案
南师培养方案介绍本文档为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和发展路径。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以师范教育为主,兼有文、理、工、管等多个学科方向。
培养方案是学校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定,详细规定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毕业要求等内容。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能力强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广泛的文化视野;3.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针对专业学习的基础性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基础课程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2.自然科学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3.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关选修课程。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学生在培养期间所学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3.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毕业要求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要求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完成所有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达到学分要求;2.成绩合格:学生在各门课程的成绩都需要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标准;3.毕业论文:学生需要撰写一篇毕业论文,并进行学术答辩;4.实践经验:学生需要参与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关的报告。
实施方案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培养计划,南京师范大学采取了以下措施:1.导师制度:学生在入学后会分配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选课指导:学生在每个学期都可以得到选课指导,确保选修的课程符合个人发展需求;3.学业辅导:学校提供学业辅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技巧;4.实践支持:学校提供实践支持和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5.毕业评价: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进行评价和审核,确保学生达到要求。
文学院培养方案
文学院培养方案导言:近年来,文学院的培养方案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机会等方面,探讨文学院培养方案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课程设置文学院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方案应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基础课程如文学、哲学和历史等,注入跨学科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将人工智能与文学、数据分析与文化研究等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能力。
此外,开设实用性课程如文学翻译和写作工作坊,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
二、专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文学院培养方案应引入专业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都应有一个指导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学术导向和课程选择。
导师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国际交流计划文学院培养方案的一大亮点应是国际交流计划。
通过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学生可以参加交换项目,拓宽视野,增加国际视野。
此外,学院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
国际交流计划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学院培养方案应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例如与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此外,学院也可以组织文学研讨会和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五、教学方法除了课程设置外,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方案同样重要。
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之外,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境等,提供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创新选课制度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文学院培养方案可以引入创新选课制度。
该制度可以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目标自由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领域。
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培养计划
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学院简介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下设四系二部:文学系、语言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文献学系和大学语文部、国际汉学部。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学院的前身中国语言文学系系由原南京大学中文系与金陵大学中文系合并而成。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金陵大学则肇始于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
两校均开设国文课程。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正式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
1914年重组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设立中文系。
在其后的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各个历史阶段,中文系均为学校的重要系科。
汇文书院于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并于同年设立中文系。
1951年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为南京大学,两校中文系也随之合并为南京大学中文系。
九十多年来,许多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先后执教我院,如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吕叔湘、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唐圭璋、潘重规、杨晦、钱南扬、朱东润、洪诚、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等,为我院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我院已是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学科梯队合理、课程设置完备、办学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内外知名的中文院系,累计培养学生5000多人。
目前我院拥有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一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有13个博士点,13个硕士专业,1个艺术专业硕士(MFA)培养点,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重点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前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专业介绍
⽂学院(国家⽂科基地) ⽂学院(国家⽂科基地)师资⼒量雄厚,“国家⽂科基地教学团队”是⾸批国家教学创新团队。
朱晓进教授和马景仑教授为教学名师,⽂学院中国现当代⽂学和古代汉语为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教授37⼈(其中博⼠⽣导师26⼈),副教授42⼈,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整体实⼒强。
⽂学院设有中国语⾔⽂学系等5个系,设有⽂学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个中⼼(普通话研究与测试中⼼)。
199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科基础学科⼈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国家⽂科基地)。
⽂学院(国家⽂科基地)学科优势明显,⽂学学科在中国⼤学排⾏榜上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列。
中国现当代⽂学为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学、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拥有中国古代⽂学等12个学科的硕⼠学位授予权和中国语⾔⽂学⼀级学科博⼠学位授予权(内含12个博⼠点),设有中国语⾔⽂学博⼠后流动站,从本科到博⼠后,形成“⼀条龙”⼈才培养体系。
⽂学院(国家⽂科基地)⼀贯重视教学⼯作,拥有2名教学名师,具有⾼级职称的教师100%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全⾯开展教学改⾰和教学研究,努⼒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与韩国、⾹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多所知名⼤学建⽴了互派留学⽣项⽬,毕业⽣素以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强、综合素质⾼⽽享誉社会。
毕业⽣就业前景⼴阔,近年来,师范类专业毕业⽣供不应求,⾮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就业率⼀直保持在96%以上。
▲汉语⾔⽂学(国家⽂科基地班) 南京师范⼤学“国家⽂科基础学科⼈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国家⽂科基地”),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的培养跨世纪中⽂⼈才的基地。
国家⽂科基地班属⾮师范性质的汉语⾔⽂学专业。
四年级上学期进⾏全⾯测评,选拔50%左右的学⽣直接攻读硕⼠学位。
本科阶段教学体制为“2+1+0.5+0.5”模式,前两年为基础段,第3年对学⽣全⾯进⾏科研和专业提⾼训练,第4年上、下学期分别强化科研和实践培养。
本科毕业后不能进⼊研究⽣学习阶段的学⽣正常就业。
南师大培养方案
南师大培养方案
《南师大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背景
培养方案是南师范大学必要的文书,用于记录和落实学院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实现南师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2、培养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和跨学科能力的实用型本科人才。
三、培养内容
1、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能力,尤其是要掌握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
2、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自学新知识,提高新技能;
4、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5、具备国际视野,关注全球发展,拥有国际化思维。
四、培养模式
1、以教学计划为基础,实施系统的教学,做到课堂教学有效;
2、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强调多形式的学习,结合国际交流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国
际竞争力;
4、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凝练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自我管理;
5、加强学生职业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五、培养要求
1、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2、严格依据课程大纲,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估;
3、加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
4、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南师大培养方案
南师大培养方案南师大培养方案1.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南京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主,同时兼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学科与专业。
本文档旨在介绍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路线和规划。
2. 本科教育2.1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合作和领导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适应能力。
2.2 学制与学位授予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对特殊专业如医学、舞蹈、音乐等可能有所不同。
完成全部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并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后,将授予学士学位。
2.3 培养方案南京师范大学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实习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研究生教育3.1 培养目标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深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3.2 学制与学位授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3年,具体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模式可能有所不同。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嘿,各位未来的文学大师们,欢迎来到这个充满墨香与智慧的世界。
今天,我将用我那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给大家带来一份接地气、实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咱们直接开干,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一、培养目标1.1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扎实的文学素养。
1.3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1.4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课程设置2.1公共课程这些课程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等。
2.2专业基础课程2.2.1文学理论2.2.2中国古代文学2.2.3中国现代文学2.2.4外国文学2.2.5写作2.2.6语言学概论2.2.7古代汉语2.2.8现代汉语2.3专业核心课程2.3.1中国文学批评史2.3.2中国古代戏曲2.3.3中国古代小说2.3.4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3.5外国文学史2.3.6文学创作2.3.7文学鉴赏2.3.8文学与文化2.4实践教学2.4.1实验课程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的实验部分。
2.4.2实习课程包括教育教学实习、文学创作实习、社会调查实习等。
2.4.3毕业论文这是检验你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好好对待。
三、实践教学环节3.1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同学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2学术报告定期参加学术报告,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与学界大咖们零距离接触。
3.3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锻炼自己。
3.4文学创作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文学创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四、毕业要求4.1完成规定的学分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
4.2毕业论文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
4.3综合素质注意事项一:时间管理大学时光宝贵,可得悠着点。
南京大学师范文物本科培养方案设计
南京大学师范文物本科培养方案设计南京大学师范文物本科培养方案设计南京大学师范文物本科培养方案设计,全日制四年。
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类:1、共同基础课(包括公共外语),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本校自编教材占30%以上;第一、二学期开出8门必修课;每门课为3学分;共36学分;最后两个学期主要开出选修课,共20学分。
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加强素质教育。
研究生教育除少量必修课之外,均安排在假期中完成。
从入学起须接受英语培训,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国内外文博专题考察与学习,并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
研究生课程由本校聘请知名专家讲授。
各院(系)可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有关专业师资。
凡在南京大学所在省招收的硕士生或应届优秀毕业生保送生不受此限。
对于经过选拔或推荐获得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者,则按录取时确认的相应政策执行。
招生人数,专任教师原则上为60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控制在50%以内。
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委员会人数适当增加。
教学计划调整权归主管部门,其他部门无权变动。
在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可扩大招生规模,拓宽专业面向。
跨学科专业培养计划另订,亦可招收已掌握某些专业基础知识而未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本科毕业生。
为使教学工作有更多更好的条件,对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申请举办独立设置的博物馆、陈列室,也予以支持。
对获准正式设立的这种机构,给予事业单位法人待遇。
博物馆专业教师编制人数视专业发展情况逐步解决。
文物鉴定专业亦如是。
文物摄影专业要求配备微型计算机。
古建筑维修专业要求配备绘图仪器。
新生入学后一律住公寓宿舍。
食堂饭菜价格合理,营养丰富,花样繁多。
教学楼内有商店、书店、银行、邮局、洗衣房、理发厅、浴室等服务设施。
本科阶段实行学分制。
根据我校教学实践经验,在四年中学习二至三年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硕士生阶段,一般需三至五年才能完成学业。
“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摘要:根据国际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南京师范大学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由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两院联合培养的新模式(2+2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国际化背景的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型一化”人才,即兼具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特点的人才。
在此基础上,完善课程体系使之与专业特性和人才规格匹配,以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修订;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一、明确专业特性,创新培养模式南京师范大学顺应形势发展于2005年申报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并于2006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
为了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上解决毕业生走出国门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我校探索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
我们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依附于汉语言或教育技术专业的简单模式,而应建立自己的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的模式取决于专业特性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除了具有其他文科类专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之外,还具有哪些特性,值得我们思索。
我们认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应该还具有跨文化性和传播性。
而跨文化性和传播性都需要具有外语交际的能力。
我校原有的培养模式——2006培养方案是由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单独招生和培养的,这一模式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制约。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新形势,使得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发挥我校的师资资源的优势,彰显我校的汉语国际教育办学特色,我校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开始第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从2008级开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行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两院联合培养的新模式(2+2模式)。
即前两年在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在完成公共课程的前提下,也插入少量的专业核心课程,后两年在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
文学院专业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语言、文字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修养;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富有开创精神;4.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5.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6.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良好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为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达到学位授予规定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20学分、选修课40学分。
五、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六、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汉字与正字、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史等。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微格教学、教育调查、写作实习等。
南师培养方案
南师培养方案第1篇南师培养方案一、前言为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全面发展、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人才。
3. 培养能够服务基础教育,具备教育情怀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
三、培养规格1. 德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智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体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和健康生活习惯。
4. 美育: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5.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四、培养措施1.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核心,实践教学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专业教育课程:明确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3)实践教学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关爱学生的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中文)培养方案(1995.9.初订;1998.6.修订;1999.7.再修订)一、说明21世纪正朝我们走来。
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中文教学、科研和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扎实稳妥”的精神,经过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有关领导的意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方案。
二、我院本科(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1、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以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的论断为指导,自觉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2)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实际,自觉地把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纳入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轨道,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科技革命、教育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的人才;(3)深刻理解和贯彻“高校本科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为学生终身从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思想;(4)以“夯实知识基础,重视理论素养,强化职业技能,加强科研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我院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造革新精神和自学科研能力,成为能适应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格健全、个性健康、具有特长、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中文教学、研究和应用人才。
3、人才规格我院本科毕业生,除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健全的体魄和心理外,从专业角度看,应突出以下几项:(1)有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基本功,基本掌握从事中文教学、研究和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课堂讲授、语言表达、文章撰写、文字书写、文本阐释、教学管理等能力,适应当下中等学校基础教育改革需要,能够进行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品格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能够做到“五个一”:一笔好字、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堂好课、一身好人文素养。
.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并不断吸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拓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精通并能熟练使用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计算机软件。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期刊。
.熟练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写作、逻辑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教育心理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三、学制标准学制年。
四、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学生必须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吉林教师教育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
一、学科特色:
1、拥有中国语文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进行本科和硕士研究;
2、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拥有国内外知名的中国古文献和汉外语文集团,这些资源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3、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对话,丰富了研究的内涵;
4、以中国语言和文字的形态、文化的传播和变化为研究重点,以文献学、语言学、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为研究重点;
5、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献等文献,探讨中国群众文化、民间文学、古代诗歌研究和古典文献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文献学、语言学、文学研究方
面的人才;
2、培养具有中外文文化及汉语文献学、汉语及汉外文化研究等方面的
宽阔视野及学术能力的深入研究者;
3、培养可以学习历史文献、文学研究、汉外文化研究、语言学研究及
教学能力的专业化高级人才;
4、培养对汉语及汉外语文艺术及文献有高超深入认识和分析能力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汉语及汉外语语言及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化的发展规律;
3、熟悉汉语文献学、汉外文化研究及文献管理,掌握文献学、语言学、汉字学、文字学、文学研究等基本理论;
4、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尤其是汉语和汉外文献研究方法;
5、具备运用中国古文献和汉外语文集团以及现代中国文化研究等方法
和手段进行综合性、深入性研究的能力;
6、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挖掘发现、创新能力,对新兴问题有较强的把握与分析能力;
7、培养具备运用批判性思维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文献搜集和调研能力,以及学术领域研究文献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中文)培养方案(1995.9.初订;1998.6.修订;1999.7.再修订)一、说明21世纪正朝我们走来。
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中文教学、科研和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扎实稳妥”的精神,经过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有关领导的意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方案。
二、我院本科(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1、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以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的论断为指导,自觉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2)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实际,自觉地把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纳入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轨道,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科技革命、教育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的人才;(3)深刻理解和贯彻“高校本科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为学生终身从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思想;(4)以“夯实知识基础,重视理论素养,强化职业技能,加强科研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我院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造革新精神和自学科研能力,成为能适应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格健全、个性健康、具有特长、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中文教学、研究和应用人才。
3、人才规格我院本科毕业生,除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健全的体魄和心理外,从专业角度看,应突出以下几项:(1)有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基本功,基本掌握从事中文教学、研究和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2)懂得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初步具有按照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研究。
(3)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基本懂得如何开展研究,并能撰写出有个人见解、达到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
(4)在教学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使用规范化的汉语言文字,能自觉地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能胜任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6)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
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上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色转换的需要。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追求新知的巨大热情、强烈欲望和良好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和其他主观条件。
4、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落实人才规格,我院本科(中文)的培养模式为“2+1+0.5+0.5”。
具体地说,即:①一、二年级用2年时间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同时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自学能力。
在这一阶段,除了拓宽知识面,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高等数学等知识外,着重抓好“三基”教学与训练;1)基础知识……以古今汉语和古今文学知识为主;2)基本理论……以语言理论和文学理论为主;3)基本技能……抓好“五关”:外语关(必须过4级)、计算机关(必须过1级)、写作关(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字关(做到规范,力争美观)、普通话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和演讲关(能在公众场合自然流畅地表达思想)。
在三基教学中,建立“教学导师”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写读书报告和小论文(2000—3000字),逐步树立科研意识。
②三年级用1年时间继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基础,同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
除开设《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具体要求见课程教学计划)专门课程外,各专业课均应贯穿“科研”精神。
建立“学期论文”制,配备“论文导师”。
③四年级上学期用0.5年时间,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师范专业要开设学科教学论专门课程,培养教学素质;与此同时,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6000字以上)为中心,进一步进行科研训练,配备“论文导师”。
④四年级下学期用0.5年时间,学生先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回校后修改毕业论文,人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综合考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我院本科(中文)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一)加强基础1、一般基础:(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含哲学)。
(2)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特点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4)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状况。
(5)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
(6)法律基础知识。
(7)教育学基础知识。
(8)大学外语(英语),必须达到国家4级,争取达到国家6级。
(9)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应用技能,必须达到国家1级,争取达到国家2级。
(10)自我保健意识、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
(11)有关中国文化的一般知识。
(12)有关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
(13)有关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
(14)其他。
2、教育理论和技能基础:(1)教育学原理。
(2)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包括普通话、毛笔字、钢笔字等。
(4)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社会调查、社会活动等的实际能力。
(5)其他。
3、专业基础:(1)现代汉语。
(2)古代汉语。
(3)普通语言学理论。
(4)中国现当代文学(含史论与作品)。
(5)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含史论与作品)。
(6)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7)文学理论。
(8)逻辑学。
(9)写作学。
(10)中国语言学史。
(11)美学。
(12)古代文论。
(13)影视文学。
(二)专业提高1、文艺学系列。
2、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系列。
3、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
4、外国文学系列。
5、现代汉语系列。
6、古代汉语系列。
7、古籍研读系列。
8、文化学系列。
9、语文教学法系列。
10、写作学系列。
11、应用文秘系列。
12、影视学系列。
13、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三)综合实践1、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重在打基础,但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
专业必修课的平时作业中,必须有一次作业是让学生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字数2000—3000。
学生在三年级时,开设《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专门课程,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科研论文。
其他专业课也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写论文。
学生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必须结合中文专业的有关学科,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独立见解、结构完整、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条理清晰的毕业论文初稿。
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00字。
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修改毕业论文。
所有毕业论文必须经过答辩,方得通过。
2、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学生除在平时和假期参加校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外,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必须参加校院组织的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
教育实习一般在重点中学进行,社会实践可在机关、报社、出版社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
四、我院本科(中文)的课程结构设计(一)课程结构设计1、通修课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毛泽东思想概论(4)邓小平理论概论(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关系(6)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7)法律基础(8)大学外语(英语)(9)计算机基础及应用(10)大学体育(11)中国文化概论(12)其他2、教育(含社会实践)专修课程(师范方向必修):(1)教育技术学(2)教育学基础(3)普通心理学(4)书法实践(5)演讲与朗读(或教师口语)(6)学科教育学(7)教育伦理学(8)教育科研方法(9)普通话语音训练(10)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11)其他3、学科必修课程[(12)—(17)师范方向选修]:(1)现代汉语(2)古代汉语(3)语言学概论(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现代文学史(6)中国当代文学史(7)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8)外国文学(9)文学概论(10)写作学(11)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12)比较文学概论(13)古代文学史论(14)西方美学史(15)词学(16)中国语言学史(17)中国古典文献学通论(18)毕业论文4、限定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程共13个系列。
每个学生至少要选修3个系列,共选6门课。
主要课程如下:(1)文艺学系列:文艺鉴赏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西方文学批评、文学创作论、文学评论写作(2)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系列:中国古代诗歌专题、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古代散文专题、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专题、元曲研究(3)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鲁迅研究、儿童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小说创作(4)外国文学系列:欧美文学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外国著名作家及作品研究(5)影视艺术系列:中国电影文学、电视语言艺术、影视艺术(6)现代汉语系列:现代汉语专题研究、语言逻辑、语法哲学、广告语言、新闻语言、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史、汉语新词(7)古代汉语系列:古代汉语专题研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汉语词汇学、《史记》语言研究(8)古籍研读系列:《论语》导读、《史记》导读、《楚辞》导读、《孟子》导读、贾谊《新书》导读、《说文》段注研究、《马氏文通》研究、古籍整理与校勘(9)文化学系列:文化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导论、宗教与文化、江苏文化(10)语文教学法系列:中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论文的研读与写作、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测试研究(11)写作学系列:散文创作、诗歌创作、小说创作(12)书法学系列:书法鉴赏(13)应用文秘系列:秘书学、应用写作、公共关系学、现代管理学、档案学、新闻学等等。
5、任意选修课程:每个学生必须选满9门任选课程。
学校统一开设的公选课程,以及限定选修课程中自己已选的6门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均可作为任选课程。
主要任选课程名称如下:诗词格律、古诗文吟诵、汉语修辞学、艺术否定学、语言学英语原著选读、言语交际学、书法理论研究、古代语言学论文选读、茅盾研究、庄子研究、李白研究、《红楼梦》研究、儒学研究、当代文艺思潮、唐宋诗鉴赏、唐宋词鉴赏、毛泽东诗词研读、诗歌释义学、文学美探源、诗歌美学、汉字文化、小说创作,等等。
6、其他:除了上述课程外,还开设活动课,主要是:(1)军训与国防教育(2)劳动教育(3)各种社团活动和竞赛(4)各种学术讲座和科研报告(内容可旁涉美术、音乐、体育、伦理)以及某些只听不考的课程(如三年级可开“英语口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