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现当代导师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言宏,原名何延红,男,1965年4月生。江苏淮阴人。1984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常州纺织工业学校机织工程专业。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3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精神创伤与美的救赎——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读札当代作家评论
2.精神权力的瓦解与重塑文艺研究
3. 精神乡邦的眷顾与坚守——关于丁宗皓《乡邦札记》的札记当代作家评论
高永年,女,1952年1月生于江苏南京,籍贯:安徽寿县,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致力于中国新诗、中国当代小说、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编著5部,在全国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以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文章60余篇。专著《中国叙事诗研究》打通古今,将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带进现代文学研究领域,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叙事诗的发展流程和主要特质,带有开拓性意义。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江苏省“十五”社会科学重点工程项目“20世纪中西比较小说学”,全国“十五”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四卷),为
中文专业学生提供了比较厚实的教材。论文《论中国现代小说之成因》、《新诗艺术概观》、《艾青,面向世界的诗人》、《〈雅〉诗中的宗教意义探析》、《诗与小说的联袂与分歧》、《唐代叙事诗繁荣之原因》等,注重考述,讲求审美,提炼新见,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部分已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引用。《中国叙事诗研究》,获2001-2002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参与获得首届“百名国家精品课程”一等奖,江苏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现当代文学优秀学科群”一等奖。多次获得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奖。论百年中国新诗之叙事因素文学评论
艾青“诗歌散文美”与叙事精神的弘扬江苏社会科学
贺仲明,1966年3月生,湖南省衡东县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赴湘西地区工作。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批评工作。
在传统中间寻找异路——论废名的方法学意义人文杂志
回到文学的鲁迅——对当前鲁迅研究的思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自然生命观下的美与悲———重读废名《竹林的故事》名作欣赏
王文胜,女,1968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师从丁帆。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
文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十七年文学和基督教文学。近年来,先后在《文学评论》(青年学者号)《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文艺争鸣》《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合著《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
难以驱散的“鬼气”——以《伤逝》意蕴为中心鲁迅研究月刊
论史铁生抒情小说与“京派小说”的艺术关联南京社会科学
杨洪承,男,1954年6月生,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工程培养人选。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之一,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等。多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涉猎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及文学理论研究。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论。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学术专著《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文化研究》(1998年),《文学边缘的整合—文学与文化研究初探》(1998年),《现象与视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纵横》(2003年),《废墟上的精灵—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文化内在理路(1898~1918)》(2006年)等。先后在全
国《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有多篇。近年还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首批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群(2002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研究”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课程(200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08年)等奖项,均排名第二。与人合著的《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2005年获江苏省第九届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2等奖。学术专著《废墟上的精灵》2007年获江苏省第十届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3等奖。已先后培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生10余人。目前在指导的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15人、联系博士后2名。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与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和江苏省“十一五”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课题的研究。
鲁迅研究中华书局
学术史视野中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60年述评江海学刊
现代社会公共空间与文学社群关系新探——兼谈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朱晓进,男,汉族,1956年12月生,籍贯靖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南师大,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全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叶圣陶研究学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4年6月起,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被评为副教授,1994年升教授;1997年为博导生导师。朱晓进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和学术思潮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研究、鲁迅研究等方面有所建树。他重学术积累,形成了严谨扎实而又勇于创新的学术风格。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一、《历史转换期文化启示录》、《鲁迅文学观综论》等专著较早地从“文化视角”系统研究鲁迅,角度新颖,拓宽了鲁迅研究的范围,提出并研究了鲁迅研究界过去较少涉及的课题,解决了鲁迅研究中的一些难题,找到了合理地解释鲁迅诸多思想矛盾和文学观矛盾的途径,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二、《“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等论著尝试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文学流派,无论是在学术观点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被学界认为不仅对‘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在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流派的方法上有创造和贡献,有某种示范的意义”。三、《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研究》、《找寻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独特角度》、《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