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语言美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小学生入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注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需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并试着将之具体概括为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个特征。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面向的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学生,尤其是性格爱好,心理素质都还很不成熟的低段小学生。

是否科学得体,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明确简洁两点上。

规范包括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准确,语法的正确及思维的合乎逻辑,言之有物等方面,这是教师语言美的前提。

对于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处于启蒙阶段的低段小学生来说,教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正确恰当的词汇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巨大的。

另外,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教师还得注意表达时的明确性,做到言简意赅。

我们所接触的是低年级小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与理解接受能力还较差,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语言规范准确,但若过于冗长含糊,必然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明确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

二、语文课堂语言的人文性1.情感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情感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语文用它特有的感性,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

语言之美,尽在课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是人类思想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联系世界的桥梁。

在语言的魅力和美丽中,尽在课堂中展现出来。

学生在语言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的基本知识,更是感受着语言之美。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语言的最主要途径,在这里,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语言的规则,更是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美丽。

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这里掌握了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

老师在语言课堂上传授语法规则、词汇知识以及各种语言技能,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语言的基本知识,也学到了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言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功底。

语言课堂是学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场所。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为学生播放各种优美的语言音频,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调、韵律和美感。

老师还会给学生朗读各种美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与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之美,体会语言的魅力和韵律。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语言的表达,更是懂得了用语言来感染人、感染世界。

语言课堂是学生接触并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讲述各种文化故事,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用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去交流和理解世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言课堂是学生培养语言兴趣和自信心的场所。

语言是一门艺术,学习语言需要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

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使用语言的乐趣。

老师会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均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树立起对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论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论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很强的科学性,也需要很高的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

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

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

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什么是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上语文课既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体会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1)语言美,美在含蓄。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话语明确、精准,相对而言语文课的语言要来得含蓄得多、委婉得多。

很多时候讲究含蓄,比如,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多用与学生谈话式、对话式、提问式、探讨式等上课。

学生学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谈话、对话、提问、探讨当中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

面对早恋的学生时。

我们做班主任的就不能直言直语、露骨地去批评学生。

如果此时你非常露骨地、毫无顾忌地去指责他们,甚至报告家长去严惩,那么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对立,后果更糟。

如果我们老师在感情上理智些,在话语上含蓄些,我想会有效果的。

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找几个未熟的酸酸果,分别给他们吃,问味道如何?他们此时往往都是酸弯了腰状,嘴里直说“酸、酸……”“你们的事,就是这酸酸果!”他们猛然、愕然、愧然,酸果僵在嘴边……此时,我再乘机动情地晓之以理,他们果真将感情暂束之高搁,成绩又上升了。

2)语言美,美在破难点。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课的难点就是全文里20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囊括了文言文里“其”字的所有意义和用法,用编序号逐个解之。

为了巩固,我又选用了一则寓言,来趣练“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激情浪漫呢?一、精彩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有激情,“言为心声”,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专业的精通溶入语言,他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具有号召力,必然能穿越时空,情感,文化等阻隔,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语文。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风趣幽默;妙语联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声调抑扬顿挫得当,轻重缓急适宜的。

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定能扣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

二、营造课堂亲和度,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性格,但更取决于教师的人格、责任感、事业心。

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内敛的人站到讲台上却成为另一个人,他激情四射,充满活力,风趣幽默。

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教师有了人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三、渊博的学识魅力打动学生一个好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博学多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吸引多元文化,要通晓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军事,音乐绘画,集百家之所长,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有着丰富学识的语文教师,才会教育出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会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才会睿智幽默,诙谐风趣;才会让学生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广阔空间中领略语文文化的精彩和魅力;才会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和感慨;才会有激情语文,诗意语文。

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课堂教学中美感论文

课堂教学中的美感美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更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

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句法、语法等都是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体现的。

而这些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名家高手的作品。

这些作品无不通过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着生活的哲理,昭示着人生的道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语文教学就是要在传授知识,分析内容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

以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奖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高尚品德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语文美育境场具有情感美,形象美,趣味美(美感),渗透美四大特征,这四大特征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统一,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在这里,我只就云课堂教学中的美感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时间活动中对审美对象表现出来的一种富有情感个性的喜爱。

我国美学上讲审美趣味实质上就是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一种冶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就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带有明显的感情体验特征,始终不脱离感性的具体的形象,而又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在欣赏中能够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对象的感性形象去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对象的美,进而深化到理性的高度。

让学生在一种愉悦情绪中掌握知识。

如《春》这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五幅春景图,并以此说明作者观察得如何细致,然后背诵课文,学生就根本感受不到文章的优美。

相反,如果在讲析时展示书中所描绘的五幅春景图,让那些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美景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启发他们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图画的美,再现美,然后教师再结合课文,展现课文的结构,语言美,立意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始终处在一种愉悦中,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什么是借物抒情,领会散文的神与形,进而引入“一年之际在于春”这样的名句,让学生认识到春的活力,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并悟到要珍惜自己的春天,播下春的种子(理想),努力去耕耘属于自己的一片大好春光!又如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格调明朗,节奏明快,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美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课堂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有充分自由的创作余地。

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造。

而这种艺术又分别表现为语文教学的内容美,教学过程的结构美,教师教学的语言美等。

一、语文教学的内容美知识本身潜在的美,是不会自发起作用的。

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要帮助学生揭示知识中包含的美,渲染这种美,使原有的知识美更添色彩。

课改后的教科书,新增添了许多贴近儿童生活,与时代同步的文章、儿歌等,使语言教学的内容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美感。

如《翠鸟》,生动地描写了翠鸟的机敏和可爱;《四个太阳》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感受教材带来的各种不同的美。

二、教学过程的结构美教学过程的美首先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创造性。

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精心设计“小高潮”,使学生兴奋、愉悦、深思、体味,在“小高潮”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会得到更进一步地开发。

如“快乐习作《我最像……》”一课,教师以学生熟知的电影人物“哈利·波特”贯穿整个课堂,首先进行两个热身运动,检测学生的观察力(哈利·波特一路上留下哪些魔法的足迹?)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水晶球里的图形像什么?)。

这时候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一个“小高潮”,然后告诉兴趣盎然的学生,只要努力想象出自己最像什么动物或水果,哈利·波特就能帮助大家实现愿望。

学生在高潮迭起的课堂中,和教师一起欢笑、一起思考、一起习作、一起评价。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结构的美是由教和学双边活动的协调统一所形成的。

课堂教学中的有序性、节奏性等,都是教学结构美的必备因素。

三、教师教学的语言美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讲课要像磁石一样,始终牢牢地吸引学生,如果语文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充满情意,学生听了就会“如临其境”,使教材化难为易,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中美魅力论文

语文教学中美魅力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的魅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语文学科同美育结下了不解之缘,美育又为语文开辟了用武之地,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所以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使学生在精神上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得到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爱,同时也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教材是语文教师所依据的基本工具,因此首要的是必须选好教材,要选好文字优美,说理透彻,结构严谨的文章,通过教学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逐步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针对所选文章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确定重点所在。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捕捉文章中的艺术形象,让文章中的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与学生产生交流,使学生受到感染。

如果说语文教学同时是一堂堂情感教育课,正是通过教材的丰富内容,使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人生。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研究教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趣交融在一起,从而挖掘了作品的主题,领会了作品的深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喜欢朱自清的《春》与《背影》;喜爱杨朔充满激情的散文;喜爱鲁迅潇洒泼辣的文笔;喜爱陶铸说理严密、寓意深刻的论证,等等。

这许许多多优美的文章把同学们带入艺术的殿堂中自由遨游。

这是因为语文课美的色彩首先取决于教材本身。

二、注意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语文教学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仅仅抓住哲理,给学生以启迪还远远不够,还应特别注意如何使用课堂语言。

适当运用格言警句来说明问题,或设喻恰到好处,都会使人感到妙趣横生。

如果能恰当驾驭语言,那么语文课就会上的活泼﹑轻松愉快,学生即学到了书本知识,又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与作用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与作用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与作用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与作用论文【摘要】小学语文的学习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语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作为课堂最基础手段的教师教学语言,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内容。

本文将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特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作用;特点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首先要接触的就是语文学科的学习,由于小学生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有限,因此必须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因为语文学习不只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还有利于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汲取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做好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一)是规范小学生语文应用的基础小学生刚刚开始正式的课堂学习,在这个阶段,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也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成果也是通过模仿获得。

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的应用,是规范小学生语文应用的基础,教师要做好“有声的榜样”,通过自己对汉语灵活和优美的运用影响自己的学生,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长久发展。

(二)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新鲜事物的阶段,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有趣和生动的东西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语言的特点,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不再枯燥无聊,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不只能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将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性格的养成,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初探》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初探》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初探王智明(德兴市占才中学,德兴市新岗山镇)所谓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音、语汇、语法、语调、语气、语态诸方面都经过艺术加工的达到物理交融、声色俱美的富有吸引力、启发力、说服力、感染力的完美的语言。

它遵循了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能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一、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种基本形态,是诉之于耳的人与人之间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表达是老师课堂言语的主要形式,也是一个老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大凡受欢迎的教师,教学语言有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

数学教师沈元,在中学教书时,就擅长用诗般的语言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幼小的心灵:“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他还意味深长的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的一位同学了不起,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这番话语,在少年陈景润的心里掀了巨大的波澜,埋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从而激发他下决心去摘取举世瞩目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

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

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

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教师语言艺术是多少重要!二、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体现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

“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一)、展示才能,让语言更具美感效应“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教师语言表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感悟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论文

感悟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论文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摘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大量的中外古今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是艺术特点都富有个性特征,堪称名篇佳作。

就语言而言,更是充满了美的因素。

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关键词】语言美和谐美新奇美形象美幽默美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挖掘课本中情感的和谐美和内容的新奇美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

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

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

教师的表情如同直观的教具,学生不难从中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

“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马卡连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表情,灵活多变,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和形式无论多么丰富、美妙,如果学生早已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感官是很容易疲劳的,需要变异和调剂,需要新鲜的刺激。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

浅论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语言逻辑;语言幽默;语言情感1 语言要逻辑清晰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师,本身肩负着推广普通话,将祖国语言文字发扬光大的任务。

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N切、出言有章。

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口熟练流畅的普通话,传给学生纯洁的语言和健康的导向,清新的逻辑思维。

如果教师逻辑不清晰、准确,不仅会失去语言应有的导向作用,而且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语言的规范,除了发音清晰,咬字准确外,重要的是严密的逻辑性。

只有这样,才能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艺术语言洒满课堂,让学生兴趣大增,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

2 语言要激情澎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只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才能感动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路高度吸引到黑板上、教师身上、课本上。

要达到目的,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的流向。

客观外界信号刺激人的大脑便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这种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感情才能开始发出。

因此,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教师讲课如同演员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就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触于理的效果。

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向,来触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

以自己的情感来收到感人的效果。

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语速快慢、适度停顿,突出重音,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讲课时声音突然提高一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声音突然降低一点,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时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调整声音的高低,抑扬顿挫的声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顿增。

在语文课堂中发现美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发现美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发现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这一点我极赞同。

一直认为语文学科洋溢着别样的美,学生如能品尝其中美之味,必能增强自身的美感体验能力,陶冶个人情操,从而让自身素养得到提高。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语文课堂中发现美。

1、语言美美丽的语言,常常使人如品香茗,如酌陈酿,余香满口,回味悠长。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会随时被这样的语言震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雄奇博大,《锦瑟》的凄美幽怨,《一剪梅》的清丽深情,《边城》的纯美脱俗……他们的美曾让多少的学子沉醉,在心中挥之不去。

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叠词“淡淡”营造了一种寂寞的氛围,也衬托了“淡淡”的忧愁中偶然得到的“淡淡”的喜悦,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月光……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个“泻”字写活了月光,营造了一个朦胧纯美的意境。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光”与“影”是视觉可见的画面,把它移植到听觉上,好像听小提琴名曲一样,这样就把月光给人的恬静的感觉写出来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遂美感。

“美育是通过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造成感情的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实际上,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只要细细品味,定会在心中成就一片美的天地。

2、意境美在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篇优美的课文就是一幅让人玩味的图画。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至美的湘西地域风情图。

小说中那悠悠的河流,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旧旧的吊脚楼,那清幽的竹林里小鸟传情的鸣叫……所有美丽的景象,无不把人带入甜美的梦境,让人徜徉其间,流连不返。

《寻隐者不遇》语言简单却平中有奇,把人带入一种飘逸、迷茫、思索的意境。

那苍劲古朴的大松,充满稚气的童子,白云萦绕的深山,都给人一种置身世外,不随流俗的高洁之感,更有那采药的师者,总引起我们无限遐想,激起我们一睹其仙风道骨的渴望。

提升语言素养,营造魅力课堂论文

提升语言素养,营造魅力课堂论文

提升语言素养,营造魅力课堂【摘要】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体,是教师取得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最基本手段。

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和语言修养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开创“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局面的关键,也是教师素质的最基本体现。

【关键词】语文教师;学生;语言素养;艺术性;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毋庸置疑,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更好地调控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优秀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一)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水平制约着教学效果。

汪曾祺回忆闻一多先生时说:“闻一多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能把本来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

”[1]可见,教学语言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多么直接、深刻。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受到‘言之成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的语文教学语言的长期熏陶,就会逐步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的动机,为灵活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意识基础。

反之,就会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甚至反感。

(二)生动的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直接反映其思维能力的高低。

学生透过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探究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

一般说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机智幽默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时,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初中语文教师语言美构建论文

初中语文教师语言美构建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语言美的构建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课程,对语文的教学就是对语言的教学,语言的丰富的性能很好地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或激发听话人的兴趣,作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更应该从各方面来构建语言美。

构建课堂语言美的重点是教师,那教师如何做到教学语言的美呢?可以从教学的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简洁精练和亲切自然方面来加以构建语文课堂的语言美。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美构建教师的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关系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着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讲授的内容,关系着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特别是语文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达到语文课堂的语言美。

加之现代汉语高度发达的词汇为教师教学语言的内容提供了物的基础,教师的讲课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变化和丰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

一、教师课堂语言要抑扬顿挫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

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抑扬顿挫,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效果会大不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

从根本上讲,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成功。

有时教师的失败,是由于他的声调太弱,学生听不清他的话,而他也不能用他的声调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声调如粗糙的晨号声,听着就非常刺耳。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论文

让语文课堂“美”起来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

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美”带到课堂上,把“美”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美”的耳濡目染中愉快地获取知识;在美的享受中启迪心智;在“美”的熏陶感化中塑造健全的人格。

爱美是人的天性,是普遍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种不需要外力推动的心理倾向,已经显示出一种趋向着某一个目标的“力”,影响着他们的情感、行为及人格。

老师与学生的分工是,“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则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结果只剩下对字、词、句的支离破碎的分析,文章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美学色彩被严重忽视了,这样缺乏美感的教学便成了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没有情趣的单纯的记忆、理解活动,学生的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怎么会产生愉悦的情绪?怎么能丰富精神世界?又怎么能获得享受美感的快乐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少年,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涵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或人情之美。

教学实践表明,从“美”着手,体现语文教学的美感性,让学生受到美感的熏陶,必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

下面,我先从美的教育功能来谈谈。

首先,美能陶冶情操。

以美育人,以美怡情,培养高尚美好的情操,是语文学科美感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感性教学,由于它的可感性、愉悦性,使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而产生积极的的情绪反映,当学生持久地、多侧面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又一次产生对客观现实的美好的情感体验,随着这种体验的不断深化,可逐渐培养起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

其次,美能发展个性。

教学的美感性,为学生创造美的世界,唤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塑造美的心灵,使他们能形成对美的追求,把美好、崇高的境界作为追求、向往的目标。

求美的目标又必然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行为准则,爱美必然择善而行,“从善”必“弃恶”,“爱美”必“痛丑”,即所谓“知美丑”“识善恶”。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美应该是语文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各种生活、语言、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和谐、简洁、新奇独特发现和传达,使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中介,同学生的情感自然汇流。

从教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语文教学美分为“教之美”和“学之美”。

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是为我们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简单地说,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决定了教学品级。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明显,其教学品级就越高。

其次是体现了语文教师素质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学具有节奏美和结构美,从信息的传输和反馈的角度看又具有语言美和情境之美。

这些都对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品位恐怕还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不应该永远甘做“下里巴人”。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另外,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深化美育的落实,深化和丰富教育学理论、美学理论的研究。

二、语文教学美的几种形态语文教学的美存在于语文教师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因教师的风格、个性的差异而独具各自不同的形态。

1.情境美。

情境美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一定的语境或场境,再现或渲染一种语文教材中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特定情感和境界,给人以亲沐其情、身临其境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忘其身,迷其情,恋其境,悟其真,识其美。

创造情境美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情要真;二是心要热;三是意要远。

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新异性;二是内容上的实践性;三是方法上的启发性。

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凭借情境理解知识;二是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三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四是体会情境学会鉴赏。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言美(刘林)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言美(刘林)

浅谈语文课堂的语言美仪陇县永乐中学刘林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准确简明是教学语言的基础;生动幽默是教学语言的活力;富有情感是教学语言的血液。

那么,怎样让课堂语言美起来呢?——准确简明是教学语言的基础。

这里谈的“准确”,要做到两点:发音准确;用词准确。

发音准确要求语文教师发音必须遵循汉语拼音规则,符合普通话标准;善于应用语音、语调、语速、音量的变化来表情达意;注意轻音、儿化、变调;分清翘舌音与舌面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

用词准确要求教师表义清楚,达意确切,在同义、近义、反义词的使用,词的感情褒贬色彩、词的语义轻重、词性的变化等比较中,选用最能表达当时语境的词来描述、说明、评价等。

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

这里谈的“简明”,要求教师说话简要明白,凝练精当。

如果教师的语言罗嗦,口头禅连篇学生却不得要领,抓不住教师表述的中心,或产生歧异,这样的课堂教学不用说语言美,连起码的知识传授都存在毛病,岂不误人子弟?——准确生动是教学语言的活力。

教学语言要求准确,但同时又要求形象生动。

生动离不开准确,唯其准确,生动的语言才有作用,离开准确越是形象就越谬误;同样,委屈形象,语言的准确才能掷地有声,离开了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往往也会苍白无力,缺乏感染的力量。

要达到课堂语言的生动性,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新鲜活泼,富有情趣。

教师应具备了“幽默”这一特殊的本领,才能不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造就宽松的教学气氛。

美学意义上的幽默,实际上就是“在生活中认清并在艺术中再现喜剧性的特征,方面和现象的能力。

”只有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富有情感是教学语言的血液。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得兼尤为难。

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只是传声筒,我们要做“表情达意”的里手,驱“情”以动人。

从情感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流派,即豪放和柔婉。

豪放的美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论文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语文教学活动表现出更高、更丰富的审美性。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分析形象感知形象美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的,它既保留着生活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又渗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无不感染着人、教育着人,表现出艺术美。

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感知形象美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具体可感的形象。

教材中的形象大部分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物形象和与生活有关的情境。

只要学生把握住课文中的具体形象,就会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感知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

如《清澈的湖水》,作者不仅描绘了一幅宜人的风景画,还刻画出小洁这个爱护环境讲文明的小女孩形象。

课文展示的美景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洁的行为美更是感染着孩子们,在他们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创设情境调动感官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形象具有具体可感性,像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事、景、物一样以其光、色、声、形或运动态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显得真切而生动。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

虽然初步具备了审美感知的身理条件,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影响了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知。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情境美。

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形象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性,既再现情感、释放情感,又作用于人的情感并唤起情感使人感动。

高尚的情感把人引向美好的境界,获得对现实的自我超越,在自由自觉的心境中得到精神的快乐和健康的休息。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激发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又一途径。

情感迁移激发情感。

从“以情动人”出发,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感上的感染,从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小学阶段的儿童生活经验少,缺乏亲身体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距离,学习起来经常无动于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美教学语言美是教师教学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语言美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

同时,语文学科是一门容形象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也是一门最具美的潜质的学科。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用自己具有个性化风格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操。

这种具有美感的语言风格又会成为教师教学风格的一部分。

语文教师怎么做才能让每节课都充满魅力、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呢?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语音富于变化,抑扬顿挫
面对不同体裁、不同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文本,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突出作品的语言特色。

讲苏轼的豪放词,用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语言;讲李清照的婉约词,用哀婉凄惶的语言;讲鲁迅的小说,用冷峻沉稳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语言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例如在讲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讲第一节时要让语速慢一点,要把他那种深深的反省和渴望摆脱官场牢笼复返自然的心情体现出来。

而第二节开头几句(从“乃瞻衡宇”到“有酒盈樽”)要读的稍微快一点,把回家之后那种欢欣愉快的心情读出来。

同时,课堂提问也要把握好语言的变化。

一位老师讲到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宋代的罗大经在他的《鹤林玉露》说这一联十四个字包含
八层含义,老师还是想听听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由于教师说话亲切,站在学生的角度,语言富于变化,具有鼓励性,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这就诱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人人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因此,富于变化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有感染力,声情并茂
高中语文课本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这些美文往往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李密的《陈情表》等,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努力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架起一座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

一位老师在讲李密的《陈情表》时(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提前预习),在导入之后她对课文进行了范读。

读的字字含情,句句蘸泪。

接着老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教师先举一个例子:“比如读到‘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时,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年近花甲的小脚妇人身背男孩,拖着蹒跚的步伐,行走在崎岖的小路,寻医问药,风尘仆仆,不知摔了多少跤,受了多少苦,但她毫无怨言,不求回报。

”老师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给学生说出这样几句话。

同学们的情感都被激发起来了,不少同学慷慨发言。

一位同学说:“当我读到‘而刘夙婴疾病’时,非常地心酸,她和我奶奶一样,一位老妇,内外都无帮手,仅靠一个人默默承担着生活的重压,再加上疾病缠身,又该是一种怎样的煎
熬?”……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整节课上,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融合在一起,合奏一曲语文审美教育的交响乐。

课堂教学的情感美除了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还要借助于教师的表情、体态和动作来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讲《记念刘和珍君》时,在情感语言变化的同时,辅之以或憎恶或愤慨的面部表情。

在讲《劝学》中的“木直中绳,煣以为轮”时用双手把这个动作比划出来。

这种无声的附加语言,更好地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与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三、语言具有情趣美,妙趣横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于漪老师在讲到《拿来主义》中“放火烧光”的第二种人时说:“哎,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清白,‘左’得可爱!”这句“左’得可爱”是以今说“古”的方法,说完后就引起学生会心大笑。

可想而知,那节课同学们听的肯定格外带劲,学习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

还有,一位老师在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他说林冲是一个苦难的英雄。

本来他在发配沧州以后,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

但他委曲不能求全,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虞候、富安又奉高俅之命不远千里来害他……。

同学们都被这个“不远千里”逗乐了,感觉到后来林冲手
刃仇敌真是大快人心事。

使用幽默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驱除紧张疲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技能技巧,在欢声中获得智慧的启迪,还有助于他们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较好地运用课堂语言艺术,做到“慧于心而敏于言”。

精当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外现,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品味,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加强“内功”,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丰富渊博的知识储备。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收到教育和感染,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