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规划

合集下载

居住区绿地规划

居住区绿地规划

居住区-小区-组团
居住区-组团
居住区-小区
居住用地的组织
组团 街坊
居住地区
坊(里)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平安里 保安里 和平里
城市
我国的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户数 人口
居住区 10000-15000 30000-50000
居住小区 2000-4000 7000-15000
居住组团 300-700 1000-3000
第三节 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
一、基本原则
1、整体性 一是与城市的绿化体系相结合,与城镇绿化相协调;
另一方面,处理好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绿化的 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2、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居住区内的绿地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通过集中(公园绿地)与 分散(宅旁与宅间) 重点与一般: 对公园绿地(内容与形式)进行重点“包装”形成绿化系统的“亮 点”,和居民游憩的中心。对宅旁、宅间以及道路绿地采用一般的处理 手法 点(公园绿地) 线(道路绿地) 面(宅旁、宅间配套公建)相结合实现
三、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
1、组团绿地 在居住区中一般6-8栋居民楼为一个组团,组团绿地是居民最近
的公共绿地,为组团内的居民提供一个户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 、老人聚集等良好的室外条件。 2、组团绿地的特点 (1)用地小、投资少,易于建设见效快 (2)服务半径小,使用频率高。
易于形成“家家开窗能见绿,人人出门可踏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 居
三、空间构建与组织作用
1、利用植物对不雅之物进行遮蔽
居住区建筑、服务设施、各种管线施工后,留下井盖、 挡土墙、采光井等。植物可以遮盖修饰。
2、利用植物创造居民要求的各种空间
既需要个人、家庭、小集体活动私密性与半私密性 又需要社会交往空间

第七章---附属绿地规划

第七章---附属绿地规划

三、居住区道路绿地布置方法 4级布置:居住区道路、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和小区小路
1、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划分并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功能是 为居住区交通效劳,经过的车辆比较多,车行道路宽度可 为10—12m,两边各设2-3m人行道,交通流量比较大, 噪声等污染也比较严重,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 自行车多,同国外比汽车通行量相对小,断面以“一块 板〞为主。
2〕分级设置
我国居住区绿地分四级:
a.居住区公园 2-3ha,必要的活动休息和游 戏场地,除常用的坐椅、花坛、花架、休息亭廊、老 年活动站、青少年文化站、儿童游戏场等,足够的铺 地面积
b.小区小游园 1万人左右的小区有一个大于0.5ha 的小游园,效劳半径不超过500m,以绿化为主,多设些 坐椅让居民在这里休息和交往,适当开辟铺装地面的活动 场地、儿童简易活动设施步行道路的路面材料,最好选用 圆滑又不易滑倒和刺眼的材料。
人行道绿化带 又称步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 间的绿化带。
分车绿带 分车带上的绿地
防护绿带 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的绿带,5m以上宽 度,可种乔木、灌木、绿篱等。
根底绿带 又称根底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 绿带,宽2—5m.
平安视距 驾驶人员能平安避开障碍物以及迎面驶来 的其他车辆的最短通视距离
区镇干道 效劳性干道,主要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 客运交通的需要,车速25—40km/h,全程根本平交,断面 应满足人多、货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停放等要求。
市区支道 小区街坊内的道路,直接连工厂、住宅区、 公共建筑、车速为15—45km/h,断面变化较多,不规那么 分车道。
专用道路 有专供公共汽车行驶的、自行车行驶的 和城市绿地系统中步行林荫道等。
一、城市道路的主要类型

居住区绿地规划

居住区绿地规划

居住区景观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居住区公共绿地:是为全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适宜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其服务半径以不超过300米为宜。

2、宅旁绿地:也称宅间绿地,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地,只供本幢居民使用。

3、道路绿地:式居住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其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状况等进行布置。

4、公共设施绿地: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

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我国规定居住区绿地面积至少应占总用地的30%,一般新建区绿地率要在40%~60%,旧区改造不低于25%。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原则:居住区绿地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其基本组成要素有山水、地形、植物、道路、建筑设施以及社会风土人情等。

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要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以人为本,从使用功能出发,在空间层次划分、住宅组团结合、景观序列布置、小区识别性体现地方特色,创造良好的功能环境和景观环境,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1、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居民使用方便。

2、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以节约用地和投资。

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并且要特别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

3、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并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利用绿色植物塑造绿色空间的内在气质,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各居住区绿地也应突出自身特点,各具特色。

4、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协调。

5、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

§2
六、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基础工作
1、居住区规划和部分工程图文资料 2、居住区绿地的立地条件和绿化基础 3、居住区的周围环境
§2
七、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1.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 土树种。 2.在夏热冬冷地区,注意选择树形优美、冠大荫浓的落叶 阔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荫、冬季晒太阳。 3.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 附近,注意选择常绿乔木和开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 播繁衍能力强的 l~2年生花卉。 4.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在院落 围墙和建筑墙面,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 陋之物。 5.允分考虑园林植物的保健作用,注意选择松柏类、香料 和香花植物等;
§1
二、居住区的规模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一般以人口规模为标志。
我国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5万~16万人,少则3万 人;用地规模在50~100hm2左右。
§1
三、居住区的结构形式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为综合地 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的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 织方式。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1 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 居住小区→居住区。 2 以居住生活单元(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 居住组团→居住区。 3 以居住生活单元(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 居住区: 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小区→居住区。 (大型规模的居住区典型模式)
§1
一、基本术语
4、居住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 的总称。 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 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 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 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配建的居民小汽车、 单位通勤劳车等停放场地。 8、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的活动设施的、 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 地及其它块状带绿地等。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引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环境的美观与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空间布局、绿地类型、功能划分、景观设计等方面。

空间布局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下是几个基本要求:1.绿地分布均衡:绿地应分布均衡,覆盖范围广,避免局部区域过度集中或缺乏绿地的情况。

为了方便居民,绿地应尽量靠近住宅区。

2.大绿地与小绿地结合:绿地规划中应考虑大面积的公园和小区居民的需求。

大绿地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和休闲娱乐,小绿地可以提供居民日常散步和户外运动的空间。

3.绿地连通性: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绿地之间的连通性,便于居民在不同的绿地之间进行活动。

连通性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绿地间的景观廊道等。

绿地类型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绿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居住区内的大面积绿地,其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公园绿地应包括开放的草坪、花坛、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

2.社区绿地:社区绿地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绿地,其设计应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

社区绿地可以包括休闲广场、健身器材、花园等。

3.沿街绿地:沿街绿地是沿着道路设置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沿街绿地可以包括行道树、花坛、长椅等。

4.小品绿地:小品绿地是居住区内的零星绿地,用于装饰和点缀环境。

小品绿地可以包括雕塑、水景、景观石等。

功能划分绿地规划设计中,根据不同绿地类型的需求和功能,可以进行以下划分:1.活动区域:活动区域可以用于户外集体活动、休闲娱乐等。

活动区域应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

2.休闲区域:休闲区域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设施,方便居民放松身心。

休闲区域可以设置长椅、草坪、花园等。

3.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骑行。

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绿地规划与设计

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
三、居住区绿地的总体设计
• (一)公共绿地的设计 • (二)道路绿地的布置 • (三)单位附属绿地的布置 • (四)住宅组团绿地的布置 • (五)宅旁绿地的布置
1.规模
• 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集中整块面积的公共绿 地,其用地的大小,应与全区总用地、居民总人 数相适应。目前我国新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公共 绿地面积采用平均每人1~2平方米的指标。如居 住小区内人口为1万人,则小区公共绿地应为1万 平方米左右。若居住小区内无整块地可供利用, 则可分成两部分,在小区内搞两个小花园。
居住区公园和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 游园时间集中,多在一早一晚,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 物的布置,成为居住区公园布局的特色。
公共绿地
(一)居住小区级绿地
• l.居住小区中心绿地 • 2.居住小区单位附属绿地 • 3.居住小区道路绿地 • 4.居住小区组团绿地 • 5.居住小区宅旁绿地
地形
地形
(5)园林建筑及设施
• 园林建筑及设施能丰富绿地的内容、增添景致, 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公共 绿地面积不大,因此其内的园林建筑和设施的体 量都应与之相适应,不能过大。
园林建筑及设施
园林建筑及设施
1)桌、椅、坐凳
• 宜设在水边、铺装场地边及建筑物附近的树荫下, 应既有景对观。又不影响其他游人活动。
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 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 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 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
三、居住区绿地规划概述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①园林设计工作者参与居住区总体规划,改变以往由建筑设计 师在建筑、道路及绿地布局确定之后,再进行居住区绿地的 具体规划设计的工作方式。 ②注意对居住区绿地质量的提高,要求充分体现绿地在构成居 住区绿色开放空间、美化景观、改善小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提 供居民日常户外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功能。
第二节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根据绿地中市政设施布局和具体环境条件 进行绿化设计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的一般原则。 首先,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 景观和绿化基础; 其次,应根据当地气候生态特点和用地的土壤条 件,结合立地环境的适当改造,选择适生的绿化材料; 同时,居住区绿化中既要有统一的基调,又要在 布局形式、绿化材料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而各具特色。
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具体作用如下:
①居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 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②居住区绿地是形成居住区建筑通风、日照、采光、防护隔 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的环境基础,富余生机的园林植物作 为居住区绿地的主要构成材料,绿化美化居住区的环境, 使居住建筑群更显生动活泼、和谐统一,绿化还可以遮盖 不雅观的环境物。 ③居住区绿地优美的绿化环境和方便舒适的休息游嬉设施、 交往场所,吸引居民在就近的绿地中休憩观赏和进行社 交,满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户外活动的要求,有利于人 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④居住区公共绿地在地震、火灾等非常时候,有疏散人流和 隐蔽避难的作用。
①满足功能要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 ②满足园林审美和游览要求,以景取胜,充分利用地 形、水体、植物及园林建筑,经营园林景观,创造 园林意境。 ③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 区公园应保持合理的绿化用地比例,发挥园林植物 群落在形成公园景观和公园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主导 作用。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一、公共绿地基本功能与布局 1)基本功能分区 ①安静游憩区 ②文化娱乐区 ③儿童活动区 ④服务管理设施 2)绿地基本布置形式 ①规则式 ②自由式 ③混合式
2024/3/4
1)居住区公园 23/4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 别达到:组团不小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 划布局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其指标,但不低于相 应指标的50%.
其他相关技术要求详见: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参考表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 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 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绿地??????7.0.2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7.0.2.1 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7.0.2.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7.0.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7.0.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7.0.4.1 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符合表7.0.4-1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表7.0.4-1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ha) 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园内布局应有明 1.0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确的功能划分和铺装地面等小游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园内布局应有 0.4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一定的功能划分组园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灵活布局 0.04(2)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4)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7.0.4-2中各项要求,其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表7.0.4-2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L≥1.5L2 L≥1.5L2 L≥1.5L2 L≥1.5L2L≥30m L≥50m L≥30m L≥50mS1≥800m2 S1≥1800m2 S1≥500m2 S1≥1200m2S2≥1000m2 S2≥2000m2 S2≥600m2 S2≥1400m2注:① 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第九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九章++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第十一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11
二、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
1993年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
旧居住区改造不宜低于25%
低层住宅区(2-3层为主)的绿地率为30%—40%
多层住宅区(4—7层)的绿地率为40%-50%
结合有关规范进行具体的种植设计,以统一协调绿化与建
筑物、地下管线、构筑物、路灯等的位臵关系
第十一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16
三、居住区绿地的立地条件和绿化基础
居住区绿地的立地条件:由周围建筑物所围合的绿地空间 的朝向及建筑物与绿地间的空间尺度关系,绿地现状地形 高差,土壤类型与理化性状及其在居住区施工中受建筑垃 圾污染的情况,地下水位以及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冻土层
9
第十一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10
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续) 2.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 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其绿化布臵要满足公共建筑和 公用设施的环境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道路绿地: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或中央的道路绿化带
用地。 4. 宅旁绿地和居住庭园绿地: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地。
功能分区 安静休息游览区 设施和园林要素 休息场地、树阴式广场、花坛、游步道,园椅园 凳和花架廊等园林小品,亭、廊、榭、茶室等园 林建筑,草坪、树木、花卉等组成的植物景观, 自然式水体景观 文娱活动室、喷泉水景广场、景观文化广场和室 外游戏场,小型水上活动场,露天舞池(露天电影 场),绿化布臵、公厕 运动场及设施、休息设施、绿化布臵
高层住宅区(以8层以上为主)的绿地率为60%
第十一章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12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1、公共绿地2、宅旁绿地3、公共设施绿地4、道路绿地二、居住区小游园规划设计基本要求1、位置的选择密切配合小区总体规划,与周围绿地合理衔接,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原有绿化,结合公共场所设置方便居民进入。

2、合理的规模根据定额指标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人1.0平方米,则小区游园面积为小区公共绿地面积的一半,另一半可以分散安排为居住组团绿地。

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人群的需要。

三、组团绿地的位置、特点和设计1、位置选择(1)周边式住宅中间开辟绿地(2)行列式住宅山墙间开辟绿地(3)扩大住宅的间距开辟绿地(4)居住组团的一角开辟绿地(5)两组团之间开辟绿地(6)一面或两面临街开辟绿地(7)自由式绿地2、组团绿地特点(1)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

(2)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3)作用多样。

3、设计要点(1)形式要简洁大方,开阔明快。

(2)建筑小品尽量减少,扩大绿地面积,丰富活动内容。

(3)种植尽量以低矮树木为主,不妨碍活动开展。

四、宅旁绿地的组成、类型和布置1、宅旁绿地的组成一般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化2、类型底层住户庭院独院式花园住宅庭院汽车停车场3、布置(1)庭院绿化选择耐阴树种,树种大小应与庭院空间、建筑层次相称,设计形式规则式居多,用通透式围墙或绿篱分割庭院内外,花木多孤植或丛植。

(2)住宅周围绿地绿门的设计基础种植墙面的美化采光通风的要求屋顶绿化室内外和院内外绿化的结合五、居住区道路绿化的特点1、道路绿化充分考虑地下管线。

2、道路绿化结合消防和搬运。

3、道路绿化与建筑风格的协调。

4、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良好。

5、道路绿化改善环境作用明显六、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1、乔冠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花卉草坪。

2、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

3、在统一的基调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

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

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

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居住区绿化设计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品质,创造一个宜居、美观的居住环境。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供参考。

一、设立公园绿地1.1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合适的公园绿地面积,使之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

1.2 公园绿地内设置有各种设施,如花坛、草坪、儿童游乐场等,供居民进行各种活动。

1.3 公园绿地内种植多种植物,包括花卉、灌木和树木,以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

1.4 在公园绿地内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居民进行步行和骑车活动。

二、小区绿化设施2.1 在小区的主干道和分割带中种植防尘植物和观赏植物,以减少尘土的飞扬并美化环境。

2.2 在小区的入口和庭院等位置种植花卉和绿植,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

2.3 在小区的健身区域设置运动器械和休息桌椅,供居民进行健身锻炼和休息。

2.4 设置儿童游乐区,供小区儿童进行游戏和娱乐活动。

三、建立居住区绿化管理机制3.1 设立专门的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居住区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2 制定绿化管理细则,明确每个责任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绿化工作的有序进行。

3.3 配备专业的绿化管理人员,进行绿化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3.4 进行定期的绿化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四、推广环保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4.1 开展绿色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养成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4.2 开展居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4.3 引进绿色科技和环保设备,如太阳能路灯、洗车水回收设备等,提高居住区的节能环保水平。

4.4 制定居住区的绿色规划和设计标准,确保居住区的绿化环境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以上是一个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的简要概述,实施该方案可以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品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居住区的特点,注重绿化管理和环保教育的推进,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一、居住区绿地得类型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与道路绿地等。

而居住区内得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得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与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得公共绿地。

根据我国一些城市得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得功能划分、较完善得游憩设施与容纳相应规模得出游人数得公共绿地;用地4000㎡以上得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得功能划分、一定得游憩活动设施与容纳相应得出游人数得基本要求。

所以居住区公园得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0、4hm2。

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得来说标准比较低。

各类公共绿地得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得要求。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得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得绿地系统。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就是居民公共使用得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得休息、交往与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得健康。

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得设计水平与一定得艺术效果,就是居住区绿化得重点地带。

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得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得空间。

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得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得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得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与其她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一)居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为居住区配套建设得集中绿地,服务于全居住区得居民,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

绿规-附属绿地

绿规-附属绿地
• 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 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 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5.道路绿地断面形式 5.1 一板两带式绿地 5.2 二板三带式绿地 5.3 三板四带式绿地 5.4 四板五带式绿地
5.1 一板两带式绿地
5.2 二板三带式绿地
4.道路绿地指标
4.1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 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2m
2m
20m
绿地率=(2+2)/20=0.2=20%
4.2 道路绿地率的确定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 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
• 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四章 附属绿地规划
本章主要内容
一、居住区绿地规划 二、道路绿地规划
一.居住区绿地规划
1.居住区绿地分类 2.居住区绿地指标 3.居住区绿地布局
1.居住区绿地分类
1.1 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
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小区游园
5-15% 10000-15000人
300-500m 3-5分钟 0.5m2/人
0.4ha 老人,儿童,残疾人
花木草坪、花坛水 面、雕塑、 儿童设施、铺装地 面 小区中央,至少与 一条小区道路相邻
组团绿地 3-6% 1000-3000人 最近 2-3分钟 0.5m2/人 0.04ha 老人,儿童,残疾人 花木草坪、桌椅、 简易儿童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空间构建与组织作用
1、利用植物对不雅之物进行遮蔽
居住区建筑、服务设施、各种管线施工后,留下井盖、 挡土墙、采光井等。植物可以遮盖修饰。
2、利用植物创造居民要求的各种空间
既需要个人、家庭、小集体活动私密性与半私密性 又需要社会交往空间
草坪、地被
地板式开敞空间
绿篱、树篱、树墙、垂直绿化、花篱、花架
墙式的围合空间或半开敞空间
通过乔木的枝叶、棚架
天花板式的郁闭空间
3、利用植物软化硬质空间 道路、建筑、铺装给人的感觉很硬质。通过植物的——
软化——绿色空间 4、提供居民户外活动场所
通常居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在居住区度过 松弛神经、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各个年龄、各种职业 游戏、运转、健身锻炼、散步、游览、文化、娱乐交往 5、空间序列的组织 布局、大小、形状、景观与内涵。统一而变化。合理组
防震 防火 防御放射物污染 防空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公园绿地成了避难所 唐山,北京的15处公园绿地,400hm2 疏散居民20多万
耐火,防火及阻挡火灾的作用.因树种而不同。如银杏 常绿阔叶树的树叶 455℃ 落叶阔叶树的树叶 407℃
植物还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 和冲击波对人的杀伤力.
居住区绿地
主要教学要求:
了解居住区绿地的作用,掌握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定额指标 。
• 教学重点、难点:
• 各类型居住区绿地的设计要点。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作用
一、生态作用
绿地是以种植植物为主 枝叶间的摩擦和对外部因子的吸滞、反射、
折射、阻隔等一系列的物理作用以及植物特有的 生理生化作用,对居住区环境起到改善与保护作 用。
完善:某种设计
统一:充当普通导线,将环境中不同的部分从视觉上连接在一起
强调:突出景物 标志:使空间显而易见,容易辨别和识别 软化:呆板生硬的建筑物——柔和并富有人情味
美化居住区 建筑和环境
聚焦:集中观赏者的注意力,使所见空间开阔、深远
联想:意境美、增添审美情趣,借景传情 “国色天香”“出淤泥而不 染”
三、居住区建筑布局对绿地布局的影响
1、行列式布置 根据一定的朝向,合理的间距,成行成列地布置建筑,是 在居住区建筑布置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 容易造成绿地的支离破碎、布局单调呆板。 采用:错落、拼接、立面上高低错落等方法。
2、周边式布置 建筑沿着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朝向差、通风不良。 便于公园绿地的布局,形成良好的街道景观,阻挡风雪
道路绿地:居住区内道路红线内的绿地,遮阴、防
护丰富景观功能
配套公建所属绿地:俱乐部、展览馆、电影院、
图书馆、商店周围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
是由相关规范制定的用来衡量居住区绿化质量、 水平和效果的计量标准。 1、绿化率
是居住区内公园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 属绿地、道路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 率(%)。
五、经济作用
1、对开发商 住房政策的改革使居住区建设走向市场化,立场地的经
济作用直接体现在房地产的价格上.对 2、对居民
在居住区种植经济作物,既可起到绿化的作用,又能增 加经济收益.
第二节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定额指标
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按其功能、性质和规模
公园绿地
居住区级公园
小游园
宅旁绿地:基本的绿地类型,建筑前后两排
地、河边绿地,以及设在居住区内的苗圃、花圃、果园等在 内的非日常生活使用的绿地。 5、绿化覆盖率
绿地覆盖率是指居住区用地上种植的全部乔、灌木的 垂直投影面积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以占居 住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 6、绿量: 绿化三维量,绿地中所有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
游人活动面积率 ;绿视率;绿化率
3、可达性 居住区的公园绿地,必须选址于居民日
常出行能经常经过并可顺利到达的地方。
4、实用性 居住区的各项绿地,必须具有使用功能。
二、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 — 注意的问题
1、统一规划、均匀分布 2、因地制宜,注意保护 3、植物造景,巧组空间 4、分级绿化,构成系统 5、格调协调,变化统一 6、注意生态,改善环境 7、立体绿化,增加绿量
目前采用的衡量居住区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2、人均绿地面积( m2/人)
是指居住区内每个居民所占有的绿地面积
=居住区绿地的总面积/居住区总人口
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m2/人)
=居住区公园绿地面积/居住区总人口 公园绿地包括: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广场花坛
4、人均非公园绿地面积 居住区内每人所占有的包括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
3、混合式布置 以行列式为主,由公共建筑及少量的居住建筑 沿道路院落布置。
4、自由式布置 结合地形,考虑日照、通风,将居住建筑 自由灵活地布置,其布局显得自由活泼。
5、庭院式布置 主要是低层建筑,形成庭院的布置,每户 均有院落,有较好的绿化条件。
6、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绿地系统布局的几种主要模式
1、哈罗模式 2、昌迪加尔模式 3、日本模式 4、散点式模式
第三节 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
一、基本原则
1、整体性 一是与城市的绿化体系相结合,与城镇绿化相协调;
另一方面,处理好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绿化的 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2、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居住区内的绿地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通过集中(公园绿地)与 分散(宅旁与宅间) 重点与一般: 对公园绿地(内容与形式)进行重点“包装”形成绿化系统的“亮 点”,和居民游憩的中心。对宅旁、宅间以及道路绿地采用一般的处理 手法 点(公园绿地) 线(道路绿地) 面(宅旁、宅间配套公建)相结合实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遮阳 降温 增湿 导风
吸滞灰尘 吸收有害气体 光合作用(氧气)
防风 防火 隔音 保护生态环境
调节气温 改善小气候 促进空气交换 形成微风
净化空气 提高环境质量
二、美化作用
运用植物
形状
色彩 创造出优美 风韵 的植物景观
拟人特征
点缀
山石 水体 建筑小品 铺地
美的视觉感受,愉悦心情,促进身心健康
第四节
各类型居住区绿地的设计要点
一、居住区公园绿地的设计
1、居住区公园绿地的特点 位置适中,靠近居住区主道,方便区内居民使用, 一般结合居住区商业、文化中心布置,提高公园 的利用率 是全居民区共同享用的公共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