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

合集下载

对比分析中美基础教育课程

对比分析中美基础教育课程

对比分析中美基础教育课程现在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最关键的是加强学生的基础教育。

基础是奠定学生一生行为习惯的根本,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基础教育对整个教育而言都显得特别重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也必须有着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真正适应于人群,顺应于时代,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1.中美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近况众所周知,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在美国,学生要不断换教室上下一堂课,而在中国,学生则呆在同一间教室和相同的同学上课;美国课堂里,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则比较保守;在文化上,美国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他们想要探索的东西和参加课外活动来提高他们综合能力;而在中国,学生将课外时间大多用于自学或休息。

中美课堂教学差异的本质是基本理念不同:一个是教师注重“教”的细枝末节,一个是着重于学生“学”的深层根基。

针对本国的国情中美两国都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美国从上世纪开始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并提出了《2000年的美国:一种教育战略》、《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和《美国2061计划》等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今仍在继续。

在改革中美国教育需要扎实学生的根基,中国教育则需立足于学生对学习的深刻理解,关注和把握。

中美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都是在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2.中美基础教育改革比较研究2.1比较分析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就促使着社会上的一切都要能够有着相应的发展,教育作为人才的培养与传育媒介就显得更加重要。

自古以来我国就在选拔人才的制度上有过多次的改革,再纵观国际社会更是有许多国家在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同时也在对教育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以寻求与时代发展相应的教育方式。

中国以往的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学生也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教师主导了课程,学生参与性不高,学生动脑、动手较少,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中美日三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的比较探究引言:科学教育在初级教育学校阶段起到了分外重要的作用,对培育同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科书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承载着科学知识的传承和进修的主要内容。

由于地理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各国的教科书在科学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探究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探讨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特点。

一、教育理念比较1.中国教育理念:强调德智体全面进步中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教育理念上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同砚德智体的全面进步。

科学教育被视为培育同砚科学素养、培育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2.美国教育理念:关注亲身实践和启发式进修美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重视通过亲身实践和启发式进修激发同砚的好奇心,并鼓舞他们的探究精神。

重视进修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培育同砚的自主进修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日本教育理念:培育同砚独立沉思和团队合作能力日本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重视培育同砚的独立沉思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谈论和试验操作的形式,鼓舞同砚乐观沉思和合作,培育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二、学科知识比较1.科学内容选取中美日三国的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科学内容上都遵循了国家课程标准。

然而,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教科书中的科学内容略有不同。

例如,中国教科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着重培育同砚的基本科学方法和基本观点;美国教科书则更加重视现代科学知识,关注科学探究的最新进展和重大发现;而日本教科书重视培育同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加关注科学原理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2.教学方法的差异中美日三国初级教育学校科学教科书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教科书倾向于传授知识,重视讲解和练习;美国教科书更加重视同砚的自主进修和合作进修,鼓舞同砚进行实践和探究;而日本教科书则更加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通过试验和实物的操作让同砚感知科学现象。

幼儿园跨国教育盛宴: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跨国教育盛宴: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跨国教育盛宴: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共享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关注幼儿园教育,希望为孩子选择一种更全面、更国际化的教育方式。

中美日作为三个拥有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家,他们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实践备受家长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美日幼儿园教育的案例,共享它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1. 教育理念:中美日三国的教育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侧重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追求“科学启蒙、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美国的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日本的幼儿园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2. 教学方式:中美日幼儿园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注重集体教学,教师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以听讲和模仿为主;美国的幼儿园教育强调个性教学,教师以引导和激发为主,学生以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日本的幼儿园教育则注重情境教学,教师以情景营造和角色扮演为主,学生以参与互动和体验为主。

3. 课程设置:中美日幼儿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幼儿园课程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美国的幼儿园课程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运动技能等;日本的幼儿园课程注重游戏和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这些不同,结合自身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选择一种更适合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快乐、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备受关注。

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国际化的教育方式,希望为孩子选择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我看中、美、日三国语文教材

我看中、美、日三国语文教材

我看中、美、日三国语文教材看了中、美、日三国的语文教材,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它们其实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一、都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注重“义理”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

文道统一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古人对文道关系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他们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必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

叶圣陶说过,在语文教学中,“道”与“文”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由讲究文道统一,注重“义理”教育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占相当大的比例。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正如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所指出的,“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又在“教学建议”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可见,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是课程标准所反对的。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循环往复,“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

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

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美、日、法三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

美、日、法三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

美、日、法三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及启示美国、日本、法国三国中小学生课程体系既各具特色,又体现了发达国家中小学生课程设置的某些共性,同时代表了当今国际基础教育领域新的教育理念,国外中小学生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成就可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日本;法国;中小学生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能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课程设计及其理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学校的工作似乎还只是对政府颁发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稍加说明、照此办理而已。

教育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必须以课程为轴心付诸实施。

如今,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入,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然而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我们的课程体系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实施方案,都远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改革中小学课程体系滞后的现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近年来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发达国家的课程体系改革从一个侧面折射的当今国际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力和发展趋势,其可以成为加快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借鉴。

一、美国课程体系改革——从钟摆现象到高质量教育1. 钟摆的形成“二战”后,各发达国家要求对所有适龄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重视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表现在课程上,就是生活应急科目比例超过学术性科目,选修课极为盛行。

20世纪20年代末期,对于来自苏联人造卫星的挑战,美国深感尖端人才匮乏,于是将教育中心转移到提高学术质量上,实施“天才”教育,加强学术性课目的要求。

60年代中叶,贫穷、侵越战争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美国教育平等运动高涨,导致“天才”教育又回归大众教育,选修课再次风行。

80年代,美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开始高质量的教育改革,将教育的重心又转到提高学术质量上。

综上所述,“二战”后及80年代美国的中小学课程一直处于基础学术教育与生活适应教育、统一要求与灵活多样、提高教育质量与现实教育平等的矛盾和争议中。

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比较与分析

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比较与分析

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比较与分析中美日幼儿园教育案例比较与分析一、引言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美日幼儿园教育体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中美日幼儿园教育进行深度比较与分析,探讨其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以期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幼儿园教育特点,并对我国的教育体系进行借鉴。

二、中美日幼儿园教育的共性1. 教育目标与内容在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中,都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生活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日本,都强调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创造力。

三国的幼儿园教育内容也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共性。

2. 教育体制与管理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体制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

无论是中国的公立幼儿园、美国的私立幼儿园还是日本的托儿所,都有着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教育体系。

三国也都鼓励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教育方法与手段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中美日三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无论是中国的游戏教学、美国的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法还是日本的寓教于乐,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中美日幼儿园教育的差异1. 教育理念与特点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在教育理念和特点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和思维的引导;美国的幼儿园教育尊重幼儿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和实践能力;日本的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礼仪和生活习惯。

这些不同的教育特点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理念。

2. 教育环境与设施在教育环境与设施上,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注重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幼儿园教育侧重于创建多元化和开放的教育环境;日本的幼儿园教育则更加注重教育环境的细节设计和人性化的服务。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比较中、美、日三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和课程设置,以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教育的优劣势和特点。

一、教育制度在中、美、日三个国家,教育制度都是由政府负责管理的。

中美两国的教育制度均采用12年制的教育体系,而日本则是6年制小学、3年制初中和3年制高中。

其中,小学和初中都是必修教育,高中则是选择性教育。

此外,中美两国的学制分别是6年制小学、3年制初中和3年制高中,14年义务教育和9年义务教育。

日本则是6年义务教育和3年高中,共9年义务教育,但比较特别的是,日本的大学教育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只要有能力考上大学,就可以接受大学教育。

二、课程设置在中、美、日三个国家,学生除了学习通用基础知识之外,还需学习一些特定的课程。

具体来说,中美两国的基础课程设置类似,均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而日本教育制度重视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其课程设置较为正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等学科。

此外,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了各种创新性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而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重点,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教育质量目前,中、美、日三国的教育质量都比较高,其中,中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就,如在PISA排名中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好成绩;美国的名校众多,包括哈佛、耶鲁等等,被称为世界教育的殿堂;而日本的教育则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很多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四、教育模式在教育模式方面,中美两国和日本存在较大差异。

中美两国较为注重自由探究式的教育,而日本则注重书本式的传统教育模式。

中美两国大力推行实验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游戏”等,这也是目前教育界口碑较好、比较受欢迎的教育形式;而日本则采取较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即重视知识传授和单向灌输。

中_日_美三国基础教育前沿动态比较

中_日_美三国基础教育前沿动态比较

中、日、美三国基础教育前沿动态比较梁 庆(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教研室,广西钦州535000)[摘 要] 强调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为本进行教育是中、日、美三国在21世纪来临之际在基础教育改革上的重大举措;虽然三个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式、提法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通过与国外的基础教育前沿动态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日本;美国;基础教育;前沿动态[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29(2000)02-0071-02中、日、美三国的基础教育在学制上大体是一致的,以六三三制为主,但在管理体制上却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是实行在中央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以中央领导为导向。

日本的管理体制却是几度变更,二战前是典型的中央集权;二战后,由于受美国的影响,实行了地方分权;以后,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美国则是典型的地方分权。

尽管三个国家的国度不同,对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同,但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三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强调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能力为本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如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行素质教育。

日本则强调 作为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 应 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

美国的基础教育从过去强调3R(即读、写、宗教),过渡到现在强调3C (即人性、内容、选择)。

在基础教育改革上推行特许学校、磁力学校和契约学校。

尽管三个国家的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形式、提法上有所不同,但强调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的本质是一致的。

中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推行素质教育是针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是一种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本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改变了大而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都十分注重给学生创造 宽松的学习环境 ,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及人格和能力的培养。

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目录
01 中美基础教育的发展 历程
02
中美基础教育的教育 理念
03
中美基础教育的模式 及其优缺点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作为世界 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 异。本次演示将从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比 较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结论
2、美国可以借鉴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和资源方面的经验,统一规划课程 设置和教材编写,以保障教育质量的均衡。此外,要提高教师培养的标准和质量, 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
结论
3、中美两国可以加强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基础 教育水平。通过举办教育研讨会、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等活动,增进两国之间的 教育合作与友谊。
结论
结论
总的来说,中美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两国的历 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改 革的不断推进,中美基础教育也在相互借鉴和融合。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结论
1、加强交流与合作:中美基础教育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对方的优 点和经验,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开展合作办学 等方式来实现。
3、师资力量
3、师资力量
中国基础教育师资力量逐渐壮大,但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而美国基础教育对 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教育技能和热情。
4、学生评价
4、学生评价
中国基础教育采用标准化考试评价方式,有利于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但也 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美国基础教育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实际能 力和个性发展,但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表现。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随着中美两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其中不仅涵盖了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还包括了教育的口碑和效果。

因此,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上的比较入手,探讨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异同以及启示。

一、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区别1. 课程设置的差别在中国,小学教育专业主要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历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而在美国,小学教育专业针对基础课程、人类学及心理学、数学、阅读、科学、社会研究、音乐、体育、艺术等进行课程设置。

可以看出,在针对学科划分的角度上,中国和美国的课程设置存在显著的差异。

2. 教学方法和环境不同在教学方法上,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教育注重讲授、习题和考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美国小学教育注重的则是把学生看作是活跃的参与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合作。

此外,美国文化注重个人成长,注重学生的自信、独立性和责任感。

而中国则注重群体和集体的凝聚力,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学习。

3. 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在学生背景和需求上,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小学生文化课负担较重,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而美国小学生则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培养兴趣。

此外,中国和美国的教育环境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学科的划分比较明确,在教育中很少会出现跨学科的交叉。

而美国则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启示1. 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从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不同之处,能够相互促进,使两国之间的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教育的优点,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处理和导师式教学的发展;美国则可以借鉴中国教育的优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化。

2. 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和方法两国教育的差异也为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方面提供了启示。

中美日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异同

中美日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异同

中美日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异同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教育质量和课程设置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中美日三国的幼儿园教育在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

首先,中美日三国幼儿园教育都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在中国,幼儿园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在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强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日本,幼儿园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和观察力。

其次,中美日三国幼儿园教育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幼儿园课程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比如简单的汉字和算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课程。

在美国,幼儿园课程目标强调游戏和探究,比如探索科学和阅读绘本,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日本,幼儿园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和道德素质,比如礼貌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和手工技能。

综上所述,中美日三国幼儿园教育在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异同,但都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不同的国家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也考虑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传统,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

- 1 -。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臵比较以及借鉴美国,一个少有的没有经历封建专制的移民国家,创造了太多令全球人都震惊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逐渐进入国际视野,并超英赶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直至今日依旧领衔走在世界前位。

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从美国诞生,经济中心在悄无声息地由欧洲转至美洲。

而日本,是我们的近邻,是一个传奇的民族。

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并以其辛劳、智慧的民族精神建设自己的国家。

大和民族,在公元四世纪就已经出现,其民族精神延至今。

并在二战后,那么惨重的情势下,创造出了新的奇迹,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上述两个国家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其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在起基础、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基础教育又在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关键。

提高学校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什么呢?这也是我选择这样的国家和这样的题目的原因。

下面我将从中美日三国的课程设臵来简单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就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普及中学教育。

联邦政府规定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在学校学习。

学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

十二年中小学的分段因地而异,一般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

美国基础教育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办学形式灵活多元;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学校自主;课堂教学民主开放;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课程设臵贴近生活。

只有在这样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的前提下,课程的设臵才能够更加自然的融入到美国这种贴近生活中得以实施,并收到预料的结果,事实实践证明,美国的这种课程设臵是符合美国小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

美国课程体系设臵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执行、校本课程、周期修订、分综合理。

(一)国家建议: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联邦政府和教育部只对全国的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建议。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摘要】本文对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美基础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进行对比,揭示了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异同。

随后,通过对比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探讨了未来中美基础教育合作的展望。

文章深入探讨了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为未来的教育合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中美基础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启示、合作展望1. 引言1.1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两国在教育领域有着不同的体制和理念,因此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都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借鉴对方经验,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体制着重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科学习的扎实性和系统性。

而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倡导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中美两国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一些不同,例如中国注重传统学科的学习,而美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

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挑战。

通过深入比较分析和交流合作,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借鉴对方经验,共同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中美基础教育体制比较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体制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教育管理结构上,中国的基础教育由教育部门全国统一规划和管理,各级政府负责落实具体政策;而美国的基础教育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这种区别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上的差异。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比较研究目前,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注重纪律性和学术成绩的追求,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本文将对中美基础教育管理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教育目标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美两国都注重开展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教学评价也是一个相似之处,中美两国都注重通过考试和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

然而,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是管理模式的不同。

中美两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中国的基础教育管理更加集中且严格,而美国的基础教育管理更加分散且灵活。

中国的教育管理主要由政府和学校行政部门负责,而美国的教育管理由各个州和地方政府负责。

这种区别反映了中国教育管理更加强调统一性和统筹性,而美国教育管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差异化。

其次,中美两国的教师管理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教师管理主要是由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他们对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评价都有明确的指导。

而在美国,教师管理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主性。

美国的教师可以选择他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程。

此外,美国的教师评价系统也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术成果。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在目标、课程、评价、教师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的不同之处反映了两国在教育理念、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上的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中美基础教育管理,可以为改进和创新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比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比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日英三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比较凌品芳;江平【摘要】Since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vokes educational reform. Therefore, a new round elementary curriculum reform started in America, Japan and Britai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hav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se three countries and provides an enlightenment on the elementary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各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日英三国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课程改革的主要方面两个维度考查关、日、英三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可以窥探美日英三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异同,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名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4【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别比较【作者】凌品芳;江平【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3.07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惊人的变化,如国际社会呈现多极化政治体系,新科技日新月异,各国面临共同的“全球性问题”等。

中美基础科学教育的差异

中美基础科学教育的差异

中美基础科学教育的差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美两国在基础科学教育方面的主要差异。

基础科学教育对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推动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因此,理解不同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策略和实施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两国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以及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中美基础科学教育的差异,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中美两国的基础科学教育现状,包括各自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

然后,我们将对两国的基础科学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双方在教育理念、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将总结这些差异对两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借鉴对方的优点,以推动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中美基础科学教育政策与制度比较中美两国在基础科学教育政策与制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各自的教育哲学,也体现了各自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

在中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政策与制度紧密围绕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教育目标进行设置。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投入,强调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教育制度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化,例如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高考制度,确保了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中国的教育政策也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以提高教育质量。

相较之下,美国的基础科学教育政策与制度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美国的科学教育政策往往由地方政府和学校自主制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美国的教育制度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主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研究。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两国基础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中国的教育制度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但也可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美国的教育制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也可能导致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钱健
【期刊名称】《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5)2
【摘要】对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设置和师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美国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因各州而异;而我国和日本则颇为相似,其经验值得互为借鉴;三国的健康教育师资有一定的差距,美国和日本较为优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师资贫乏,应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在高校开设学校健康教育专业,对从事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研究提出,我国应建立专门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关注生活健康教育的内容;增设健康教育课程,完善体育教师教育。

【总页数】4页(P120-123)
【关键词】中关日三国;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作者】钱健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2
【相关文献】
1.中、美、日三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之比较研究 [J], 王得义
2.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J], 李明生
3.美、中、日三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研究 [J], 肖海婷;薄新国;任早珍
4.中、日、美三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J], 郭国进
5.中、日、英三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J], 王敏;陆秀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日三国基础教育之课程设置比较以及借鉴美国,一个少有的没有经历封建专制的移民国家,创造了太多令全球人都震惊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逐渐进入国际视野,并超英赶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直至今日依旧领衔走在世界前位。

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从美国诞生,经济中心在悄无声息地由欧洲转至美洲。

而日本,是我们的近邻,是一个传奇的民族。

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并以其辛劳、智慧的民族精神建设自己的国家。

大和民族,在公元四世纪就已经出现,其民族精神延至今。

并在二战后,那么惨重的情势下,创造出了新的奇迹,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上述两个国家的发展是举世瞩目的,其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在起基础、重要的作用,而学校基础教育又在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关键。

提高学校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什么呢?这也是我选择这样的国家和这样的题目的原因。

下面我将从中美日三国的课程设置来简单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就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普及中学教育。

联邦政府规定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在学校学习。

学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

十二年中小学的分段因地而异,一般为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

美国基础教育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办学形式灵活多元;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学校自主;课堂教学民主开放;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课程设置贴近生活。

只有在这样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才能够更加自然的融入到美国这种贴近生活中得以实施,并收到预料的结果,事实实践证明,美国的这种课程设置是符合美国小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

美国课程体系设置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国家建议、州级标准、学区决策、学校执行、校本课程、周期修订、分综合理。

(一)国家建议:美国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联邦政府和教育部只对全国的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建议。

另外,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多非盈利组织提出各种课程改革计划及对课程发展提出科学性的指导意见。

(二)州级标准:美国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检查权力和其他主要的教育行政权力一样主要由州政府教育部掌管。

各州教育部都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这些课程标准是学区和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州教育部和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检查的主要标准。

根据加州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课程标准看,美国的课程标准制定的不仅具体、详尽,而且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施的灵活性。

(三)学区决策:无论是国家建议还是州级标准,最终教材使用和选择的权力都在地方的学区。

美国各州的课程体系可谓一纲多本,各学区都可以根据本州的课程标准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

值得指出的是,教材的最终决策同其他一切事务的决策一样由学区董事会集体决定。

另外,美国公立学校的教材对学生免费提供,经费由州教育财政支出在学区教育经费中。

(四)学校执行:学校根据学区的课程安排情况及教材的选择情况进行课程安排,执行学区的课程决策。

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时必须遵循两个上级决策规定,一个是课程实施和检验要达到州级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个是必须采用学区所规定的教材。

也就是说学校课程执行的大纲和教材都是一定的。

虽然这样,学校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自主性,校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是美国课程的另一个特点——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虽然学校执行课程的标准和教材已经确定,但学校在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如何丰富学校课程体系上还拥有很大的自主性。

首先,每个学校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同样上科学课(理、化、生等),有的学校采用综合理科的形式,有的采用分科教学的形式。

甚至教学进度也不必统一,完全由教师自己调控。

(六)周期修订:美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已经形成了周期性修订的制度。

比如有的学区采用每六年为一个教材修订的周期,但每年启动不同的学科修订计划。

今年是启动数学修订,六年后完成修订;明年可能是启动语文的修订,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更新教材。

教材修订的过程是:分析回顾、课程修订、选用教材资料、实施执行、检查调整。

周期修订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也是对课程实施周期性监督检查。

(七)分、综合理:分科和综合是近些年来课程发展的热门话题。

美国主要采用的是分科教学课程体系。

虽然他们将理、化、生统一称作科学课,将史、地和公民课称为社会学课,但从州级课程标准看,各学科的标准还是相对独立的。

此外,教材也基本是相对独立的学科教材。

分科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理解。

但在学校执行课程时,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用综合课程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美国课程体系中的分科和综合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

日本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如下:(一)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目标的考察可以用两个纬度作为视点,—个是横向纬度(总目标),一个是纵向纬度(具体目标)。

日本课程总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就一贯强调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化社会,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等。

这个目标具有总括性,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遵循的。

(二)课程结构合理化从90年代初建立起的课程框架看,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活动(初中也有选修课)。

但从文部省有关的课程部门于1997年发布的《日本教育课程基本方向(阶段总结概要)》报告中和1998年中小学新修改的课程计划中可发现,日本课程框架即将发生大的变化,要在原有板块基础上,新设置“综合学习时间”板块。

“在新设置的'综合学习时间’中,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国际理解及外语会话、信息、环境、福利等教学内容进行横向的综合学习”。

无论开设多少新的、时代性的课程,都不能超过一定课时,这样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三)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日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增、减有关课程、课时。

例如,鉴于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无论从资源、能源、产业、教育、文化等哪一方面来看,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日本开始大力加强外国语教育,强调国际理解与合作,积极面向世界,积极迈向国际化时代。

(四)重视道德教育首先,体现在阶段目标上,确定各年级段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具体目标,小学低年级在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中年级培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生活态度,高年级培养作为集和社会中一员应有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其次,体现在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上,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强调体验性活动,积极采取实际观察及调查、接触实物、志愿者活动、演剧等方式积极利用学校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可内化的、有实效的道德教育。

同时,高中重在理性升华与反思。

(五)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日本教育中也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应试教育、重视智育、重理论教育等。

这些问题已引起日本教育界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关解决措施,而文部省极力推崇的体验性教育可谓切中要害,对症下药。

要求无论是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活动还是各学科教育,都要重视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

比如,由年级活动(课外活动为主)、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及学校校会等构成的特别活动,更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求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中体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类整体的各类关系,学会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人与自然的关系。

日本的教育改革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

其中“综合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对我国都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三千多的历史,其教育的历史溯源也是久远于今,有太多好的教育思想都是中国古代的圣贤留给我们的不可估量的财富,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的也太多、太多。

只是我们国人在继承和传扬中并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虽然说社会制度和国情有大不同,历史有多深厚,潜力就有多大,我坚信这句话。

既然说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我们也不能落后于别的国家。

即使我们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有许些限制,但这都不是问题。

我国当前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一)在课程目标方面,淡化对知识的注意力,将传统的知识教育转变为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二)在课程理念方面,变“关注知识”为“关注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的需要;(三)在课程结构方面,从儿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整合课程门类;(四)在课程评价机制方面,强调基本素质的和谐发展,提倡形成性评价;(五)在课程管理机制方面,建立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三国共同点(一)均力求建立中央、地方、学校三结合的课程管理机制,将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起来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初等教育来说,没有一个统一或大体统一的课程体系及主干学科的课程标准,就无法进行宏观的初等教育质量管理,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语言与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就会较难以执行完全统一的课程体系。

由于这一原因,绝大多数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语言与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地区差异的国家,在近十多来陆续展开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都致力于建立中央、地方、学校三结合的课程管理机制,力图在此基础上将课程设置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起来,将规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均注意在课程设置中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创造条件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时,十分注意为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权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主挑选或参与挑选选修科目和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评价或参与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开设的初等教育学科课程中,日本的“综合学习”、新西兰的“课题研究”等带有较浓综合实践色彩的课程,是最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权的课程。

(三)均从儿童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整合课程门类、编制课程标准在当代西方许多国家,社会需要和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初等教育课程体系的两个最基本的支撑点。

在当代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较为注意社会需要与儿童发展需要的结合。

不同点我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方向与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的不一致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不一致纵观当代世界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目标,首先是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其次是强调通过改革更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基础性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再次是根据各自的国情调整课业负担,使之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