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本文虽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但全文没有一处直白的表露。教学时,应把有感情地朗读放在首位,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

语气。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维持、壮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3.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明白哈尔威船长行动的真意。

4.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通过文中哈尔

威船长指挥救援的

具体表现,感受船长

的崇高形象。

学习哈尔威

船长临危不惧、沉

着镇定、舍己为人

的崇高品质。

2课时

1.会认“弥、脉、剖”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窟”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窟窿、混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以及原因。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导语:英雄,往往是在特殊情景、特殊场合下,涌现出来的超过一般人物的特殊人物。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个悲惨的时代;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悲惨的民族。”因此,英雄人物的出现,一定会受到尽情的讴歌和赞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就塑造了哈尔威船长这一英雄形象。今天,

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具体感知这位英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有关资料。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英伦海峡指英法两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西通大西洋,东北通北海。长约560千米,最宽处240千米,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3千米。平均水深53米,最深172米。是欧洲最重要的海上运输航道,也是重要的渔场。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定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音的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读准字音:

“措”是平舌音,读“cuò”;“混”是多音字,在“混乱”一词中

读“hùn”。

◆多音字:

mài 脉络 hùn 混乱

脉混

mò含情脉脉 hún 混蛋

◆形近字示例:

伦(伦敦)——论(议论)维(维持)——唯(唯一)

沦(沦丧)——轮(车轮)推(推开)——惟(惟妙惟肖)

措(措施)——惜(可惜)践(践行)——浅(深浅)

错(错误)——绩(成绩)贱(低贱)——钱(金钱)

◆书写指导:

“窟、窿”都是穴字头;“卑”的第六笔“丿”穿过上面的“白”;“遣”中的“”不要写成“虫”。

(2)重点词语释义。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威胁]①使遭遇危险。②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汹涌湍急]形容波浪又大又急,非常凶险。

[惊惶失措]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交流反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明确: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

起因: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到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经过: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结果: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船上,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深渊。

(2)在此基础上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中情节内容,拟小标题。

示例:

开端(第1~5自然段):雾海夜航

发展(第6~9自然段):海难发生

高潮(第10~43自然段):舍己救人

结局(第44~45自然段):赞扬英雄

2.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

(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紧张……)

3.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天气因素: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找出有关的语句:

a.“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b.“雾越来越浓了。”

c.“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隐约可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天气的恶劣。

(3)教师引导: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教师播放巨响)

(4)教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

(预设: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渲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a.教师惊恐地:黑夜里,发生了——(指名读)

b.教师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

c.教师惊慌而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全班读)

4.教师小结:“诺曼底号”就是在这种情景下遇难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我们又结识了一位世界大文豪,他就是__________;也积累了一些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讲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而故事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精神品质,深深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那么,在“诺曼底号”遇难的万分危急的时刻,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把握哈尔威船长在海难降临时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指定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写“诺曼底号”被撞,船长亲自指挥救援工作,在船上其他人员全部获救后自己却沉入大海的悲壮故事,体现了船长沉着冷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雨果的描述,初步感知了“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探究了海难发生的原因,相信那种紧张、惊险的感觉还萦绕在大家的脑海中。那么,在这惊魂未定的时刻,是谁采取措施让大家平安脱险呢?在他的身上,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崇高品质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想象品读,体会人们的惊慌。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段录音,学生倾听。

(2)指名反馈: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物品掉落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推搡摔倒在了地上……)

(3)教师引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4)指名反馈。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①指名读文,其他人评议。

②在同学们提建议的基础上,再请该同学读一读。

③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会强调突出哪些词语?为什么?

④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后有感情地读。

⑤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段录音,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文字。

2.分角色朗读,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

(1)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搡,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搡中有人落海,救援工作会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

(2)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师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段录音作为背景音乐)

(3)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4)指名反馈: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3.想象人物画面,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

(1)教师引导: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之后,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2)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示范读课文。(“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3)教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教师小结:感人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自然段。

(5)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集体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

(7)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4.理解句意,深化文章的主题。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的:(教师出示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2)引导学生讨论这三句话的意思。

(3)集体交流反馈。(提示: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尚品质是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具备的)

(4)教师小结:“诺曼底号”邮船不幸在海上失事,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三、课堂总结,学有所获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沉静果敢、恪尽职守、充满仁爱,用自己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写英雄乐章,铸就伟大灵魂。下面来读一首诗——《航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沉着,勇于决断。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配乐——《英雄的黎明》)

2.总结: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紧张,感人至深,是一篇展示语言美和人性美的佳作。作者真切、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场面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读起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哈尔威船长,随着他心爱的轮船沉入了大海,但是,这巍峨高大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永远闪耀在一代代读者心中!

3.拓展。

(1)作家雨果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体现“人格美”的形象,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有关作品,畅游文学圣地。

(2)在生活中,会有各种不测发生,如地震、火灾、下楼梯踩踏等事件。如果你在地震、火灾、楼梯拥挤等现场,模仿文中第12自然段说一段话,能让大家迅速安全有序

的撤离。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一)第一次指挥

师:海水伸出魔掌,就要吞噬船上每个人的生命。面对这灭顶之灾,船长首先是怎么做的?

生:船长下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救人。

师: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船长当时是这样吼的吗?谁再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船长这时的吼是在下命令,命令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投影出示“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学生回答命令的是什么)师:你们知道这里的“断后”是什么意思吗?从这个命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断后”是指让船员最后上救生艇。

生2:我体会到船长镇定自若、考虑周到。

师:对了,在这危急时刻,船长这样镇定,考虑得这样周到,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请一组同学读这段话)

师:船长下达这样的命令指挥大家逃生,有效果吗?

生:没有。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指名读)

师:是呀!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一瞬间,就要失去自己的生命,这怎能不叫人

惊慌失措呢?来,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齐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这样的场面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生1:秩序十分混乱。

生2:全船的人葬身鱼腹。

生3:轮船沉没,无人生还。

……

师:是呀!船毁人亡的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地逼近,作为一个镇定的船长,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读一读第16~34自然段。

赏析:教师指导学习第一次指挥,这是这个精彩故事的开始,教师没有进行烦琐的内容分析理解,只是抓住船长威严的命令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其威严,体会其威严。采取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用“读”,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升情。威严的命令读好了,再读写命令没起到作用的段落时,学生读书时的语气明显变化,一种焦急、一种担心、一种忧虑表现了出来,学生已完全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几乎有了与故事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这一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走进了文本。

(二)第二次指挥

师:谁来说一说,船长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

师:在你们刚才读的这几段话中,有几个人在对话?请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这几个人的对话,用心地体会,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生1: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要开枪打死抢在前面的男人?

师:是呀!我也纳闷儿为什么说开枪打死抢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生2:这是威胁。

师:你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是太棒了!

生3:这样才能控制住当时混乱的局面。

师:你用心读书了,就会有这样独到的体会!

生4:保护弱小,保护妇女。

师:你真会读书!不错!

赏析:第二次指挥是故事的高潮,教师抓住了最震撼人心的句子“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在那人人为自己,人人为活命,人人都有选择生的权利的危急时刻,船长的这一声命令,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人们内心黑沉沉的阴霾。老师处

理时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导——联系上下文读书,注重了心灵的塑造——危急时刻要保护弱小,保护妇女。

(三)第三次指挥

师:在船长镇定的指挥下,妇女被救走了,其他乘客也安全撤离了,船上六十人都撤离了吗?还有谁?

生:没有。克莱芒。

师:从哪儿看出来?谁走在最后?

生:其他船员。

师:“快干!”这是船长留下的最后一道命令!船上六十人全部获救了,可船上有六十一人啊!船长把谁忘了?

生:船长自己。

师:是呀,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这就是伟大灵魂的体现!

师引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手势提示)

学生接读:“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这就是那位船长,他是一座山,一座巍峨的高山,一起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这就是那位钢铁铸成的船长!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留给了自己!一起再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赏析:第三次指挥是故事的升华,人们即将全部得救了,船长即将沉入深深的大海,这个“伟大的灵魂”即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教师很好地利用引读法,师生合作三读课文描写船长的段落,通过高声诵读,让船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座丰碑。这样的教学设计,实为精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书,从读中去感悟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此外,我还注意指导学生读书,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鼓励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中不仅感悟了船长的品质,还提高了朗读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在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授本课时,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两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本节课我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然后局部分析,最后回归整体,在探究感悟环节,学生直入重点,从读中分析感悟船长的精神,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精练。二、本节课自主教学体现不够。今后努力的方向:一、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二、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三、多听课,多向周围的教师学习。四、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概貌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 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 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如同一座摩天大楼, 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就是大楼的根。所以学好小学语文很重要。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罗明忠) 2012年3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七.课后记: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课后记: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古诗词三首 课型: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理解、背诵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五步品诗法”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古诗而且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时间是如何度过的?看来同学们的课余时间真是丰富多彩,但是古代儿童的课余生活一定会让你们羡慕的,想不想看看宋朝的孩子是怎么度过同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强调“宿sù”的读音,“店”的写法。(ppt 出示课题、出示拼音加强记忆) 二、讲授新课 1、初读正音。(课件出示古诗词、红色字体强调读音) ①指名读古诗,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②全班齐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 2、再读,划节奏。(在PPT中用粗体斜线强调节奏) 古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应该注意节奏,要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③学生自己读古诗,找节奏(注意:不能将词语拆开)。 ④学生展示,教师指导后全班带着节奏再来读古诗。 ⑤古诗的节奏不但能读出来,我们还可以用手拍出来,教师示范,学生试读。 ⑥打节奏、齐读。 3、读古诗、想画面。(PPT出示范图、用箭头强调诗文中描写景物的词)

①、同学们,古诗不但有韵律美,它蕴含的画面也很美。人们常说:“古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找出来吗? ②学生展示,教师相机简笔画、贴图、板书。 前两句的景物:篱落、径、树头、----静态 后两句的景物:儿童、黄蝶、菜花----动态 ③写法: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PPT出示诗文,由黑色字体转变为红色字体,强调重点词) ①、深:创设情景理解深远和深坑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深是深远的意思。 ②未成阴:出示组图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引出“菜花”。 ③急走:快跑。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走”的意思。 拓展:(想像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嘴巴会不会闲着,心里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④诗中还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找出来吗?——“追”与前问照应,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跃然纸上,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5、检测:熟读成诵。(ppt出示范图,箭头指示提醒孩子背诵古诗) ①看画面,读古诗。 ②看画面,背古诗。 三、总结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五步品诗法”。(PPT逐条展示总结的背诵方法。) 1、初读正音。 2、再读,找节奏。 3、读古诗、想画面。 4、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5、看画面,背古诗。 同学们,你会用“五步品诗法”来学习古诗了吗? 四、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古诗) 用“五步品诗法”学习古诗《江雪》。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教案

2018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

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