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考试1(正题)

合集下载

高三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试题

高三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年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卷〔总分值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本卷须知:2.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将本套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目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创造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消费、分配、流通、消费、再消费,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严密相关。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假设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

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开展。

可持续开展理论的核心在于获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挤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进步。

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详细表达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

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

其次,兴旺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开展中国家那么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开展经济的两难之中。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表达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络生活和读者的最珍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打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表达原那么。

所谓限制表达,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表达,“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者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表达者后,立即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风格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表达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表达。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仁慈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目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表达人,开场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表达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表达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到达了HY。

高一年级第2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第2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菲.薄(fēi)尸骸.(hái)攒.(cuán)射殒身不恤.(xù)B.惩.创(chãng)忏.悔(chàn)解剖.(pōu)长歌当.哭(dāng)C.桀.骜(jiã)屏.(bǐng)息浸渍.(zì)叱咤..(chìzhà)风云D.寥.落(liáo)喋血.(xiě)租赁.(lìn)肆无忌惮.(dà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诧异谦逊酣畅迥然不同暗然神伤B.莅临屠戳编辑前仆后继胆战心惊C.蹂躏噩耗作揖阴谋鬼计惨淡经营D.篱笆煎熬景仰委曲求全惊心动魄3.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

..尽致B.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C.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B.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唱着千年的凄凉。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通用02)含答案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通用02)含答案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02高三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在既有模型的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数据训练和引导不断更新模型,初步展现出类人的创造性。

这种强大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仅代表着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冲击。

关于技术对人类的取代过程,法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认为,技术对人的取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技艺知识的剥夺,对人生活知识的剥夺,对人理性知识的剥夺。

整个剥夺过程被斯蒂格勒称为人的“无产阶级化”。

在斯蒂格勒看来,“无产阶级化”并非指人的经济状况的贫穷,而是指技术的“智能化”导致的人的“愚钝化”,抑或“废人”化。

也就是说,技术发展不仅能够取代人类身体,代替人类的生产劳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提供生活选择设计选项让人们在其中作出价值选择,甚至代替人们选择如何生活。

那些失去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的人会被视为“废人”,因为他们不再拥有可以自给自足的知识,甚至也失去了“生活的知识”。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理性思考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会不断下降,越来越趋于平庸化、扁平化。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HY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者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承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HY机构,它基于调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承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

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场就是坚决的红灯警示,如今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是之短令人吃惊。

2021年,大学副教授黄HY就因团队进展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

当时有人预测,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

但是,从那时到如今才3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呢?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宏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目前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安康婴儿。

这显然比胎儿出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承受〞的同时,给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其一,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将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

黄HY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约为33%。

显然,这个成功率并缺乏以获得平安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如今,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

【新课标I卷】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I卷】第二次全国大联考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有关“艺术”的概念,是历史地形成的。

通过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我们一向认为的那些自然而然、古已有之的概念,其实是在相当晚近的时代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

我们今天所具有的关于“艺术”的“自然而然”的常识,是一种历史的构造。

关于艺术定义的历史,我们可以分成三段来考察,即古代对真正艺术的追求,近代以单一的原则来定义艺术,以及现代分析美学对艺术定义的研究。

在古代,对艺术的评价之中,就已经有了寻求艺术定义的萌芽。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到,用界笔直尺画出来的画,是“死画”,而像吴道子那样“意存笔先”“守其神,专其一”所作出来的画,是“真画”。

提出一些艺术观念,将符合这些艺术观念的艺术品称为艺术或真正的艺术,这种做法,应该视为现代艺术定义的萌芽。

类似的情况在欧洲也有。

然而,那时还没有现代艺术的概念,所表达的只是在创作中的追求和在欣赏时的提示而已。

为艺术下定义的要求,是在现代艺术体系形成之时才形成的。

这是一种艺术的自觉。

当夏尔•巴托提出“美的艺术”体系之时,就认为,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要归结到一个单一的原则上。

他说艺术是“模仿”,对此,有许多人反对。

这不要紧,将人类的一些不同的活动及其成果放在一道,宣布它们都是“美的艺术”,又认定它们是依据共同的原则生产出来的,这已是思维的一大进步。

或者可以说,巴托实现了从“什么是艺术”到“艺术是什么”的转化。

从这时起,人们就开始寻找艺术的定义了。

关于艺术的定义,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规范性的。

制定一个标准,将符合这个标准的说成是艺术,而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宣布它不是艺术。

第二种是描述性的。

它不是要告诉艺术家如何创作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而是面对被公认的艺术品,对它的特征作出描述,说明它们作为艺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些较为古典的关于艺术的定义,例如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现实的再现”等等,兼有规范性和描述性的特征。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A. 功臣封国B. 姬姓封国C. 商族后裔的封国D.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姬姓封国,故B项正确。

功臣封国不是王族,故A项排除。

商族后裔也不是王族,故C 项排除。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也不是姬姓封国,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重修家谱的热潮,学术界也出现了研究家谱的热潮。

下列制度中与家谱密切相关的是A. 井田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家谱体现的是血缘宗族关系,属于宗法制的影响,故B正确;A属于土地制度;C和D属于地方制度。

3. 《隆平集·取士》记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

”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A. 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 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 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科举制度,按照分科考试方法进行,故D正确;A属于军功爵制度;B属于察举制度;C属于九品中正制。

4.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

创立行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所以答案选D。

5.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一级物理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命题教师:赵国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某一速度开始下落的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D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从某一速度开始下落的运动2、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3、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关于这个物体在4s 内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 .4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 .4s 内通过的路程为2m ,位移为零 4、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力可以脱离物体独立存在 B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 .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5、关于物体的重心和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重心总是在物体上B.总是与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相同C.总是与物体受到的弹力方向相反D.总是与地面垂直6、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是( )A .只有重力B .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C .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D .地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7、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 =15N 、F 2=6N 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若F 2保持不变,当F 1减小至1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A.增大至11N B.增大至15NC.减小至5ND.减小至4N8、如图,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位置“1”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B .小球下落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第3题图图 F 1F 2 第7题图图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D .小球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大小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9、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它到温州的直线距离为 356km 。

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段考试卷第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段考试卷第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段考试卷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A .B .C .D .2.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 .B .C .D .3. 历史上,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分别在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球,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有A .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B .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C .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 .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时间与倾角无关4.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此方法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出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A .B .C .D .5. 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 . 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比较小的时间间隔B . 老师说12点下课是说的时间间隔C . 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D . 你来了多久?表述的是时刻二、多选题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力学中为了研究方便,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可以看成质点,质点是理想化模型B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假设法C .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加速度和速度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D . 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运用了极限思维法7.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 . 3~4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 3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 . 0~2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6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D . 6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8m8.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可能的是A .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B . 加速度向东,而速度向西C .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D . 加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不变9. 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紧急刹车测试中,刹车后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则该汽车()A . 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B . 刹车后5s内的位移为45mC . 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48mD . 刹车时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10.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初速度大小为v0,经过时间t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以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A . v0t+ at2B .C .D . at2三、实验题11. 如图所示是利用光电门近似测瞬时速度的实验,若遮光条宽度△s=3cm,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15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s,则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1=________,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__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s,则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在这个实验中要更准确的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遮光条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________.1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本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A .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B .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 刻度尺D . 秒表E . 天平(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A . 先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B .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带动纸带运动C .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D .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3).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那么:①3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二次考试试卷.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二次考试试卷.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临泽中学高一物理第二次考试试卷命题人:孙兴明 07.10.2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5分)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B .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表示了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D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废一定为正值2.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在1s 、2s 、3s 内,这三段路程之比是 ( )A .1:2:3B .1:3:5C .12:22:32D .13:23:333.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是:X=24t 6t 2,则它的速度为0的时刻是 ( )A sB 6sC 2sD 24s....164.A 、B 、C 、D 四个质点都作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为下图中的A 、B 、C 、D 四图所示,由图可知,经4s 后可以回到t=0时位置的质点是 ( )A .A 和B B .C 和D C .A 和C D .B 和D5.汽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 速度为7m/s, 关闭油门后前进100m, 速度减为5m/s,如果加速度不变,则再前进100m后的即时速度和关闭油门后共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A.2m/s,102m B.1m/s,204m C.1m/s,408m D.2m/s,204m二、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运动方向不改变情况下) ()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跟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总随时间均匀减小.7.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二〇一六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 2017.04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异路....啊!⑥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社区最近开展了大规模的“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项目丰富,但由于活动多安排在上班时间,参加的人大多以离退休人员、儿童和自由职业者为主。

B.“羊城好作业网”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布置各类暑假作业的公益活动,大学校长、知名作家都在这里给广大中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家过一个别样的假期。

C.脑梗塞的发病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食饭、吸烟、大量饮酒、少运动、夜生活过度等。

D.有些人口规模小的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不够,不仅运营需要政府的巨额补贴,建设还需要政府的高额投入,地铁反而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负担。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复杂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学习践行国学经典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呼声,究竟应如何有效地传承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几千年教育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西矿业集团环境监测站理论学习考试题(试卷满分120分)姓名:一、填空题(共45题,每小题1分)1、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

2、地下水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孔)口应高出地面 m,井(孔)口安装,孔口地面应采取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

3、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一次。

4、地下水采样前,除、和监测项目外,先用被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后再采集水样。

5、采集地下水水样时,样品唯一性编号中应包括、采样日期、编号、序号和监测项目等信息。

6、废水样品采集时,在某一时间段,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称为。

此废水流量变化应%。

7、比例采样器是一种专用的自动水质采样器,采集的水样量随与成一定比例,使其在任一时段所采集的混合水样的污染物浓度,反映该时段的平均浓度。

8、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的采样点的标志内容包括、编号、排污去向、等。

9、工业废水的分析应特别重视水中对测定的影响,并保证分取测定水样的性和性。

10、文字描述法适用于天然水、、和中臭的检验。

11、用“臭阈值”表示水中臭检验结果时,闻出臭气的最低浓度称为“”,水样稀释到闻出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称为“”。

12、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悬浮物质所造成的,可使光被或。

13、测水的浊度时,水样中出现有物和物时,便携式浊度计读数将不准确。

14、目视比色法测定水的浊度时,所用的具塞无色玻璃瓶的和均需一致。

15、目视比色法测定水的浊度时,浊度低于10度的水样,与浊度标准液进行比较时,在上观察;浊度为10度以上的水样,比色时应对照观察。

16、当水深大于 cm、流速不小于 m/s时,可用流速计测量流速。

常用的流速计有旋杯式和桨式两种。

③17、水的流量测量方法有流速计法、、、容积法、孔板流量计、水平衡法、排水系数法、浓度法、皮托管测速计法、文丘里测速计法等多种方法。

18、溢流堰法是测量水流量的主要方法,所用的堰按堰顶的形式或堰壁厚度可分为薄壁堰、和。

其中薄壁堰使用方法简单,精度较高,广泛使用于明渠测流,并可实现自动测量。

③19、电极法测定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校验指示电极时,如实测结果与标准电位值相差大于 mV,则指示电极需要重新净化或更换。

20、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所用的电极分两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和。

③21、根据天平的感量(分度值),通常把天平分为三类:感量在 g的天平称为普通天平;感量在 g的天平称为分析天平;感量在 mg的天平称为微量天平。

22、沉淀按其物理性质的不同,可粗略地分为沉淀和沉淀,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凝乳状沉淀。

23、水中少量硫酸盐对人体无影响,但过量时有致泻作用,饮用水中硫酸盐的含量不应超过 mg/L。

24、重量法可以准确测定硫酸盐含量在 mg/L(以SO42﹣计)以上的水样,测定上限为 mg/L(以SO42﹣计)。

25、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µ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下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26、水中的残渣,一般分为、和三种,其中也称为悬浮物。

27、电化学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极,进行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极。

28、电化学电池的电极电位大小决定于溶液中氧化还原体系的能力。

29、量器的标准容量通常是指在℃时的容量。

30、酸式滴定管主要用于盛装酸性溶液、和。

答案:氧化还原性溶液盐类稀溶液31、按反应的性质,容量分析可分为:法、法、法和法。

32、络合滴定法就是利用和形成络合物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容量分析方法。

33、容量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34、标准溶液从滴定管滴入被测溶液中,二者达到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的点,叫做,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正好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叫做。

35、正式滴定操作前,应将滴定管调至“0”刻度以上约0.5cm处,并停留1~2min,然后调节液面位置,停留1~2 min的目的是为了。

每次滴定最好从“0”刻度或接近“0”刻度开始,这既是为了保证有足够量的溶液供滴定使用,又是为了。

36、滴定管在装入滴定液之前,应该用滴定液洗涤滴定管3次,其目的是为了,以确保滴定液。

37、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38、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样中的BOD5时,为保证微生物生长需要,稀释水中应加入一定量的和,并使其中的溶解氧近饱和。

39、稀释与接种法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时,如水样为含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可使用的稀释水进行稀释。

40、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样采集后,为固定溶解氧,立即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沉淀。

41、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应选择溶解氧瓶采集水样,采集中要注意不使水样在采样瓶中。

42、一般来说,水中溶解氧浓度随着大气压的增加而,随着水温的升高而。

4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样中氧化性物质使碘化物游离出I2,若不加以修正,由此测得的溶解氧值比实际值,而还原性物质可消耗碘,由此测得的溶解氧比实际值。

44、氰化物以、和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45、氰化物水样采集后,必须贮于(材质)瓶中。

二、判断题(共45题,每小题0.5分,共22.5分)1、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布设每个县至少应有1~2眼井,平原(含盆地)地区一般每500km2布设1眼井。

( )2、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污染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

( )3、地下水采样时,每5年对监测井进行一次透水灵敏度试验,当向井内注入灌水段1m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复原时间超过30min时,应进行洗井。

(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监测站对排污单位的总量控制监督监测,重点污染源(日排水大于100 t的企业)每年4 次以上,一般污染源(日排水量100 t以下的企业)每年2~4 次。

( )5、要了解水体垂直断面的平均水质采用“综合深度法”采样时,为了在所有深度均能采得等分的水样,采样瓶沉降或提升的速度应是均匀的。

( )6、检验臭的人员,不需要嗅觉特灵的人,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即可。

()7、由于测试水中臭时,应控制在恒温,所以臭阈值结果报告中不必注明检验时的水温。

()8、检验水样中臭使用的无臭水,可以通过自来水煮沸方式获取或直接使用市售蒸馏水。

9、一般现场测定浊度时的水样如需保存,应于4℃冷藏。

测定时要恢复至室温立即进行测试。

()10、测定水的浊度时,气泡和振动将会破坏样品的表面,会干扰测定。

()11、便携式浊度计法测定水的浊度时,透射浊度值与散射浊度值在数值上是一致的。

()12、便携式浊计法测定浊度时,对于高浊度的水样,应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后测定。

()13、测定水中浊度时,为了获取有代表性的水样,取样前轻轻搅拌水样,使其均匀,禁止振荡。

()14、流速计法测定水的流速时,为减少测量误差,当水深小于40cm时,采用一点法,水深大于40cm时,采用两点法。

()15、容积法测定污水的流量是将容器放在流水降落地点的同时,卡上秒表,测定容器中装至一定体积水所需的时间。

测定一次,记录时间t秒,根据容器容量计算流量。

()16、用浮标法测流的河段,要求顺直段的长度应大于上、下浮标断面间距的两倍。

浮标中断面应有代表性,并无大的串沟、回流发生。

()17、在每次使用流速仪之前,必须检查仪器有无污损、变形,仪器旋转是否灵活及接触丝与信号是否正常等。

()18、污水流量测量应能满足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的需要,污水测流须与污染物浓度监测同步。

()19由于电导率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水样中的油污对电导率测定干扰不大,所以可以直接测定。

()20、天平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计量量具,应定期由计量部门检定。

()21、台秤又称托盘天平,通常其分度值(感量)在0.1~0.01g,适用于粗略称量。

()22、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希望沉淀反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越不完全;沉淀的溶解度越大,沉淀越完全。

()23、用重量法测定水中硫酸盐时,当试料中含有CrO42-、PO43-大于10mg,NO3- 1000mg,SiO22.5mg, Ca2+2000mg,Fe3+5.0mg 以下时,不干扰测定。

()24、重量法测定水中的硫酸盐时,硫酸钡沉淀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虽然可以防止碳酸钡和磷酸钡沉淀,但是酸度较大时也会使硫酸钡溶解量增大。

()25、重量法测定水中的悬浮物是一种近似方法,只具有相对评价意义。

()26、烘干温度和时间,对水中悬浮物的测定结果有重要影响。

()27、测定水中悬浮物过滤水样时,滤膜上悬浮物过多,可酌情少取水样,悬浮物过少,可增大水样体积。

()28、电化学分析法大致可分成五类: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极谱法。

()29、标准氢电极是参考电极的二级标准。

()30、由外界电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电池称作原电池。

()31、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物质成分的分析方法。

它以电导、电位、电流和电量等电化学参数与被测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量的基础。

()32、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的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多硫代硫酸盐等物质时,可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消除干扰。

()33、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采样时,应沿瓶壁注入至溢出瓶容积的1/3~1/2。

()34、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若亚铁离子含量高,应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消除干扰。

()35、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配制淀粉溶液时,加入少量的水杨酸或氯化锌是为了防腐。

36、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碱性碘化钾溶液配制后,应贮于细口棕色瓶中,并用磨口玻璃塞塞紧,避光保存。

()37、采用稀释接种法测定BOD5时,水中的杀菌剂、有毒重金属或游离氯等会抑制生化作用,而藻类和硝化微生物也可能造成虚假的偏离结果。

( )38、稀释接种法测定水中BOD5,冬天采集的较清洁地表水中溶解氧往往是过饱和的,此时无须其它处理就可立即测定。

( )39、采集BOD5水样时,应充满并密封于采集瓶中。

( )40、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水样,在采集后若不能立即分析,应加入浓硫酸,使pH<2,若为碱性法测定的水样,则不必加保存剂。

()41、因高锰酸钾溶液见光分解,故必须贮于棕色瓶中。

()42、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时,沸水浴后的水面要达到锥形瓶内溶液面的2/3高度。

()43、高锰酸盐指数可作为理论需氧量或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44、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加热煮沸时,若延长加热时间,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