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建设金句

文化强国建设金句
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强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文化强国建设是指通过加强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三、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
四、文化强国建设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六、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通过文化交流和传播,增强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七、文化强国建设要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八、文化强国建设要注重培养公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国家认同和凝聚力。
九、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
内的传播和影响。
十、文化强国建设要注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动全民阅读、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普及。
十一、文化强国建设要注重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上是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金句,通过加强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富强富裕富饶的物质基础,需要民主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更需要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才是现代化的社会。
文化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入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新部署,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
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关键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在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五大目标中有一项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这一目标昭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矛盾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彻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满足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2.文化建设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源泉。
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他几大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道德保障和舆论环境。
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反映文化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实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部署,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新趋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20年高考政治考点必备手册(人教版)

必修3 文化生活考点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纲导学(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协调发展。
(指导+坚守+立足+结合+三个面向+四个定语+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注意:1、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判断文化的先进性就是看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先进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文化形态。
这种先进性就在于它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围绕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形成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在文化的地位作用上,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发展方向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发展目的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在文化发展动力上,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文化发展思路上,正确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教育引导功能和满足需求功能,正确区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文化需求、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而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在文化发展格局上,形成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文化建设格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在文化发展战略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廓清了过去在文化建设上的种种思想迷雾,避免了文化体制改革可能走的弯路,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实践探索的根本结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重要创新成果。
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谈谈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

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谈谈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善于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一、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把远景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就长远目标而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在全球化时代发扬光大?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增强?作为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文化建设如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正是为了回应这些挑战,六中全会提出“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奋斗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做到“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这“五个坚持”,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遵循。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全会通过的决定 , 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 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 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 , 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 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 ,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 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 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第一 , 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 , 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 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 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 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 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 , 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
从国际看 ,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 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 ,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 , 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 10月 18日胡锦涛❋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在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中

务,号召广 大文艺工作 者认清时代 和 人民赋 予的神圣使命 ,坚持为人 民服
务 、为社 会主 义服务 ,坚持 百花 齐放 、
胡锦 涛总书记 出席大会 开幕式并发表
》
要 重视进 城 流动 妇 女儿 童 的 问
各级领 导要有 大局 意识和责任意识 ,
心 系妇女 儿 童发 展 ,投 入 更 多热情 和 精 力去 抓 这 项 工 作 ,加 强 调 查研 究 , 及 时解 决妇女 儿童发展 中的 实际 问 题 。要 把 妇女 儿童 事 业发 展 纳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总体 规 划 和 公 共 政 策体 系 ,
便 。要按 照城 乡基 本公 共服 务均 等 化
的要 求 ,对流 动 妇女 儿 童 与城 市人 口
一
术工作者要 弘扬真善 美,多创作反映
尊 重 妇 女 、 关 爱 儿 童 ,积 极 、健 康 、
向上的精 神 文化 产品 。
视 同仁 。认 真 落 实相 关政 策 ,确 保
流动 儿童在异地平等接 受义务教育的
会 环境 。社会 各 界 各 方 面都要 积 极 参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周围,高举
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伟 大旗 帜 ,以 邓小
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 ,深入贯彻 落实科 学发展观 ,扎 实 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 国妇女
与妇女儿童事业,群策群 力,推动在
作 为衡 量 政 府 工作 的 重要 指 标 。各 级
好 风 尚。 文 化 市场 、 传 媒 和 互 联 网,
题 。他 们在 城 市居 无 定所 ,与城 市 融
要 自觉坚决抵制危害青少年成长和贬
损女 性 形 象的不 良信 息 传播 。 文 学艺
2020最新 文化生活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教材)

必要性: 我们的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 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具体要求: 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 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4)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3.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结合课本P98-101页,思考: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义)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怎么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3.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1)重要性: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 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形成:①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 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 的必然选择。 (4)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由之路)
(4)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3.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原因:
A.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 旨决定的;(党的视角)
B.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 求决定的;(历史视角)
C.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 意愿决定的;(人民视角)
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意味着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自主性、独立自信,培育文化自信,努力实现文化领域的强国目标。
以下是我对这一理解的解析:1.自主性与创新:文化强国之路强调自主性与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从本土实际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业。
这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2.独立自信的文化输出:文化强国意味着独立自信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自主选择和自我表达,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适应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对话交流,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吸引力和影响力。
3.文化产业与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注重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创意、电影、音乐、艺术、媒体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加国家意义上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4.文化自信与价值引领:文化强国之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播,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同时,也应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成为引领文明进步的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体现,需要坚持自主性、创新和独立自信。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输出,培育文化自信和价值引领,中国将能够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强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难点探究问题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难点探究问题【重难点探究】探究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问题探究(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有什么特征?(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3)为什么要坚持这一道路?探究点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材料一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提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欲在世界竞争中去弊兴利,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自觉运动。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材料二“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问题探究(1)上述观点说明了什么道理?(2)材料中提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形势与政策1(1)

关键词二:文化产业
2003年9月,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 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 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 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 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 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 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 问题: 什么是价值? 人的价值的基本意义 价值观的含义和实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当代国外价值观问题研究及 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基本问题 1、什么是价值?
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中对主体 需要表现出的肯定性或者否定性 意义,就是价值的本质。
西文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字 cultura,本意为土地耕耘和作物培 育,可见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和生 产活动。后来用于人类自身的心灵、 心理、智慧、情操、道德、思想的 培育、教育等一切精神活动乃至日 常社会生活内容的价值凝练。英国 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 俗等的复合体,即文化是整个生活 方式的总和”。
(三)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中国还是西方 世界,社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思维活跃、 文化繁荣的时期。
1、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 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2、儒家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文化发展和强国建设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在文化领域中对自身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的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同时,要着眼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创新的精神和开放的姿态塑造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二、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文化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主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
要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创作,在文艺、电影、戏剧等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家。
同时,要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挖掘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文化创新的突破。
三、文化传承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文化传承是保持国家文化根基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
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振兴经典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此外,还要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桥梁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桥梁,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
同时,要推动建设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吸引外国文化精英来华交流、创作,为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
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创造了生机勃勃的崭新文化。
从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发展进步。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
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选择、文化纲领和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
如果抛弃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我们党始终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坚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适应时代和实践的新发展,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时代的青春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就是植根民族历史文化土壤而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最能把中华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发扬光大。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中华文化蓬勃生机、迎来全面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只有认识文化的演进逻辑,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开拓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
党和国家事业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根本方向,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不同于其他国家,面临的任务和要求也不同于其他国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深刻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概括提出的“五个坚持”的重要方针,集中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属性和文化工作的特殊原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精神焕发地投身文化建设、进行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期待。
回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推动文化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必须坚持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形成的方针原则。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科学把握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选择,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
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绝不能照搬别国的文化发展模式,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设计,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发展路径,努力构筑我们的文化优势。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加坚定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信念,极大焕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把我国丰富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文化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拓展我国的战略利益和发展空间。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贯穿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给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是指引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指针。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解决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承续民族传统、植根伟大实践、秉持开放包容,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要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要始终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文化科技创新潮流,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
要始终以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坚持辩证取舍的方法,提高转化再造的能力,积极吸纳融汇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赋予先进文化强大生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努力把全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逐步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中国文化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积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文化科学发展,必须把着力点放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上来。
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文化发展的布局和结构,推动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文化发展后劲,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