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大败局》看企业家悲惨命运
《大败局》读后感(最新)
书籍列举了数个在商业上曾经辉煌的公司最后倒下的案例,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思考。
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书里面众多的企业家无不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做出了惊人之举,累积了一定财富才会被吴晓波“记录在案”,可即便他们曾经辉煌一时,在过程中犯的几个小错在某些时间也会爆发成压倒企业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创业失败。
有的时候可能都称不上是企业家犯的错,可能是整个时代或者某个行业突然的变冷导致的异常。
其实人生的每次选择都是一次“赌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只是有些选择在没几天以后看到了结果,有的选择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面才会显现。
书中的创业者都在那个年代选择了下海经商,这个选择深深的影响了他们,可能他们中的部分后面要做的更大的选择不是自己本身想要做出的,但是在边上环境的影响下导致他们又不得不继续做出一些决定,在某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竭尽自己所能。
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对一些事情说NO。
当你在机缘巧合站到某个相对较高的点时,你会发现你看到的更多,听到的更多,同时从四面八方来的各种“力量”也会跟“风”一样四面八方涌过来,往往会在你还摸不清头脑的时候就推着你往某个方向前进。
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方向,这时候你就可能能够捋顺这些风,这时候他们就会变成一个整齐的推着你的力量,你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帮助你,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本身的目标就是错的,走到最后是悬崖。
很多人却是跟我一样不独立思考,感觉哪边风声大就往哪去,结果往往迷失在了途中,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还记得自己是大学时候看的《激荡三十年》,当时觉得改革开放那个年代真是最好的年代,涌现出了这么多伟大的企业家,看完《大败局》才发现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是真理,那个年代是由众多的充满勇气、激情、努力、奋斗的人累起来的,我们平时听说的如雷贯耳的那些商业传奇人物其实都是从众多人里脱颖而出的,更多的人掩藏在我们不会轻易发现的地方。
或许每个时代对于当代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大败局》书评
《大败局》书评
《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失败案例教学必读图书。
这是一部激荡的纪实著作,九十年代商海的血雨腥风在作者吴晓波的笔尖下是那么的清晰可触。
企业的跌宕起伏远远超出我的所思所想,德隆、科龙、顺驰、铁本、巨人、南德等这些曾经叱咤风雨的企业,在时代的机遇中崛起,但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轰然崩塌,如一缕青烟飘散,不复存在。
透过《大败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难以言表和谁也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今天正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表演的一些企业家可能最终都将不可避免的失败。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这并不是一本发现真理的书,但它记载了一些著名的灾难,希望后来的人们能够从这些崩塌的帝国废墟中寻找到重新出发的起点、勇气和免于重蹈覆辙的启示。
我们应该始终怀着一颗尊重而虔诚的心,来面对每一位在风雨中前行或跌倒的中国企业家。
这些成功或失败的中国企业家都是幸运的,因为在应当由他们承担责任的这个年代,他们发动了一场具有激荡力的企业革命,他们的使命与他们的命运,决定了一个民族的进步,他们的悲剧也成为了一个国家进步史的一部分。
他们几乎身无分文,可他们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
他们全部都具备成为英雄的禀质,可是最终他们全部都有着一段烟花般绚烂又归于寂寞的命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记住他们,就记住了中国改革的曲折和悲壮。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败局》书评》。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读后感《大败局》读后感引言概述:《大败局》是一本揭示人性弱点和商业失败的书籍,通过讲述一些知名企业的失败案例,深刻剖析了成功背后的教训和警示。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商业世界的残酷和竞争,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大败局》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一、警示人性弱点1.1 人性弱点在商业世界中的体现《大败局》中揭示了许多企业失败的案例,很多时候是因为企业家或高管的人性弱点导致的。
比如贪婪、骄傲、自负等等,这些弱点在商业世界中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1.2 人性弱点对决策的影响人性弱点会影响企业家或高管的决策,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选择,进而导致企业的失败。
比如盲目扩张、冒险投资等行为,都是人性弱点的体现。
1.3 如何避免人性弱点的影响通过学习《大败局》中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加警醒自己的人性弱点,避免在商业决策中受到其影响。
要保持谦逊、谨慎和理性,不要被贪婪和骄傲蒙蔽双眼。
二、警示商业失败的原因2.1 对市场的误判有些企业失败是因为对市场的误判,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大败局》中的案例告诉我们要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不要盲目推出产品。
2.2 资金管理不善资金管理不善是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资金链断裂会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企业要做好资金规划,避免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2.3 领导层管理不善领导层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大败局》中的案例中有很多企业是因为领导层内部矛盾、管理混乱导致的。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警示成功背后的危机3.1 成功带来的自满成功往往会让企业家或高管产生自满情绪,认为自己已经站在顶峰,不再需要进步。
这种自满会导致企业停止创新,最终导致失败。
3.2 成功带来的压力成功也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企业要不断保持竞争力,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一旦停滞不前,就会被淘汰。
3.3 如何应对成功带来的危机企业要保持谦逊和谨慎,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
《大败局》万字精品读后感
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为我们讲述的绝对不仅仅是19个企业家故事,更是以这些故事为线索的分析和反思。
昨天的睡梦中,我惬意地住在玫瑰园的别墅里,早餐结束后,我把爱多VCD放进包里,顺手打开科龙冰箱,拿出一听健力宝走出了家门。
我准备开着我的爱车——华晨汽车,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去亚细亚采购一番。
车子在绕过马路对面顺驰开发的一大片楼盘时,我的托普手机突然响起,原来是朋友邀我晚上一起通过瀛海威的视频网络收看中国顶尖商界励志讲座,我好奇地问她演讲嘉宾都有谁,对方报出了几个响当当的人物:南德集团董事长牟其中、草根出身的企业家戴国芳、德龙创始人唐万新和一向神秘的中科创业董事长K先生!我连忙答应了对方,并以最快的速度按购物清单买回了太阳神、三株口服液、秦池酒、脑白金、三九胃泰和飞龙旗下的延生护宝液。
如果你已经读完了吴晓波老师的两卷《大败局》,你一定读得懂我这个梦境。
这19个商界传奇故事里,有太多值得我们反思的规律和学习的养料,值得我们精读并不断地讨论。
我在此尝试写下我的感受,虽然字数有限,但后续的思考将会伴随我的培训工作持续延展。
《大败局》一卷中讲述了10家企业的兴衰成败,所涉及的人物分别是:姬长孔、史玉柱、胡志标、邓智仁、姜伟、张树新、吴炳新、怀汉新、牟其中和王遂舟。
作为企业家的他们都可以称得上是先行者和探索者,你或许不一定都能如数家珍,但他们的经营的企业或产品你一定会感觉耳熟能详,分别是:秦池集团、巨人集团、爱多VCD、玫瑰园、飞龙集团、瀛海威、三柱口服液、太阳神口服液、南德和亚细亚。
(1)从姬长孔怀揣几十万的承兑汇票去北方市场推广秦池的经历来看,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军人出身的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住小宾馆、吃方便面,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
一个闪光的营销事件是他租用了一艘飞艇,在沈阳市闹区的上空洒下数万份广告传单,因而引起不小的轰动,也因此拯救了一家岌岌可危的酒厂。
到此为止,姬长孔就是一位组织上信任的、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好干部。
读《大败局》有感
读《大败局》有感从来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曲折离奇,所有的主人公的命运都跌宕起伏,他们有勇有谋,在那个激荡的时代凭借一腔孤勇成就惊人的事业,却无一例外以悲剧收场。
《大败局》有两部,《大败局1》聚焦改革开放至2000年间的一些创业家,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在特殊的背景下开创了辉煌的事业。
《大败局1》中的企业家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创业者,他们如同脱缰的野马,在中国这片大地上肆意飞奔。
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这些当年驰名中国的大企业,它们是如何从顶峰跌落低谷的?这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暗藏着哪些失败基因?企业负责人可谓有勇有谋有胆有识,为何最终一败涂地?有时代的原因,有政治制度的掣肘,有个人性格的推动……原因不一而足,但看着这些大人物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学到东西。
古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大败局》也被称作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实在不少。
《大败局2》所记录的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均发生在2000年到2021年。
出现在本书中的企业家,都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不世豪杰。
和《大败局1》中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他们有学历有远见有风险意识,但依然无法扭转败局。
健力宝、科隆、德隆、华晨……显赫的企业一个个轰然倒塌,到底为什么?书中很多故事读来让人心痛,其中《潘宁宿命:怎一个"愤"字了得》,读来无不慨然。
中国政府和企业家的博弈,愚蠢的执政者让一个优秀的企业走上不可逆转的悲剧之路。
在华晨案中,董事长仰融可谓一代奇才,可他没有学会政商博弈术,最终和潘宁一样败给了政治。
每一个案例作者都总结了经验教训,总体看下来,中国式失败有三点:第一是政商博弈的败局,如科龙、健力宝因为在产权明晰化过程中的政商破裂而失败;资本市场的德隆、房地产行业的顺驰、钢铁行业的铁本等,它们是因为对宏观形势的判断失误而马失前蹄,成为地方利益竞争格局中的牺牲者。
大败局读书心得(通用11篇)
大败局读书心得(通用11篇)大败局读书心得篇1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
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
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
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
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
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
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
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
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
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
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
他的失败让人可叹可惜。
案例六:顺驰孙宏斌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后遭遇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二是破坏行业竞争规则,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同行。
中国名牌的悲壮谢幕——读吴晓波的《大败局》
质时 , 会发现 , 企业 的败落终 归是企业家 的决策失误 , 而在 决策失误 的背后 , 却
往 往 掩 盖着 个 人英 雄 主 义 的 独 断 风格 。
I ————————————————————-J l l 秦油: 标王的宿命 I I l — L
相信大家都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 我每 天送 给中央 台的
而 了解这些 , 无疑对所 有企业都 大有裨益。透过 这些知名企业 的陨落 , 在检视
他们 的失误时 , 尽管我们 可以从中找到许多诸如盲 目多元化、 营销 渠道决 策错
误 及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变 革 失 误 等 导 致 失 败 的问 题 。 但 当我 们 试 图 透 过 现 象看 本
维普资讯
中国名牌 的悲壮谢幕
读吴晓波的《 大败局》
文 , 建 良 刘
.
企 业是 否与人一样 , 曲终人散总有谢 幕之时 , 因为在 中国 的企 业界 , 曾有
人说过 : 中国的企业寿命 多则十年 , 少则三五年。然而 , 当我们放眼看看世界 ,
的致命 点 , 如在市场 上求急 求快 , 与华 东的 巨头 “ 新科 ” 行面 进
对 面 的拼 杀 , 终是 伤 人 ~ 千 , 最 自损 八百 的结 局 。 在 此 危 急 关 而
场之时 , 一则“ 秦池 白酒 是用川酒勾 兑” 的新 闻, 打乱秦池 发展 的生命线。 实, 当时 , 其 在 白酒行业这样做 是比较普遍 的。试问
哪家不是这样操作 的。 因为秦池 在市场上大 出风头 ,枪打出 正 “ 头鸟” 的棒子 自然是先打到秦池头上 , 于是 , 轰然一声倒下。 “ 卧沙场君莫笑 , 醉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落 寂之后 , 长孔 , 姬
《大败局》读后感_《大败局》读书笔记五篇
《大败局》读后感_《大败局》读书笔记五篇《大败局》是由吴晓波所写,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采访型图书,该书精选了吴晓波专访里其中9家著名企业的案例,并由吴晓波亲自作了教案式解读。
书中内容探寻了中国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原因,揭示了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秘闻,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大败局》读后感篇1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
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
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
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
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
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
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
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
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
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大败局Ⅱ》这本书记录了多个中国企业失败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商业世界的残酷和复杂。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家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李经纬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他是一位商业天才,却因为股权问题始终受制于人,最终导致了健力宝的倒下。
健力宝作为饮料行业的巨头,本有着宽广的护城河,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即便退而求也能成为娃哈哈第二。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健力宝的失败令人惋惜。
科龙的案例则揭示了地方政府干预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挤走了企业的创始人潘宁,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顾雏军虽然不是一个好人,但他试图拯救科龙的努力仍然值得肯定。
德隆和南德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欲望和能力范围的重要性。
唐万新和牟其中有相似之处,但唐万新的智商可能高达 190,但他却认为自己有 280,这种过度自信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不断挑战高难度,试图跨越多个栏,最终以失败收场。
相比之下,吕梁这些庄家更是可恶,他们的行为让价值投资者深恶痛绝。
仰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投机者,但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他可能是一个被低估的天才。
如果华晨还在他的手中,很可能会比现在更好。
然而,地方政府的短视和选择让这一切成为了泡影。
孙宏斌的故事让我明白,发展速度太快并非总是好事,尤其是在高杠杆行业。
2021 年的万科依然强大,财务非常保守,而融创却因为高杠杆陷入了生死边缘。
未来 10 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太可能再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孙宏斌如果无法挺过这次危机,可能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铁本的戴国芳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但他却被常州市政府忽悠,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倒闭。
他的命运令人同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九的赵新先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他过于膨胀,多元化发展过于泛滥,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困境。
这让我想起了巴菲特的名言:“如果你有 40 个老婆,你就永远不可能了解她们每一个人。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_大败局读书笔记范文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_大败局读书笔记范文不知道大家度过大败局这部书籍没?《大败局》是一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曾经轰动全国的一些著名企业的衰败史。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大败局读书心得,欢迎查看。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1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
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
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
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
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
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
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
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
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
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
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
《大败局Ⅱ》读后感
《大败局Ⅱ》读后感《大败局Ⅱ》这本书记录了多个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失败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是商业史上的教训,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
虽然这些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们所带来的启示和教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阅读这些案例时,我深感商业世界的复杂和变幻莫测。
这些企业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失败。
有的是因为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有的是因为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有的是因为市场变化、竞争对手崛起。
这些失败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然而,在阅读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同情。
这些企业家们曾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中,铁本事件给我的触动最深。
戴国芳作为一个资产近百亿的企业老总,却住在钢铁厂里的一幢普通小楼里,他的父母还在农村,事发之后记者去实地调查,发现他的母亲还在农田里挑水浇菜,最后他家被查封,只有八万元。
他的话少、憨厚和干劲十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对政治环境之于经济发展、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没有吃透。
铁本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家的不易和艰辛。
在这些案例中,我也看到了政商博弈的复杂性。
一些企业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例如,一些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商业道德,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同时,这些案例也让我认识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被市场淘汰。
《大败局Ⅱ》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企业发展的艰难和复杂,也让我看到了企业家们的智慧和勇气。
读吴晓波《大败局》有感
读吴晓波《大败局》有感他们因何而败——读吴晓波《大败局》有感娜小妹近期小妹读完了吴晓波的《大败局Ⅰ、Ⅱ》,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此书可以称为是”影响中国商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大败局Ⅰ》收录了秦池、巨人、爱多、玫瑰园、飞龙、瀛海威、三株、太阳神、南德以及亚细亚10个案例。
而《大败局Ⅱ》则收录了健力宝、科龙、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以及托普9个案例。
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成长经历如人一般,都是极其不容易的,尤其是一些成长为大型的企业,就更为不易。
但它们的倒下,有的时候居然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而且无可挽回,不可逆转,令人叹惜。
是什么让他们失败?为什么他们会失败?他们到底失败在哪里?如果可以从头再来,他们还会失败吗?……总结《大败局》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基本如下:1、企业战略,跨界延伸巨人、爱多在VCD领域成功后,疯狂向地产领域扩张,造成主业精力不够,造成了企业资源分散,而且不断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
无论巨人、还是爱多,最终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让企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对于多元化跨界战略,必须有几个前提,首先不影响主业,其次资金占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后善于退出,而不是一味前进。
2、产品战略伤害品牌战略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特定形象,而产品则是形象载体,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扩张的话,短期看,销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
大败局最为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唤起了国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在成功后,孔府家从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最后极大影响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产品质量市场庞大需求,极大刺激了企业欲望,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严重忽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最终在山东演绎了一场场假白酒、勾兑酒、喝死人等一系列风波。
再强大品牌,如果没有卓越产品支撑,那该品牌职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体力量曾经的三株帝国,因为媒体误导而损落,当时在湖南市场,一场三株喝死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全国媒体对三株是口诛笔伐,而三株也没有重视,造成倒三株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大败局中透视李嘉诚 朱雅婷
从大败局中透视李嘉诚工商1204班朱雅婷刚开启《大败局》,却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因为李嘉诚,因为他的坎坷艰辛,他的成功创业,因为他的为人处世……字里行间,我都能清晰地回忆出李嘉诚的点点滴滴。
失败,是每一个企业家都会经历的,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过程,而非仅仅是一个结果。
《大败局》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好的诠释了失败存在于一个企业的必然性:“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家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经营历程中一帆风顺、从来就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企业,那么,要么它是一个上帝格外呵护的异类,要么它根本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泡沫。
”每一个企业都会经历新陈代谢,从孕育到死亡,失败只是每一次重生的前奏,没有失败,怎么可能意识到要寻找新的出路呢?李嘉诚的经历便是很好的例证。
李嘉诚办塑料厂初期,由于设备简陋,技术低端,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产品十分粗糙,许多顾客不接受、不喜爱,因此退货如同雪崩一样地向李嘉诚滚来。
此时的他,已倾尽家中的全部积蓄,没钱发工资,没钱还债……第一次失败甚至把李嘉诚推向了自尽的深渊,然而,痛定思痛,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他从中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原来,他的过于自信是造成大批废品的根本原因。
从此,他告诫自己,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能靠运气而轻易取得成功。
这又让我想起《大败局》中吴晓波教授归结的中国企业家共同的“失败基因”,其中有一点是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刚起步的李嘉诚,也许就算他的为人真诚坦率,做事认真投入,生活十分简朴,但是一提及生意,他首先想到的往往也是经济利益。
如何白手起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是初出茅庐的他,考虑的关键。
他尝试着“不按常理出牌”以劣质的塑料玩具获取利益,可他走错了,失败了……再来看看当今的中国企业家,有多少是对社会和整个经济秩序的均衡有序有着最起码的责任感?有多少尊重了游戏规则、竞争对手?正如《大败局》中所说:“如果人人都不按牌理出牌,那么还要牌理干什么?一个按牌理出牌的人,还有谁愿意跟他玩牌?”所以,一个公司如何担负起对员工、对顾客、对社会的责任,尤为值得深思。
《大败局》读后感
《大败局》读后感《大败局》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败局》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败局》读后感篇1我终于读完了吴晓波的《大败局II》,感受颇深。
书中介绍了很多商界悲剧,看到了很多明星企业的陨落。
在这本书中,吴晓波分别用健力宝、科龙、华晨、迅驰、三九等9个企业的经典败局,讲述2000年到2007年发生在中国商界的很多兴衰往事。
吴晓波将其9个败局案例称为“中国式失败“,让人感叹不已。
吴晓波认为,中国企业存在于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律制度在建设和完善之中,许多企业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要处在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
如同作者本人在书的最后强调的一点:本书所描述的失败都发生在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之中。
在此前提下,这些失败的企业具备三大失败共性因素:“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按照作者的总结,该书至少给当今企业家如下警示:首先,企业应更策略性地应对宏观政策。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政府引导的带有计划又带有市场经济性质的经济环境下,政府是裁判,政策是规则。
要想赢球,首先得尊重裁判,遵守规则。
企业要结合自身实践,顺应政策潮流,小心谨慎、妥善应对。
谁逆宏观经济政策而行,谁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规避创业原罪,创新营运发展模式。
“原罪”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
但是,随着政策漏洞的弥合,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反商业贿赂的常规化,进行规范化的经营,构建良性的基于企业原点的经营环境“生态平衡”,将直接关系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安全和效率是创业企业不得不察之事。
第三,补足和重振职业精神。
《大败局》读书有感
《大败局》读书有感《大败局》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后一些企业的衰败史,也揭示了企业的发展规律,读来很受启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败局》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大败局读书心得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
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
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
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
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
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
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
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
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
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
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企业家大败局》看企业家悲惨命运(2009-10-11 13:45:27)
曹凤岐/文
最近,收到余胜海先生的新书《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读完之后,令人感叹。
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共同走过了三十多年坎坷而曲折的改革之路。
中国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历史。
有很多企业家成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发展的顶梁柱,中国经济的辉煌与一些优秀的企业家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
但是在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承载梦想却遍布荆
棘的道路上,年广久、牟其中、黄宏生、仰融、褚时健、周正毅、顾雏军、黄光裕、荣智健……一个又一个企业家黯然倒下。
他们都是中国商界名噪一时的企业家,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得到公众的赞誉,却因种种原因,一切成就转眼之间灰飞烟灭,他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踏上了逃亡海外的不归之路,有的正在接受审查……。
我认为,企业的兴衰,企业家的命运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因为企业家的命运和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是密不可分的了。
中国企业要发展,中国经济要腾飞,必须有一支强大的企业家队伍。
如何建立强大的企业家队伍,如何减少企业家违规、违法甚至犯罪现象的发生,如何建立保护企业家的机制和体制等,都是我们应当研究的重大课题。
毫无疑问,企业家是中国奇迹的创造者。
但是,企业家高犯罪率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熟悉《企业家大败局》书中写的很多企业家的名字,知道他们企业的兴衰。
例如牟其中、杨斌、胡志标、黄宏生、赵新先、黄光裕、孙大午等等。
同一些企业家有所接触,如赵新先、孙大午等,研究过一些企业的案例,如云南红塔山褚时健的案例。
一个个企业家锒铛入狱,企业如同大厦顷刻坍塌,令人叹息。
他们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身败名裂,更重要的是给中国经济改革蒙上一层阴影,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失,对形成一支强大的企业家队伍和企业家阶层带来负面影响。
在分析一些企业家的沉浮甚至遭遇囹圄原因时,人们往往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找原因,说企业家道德败坏,贪得无厌。
我认为这样分析问题未免过于简单。
企业家个人素质和道德可能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人在开始做企业时是好人,做了企业后才变坏的!我认为主要是体制原因造成这些企业家纷纷落马!因为一个企业如果完全遵纪守法,可能企业都很难生存,不要说发展了,所以有些人就挺而走险,“打擦边球”甚至“踩红线”。
是体制原因使企业家不走正道走斜路!是体制原因使企业家不讲
诚信!要想减少企业家的“犯罪”现象,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创造出适应企业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保护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本文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大中国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