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亿院士的建筑节能观

合集下载

评江亿院士“瞎忙论”对南方建筑节能工作的冲击

评江亿院士“瞎忙论”对南方建筑节能工作的冲击

个舒适区间的时候 , 由于太阳透过窗户照射, 内存在 是南方并不一定会起到好的效果 。 室 些发热量, 这些室 内的发热量我们必须要送到室外, 否
结论 一 , 方地 区 外墙 保 温不 是 建 筑节 能 重 点 ; 南
Hale Waihona Puke 一则会使室温升高。 如果屋子里 自然通风不好, 这些热量只
能 通过 维护 结 构散 出 ,这 时候保 温 越好 热 量越 不 容 易散
投入大量 南方地区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一般来说 , 南方 区现行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是经过漫长 的时间、
是指 长 江 以南 的 地 区 , 时还 包 括整 个长 江 流 域 。 之 , 人力物 力而形成的, 有 总 很难立即做 出重 大修 改; 在学术观
修订更是 困难重重。如果 南 南方是中国非常大 的地域。 江亿院士没有 限定南方 的范 点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 围,不 同地方的读者对南方的理解可能是非常宽泛 的。 方地区的建筑节能标准不能迅速修 订, 这种权威 的学术 按照江亿 院士最近发表的学术观 点, 保温在南方可能会 观点将会对这片地区 的建筑 节能工作产生极 大的负面 造成整个业界思想 的混乱 。 一方面, 标准作为技术 起反效果 , 而大家公认北方是正效果 , 那么介于南方与 影响, 北方之间的大片地区, 必然存在“ 效果地带 。 零” 因此 , 这 法规 , 设计、 施工人 员、 开发商不得不执行; 另一方面, 按 种学术观 点将 不可避免地对南方及 南北过 渡地区的建 标准执 行外墙 ( 门窗) 保温 , 既费马达又费 电” 开发 商 “ , 筑节能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与老百姓花钱 买了不节能。即使强制推行贯彻标准 , 各
本人认为对于这样错综复杂争议较大的理论问题只有以科学实验为基础辅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哲学思想作武器开展科学方法论的广泛争鸣才能为我们寻找真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节能低碳绿色建筑论文(4篇)

节能低碳绿色建筑论文(4篇)

节能低碳绿色建筑论文(4篇)绿色建筑论文篇一欧洲门窗看纽伦堡,中国门窗看高碑店河北与浙江显然都是建筑节能工作走在前列的省份,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个建筑节能大省的着力点和发展路径却有所不同。

“河北版”的建筑节能依靠的是市场力量,所以才有“欧洲门窗看纽伦堡,中国门窗看高碑店”的说法。

依靠市场的动力推动建筑节能,对河北来说实属无奈之举。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谁也不愿意看到全国空气质量预报时,排名靠后的几个城市都是河北的“专利”。

”由于前者沉重的环保欠账和令人诟病的雾霾天气,而不得不在转型中加速而艰难地与建筑节能赛跑。

而“浙江版“的建筑节能则不同,虽然不能说浙江的空气质量就是“天生丽质”,也不能说江南水乡依然是那么小桥流水,但节能减排和碳排放的压力毕竟还是要小于河北。

因此,依靠政府的号召和推力是浙江的特色。

这样的文字显然还交代得不够,首先让我们看看“河北版”建筑节能的市场推动力和吸引力。

9月16日,中德建筑节能领域系列合作项目在中国国际门窗城签约。

德国驻华大使馆大使柯慕贤、德国能源署署长斯蒂芬#8226;科勒到场。

本来这样一个商业活动不太可能惊动省领导,但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却亲自来到签约现场。

用现在比较时髦的一句话是:为企业站台。

记者发现,这次“河北版“的建筑节能,依靠市场的力量共签订了六个大项目。

分别是德国能源署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合作建设被动式门窗博物馆项目;德国威玛生物质燃料公司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合作生产生物质燃料项目;德国梅森伯格商贸无限责任公司与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共同在中国国际门窗城建设德国绿色家居建材展览中心项目;德国诺托。

弗兰克五金集团、德国格屋五金集团、德国雷诺科涂料公司入驻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项目。

签约的主角,是河北奥润顺达窗业集团,这个我国最大的节能门窗生产企业,2004年就通过市场谈判与德国合资,将欧洲节能门窗理念技术引入中国。

穹顶之下:蓝天之战,路漫漫其修远——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

穹顶之下:蓝天之战,路漫漫其修远——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

机电信息 2017年第31期总第529期35穹顶之下:蓝天之战,路漫漫其修远——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亿仲宇娟作者不知不觉间,冬天的脚步近了,供暖成了南北方地区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近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其中,2016年北方地区首先展开的“煤改电”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表示,清洁供暖对实现节能减排、治理雾霾具有重要意义。

雾霾频发,原因为何?近年来,冬季已成为雾霾反复频发的季节,这引起了全国更广泛的关注。

拿京津冀地区来说,冬季供暖散煤用量仅占此期间燃煤消耗总量的20%,但其污染物排放量占此期间燃煤导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0%。

实际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城乡交界处和农村散煤的燃烧。

江亿院士认为,“虽然城乡交界处和农村散煤占燃煤消耗的总量不大,但是由于燃煤造成污染排放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因此,对于大气环境的治理不能只关注燃煤量,而应该放在排了多少污染物上。

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大气环境,有效地处理所排放的污染物、控制散煤的燃烧,实现清洁供暖,是治理雾霾的首要目标”。

另外,随着城镇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冬季供暖热源如何发展,已成为严重制约城镇发展和农村现INTERVIEW 人物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农村冬季取暖能耗高、温度低,只有通过大力改革,才能缩小城乡差距。

因此,对于城乡交界处和农村的散煤治理不仅涉及到民生问题,对改善城乡差距也有着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散煤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目前北方地区85%以上的弃风现象都发生在冬季。

原因是调峰电厂改为热电联运行模式后,“以热定电”,不再为电网调峰,导致电网缺少灵活电源,最终只好弃风。

对此,江亿院士表示,“有限的燃煤电厂应在冬季作为调峰电厂,不应改为热电联,这样就会失掉调峰功能。

大型公共建筑成为建筑能耗中的巨无霸

大型公共建筑成为建筑能耗中的巨无霸

建筑能耗中的三个“巨无霸”采暖:占城镇建筑能耗40%今年3月,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中称,我国北方城镇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为建筑能源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

根据建设部2006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供热采暖耗能全年约为1.3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0%。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冬季供热采暖消耗了大量能源。

“每到冬季,我就比较郁闷:小区是集中供暖,暖气比较充足,但也使得家里很燥热,既浪费能源,又不舒服。

”家住北京人定湖西里小区的韩先生告诉记者。

韩先生曾向物业公司反映,能不能把暖气的温度降一点。

物业管理人员的回答是:不行。

理由是韩先生住的楼层高,温度自然要高一些,如果温度调低了,住在楼下的老年人该不干了。

“年轻人忍着点吧,”物业说。

“没有办法,我只有自己开窗户透透气,散散热。

”韩先生的房子建筑面积为75平米,按每平米24元收费,他家一年的采暖费为1800元。

如果使用壁挂炉自主控温,韩先生家大约每天要用5~6立方的燃气,折合10~12元人民币,按照四个月的采暖季来计算,大约花费1200元左右,将比原来少花费将近600元。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供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用户室内无法自主调控,如果热了,只好开窗户调节室温,大约浪费了全部热量的7%。

“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kg/m2·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江亿对记者说。

“面对这种状况,如果实施‘暗补’变‘明补’’和热计量制度的改革,就可在其他方面都不动的情况下,节约能耗近30%。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直接导致了供热收费难、浪费严重、能耗高、供热质量差等诸多问题。

“暗补”变“明补”,就是把过去由单位替职工交供暖费的“暗补”,变为直接把供暖费以专项补贴的形式发放给职工、由职工直接向供热企业交费的“明补”,实质就是“谁用热、谁交费”。

不同类型建筑能耗特性比较

不同类型建筑能耗特性比较
• 2008年.6月24日建设部发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 统分项能耗数据测系统
• 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 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 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 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 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空调逐月平米电耗对比
某办公楼2007.12-2008.11空调系 某宾馆2008年暖通空调系统逐月
统逐月平米电耗情况
平米电耗情况
kWh/m2
kWh/m2
空调系统2007.12-2008.11逐月平米空调电耗
9.00
3.00
冷源
8.00
照明插座 事故照明
电梯
2008年总电耗(kWh) 4421111.62 760358.21 552292.56 1101260.25 102133.85 161996.51
2008年平米电耗(kWh/m2.a) 117.50 20.21 14.68 29.27 2.71 4.31
额定功率(kW) 2375 472 158.7
空调箱(空调箱风机)
905559.16
29.89
614.3
照明插座(办公照明+插座设备)
3422982.58
62.82
事故照明(走廊+应急照明)
443267.08
8.13
电梯
226137.53
4.15
448
酒店建筑 变压器(2台)低压侧 冷热源(直燃机+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 风机(风机盘管+新风机+排风机)
全年的实际用电量全年的实际用电量变压器可以提供的电量变压器可以提供的电量酒店酒店4421111621250x095x2x24x3650211250x095x2x24x365021商业办公楼商业办公楼6626623331250x095x4x24x3650166626623331250x095x4x24x365016某办公楼某办公楼200712200712200811200811变压器变压器逐月平米电耗情况逐月平米电耗情况某宾馆某宾馆20082008年变压器逐月平米电年变压器逐月平米电耗情况耗情况变压器200712200811逐月平米电耗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变压器变压器2008年逐月平米电耗00020040060080010001200101112变压器某办公楼某办公楼200712200712200811200811空调系空调系统逐月平米电耗情况统逐月平米电耗情况某宾馆某宾馆20082008年暖通空调系统逐月年暖通空调系统逐月平米电耗情况平米电耗情况空调系统200712200811逐月平米空调电耗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空调箱空调系统2008年逐月平米电耗000050100150200250300101112风机某办公楼某办公楼200712200712200811200811照明插照明插座逐月平米电耗情况座逐月平米电耗情况某宾馆某宾馆20082008年照明插座逐月平米年照明插座逐月平米电耗情况电耗情况照明2008年逐月平米电耗000050100150200250300101112照明插座照明插座逐月平米电耗照明插座某办公楼某办公楼200712200712200811200811事故照事故照明电梯逐月平米电耗情况明电梯逐月平米电耗情况某宾馆某宾馆20082008年事故照明电梯逐年事故照明电梯逐月平米电耗情况月平米电耗情况事故照明电梯200712200811逐月平米电耗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事故照明电梯事故照明电梯2008年逐月平米电耗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101112事故照明电梯某办公楼冷源典型月逐日平米电耗某办公楼冷源典型月逐日平米电耗比较比较某宾馆冷源典型月逐日平米电耗比某宾馆冷源典型月逐日平米电耗比典型月逐日平米电耗比较000500010000150002000025

新科技的创造者 新征程的同路人——2020《家电科技》学术年会召开

新科技的创造者 新征程的同路人——2020《家电科技》学术年会召开

Features专稿新科技的创造者 新征程的同路人——2020《家电科技》学术年会召开文/本刊编辑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家电产业 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向“十四五”,在构建“双循环”新 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下,家电行业应以推动高质量发 展为主题,实现中国家电制造强国转型,开启行业发展 新征程。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家电科 技》杂志社主办,中国制冷学会小型制冷机低温生物医 学专业委员会、国家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 国轻工业联合会功率半导体与物联网应用专业委员会、 中家智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2020《家电科技》学 术年会(Appliance Science &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20/ASTC 2020)于2020年12月11-12日在广东省佛山市 召开。

本届学术年会以“新科技新征程”为主题,云集了 60余位专家学者,精心准备了 100多个学术报告和优秀论 文展示,旨在从学术层面搭建专业的交流平台,为家电企 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呈现一场学术盛宴。

研讨新科技迈向新征程在12月11日召开的全体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 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张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 学建筑节能中心主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江亿,广东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家电科技》杂志社社长刘挺省经信厅处长许建成,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周佩珊,中国 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教授级高工 屈贤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家电科技》杂志 社社长刘挺等领导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视频参 会,来自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行业专家、企业科研带头人 等嘉宾,以及企业代表近600人参加全体大会,共同探 讨中国家电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会议由中国家用电器研 究院副院长曲宗峰、副院长葛丰亮主持,网络直播收看 人数超5700人次。

会议现场22家电科技Features专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刘挺在大会致辞中向嘉宾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江亿:中国必须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之路

江亿:中国必须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之路

若温度在 1 8摄 氏 度 ~ 4摄 氏度 之 间 的话 , 内保 温 的 效 2
果 则 更 好 。 而 事 实 上 , “ 州 的建 筑 现 在都 在 疯 狂 使 用 广
外 保 温 ” 。
中美 合 作 的 2 1世 纪 大 厦 实 际运 营 能 耗 为 74 千 瓦 时 / 平 方 米 , 北 京 同功 能 政 府 办 公 楼 的 这 一 数 字 则 是 60千 瓦 时 / 平 方米 。 采用 了热 电冷 三 联 供 ,新 风 热 回 收 等 先 进 技 术 的 清 华 大 学 环 境 节 能 楼 , 实 际 运 营 耗 能 为 8 1千 瓦 时 / 平 方 米 ,而 清 华 同功 能 建 筑 的耗 能 则 9. 为5 0千瓦 时 / 平 方 米 ~ 瓦 时 / 平 方米 。号 称 建造 65千 “ 低碳 地 产 ” 的南 京 朗 诗 国 际 ,采 用 了 地 源 热 泵 、地 板
米 。 大 家 看 ,它 的 窗 户 都 是 打 开 的 ,用 自然 光 就 能 满
江 亿 给 出 的数 字 显 示 ,从 1 6年 到 20 9 9 o6年 ,除 北 方 城 镇 采 暖 耗 能 下 降 外 ,我 国 其 他 建 筑 类 型 , 如 公
足 了采光 需求 ;而我们今 天的会场 全都 是封 闭的 ,中 国 大 部 分 会 场 也 都 如 此 。 在 近 日召 开 的 第 七 届 国 际 ” 绿 色 建 筑 与建 筑 节 能 大 会 上 ,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 清 华 大 学 建 筑 节 能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江 亿 如 是 说 。 江 亿 明 确 指 出 , 各 地 纷 纷 开 建 的 低 耗 能 生 态 示 范 建 筑 是 否 能 够 真 的 节 能 ,关 键 不 在 于 技 术 , 使 用 模 式 才 是 影 响 建 筑 节 能效 果 的最 重 要 因素 。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建筑幕墙技术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建筑幕墙技术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建筑幕墙技术摘要:2005年3月22日,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在清华大学落成,该项目集多种建筑新技术新材料于一体。

仅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门窗幕墙系统中就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遮阳百叶系统、光电幕墙系统、高保温性能铝合金门窗系统、真空玻璃、双中空双Low-E等新技术新材料。

文章对该项目建筑幕墙系统进行了介绍,可供大家对低能耗示范楼有所了解,同时供相关技术人员在进行建筑幕墙的设计时参考。

一、前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江亿教授主持设计的我国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楼于去年三月在北京清华大学落成,作为2008年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它集中体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

示范楼内集中展示了近百项国内外最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是我国第一个集示范、展示、试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这座超低能耗示范楼采用多种性能优异的幕墙系统和能源空调系统,冬季可基本实现零采暖能耗,夏季空调耗能量仅为常规建筑的10%。

二、超低能耗示范楼综合介绍超低能耗建筑是指在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综合选用各项节能技术,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的建筑物。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主要运用了如下建筑节能新技术:1、智能围护结构超低能耗楼的外围护结构体系主要是针对可调控的智能型外围护结构进行研究,使其能够自动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室内环境控制要求的变化。

从采光、保温、隔热、通风、太阳能利用等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推荐形式。

示范楼选用了近十种不同的外围护结构做法,基本的热工性能要求为:透光体系部分(玻璃幕墙、保温门窗、采光顶)综合传热系数K<1W/(m2.k),太阳得热系数SHGC<0.5,非透光体系部分(保温墙体、屋面)传热系数K<0.3W/(m2.k)。

在设计阶段利用相关软件计算结果为冬季建筑物的平均热负荷仅为0.7W/m,最冷月的平均热负荷只有2.3W/m,如果考虑室内人员、灯光和设备等的发热量,基本可实行冬季零采暖能耗。

建环专业介绍

建环专业介绍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Engineering
专业任课教师: 徐文忠,博士,教授 刘靖,博士,副教授; 潘文彦,硕士,讲师 刘剑飞,硕士,讲师 李宝娟,硕士,讲师 韩欣欣,硕士,讲师 梁庆, 硕士,讲师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Engineering
现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杰青获得者
长江学者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Engineering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前辈:郭俊教授 博导:马最良、李德兴、陆亚俊、谭羽非等
同济大学 前辈:陈沛霖、钱以明、范存养 博导:张旭、龙维定、沈晋明等
天津大学 前辈:涂光备、马九贤、李素兰、张永铨 博导:尤世俊、朱能、安大伟、张于峰、 陈冠益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Engineering
2.3 杰出人物及成就 国外:
丹麦的P.Fanger教授
丹麦技术大学终身教授 丹麦技术科学院院士 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
人体热舒适研究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Engineering
国内: 彦启森教授,清华大学,本专业的奠
基人,专业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 江亿教授,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
人工环境工程学的倡导者 吴元炜研究员,中国建科院空调所,
全国暖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Engineering
国内知名学者
清华大学 资深教授:赵荣义 工程院院士:江亿 博导:张寅平、朱颖心、杨旭东、李先庭、 狄洪发

《建筑节能》杂志社助力行业“3060”“双碳”目标学术交流

《建筑节能》杂志社助力行业“3060”“双碳”目标学术交流

2021年第4期(总第49卷第362期)No. 4 in 2021 (Total Vol. 49 ,No. 362)建筑节能(中英X ) Journal o f BE E ■行业资讯News《建筑节能》杂志社助力行业“3060”“双碳”目标学术交流2021年3 -4月间,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来自祖国各地建筑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建筑学会、中国 建筑节能协会等社团机构的专家,共同组织并参与了多场线上、线下重量级学术交流大会,以分析问题、探索路径为导向,为行业 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推动工作凝聚力量、献计献策。

《建筑节能》杂志作为建筑行业相关领域学术、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献留存的重要载体,结合期刊定位、办刊主旨,积极响 应杂志社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江亿院士倡议,借助编辑部自筹资金搭建的直播平台、新媒体多端宣传体系,在一个月内参与直播 宣传了 4场重要行业学术交流大会,热心助力行业“3060”“双碳”目标实现探索工作。

现在所有直播内容均已形成回放链接,以及 专家独立报告剪辑小视频,方便读者在线回看。

(1) 3月25日,第十三届同济建筑能源学术日一“碳中和与建筑碳排放”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来自上海地区的高校、科 研院所学者及相关企业单位的行业专家到会,立足上海地区建筑行业实践经验,多视角分析、分享了地区行业发展动态。

全天大 会由同济大学潘毅群教授、许鹏教授分别主持,龙惟定教授分享了《我国城市建筑碳达峰与建筑碳中和路径探讨》的主题发言,结 合国内多系统的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当前在我国城市建筑建设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来自住建部科技 发展促进中心的梁浩处长、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郝斌先生、同济大学的许鹏教授、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奚 巍民先生、同济大学的卢昱杰教授、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静女士、同济大学的潘毅群教授、上海市节能 减排中心的金颖主任、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蓓红女士、华东建筑集团暖通专业总师助理瞿燕女士,以及部分优秀产品 研发企业的科研领军带头人分别做了精彩报告。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高 . 筑 能 耗 必然 快 速 增 长 。推 进 建 筑 节 能 , 建 降低 建 成 . 省建 设 厅 与省监 察 厅联 合 建立 了墙改 与 建筑 节 能
成立 了督 察办 公 室 。要充 分 发挥 督察 筑 能 耗 . 实 现 全 社 会 节 能减 排 目标 具 有 十分 重 要 工 作督 察制 度 . 对 加 禁 情 建 的 意 义 因此 。 当前 要 集 中精 力 做 好 以下 五 项 重 点 机 制 作 用 . 大对 “ 实 ” 况 、 筑节 能标 准 执行 情 工作 :
和完善 推进建 筑节 能 的规 划计 划 和 经济 激励 政 策 , 加 济 宁 怡 景 地 产 有 限公 司分 别 介 绍 了在 建 筑 节 能 管 理 和节 能 住 宅 小 区建 设 方 面 的经 验 。会 议 还邀 请 了 国
内知 名 建 筑节 能专 家 清 华 大 学 江 亿 院 士 和 中 国建 科 院徐 伟 总 工 . 分别 做 了关 于 “ 筑 节 能 形 势 与技 术 政 建 策 ” “ 再生能源建 筑应用发展趋 势与技术政策” 和 可 的技术 报 告 会议 由省建设 厅 副厅长 万利 国主持 省 建设厅 副
领域 , 国务 院《 能 中长 期 专 项 规 划 》 建 筑 节 能作 服 务 产 业 发 展 节 将 为 除 工 业 节 能 之 外 的第 二个 节 能 降 耗 重 点领 域 。 国
五 是 加 大 执 法检 查 力 度 .建 立 完 善 督 察 考 核 机
8 务 院《 能 减 排 综 合 性 工 作 方 案 》 对 建 筑 节 能 严 制 为贯彻 落实 省政 府 1 1号令 和 省政 府节 能 目标 责 节 也 格 要 求 随 着 城 镇 化 进 程 加 快 和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提 任 考 核 办 法 . 保 “ 实 ” 确 禁 和建 筑 节 能 目标 任 务 的完

江亿——精选推荐

江亿——精选推荐

江亿折叠编辑本段⼈物简介江亿江亿(1952.4.25-)建筑环境⼯程专家。

北京市⼈。

1977年毕业于清华⼤学建⼯系。

1985年获清华⼤学⼯程热物理⼯学博⼠学位。

清华⼤学教授、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从事⼈⼯环境⼯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程实施。

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地铁热环境仿真与控制,热⽹调节与优化,供热与空调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果蔬菜的产地储存等⽅⾯都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主持开发了⽤于建筑环境与市政⼯程的RH系列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国内⼴泛应⽤,完成了沈海热⽹控制,301医院空调改造,德⿊兰地铁BAS系统等多项⼤型重要⼯程。

中国⼈⼯环境⼯程学科的倡导者之⼀。

围绕着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类创造各种适宜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标,系统地参与了该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法的建⽴和发展,完成了多项核⼼技术研究并直接主持了上百项⼈⼯环境⼯程项⽬。

他⾸次提出“模拟设计”(DesignbySimulation)的⼈环⼯程设计理念和具体⽅法,并组织开发了DEST⼤型软件具体实施这⼀新的设计过程,利⽤此⽅法,他主持完成⼗余项⼤型商业建筑空调设计、三⼗余个星级宾馆节能改造以及⼗余个⼤型城市热⽹⼯程的改造、调节与控制。

如⼈民⼤会堂、⽑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怀仁堂等三⼗⼏个⼤型重点建筑的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程,任总负责⼈。

2001年,江亿凭借其长期以来在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地铁热环境仿真与控制、热⽹调节与优化、供热与空调系统的控制与管理、⽔果蔬菜的产地储存等⽅⾯做出的重要研究成果,当选为中国⼯程院院⼠。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等奖⼀项(集中供热⽹性能辨识与优化控制)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项。

已发表学术期刊论⽂百篇。

折叠编辑本段任职情况江亿1987-1992清华⼤学热能系空调教研室副教授1988-1989英国建筑技术中⼼ (BRE)访问学者1992-2000清华⼤学热能系空调教研室教授⽬前:清华⼤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清华同⽅总⼯.北京市政府顾问, 城市集中供热中国暖通空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供热协会理事ASHRAE 会员英国J. of CIBS 杂志编委暖通空调杂志编委折叠编辑本段研究领域(1)建筑热环境, 1983 起(2)建筑⾃动化 1985 起(3)可持续发展住区, 1999年起(4)集中供热规划与控制1990 起折叠编辑本段国际合作项⽬(1)IEA annex 21:建筑热模拟, 1989 – 1994(2)IEA annex 25:建筑优化故障诊断, 1992 – 1997(3) IEA annex 30: 模拟技术在建筑环境系统的应⽤, 1995-1999(4)Alliance for GSF: 中国可持续发展住宅 1999折叠编辑本段⼈物事迹2008第五届中外绿⾊地产论坛演讲江亿从1973年在清华园学习保暖通风开始,江亿的⽣命轨迹就开始与节能紧紧地联系在了⼀起。

江亿院士谈供热节能潜力及途径

江亿院士谈供热节能潜力及途径

资可通过 增加 的供热 能力产 生 的收 益 回
收, 回收 期 小 于 3年 。 要 实 现 上 述 高 效 供
热 , 以通 过 大 幅 度 降低 进 入 建 筑 内采 暖 可
末 端装 置的温 度来实 现 。若 按照传 统标
准 , 进水 温度 9 ℃, 水温 度 7 ℃ , 即 5 回 0 不
能耗 总 量 的 4 % 。其 中 , 有 2 0 6亿 平 方 米
建 筑使 用 热 电联 产 集 中供 热 ( 除 调 峰 扣
锅 炉 热 源 对 应 面 积 )2 ;6亿平 方 米 使 用 各
当 , 端 过量供 热 , 末 导致 2 %~ 0 的热 0 3%
损失 ; 过 改善保 温设施 , 换性 能不好 通 更
要 实 现 供 热 节 能 , 先 要 进 行 热 电 联 首
产集 中供热 系统的革命 : 在同样装机容 要
各 种 采 暖 方式 的能 量 流 程
量和燃料 消耗 以及 发电量的前提 下, 使输
出 的热 量 增 加 3 % ~ 0 ; 城 市 管 网 、 5 5% 在 循
环 水 量 相 同 的 条 件 下 , 输 送 的 热 量 增 加 使 8 % ; 照 目前 的 吸 收 机 价 格 , 加 的 投 0 按 增
能实 现节 能 。 因 为 末 端 温 度 越 低 , 统 效 系
率越 高 ; 每降低 1 效 率提 高 05 o C, . %。不
过 , 们 可 以增 大 末 端 装 置 的 换 热 能 力 来 我 单位 : 每 米 建筑 每 采 暖 季 的 能耗 GJm2年 l .
资料来源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解 决 这 一 难 题 。 这 里 有 三 种 方 式 可 供 选

《建筑节能》杂志社第三届编审委员会

《建筑节能》杂志社第三届编审委员会

《建筑节能》杂志社第三届编审委员会The Third Editorial Board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主任委员/Directors:江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Yi JIANG.Professor, Academician of China Engineering Academy. Tsinghua University 毛志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Zhibing MAO,Professor- 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副主任委员/Deputy-Directors:龙惟定教授同济大学Weiding LONG, Professor.Tongji University教授副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Deying Ll.Professor, Vice President,China Associ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冯雅教授顾问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a FENG.Professor,Chief Senior Engineer,China SouthwestArchitectural Design and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金丽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Lina JIN.Professor-SeniorEngineer.Consultant Vice-Chief Engineer.ChinaNortheast Architecture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orp. Ltd.朱颖心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Yingxin ZHU.Professor.Vice Dean.School of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徐伟研究员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Wei XU.Professor,Chief Engineer.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Research<9 顾问/Consultants:王有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 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Youwei WANG,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na Green BuildingCouncil of CUSU吴德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Desheng WU.Fh-ofessor-SeniorEngineer,Beijing Institute of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Ltd.武涌会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Yong WU.President.ChinaAssociation of 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郎四维研究员顾问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Siwei LANG.Professor.Advisory ViceGeneral Engineer.China 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栗德祥教授清华大学Dexiang LI.Professor.Tsinghua Universityd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Members:万水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Shui 'e WAN,Professor-SeniorEngineer.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王立雄教授所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Lixiong WANG,Professor,President,Building Technology ResearchInstitute.Tianjin University王志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Zhifeng WANG.Professor.Institute of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王怡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Yi WANG.Professor.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and Technology王昭俊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Zhaojun WANG.Professor,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盛卫讲座教授暂任院长香港理工大学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智能能源研究院 Shengwei WANG.Chair Professorjnterim Director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mart Energy 王崇杰教授山东建筑大学原党委书记Chongjie WANG.Professor, Former Secretary of the Party Committee,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牛建磊讲座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屋宇设备工程学系Jianlei NIU.Chai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SE, Hong KongPolytechnic University田炜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Wei TIAN.F*rofessor-Senior Engineer,Vice General Manager,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Design CO.LTD.王清勤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Qingqin WANG,Professor,Vice President,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Researchi i k冯国会教授副校长 沈阳建筑大学 Guohui FENG,Professor,Vice President,Shenyang JianzhuUniversity王者科学家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Zhe WANG.Project Scientis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Laboratory任俊教授级高工顾问总工程师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Jun RE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onsultant Chief Engineer,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Ltd.冉茂宇教授生态建筑研究所所长华侨大学建筑学院Maoyu RAN.Professor.Director of Arcology Institute of Huaqiao University,School of Architecture,Huaqiao University刘晓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Xiaohua LIU.Professor, Dept. Building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石文星教授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Wenxing SHI.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s天津大学建筑学院Gang LIU,Professor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许锦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Jinfeng X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ef Engineer,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Ltd.许鹏教授同济大学Peng XU.Professor. Tongji University李百战教授重庆大学Baizhan LI.Professor. Chongqing University 李先庭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Xianting LI,Professor,School of Architecture.Tsinghua University李峥嵘教授副院长 同济大学Zhengrong Ll.Professor. A.Dean.Tongji University李炳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气总工程师悉地国际集团Binghua LI,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lectrical Engineer.CCDI Group李绥教授院长沈阳建筑大学 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院Sui Ll.Professor Dean.Research Center for Ecological Urbanization and Green Building,ShenyangJianzhu University伍小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Xiaoting W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Tianjin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Co.,Ltd马友才教授级高工副总工程师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Youcai MA,Professor-Senior Engineer.Vice Chief Engineer, Central-South Architectural DesignInstitute Co., Ltd付祥钊教授重庆大学Xiangzhao FU,Professor, Chongqing University刘明生教授百时得技术总监Mingsheng LIU.Professor, CTO,Bes-tech Inc,USAiilii李桂文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Guiwen Ll.Profess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寿炜炜院资深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eiwei SHOU,Senior Chief Engineer. Professor-Senior Engineer.Shangha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Co..Ltd)季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ei Jl.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吴会军研究员副院长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Huijun WU.Professor.Vice Dea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Guangzhou University陈志新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Zhixin CHEN,Professional SeniorArchitect, V ice Chief Architect ofCNADRI.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al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宋言皮教授级高k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Bo SONG,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na 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杨柳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Liu YANG,Professor,Xi'an University ofArchitecture andTechnology杨仕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hichao YANG, P rofessor-SeniorEngineer.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GroupCo. Ltd.杨建荣教授级高工副院长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Jianrong YANG.Professor.Vice Director.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张仁瑜研究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Renyu ZHANG.Professor,National Center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 of Building Energy张吉礼教授所长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能源研究所 Jili ZHANG.Professor.Director. Institute of Building Ener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林波荣教授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Borong LIN.Professor,Vice De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孟冲 范欣高级工程师所长 教授级高工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hong MENG.Senior Engineer. Xin FAN.Scnior Engineer Professor ). Director.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Deputy Chief Architect. Xinjiang Research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Institute Co.. Ltd杨维菊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Wciju YANG.Professor.Architecture School.SEU余庄教授华中科技大学Zhuang YU.Professor.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15张旭教授所长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Xu ZHANG.Professor.Director.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张寅平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Yinping ZHANG.Professor.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University张峑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Yin ZHANG.Senior Engineer,Vice-Presidcnt.Shanghai Branch.China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何梓年P究员北亨市太阳能研究所Zinian HE,Professor,Beijing Solar Energy ResearchInstitute罗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Ying LU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oration金虹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Hong JIN.Professor.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周辉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Hui ZHOU.Professor.Vicc Director.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TechnicalCenter金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eng JI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Vice-Chief Engineer.China Northeast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Co.. Ltd孟庆林教授华南理工大学Qinglin MENG.Prt>fesso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赵立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Lihua ZHAO.Professor.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赵锂教授级高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Li ZHAO.Senior Engineer(Professor),Deputy General Manager,Chief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and Research Group■赵文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Wenhai ZHA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Beijing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SCEC高连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教授级高工顾问副总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Lianyu (jAO,Professor-纟enior Engineer.Bin HA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onsultant Vice-Chief Engineer.ChinaVice Chief Engineer.Shenzhen Northea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Research Institute Corp.高岩教授北京建筑大学Yan GAO.Professor,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局庆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心总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Qinglong GA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 of GBC-CSWADI.China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Research Institute Corp.Ltd( CSWADI)郭晓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Xiaoyan GUO.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China Northea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秦朝葵教授所长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燃气工程所Chaokui Q丨N.Professor.Director,Gas Engineering Institute.School of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徐宏庆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Hongqing XU,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ef Engineer.Beijing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Group) Co.,Ltd.夏卓平教授级高工暖通总工程师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Zhuoping XIA,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 of HVAC, 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RInstitute Ltd.曹阳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ang CAO,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and Research Group黄晨教授上海理工大学Chen HUANG,Professor,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Science and Technologyi k i i k曾手棄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有限公司Jie ZENG.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Chief Engineer.China Academy ofBuilding Research董宏研究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Hong DONG,Researcher.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Research韩宗伟副教授副所长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Zongwei HAN,Associate Professor,Deputy Director,Department ofThermal Engineering,NortheasternUniversity龚延风教授南京工业大学Yanfeng GONG.Professor,Nanjing Tech University端木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Lin DUANMU.Professor.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徐强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Qiang XU,Professor-Senior Engineer,Chief Engineer,Shanghai Research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 Co. Ltd\i厂徐稳龙教授级高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Wenlong XU,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and Research Group葛坚教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Jian GE,Professor,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and Architecture,ZhejiangUniversity翟志强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Zhiqiang (John) ZHAI.Professor.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潘S钢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Yungang PAN,Professor-SeniorEngineer.Chief Engineer.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Group潘毅群教授同济大学Yiqun PAN.Professor,Tongji University燕达教授副所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Da YAN,Professor,Vice Director,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 School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过增元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变革性重大项目启动会召开

过增元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变革性重大项目启动会召开

过增元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变革性重大项目启动会召开1月10日,由我院过增元院士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变革性重大项目“热质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启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工程三处处长刘涛、主任纪军,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金红光院士,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副校长宣益民教授,清华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段远源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寅平教授,项目负责人、我院过增元院士,常务副院长梁新刚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主任、我院张兴教授等40余人出席了启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些年启动“变革性重大项目”资助机制鼓励由于创新性强而实现的难度大、风险性高的项目,“热质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基金委历史上资助的第3个变革性重大项目。

前两个变革性项目分别是由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主持的“充氘(氢)凝聚相异常现象的实验和理论探索”和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主持的“食物中外源性植物microRNA 的吸收机制及跨界调控的普适性研究”。

过增元教授的学术团队近些年提出热量的“能、质”二象性学说和热质、火积等新概念,有望建立全新的“热质理论”学术体系,因而获得变革性重大项目资助。

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为清华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变革性项目的资助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基金委设立变革性重大项目是适合科学发展和基金管理的重要举措,热质理论的研究是很有意思和挑战性的课题,在该理论中引入了热质和火积等新概念,对理解传热学和热力学更深层次的规律和解决在纳米、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传热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研究会交叉到物理和材料等领域并有望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薛校长表示学校将为项目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

2020年《建筑节能》总目录

2020年《建筑节能》总目录

2020年《建筑节能》总目录2020特别关注02.001九州同愿,共克时艰云访谈02.002江亿院士:战“疫”胜利时与大家共议建筑节能新思路02.005赵锂院长:办公建筑安全运维,确保返岗人员工作健康战“疫”视线02.007许鹏教授:从传染病防治看南方采暖的必要性02.010央企担当,共筑建筑这座战“疫”堡垒03.001朱颖心教授:战“疫”期谈谈“建环”产学研那些事特别视线09.001国内外南极科考站建筑节能策略孙弘历,段梦凡,赵海湉,周浩,庄惟敏,张翼,任飞,林波荣政策法规07.00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国管局银保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07.09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暖房图集(试行)》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筑碳中和11.001基于数据挖掘的办公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分析张仲宸,周浩,林波荣,李嘉麒,田昕,吴佳欣,陈帅元,黄莉11.007公共机构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朱晓姣,廖虹云,刘馨,桑婧萌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01.001广州番禺图书馆共享大厅空间自然通风系统联动控制策略研究张进,赵立华,梁耀昌01.007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后评估案例研究彭渤,吴雅典,杨彬01.013基于建筑空间尺度的环境感知与能耗研究王莹莹,黄琼,张颀01.020围合式庭院对建筑边界冬季温度场的影响探究孔雪姣,吴克,王蕾,崔苗苗,袁景玉01.024基于PKPM绿色建筑软件的医院建筑室内外风环境模拟及评价刘超,周建民01.030徐州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状况调查与分析王磊,徐峰01.0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外窗自然通风设计指标的简化与应用胡达明01.040昆明地区办公建筑照明节能设计与实测分析杨柳,张孝怡,周晓慧,赵勇,洪笃勤01.044“纸”材料在建筑中的生态性利用孔俊婷,邢腾腾02.011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能耗调研及分析张志杰,李颜颐,张宇霞,吴晓海,狄海燕,张晓彤02.016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农房建造标准评价模型张坤,孟丹,孙晓璇,葛圆圆,刘娟02.021建筑功能与空间的设计趋势及可视化技术探讨周浩,余娟,林波荣,张仲宸,常晨晨,丁杰02.029外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对变电站建筑能耗的影响刘洋帆,张宇峰,蔡振华,张军,刘倩妮02.034加州大学2018年校园最佳奖建筑作品解析及启示阿不都西库尔·扎依提,陈国瑞02.039基于案例分析的低碳建筑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刘剑03.022美国零能耗建筑最佳案例与激励政策研究吕燕捷,张时聪,徐伟,James Connelly 03.031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指标体系初探王芳芳,王陈栋,李博03.035严寒地区绿色农房多能互补系统设计与运行杨海鸿,田斌守,米应映,邵继新,张馨予03.040动态表皮类型对采光和能耗影响的比较研究汪丽君,史学鹏03.045浅谈宁夏首个绿色运营三星项目刘妍炯,滕飞03.051采光顶下微气候形成效果测试与分析孙多斌,严淇函,王珏,谢笑坤03.055大型公建后评估与绿色建筑评价比较研究卢凌寰03.058北京共有产权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索与实践尹灵03.063夏热冬冷地区高校学生宿舍空间位置对能耗的影响项慧珍,程世丹,黄凌江03.070苏州地区公共建筑中庭空间光热环境实测与能耗分析研究杨柳柳,李振全04.091美国高性能建筑研究初探赵小刚,刘雨青,高金峰,张欣烁04.097新疆严寒地区井干式木结构建筑节能设计研究何金春,高颖,熊亚荻04.101章丘山区民宿夏季室内热环境测试与影响因素何文晶,桑志奇,王艺晓04.107兰州市私立幼儿园室内热环境初探刘妍妍,王天鹏05.001绿色住宅适宜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邹琼,王雅平,吴邦本,张嘉龙05.007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节能设计与经济性研究周雯,陈宏,王文超05.011一种相变材料驱动的动态建筑表皮应用研究朱仁杰,刘向峰05.019平面布局对建筑群体风环境的影响模拟研究李静05.027严寒地区居住小区室外风环境研究徐结晶,张永益05.033基于BIM-LCA的建筑方案设计优选方法章驰,李希胜05.040建筑设计视角下呼和浩特高校餐厅热环境实测分析高崇森,贾晓浒,许国强,周家绪05.049基于数值模拟的绿色粮仓储存的节能研究俞晓静,王远成,戚禹康06.027温和地区自然通风办公建筑的实际热环境评价研究孟瑶,牟迪,曹彬,朱颖心06.033夏热冬暖地区超高层绿色办公楼运行实际效果研究周荃,丁可,黄志锋,张广铭06.040基于天然采光的高校教室窗洞口宽度优化设计研究黄博超,苏晓明,郝占国06.046桂林民居冬季室内外热环境测试评价研究梁秒梦,巩新枝,陈爽,刘晶06.051合肥某高校夏季教室物理环境问卷研究董淑月,王旭06.055基于低碳可延续性的高层办公楼遮阳采光节能设计柴云峰2020年总目录202007.039使用需求参数对建筑大数据能耗预测影响规律初探赵海湉,王需,林波荣,朱颖心,张菁华,孙弘历07.043冷通道封闭数据中心机柜热环境指数分析叶思鹭,史伟民,彭来湖,李建强,汝欣07.048穿孔金属板遮阳表皮的开孔构造对室内热缓冲效应的影响崔艳秋,金明明,王志,赖震洲,江朝梅07.053基于全景图的城市街区太阳日总辐射计算方法对比刘衍,张沫岩,陈睿昕,郭向斐,杨柳07.058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设计宋冰,杨蕾07.062基于BIM技术的NFE ES室内外风环境模拟分析高喜峰,刘丹阳,韩庆华,徐杰07.066基于层次熵物元可拓模型的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李强年,赵巧妮07.072某商业广场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闫加贺07.076基于CFD通风模拟的剧场建筑设计手法浅析贾逸群,郭智,米俊仁07.081光的非视觉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张沁宜,林波荣,曾云一,余娟08.001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室内自然通风模拟与优化策略研究李璐,陈昌勇08.010景迈山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周钰,李显秋,熊凯,侯志凌,朱栩君,饶成玲,饶峻峰08.018既有居住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化改造实践研究康熙,赵士永,白佳慧,郝雨杭08.02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示范云松金域华府项目高性能外窗应用技术浅析潘玉勤,原瑞增,孙旭灿,杜永恒08.028建筑性能导向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周浩,邓庆坦,陈平,滕绍鹏08.033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零能耗建筑研究薛一冰,孙雅鑫08.038中国传统民居生态技术经验应用研究纪伟东,袁振皓,乔亚萍,葛葳09.097BIM与绿建设计的结合应用解析卢琬玫,叶青,马辰,赵强,李昕阳09.104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能效评价及分级方法研究狄彦强,廉雪丽,张志杰,李颜颐,张宇霞,李小娜,吴晓海09.111从乡土到零能耗———干热地区传统蒸发降温技术的工业化演变尹红梅,王崇杰,房涛09.115基于风环境优化的住宅小区布局模式研究姚昊翊,吴笛,张海麟,任昕瑜,刘迪09.120自然通风系统在地下车站公共区应用分析池东10.021青海国际会展中心夏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感觉分析洪安东,范征宇,时雨辰,胡冗冗10.026北方地区某大型博物馆关键技术节能效果分析王雯翡,吕丽娜,李晓萍,周立宁,李以通,田露10.032陕西关中农村新民居的绿色建构虞志淳,孟艳红10.039高层办公建筑风环境性能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宋宇辉,曲冠华,原野,张颀,董伟星10.046某示范建筑中庭冬季光热环境的实测与分析常建国,陈先志,范立,付梦菲,刘鸿超,吕栋10.051建筑能耗预测与建筑节能分析模型构建研究侯广明,卓强,孙宇10.056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辅助诊断方法研究张诗达,卢琬玫,宋昆10.063基于被动式视角下的乡村建筑节能设计探讨赵莹莹,何青,赵营,田毓丰,刘长春10.067基于ANP-Fuzzy法的装配式绿色建筑评价李强年,鲍俊超,牛昌林11.045建筑多能源系统优化评价方法研究冯晓梅,张瑞雪,李骥,乔镖,薛汇宇11.051装配式自保温双墙复合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张奕,韦佳,徐乐11.058陕西关中农村传统民居绿色优化设计虞志淳,孟艳红11.063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适用技术研究李晓萍,李宝伟,王国慧,张成昱,李以通,郭振兴11.067室内高温环境评价指标简化计算方法吕一行,孟晓静,卢棒棒,徐扬帆11.071植物冠层单层模型叶片温差的预测与实测沃文叶,付海明,董玉芳11.075绿色技术在地铁站建筑中的应用策略赵鹏飞,张同杰,郭建民,任爽爽11.080三位地域主义建筑师作品中的气候设计分析高奇枫,黄琼,张颀11.086甘肃地区绿色建筑表皮设计技术策略研究毕晓莉,贾丽芬,李鸿飞11.093绿色商场建筑和普通商场建筑室内环境满意度对比研究张永超12.001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设计策略与节能技术研究董轶欣,李绥,Mar tin Wollensak 12.010既有工业建筑适应性再生及节能后评价研究杜书波,杨丽,赵庆双,张鹏12.015基于LCA性能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参数敏感度研究杨崴,羊思静12.024遮阳设计与用户行为对夏热冬暖地区住宅能耗的探究分析张楠,刘刚,满孝新12.030未来气候变化下不同屋顶类型的建筑能耗评估闫春辉,任婧,刘吉营暖通空调01.050相变回填材料配比对地埋管换热器蓄能传热特性影响研究杨晶晶,杨卫波01.057相变材料应用于空调蓄冷中的研究进展唐瑞,桂树强,颜俊,李东阳01.062基于数值模拟计算的地源热泵系统精细化设计魏俊辉,褚赛,刘启明,申雪云,鲍超01.068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贵阳某建筑的应用分析赖振彬,黄巧玲,王玉麟,张宇01.072主动式冷梁性能实验研究胡晨曦,吕静01.077空气膜防结露型空调辐射板的可行性研究余志锋01.080合肥某小区地源热泵系统冬季运行及节能初探孟欣,王浩,何伟02.043高校宿舍室内新型空调气流组织及舒适度评价赵福云,成瑾,刘宝,徐颖,申广,王汉青02.052一种气流分布量化描述方法佘昭,潘毅群,黄治钟02.058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水蓄能系统方案设计及经济性分析褚赛,魏俊辉,刘启明,樊宏图,李永祥02.062地源、空气源热泵联合空调系统运行策略优化庄浩,李新锐2020年总目录202002.069直接接触冷板式液冷冷却数据中心的热回收探讨肖新文02.074冷却塔免费供冷在不同地区商业建筑内区适用及经济性分王硕03.004适于在线应用的空调机组风量连续测试方法特日格乐,赵天怡,刘中杰,张吉礼03.009用于蓄冷空调的替代型制冷剂水合物研究进展陈嘉雯,谢应明,杨义暄,孙嘉颖,徐政涛03.015不同通风方式对被动式居住建筑采暖耗热量影响的分析李永,句德胜,崔晓梅,刘士龙03.019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新风负荷预测研究李佳殷,周勃,乔清锋04.001集中式空调系统提前关机调度技术的节能分析乔富荣,闫军威,胡小芳04.009空调用共晶盐蓄冷材料的增稠特性实验研究谢奕,史波,冯叶04.014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区岩土体热承载能力评价王洋04.019地能采集井设计工作的数值模拟分析肖天辉,苏柳文,王辰,刘海明04.024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暖通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吴少光,廖晓华04.028基于建筑调适工作对空调系统设计的反思刘广东,张野,唐千喻,李婷05.054基于深入挖掘制冷站监控数据的节能分析及思考何子睿,刘烨,辛本波,唐千喻05.060夏热冬冷地区复合式地源热泵设计与运行策略研究於继康,温勇萍,于国清05.065竖直平板上蒸汽层流膜状冷凝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夏长伦,郭鑫,刘琳05.071天津某文体中心游泳馆空调系统方案设计和分析丁逾凡,吕静,奕婧05.076基于eQUE ST的某商业建筑空调系统节能分析杨福,王衍金,王伟宵06.063膜式叉流新风热回收装置结霜及换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实验黄俊峰,白姣,张舸,王立峰,曹阳,曲凯阳06.069分体式空调冷凝水产量计算方法研究廖德妮,张玉,蓝静,谢天明,黄文豪,雷敏聪,杨鸿滔,张磊06.074太阳能-热泵热水机组末端应用与分析王宇翔,王芳,刘登辉,汪青青,宋一昂06.080青岛某大型综合医院空调系统设计与节能胡军06.084无锡市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分析研究仇铮,倪文晖06.089某文体中心体育馆狭长静压箱气流组织设计优化刘坡军06.091AC F-TiO2光催化净化室内空气中自然菌的实验研究冯国会,张峥,张亿先06.097不同气流组织方式对厨房PM2.5分布影响及其数值模拟袁扬,朱能,王清勤,李春龙07.003冷风侵入下的大空间地板辐射采暖效果实测分析刘刚,殷宣宣,徐弋,董伟星,黄文龙07.009供热系统换热站供热参数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朱佳,孙春华,齐成勇,夏国强,陈佳丽07.014强化学习算法在空调系统运行优化中的应用研究丁志梁,潘毅群,谢建彤,王尉同,黄治钟07.021地下水渗流对竖直U型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影响刘卫,张之强,刘琬铭,刘鹏,郭洁,徐博荣07.027基于EED软件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设计分析陶鹏飞,薛宇泽,韩元红07.033大型商业综合体空调系统节能诊断与调试优化王波,刘铁,单斌08.079寒冷地区土壤源供暖系统土壤取热及补热特性吕轶娜08.086医院非供暖季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分析王思叶,于振峰,赵伟08.091某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空调及通风设计赵忠梁08.094道路噪声对临街建筑自然通风被动制冷潜力的影响任宇鑫,柳靖09.018空调外机百叶罩S型叶片最佳叶型及倾斜角度研究祁冰,原瑞增,李展,王可可,段飞09.023基于模糊评判法的多能互补供暖系统评价模型及应用冯艳,王志国,连恩广,赵子琦09.029污水源热泵年运行性能实验研究及预测郑仁春09.036剧场座椅下送风不同上座率的最优参数分析黄华明,聂贤09.042喷射式制冷系统的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张瀚月,罗浩,刘荔,赵宇09.047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夏季性能分析汤海波,翁文兵,李霞,柳艳艳09.051清洁供热规划关键问题的思考王东,左河涛,方豪,李政09.055青岛市某健身房内冬季热环境及舒适性研究王英黎,王海英,徐曼殊,石崇根,王琳09.060室内热环境对室内人员工作效率影响研究郁文红,董娜娜,江超文10.072上海某社区文体建筑人员密度及冷负荷研究吕静,奕婧,丁逾凡10.078结合主动式冷梁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郁文红,李辉,白金超10.083上海市某研发中心空调系统整体节能优化分析焦乾峰,曾艺,杨丹10.089胶球在线清洗装置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实践及节能评估李昶,张建风,刘昊儒,邹凯凯,孙忠尧10.093某体育馆冰蓄冷空调方案经济性分析李兰10.097沈阳商业中心区多尺度温度变化研究杜思宏,孙贺11.012冷源系统能效系数计算方法与实测分析唐辉强11.016严寒C区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系统正交优化分析赵芝蓉,唐汝宁,李军军11.023间接蒸发在数据机房的新风节能与过滤特性谭浪,刘鹏,周雪梅11.028冷却塔供冷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分析刘乃玲,王淑玲,李向东11.033基于TRNS YS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能耗和经济性分析吴昊,徐以洋,谢若怡,张绍志,陈光明11.038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DHC系统负荷时序预测方法焦良珍,陈海生,高革,李冠男,胡云鹏12.055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组及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的节能热舒适性研究胡俊涛,王赞社,尹芳汀,吴越12.062“红飘带”显示屏背后腔体的通风散热方案分析周浩,张菁华,刘建华,刘加根,洪迎迎12.069办公建筑空调冷负荷预测模型贺延壮,曾贺湛,赵晓宇,潘立君12.073基于Airpak的冬季办公室机械通风研究宫克勤,杨子昱,张楠2020年总目录2020运行管理与调适02.137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监测技术体系需求分析李振全,雷亚平,高信,马思聪,施海星,许政涛03.148上海地铁某基地风冷热泵空调系统能耗分析肖琳04.144医院建筑节能与运维管理分析赵丽娜,许壮莹09.064基于数字孪生的绿色建筑运营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王艺蕾,陈烨,王文10.001我国建筑调适发展现状与前景逄秀锋,宋业辉,徐伟10.008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现状调查研究孙洪鹏,陈晨,张广智10.014某高校区域供冷系统节能调控方法研究任德瑜11.116广州市民用建筑能耗总量和强度计算研究与分析李叶红,黄涛,江向阳,杨建坤保温隔热与材料01.129聚合聚苯板燃烧热值测定的试验研究王彬,徐长春,陈刚,于跃洋,李振宇,张文华01.133硅酸盐水泥-碱矿渣配制低密度泡沫混凝土试验研究田聪,陈丽红,秦旭飞,王宏园,张敏02.079不同窗型对建筑外窗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潘玉勤,孙旭灿,付梦菲,常建国03.089豫中地区传统民居适宜性节能窗应用探讨于冰清,赵威,吕红医04.033屋顶绿化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模拟研究任婧,闫春辉,赵莹莹,刘吉营04.039阜新地区居住建筑墙体保温节能材料的应用研究巩玉发,郑文瑶04.044湖北省公共建筑外墙自保温系统热工性能及适用性研究黄倞04.048相变材料耦合太阳能在冬季建筑采暖中的应用晁岳鹏04.052一种热致变色调光玻璃的光学性能研究陶勤练05.111全钢化真空玻璃支撑物参数与导热性能的相关性赵伟同,胡东方,江春伟05.115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性能研究姜奇奇06.001典型外墙构造复合相变层的热工性能研究乔宇豪,鲍嘉阳,刘衍,杨柳06.006墙体热阻测试过程三维导热的模拟研究寇方铖,王馨,邹瑜,莫金汉06.012外循环双层玻璃幕墙能耗模拟研究俞天琦,王艳06.018SEPS-VIP复合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性能研究原瑞增,李展,贾云飞06.022围护结构二维稳态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王立娟,王海波07.090双层定型相变墙体结构在中国三种典型气候区的温度与能耗模拟研究亓文超,刘志强,俞佳明,张冠华07.096α石膏制备轻质发泡隔墙材料的研究李永生,韩菲菲,徐龙,李美红09.071蒸压加气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中尺寸效应的影响研究李艳娟,孙立新,杨静芬,张孟林,张松浩09.074建筑玻璃贴膜节能性能研究谢建华,宋文荣,龚延风,段凯09.082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型材的尺寸变化率试验研究胡薇月09.086气候变化下蓄热层构筑墙体保温改造热性能研究邓蕾10.102相变特朗贝房关键影响因素优化研究邓仁洁,朱娜,胡平放,雷飞,罗振宇,吴涛,唐广11.098国内规范岩棉板外保温抗风设计对比分析曾松春,徐晓攀,李安娜11.102夏热冬冷地区墙体外保温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研究杨少玮,张伟捷12.036西藏传统民居改造中的墙体蓄热性能建议李峥嵘,斯阳,赵群,谢一建,陆世康12.041常见外窗型材填充保温材料对热工性能的影响研究梅国永,李琪,杨娇娇,李海滨,李迪12.046农村建筑外墙局部保温及性能测试王冬计,刘联胜,高英,王爱新,祁广钰,王恩宇,胡玉洁12.051再生聚丙烯颗粒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研究叶邦土,吕润平可再生能源及其应用03.075基于气候风洞的大型太阳辐射模拟系统研究李令令,孟庆林,张磊03.080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高朋,刘启明,魏俊辉,刘嘉,张伟东03.084基于弃风利用的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研究信博文,南新元,陈慧05.080江水源热泵系统取退水对水体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李瑞霞,郭啸峰,张彬彬,岳玉亮,钱堃06.102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在区域集中供热中的应用杨凡09.008公共机构浅层地热能与主动式能源耦合利用适宜性研究冯国会,柳梦媛,李环宇09.013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青海省循化县的运用研究祁焕嵬11.106商业综合体建筑减排路径分析方法研究刘烨,燕达,郭偲悦12.077公共机构综合能源系统模拟计算平台开发乔镖,倪晶,冯晓梅,李骥,薛汇宇12.083严寒地区供暖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群热环境模拟田晓焱,马广兴,梁春阳12.089太阳能百叶窗应用于主被动结合式太阳房的室内热环境研究白梦梦,王沣浩,王志华,康彦青,郑爱平节能改造与技术01.115旧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探析毕晓莉,徐杨杨,张顺尧01.122轴向微槽结构平板热管毛细力表征及性能研究张芳莉,杨庆,丁昀,卢玫洁01.127高校教室智慧照明改造案例分析卢彦铮02.097中国公共建筑的建筑典型模型建立陈智博,沙华晶,许鹏,奚培峰02.100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节能优化姜向阳02.103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性能研究李御锋,杨金钢,朱林,曹东旭,邓兰西02.107基于CFD的变压器室通风散热数值模拟及优化分析张勇,徐天光,王永庆,朱超,马玉龙,傅金柱02.112冀南地区农村民居生态节能改造策略研究孔俊婷,刘苗02.118某高校校园建筑节能改造有效方法探讨陈岩02.121节能监管平台在高校用水管理中的应用王洪瑞,耿守浩03.094热激活蓄能墙体流热耦合特性动态分析及优化李佳奇,曲世琳,胡玮聪03.100小区级灵活分布式可调控供暖系统研究杨波,宋健京,陈卉,杨肖,杨冬梅2020年总目录202003.106公共机构既有办公建筑绿色节能改造实践朱晓姣,柳松,宋波,张思思,叶少华03.111泉州农村石构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测试及优化吴钟奇,夏博,韩婧,梁坤03.116高校既有学生公寓外窗节能改造方案评价赵泰,程东03.121某示范建筑暖通和给排水绿色节能设计分析邹宇亮,杨少林,金鹏04.057天津农村既有住宅现状及节能改造策略研究岳晓鹏,罗浩,高源,王舒扬04.062多孔铝介质-石蜡复合蓄能炕的热性能对比研究陈月,马秀琴,贺晓杨,胡明月,王慧04.068基于热响应试验地埋管分层热物性研究汪启龙,张卫东,田东蒙04.073开式地表水源热泵引水管道颗粒沉积现象的模拟和优化节能分析郭啸峰,李瑞霞,熊泽宇,齐月松,钱堃04.081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农村住宅节能改造初探李德新,安欣然,李浩宇04.087高校浴室节能改造及优化提升方案探析姜永增,潘军刚05.084基于软件模拟的北京农村民宿节能改造研究魏广龙,付钰,李睿乾,褚娟娟05.090坝上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新型节能窗适寒设计研究杨孟秋,于沈尉,王金奎05.095鄂西北地区乡村住宅的节能设计优化研究徐楚星,赵敬源05.100无锡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技术研究仇铮,倪文晖05.106超高层建筑给水方式的能耗计算黄玉珠06.117基于双源热泵能源耦合系统的相变储能研究梁栋06.122基于既有传统乡村建筑改造的研究芮如忆,莫弘之,刘晓哲,项浚,李钢06.126山东地区农村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调查研究徐振红,李星宇,王鸿宇,刘俊红07.123土体热物性对能量桩换热效率特性的影响研究令永春,刘大鹏,季伟伟,陆浩杰07.128寒冷地区大型医院能耗分析及节能策略王玉来,李永安07.134传统民居的天然光环境优化研究侯薇,袁景玉,高源,谭柯07.141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风管穿外墙热桥研究刘少亮,强万明07.146建筑用电流向分析在医院节能改造中的应用探索汪剑,冯一,代勇,杜栩08.042某校区供热系统改造及分时分区运行优化姚震,周美玲,林日亿08.048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山地乡村民居改造研究任彬彬,安晓莹,冯策08.053冀西山区传统村落石窑洞民居节能改造初探赵小刚,闫晓颖,吴楠,刘雨青,徐良08.059湖南省双峰县伟训堂建筑物理环境模拟与分析彭小洪,伍国正,任雯,郭俊明08.065影响建筑整体气密性关键因素研究综述李扬捷,徐伟,董宏08.070基于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的既有建筑节能规划分析吴豆豆,斯依提艾力·艾麦提,吴振08.076上海传统民居屋顶节能特性研究刘晓哲,莫弘之,芮如忆,王海松09.124供暖邻室数量对非供暖房间热环境的实验研究沙心奕,李进,龙恩深09.130天津某医院冷凝锅炉节能改造及运行策略优化董明,刘勇,王永亮09.134大型冷库室内保温吊顶创新施工关键技术任斌向,张增国,郭卫萍09.139高寒地区铁路站房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刘韦伟,赵艳,严建伟,张兴艳,欧眉10.109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技术体系研究王建军,李东彬,熊珍珍,郭向勇,袁骥10.116绿色生态视角下乡村空间改造策略研究舒平,郭昊阳,解丹10.122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李建华,刘阳,郑欢欢10.129颗粒浓度对含纳米氧化铝石蜡光热特性的影响高梦,杨瑞桐,卢丽冰,李栋,吴洋洋11.124严寒地区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敏感性分析金虹,张乙川11.129基于过渡季舒适性的寒冷地区东西向学生公寓节能改造初探李建华,刘玉,任彬彬,梁志恒11.135自动脱气设备在高校供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姜永增,潘军刚11.140PP P模式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研究李强年,徐弘毅,牛昌林12.096广州市公共建筑室内照明情况现状调研与分析罗运有,刘畅,余鹏12.099基于实际热需求的单一建筑类型区域供热系统节能调控方法研究姜永增,刘涛,潘军刚12.105医院业务增加引起的能源浪费及节能措施分析李智慧,赵琨浩,李树勋12.111集中淋浴废水余热回收利用研究蔡辉旺,陈亦文,曾清标准规范与检测02.126建筑门窗保温性能国内外检测方法研究万成龙,张素丽,单波,王昭君,王俊洋,王洪涛02.130民用建筑典型场所机械排烟口分布因素分析陈捷,刘国成02.134建筑保温砂浆抗压强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王学成,曹杨,张新玉,吴美升03.144广西居住建筑节能65%技术体系研究张小静05.125马鞍山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能耗定额研究黄志甲,甘琳,江陆军,沈正05.128建设“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绿色建筑———浅析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版的修订郭夏清06.059住宅通风设计标准研究任俊,高峣12.129建筑节能率的计算和转换关系研究殷健,瞿海霞电气与智能建筑07.100基于非线性特征工程的短期建筑能耗预测方法王振亚,范成,李达生,曾妍洁,刘明辉07.108低压直流配电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秦文军,陈文波,房建军,李忠,严建海11.111基于BIPV示范项目的低压直流配电一些关键问题研究房建军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01.137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能耗特点王会粉,徐俊芳,王皆腾,梁元元,赵会刚。

江亿院士:发展热泵技术是实现零碳能源的关键途径

江亿院士:发展热泵技术是实现零碳能源的关键途径

江亿院士:发展热泵技术是实现零碳能源的关键途径人物介绍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环境工程专家。

1977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工系,1985年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

曾参加多项IEA CBCS(建筑和社区的节能)下的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为国务院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ECBCS理事会中国代表、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

“双碳”目标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实现碳中和就必须推进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系统从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碳基能源转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零碳能源,全面电气化就成为能源转型的主要任务之一。

热泵契合终端用能电气化发展的需求,是电力高效转为热量的最佳途径。

无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工业、农业和其他民用领域,在有合适的低位热源的条件下,使用热泵替代锅炉或者电热炉来提供热能,利用余热采集、区域供热网、大规模跨季节储热、长距离输热,为工业和建筑提供所需的各类热量,以满足建筑供暖、生活热水和各类工业生产过程的热量需求,将大大减少整个国家化石燃料的消耗,从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零碳能源的特点和挑战零碳能源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源转化链的改变,化石能源的转换方式是化石燃料燃烧后释放热量,被直接使用,或者转化成机械功使用。

零碳能源的转化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能源以直接出电的形式,如核电、水电、风电、光电,可以直接利用。

另一个就是由电到热的过程,不像以前一样需要燃烧后由热变电,而是恰好相反,正是因为这样巨大的变化,也意味着整个能源转换热能的方式和热能系统都要作出相应的转变。

当然,生物质燃料比如秸秆、枝条、牛粪等也可以燃烧出热,不过生物质燃料占比不到未来能源总量的20%,所以主要还是用电,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光电,这样才可以实现零碳能源。

按照零碳能源的特点,如何通过电力高效地提供热量?这是一个挑战。

电动热泵是通过电力高效地提供热量的方式热泵是一种将低位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位热源的装置,也是目前全世界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亿院士的建筑节能观
主都觉得建筑节能这件事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提出了万元GDP的产值要降低能耗20%,各地政府也都把这个建筑节能作为一个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的一个主要的措施。

于是各种建筑节能的技术就都纷纷而出,但是我今天就想利用这个机会简单地分析一下各种各样的建筑节能技术,看看它们在什么样的场合,哪些地区、条件环境下适合,哪些地方又不是太适合。

首先看中国的建筑能源状况,按照各种方面的统计目前我们国家有400亿平米的建筑物,其中240亿在农村,160亿在农村,但是主要能源消耗在建筑物里面城市占大头,农村由于相对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建筑资源消耗量比较少。

加起来是两笔帐,我们现在采暖用到了我们国家总的煤产量的12%,除了这12%之外其他的用能都变成电力的话,占了我们国家电力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样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的用能占了整个商品能源的20%到22%这么一个比例。

这个比例数虽然不是非常大,但是我们国家是全世界制造出口大国,相当多的能源消耗用在产品加工上了。

尽管这样建筑运行还占到20%和22%是比例非常大的了。

看和国外比是什么状况,这个图是中国每平米建筑物和美国、加拿大、日本、西欧这些国家来比,这是城市建筑每平米的建筑用能。

可以看出来尽管我们城市比农村高的过,但是现在每年的耗电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加拿大的三分之一,是欧洲的一半。

在看人头每个人消耗在建筑物里面的能源情况,跟美国比咱们城市是2千瓦时每年每
人,所以是美国的七分之一是欧洲和日本的三分之一。

这是刚刚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公布的年度报告,它是两个星期之前在我们的能耗楼里面WWWF的理事长在我们那宣布的,这里面的横坐标是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水平,纵坐标叫生态足迹,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平均每个人占用了地球上多少资源,所以越往这边走,就表示这个国家的人生活水平越高,越满意、越幸福,这个高的走表现你占用的自然资源越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环境越厉害,破坏越大。

这个圈是我们中国目前的位置,所以生活水平0.75,根线是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是世界平均水平低一点,大伙都知道这个圈是美国。

在1977年咱们在这,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咱们到这了,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进了。

这个是美国从77年到03年的发展状况,它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它的消耗能源环境的从7涨到了几乎10,中国从生活水平0.5涨到0.75,消耗自然环境从1涨到不到1.7,所以现在和美国比它是咱们多少倍呢?6.5倍。

一个美国人消耗6倍的中国一个人的自然环境,这是加拿大等一些西欧国家。

真正理想在这个圈里面,现在世界上讲只有一个国家在这个点上待着,就是古巴,他生活水平高而且他消耗的自然环境少。

对于中国十几亿的大国来说,我们如果上去了全球就毁灭了所以我们的目标一定是要走到蓝框里面,这就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有走道这才能满足咱们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又能不大量的破坏自然资源。

可是很遗憾现在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以大量占用自然资源为代价来获取好的生活质量。

现在为什么中国跟发达国家的建筑能源消耗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件事非常值得重视,要仔细研究,这是一个简单地算率,我们取上海的气侯条件跟典型地一个住宅,这个住宅是一般的保温情况来看看它消耗多少能源。

有两种模式,一种使用模式是内部发热量都一样,这是每小时一次的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室内永远维持在18度到26度之间,一天24小时维持这样一个合适的温度,低了就加热,温度高了就空调。

这实际上就是绝大多数美国的住宅就是按照这种方式控制,窗户一定关着,一次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

另外看我们中国的住宅,他如果屋子里太热外面凉快的话,我就先开窗户通风换气,就不是一次了,可能是很多次。

当房间温度当没有开空调的时候,只要在15度到29度之间就认可了,但是超过这个范围我就开空调,这跟美国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上班去了我就把空调关了,下班之后再把温度回到这个范围去,这看是很合适的符合中国的生活习惯,大伙觉得这两种习惯没有很大的差别。

这就是这两种模式造成的能源消耗,前一种是43度点,后面是不到10度电,很可惜中国的建筑节能规范是请美国人算出来的,说上海市住宅每年每平米的耗电量在55度以下就是节能住宅,这个55度是按照这个方式算下来了。

可是我们调查了1500多户的上海市民的实际用电量,绝大多数都在20度左右,很少有到35度,这个用电量不是空调采暖的用电量,而是他们家所有的用电量才这么多,你抛出其他的东西,光采暖和空调就10度多。

这就是这个房子使用的方法不一样,开窗户不开窗户,连续空调和间歇空调就导致能源消耗三倍以上的不同,也就是说生活模式、使用模式不同,会导致很大的能源消耗地不同,所以提倡节约,保持勤俭节约的模式,反对国外的模式,反对跟国外生
活方式接轨,这条是节约化社会主要内容,也是我们讲建筑节能地主要保证,这是我们今天研究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