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课堂教学案例《连乘应用题》“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它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积极开展生本教育,努力的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生本课堂也有局限性,生本课堂比较适合一些简单的教学知识或生活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近的内容,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和中等偏上程度的学生。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充分地利用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尽量给学生多一些生本课堂的教学。
记得在第一次实施生本课堂时,我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精心挑选了“解决问题”例1的教学,这节课是两步的连乘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其次,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其三,强调合作学习,从信息的提供,探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组织,讨论交流,都体现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搜集、创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讲“解决问题”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预习例1,并提出要求,除了自己会做,还要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其它
同学,不能只是把解题过程简单的说一遍,而是要其他学生听明白。在课堂上人人争当一名小老师。
(前置性作业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准备进行小组探索和
合作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上我先利用课件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前置性作业的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师巡视指导:能想出一种方法的太棒了,如果能再想出其他方法就更厉害了!对学生进行肯定同时加深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骄傲情绪的滋生)。
交流后小组展示:由小组代表发言说出自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并说明每一步得到的是什么。
(我提议:如果哪名同学讲的方法大家听明白了可以给他以掌声鼓励。采取合适的激励方式能激起学生的信心)
展示小组结论的学生讲得更加起劲了,下面的学生好比评委,认真地倾听台上每名学生的发言,课堂上也不断地传来自发的掌声。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想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10×8=80(人)(表示1个方阵有多少人?)80×3=240(人)(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10×8×3=240(人)
方法二:10×3=30(人)(表示3个方阵一横排有多少人?)
30×8=240(人)(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10×3×8=240(人)
方法三:8×3=24(人)(表示3个方阵一竖排有多少人?)
24×10=240(人)(表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综合算式:8×3×10=240(人)
一堂课一直都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结束了,老师起的作用只是“穿针引线”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他们都喜欢站在多媒体大屏幕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展现自己。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对发言正确的同学都以掌声肯定,这比老师的一句“你真棒”更甜蜜。如有谁发言不正确,同学们就会及时得进行纠正,展现自己的细心和认真。教师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引发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从而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组间的竞争和小组的团队意识竟然在本节课上都有体现。充分说明了“生本课堂”很适合学生的学习,学生很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很值得继续实践下去。当然,在本节课上,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一直都很沉默,他们不善于表达,而只是倾听。这需要以后在教学上,去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尝试,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很强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