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关雎》教案5篇

《关雎》教案5篇

《关雎》教案5篇《关雎》教案篇一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课题名称:关雎执教者:重庆市南华中学校代璐时间:2023年11月15日班级:初三5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根本知识;过程与方法: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气氛。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一〕配乐美读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

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重庆市渝北区南华中学校际交流课教案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四、小结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

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

关雎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这首 pre-Qin 时期的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分析和理解《关雎》这首诗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让学生借鉴《关雎》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古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

2. 课堂讲解(20分钟)•讲解《关雎》的作者、朝代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古代诗歌的历史价值。

•分析《关雎》中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点,展示出诗歌的美感和卓越性。

3. 文学鉴赏与解读(3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关雎》的原文,并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词句和意涵。

•解读诗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分析古代诗歌的形式和押韵规律,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

4. 诗歌创作与演讲(30分钟)•鼓励学生仿照《关雎》的叙事方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可以是描述自然景色、描绘个人感受或抒发情感等方面的诗歌。

•学生进行诗歌演讲,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思考《关雎》这首诗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课堂黑板或投影仪•学生诗歌创作材料2.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答题能力。

•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和演讲能力,包括诗歌的创意、表达方式和感染力。

五、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或音乐会,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文学艺术的魅力。

2.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能力。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学会欣赏《关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欣赏、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关雎》的情感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关雎》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学会欣赏《关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关雎》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关雎》的情感魅力。

(2)介绍《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关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关雎》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关雎》的欣赏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进行欣赏。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关雎》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文化价值。

(2)欣赏:播放《关雎》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讨论:分组讨论《关雎》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关雎》的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诗经《关雎》教案2篇

诗经《关雎》教案2篇

诗经《关雎》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Guanju in the book of songs诗经《关雎》教案2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诗经《关雎》教案2、篇章2:诗经《关雎》教案篇章1:诗经《关雎》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电视机【教学过程】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

(读)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

(说)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

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

(说)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1 背诵全诗(记)2 翻译全诗(写)板书设计:见有关课件篇章2:诗经《关雎》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一、教材依据:《关雎》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文中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

第12课《关雎》教学设计

第12课《关雎》教学设计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感悟主人公的形象,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感悟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关雎》对社会生活的教化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点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为我们呈现了诗歌最初的风貌。

翻开《诗经》,首卷便是那流传千年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下面让我们用聆听的方式,欣赏《关雎》的爱情箴言。

(播放《经典永流传》中《关雎》音乐片段)二、浅吟低唱,韵悠长1.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的来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诗如此朗朗上口呢?同时请大家注意,要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重章叠句:是《诗经》中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即指诗歌的上下句或者上下段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吟唱。

《诗经》共305首,其中177首都用到了重章叠句,这可谓是诗经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他就像是我们听歌时的循环播放一样,有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2.齐声诵读,感受诗歌的余韵悠长。

3.观察PPT上的颜色标注,找出划分依据,分角色朗读诗歌。

【明确】红色字部分描述的是淑女的动作与情态,蓝色字部分描述的是君子的动作和心理。

分角色朗读时,老师读黑色字部分,请女生读红色字部分,男生读蓝色字部分。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三、一波三折,苦追寻1. 这婉转的重章叠句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

2. 请在诗中找到能体现追求过程的关键词。

【明确】求—思—友(对她表示亲近)—乐(让她快乐)3.听范读录音并思考,这些动词之后,蕴含着君子追求淑女过程中怎样的情感变化?【明确】“求”——一见钟情,印象深刻,充满了渴望,用行动去追求“思”——朝思暮想,辗转难眠,充满了求之不得的失落“友乐”——男子幻想自己敲锣打鼓迎娶新娘,描写新婚的场面。

《关雎》教案设计

《关雎》教案设计

关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背景和历史文化含义。

2.掌握《关雎》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关雎》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关雎》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关雎》的背景和意义,并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分析《关雎》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朗诵法:组织学生朗读《关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关雎》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知道《关雎》是什么吗?能说说它的背景和意义吗?第二步:讲解《关雎》的背景和意义(15分钟)1.介绍《关雎》的起源和作者。

2.解读《关雎》的内容和意境,讲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3.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疑惑。

第三步:学习诗歌的基本要素(15分钟)1.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2.分析《关雎》的篇章结构和音韵特点。

第四步:理解《关雎》的情感和意境(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关雎》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2.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五步:朗读与欣赏(15分钟)1.学生朗读《关雎》,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

2.学生根据理解,分角色朗读《关雎》,表达诗歌的情感。

第六步:小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

3.学生的书面作业:写一篇关于《关雎》的读后感。

六、教学资源1.《关雎》原文和翻译。

2.PPT演示材料。

3.视频或音频资源,如《关雎》的演唱或朗读。

关雎教案合集六篇

关雎教案合集六篇

关雎教案合集六篇关雎教案合集六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雎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2.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关雎一、新课导入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与交流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jū) 鸠(jiū) 窈(yǎo)窕(tiǎo)逑(qiú)荇(xìnɡ)寤(wù)寐(mèi)芼(mào)2.重点词语解释。

(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

)钟鼓乐之(使动用法。

使……快乐。

)(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出)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

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

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2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2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

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诗经六艺:风、颂、赋、比、兴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关雎教案【篇一:《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诗经》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二、听范读,正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读不准的字音。

2、播放配乐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为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三、读课文,悟大意。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然后请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多媒体显示《关雎》译文)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歌内容。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小组合作学习)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分析爱情故事的过程)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手法,诵文章。

1、提问:通过你发现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预想学生的发现)借此引出“重章叠咏”,向学生介绍重章叠咏相关知识2、《诗经》除了采用重章叠咏的艺术手法,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赋比兴的运用。

诗经关雎教案范文

诗经关雎教案范文

《诗经·关雎》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一诗;(2)理解《关雎》的诗意,分析其艺术特色;(3)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文学地位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关雎》所表现的美好爱情主题,体会诗歌的魅力;(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尊重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经》背景知识的掌握;2. 对《关雎》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3.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相关资料、参考译文、多媒体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关雎》,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文学地位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让学生思考《关雎》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关雎》的艺术特点。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2)分析《关雎》中的意象、情感等,感悟诗歌的美;(3)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关雎》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尊重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关雎》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强调古典文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新的一个学期到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校更多的新知识,那么一个出色的教师肯定也会需要一份出色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1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和()争论()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关雎》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标分析(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课标解读“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这句话是说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能够从情感体验、作品内涵、有益启示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和借鉴。

“有”、“初步领悟”、“获得”表示学习程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或读出作品中饱含的情感,谈论自己对文章内涵简单的理解,把所学所感用于具体的情境中。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是语文要素的要求。

语言的表现力往往指向对人、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发,作品的内涵,语言的韵味等。

“品味”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如解读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特殊句式、表现手法、情感充沛含义丰富的语句等),阐述语言对于增强文章表现力的具体作用。

2.教材分析《<诗经>二首》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两首爱情诗,是第三单元第四课。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关雎》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周南·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美好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 学习《关雎》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体会《关雎》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地位和内容。

(2)介绍《关雎》在《诗经》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的历史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中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中所表达的美好爱情,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2)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珍惜身边的美好感情。

5. 朗读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关雎》,直至熟练背诵。

(2)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

(2)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成诵《关雎》。

2. 结合注释,翻译并理解《关雎》的内容。

3. 自主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目,分享学习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关雎》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关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初中关雎教案设计

初中关雎教案设计

初中关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关雎》的意义,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雎》,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关雎》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关雎》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雎》的原文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经》的介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诗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二、朗读《关雎》(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关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主朗读《关雎》,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解读《关雎》(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欣赏《关雎》(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关雎》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学生自主欣赏,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分享感受。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经》中的其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

2. 各组汇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雎》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雎》的意义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讨论和分享的能力。

以上是一篇关于《关雎》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赏析,从“重章叠句”的手法中品析君子“以礼节情”和淑女“文静美好”的形象。

3.探索诗歌“修身”“齐家”之教化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析君子和淑女的形象。

2.探索诗歌的教化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8年,在央视大型诗词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有一首歌曾连续两期被传唱,深受观众喜爱,你知道是哪一首吗?下面我们一起用聆听的方式再来温故其中一个美好的片段。

(播放音频)在这一段欢快的乐曲中,上至老者下至稚子,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地,大家都满怀喜悦在吟唱,老师诵读几遍后也能快速成诵。

你也来大声的诵读这首诗,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预设:朗朗上口、有重复句、有故事、有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引出“重章叠句”并板书。


二、浅吟低唱品诗韵
1.自由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明确:各节句数相等,而且有些句子大致一样,只是变动了几个字,这叫重章叠句。

《诗经》305篇,其中采用重章叠句章法的有177篇,占总篇幅的58%,可以说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主体。

像歌曲中循环出现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2.分角色朗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美。

(师读黑色字,女生读蓝色字,男生读红色字。

最后一章全班合诵一遍。


三、精叙畅读知情意
1.关注蓝色字体和红色字体的重章叠句部分,提问:反复吟诵的部分在内容上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预设:有清晰的层次,有曲折的情感……
2.这清晰完整而波折迭起的重章叠句部分是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内容。

参考: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时内心焦虑,求而得之时,高兴欢愉。

3.你能从诗歌的三章中找出表现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的几个动词吗?
参考:求——思——友——乐
4.动作是心情的外化,这些动作反映出君子在追求淑女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
师范读,生感受。

君子爱慕淑女:在冰雪未消春水先动的春天,在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那个寻觅多年的佳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可谓宁静美好,用平静舒缓的语气读。

求而不得时内心焦灼:日思夜想,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内心焦灼无比。

语速慢,语调低沉。

悠哉要延长读,辗转反侧一字一顿,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一种深沉的思念。

幻想求而得之愉悦欢欣:语调高昂、语速稍快。

友、乐重读。

参考:宁静美好——焦灼——愉悦
5.请三个同学分别读诗歌的三章,体会君子的摇摇心旌。

指导:注意语调的平——抑——扬。

6.师提问:既然是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呢?
明确: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传达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原来先有美好的诗境,心生感动,才有了美好的诗情。

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

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

““比”“兴”手法给后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小结:重章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反复诉说的有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故事。

四、细品慢酌赏形象
美好的爱情固然让人心驰神往。

但也只有确认对的人,这份美好才能温暖一生。

在座的同学们,假如你们就是诗中的君子或淑女的亲友团,结合有关写淑女或君子的重章叠句部分作判断,替君子或淑女做一下参考,这女孩子是不是好配偶,这男孩子值不值得终身托付?
(一)赏淑女形象
窈窕——文静美好,风姿绰约
1.“窕”在古文中为“绰约”之意,是形容人的体态的。

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背后肯定有优良的家教和修养。

古人建回廊,当衣袂飘飘、风姿绰约的女子从画有山水树花鸟的廊前经过,本身就是一首诗了。

如此文静美好的女子怎会不让君子心动呢?
2.淑女——柔和包容
“淑”为贤良之意。

《易经》中有“天地乾坤”之说,女子为“阴”为“地”为“坤”,给大地一颗种子,她像母亲般助万物滋长,给大地一堆垃圾,她能化腐朽为神奇。

大地之德是能容纳一切。

心灵美的核心就是要有坤德,即要柔和包容。

提问:“窈窕”和“淑女”都为“美好”之意,这两种美好是否一样呢?
“淑”是贤淑、贤良之意,是一种内在美。

“窈窕”是外在美,是内在的修养外化为绰约的风姿。

窈窕淑女,诗中反复吟咏其形象,足见其秀外慧中、内外兼修。

3.流、采、芼——勤劳能干、理智谨慎
流、采、芼为淑女劳作的过程,可见其勤劳能干。

“芼”为“熟而荐之”之意,女子劳作的过程是先捞取,再采摘,再挑选,可见其做事理智谨慎。

文中还有一件事能体现淑女的理智——择偶。

遇见追求并不轻易答应,矜持而理性。

小结:原来诗中的淑女是一位体态美、性情美、心灵美的秀外慧中、内外兼修的女子啊。

难怪如此惹人怜爱。

亲爱的女孩,文中的淑女正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你若芬芳,蝴蝶自来”。

作为女孩,修炼自己的性情是如此之重要。

(二)赏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体现其执着专一。

以结婚为目的,并想与淑女形影不离。


把内心的爱意化成一种具有社会意义,具有道德意义的稳定关系。

2.寤寐求之。

体现执着专一。

认定的对象便念念不忘。

求之不得时,不强求他人,只
是止于思念,没有过分的举动,“发乎情,止乎礼”。

可见其对淑女的尊重。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体现其志趣高雅、尊重彼此、执着专一。

“友”为两只手,手拉手表示亲近的意思。

没有追求到,就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弹琴鼓瑟,学会敲钟击鼓,用高雅的志趣去亲近心上人。

钟鼓楼一般是左钟右鼓。

左为生发,用鼓,属于木声;右为收敛,用钟,属于金声。

一生发一收敛,其实代表着有始有终。

这也能看出其“执着专一”。

小结:君子最可贵之处便是能用深厚的涵养恰当地表达情感,不强求,不冒犯,懂得以
礼节情。

君子因发现了心上人而快乐,没有追求成功也会内心焦灼,但他懂得“发乎情,止
乎礼”,不过分强求,懂得适可而止。

“人不知而不愠”,化焦灼希冀为力量,转身一变,变
成一个志趣高雅的自己。

即便求而得之,也不忘初心,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

因此孔子
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五、含英咀华思教化
过渡:据说当时采上来的诗有3000多首,孔子在将符合“礼”“义”标准的诗留下305首,编成《诗》。

用以教化天下。

1.孔子将于重章叠句间反反复复刻画淑女和君子形象的《关雎》置于《诗经》的首篇,你学习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1)修身——做君子和淑女。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眼中,一个理想的社会是由正直、率性、充满健康美的“君子”和“淑女”组成。

(2)齐家——风天下
“家是最小国”,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贤德的好女子做伴侣,夫妻和睦,社会的风气才良好。

2.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读常新,历久弥新。

我们从《关雎》中读出了“修身”“齐家”的境界,那么历代名人对《关雎》又会有怎样的高见呢?
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
“《关雎》,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毛诗序》)
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

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

(《毛诗正义》)
名人的解读又可以引发我们哪些深邃的思考呢?请大家课后再做深层解读。

随着我们的研读和传承,古人的智慧便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凝成中华魂!让我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亲近之心,配乐深情诵读《关雎》。

结语:《诗经》是诗歌的源头,更是我们精神的源泉。

希望大家多阅读经典,用这些源
于生活的传统文化,用诗意的眼和诗意的心,升华生活、净化灵魂。

板书:

君子————————————————————————淑女
修身
以礼节情齐家文静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