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形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挑战现实
——为安娜高扬正义风帆
陕西省汉中市朝阳路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64 李珍珍
指导老师:张沁文[内容摘要]:《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仰而望止的俄罗斯妇女形象安娜。所显示的是一个高雅.敢于追求真爱的幸福的女人,一个真正有反抗精神的女性。表现了她性格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的顽强反抗。然而,却有读者和论者从表象出发用世俗的眼光去批判她,诋毁她。本文拟对人们对安娜这一形象的误解,从安娜追求爱情到其悲剧的结局,探求新的审视视角,揭示这一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关键词]爱情;执着;人格魅力;坏女人;自我
安娜形象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最为鲜活和逼真的。从审美角度来说,她是一个美的形象,无论是她的相貌,心灵,性格,还是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她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以及她对腐朽道德观念的公开挑战,这一切都是十分完美的焕发出光彩的艺术魅力。从社会角度看,安娜是一个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道德所摧毁的悲剧人物,她震撼灵魂的个人生活悲剧具有社会根源,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表现。
一,“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1]
安娜在小说中一出现,便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形象,艳丽迷人,聪明智慧,雍容华贵,而且生性美好,具有精神上的美,同时又有性感的生命力,炽热的感情和“复杂的诗意”的内心。安娜生活在一个无爱的深渊,在她不懂爱情也不知如何选择之时,由姑妈做媒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省长卡列宁。她拥有一个人人称赞得体面家庭,看起来,她的物质生活幸福而富有,那高贵的门第,优越的社会地位与奢华舒适的生活使人虽无限向往却又望而止步。然而,这只是反动官僚和当地贵族相互勾结的一桩交易,毫无爱情可言。卡列宁是一个典型的“官僚机器”毫无情趣,虚伪成性,嘴上总是挂着宗教作为其自私自利的幌子,他唯一关心的是自己的官运亨通。对于安娜他只是把她当作妻子来看待,从来把她当成个有情感需要的女人来看待,他不懂她对爱的渴望,对她更多是一种占有者的自得和满足。安娜与卡列宁结婚八年中,虽然仍富于爱的激情,但还一直坚守着她秀外慧中,极有教养,才貌品德都高于其他上流社会女性的信念。婚后她曾试着爱丈夫,但发现两个人的性格始终格格不入,无法对他产生感情。不幸的婚姻生活摧残了安娜洋溢着激情的身心,对于真爱的出于天性的追求,那种生命的躁动,使她不可能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永远埋葬在这不幸的婚姻生活中。因而当年轻英俊的青年军官伏伦斯基从其特有的狂热与冲动向她发出爱情的呼唤时,她对伏伦斯基有
了完全不同于卡列宁的感觉,心中的爱情火焰引燃了,对爱情的狂热,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出来,烈焰融化包裹了她八年的面具,驱逐了她的价值观念和所有有关利害的考虑,鼓励她依然决然的喊出了震撼时代的心声:“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面前显得最美,因为她把全部的精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撑力”。[2]换句话说爱情对于女人来说,具有一种远比男人更重要的意义,一种等同于她生命的意义,而女性也可以因此不惜代价全部付出。爱情让女人变的美丽,但爱情更能让女人变的坚强,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当与伏伦斯基相遇后沉睡的爱和生命意识被唤醒,她发现卡列宁更加让人难以忍受,她想说服自己照着原来的方式去生活但是这已经不大可能了,因此安娜公开在上流社会里与卡列宁公开谈,公开表示与丈夫决裂。“我需要冲破他想用来把我裹住的欺骗的蜘蛛网。”[3]公开向丈夫宣告“我爱他,我是他的情人,我讨厌你,怕您,恨您........”[4]公开投入伏伦斯基的怀抱,在没有合法婚姻的前提下,她为伏伦斯基生下了一个女儿。安娜把她与伏伦斯基的爱情看的十分严肃,并且赋予它以“太多的意义”。它像炽热的火焰,烧毁了“神圣的”婚姻关系。为了爱情为了远离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他们离开俄罗斯到了国外,她离开了家庭,抛弃了丈夫,丢弃了珍爱的孩子,背叛了上流社会,而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在了伏伦斯基及其炽热的爱情上。
有人说“女人在爱情上是个疯子,但在金钱和权利面前,她会毫不犹豫的抛弃爱情。”其实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许多女人为了金钱权利出卖自己的灵魂,更放弃了对爱的执着。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说:“我爱希思克厉夫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我嫁给埃德加林博,不仅仅是因为他可以给我金钱和地位更主要的是,他让我拥有了一切可以救助我最心爱的希思克厉夫.[5]”无疑,凯瑟琳的这种对爱请的表达方式,只能导致两人分裂和毁灭。凯瑟琳的悲剧,在于她选择了金钱.地位的同时,抛弃了“自我”的本性。与凯瑟琳相比,安娜则自始至终都在坚持“自我”本性的现实,她丈夫是一个省长,有这样的丈夫等又有至高的地位和无尽的金钱。然而她却在爱情和金钱地位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爱情,同上流社会的一切决裂,并鄙视上流社会的权势和荣耀。为了爱她付出了她的全部,安娜在凯瑟琳这样一类金钱权利的傀儡面前是那么的高贵,那么的美丽。安娜对于爱情的执着的狂热追求和体验,使她更深切得体味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美好。这是她生命中最闪光的一段历程。
二,“难道我没有尽力,尽我所有的力量去寻求生活的真谛吗?难道我没有尽力爱过他吗?当我设法爱丈夫时难道我没有尽力爱过儿字吗?”[6]
西蒙波伏娃曾说:“即使选择了独立,对于多数女人最有吸引力也仍然是爱情这条道路。”
[7]作为女性丰富的情感与感性思维使他们在爱情面前卑屈,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然而安娜却因为遵守所谓的道德界限,为了维持根本不存在爱的婚姻,为了可爱的孩子她也
曾甘愿放弃她的“权利”。在婚后八年来曾试着“努力”爱丈夫,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总是第一个跑去向丈夫倾诉。不管结果如何,这至少说明了她希望与丈夫增进情感,然而。面对着一个伪善,僵化缺乏生命力的贵族“官僚机器”的丈夫,无论安娜怎么去想和丈夫的好却始终点燃不了爱情之火。在这样的婚姻中,安娜从未感受到一丝温暖,八年的青春换来的只是痛苦的绝望。此时她生活的唯一支柱就是她的儿子,她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对儿子关怀备至,是那么的温柔慈祥,为了儿子她忍受着无爱的婚姻。然而,安娜却发现儿子身上暴露着卡列宁的影子,一举一动,包括眼睛都像极了卡列宁。这让安娜不能忍受,更让安娜感到绝望,现实无情的埋没了她的生气,窒息了她的生命,长期压抑着的爱情之火,把安娜折磨的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伏伦斯基的出现让安娜压抑的爱情烈焰瞬间爆发,一个绝望的.无住的女人重生的唯一出路就只有爱情,抓住这株救命草,那是求生的最后挣扎,也是对爱情抱着无比崇高的信仰。安娜选择爱情又有什么过错?
然而,安娜却被虚伪的世俗舆论和道德观所不容,社会宣判她这个胆敢破坏既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人不受法律保护,上流社会拒绝这个“坏女人”,把她看作是一个“不洁之物”去惩罚和毁辱她,敌视她。那些原本比安娜要坏千百倍的贵妇人,由于她们听厌了人们赞美安娜的美德,等到安娜终于把她同伏伦斯基的秘密公开,他们之间的风流韵事要朝着“真正的爱情”发展方向时,她们幸灾乐祸,纷纷指责起她来,将她排斥在彼得堡社交界外。原来与安娜出入的人也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她。在剧场一位贵妇人因为站在了安娜隔壁就愤愤离去,这让安娜受到了重大羞辱。贵妇人,朋友都拒绝与她来往,更拒绝安娜的拜访。
作为一个妇女天职便是繁衍后代和教育子女,“因而一个妇女为了献身于母亲的天职而抛弃个人的追求,她就越完美。”[8]因此,安娜由于抛弃儿子而遭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说她为了卑鄙的情欲而不顾家庭责任,凡是构成她生活的东西都遭到了严厉的抨击,然而他们没有认识到,为了情人舍弃孩子,为了爱情舍弃母爱,这并非是安娜的绝情,恰恰体现了安娜有强烈的“人性特征”,有着清醒的存在意识,一种面对痛苦和厄运的充满“逆进精神”的生命激情,作者以一种爱的障碍来反衬另一种爱的强烈和真挚。
从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她的确是不可饶恕的女人。然而,爱请面前,所有的道德标准则与伦理,情感的天平都严重倾斜,任何价值观在爱情面前都无足轻重。安娜也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她需要爱情,更需要一个爱她疼她的丈夫,而这些卡列宁给不了她,既然给不了婚姻最起码的温情,那么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安娜遵守妇道,压抑爱的激情,毁灭生命呢?像安娜那样的生活又有哪个女人可以忍受?难道一个人结了婚就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了吗?安娜只是在爱情和责任的较量中,选择了背叛,遵从了自己的感情。如果说安娜的罪恶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