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主义解读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主义解读张雪飞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摘 要: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小说的主人公安娜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其对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追求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形象。
本文主要在叙述女性主义与女性意识的基础上,对安娜身上女性主义精神的觉醒以及悲剧命运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点明《安娜•卡列尼娜》在俄国文坛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女性主义;女性意识作者简介:张雪飞(1985.2-),女,汉族,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136-02前言:世界文学范畴上说,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对女性主义剖析最为深刻的当属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虽然这部作品不属于女性主义小说,但其打破了男性价值的导向,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初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来分析这部小说主人公安娜身上所体现的女性主义。
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优秀的代表作品,也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坛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
这部作品当中传颂较广的名言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此名言也是对作品主人公安娜悲剧命运的最好写照。
安娜所代表的是美丽的俄国女性,实则是托尔斯泰心中理想的化身,在托尔斯泰一生所有的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可谓是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小说的结尾描写安娜走进了生命的尽头,托尔斯泰心中有多么的不舍,但他也必须要完成这部作品,保持作品的完整性。
在中外经典的爱情悲剧中大多都以主人公的自杀而结束,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与渥伦斯基,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等等,这种双双殉情既加重了悲剧文学的色彩,对时代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人物分析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从出版之日起至今,评论家众说纷纭,读者也是褒贬不一。
这也许正是经典的魅力,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其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有血有肉的思想感情,再加上读者的个性、思想、阅历和审美趣味的不同,结果必然是见仁见智。
本文拟从爱情、婚姻、宗教等多角度加以分析。
一、安娜最基本的形象:美丽聪慧、真诚勇敢安娜一出场每个人都在褒奖,包括渥伦斯基的母亲伯爵夫人、朵丽等;舞会中一连六个“迷人的”描写,托尔斯泰不惜用最华丽的词汇形容安娜。
吉蒂的恋人渥伦斯基也在这场舞会里彻底被安娜给迷倒,之前他在火车站初遇安娜,就被她那股“被压抑着的生气”所吸引;后来列文见到她也有点“魂不守舍”。
小说形容安娜最多的词汇就是“生气”,因为具有这种生气,安娜才具有吉蒂所没有的美丽,因为想要压抑这种生气,安娜才卓然超出于培脱西、莉迪亚之流,更具有一种迷人魅力。
当她遇上渥伦斯基的热烈追求,原来被压抑的生气终于爆发了,安娜真诚地面对了内心的真实情感,不顾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公开勇敢地与渥伦斯基同居,保卫自己的爱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却在最后遭到毁灭。
托尔斯泰在卷首语中这样写道:“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除了上帝,谁也没有处置别人的权力,但最后托尔斯泰却亲自处置了安娜,到底安娜在托尔斯泰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托尔斯泰很矛盾很纠结,读者也矛盾也纠结。
二、安娜形象多角度分析1.爱情角度爱情是男女两性彼此之间深厚的交流与真诚的信赖,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初始动力。
马克思说,根据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明程度。
爱情对于女人而言具有一种远比男人重要的意义,一种等同于她生命的意义,而女性也因此可以不惜代价付出全部。
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面前显得最美,因为她把全部的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
”安娜对待爱情的态度很真诚很纯粹,也很极端。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
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她真诚、善良、赋予生命激情、生命力强盛。
在她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安娜也是一个矛盾群体的代表,他们一方面向往自己的已经得到的幸福和理想生活,并在受到威胁时奋力的保卫和战斗,但另一方面又会在内心时时升腾出一种“犯罪”的恐惧感,这在她和伏伦斯基的相处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种罪恶感牵绊着她最终陷于自己的死亡陷阱中,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从安娜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的悲剧。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末创作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及对当时社会角色的批判,强调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制约和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与角色安娜·卡列尼娜是小说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被两个男人爱着、却又陷入禁忌之恋的深情女子。
她为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而放弃了传统家庭观念,这使得她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极具争议和批判性的人物。
小说通过描写安娜身上矛盾而复杂的情感以及她对自由与真实幸福追求的坚定决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伦理观念束缚下女性地位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安娜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志的挣扎、人性复杂性以及社会规范对于个人自由的限制。
基丽洛娃公爵夫人:被观念束缚的代表作为安娜·卡列尼娜的好友,基丽洛娃公爵夫人是另一个突出的女性角色,她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传统观念束缚下无法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的大多数女性。
她不顾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去经营农业事业,而将全部精力放在为家庭负责和维护家族名声上。
她在小说中逐渐成为安娜思想转变的对立面,强调了社会舆论对女性行动自由和心理解放带来的压力。
维伦斯卡娅和玛莉亚:不同阶层下女性角色小说中还有两位重要但截然不同阶层下的女性角色:维伦斯卡娅和玛莉亚。
维伦斯卡娅是贵族家庭出身,受到传统家庭地位和身份的束缚,但她努力追求自己的真爱并保持独立思考。
玛莉亚则是农村出身的普通妇女,她通过坚忍不拔和母爱之力反抗了社会对底层女性的压迫。
这两个角色展现了不同阶层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限制。
总结《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塑造多个女性角色,以他们的经历和命运批判当时俄国社会中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偏见与束缚。
小说揭示了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束缚下挣扎、受到舆论压力、被剥夺自由选择权的困境。
同时,通过探讨这些复杂而多样化的女性形象,作者呼吁关注女性平等权益以及摆脱传统观念桎梏,为女性开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美不仅是外表的优雅高贵气质,更是心灵的纯真美。
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她成为了芜草丛中的奇葩。
使得她在任何交际场上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她有一个在政坛上春风得意的丈夫和温顺可爱的儿子,她的生活是舒适安逸的,但却也是缺乏生机的。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单纯、善良、自然、雅致.刚下火车,当她听说一个看路工因喝醉酒而不幸被火车轧死,他家里有一大帮子人全靠他一个人养活时,安娜激动地说:"不能替他想点办法吗?"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跃然纸上。
安娜是一个勇敢、诚实、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和责任感的女性.当她接受伏伦斯基的爱情后,她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她想离开卡列宁,然后和伏伦斯基结婚,永远扔掉那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拥有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但是她也是一位母亲,她想到了儿子谢辽查,偌大的家庭,卡列宁不能给她爱,儿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如果她离开丈夫,儿子怎么办?她想带走儿子,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而离开,儿子将失去母爱,如果这样做了,儿子会怎样对待她这个抛弃父亲的母亲,她爱儿子但却无可奈何,取舍之间难以抉择。
安娜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的人,她缺乏安全感,疑心重,她想超脱自己但生活和社会的种种顾虑让她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她彻底与卡列宁决裂,和伏伦斯基一起生活时,她无法坦诚的面对自己,因为她的心中有太多愧疚和顾虑,当陶丽开导她让她给卡列宁写信要求离婚时,她有些怯懦。
托尔斯泰成功的塑造了安娜这个形象,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矛盾和思考表现了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本书深刻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作家自身的深刻的思想矛盾,他的民族主义与他的无政府注意和泛爱论幻想混合在一起;他反对少数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剥削多数人,但又号召人们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求取解放;他自己身上也充满着一种战斗的叛逆精神,但却又用一套所谓“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的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他看到并承认科学与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却又主张回到原始的自然生产方式中去,只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的科学成果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穷困。
安娜卡列尼娜 的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角之一。
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她的形象展现了爱情、婚姻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及其道德议题。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而受人瞩目的贵族妇女。
她的外貌和举止都充满了魅力,使得她吸引了许多男人的注意。
然而,她却对她的丈夫卡列宁农庄的亚历克谢·亚历克谢维奇·卡列宁感到不满,并深陷恋爱的漩涡中。
安娜爱上了弗朗西斯科·卡琳,一位富有魅力的军官。
他们的爱情使安娜陷入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困境中。
作为一个贵族女性,安娜必须忍受社会对她婚姻的维持期望。
她的婚姻生活虽然看似完美,但缺乏情感共鸣和自由。
安娜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最终选择了背叛丈夫,并与卡琳私奔。
然而,安娜以她的行为为代价,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对家庭的联系。
她破坏了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伦理与道义的争议焦点。
安娜的选择引发了社会的谴责,使她沦为社会和家庭的背叛者。
她不得不面对痛苦的孤独和道德良心的谴责。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也展示了女性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中的地位。
她的举动既是对当时社会规范的挑战,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
安娜试图表达对对待性别和婚姻的束缚的不满,她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
然而,她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支持。
此外,安娜·卡列尼娜还体现了俄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道德约束。
她作为贵族妇女,有着特权和地位,但这同时也使她不同于普通人。
她的犯错和不受理解无疑加剧了她与社会的隔离和孤独。
在小说中,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对个人自由和人性的限制。
总的来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
她的爱情和行动既使她失去了社会地位,也表达了她对婚姻和社会规范的反思。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
论述题{我的版本的答案}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本身是一个美的人物,她的美不仅仅是完美迷人的外表,更重要的在于充溢的活跃的生命力还有优美高尚的激情。
作为一个有高文化素养的贵族女子,她有丰富心灵、热情和灵魂,真诚的追求。
安娜是一个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有觉醒,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美好贵族妇女形象。
安娜和伪善僵化,醉心官场的“官场机器”卡列宁的婚姻是不幸的买卖婚姻,这种表面风光、实则不幸的贵族生活,让安娜那种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本性被压抑和窒息。
也正以为如此,当她与伏伦斯基邂逅以后,会义无返顾的投身于爱情——因为她在爱中看到了生命的意义,沉睡的爱的激情、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被唤醒,那是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而这种向往是有合理性的,是个性的解放。
同时安娜是不屈服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环境,勇敢追求和保卫所向往的幸福生活的勇敢女性。
安娜内心充满着对生活的狂热渴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关系的追求,这与周围人当中比比皆是的谎言和虚伪是有着尖锐冲突的。
当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觉醒之后,她不能再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她不愿意接受丈夫伪善的建议,不愿意像其他贵族一样虚伪的偷情,而是最终选择与丈夫决裂,冲破社会舆论压制,公开爱情。
这种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的直率,正直,勇敢、不屈,是一种对平庸、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
安娜也是一个矛盾的形象。
在短暂的幸福后,安娜被贵族社会抛弃谩骂攻击谴责,处境艰难。
她一方面想抓住和保卫自己的爱情,另一个方面内心时时有“犯罪”的恐惧,这种矛盾与痛苦说明了其爱的追求的脆弱性,导致她精神分裂,走向毁灭的内在原因。
安娜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其特征是“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求,由此扩大到了对于贵族社会做人的标准的否定。
她企图通过追求爱情摆脱虚伪的上流社会,但最后就连爱人伏伦斯基也用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无情,无力承受的安娜选择自杀。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严肃、勤奋的写作态度和卓越的天才,为人类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富,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感人的艺术形象,以生动优美和纯熟的语言,反映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作品中人物形象众多,有农奴制的最高统治者沙皇、王公贵族、资产者、妇女儿童、铁路工人、普通士兵、军官及农民等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刻画得真实可信,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具有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极大的启示。
安娜就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极为动人而又复杂的妇女形象,她既是一个典雅、端庄、聪明、美丽的贵族妇女,又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新型女性。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主要借助安娜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的厌恶与憎恨。
十九世纪的那个俄国社会,那种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正在慢慢的延伸。
资本主义在俄国不仅萌芽,而且开始蓬蓬生长。
但是在十九世纪俄国的一系列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思想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的变革,在当时的上流社会,追求婚外情几乎是一种时尚,几乎每个家庭都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夫妻各过各的,丈夫个个有情妇,妻子人人有“外遇”。
经济拮据早已山穷水尽了,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到处充斥着肮脏和龌龊,华丽外衣下包裹着的是一个个灵魂散发着恶臭的躯体。
但他们只要表面维持着家庭的体统,上流社会就允许,并加以鼓励,他们把无耻当作“有趣”。
揭开封建贵族社会“道德”的面纱,显现出来的是糜烂透顶的内幕。
托尔斯泰正是出于对封建社会的奢华、虚伪、糜烂、矫揉造作深恶痛绝,才塑造了一个反对这一切的安娜,将所有的爱和希望寄托在安娜身上,尽管安娜最后以悲剧收场,但在作者看来,即使是死,也比苟且活在一个伪君子身边要好,所以,正是托尔斯泰全力的讴歌让安娜成为爱情、美、天使的化身。
《安娜卡列尼娜》讲解
《安娜卡列尼娜》讲解《安娜·卡列尼娜》讲解《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解读和剖析,带您深入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作品概述《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法国拿破仑时代背景下,描述了俄罗斯社会、人性和爱情的宏伟史诗。
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女性角色展开,分别是卡列尼娜和凯蒂。
卡列尼娜是一个魅力四射的贵族妇女,她在婚姻和外遇之间左右为难,最终陷入了绝境。
凯蒂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妇女形象,她历经磨难,最终在家庭和道德的纠葛中逐渐成长。
二、人物塑造《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卡列尼娜是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女性,她既渴望真爱,又害怕背叛和孤独。
她的形象展现了爱情和道德的冲突,使读者对她的心理感受产生共鸣。
此外,主角列文、特列洛基亚以及卡列尼娜的丈夫奥布洛斯基等人物的作品形象也揭示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三、社会背景《安娜·卡列尼娜》以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对19世纪末俄罗斯贵族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阶级和人性的弊端。
通过描绘贵族中的公开外遇和私密婚外情,托尔斯泰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败与虚伪。
四、爱情与婚姻《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情和婚姻主题是整个作品的核心。
作品通过展示卡列尼娜与瓦伦京之间以及列文与卡列尼娜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了爱情、婚姻和责任之间的纠结。
同时,小说中对婚姻的不同观点以及对外遇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思考,使读者在对照现实生活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
五、道德与信仰作品中,托尔斯泰对道德以及宗教的探讨贯穿始终。
通过对卡列尼娜婚姻和外遇的描绘,以及凯蒂作为草率婚姻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道德准则的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真实描写,展示了人在道德困境面前的挣扎与矛盾。
六、文学价值《安娜·卡列尼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推崇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经典结合。
《安娜.卡列尼娜》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分析
多丽:她试着做的,只是这三天来十几次试着去做的:挑拣一些孩子们和她自己的东西,带到母亲家去,可她又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是现在和前几次一样,她对自己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必须采取什么行动,惩罚他,羞辱他,哪怕让他尝到他使她尝到的痛苦的一小部分来报复他,她还总说要离开他,但是有觉得这不可能,因为她不能丢弃把他当作丈夫和爱他的习惯。
(12页)“可是我曾是多么爱他,我的上帝,我曾多么爱他!······我曾是多么爱他!而现在难道不爱他了吗不是比以前更爱他吗最可怕的,是······”(16页)“我的心突然翻了个个儿,我过去对他的爱和温情变成了恨,是的,是恨。
我恨不得杀了他。
”77页吉蒂“我的上帝,难道我必须亲口告诉他吗我跟他说什么呢难道我对他说,我不爱他这是不真实的。
我对他说什么我说,我爱另一个不,这不可能。
我要逃走,逃走。
”除了她自己,谁都不明白她的处境,谁都不知道她昨天拒绝了一个她可能爱着的人,而且是因为相信另一个人而拒绝的。
90页安娜:这使他既惊惧又幸福。
她站了片刻,走进车厢,做到自己的位置上。
那最初折磨着她的奇妙的紧张心情,不仅复燃了而且加剧了,直到使她害怕自己心中某种绷得太紧的东西每分钟都可能崩裂。
她整夜没有入睡。
不过,在充满她头脑的紧张和幻想中,没有任何的不愉快和痛苦,相反,倒是有某种欣悦、炽烈和刺激。
112页*谁都对自己的财富不满足,而谁都对自己的智慧很满意。
悔过自新,永不算晚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她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特殊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安娜在男权意识培养下长大,她的行为最初也是完全符合男权社会的规范的。
在与渥伦斯基相识之前,安娜一直过着男权社会下传统贵族女性的生活,她按照姑母之命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但大她二十岁的卡列宁,然后又一同度过了平静的八年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世纪末。
该小说以卡列尼娜这个女主角的成长和情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世纪俄国上层社会的生活画卷,探讨了爱情、家庭、婚姻、宗教以及农民和贵族之间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深入的赏析。
一、人物刻画《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拥有独特的性格和多样的命运。
其中,安娜·卡列尼娜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
她既是一个优雅迷人的女性,又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者。
通过对安娜的描写,托尔斯泰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和困惑。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列文·武陀利安,他是俄国上层社会的代表性人物。
他深情厚意,对待妻子基蒂亚娜全心全意。
然而,他的内心却被一段与安娜的禁果之恋所纠缠。
列文的这种矛盾心理和复杂性格,使其成为小说中备受争议的角色。
二、主题探讨《安娜·卡列尼娜》是对19世纪俄国社会进行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小说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城乡差异等。
通过安娜和其他角色的遭遇和思想斗争,托尔斯泰传递了对社会困境的反思和思考。
爱情也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呈现在角色们的生活中。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和娜塔莎等女性角色的爱情经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念,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
三、艺术手法《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极佳的阅读体验。
首先,托尔斯泰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技巧,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独白形式不仅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托尔斯泰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
比如,雪和火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的美丽,更是反映了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
她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典型.她纯洁善良,诚实端庄,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女性。
安娜是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但同时又无法摆脱上流社会的道德规范束缚因而充满内心矛盾的贵族妇女形象。
同时,她也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
当她不懂爱情时,身不由己的嫁给了虚伪,冷酷,自私自利且与自己年龄悬殊很大的沙俄政府官僚卡列宁,并与他维持了八年平静而无聊的婚姻生活。
随着她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独立,她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状况感到不满,她越来越明白她不可能从卡列宁那里得到自己所渴望的爱情,她也不可能爱卡列宁。
她的内心燃烧着一把火,这注定她不可能从一而终,而是会拼死追求幸福,宁可遭受社会唾弃,也要过上真正女人的生活。
当她与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渥伦斯基相遇时,她那长期被压抑的人性和爱欲终于冲破了种种道德观念的束缚,她不顾上流社会的非难和攻击,大胆的向渥伦斯基表达了火一般的爱慕之情,俩人很快坠入情网。
安娜因私情怀孕,虽切齿痛悔,又大病一场,但还是弃家而走。
这也许是女人共性的悲哀,把自我全放在一个男人身上。
安娜也不例外。
与渥伦斯基在一起,她体验了偷偷当一个情人的甜美和紧张,品尝了私生子的痛苦和与死神相见的恐怖,经受了忏悔,认罪,再反悔,再决心私奔的挣扎,享受了与爱人相伴出国旅行的幸福舒畅......她对渥伦斯基倾注了全部的爱。
可是安娜并没有意识到,她那如火如荼的爱伤害了渥伦斯基的自由,她想控制他的全部生活,甚至垂死挣扎时,还自己以为“他不敢不爱我,不能不爱我”。
渥伦斯基感到她的爱是“沉重”的,“阴沉”的。
所以他逃避安娜,这无疑是安娜走上极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死前的安娜不再信任任何人,她怀疑渥伦斯基与索多金娜幽会,怀疑真心爱她的吉蒂和朵丽看不起她。
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从《安娜卡列尼娜》看人性的矛盾
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从《安娜卡列尼娜》看人性的矛盾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从《安娜卡列尼娜》看人性的矛盾《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主人公安娜的命运展现了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从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的对立以及安娜的人性矛盾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的对立社会规范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规范约束,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但也常常成为个人欲望的限制。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作为一个贵族女性,受到了严格的社会规范的束缚。
首先,婚姻观念是社会规范中的重要部分。
在19世纪俄国社会中,婚姻往往是基于家族利益的安排,而不是个人感情的选择。
安娜与卡伦尼医生结婚时也不例外,她被迫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人。
这导致了安娜内心的不满和个人欲望的挣扎。
其次,性别角色也是社会规范中的一部分。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被要求守身如玉、贞洁自爱,而安娜的爱情却违背了这一规范。
她与冯·费龙斯基陷入热恋,背叛了自己的丈夫。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也引发了社会的非议和谴责。
因此,社会规范与个人欲望之间的对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作为主人公,安娜在追求个人欲望的同时,也遭受着社会规范的束缚,她陷入了矛盾的境地。
二、安娜的人性矛盾安娜的人性矛盾表现在她对于个人欲望的追求与道德的抉择之间的冲突上。
首先,安娜追求个人欲望的冲动使她不断冲动地踏出自己的底线。
她放弃了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与冯·费龙斯基展开了一段婚外恋。
她沉浸在这份既违背社会规范又充满情感的爱情中,对丈夫和孩子的关怀几乎置之不顾。
安娜对爱情的追求背叛了她作为一个人的原则,这也凸显了她内心的矛盾。
其次,安娜对于道德的挣扎使她不断追求救赎和内心的平衡。
当她发现自己对冯·费龙斯基的爱情逐渐冷却时,她感到了内心的空虚和痛苦。
她意识到自己的罪恶行为违背了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她试图通过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来寻求慰藉和救赎。
《安娜卡列尼娜》对矛盾冲突的独特见解
《安娜卡列尼娜》对矛盾冲突的独特见解《安娜卡列尼娜》对矛盾冲突的独特见解《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伟大作品,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故事主线贯穿,并通过多个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展示了人性的深刻探索。
本文将突出该作品对矛盾冲突的独特见解。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并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性。
首先,安娜卡列尼娜这一主角形象是小说中最鲜明的矛盾冲突之一。
她既有对家庭和社会传统的忠诚感,又对自由和个人欢愉的渴望不断争斗着。
她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个人幸福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列文·韦伯斯基形象也展示了一种内外矛盾的冲突。
作为一个革命思想家和待改革的地方官员,他内在地拥有重新塑造社会的渴望,但他却被官僚体系和现实的束缚所限制。
他的内心矛盾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使得他在小说中始终无法达到心灵的平衡。
此外,小说中还刻画了卡列宁形象,通过他对上层社会和农民法则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贵族地主与农民之间这一逐渐消失的阶级之争。
卡列宁努力追求更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但他始终意识到他作为贵族地主的利益与农民之间的冲突。
他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
托尔斯泰通过这些矛盾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矛盾。
他在小说中深入剖析了人们无法放弃自己内心欲望的一面,无论这些欲望与社会传统和道德规范产生多大的冲突。
正是因为人们内心的这种矛盾,他们才容易陷入困境。
此外,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还为读者提供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通过对人物角色的细致塑造和情节的复杂演绎,读者不仅能够探索个人内心矛盾的本质,也能够从中触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种思考将有助于对自身的认知和对社会矛盾冲突的理解。
总之,《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一部艺术巨著,通过揭示人性中的矛盾冲突,为读者带来了独特的见解。
该作品通过精细刻画人物形象和细腻展示故事情节,使读者对自身的矛盾和社会冲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性的善恶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伦理辩证
人性的善恶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伦理辩证虽然这个题目并不容易回答,但正是文学的使命之一,能够揭示人性的善恶。
在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他试图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使用伦理辩证的手法来呈现各种人物形象,展现了善恶共存的多样性。
在小说中,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她的内心既有善良和爱的冲动,也有自私和堕落的倾向。
她是一个敏感而矛盾的女性形象,她的爱情与婚姻之间的挣扎,让我们深入思考人性的善恶。
有时候善恶并不是明确分界的,而是在同一个人物身上交织在一起。
在小说中,卡列宁是一个道德感极强的人物,他以冷静理性和踏实工作为原则,但当他陷入热恋中时,他也表现出了某种堕落。
这种伦理辩证使我们矛盾地看待他的人性:他是善良的还是自私的?同时,小说还通过列文和凯伦斯基这两个形象,突出了人性的善恶对比。
列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勤奋正直的人,他帮助了许多人并且一直为正义而奋斗。
然而,由于遭受到爱情的挫折,他的内心逐渐沉沦,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凯伦斯基则是一个冷血无情的角色,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这种无情使得我们忍不住质疑人性的恶。
小说中还有许多次要角色,他们也展现了人性的善恶。
例如,卡列宁家的原管家米哈伊尔,他已经离婚多年,但仍然对前妻念念不忘;幼小的塔尼亚则在每个人都对她表示善意的时候,却没有发觉到他人的善意,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冷漠。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托尔斯泰试图告诉读者,人性的善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善恶共存的伦理辩证是人性的本质,我们无法简单地将人性划分为好与坏。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于道德选择和责任的小说,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我们思考自己的行为以及社会的道德观。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并没有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而是通过多个角色的命运和行为,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正是这种伦理辩证的方式,使得小说充满了趣味和深度。
使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矛盾讨论角色发展与心理变化
使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矛盾讨论角色发展与心理变化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文学经典。
该小说以俄国贵族阶层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中面临的人物矛盾和心理变化。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矛盾安娜·卡列尼娜是小说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心的角色。
她既追求真爱和个体幸福,又深受社会伦理规范和传统束缚。
这导致了她在感情上、道德选择上出现了种种矛盾。
对爱情的渴望与责任感之间的矛盾安娜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但同时又感到对丈夫和家庭负有责任。
她陷入了对自我实现与传统责任之间的冲突。
这一矛盾导致了她对于继续婚姻还是追求爱情两种选择的犹豫。
社会地位与个体幸福之间的矛盾安娜是俄国上层社会的一员,拥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她发现这种地位并不能带给她真正的幸福。
她开始怀疑社会价值观念,并渐渐偏离既定规则,寻找自己的个体幸福。
传统伦理观念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安娜在小说中经历了一个思想觉醒的过程。
她开始反思传统伦理观念对个人权利和自由意志的束缚。
这一矛盾驱使着她走向不同于常规社会行为方式,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
心理变化与角色发展《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多个角色,在他们面对人物矛盾时,展现出不同的心理变化和角色发展。
安德烈·巴克宁与安娜·卡列尼娜安德烈·巴克宁是另一个重要角色,他与安娜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感情。
在这段感情中,安德烈也面临了欲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
然而,他最终选择了道德责任,并放弃了自己的真爱。
这种心理变化和角色发展深刻地描绘出一个人在对抗内部矛盾时可能做出的选择。
基特与谢尔盖基特是农民出身的少女,她和谢尔盖这个贵族意外地相爱。
基特面临着追求幸福和农民身份束缚之间的矛盾。
然而,她通过自身勇气和坚定意志实现了个体幸福,并获得了对社会规则的重新定义。
结论《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塑造安娜等多个复杂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在追求自由、追求真爱、承担责任等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矛盾。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描绘了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的面容和沉痛的危机。
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卡列宁形象是小说中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形象,其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俄国贵族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探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进行浅析。
卡列宁是一个典型的19世纪俄国贵族形象。
在小说中,卡列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国贵族,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对贵族身份的自豪和尊严。
他不仅严格遵守着贵族的传统礼仪,而且始终保持着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敏感和自觉。
在俄国贵族社会中,卡列宁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他拥有着丰富的土地和财富,生活富足而安逸。
这一形象成为了小说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卡列宁的形象,托尔斯泰展现了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的兴盛和末世,以及其中隐藏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卡列宁的形象彰显了作者对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的深刻洞察。
在小说中,卡列宁既是贵族社会的一员,又是贵族社会中的异类。
他对自己的家族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并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在小说中,卡列宁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农民工作中,为他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力图实现自己的社会使命。
这种对贵族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了卡列宁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作者对当时俄国贵族社会的批判和思考。
作者通过卡列宁的形象,揭示了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的腐朽和虚伪,以及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从而引发人们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卡列宁的形象在小说中还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在小说中,卡列宁是一个内心矛盾而又敏感的人物。
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农民的关爱,与他自身内心的挣扎和迷茫形成鲜明对比。
在面对家庭问题和个人困惑时,卡列宁的内心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他的行为和决定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期待和限制,他时常感到自己无法摆脱这些束缚,内心备受煎熬。
通过卡列宁的内心世界,作者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探索,揭示了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软弱和无助,以及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性形象与家庭道德观念解析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性形象与家庭道德观念解析引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以描写19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的爱情悲剧而著称。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塑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家庭道德观念的看法。
本文将对其中几位重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并探讨她们所面临的个人困境与社会压力。
温柔而传统的卡特琳娜卡特琳娜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具有典型的贵族女性特质。
她出身于一个传统而保守的家庭,对家庭价值观念抱有强烈信仰。
从表面上看,她是温柔、顺从且甘愿牺牲自己为了家庭和社会而活着。
然而,在与包尔金公爵展开禁忌恋情后,她开始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并最终选择与包尔金公爵私奔。
这一行为引发了社会的不满,进而导致了家庭破裂。
坚强而矛盾的安娜安娜·卡列尼娜是另一个主要女性角色,拥有非凡的美貌与魅力。
然而,在面对家庭道德观念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冲突时,她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安娜与自己的丈夫阿列克谢·卡列尼娜不幸离异,并在与堂弟凯伦相遇后坠入爱河。
她为了追求真爱放弃了传统的家庭观念,选择离开丈夫和自己的孩子,但最终发现自己无法摆脱对社会舆论和道德评判的压力。
她因此陷入内心挣扎和精神崩溃。
叛逆而独立的琳达琳达是小说中一位具有反叛特质的女性角色,她代表着对当时传统女性角色固有形象和道德观念的抗争。
琳达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不愿将自己的生活局限在封建社会的框架中。
她抛弃了家庭责任和既定规范,选择了与康斯坦丁结婚并追求艺术梦想。
尽管她的行为受到质疑和谴责,但琳达对于自我的探索与追求使她成为小说中最具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之一。
总结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中几位女性形象的解析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揭示了19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和限制。
小说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呈现了当时社会对家庭道德观念的思考与反思。
贵族女性如卡特琳娜代表着传统保守观念,在面临个人幸福与道义压力时陷入困境;而安娜则展现了被道德束缚而无法自拔的矛盾心理;而琳达则代表了反抗和突破传统价值观念的叛逆者。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与婚姻中的纠结与矛盾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与婚姻中的纠结与矛盾1. 引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爱情和婚姻两个方面探讨小说中所描绘的情感纠结和矛盾。
2. 爱情中的纠结与矛盾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不同人物的爱情关系展现了各种不同的纠结和矛盾。
以下是几个主要角色的例子:2.1 安娜与福罗洛夫安娜·卡列尼娜是小说的女主角,她通过对福罗洛夫产生了深厚的爱意。
然而,由于自己已经有了丈夫和孩子,她陷入了内心冲突中。
她试图平衡家庭责任和个人幸福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和痛苦。
2.2 色雷斯与小威伦斯基色雷斯是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与安娜之间产生了令人心动的爱情。
然而,由于社会和道德约束,他们无法公开展示他们的感情。
这种禁锢和压抑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纠结和矛盾。
2.3 基特与多莉小说中还有其他角色的爱情关系也充满了纠结与矛盾。
例如,基特对多莉抱有深深的感情,但多莉已经选择了别人作为她的丈夫。
这种不平等和不被接受的感觉增加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3. 婚姻中的纠结与矛盾除了爱情外,小说中描绘了婚姻中常见的纠结和矛盾。
以下是几个主要角色面临的挑战:3.1 安娜与亚历克谢安娜与亚历克谢·卡列尼娜是一对已婚夫妻,在表面上看起来以及社会上他们是完美的一对。
然而,他们之间存在着内心的纠结和不满。
亚历克谢执着于安娜的忠诚与家庭观念,而安娜则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
这种价值观的冲突使得他们的婚姻充满了矛盾。
3.2 卡列尼娜与琳达卡列尼娜与她丈夫亚历克谢不幸离异后,她开始犹豫自己是否应该在爱情和家庭之间做出选择。
她被各种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所困扰,这让她感到深深地纠结。
3.3 婚姻中的社会压力整个小说中还描绘了俄国当时社会中对婚姻关系带来的压力和限制。
无论是追求爱情还是履行家庭责任,都需要面临来自社会、家族以及个人内心的各种期望和压力。
爱与牺牲:从《安娜·卡列尼娜》中分析家庭与爱情的抉择
爱与牺牲:从《安娜·卡列尼娜》中分析家庭与爱情的抉择介绍本文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人物关系的分析,探讨家庭与爱情之间的冲突和抉择。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主人公安娜在追求个人自由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心理挣扎。
家庭与爱情的冲突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所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她对家庭和对爱情之间的矛盾选择。
安娜是一个已婚女子,有一个丈夫和孩子,但她陷入了一段出轨的感情关系。
这引发了她内心深处对责任、道德、社会观念以及个人价值的思考。
家庭角色与约束家庭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安娜作为一个已婚女子,她的家庭身份给她带来了约束和责任。
她作为妻子和母亲,承担着照顾家人和维护婚姻的责任。
爱情的吸引力然而,当安娜遇到了温文尔雅的情人列文时,她深陷于一种强烈的爱情之中。
列文给了安娜从未体验过的心灵连接和激情。
这使得安娜感到被爱的渴望和追求幸福自由的冲动。
抉择与后果在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时,安娜不得不面对艰难的抉择并承受相应后果。
家庭分裂与道德谴责安娜选择离开她丈夫、孩子和社会认可的家庭生活,选择与列文在一起。
这个选择导致了家庭破裂,让她失去了在社会上的尊重,并遭受道德谴责。
内心挣扎和精神折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安娜也开始意识到她所做出的抉择,并开始经历内心挣扎和精神折磨。
她的爱情不再像开始时那么美好,而是逐渐被现实所侵蚀和消磨。
最终结局与反思最终,安娜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法逃脱的困境中。
她的爱情不再带来幸福,而是注定了悲剧收场。
这个结局对读者提出了关于爱情和家庭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刻思考。
总结通过《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与爱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安娜在寻求个人幸福时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并承受后果。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们对道德、责任、家庭和个人自由之间冲突和平衡问题的思考。
尽管《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小说,但它为我们解释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困扰,让我们反思并提供了对于社会中复杂人际关系的洞察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丽:
她试着做的,只是这三天来十几次试着去做的:挑拣一些孩子们和她自己的东西,带到母亲家去,可她又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是现在和前几次一样,她对自己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必须采取什么行动,惩罚他,羞辱他,哪怕让他尝到他使她尝到的痛苦的一小部分来报复他,她还总说要离开他,但是有觉得这不可能,因为她不能丢弃把他当作丈夫和爱他的习惯。
(12页)
“可是我曾是多么爱他,我的上帝,我曾多么爱他!······我曾是多么爱他!而现在难道不爱他了吗?不是比以前更爱他吗?最可怕的,是······”(16页)
“我的心突然翻了个个儿,我过去对他的爱和温情变成了恨,是的,是恨。
我恨不得杀了他。
”77页
吉蒂
“我的上帝,难道我必须亲口告诉他吗?我跟他说什么呢?难道我对他说,我不爱他?这是不真实的。
我对他说什么?我说,我爱另一个?不,这不可能。
我要逃走,逃走。
”
除了她自己,谁都不明白她的处境,谁都不知道她昨天拒绝了一个她可能爱着的人,而且是因为相信另一个人而拒绝的。
90页
安娜:
这使他既惊惧又幸福。
她站了片刻,走进车厢,做到自己的位置上。
那最初折磨着她的奇妙的紧张心情,不仅复燃了而且加剧了,直到使她害怕自己心中某种绷得太紧的东西每分钟都可能崩裂。
她整夜没有入睡。
不过,在充满她头脑的紧张和幻想中,没有任何的不愉快和痛苦,相反,倒是有某种欣悦、炽烈和刺激。
112页
谁都对自己的财富不满足,而谁都对自己的智慧很满意。
悔过自新,永不算晚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她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特殊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安娜在男权意识培养下长大,她的行为最初也是完全符合男权社会的规范的。
在与渥伦斯基相识之前,安娜一直过着男权社会下传统贵族女性的生活,她按照姑母之命嫁给了门当户对的,但大她二十岁的卡列宁,然后又一同度过了平静的八年生活。
她并不精彩,但成功地演绎着妻子和母亲这两个角色,在没有爱情的宁静的婚姻牢笼中和虚伪、冷酷的丈夫过着公式化的生活。
如果不曾和渥伦斯基相遇,安娜大概会一辈子安于现状,任凭“压抑的生气”慢慢地枯萎、死去。
但是和渥伦斯基的邂逅点燃了安娜内心的激情,这份她渴望已久的爱情促进了安娜自我意识的觉醒。
她认识到,她不仅是妻子、母亲,而且从首先上说,应该是一个“活人”,她要爱情,也要生活。
这种突如其来的情感造成了安娜内心剧烈的冲突,她既渴望摆脱压抑其女性意识的女性角色,又对丈夫,特别是儿子抱有深深愧疚。
列宁曾指出,托尔斯泰世界观与文学活动上的“显著矛盾”,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进步
观点和革新的艺术探索与他世界观和创作中落后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他文学活动上的“显
著矛盾”是他世界观的矛盾性产生的必然结果。
所以托尔斯泰观察、评价和描绘社会生活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总是跟复杂的世界观连在一起。
托尔斯泰世界观中积极进步和消极落后的因素以及矛盾性、复杂性,在他的整个创作中,甚至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打上
了鲜明的印记。
托尔斯泰妇女观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和时代精神;另一
方面表现出保守落后的思想倾向和传统的道德观念。
托尔斯泰的这种妇女观,集中体现在
他对作品人物的态度中。
为了追求
爱情与幸福,安娜毅然离开了形似木偶的丈夫,不顾上流社会的压力和舆论,大胆地和渥
伦斯基结合,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她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中,表现出
她性格的正直、坦率、勇敢和心灵的高尚,展示出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
安娜崇高的品质与精神由此而激动人心,唤起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作者把达丽亚与吉提作为贤妻良母的楷模。
他把妇女的天职局限于卧室、
婴儿室和厨房里,因此两姐妹在婚前尚出入上流社会,而在婚后就安分守己地禁锢在家
中。
她们的活动领域仅限于家庭,仅限于子女身边,仅限于自己的亲族和亲戚之间。
达丽
亚一直漂亮迷人,性格敦厚温和。
由于爱而结婚,婚后全身心地倾注在家务和孩子身上。
但
丈夫奥布朗斯基的不忠实,“一切都混乱了”,曾使她心灰意冷,深深悲伤,甚至不理家务,
不管孩子。
家庭既要爱情维系,又要依靠妇女来主持。
缺少前者也就失去了后者。
但托尔
斯泰笔下的达丽亚是一个忍辱负重,宽大为怀的妇女。
母爱在她身上那样有力,以致她为
“混乱”的家庭、孩子无人照管而抑制自己内心的不幸。
她原谅了丈夫,既不离开家,又亲自主持家务,照顾孩子。
随后,她更是精心抚育孩子,含辛茹苦,日夜操劳,表现出伟大的母爱
和自我牺牲精神。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特殊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使他对国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也形成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性和精神探索危机,这在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着具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