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内容讲解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讲解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讲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绘我国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受侵略者破坏的文章。
课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背景,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以及这场人类文明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文首先提到,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也被称为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等。
接下来,课文揭示了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1860 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他们疯狂地掠夺园中的珍宝,损坏的建筑。
为了掩盖罪行,侵略者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使这座璀璨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废墟。
最后,课文强调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场灾难提醒我们,国家强盛才能避免任人宰割,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历史上这段悲惨的经历,激发我们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课文也教育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圆 明园的修缮和维护;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加强文物安全管理。
圆明园的历史教训与启示
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导致国家遭受外 敌入侵,珍贵文物被掠夺和破坏。这警示我们要加强国家安 全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积贫 积弱,无法有效抵御外敌的侵略。
毁灭的过程描述
英法联军入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
劫掠
侵略者们对园内的文物、艺术品、珍宝进行疯狂劫掠,不计其数的 珍贵文物被抢走。
放火焚烧
为了掩盖罪行,并迫使清政府屈服,侵略者们放火焚烧圆明园。大 火持续了数日,昔日的辉煌化为灰烬。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叙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并烧毁圆明园 的经过。
第四段(第6自然段)
总结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作者对这一 历史事件的悲愤和思考。
重点词语解释
01
02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光彩夺目,异常 华丽。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 构奇巧。
03
举世闻名
形容非常著名。
04
众星拱月
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 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
文化传承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 代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分段解读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概括介绍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包括其布局 、建筑风格、文物收藏等方面的内容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教法、学法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
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课,就出示几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废墟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情感作一个铺垫。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对2-4自然段,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圆明园的毁灭》试讲说课稿(精选7篇)
《圆明园的毁灭》试讲说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试讲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试讲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试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A类: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B类: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类:2、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3、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预习作业1、能正确读写会认会写的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
2、搜集、整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四、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所表现的美与丑,爱与恨并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逐渐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6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精选6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__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
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
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一、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
(难点)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五年级强调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因此本课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
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简说】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简说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语文新课标深度解读从2017年秋季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逐步被替代,教材版本百家争鸣的时代过去了,进入大一统时代。
部编版教材2012年3月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才编写完成,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的一套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3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篇6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
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
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
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
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文字解读
14.圆明园的毁灭·生字详解毁huǐ【部首】殳【结构】左右【文字源流】“毁”指破坏,毁损。
《说文》:“毁,缺也。
”金文、“说文古文”写作“婴、器”。
左边是有齿痕的春白和挺立的人形,右边是持器械的手,和起来会意砸坏别人的吃饭家伙。
小篆写作“毁”,将人形改作“土”,尚可会意毁坏破坏别人的食器和土地。
隶书随小篆结构写作“毁”。
【常用词组】毁灭、毁坏、毁于一旦【课文原句】圆明园的毁灭估gū,gù【部首】亻【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亻(人)表意,表示商人;古(gu)表声,古有过去义,表示商人要估量物价就得参照过去的规矩。
本义是商人。
引申为估量,揣测。
【常用词组】估计、估摸、估价【课文原句】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拱gǒng【部首】扌【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手(扌),篆书之形像手,表示以手行礼;从共,共有合义,表示拱是合两手向人致敬;共(gong)兼表声。
本义是拱手。
【常用词组】拱手、拱别、拱开【课文原句】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辉huī【部首】光【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光,古文字形体像人头上有火照明,表示光彩;从重(军),古时的军营将士居中,战车围在四周,表示辉是光源居中,光芒四射。
輝简化为辉。
本义是光彩。
【常用词组】辉光、辉华、辉光日新【课文原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煌huáng【部首】火【结构】左右【文字源流】“煌”字本义为光明、明亮,是一个象形字。
在金文中,“煌”字下边为一盏灯的形状,上面为“火”,即灯上有火,意味着光亮。
小篆文中,“煌”字的左边为“火”,代表字义;右边为“皇”,代表字音,即“煌”又成为一个形声字了。
“煌煌”常常连用,形容明亮辉煌的样子。
现在,“煌”字还引申为光彩鲜明的景象。
【常用词组】煌煌、煌荣、煌灼【课文原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殿diàn【部首】殳【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
《圆明园的消灭》课文教学《圆明园的消灭》课文教学《》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
2.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消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资料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消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消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可以说:(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根据朗读板书:有 -----也有-----)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2、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1)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2) 理解“上自——下至”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3) 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历时150多年,最终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园林艺术瑰宝。
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宫殿、精致的楼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曲径通幽的小路、形态各异的假山。
园中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既有东方的典雅与含蓄,又有西方的华丽与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掠夺一空。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文赏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组成和建设历程,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尊贵地位和独特魅力。
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
然后,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文化遗产损失的深深惋惜。
最后,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鉴,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是一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进度的紧凑性和高效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内容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 1 页。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重要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重要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毁:huǐ(毁灭、毁坏、销毁)估:gū(估计、估量、估价)拱:gǒng(拱门、拱桥、众星拱月)辉:huī(辉煌、光辉、余辉)煌:huáng(敦煌、金碧辉煌)殿:diàn(宫殿、殿堂、大殿)陵:líng(丘陵、陵园、中山陵)览:lǎn(游览、阅览、浏览)境:jìng(环境、处境、家境)宏:hóng(宏伟、宏图、宽宏大量)唐:táng(唐朝、唐代、荒唐)统:tǒng(统一、统称、总统)销:xiāo(销量、分销、销售)闯:chuǎng(闯进、闯关、闯祸)奉:fèng(奉命、供奉、奉公守法)二、我会认组词珑:lóng(玲珑、透珑、小巧玲珑)剔:tī(剔透、剔除、剔指甲)澜:lán(波澜、力挽狂澜)烬:jìn(灰烬、烛烬、玉石同烬)三、多音字还:hái(还有)huán(归还)量:liáng(测量)liàng(重量)笼:lǒng(笼罩)lóng(鸟笼)四、近义词估量——估计环绕——围绕仿照——模仿景观——景色建造——建设幻想——遐想宏伟——雄伟任意——随意珍贵——宝贵销毁——毁灭侵略——侵犯瑰宝——珍宝精华——精髓举世闻名——驰名中外玲珑剔透——小巧玲珑五、反义词损失——收获热闹——冷清举世闻名——默默无闻销毁——保存精华——糟粕金碧辉煌——黯然无光六、理解词语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估量:估计。
举世闻名:世上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形容名声很大。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的历史和它的毁灭。
文章通过描绘圆明园的美丽和辉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失去的珍贵文物的痛心。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有一定的认知,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过程,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珍惜文物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过程,文章中的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仇恨,以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美丽和毁灭,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心和仇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珍惜文物的意识。
五年级2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赵爱莲一、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浅显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过去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阅读理解和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二、说方法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个人读、自读、自由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多组关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侵略者入侵再到破坏和焚毁的一些列图片展示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三、说学法借助多媒体,激情引入播放关于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毁灭的多媒体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板书课题。
问题引入: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读课文后,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物读完课文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选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留下悬念展示课件,设问:大家知道段落中为什么连续使用了两个“损失”吗?下面请大家继续往下看。
感悟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解读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解读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中国古代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历史上这座美丽的园林曾经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成为了人们不堪回首的伤痛。
本文将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火灾的蔓延圆明园毁灭的主要原因是火灾。
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首都北京。
当时,圆明园正值盛夏,极易燃的建筑材料和园内众多的油画、木刻等文物成为了火势蔓延的助燃品。
加之英法联军对园内的掠夺和破坏,火势迅速失控,不可收拾。
整个园区在熊熊烈火中瞬间被烧成废墟。
二、历史文化遗失圆明园的毁灭使得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永远消失。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宫殿、庙宇、珍宝馆等建筑。
其中,还保存有大量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然而,火灾的波及范围广泛,无情地摧毁了这些宝贵的文物,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三、丧失了园林的美丽圆明园毁灭后,园林美景已成过去。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了一座含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皇家园林。
园内以湖泊为中心,辅以精心设计的建筑、山水、花木等元素,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然而,在火灾的蹂躏下,美丽的园林完全消失,只留下了一片破败的废墟。
四、国人的痛楚与反思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痛楚。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的毁灭被视为是一种对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的严重伤害。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公愤和愤慨,在民间形成了对外侵略和文明破坏的强烈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道永不磨灭的伤痕,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文化自尊的决心。
五、国际文化遗产的重建自圆明园毁灭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一国际文化遗产。
虽然无法完全恢复原貌,但通过在毁址上建设了圆明园遗址公园,并重建了一些建筑,重新展示了一部分园中的景致。
这一举措代表着中国政府对文化传承和国家尊严的重视,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将永远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过去辉
煌景观的?
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描写圆明园过去的辉
煌景观: 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 接着,介绍了园中的各种景点; 最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和奇珍异宝。
问题探究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 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
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是为了与惨遭侵 略者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
径的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