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开发区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加点字写拼音

气氛.(_______)翘.首(______)镌.刻(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n jiū qì

(________)熟(______)紧默(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殚精竭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4.根据提示默写古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8)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地空余黄鹤楼。

(10)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

三、选择题

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即由虚写到实写。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实写故乡水不远万里为“我”送行之情。

四、诗歌鉴赏

6.诗词赏析

王绩的《野望》颔联和颈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五、语言表达

7.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得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六、其他

8.综合性学习。

(1)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4 月23 日晨,正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船51 、23 、46 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只在我钓鱼岛海域活动。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 、15 、49 、66 、137 船编队转赴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海监51 、23 、46 船会合,从不同方向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

截止23 日10 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陆续驶离钓鱼岛领海。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cuó bài了日本yóu yì分子的企图。

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监视。

(2)根据以上材料中的两组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cuó bài yóu yì

七、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将原文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词语。 (有词类活用现象需要指出)

①从.流飘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争高直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经纶

..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疏条交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⑤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八、现代文阅读

五、阅读与探究

清水洗尘

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搓搓就出来了。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

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

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她听了天灶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

“给我自己用。”

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节选自迟子建《清水洗尘》12.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为什么?

13.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14.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5.请分析天灶和天云的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fēn qiáo juàn

【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氛”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2.娴揪契

【解析】

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娴”“揪”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1)费尽心思,用尽心力。(2)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有的成语一般要分三步解,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如“摧枯拉朽”,字意:“枯”“朽”意思为“干枯”、“腐朽”。原义:摧折枯朽的草木。引申义: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4.晴川历历汉阳树山山唯落晖谁家新燕啄春泥徙倚欲何依属国过居延绿杨阴里白沙堤仍怜故乡水归雁入胡天昔人已乘黄鹤去牧人驱犊返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

“晖”“徙”“堤”“鹤”等字词的书写。

5.D

【解析】试题分析:“实写故乡水不远万里为‘我’送行之情”对诗歌的赏析错误。应该是“虚写”。

6.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解析】试题分析:先描绘画面,再概括意境特点及手法特点。描述诗歌画面: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

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本题的手法特点要从视觉效果、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角度考虑答案。

点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

7.汪松成爱丁堡科学奖中国第一人

【解析】

标题能够概括消息的内容,学会从消息的导语中提炼消息的标题。

8.(1)我海监船驱赶钓鱼岛海域日本船只

(2)挫败右翼

【解析】

试题分析:读这三自然段可知,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概括报道了新闻的主要事件,即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15、49、66、137船编队转赴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海监51、23、46船会合,从不同方向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提取主要信息即:中国海监船编队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意思相同即可。如:中国海监船编队积极应对日侵权行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0.顺,随。“东西”名词做状语,向东或向西。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快马。高远。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转,通“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至。处理国家大事。反:通“返”,返回。互相掩映

11.(我的船)随水流漂浮移动,任凭(小船)一会向东,一会向西。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就像奔腾的骏马。(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解析】

9.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缥碧”“泠泠”“横柯”“蔽”等字词的书写。10.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

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奔”:飞奔的快马。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11.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东西”“奔”“轩邈”“戾”“经纶”“反”等词语的翻译。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2.感到惊讶;认为天灶嫌弃她;有点伤心(难过、不高兴)

13.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或者细节描写或者直接写具体的动词和表达心理的句子都可。写出了天灶的细心、体贴、懂事等。

14.)景物描写诗情画意,渲染(烘托)了天灶愉悦的心情。

15.要点:(1)从情节推进看,避免了单调掀起了波澜;(2)从氛围看,显得生活气息浓郁,真实、温馨,充满生机。如果全是“请”之类彬彬有礼的话,反而不真实。

(3)从情感看,天灶兄妹关系亲密融洽。

(4)从人物塑造看,表现天灶的宽容大度,天云的天真活泼。

【解析】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要找到问题的出处,并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⑨段段末原句“见天灶提着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前面有一个情节“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说明天灶把奶奶刚洗过澡的水倒掉了。奶奶看到这个情景,会有什么心理活动?奶奶的心里肯定不好受。读懂上下文是作答的关键。13.试题分析:考查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这是动作和心理描

写。答作用时,要答出天灶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细心、体贴、懂事等。对人物的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14.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的作用。首先要分析语句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是典型的景物描写。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也就是要答出对人物的心情的作用。15.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情节作用的把握。吵架的情节在3、4、5段,属于文章的中间部分,所以首先这个情节有推动其它情节的作用。其二,文似观山不喜平,文章有了波澜感。其三,明写吵架,实写关系融洽。其四,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结论都要通过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来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