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半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本课一开始,老师以生活中的数学顺利地引出新课,马上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但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时比较难的,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老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一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时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学生弄清这些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和时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老师也有放手让学生尝试认时间,让学生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
本课的难点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会看成8时45分、5时55分。
当学生出现这些错误时,我觉得老师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或者用小闹钟动手拨一拨,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渗透德育教育。
一分钟能做什么?老师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好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都干不成。
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分为“认识钟面”、“认识几分”、“读、写钟面的时刻”、“教学时与分的.关系”四个环节。
“认识钟面”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小格一小格地演示,这为认识一大格表示5分作了铺垫。
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大格一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认识钟面”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小格一小格地演示,这为认识一大格表示5分作了铺垫。
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大格一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认识整时》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整时,但由于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
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
所以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从家中拿来了一些钟,欣赏了各种类型的钟表后,然后观察钟面: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师接着问: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然后顺势将数字写到课前画好的钟面上。
还有几根针(钟不同,针的数量也有所变化),学生根据自己的钟说说各针表示什么,但是有两根针一般都有,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板书:长——分针,短——时针,并把这两根针贴在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
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请小朋友说说黑板上的钟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用模型钟拨了5点,接着让学生认一认,然后引导他们,3点和5点的两个钟面有什么共同点?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
接着教师就引导学生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我们平时说的3点和5点,在数学上是说3时和5时(板书),你还见到过另外的表示方法吗?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电子表的方法。
有了3时和5时的基础,接着需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巩固知识。
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写几时;学生相互拨、说;教师说几时,学生拨几时等,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巩固所学的知识。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优秀7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优秀7篇)篇一: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一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但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储备仍然十分不充分。
首先,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并且之前并没有教学生去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因此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判断几个时间的先后。
而掌握时间的先后是学习例3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材没有专门安排这个内容教学的情况下,设计“时间轴”等环节进行新授的铺垫。
本节课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铺垫,但是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这个内容,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情况仍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
二、层层递进,化繁为简。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且多且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将这些数学信息整理出来并且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十分困难。
因此,我将这些困难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复杂度数学信息梳理成让人一目了然的图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图示中找到合适的时间段,从而判断哪个时间是合理的。
三、使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手段对于本节课教学的作用。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
因为比起PPT,交互式白板具有“非线性”的特点。
在收集信息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笔在主题图上将重要的数学信息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将已经缩小的数学信息进行放大。
将在梳理收集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将几件事情进行排序。
如果学生排错了,还可以调换位置。
这样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排列事情的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四、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
《教师用书》中对于本节课内容介绍了好几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我斟酌再三,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5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1“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
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
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
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2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能感受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依据时间来做事情。
人教版一级上册《认识半时》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半时》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半时》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认识半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会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3、揭示课题
师: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说明《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
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学生一一口答)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一说)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1、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1)(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做操)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出示钟面9:15),你们还会认吗?(2)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9:15)(3)分针指着3,为什么不是3分,而是9时15分呢?(学生尝试说)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后反思(共14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课后反思(共14篇)篇1:《认识时间》的课后教学反思《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实物钟表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
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
然后,再通过手中的大钟表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
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最后,我采用了拨钟练习,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
即巩固练习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习。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参与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半时》教案【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半时》教案认识半时教学内容:教科书P93内容,练习十六4、5两题教学目标:1、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包括认电子表。
进一步巩固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教学难点:时间的读法。
教具准备:一个实物钟,一个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实物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也学会了认时间,你能介绍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时间吗?袁老师平时起床比较早,不过双休日,就要睡得晚一些,你知道我昨天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二、教学新课:学会认半时及书写方法。
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半的呢?谁听明白了?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谁来说?这个7点半,比较规范的读法应该是怎样的呢?除了这种书写方法,还可以怎么写呢?出示2时半的钟面模型。
知道时什么时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不是3时半呢?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书写方法。
看来大家都已经会认半时了,那么这个时间你能认吗?练习认时间及书写。
P93做一做。
你能看懂这位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吗,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表扬书写。
这四个时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你认半时能认得那么快呢?小结:对分针指着6,就表示半时。
这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机动:P95第4题。
三、小结:师小结所学内容。
游戏:拨钟。
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时间。
同桌合作拨钟。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认识时间”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感到不习惯,所以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上课一开始利用作息时间表引入,让学生从表中找出学过的时间,从而复习看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授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有可以拨动时针分针的钟面配合教学),并通过观察、研究、对口令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上各个数表示几分,为学习时间几时几分的教学,扫除了碍障。
接着,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通过本节课的重点,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上课时间9:40的钟面,让学生读时间,并请读对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如何看几时几分的时间,学生更是兴致盎然,学习兴致更浓了。
此时,又出现2:05的钟面,让学生用刚才新学的的方法读时间,再用课件同时出现9:40和2:05的钟面,教孩子们用电子的表达方式,表示这个时间,重点讲解五分是不满十分,要用零在冒号后第一位占一个位置,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最后通过“芳芳的作息时间”读写时间,并设计“帮小动物找家”、计算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还要过几分钟是一小时等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重还不够全面,互动的也不够,低年级的学生也应适当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给予交流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_1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
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
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
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
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
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
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
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
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进一步认识钟面。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钟表是学生每天都有可能会接触的生活必备物,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了,只是有的学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够科学,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时间教交给了学生,引领他们去观察钟面的特点,从而总结出认整时的方法,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具有一定操作实践性。
因此,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动化情境,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好动以及学习的注意力,自觉性差,具体现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并且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如:在新课开始,我用播学生喜欢的歌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歌曲猜一猜:歌中唱的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让学生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认识钟面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钟(课件),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主题图小红早晨7:00起床这一学生熟知的情境,让学生看图,初步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刻。
然后在教学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再写出相应的时刻,使学生体会有早上7:00,也有晚上7:00,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走两圈。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活动化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须在学生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设计活动化情境,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用耳听,用眼看,动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2021年《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2021年《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021年《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其中学会5分5分地数又是学习1分1分地数的前提和保证。
由于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
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
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
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45分认成25时4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
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
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
因此在另一班上课时改变教学设计。
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
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一直以来我都想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在这单元的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为人师的我此时最快乐!2021年《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新一轮教材改革之后,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有了较大的调整,人教版第一册安排了认识正点半点,第二册继续学习了几时几分。
抽象的时间概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
上完了第一课时认识几时5分之后,学生掌握得不尽理想。
从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离整点缺5分或10分的钟面最难识别。
总是要多看一个小时。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上课,我就一脸严肃。
告知本节课的任务后,就打算开始题海战术了。
我出示了一个钟面模型,拨到7:55,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用水彩笔记录在白纸上。
认识半时教学反思(模板8篇)
认识半时教学反思(模板8篇)教学主题教学目的包含课时分配、教学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和重点,教师每天上课前,都应该确认一下教案是否准备完成。
教案有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控制课堂时间。
以下内容“认识半时教学反思”是由编辑给您提供的,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认识半时教学反思篇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思路主要以下几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情景引出角,并经过观察实物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在找角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从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教学不仅仅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3、发挥想象,构成表象。
这节课的练习是我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教材上练习八的习题穿插在整堂课中,避免了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的疲劳感,异常是在课的末尾安排学生利用角来创作画,讲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4、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
我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5、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的环节,为学生供给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有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半时》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认识半时》半时是在教学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有了整时的基础,半时就好办了,难点就在于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该选择哪个数字。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拿了一个大钟,先随便拨了4时,他们都会认了。
然后拨了个4时半,于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4时半和5时半。
我让他们自己说原因,但都不能说清。
要让学生确信是4时半,我进行了演示。
我依然先拨了4时,然后慢慢按顺时针方向拨动分针,让他们仔细观察时针的变化。
分针走了一圈后,时针对着哪个数字?他们一致说:5。
“这是几时呢?”“还用说吗?5时呗。
”“好,你们再看,老师重新把钟面拨回4时,分针走了半圈后,来到你们刚才有争议的这个时间。
你们再仔细想想,既然分针还没走完1圈,就是没到5时,那么现在的时间是4时半还是5时半呢?”他们突然明白,这当然是4时半了,5时还没到呢。
我继续拨8时半,虽然还有少部分同学说是9时半,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那么快地接受新知识。
为了这一少部分学生,我也继续像刚才那样边说边演示一遍,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为了方便他们记忆,我让学生观察刚才的几个时间,说说他们的发现,引导他们得出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分针一定指着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
然后我补充说:当分针指向6,要确定是几时半,方法很简单,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前面的数字,也就是说比较小的数字,例如,时针在8和9中间,我们就读8时半。
“哦~”方法凑效,学生掌握得不错,但我拨到12时半的时候,他们又来问题了,“1时半。
”我马上想到刚才的话不对,看来不能说“取小的数字”。
于是我进一步澄清,我又边演示边解释,“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前面的数字,时针在12和1的中间,前面的数字是12,因此这是12时半。
因为只有先过了12时半,才能到1时。
”由此我想:数学语言是严谨的,有时老师要自己总结方法,每个字都要反复斟酌,否则会误导他们。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教材上的安排是将整时和半时安排在一课时教学,但我觉得这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那以后学习“时、分”就会非常困难。
所以我决定将整时和半时分开教学,各为一课时。
今天我教学《认识整时》一课。
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
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
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
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
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1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其实本单元分了3个层次:第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最后的学习效果来看,还是掌握的很不好。
首先,最根底的认钟面上几时几分,有局部同学长、短针都会看错。
第二、对于几时55分这样的时间,很多学生会读错。
第三、电子表的几时零几分的表示方法,很多同学会漏掉0。
第四、安排生活中的时间,有些同学时间观念差,安排很不合理。
应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多去积累经历,否那么时间的认识只能是空的。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2 新一轮教材改革之后,认识钟表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中有了较大的调整,人教版第一册安排了认识正点半点,第二册继续学习了几时几分。
抽象的时间概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
上完了第一课时认识几时5分之后,学生掌握得不尽理想。
从作业情况看,学生对离整点缺5分或10分的钟面最难识别。
总是要多看一个小时。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一上课,我就一脸严肃。
告知本节课的任务后,就打算开场题海战术了。
我出示了一个钟面模型,拨到7:55,让学生仔细观察后用水彩笔记录在白纸上。
尽管我苦口婆心提醒他们慎重,看清钟面再写。
大局部孩子还是不假思索地举了起来。
我一看。
绝望!全班47人,正确的不到20人。
唉!怎么办?公布答案,然后再反反复复的让他们陈述先看时针超过几再说几点多了吗?有用吗?看看那些错误的孩子的表情,他们浑然不知自己错了,还是一副成功者的姿态。
我突然心念一转。
何不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时机呢?对!就来个正反两方辩论赛吧!看看这群小不点怎么强词夺理,自圆其说。
我在黑板上贴了两张学生的答案纸7:55和8: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半时》
半时是在教学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有了整时的基础,半时就好办了,难点就在于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该选择哪个数字。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拿了一个大钟,先随便拨了4时,他们都会认了。
然后拨了个4时半,于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4时半和5时半。
我让他们自己说原因,但都不能说清。
要让学生确信是4时半,我进行了演示。
我依然先拨了4时,然后慢慢按顺时针方向拨动分针,让他们仔细观察时针的变化。
分针走了一圈后,时针对着哪个数字?他们一致说:5。
“这是几时呢?”“还用说吗?5时呗。
”“好,你们再看,老师重新把钟面拨回4时,分针走了半圈后,来到你们刚才有争议的这个时间。
你们再仔细想想,既然分针还没走完1圈,就是没到5时,那么现在的时间是4时半还是5时半呢?”他们突然明白,这当然是4时半了,5时还没到呢。
我继续拨8时半,虽然还有少部分同学说是9时半,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那么快地接受新知识。
为了这一少部分学生,我也继续像刚才那样边说边演示一遍,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为了方便他们记忆,我让学生观察刚才的几个时间,说说他们的发现,引导他们得出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分针一定指着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
然后我补充说:当分针指向6,要确定是几时半,方法很简单,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前面的数字,也就是说比较小的数字,例如,时针在8和9中间,我们就读8时半。
“哦~”方法凑效,学生掌握得不错,但我拨到12时半的时候,他们又来问题了,“1时半。
”我马上想到刚才的话不对,看来不能说“取小的数字”。
于是我进一步澄清,我又边演示边解释,“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前面的数字,时针在12和1的中间,前面的数字是12,因此这是12时半。
因为只有先过了12时半,才能到1时。
”
由此我想:数学语言是严谨的,有时老师要自己总结方法,每个字都要反复斟酌,否则会误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