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高频考点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归纳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02常见题型常见类型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的认识和感受。

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举例:(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抒情散文一般事件的具体过程不详细,没有完整的情节,人物描写也不详细。

而是通过人、事、物、景传达出来的声音,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种特定的精神或主题。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02:明确行文线索-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考点02:明确行文线索-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考点解读
常见考查形式: ①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 有什么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在文章 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③本文中“×××”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 有何作用? ④文章选材众多,但不觉凌乱,请分析其 中的原因。 ⑤请补充文中“我”对“×××”的感情 变化。 ⑥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课文解剖
例2:施耐庵《智取生辰纲》(部编版九上)“思考探 究”三:
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
【 答案示例 】 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 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 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 为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 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 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 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 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 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 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 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 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 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考点04:揣摩人称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考点04:揣摩人称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技巧解密
例:【2019年湖南娄底中考】《好人》: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①“我”充当线索贯穿全文,以“我”的所见所闻 结构全文。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③以第一人称“我”,使小说变得真实可信。 ④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题“好人”。
技巧解密
例:【2019年四川内江中考】《溜索》: 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 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 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②“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 “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 ③“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 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①使用第一人称,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亲切 自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②使用第二人称,起到呼告作用,抒发了作者真挚(深 沉、强烈)的感情,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 的共鸣。(用于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③使用第三人称,可以更客观灵活地叙事,不受时间、 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灵活自如,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 读者眼前,便于作者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评判。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⑪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解析】本题考查揣摩作者感情,这句话属于直接抒情。先要对句子进行切分, 这句话含着两种情感:他也曾短暂离开农村,但最终又回来了,他是落寞的;同时 他又是坚持的,对村庄的坚持,我对大伯的这种精神深怀敬意。 【答案】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 敬意。
根据“我”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 种类型:①“我”是故事的主人公。②“我”是故事中 的重要人物。③“我”既是故事的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 式的人物,又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通过“我”的见闻 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七个高频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七个高频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七个高频考点考点一词句理解提问方式:①某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分析。

②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旨趣。

可概括为:写法+句意+情感考点二意境描绘提问方式: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答题模式: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的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概括为:翻译诗句+写法+情感考点三主旨把握1.审标题,提取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的题目就交代了很多信息。

2.看作者,知人论世。

3.品局部,抓住关键。

中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统摄全篇,这其实正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

4.看注释,破解难点。

注释一方面是对诗歌的难点进行解释,另一方面是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

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抓整体,全面参照。

一是抓全诗的意象情感;二是抓尾联末句。

考点四语言赏析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④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模式: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该诗的语言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考点五技巧分析提问方式:①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③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模式: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考察文言文部分,都是课内选择,要注意特殊字词解释是否严谨,比如词类活用;也要注意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描述是否过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高频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概括文章内容知识点(1)在归纳的基础上概括。

归纳与概括是相辅相成的,归纳是为了更好地概括。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概括要点,一般有两种形式:a.利用原句进行连缀,抓住重要的词语或短语;b.是依据原文的意思,换成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一般的原则:浅显的试题可借助原文中的词语概括,较难的则需要自己用语言概括。

当然,题目有具体要求的例外。

(3)抓住特征加以概括。

特征是一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

(4)借助一定语句,概括中心及表达的主题。

散文的结尾句表达一般比较含蓄,但表达的意旨却应该是明朗的。

可能表达一种希望、信心、理想等。

要透过含蓄的句子,深挖本质内涵,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

概括中心或主旨的题目,在作答时,最好答出二至三条。

一方面答多了不扣分,另一方面答案往往是多方面的。

中考必背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语文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中考语文常见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常见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常见考点解析作为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语文是考生们必须重视和潜心准备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文将对中考语文常见考点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考生对文章整体内容和细节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

常见考点包括主旨理解、词义理解、推理判断等。

1. 主旨理解主旨理解要求考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解题技巧是要仔细审题,注意文章的标题、首尾段和关键词,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词义理解词义理解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要求考生对词语的词义进行准确理解。

解题技巧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词语的意思,或通过猜测词根、词缀的含义,辅助理解词义。

3.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暗示进行推理和判断。

解题技巧是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线索,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较难考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意图。

1. 词语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考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文言词汇的意思。

解题技巧是要多读文言文,积累常用的词语,注重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测词义。

2. 句子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明显差异,它更注重修辞和句法结构的运用。

解题技巧是要仔细研读句子的语法结构,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中考语文考试中需要考生自由发挥的部分,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常见考点包括话题作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1. 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话题进行文章创作,要求结构合理,观点明确,用词准确,表达流畅。

解题技巧是要先分析话题要求,确定立意角度,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再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增添细节。

2. 记叙文记叙文要求考生通过对事件、事物或人物的描述,展示自己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感悟。

品析说明语言-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品析说明语言-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技巧解密
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 密的特点
二、把握说明文语言生动形 象的特点
技巧解密
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一)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常出现的词语: ①表时间的词语。如:当时、迄今为止、正在、将要 、立即、已经、一向、渐渐…… ②表空间的词语。如:有的地方、到处、上方、正中 …… ③表数量的词语。如:多数、绝大部分、全部、少部 分、极少数…… ④表频率的词语。如:屡次、偶尔、常常、往往……
技巧解密
⑤表范围的词语。如:整个、都、大部分、全、仅仅 、只……
⑥表程度的词语。如:极其、挺、比较、几乎、尤其 、相当、很、十分、非常、更、最、稍微、略……
⑦表猜测、估计的词语。如:可能、有可能、大概、 也许、据说、至少、据推测、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
⑧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之一、一般、主要、唯一 、只(只有)……
(2)“主要”表限定,说明睡眠的作用不只这一个, 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周密性。
技巧解密
题型二:选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请 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①一般是不可以。②解释原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解释供换词语的意思。④说明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一般 是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技巧解密
例:【2020年辽宁沈阳中考】《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 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说明文语言 有准确、严密、简明、生动的特点。此处“通常”是指一般情 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除了,就指无论什么情况下都 这样,显然不太严谨。这个词语不能删除,正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严密性。 【答案】“通常”指一般情况下,表限制,意思是“一件 事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排除特殊情况存在; 去掉表述太绝对;用“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语文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语文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4语文中考是学生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其知识点的归纳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复习时,应重点掌握以下几类知识点:- 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等的用法和意义。

-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 古文翻译技巧:直译与意译的结合,注意保留原文的韵味和风格。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现代汉语文章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复习要点包括:- 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尾。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理解。

- 文章主旨: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三、作文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文复习要点:- 写作技巧:包括开头、发展、结尾的写作方法。

- 素材积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包括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等。

- 审题立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方向。

四、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复习要点:- 诗词形式:了解不同诗词的格式和特点。

- 意象分析:掌握如何通过意象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 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词的情感色彩。

五、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复习,包括对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

- 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 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等。

- 重要作家作品: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

结束语中考语文的复习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记住,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祝所有考生中考顺利,成绩优异!。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教师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 形象分析(教师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形象分析(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借助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形象特征,进而领会诗人的'情感。

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常考形象汇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13文章内容及情节的概括梳理-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36计

13文章内容及情节的概括梳理-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36计

13 文章内容及情节的概括梳理考点解读“文章内容及情节的概括梳理”是中考必考点,主要考查“写了什么”的问题,这类题型需要运用提炼概括能力。

提炼概括能力是指从文章中提取符合要求的内容,并把相关文字材料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性地表达出来的能力,难度较大,考生通常会出现概括语言啰嗦、内容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

常见考查形式:①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②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③根据提示,概括补充相关情节。

④从全文看,主人公身上发生了哪些事?请分条概括。

⑤作者围绕××,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⑥文中××人物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示例填空。

课文解剖例1: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部编版九上)“思考探究”一: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原因→结果(逻辑)期待一破灭(心理)悬念一结局(技巧)答案示例:①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②菲利普一家生活艰辛,对于勒充满期待→发现真相,幻想破灭,遂弃他而去(逻辑)③听到于勒发财的消息,一家人期待他归来解困→发现于勒已成为又老又穷的水手,又急又气,害怕背上包袱,明知对方身份却不相认(心理)④菲利普一家苦苦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一家人盼他回来搭救→在船上巧遇一个与于勒相貌相似的水手,他是谁?→原来这是破产的于勒,一家人希望破灭,不敢相认,失望而归(技巧)例2:施耐庵《智取生辰纲》(部编版九上)“思考探究”一: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答案示例:探生辰纲消息,众人合议定计;预测必经之路,智取地定黄泥冈;利用酷热天气,久候以逸待劳;察知内部矛盾,分化瓦解敌方;智用合议计谋,协作完成智取。

考点15:辨析修辞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考点15:辨析修辞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技巧解密
例:【2023年内蒙古赤峰中考】《洞茶》: 回应第二处批注,赏析画线句。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 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参考答案】排比,增强语势,表现与砖茶朝夕相 伴,砖茶抚慰了我的心灵,表达“我”对砖茶、对高原 生活的怀念。
技巧解密
例:【2023年青海中考】文学作品阅读: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对第⑭段划波浪线 的句子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⑭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 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 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 【参考答案】第⑭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 修辞手法,将“白纸”比作“故乡的雪”,将“蓝墨水” 比作“湛蓝天空”,将“键钮”比作“清澈的沙泉”,连 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强烈地抒发 了作者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之情。
技巧解密
3.分析作用。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用“特点+主旨 ”的方式进行分析、概括。可用这样的句式:(生动形象 地/突出强调了/语言工整、富有节奏地)写出了被修辞对 象的××特点,表达了××情感,或表现了人物××品质 ,或突出了文章××中心。其次,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如 为下文××作铺垫,或照应上文的××内容。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15
考点解读 课文解剖 技巧解密 真题解析
考点解读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 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 好不好的问题。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 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 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广义的修辞包 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 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 而强烈的印象。

福建省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7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福建省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7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福建省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剖析:专题7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学常识 (共9题;共18分)1. (2分)(2020·丹东)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 《赤壁》《次北固山下)《雁门太守行》的作者分别是杜牧、王湾和李贺,他们都是唐代人C .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云庄,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曲牌名。

D .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2. (2分)《梅岭三章》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什么?A . 现代诗B . 格律诗C . 自由诗D . 古体诗3. (2分)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 . 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是描写景物为主的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B .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厄运能使人由脆弱变得坚强。

C . 《第一次真好》是说所有第一次都是好的,尝试第一次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D . 《行道树》一文歌颂了奉献精神。

奉献意味着牺牲,给人带去快乐。

4. (2分) (2019七下·沿河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B .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作家。

她的中篇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从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腻而动人地展现了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生活。

C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

这篇文章的作者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他以一篇《老马》成名,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红烛》等。

考点35厘清思路结构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

考点35厘清思路结构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
【答案示例】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 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 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再进一步论述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 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课文解剖
例2: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部编版九上)“思考探究” 三:
技巧解密
二、分析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 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 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 式,如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综合式等。
技巧解密
①并列式。并列式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文 本展开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或者分论点之间是并 列表述的、不分主次的,或者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 证同一观点,或者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以论证中 心论点。并列式结构又分为论点式并列和论据式并列。如朱 光潜《无言之美》(部编版九下)在本论部分,以文学、音 乐、雕塑等各类艺术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 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本段观点“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 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然后引用清代廉吏汪辉 祖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行举例论证, 从而证明了本段观点。
技巧解密
(3)全文。 ①论点在开头:首先提出……论点(或论题),或首 先通过写(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名言 ),提出……的论点(或引出……论题),接着用……事 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 论。 ②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了(引用了)……的事例( 典故、传说、寓言或名言),然后得出……结论(论证了 ……观点/揭示……的道理),总结全文(全段),得出 ……的结论(或归纳出……的论点、或发出……的号召、 或提出……的希望)。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与解读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与解读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与解读一、考点概述中考语文考试是对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检测,涉及的考点多样化且广泛。

从语言表达能力到文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都会在考试中得到考察。

本文将对中考语文考点进行分析与解读,帮助考生理清考试大纲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二、阅读理解考点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考点之一。

在阅读理解题型中,考生要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主旨,抓住关键信息,推理判断和进行归纳总结等。

同时,还需要分析短文中的词义、修辞手法等学识要点,以达到准确理解短文的目的。

三、写作表达考点写作表达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另一大考点。

在此项考点中,考生需要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写作的逻辑结构、词汇运用、语法准确性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章的行文流畅性,注重段落的连贯与过渡,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有序。

四、诗词鉴赏考点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相对较难的部分,需要考生对诗词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考生需要通过理解诗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其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等,推测出与作者情感有关的内容,进而做出准确的解读。

五、古文阅读考点古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的考点之一,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字的阅读能力。

在古文阅读中,考生需要通过理解章节结构、关键词汇的含义来推测古文的意思。

同时,还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做到准确地理解与表达。

六、作文写作考点作文写作是中考语文考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体现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考点。

在此项考点中,考生需要掌握作文的写作结构,注重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合理选择词汇和运用语法,以及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七、总结与展望中考语文考点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对考生复习备考提供一定的指导。

通过理解考点的重点和要求,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阅读,增加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中考语文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点14关注细节描写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

考点14关注细节描写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

技巧解密
例:【2023年四川泸州中考】《玉兰花开香满园》: 文章第②自然段描绘了三个生动的画面,请为每个画面 拟一个小标题。 ②晨光熹微,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 浓郁的花香在清风中弥漫,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 课间闲暇,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间,操场上的生龙 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生,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 下,显得分外妖娆。傍晚时分,老人牵着孙儿,父母跟着孩 子在林荫道上漫步,抓起一片飘飞的玉兰花瓣,放到鼻间一 嗅,自然意醉神迷、妙不可言。
技巧解密
例:【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不老的额头》: 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 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 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分析。(2分) 【参考答案】 示例二: 例句:“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 分析:当“我”的女儿说头晕时,母亲“又习惯性的贴” 这一自然而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永恒的爱。 (例句1分;分析1分,要突出细节,未突出酌情扣分。)
技巧解密
例:【2023年深圳模考改编】《主角》: 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 ⑫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 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 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参考答案】这是苟老师表演“连珠火”后观众反应的 一处场面细节描写。“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 将掌声比作浪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使 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 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技巧解密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例如《范进中举》( 部编版九上)写到:“(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 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范进54岁进功名时这一情景让人寒心,旧中国知识分子受封 建礼教、科举制度毒害的程度也可想而知。

考点34分析段落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1)

考点34分析段落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1)
中考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34
考点解读 课文解剖 技巧解密 真题解析
考点解读
近几年 各 地 中考考查段落作用题的频率相当高。 这是因为段落作用题 能 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诸 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
议论文段落作用题,主要包括分析开头作用题、 中间某段或段中某部分内容的作用(一般是论据的作 用)题、结尾(或靠近结尾某段)作用题三种形式。这 些题本质上是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
技巧解密
2.结构上: ①引出论题,或引出下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②点题(或解题、交代题目由来)。 ③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3.表达效果上: ①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②引发读者的思考。
技巧解密
例:【2019年甘肃天水中考】《涵养几分静气》: 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 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 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 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参考答案】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 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 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 理解。
技巧解密
例:【2017年青海中考】《交友之道》: 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 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 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技巧解密
例:【2017年湖北黄冈中考】《学习语文要下苦功
例2:试分析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部编版 九上)前三段的作用: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部编版)

2023备战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思路:1.找出诗中的意象,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一步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 同时不要只顾翻译, 语言要力求优美。

2.根据意象, 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特点, 营造了何种氛围。

这里就需要大家去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山山整理了一些答题术语给大家, 附在文末。

3.对应意象的分类,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里就需要用到我们之前整理的意向表啦, 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答情感, 还要做适当的分析才行。

比如:“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是不完整的, 一定要分析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思乡。

03 答题术语1.【雄、险、阔、奇】雄浑壮丽、雄奇险峻、雄浑开阔、恢弘高远、浩瀚辽阔、高远辽阔、苍凉博大、气势雄伟、情调豪迈、雄奇瑰丽。

2.【清、闲、淡、雅、静】直率、自然、幽静、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清新明丽、清净悠闲、清新淡雅。

3.【凄、孤、冷、寂、愁】凄清、凄凉、荒凉、空寂、萧索、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沉郁孤愁。

4.【悲壮】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气氛悲壮、意境深邃。

5.【迷、飘】空灵、虚幻缥缈、空灵高远、朦胧渺远。

4.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二、(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三、(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 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部编版)

2023备考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行文结构(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及鉴赏术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寄寓寄托、怀古伤今、起兴、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想像联想、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点题、委婉、以乐写哀、以景结情。

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二、专项演练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章叠句。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桃夭》的三章之间只是变换了个别词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试卷考点解析一、写在前面的话——1.《考试纲要》明确指出“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醒注意的是,没有试题能脱离特定的“知识与能力”而单纯地考查“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从应考来说,对知识与能力的把握是最基本的。

2.个人观点: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牢牢把握这个“宗”(《考试纲要》),以不变应万变,就能达到“以静制动”“处变不惊”的境界——此乃语文教师的最高境界!二、追寻“纲”——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以下简称《考纲》)。

以下为《考纲》结构:(一)编写说明;(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三)考试内容和要求;(四)例证性试题;(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六)附录:优秀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其中《考纲》第二、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 A 、B 、C 、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从语文积累、阅读、语文综合运用和写作四大板块,提出语文考试的具体内容要求。

”第一板块积累与运用(一)古诗文默写1.分值:10分。

2.形式:第(1)小题“8选6”,第(2)小题整诗或词默写。

3.范围:《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16 篇,古诗词34首。

4.依据:《考纲》中“准确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可以说,默写会是古诗文中的名句。

因此,复习中不能只背默34首古诗,对16篇古文中的名句、重点句子也不能放过,不能只是口熟,要句句默写,一一过关。

2013年《论语》、《观沧海》、《陋室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岳阳楼记》、《游山西村》、《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钱塘湖春行》后四句;2014年《左传?庄公十年》、《出师表》、《饮酒》、《次北固山下》、《春望》、《雁门太守行》、《水调歌头》、《破阵子》、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2015年《桃花源记》、《使至塞上》、《望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相见欢》、《渔家傲》、《记承天寺夜游》、《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16年《出师表》、《次北固山下》、《早春》、《观刈麦》、《相见时难别亦难》、《岳阳楼记》、《明月几时有》、《秋思》。

2017《诗经·关雎》、《桃花源记》、《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己亥杂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游山西村》。

?命题特色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出题。

?命题特色二:必定是名句。

【经典错例】(以下划横线的为易错的地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结论】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诗句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读读背背就万事大吉,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读写不能分割,应同步进行,对一些易错字要反复强调,音同形似通假字格外注意,反复听写,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加强规范书写,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另外,整诗记忆默写要格外加强。

(二)小语段阅读A.语音、汉字及书写命题1.根据汉字写拼音【2013】喧嚣( );【2014】颤( )动、哺( )乳;【2015】安逸( )、不屑( );【2016】劲()松、呜咽()【2017】炫目()、澄明()命题特色多音字、前后鼻音辨析、易读错的字……【中考回顾】根据拼音写汉字:【2013】希jì( )、沉nì( );【2014】家chù();【2015】藏nì( );【2016】不ān()世事。

【2017】jiǎo洁()。

【答题指导】(1)注意汉语拼音书写的规范和美观以及基本拼写规则,注意因方言区的影响而造成的习惯性误差,尤其注意常见误读字、多音字的辨析和识记。

多音字的辨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避免匆促答题,造成无谓的失误。

(2)注意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区别,正确辨析,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语段中错别字的辨析一定要细心谨慎。

(3)对语段中的字义进行辨识时,要注意区别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更重要的是不能将对字的解释和具体的语境割裂开来,从而造成答非所问的现象。

(4)平时养成良好的查字典的习惯,既强化了字词的积累,又熟悉了查字典的具体方法。

(5)平时养成规范、端正书写的良好习惯,力求保证卷面的整洁和美观。

B.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考回顾1.字词解释【201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 )。

“采撷”的意思是( )。

【2014】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

【2015】“宣泄”在《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2016】“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A、严格B、严厉C、凶猛【2017】文中“钟情”的“钟”意思是();“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答题指导】(1)词义解释,要依托语境,据文推义,因为汉字以形声字居多,而形旁又具有表意功能。

(2)词义辨析,宜采用“抓语素,辨词义”的方法。

近(同)义词中往往含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语素,我们只要抓住另一个不同的语素揣摩分析,即可辨明两个词语微妙的差异。

如“学历”和“学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等方面去辨别。

(3)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把握其原始意义,再揣摩它“形容什么”或“比喻什么”。

(4)近两年揣摩语义,改为义项选择,降低难度。

C.句子的表达与运用——涉及考点(1)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2)仿写句子(包括补写和续写)。

(3)句子的衔接。

(4)句式的变换。

(5)句子的修辞。

【中考回顾】举例:句子仿写。

[2010]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4分)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2013]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2014]请根据开头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中考展望】句子的表达与运用——仍然是考点。

1.关于句子衔接与句序调整,要求话题要保持统一;内容要合乎情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语句要前后照应。

2.关于病句修改,关键是找准、改对。

3.关于句子的仿写,应注意三点: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同。

(三)名著阅读2010年增加了《朝花夕拾》和《童年》,当年考到了《童年》,2011年又考到了《朝花夕拾》。

2015年新增《红岩》和《伊索寓言》且两篇都考了。

2016年删去《繁星·春水》、《童年》。

新增《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2017年删去《格林童话》、《骆驼祥子》新增《安徒生童话》、《繁星·春水》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命题关注点】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多篇名著知识且涉及中外。

2017年《考试纲要》名著部分课外读物书目(8部)——①《水浒》施耐庵;②《西游记》吴承恩;③《朝花夕拾》鲁迅;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⑤《红岩》罗广斌、杨益言;⑥《伊索寓言》;⑦《安徒生童话》安徒生;⑧《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四)综合性学习1.注意:一定要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了解综合学习这种题是怎么考的。

2.比较:05、06年的中考试卷是四大部分,“语文综合运用”在第三部分单独呈现,从07年开始,试卷结构改为三大块,把以前第一块的“语文积累”和第三块“语文综合运用”合并为现在的第一版块“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05、06、07三年赋分15分,08年至15年都是12分。

由此可见,综合运用考查已成为试卷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张试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5年综合性学习考题亮点:采用看示意图指路的形式考查,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规范方面的运用。

2016年继续沿用这种考查形式,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并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

2017年既传统又有创新。

试卷第4题“语文综合运用”的主题是“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考查内容涉及到“对联”和“黄梅戏”等活动,可以说是现代文化与传统习俗的交融和碰撞。

在题型设置上也体现了命题者的别具匠心,以第(2)小题“对对联,赢影票”活动为例,出示的上联为“咫尺银幕,流转千般光影”,但它打破了以往“出上联,对下联”的仿写题型,而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给出四个选项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表面上看是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从词性和内容综合考虑,如“咫尺”对“方寸”,“千般”对“万种”,内容方面下联也必须与“电影”相关,方可做出准确的选择。

第(3)小题“戏曲电影展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转述”能力,而图表内容是关于“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这样的命题方式既给学生普及了越剧、京剧、黄梅戏、豫剧等国粹剧种,又考查了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的能力。

这种以“戏曲电影展映”活动为内容,以“问卷调查”为考查形式的题型,既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理念和题目设置的灵活新颖性,也再次证明“语文综合运用”是每年整套试卷中最有可能创新和变化的地方。

3.备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课标”如此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未重视,但综合性学习题却受到中考的关注,以越来越灵活的方式出现在各地考卷上。

2018年,综合性学习——命题仍然会围绕八大考点:1. 在设定的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2. 围绕活动主题作即席讲话。

3. 围绕主题演讲筛选材料或补充材料。

4. 病句修改。

5. 仿写、对联、宣传标语等语言创新运用类的题目。

6. 创作过渡句、串联词或前后照应等体现文章结构特点的题型,集中体现“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写作上的困难”这一考点。

7. 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以及分析材料,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8. 设计主题语,具体栏目或活动方案、建议等。

第二板块阅读理解一.近年考题回顾:2013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2014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2015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2016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议论文;2017年现代文是一篇散文和一篇说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