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合集下载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二篇)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二篇)

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预测预报是煤矿生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地测防治水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充分发挥地质“尖兵”作用,超前、准确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矿井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划分(1)防治水中心职责1、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日常管理工作,制定落实《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

2、编制矿井年度、季度、月度、每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临时预报,并跟踪验证分析和总结。

3、负责《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编制上报工作。

4、负责督促施工队组按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或临时地质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负责施工队组超前探放水、地质钻探等指令性工作任务的安排及报工工作。

(2)调度室职责1、负责井下开掘及回采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条件变化时信息的传递。

2、负责地质构造、探放水、物探施工的有关协调工作。

(3)瓦斯队职责负责提供各采掘开头面实测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数据、分析预测结果,用来作为地质预测预报资料。

(4)采掘队组职责1、根据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负责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水文发生异常时,及时向矿调度室和防治水中心汇报。

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1、根据《矿井地质报告》中已经查明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陷落柱、冲刷带、褶曲、薄煤区、查明的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2、根据巷道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的规律,对相邻巷道或工作面进行预测预报。

3、根据超前钻探和物探探查结果,发现地质构造或富水区,进行补充临时水文地质预报。

4、根据精查地质勘探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5、根据巷道施工过程中实际揭露巷道顶板淋水情况进行预测预报。

6、利用有关水文地质科研成果进行预测预报工作。

7、探查井田地质构造的导水性,总结地质构造的导水规律,预测预报矿井涌水情况。

三、预测预报工作要求1、防治水中心按《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考核定级办法》的要求,收集每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等原始资料,作为开展预测预报的基本工作内容。

陕西降雨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

陕西降雨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

GI S要 求 的数 据 格 式 将 数 据 推 送 给 GI S显 示 模
块 ,以图形方式 显示 。系统数 据 流程如 图 1 示 。 所
图 1 地 质灾 害气 象预 报 预警 业 务 平 台流 程
2 2 系统 模 块 .
2 2 3 乡镇 降水 量插 值 模 块 由于 目前 陕 西 已 . .
式中, 志表 示 站点 ( 国家 自动气 象观 测站 和乡 镇 雨量 观测 站 ) 号 ; ( )为第 k点降水 影 响系 序 是 数 ,是 与地质 、地 形地 貌 、水 文 、植 被 、气候 背 景 、社 会 经 济 及 人 口状 况 等 因 素 有关 的 量 ;R
( )为第 k点 日综 合 降雨量 [ ;R 点 志 1 f( )为第 k点 ]
G 足 一口 ( )[ ( ) +R 正 。 f( ) 尺 k t( )
的临界 降雨量 。陕 西省气 象 部 门应 用 不同地 域 的
临界雨 量进行 预警 系统 的研 发L ,但 是仅 仅从 降 8 ] 水 角度 确定 临界雨 量 ,而没 有考虑 不 同地域 的地
质 灾 害发生 的风 险区划 。在 杜继 稳 等I 提 出的 降 1 雨 型地 质灾 害气象 预报 预警模 型 的基础 上 ,综 合 考 虑气 象和地 质灾 害风 险的耦 合 ,建立 陕西 省 降 雨型地 质灾 害气象 预报 预警 系统 。
基 于 降雨观 测 , 采用 数理 统计方 法 , 研究 降雨 量 、
降雨强度 和 降雨 过程 与地质 灾害在 空 间分布 、时
间上 的对 应 关系 ,建立 滑坡 灾害 的时空 分布 与降 雨 过程 的统 计关 系 ,确定宏 观上 的统计关 系 ,以 达 到预 警 预 报 的 目的[ 1 。两 种 研 究 途 径 各 有 侧 重 ,前 者强 调地质 灾 害的机理 研究 ,后 者强 调地 质 灾 害受 外 界触 发 因素影响 的统计 学研究 。 杜继 稳 等[不 仅从 雨量 统计 和雨 强 的分 析来 1 ] 预 报预警 地 质灾 害 ,还 将降 雨量和 雨强 同落 区的 地 质地貌 及 自然 生态环 境条 件结合起 来 ,建立 滑

地质气象灾害的定点预报

地质气象灾害的定点预报
摘要: 本文针对地质 灾害中与气 象因素 结合 最为 紧密的滑坡
和泥石流 两种 灾害类型 , 灾害成 因、 报依 据、 报 方法、 从 预 预
: G
系统建设等方面阐述 了定点地 质气 象 灾害的预 警与预报 的 理论 框架 , 于气 象部 门与 国土部 门联合 开展 地质 气象 灾害 对
图 1 滑 坡体 的 受力 示 意 图
象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和泥石流 , 因为后 面两种地质 灾害的主 要诱因都是气象 因素 。即 量级 比较 大 的降水 , 常说 的暴 雨 、 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滑坡是 斜坡 上的岩体或 土体 , 在重力作 用下 , 沿一 定的滑动 面整体下滑的现 象。产生滑坡 的内部条 件与组成边坡的岩土的性质 、 结构 、 构造和状 态等有关 , 滑坡 发育的外部条件主要有水的作用 , 的作用将会改 变组成边 水 坡 的岩土的性质 、 状态 、 构和构 造等 。泥 石流 是山 区爆 发 结 的特殊 洪流 , 含有 泥砂 、 块 以至 巨大 的砾石 , 坏 力极 它 石 破 强 。泥石流的形成 , 必须 同时具 备三 个基本 条件 : 、 利于 1有 贮集 、 运动 和停淤 的地形 地貌条 件 ; 、 2 有丰 富 的松散 土石碎 屑固体物质来源 ;、 3 短时 间内可提供充 足的水源 和适 当的激
维普资讯
总第 0 期 20年第2 0 10期 7
四 川 气 象

V1. N. 0 J .o 02 u 7 1. n o 2 No

沾 质 乞 象 灾 弯 的 定 点 预 报
李志 华 顾 洪国 李 璐 ( 元市气 象局 。 元 6 8 1 ) 广 广 2 0 7
有水 只能 出现在地 表水 向下渗透 的情况下 , 地表 水的来源一 般情况下都来 自于降水 , 降水量 R的大小直接影 响到地表水

陕西省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

陕西省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
第2 6卷第 3期
2 1 年 7月 01



V0 _ 6 N 3 l2
J OURNAL OF CAT T AS ROPHOL 0GY
JL2 l u Ol
陕 西 省 精 细 化 地 质 灾 害 气 象 预 报 预 警 研 究
张雅斌 ,杜继 稳 ,蔡 蕊 ,李 明
( .陕西省气象台 ,陕西 西安 70 1 ;2 1 104 .陕西省气 象局 ,陕西 西安 70 1 ;3 104 .增城市气象局 ,
广 东 广 州 5 10 ) 130

要 :在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降水相关特征 分析基础上 ,介绍 了陕西省气象 台精细化地质灾 害气
象预报预警模 型与业务系统。利用新一代多普 勒天气雷 达和 自动气 象站加 密资料 实现 了综合 雨量 的精 细估计 ,
立 了灾 害 预 报 系统 。单 九 生 等通 过 江西 省 境 内滑 坡与 降水关 系研 究发 现 ,滑坡 的发 生与 近 3d内的
随着气 象 现 代 化 装 备 建 设 快 速 发 展 ,陕 西 省
内近 1 0 个乡镇 自动气象站和 6 0 2 部新一代多普勒
天气雷 达探 测 数 据 已经 投 人 E常 气 象 服 务 ,短 期 t
高华喜等 详 细 研 究 了深 圳 市 降 雨 与 滑 坡 的 历史 资
收稿 日期 :2 1 2—2 0 0—1 4
和降水条 件 ,通 过 历 史 灾 害 资 料 统 计 分 析 后 建 立 预报预警 模 型 ,并 对 模 型涉 及 的降 水 与 地 质 影 响 参 数分地 区进行精 确估计 。
结合 G S I 地形地貌信息 和历史灾害风险分析确定出降水影 响系数后 ,通过计算指标 量与灾害 临界阈值判断 实现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4篇)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4篇)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和机制。

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塌陷、火山喷发等灾害。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遥感卫星等手段,对潜在的灾害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从而获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号和趋势变化。

2.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利用地质灾害的规律和模型,预测灾害的发生可能性、时间和空间分布。

3.预警发布:将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受灾区域、防护建议等等。

4.防治措施: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加固建筑、修复地质环境等,以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

5.评估与优化:对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进行评估和优化,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测准确度和预警速度,提升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减少地质灾害的灾害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二)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表面或地下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等。

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且有效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对于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预报制度范本,供参考。

一、制度背景为了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制定本制度旨在确保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

二、预测预报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预测预报依托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相关领域的数据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准确性原则:预测预报结果应基于充分而准确的数据和分析,以尽可能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指矿管、气象等相关部门基于地质灾害发生和变化规律结合地质背景和降水发展趋势等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会商、研判做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分级预测联合向社会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并要求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二、等级划分。

按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分为五级由低到高分别为:
一级(兰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
二级(绿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小;
三级(黄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较大;
四级(橙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
五级(红色)表示24小时内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很大。

三、等级确定。

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由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测系统软件根据实时降雨、气象预测等相关因素进行预测。

预测四级及以上时应经国土部门和气象部门组织会商、尽量细化具体范围后发布并根据气象临时预报信息及时跟进调整。

四、发布方式。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为一级、二级时采用手机短信发布;等级预报达三级及以上时通过广播、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电子终端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多形式发布发送。

五、发布对象。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为一级、二级时只对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达三级及以上时除向社会发布外还通过手机短信向特定对象发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防灾工作人员;地质灾害点(乡镇和行政村)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体系建设的探讨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体系建设的探讨



简要地介绍了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体 系建设 的总体思 路 , 质灾 害气象预警 预报工作 体系建设 的组 地 成及主要内容 , 对地质灾害可 以进行更有效的防治 。 地质灾害 气象 预警预报 工作体系
关键词
1 前 言
地 质灾 害属于 自然灾 害 中的 一 类重 要 灾 种 , 它 具 有突发 性 、 复杂性 和不确 定性 的特 点 , 同时 由于现 代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质 灾 害对 人 民生 命 财 产安 全 地
地质 灾害群 测群 防 网络 系统是 在专 业 队伍 的指 导下, 由地 方政府 负 责组织 的 、 以本 地群 众为 主体 的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进行简易监测 、 查险 、 报险 、 避险, 并通过信息网络传输系统实时 与预警分析决
策 系统进行 信息 交换 , 并根 据 地 质灾 害 预 警信 息 歼 展地 质灾 害防灾减 灾工 作 , 专业监 测 的补充 , 是 同时 又是整 个监 测预警 工作体 系 的基 础 。通过地 质灾 害 群测群 防 网络系统 , 方 面 实 现对 所 有灾 害 隐患 点 一 进行前 兆性 宏观指 标 的 I测 , 监 为地 质 灾 害实 时预 报 提供判 据 , 一方 面 , 以将 预 警 预报 信 息 快 速 、 另 可 有 效 地传送 到灾 害影 响区域 , 时组 织 避 险 、 及 防灾 、 救 灾 工作 。 地质 灾害群 测群 防 网络系统 建设包 括建 立地 质 灾 害 防治 行政 管理体 系 、 质灾 害监测 体系 、 地 监测信
机整 体

以滑坡 、 塌 、 石 流 等 汛 期 突 发 性 地 质 灾 害 崩 泥
( 以下简 称为 地质灾 害 ) 主 。据 调查 资 料统 计 , 为 平

榆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简介

榆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简介

系统可 自动采集 和存储 陕西省气 象局 自动气 象站数据 、 省级订正预报 产品、 榆林市气象局 区域
雨 量站降水 实况数 据及榆林 市 国土资源局 提供 的 地 质灾害 实时数据 。省级 自动站数 据采用 Ms q Sl
数据库 存储 方法存储 ,系统与省级 Ms q 数据库 Sl
服务器建立链接 , 运用 P HP及 S I 语言从库 中查 Q
榆 林 市 区域 自动 气象 观测 站从 2 0 0 6年 开始 建设 ,布 局上充分 考虑 了当地气候 特点 、布网距 离 、光照 条件 、设 备安全 、通信条 件 ( 在移 动通
的维 护 ,市气 象局保 障人员进 行相关 指导 ,损 坏 部件 大都 由厂家维修 。 0 0年 1 6月 , 21 — 全市 1 5 5
品和数据 可直观 显示 ,为地质灾 害预报 预警会 商 与产 品发 布提供依 据 。
2 4 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 报 预 警 .
将榆林 市地质 灾害资料 与影 响因素进 行相关 分 析_ , 2 建立 与地质灾 害发生有 关 的地理环 境 、 ] 气
年、逐 月 、逐 日降水 量 资料 。系统 可提供 前期任 意时段 累积 降水量 ,经授权 后用 户可下载 。
2 3 图表 数 据 实 时 监 视 .
系 统 采用 P HP语 言及 Jv S r t 本 语 言 a a ci 脚 p 开发 , 选择 My q 作 业后 台数据库 , Sl 利用 Ap c e a h 作为 We b服务 器 。
2 系统 主要功 能
21 数据 信 息查询输 出 .
陕 西 气 象
文章 编 号 :1 0 —4 5 ( 0 i 1 0 3 0 0 6 3 4 2 1 )0 —0 4 — 2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研究

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ArcObjectss的中国大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GHR1.0薛群威[1]张徽[2][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2](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一中国大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概况中国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的中国大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从2003年6月1日起启动。

每年汛期(5-9月份),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时段向社会发布中国大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中国大陆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许多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重大损失。

据统计,近年来,除地震以外的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财产损失上百亿元。

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将充分利用两部局在地质灾害防治和气象方面的技术力量及成果,提高中国大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的科技含量和预测预报精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由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署名发布,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广播等新闻媒体在气象预报节目中播报。

预报等级统一划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很小、2级为可能性较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二系统框架基于ArcObjects的中国大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GHR1.0完成对雨量监测数据、雨量预测数据、地质灾害区划数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地形数据、地貌数据等的实时获取,并利用相应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地质灾害预警等级。

系统的目标是实时生产出中国大陆地质灾害预警等值线。

系统由数据层、分析层、表达层构成,如图2-1。

图2-1 系统结构基于ArcObjects的中国大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GHR1.0运行中涉及的数据源众多、数据流量大,运行时产生的数据流如图2-2。

吕梁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吕梁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向分布 , 为碎 屑岩分布 , 共有 1 个村庄 , 1 面积 2 . m 该 区共 有地质灾 34k , 害点 2 6个 ,滑坡 5处 ,地 裂分缝 。 ,采空塌 陷 2处 ,不稳定斜 坡 7 ( 1 2处 处) 灾害面积 2 95 0m , 2 0 2灾害体 积 7 07 0I , 0 5 灾害 点密度= 6 2 .= . n 2 + 34 11  ̄/m , ik 灾害 面密度 = 2 0 + 34 98 8m k 。灾害体 密度 = 0 5 + " 2 950 2 .= 0 - m , T 7 07 0
≥l
0. ~l 1
市 地质 灾害气象预报系统 。 整体思路 为: 根据地 质灾害分布规律、 形成特
点、 降水诱 发因索 、 危害程度进行地质灾害气象等 级预报 。 提出预报防减 灾措施 , 为各级政府制定 防灾减灾对策 提供依 据。

系数 b

3 2 l
/m I ) ( n
和平 川 4 区域 。地质灾害易 发区的划分 , 个 能够反映 出地质灾害的分布
状 况。把地质环境条件与人类工程 经济活动 因素结合起来 , 按地貌分 区 进 行一级 分区 ; 根据 与地质灾害形 成发育有关 的地层 、 岩性、 地质 构造 , 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二级分 区 ; 根据人类工程 活动强度进行三级 分区 : 由此得 到的最小分 区可作 为评价 单元( 该单元 面积 大小不等 , 形状
摘 要: 通过 对 吕梁 市各 县 区近年 来地 质 灾害与相 关气 象因素的分析 , 究 了气象条 研
件与地质 灾害的关 系, 并开发 了地 质灾害气象预报预 警平 台。
关 键 词 : 质 灾 害 ; 报 模 型 ; 象 预报 方 法 地 预 气 中图 分 类 号 :4 P5 文 献标 识 码 : A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四篇)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四篇)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一、制度背景和目的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灾害性现象。

为了及时准确地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以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模版。

目的:1. 确保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 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3.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二、预测预报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预测预报组织机构:1.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组织机构由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部门牵头建立,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参与。

2. 预测预报组织机构下设综合研究组、监测预警组和预报发布组。

人员编制:1. 综合研究组:由地质、地理、气象、水文、测绘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组成。

2. 监测预警组: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

3. 预报发布组:由科学家、宣传工作者、媒体代表等组成。

三、预测预报工作流程1. 综合调研和数据收集预测预报组织机构综合调研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规律,收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

2. 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综合研究组分析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如地震、地表变形监测数据等,以及气象、水文等其他相关数据,发现异常情况,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3. 预警指标制定监测预警组根据监测数据和研究分析结果,制定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和预警级别划分标准。

4. 预测预报发布预报发布组根据预警指标和预警级别,发布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包括预警信息、提醒措施、安全疏散路线等。

5. 预报结果评估和修订根据预报发布后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预报结果的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预测预报指标和方法。

四、预测预报信息发布1. 预测预报信息发布渠道预测预报信息通过官方网站、电视、广播、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确保及时传达给公众。

2. 信息内容包括预测预报信息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类型、预警级别、预警地区、预警时段、危险程度、安全疏散路线、应急措施等。

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

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

・ 收稿 1 :2 0 3期 0 8—0 2 4— 5
基金项 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资助项 目( 03— 6 2 0 — 5 20 3 , 0 7 2 ) 作者简介 :吴跃东( 9 2 ,男 , 徽合肥人 , 士研究 生 , 16 一) 安 博 教授 级高工 ,主要从事 沉积学 和环境地 质学研究工作
2 .安徽省地质调查 院 ,安徽 合肥 2 00 ) 30 1

要 :根据安徽省地质灾 害特点及 与气象条件 的关 系 ,从 气象 因素和地 质灾 害隐患 人手 ,逐 步深化 研究 降水
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 害发生 的关 系 ,由浅入深 ,在尝试 和探 索 中开 展安徽 省地 质灾害 气象 预警预报 研究 。建 立
成强大渗流带 ,松散堆积层厚度 1 1 一般 2— ~ 0m( 5m) ;一般植被覆 盖率较高 ,在强烈暴 雨持续作 用下起到滞 水作用 ;居 民防灾 意识薄弱 ,房屋结 构简易 , 抗灾强度低 ,房屋大 多建在溪 沟旁侧和
山坡 地段 ,所 以 ,容 易 形 成 地质 灾 害 。虽 然 滑 坡 、
线、徽杭线 等 公 路 干 线 也受 到地 质 灾 害 严 重 威
胁 。近来全省突发性 地质灾 害分类 统计 ,持 续 降雨诱发者 占 6 % ,其 中,局 部暴雨诱发者 约 占 5 总发生量 的 4 %。随着经济建设 的快速发展 ,安 3
徽省地 质 灾 害 防 治 面 临 的形 势 依 然 十 分严 重 。地
质灾害严重危及当地居 民生命 、财产 和生存环境 , 同时也严重威胁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安全_ 。 4 ] 地质灾害气象 预警预报是 指某一地质灾 害 因 为降雨而诱发 的地 点和时 间基本 确定 ,尚未威胁
到要预警的地 区,从 而根据 事先掌 握、分析 的资 料提前向该地区预先发出警报 。从 20 J 04年开始 ,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是指根据地质灾害区域的特点和气象条件,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气象因素进行预测和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在气象影响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强降雨、暴雨、台风等都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因此,在地质灾害区域内,需要及时监测气象信息,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气象预警等级:通常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对
应着不同的风险等级。

2.气象预警时效:根据对气象状态的分析,制定出预警时间和
范围,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气象预警内容:即告知地质灾害区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因素
和预计影响,以及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4.气象预警指令:即指导地质灾害区域内应急机构和群众根据
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

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标准的制定,在地质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准确的预警,可以有
效降低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 关键 词 ] 质 灾害 ; 地 预警预报 ; 气象 ; 州 贵 [ 中图分类号 ] 64 [ P9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0— 9 3 2 1 )4— 32— 4 10 54 (00 0 00 0 20 0 4年 9月 3 日, 据 《国土 资 源部 和 中 国 根
1 自然背景与预报预警的重要性
灾害, 与其 山地 气象 降雨 的作用有必 然 的相 关性 。 实行 “ 质 、 象联 手 ” 灾 前 预报 , 疑成 为 有 地 气 的 无
效减轻 以降雨 为主引发 因素 的地质灾 害伤亡 和损 失 的一 条科学途 径 。通 过开展此 项工作 , 使省 、 地
由于 贵州地 质 环境 条 件 复杂 , 体 区域 情 况 整 的调 查研究 尚需 深 入 , 区域 上进 行 降 雨 型地 质 从
警预 报工作 , 并授权 贵州 省地质 环境监 测 院 、 贵州 省气 象 台进行 具 体业 务 工 作 , 明确 了业 务单 位 在 地质 灾害 气象 预 警 预 报 工 作 中 的 职 责 和 实施 措 施 。使 之成 为省 级 层 面 上 较 早 开 展 汛 期 地 质 灾害 气象预警 预报 工作 的省份 之一 。
2 预 警 预 报 方 法
地质 灾害 气象预 警预报 可分 为单体 预报和 区 域预报 。 区域 预报 的关键是 确定预 警 区的降雨量
临界值判 据 , 是单体 滑坡 、 泥石流 与降雨量 关系研 究 的扩展 与延 伸 。在 国外 , 上世 纪 对 区域 降雨 型 地 质灾 害预警 预 报 已得 到 运 用 。在 国 内 , 区域 对 降雨 型地 质灾 害预警 预报 的研 究 已取 得 了较 大进 展 。 目前 , 国各 省 的区 域方 法 主要 有 单 元 网格 全 法 和地质 环境条 件 的人 工 区划 法 。

江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江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石流等地质灾害 的可能性就 很大 了; [ 易发点 ( ) 而 { 1 区 5d 累计雨 量和 2 4h雨量 的临界值为 30和 10II 0 8 ll l 。高 易发 I
地质灾害产 品的发布 3大部分 , 具有基本 信息管 、 地质 灾 害气象 预报信 息管理 、 计查 询管理 和发 布上 网管理 统
地质灾害监测 包括 两 个方面 : 实况雨 量 观测 和地质
灾害灾情监测 。
江 门全市共有 6个 遥测 雨量 站 及 2 3个 中尺 度 自动
站 , 取 离 某 地 质 灾 害 点 ( ) 近 的 雨 量 点 作 为 该 点 选 区 最
( 的实况 雨量 。根 据这种 就 近原则 , 区) 而不 是进 行行政 区域划分 , 使得 地质 灾害点 ( ) 的实况 雨量 监测更接 近
实 况 。如 开 平 市 金 鸡 镇 石 迳 村 的地 质 灾 害 点 的 雨 量 监 测
贞) 其中高易发点( 1 、 , 区) 2个 中易发点 ( 1 区)6个。将地
质 灾害 气 象 预 报 预 警 统 一 划 分 为 5个 等 级 : —— 发 生 1级
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小 ; 2级—— 可能性较小 ; 3级——可能
由于缺少突发性地质灾 害点信息及 对 应气 象数据 的历 史
资料 , 无法基 于统 汁分析 和研究 得剑触 发江 门市 各地质
江 门市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 多样 , 受灾 害性 大气影 响 ,
地质灾害具有点 多面广 、 动频 繁 、 活 危害 严重 等特 点 ; 地 质灾害多发生存 每年的主汛期( 9月 ) 4~ 。为配 合汀 『 『 丁 地质灾 害气 象预报 预警 业务 的开展 和提供 技 术支持 , 江 门市气 象台成功开发 J江 门市地质 灾害气 象预报 预警系 , 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地质 灾害监测 、 质灾害 预报制 作 、 地

梅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初探

梅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初探

灾 害 的发生与 降水 的关 系 十分密 切 , 降水 是 引 发地质 灾
害的重要 原 因和充 分条 件 ; 大气 降雨决 定 着 地质 灾害 发
生 的速度 和 时 间。
1 2 地 域分 布 . 从表 1 看 出 , 市 的地 质灾 害呈 明 显 的地域 性 分 可 我
布 , 山 丘 陵 区 的 丰 顺 、 华 的 地 质 灾 害 占 全 市 的 低 五 5 % 。这表 明该 市大 多数 地质 灾 害点 ( 坡 、 塌等 ) 7 滑 崩 分 布在海 拔 10~ 0 I 0 5 0 1 的低丘 陵 、 丘 陵地 区 , 与 丘 陵 T 高 这
近的地质 断裂 带 , 是我 省 山体 滑 坡 、 石 流 等 地质 灾 害 市 重要崩 塌 、 泥 滑坡 隐患 点共 有 9 7个 ; 土流 失面 积 占辖 水 多发 地 区 , 每年 因灾造 成 人 员 伤 亡 , 带 来 严 重 的 经 济 并
损 失 。如 2 0 0 6年 5月 1 日以来 , 市接 二 连 三地 遭 受 7 该 到了强 台风“ 珠 ” “ 利斯 ”、 格 美 ” 珍 、碧 “ 的严重 影 响 , 连 滑坡 和 民房 倒塌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5月 1 日至 7月 从 7 底, 全市发 生 导 致 房 屋 倒 塌 的 山 体 滑 坡 地 质 灾 害 9 8 4
维普资讯
第1 期 2o O 8年 2月
广 东水 利 水 电
GUANGDONG ATER W RES OURCES AND HYDROPOW ER
No 1 . 市地 质 灾 害 气 象 预 报 方 法 初 探
的发 生 与前 期 降 水之 间 的 关 系 , 定 地 质 灾 害气 象预 警 等 级 指 标 , 立 二 维 判 据 , 而作 出 地 质 灾 害 等级 预 报 等 级 , 确 建 从 为各 级

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摘要: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大,并具有成灾快、爆发突然等特点,因此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国区域性地质灾害发生越发频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日渐增多,为了保障居民人身安全,降低经济损失,强化区域性地质灾害预防势在必行。

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是预防灾害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与人员伤亡的关键,本文结合地质灾害工作实践,对其预报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中图分类号:P694;P49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23.072林旭,王兆博,付晓春,张卓,李鑫(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朝阳机场有限公司,辽宁朝阳122000)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危害非常大,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为了降低这些危害,进一步研究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非常必要。

通过科学预报,可以有效地提升地质灾害预防实效,大幅降低区域性地质灾害爆发的频率。

1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地质灾害的预警报系统,主要有警报系统和监控系统组成。

首先,通过监控系统,能够根据被检测地区的实际情况完成信息的预测工作,对包括雨情、地震情况等灾害进行有效的把控,一旦出现有危险情况的因子被监测到,系统会在决策专用的处理器进行数据的换算和分析,判断灾害的等级情况与危险程度后,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对区域范围内的广大群众进行灾害信息的警报信息播报。

现有的系统能够将灾害发生地点、时间、危险程度以及应当采取的防御措施及时播报。

其工作的原理在于,通过对预先模型的数据,只要经由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工作,包括地质情况、人工情况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系统性的模型分析与数据处理,就能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反馈信息,以供天气系统人员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使用。

2建立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而言,稳定、高效的平台是对其信息发布的最有利支持,同时对系统的稳定流畅使用存在极大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祁连山南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祁连山南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方法

灾 害外 , 余 年 份 都 会 有 不 同 程 度 的地 面 塌 陷 、 其 滑 坡 、 石 流等 由气 象 因 素 引起 的 地 质 灾 害 发 生 。 泥 其
中 ,0 2 是 发 生 最 频 繁 、 围 最 广 的 一 年 , 发 生 8 20年 范 共
起, 造成 的经济 损失 达2 8 9 万 元 ;9 5 是 发 生最 3 .2 19 年 严 重 的一年 , 发生5 , 成4 死 亡 , 济 损 失 达 共 起 造 人 经
大人 民群 众 生命 财 产 安 全带 来 了较 大损 失 。 19 从 95
引 言

2 0 年 1 年 里 , 0 0 和2 0 年 没 有 发 生 地 质 05 1 除2 0 年 04
青 海省祁 连 山南部 特 殊 的地形 和地 质结 构相 对 易 发崩 塌 、 坡 、 滑 泥石 流 等 地 质 灾 害 , 经 济 造 成 较 对 大 的损 失 。王 志 禄 等 … 对 陇 南 地 质 灾 害 气 象 预 报 及预 警进 行 了研 究 ; 红 等 对 兰 州 市 地 质 灾 害 与 吴 暴雨 强度 进行 了研 究 , 出降 雨 是 导 致 山 洪 灾 害 的 指 最主要 因素 ; 张天锋 等 对 庆 阳市 地 质 灾 害状 况 及
统 计分 析1 9 -2 0 年 1 年 发 生 的3 起 地 质 灾 95 05 1 8 害 和降 水关 系 , 果 发现 , 结 降水 量 的大 小跟地 质灾 害
发 生 的 比例 有 着 很 大 的 关 系 , 现 中 雨 时 本 地 发 生 出
2 祁连 山 南 部 的 地 质 灾 害 概 况
第3卷 1
增 刊
气 象 与 环 境 科 学
M e e r l g c l a d Env r n e a c e c s to oo ia n i o m nt l S i n e

辽宁省营口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应用探讨

辽宁省营口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应用探讨

辽宁省营口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应用探讨
徐林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12(034)005
【摘要】总结营口地区多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营口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多年实际降雨量及受灾情况等资料,依据过程降雨量统计数据及,采用统计法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
【总页数】2页(P136-137)
【作者】徐林
【作者单位】辽宁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辽宁大石桥1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1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新思路 [J],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王雁林
2.安徽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 [J], 朱省峰;王博;赵付明;杨世伟;侯捷
3.辽宁省东南部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J], 寇英杰;王颖
4.辽宁省东南部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J], 寇英杰;王颖
5.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探讨--以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例 [J], 宋光齐;李云贵;钟沛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灾后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发生后,专业救灾队伍未到之前,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避灾措施。 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当滑坡、崩塌发生后,后山斜坡并未立即稳定下来,仍不时发生崩石、滑坍,甚至还会继续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因此,不要立即进入灾害区去挖掘和搜寻财物。 立即派人将灾情报告政府。偏远山区地质灾害发生后,道路、通信毁坏,无法与外界沟通。应该尽快派人将灾情向政府报告,以便尽快开展救援。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二)发生地面塌陷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制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上铺砂,表面用粘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用粘土夯实补平。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堵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哪些项目需要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备案申请文件中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投资主管部门不得进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报批手续。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坡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小型坍塌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响声,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气。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对经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迅速组织村民查看是否还有滑坡、崩塌发生的危险。灾害发生后,在专业队伍到达之前,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巡查滑坡、崩塌斜坡区和周围是否还存在较大的危岩体和滑坡隐患,并应迅速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查看天气,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是否还有暴雨。根据多年的经验,并注意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近期是否还会有发生暴雨的可能。如果将有暴雨发生,应该尽快对临时居住的地区进行巡查,建立防灾应急预案,指定专门的人员时刻监视斜坡和沟谷情况,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地质灾害气象条件警报等级预报等级全国统源自划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很小,
2级为可能性较小,
3级为可能性较大,
4级为可能性大,
5级为可能性很大(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易发区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条对地质灾害的定义是: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5)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等。
(7)滑坡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三)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1)井、泉水位骤升或骤降,突然浑浊或翻沙、冒气;
凡较大型山体崩塌、滑坡,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强烈破坏之前,都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
(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2、地面沉降主要指大城市地区发育的一种工程地质现象。地面沉降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自然压密、建筑物荷重、天然气的开采、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引发无锡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超量开采地下水。
3、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4、滑坡是指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物理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人为的不合理工程活动对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破坏,经常是促使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在露天采矿、水利、铁路、公路等工程中,滑坡往往造成严重危害。
地质灾害的种类
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根据我国地质灾害已有案例和地质灾害的物质组成、动力作用、破坏形式和破坏速率,地质灾害大致可划分10大类38亚类,考虑到关于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目前已有《防震减灾法》及其配套法规予以调整,而且全国各地地质灾害的种类均不相同,各地可以按照立法权限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具体界定,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仅列举了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常见多发、危害较大的灾害类型,并明确地震灾害的防御和减轻依照防震减灾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为了避免或减少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项目,一方面要求建设单位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出该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是否引发地质灾害的结论,并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并对规划区进行危险性评估,提出建设工程项目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以及采取预防治理的措施。
(2)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局部产生地鼓或下沉;
(3)地下有响声。
地质灾害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发生崩塌滑坡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1)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经过人类的不懈努力,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还是可以作到的。
地质灾害分类
1、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3)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害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5、崩塌是指陡坡上大块的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物理地质现象。它可因多裂隙的岩体经强烈的物理风化、雨水渗透或地震而造成,往往毁坏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路线。
6、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实行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一直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为了更好的发挥群测群防制度的功能,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有关地质灾害的科学知识、先进的防治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农村建房选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1)严格按照新农村规划进行建房;
(2)不要在滑坡体上、陡坡上建房;
(3)不要紧挨着陡坡坡脚、有危岩的石山坡脚建房;
(4)在缓坡上或其坡脚切坡建房,房屋与后面的陡坡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5)不要在山区的冲沟底部及冲沟口附近建房;
(6)地下岩溶发育区,先查明浅层溶洞并处理之,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条形结构。
地质灾害发生原因
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汛期强降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兴建水利工程、架桥、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滑坡、塌陷等)。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需要加强基础调查工作,掌握致灾地质作用的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加强动态监测,在多发区要加强群测群防,在重点防范期内,要加强巡查检查,鼓励提供发生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根据出现的前兆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示标志,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通过预防和治理,达到避免和减少伤亡损失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