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句话说,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you are what you think you are)。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如果你真的认为你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对你自己的缺点深恶痛绝,于是当然会想一切办法去修正那些缺点;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么,你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缺点——因为谁没有缺点呢?
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如此。这世界永远只有少数人是以老板的心态做事儿的——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其他的大多数人永远是以打工者的心态做事儿的——因为打工者毕竟是大多数。如果,一个老板,用打工者的心态去工作,那么他注定要失败;然而,如果,一个打工者却用老板的心态工作,很难想象这种人会有失败的可能。
用做老板的心态去打工。这样的话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凭什么呢?”,很多人会这样想,“凭什么给我那一点薪水,就让我如此拼命?给我多少,我就做多少,我觉得已经无愧了。再说,我做的也不差,够可以了吧?!”
其实我想说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培养这样一种正确的心态:“我是我自己的老板。”假设你的名字是张三,那么你张三就是“张三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假设有一天,你去“李四有限责任公司”,应聘了一份工作,尽管李四是那家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但这并不妨碍你依然是“张三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你把你自己公司的产品销售给“李四有限责任公司”,而李四为该产品买单(支付你薪水)。
李四是通过什么决定你张三的薪水高低呢?关键就在这里。李四其实不能精确地衡量你张三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于是,他会按照市场平均价格水平给你的产品定价——就是以目前人力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给你支付薪水。因为,市场上除了你张三的“张三无限责任公司”,还有“王二无限责任公司”“赵五无限责任公司”“钱六无限责任公司”……并且,还有很多不是公司的,比如刘七、郝八、杨九等等。
然而,如果你张三的产品最终被李四发现是“超值”的,那他必然跟其他消费者一样,可能购买你的其他的产品——就是给你升职,不仅购买你的专业能力,还要进一步购买你的管理能力。反过来,如果你张三的产品最终被李四发现是一般般而已,那么李四已经有可能购买“王二无限责任公司”“赵五无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如果,你张三的产品质次价高,那么李四必然会决定再也不买你张三的产品——就是把你解雇掉。
跟所有的企业一样,“张三无限责任公司”的健康成长以及后来的繁荣昌盛,都必然依赖它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于是,作为董事长兼ceo,你张三当然要责无旁贷地运用你一切能量改进你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所以说,做自己的老板,其实并不是一句空话。只要稍微换个视角,调整一下心态,从本质上把自己当作一个老板,就很难用打工者的心态去工作——因为无论怎样,一个人起码要对自己负责啊!当然,说自己是老板,往往是件挺不好意思地事儿。所以,我一向跟别人说,“我在给自己打工。”
打工究竟为了谁?
不同的职业观,决定着不同的工作表现,当我们从事一份工作之前要先问一问自己:你在为谁打工?
很多新人初入职场,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做事是为了老板,为他人挣钱。可他们不知道,自己这样想、这样做,已经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稍加思考就可明白,你这样做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根本就没弄明白,自己打工根本就不是为了老板,至少,不仅仅是为了老板。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们要使这份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然而,许多人直到职业生涯的尽头,也没能很好地回答“你在为谁打工”这样问题,我们努力工作,表面上看是为了老板,可事实上是为了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经验,积累了资源,还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
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人生离不开工作。我们每天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还得到了锻练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我们拓展了自己的才能;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我们培养了自己的人格;通过与客户的交流,训练了我们的品行。反之,如果没有工作,我们将游离于社会之外,事业、前途也将无从谈起。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工作,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平台。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要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你需要工作;要想掌握自己的未来,你更需要工作。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认识到这一点不管我们正在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将心态归零,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将每天的工作都当作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通向自己成功的机会。
老板心态”与“打工心态”变换自如
最近创业的话题说得比较多,有些网友说,我并不想当老板,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自己当老板的,能一辈子安安分分打工也没什么不好。我认为无论打工也好,自己创业也罢,这两者对人职业素养的要求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关联性,并不完全矛盾,更不能用“资方与劳方永远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来把大家对工作的态度简单对立地说成“打工心态”与“老板心态”。
前两天一个老朋友跟我感叹现在的员工“打工心态”实在是令他头痛不已。他从前也是打工者,一直担任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前几年开始自己创业,如今也拥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广告公司。他说,以前自己打工的时候,总是尽自己做大的努力,拿出自己最满意的方案交给老板呈现给客户,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而为何现在的很多员工总是有着严重的“打工心态”。比方说,工作被动,总是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明明只要多动一下脑筋就有能力做出最好的东西,却总是先拿一个草草了事的东西来敷衍;等到出了问题,先不是想办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推卸自己的责任;遇到困难先想着如何绕道而行,或者就干脆往后拖,直到把事情拖黄,最后不了了之;做事只求能在能老板或者上司那里应付得过去,所以对老板能看得见的事情就多做些,老板看不见的就少做,甚至干脆不做。
其实像他所说“打工心态”现象还有很多,比如,为了获得职业的安全感,恪守“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原则;或者走另一个极端,现在的工作永远是下一个工作的过渡,频繁跳槽,成了所谓的“跳蚤族”。
所谓“老板心态”和“打工心态”看起来是因为各自利益的不同,而被认为是一对不肯调和的矛盾,可我却认为并非如此,甚至这两种提法本身就值得商榷,是建立在完全对立和不平等的前提下的。
从我个人来说,我在外企做过相当长时间的职业经理人,而之后又自己创业,可以说同时兼有“打工者”和做“老板”的体验。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一个公司如果打工者心态的人多,很大程度上跟企业的薪资激励机制,特别是企业管理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做老板的,或者身为企业的领导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不可能强制地要求你的员工必须具备“老板心态”,无条件地要求员工做企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