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科护理学常规

合集下载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卫生指导和出院指导,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病室环境宜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温度以55%~65%为宜;按感染和非感染病种分配床位,避免院内感染。

3、作好入院指导,及时通知医师查看患者;留熟悉病情的家属,供医师询问病史。

4、按医嘱给予相应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患儿家属所送食物,由责任护士检查后根据病情食用。

5、新患者入院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测2次;小于3岁测肛温,免测脉搏及呼吸;高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按高温护理常规;体温不升者,应保暖。

6、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每周测体重1次并记录。

7、入院测血压(<3岁免测),以后每周测1次,并记录。

8、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服用磺胺药者多喂水。

9、注意患儿安全,随时固定好床栏,以免坠床。

10、入院后三日内收集大水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11、保持大便通畅,三日无大小便者,按医嘱给予泻药,并记录。

12、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处置,更衣。

保持患儿皮肤、口腔、被褥、衣服整洁,定期淋浴,修剪指甲。

唇鼻干裂者涂以油剂,危重抢救患儿翻身卡,防止压疮及并发症。

婴幼儿经常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臀红。

13、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按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

2、评估咳嗽性质及痰液的性状,观察有无败血病、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如皮肤、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神志模糊、烦燥、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儿科护理学笔记

儿科护理学笔记

儿科护理学笔记为了确保儿童在医院得到最佳护理和治疗,专业的儿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为大家总结一些儿科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儿科护理。

一、儿童生理特点1. 呼吸系统:儿童的呼吸系统较成人更为脆弱,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和深浅,注意及时调整通气量和氧气输送。

2. 消化系统:婴幼儿的胃容量小,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喂食时需注意饮食的种类和量。

3. 循环系统:儿童的心脏相对较小,心脏的收缩力较弱,需要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及时处理心脏异常情况。

4. 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各类病菌,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环境消毒和儿童个人卫生。

二、儿科护理技能1. 静脉置管:婴幼儿的血管细小,容易塞管,护理人员需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血管。

2. 输液护理:儿童的输液量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计算输液速度,防止快慢输液引起不良反应。

3. 体温调节:儿童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护理人员需根据季节和环境调整室温,避免过热或过冷导致体温异常。

4. 病情观察:儿童患病后常表现不同于成人的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儿的表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三、儿科护理实践1. 温馨关怀:儿童在医院可能感到害怕和孤独,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儿童温馨的关怀和慰藉,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2. 家庭教育:儿科护理人员应与家长沟通,传授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家庭建立健康护理意识。

3. 心理疏导:儿童不仅需要身体护理,还需要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善于倾听和安慰,帮助儿童排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儿科护理学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护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中,我们应以专业的态度、耐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患儿,努力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愿我们的护理工作能够为儿童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快乐。

感谢阅读!。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3.护理内容:护理内容和时间较成人多。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 1.护理活动的执行者 2.护理活动的计划者 3.健康教育者 4.健康协调者 5.健康咨询者 6.儿童及家庭代言人 7.护理研究者
(二)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品质 2.科学文化素质 3.专业素质 4.身体健康素质。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身心未发育成 熟,依赖性较强,合作性较差。
(三)儿科疾病特点:
1.病理:同一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机体会引 起不同的病理变化。
2.疾病种类:儿童的疾病种类和成人差别很 大。
3.预后:好转快,后遗症少。 4.预防:预防工作是儿科护理的特征性工作。
(四)儿科护理工作特点:
1.护理评估:护理评估难度较大。 2.病情观察:需要对病情进行细致和系统的 观察,有助于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一)儿童身体功能特点: 1.解剖: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头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 后,抱起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儿童髋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容易发生 脱臼及损伤,护理时避免过度牵拉。 2.生理: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因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尚未成熟,易发 生腹泻。 3.免疫:年龄越小,免疫防御功能越差。新生儿只能从母体胎盘获得 抗体IgG,体内缺乏IgM,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从母体获得的IgG在 出生后3到5个月逐渐消失,且此时IgG和SIgA水平亦均较低,故婴幼 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范围:一切涉及儿童时 期的健康和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的 研究范围。
儿童疾病的三级预防
Ⅰ级护理:也称基础预防,是疾病 发生前的干预,促进性措施。
Ⅱ级护理:是疾病前的干预措施, 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治疗,避免 严重后果。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一、基础知识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儿童营养需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促进健康成长。

3.儿童心理发展: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

二、常见疾病护理1.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2.儿童肺炎:掌握儿童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康复率。

3.儿童腹泻:了解儿童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

4.儿童营养不良:掌握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改善营养状况°三、护理技术及操作1.静脉输液: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的技术和注意事项,确保药物准确、安全地输入患儿体内。

2.动脉测压:了解小儿动脉测压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准确的压力监测。

3.氧疗:掌握小儿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氧疗。

4.鼻饲:了解小儿鼻饲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四、急救与复苏1.儿童心肺复苏:掌握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急救成功率。

2.急性中毒: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救治患儿。

五、护理管理1.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了解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儿科护理安全:掌握儿科护理安全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4.儿科护理人员培训:参与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以适应儿科护理领域的不断发展。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

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23、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分,空气新奇,定时通风,但预防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预防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依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别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

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坦、干洁,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

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紧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

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方案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平安,预防发生意外。

13. 援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依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

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抚慰,从而静心休养,配合医治,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全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别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外表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科目。

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免疫系统都不同于成人,所以儿科护理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护理方法。

以下是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帮助儿童保持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使用湿化器或蒸汽浴帮助缓解咳嗽和堵塞的鼻子。

-观察儿童的呼吸和食欲变化,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腹泻腹泻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护理常规包括:-确保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口服含电解质的液体。

-提供轻食,如清汤、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维持室温舒适,减少儿童的不适感。

-做好手卫生,防止传染。

3.发热儿童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发热在儿童中很常见。

护理常规包括:-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儿童的体温,记录变化。

-帮助儿童保持室温适宜的环境。

-给予温水擦浴或温水敷布帮助退烧。

-避免儿童暴露在直射阳光下。

-给予充足的水分摄取。

4.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护理常规包括:-鼓励儿童大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如软熟食物。

-给予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如医生所嘱。

-观察儿童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或疼痛,及时报告医生。

5.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护理常规包括:-观察儿童是否表现出哭闹、耳痛或睡眠障碍等症状。

-提供室温适宜、湿度适宜的环境。

-鼓励儿童保持体位上抬,有助于耳道引流。

-给予按时服药,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儿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根据不同的疾病而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给予儿童温柔的关怀和悉心的护理。

在帮助儿童缓解症状的同时,还要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汇报。

通过良好的护理措施,儿童可以更快地康复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

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

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

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

<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

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

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

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体重1.新生儿出入院时称体重1次,每日晨间称体重1次,并记录。

2.早产儿每日称体重1次,并记录。

(二)体温1.按规定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2.降温方法:散包降温,温水擦浴,给患儿服温开水,以助散热及补充水分。

3.降温注意事项:(1)降温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造成体温不升。

(2)体温高于38.5℃,或继续上升时,应及时给降温及镇定剂处置,避免发生惊厥。

(3)新生儿禁用降温药物、酒精擦浴,可物理降温。

4.体温低于36℃,给热水袋保暖,用水温50℃加套,如体温不升或体温仍在36℃以下时,可置暖箱保暖。

5.早产儿暖箱中体温低,可调节箱温及室温。

(三)收集大小便标本1.新生儿入院常规留置大小便,送检。

2.根据病情、病程需要,建立特护记录及出入量记录,应准确及时。

(1)入量:奶量及静脉输液量。

(2)出量:大小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抽出胃液量及其他部位排出的液体量。

(四)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五)观察大小便及排泄物应观察新生儿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量,每次更换尿布后须称重量,准确计算,并记录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及气味等。

(六)沐浴与更衣1.每日为新生儿沐浴1次,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40~50℃。

3.物品准备:干净婴儿衣物、尿布、床单、包被、婴儿皂、爽身粉、20%鞣酸软膏,%氯霉素眼药水,4%碳酸氢钠等。

4.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身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

洗毕揩干全身更衣,按常规称体重,并记录。

5.用%活力碘擦脐轮及脐周皮肤。

6.臀部涂20%鞣酸软膏或润肤油,女婴用棉签沾消毒植物油,将大小阴唇分泌物擦净。

7.于皮肤褶皱处撒爽身粉,用手挡住婴儿口鼻,防止吸入。

8.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如有眼部红肿可涂红霉素眼膏,清理耳、鼻分泌物。

9.沐浴完毕后,常规口腔护理,用1%~4%碳酸氢钠擦洗口腔。

10.沐浴注意事项:(1)沐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疹、脓疱、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儿科护理的常规知识和指导,以帮助护理人员进行儿童的有效护理。

在护理儿童时,需要注意和照顾到他们的特殊需求和生理发展。

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护理技巧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儿科护理非常重要。

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身体组织和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对于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

- 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

- 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小,需要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 儿童的代谢速度较快,需要更频繁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儿科护理技巧1. 定期测量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以监测儿童的生理状况。

2. 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育活动,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摄入。

4. 避免给儿童食用高糖和高盐食物,以预防肥胖和相关健康问题。

5. 给予儿童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6. 定期给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视力、听力和牙齿的检查。

7.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教育儿童正确的洗手和刷牙方法。

8. 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事故和意外发生。

9. 营造温馨和积极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总结对于儿科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护理技巧。

在日常护理中,保持体温、营养、运动和个人卫生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提供安全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以及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也对儿童的健康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遵循儿科护理的常规和指导,我们可以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科中医护理学常规

儿科中医护理学常规

一、儿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合,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向较大的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6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患儿且体温未超过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四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监测体温四次直至正常为止或遵医嘱执行。

4若体温39℃以上者,应测量患儿物理降温后的体温。

5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积极抢救。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结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异常发现,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肺炎咳喘患儿护理常规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

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头颈抬高30度,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患儿烦躁哭闹。

3、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低钠饮食,多饮水或饮料,少量多餐。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面色、神志、精神、生命体征。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及吸氧。

(3)密切观察有无烦燥不安、面色苍白、肝大、心率快等心衰、败血症、休克等合并症的发生症状。

5、用药护理
(1)应用强心药应避免使用钙剂,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嗜睡等中毒症状。

(2)应用利尿剂,应观察尿量。

(3)用血管活性药物应控制滴速。

(4)限制液体入量,输液速度宜慢,并记录出入量。

6、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患儿,并做好健康教育。

7、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2)肺炎合并心衰:①半卧位并吸氧。

②遵医嘱给予镇静强心、利尿、扩管等处理,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科2014 年 10 月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

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

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

如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儿科护理常规课件 PPT

儿科护理常规课件 PPT
儿科护理常规课件 PPT
目录
1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 机械通气护理常规 3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4 惊厥护理常规 5 高热护理常规 6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目录
7 肺炎护理常规 8 腹泻护理常规 9 口腔炎护理常规 10 红臀的预防和护理常规 11 急性肾炎护理常规 12 高危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目录
、低盐或无盐饮食。尿少或尿闭时应限制钾盐摄入以免引起 血钾升高。 • 4、准确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每周测体重2次,以了解患儿 的病情及治疗效果。 • 5、急性初期1-2周内,每日测血压2-3次,如血压过高应密切 观察,遵医嘱按时测量血压,每日或隔日留晨尿送检。 • 6、密切观察病情,如头痛、头晕、呕吐、眼花等症状,疑有 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等及时报告医生。已有高血压或心力 衰竭者,应保证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耐心喂饭,
• 3、新入院患儿应测体重,以后每周测1次。每周剪指甲1次, 每周更换被褥1次。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 4、入院时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 患儿心理状况,安慰患儿,解除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进食,使 其安心治疗。
• 5、饮食遵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情况,做好婴幼儿喂 养指导,如有恶心、呕吐及畏食等应分析原因并通知医生。
七、肺炎护理常规
• 7、严密观察病情,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发绀加重,脉搏每 分钟超过160次以上,颈静脉怒张等,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 通知医生。出现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 8、注意补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或推注泵,控制滴速以防 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
八、腹泻护理常规
•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 2、患孩在禁食期间,应耐性喂水,少量多餐,并记录给水量
• 3、重度红臀伴有皮疹、糜烂及表皮脱落者,除按上述两项护 理外,每次洗臀部后涂以氧化锌软膏。有条件可先用红外线 照射后涂上软膏,效果更佳,但要防止灼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专科护理常规目录l儿科常见疾病一般的护理常规2.手足口病的护理常规3.高热的护理常规4.惊厥的护理常规5.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常规6.小儿肺炎的护理常规7.婴幼儿哭闹的护理常规8.肾病综合征的护理常规9.小儿贫血的护理常规10.小儿腹痛的护理常规11.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12.小儿昏迷的护理常规13.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14.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常规15.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护理常规16.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护理常规17.小儿心肌炎的护理常规18.小儿风湿热的护理常规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

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

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

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 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

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休养,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

加强床边隔离,护理每一位患儿后要清洁双手,患儿的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min后倾倒到指定地点,对患儿出院后的床单、病房物品、患儿的各种用具、餐具、玩具应做好终末消毒。

2.注意休息与饮食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禁止冰冷、辛辣、过咸的食物。

3.口腔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适当用药,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4.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松、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减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0.5%碘伏或抗菌素软膏。

5.发热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

如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加强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同时注射液体补充。

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伤害脑和心脏的特点,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病情加重的现象,定时测T、P、P、心率、血压,特别是心率及体温变化,以防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7.心理护理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需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

护理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8.健康教育 :宣传预防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尤为重要。

重点宣传手足口病预防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

高热护理常规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3. 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必要时静脉补液。

4. 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注意发热热型,有无伴随症状,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以协助医生寻找病因。

5. 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散热剂,并观察疗效,热退出汗时,勿使病儿受凉。

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时,应予保暖并通知医生。

6. 发热伴寒战,四肢发凉,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身循环,但应防止烫伤。

7.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8. 有高热、惊厥病史,应及时降温,同时遵医嘱给镇静剂并密切观察,一旦高热引起惊厥,及时通知医师并执行惊厥护理常规。

9. 对高热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予隔离,并随时观察其有无新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惊厥护理常规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

治疗、操作应集中,动作应轻柔。

3. 密切观察疾病情况,随时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前的表现;发作时状态、持续及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发作后有无精神、神志改变及伴随症状,协助寻找病因,以助诊断。

4.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松解病儿衣领,取侧卧位,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用压舌板嵌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同时给氧气吸入,对窒息者行人工呼吸。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5. 注意病儿安全,要有专人守护,以防抓伤、碰伤及跌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必要时给予约束。

6. 饮食视原发病而定,不能进食者给鼻饲或静脉补液。

7. 高热、昏迷者分别执行有关护理常规。

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床边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衣物、尿布、用具及便盆应分类消毒。

3. 呕吐、腹泻重者可暂时禁食。

母乳喂养儿暂停添加辅食。

禁食期间可喂少量水或口服补液盐。

恢复期应少量多次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宜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以人乳喂养为最好,也可选用稀释乳或酸乳。

4.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掌握病儿排尿时间、次数、量,大便的性质、次数、量,呕吐物的性质、次数、量,以正确估计失水情况,作为补液的参数。

(1)观察脱水情况,如病儿精神状态,有无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眼窝及前囟有无凹陷,以判断脱水程度。

(2)观察酸中毒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口唇樱红、呼吸深长等。

(3)观察低血钾表现,如肌张力低下、腹胀、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5. 按医嘱严格执行补液原则。

补碱性药物时,勿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6. 注意勤翻身和变换体位,腹胀者给腹部热敷、肛管排气,或按医嘱给新斯的明肌注。

7. 加强皮肤管理,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及尿布疹,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

8. 出院时,向家长宣传合理喂养的重要性,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内外感染,并注意腹部勿受凉。

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执行呼吸道隔离,以防院内感染。

3. 卧床休息。

咳嗽严重者,取半卧位。

并注意更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内衣,避免受凉。

4. 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喂奶喂药时应将头部抬高,少量慢喂,以防呛咳引起窒息。

喂奶时出现呼吸困难,应停止并给氧气吸入,情况好转后用小匙或滴管喂哺。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分泌物多时及时清除。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给雾化吸入。

呼吸困难者,给氧气吸入。

6.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及神志的改变。

如出现呼吸衰竭、心衰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7. 高热者,给物理或药物降温。

烦躁不安者按医嘱给镇静剂。

8. 腹胀时,给肛管排气,用松节油敷腹或遵医嘱注射新斯的明。

9. 应用抗生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6-8滴/分钟。

10. 出院时指导家长细心护理,合理喂养。

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婴幼儿哭闹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耐心细致观察病情,寻找病儿的哭闹的原因。

注意哭闹的声调、持续时间、特点及伴随表现或症状,分清疾病性哭闹还是非疾病性哭闹。

3.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哭闹,哭声尖调或细弱呈呻吟状,或伴有面色、饮食、大小便、呼吸、精神等任何改变,或触及腹部包块等异常体症,多为疾病性哭闹,应尽早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4.哭闹时间短暂,哭声时高时低,经过适当护理能够缓解的哭闹,为非疾病性哭闹。

5.悉心护理非疾病性哭闹病儿,去除一切可能的不良刺激,如饿、尿布潮湿、保暖不当、被刺痛或叮咬、熟睡时被巨响震醒等等。

6.两岁以上病儿要挟性哭闹时,不必过分迁就,但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

7.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浮肿明显者应卧床休息,伴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浮肿消退后可适当活动。

3.进低盐饮食。

若浮肿严重,血压明显升高,尿少甚至近无尿时,进无盐饮食。

食欲好转后给高蛋白饮食,特别应多供给优质蛋白质,尽快纠正低正蛋白血症。

消肿,尿量正常后勿过分限制食盐。

4.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呼吸道感染。

5.加强基础护理。

重点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注意皮肤有无局部破溃,阴囊浮肿时可用吊带托起。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精神、食欲状态、浮肿程度、有无腹水、胸水观察血压、尿量、尿色情况;有无发热、腹痛、呕吐、抽搐等。

7.每日记出入量至浮肿消退。

浮肿严重者,每日测体重一次,以后每周测体重二次。

8.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药物反应及副作用;用免疫抑制剂时,鼓励多饮水。

有血尿及白细胞低于3×109/L时,及时通知医生停止用药;在大量利尿时,预防电解质紊乱。

9.本病易复发。

出院时要向其家长交代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要定期门诊复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质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