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美德故事(精选23篇)
美德故事(精选23篇)美德故事第1篇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
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
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
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
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
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
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
这是做人的根本。
美德故事第2篇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很深,从那些感人的故事情节里,反映出了一个个真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
我最喜欢看的是《曾子杀猪》这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的是: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
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仁爱
仁爱
2. 永新善歌养士风
永新善歌是江西永新的民间歌谣。相传唐末五代时江西永新人欧阳修曾作过《庐陵竹 枝歌》,影响颇大。后来文天祥在永新登岸西行时听到乡民唱此歌谣时很受感动写下 了《过永新》的诗篇:"禾麻白骨是吾乡……父老不闻三世事……悠悠千载永新名。" 表达了他对永新乡亲的无限怀念之情。自此永新善歌便流传开来并形成了"禾苗麻秡 白如雪"的独特风格和"娇儿睡在怀中哄"的演唱形式以及"久不唱歌忘记声"的善歌传 统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汇报人:XXXX
孝道
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 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位。他 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 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 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 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 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 是西汉社会稳定和强盛的治世
忠诚
忠诚
忠诚
1. 苏武牧羊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西汉大臣(公元前100年~公元前6年),字子卿。苏 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宁死不屈不受利诱。单于见苏武一身正气凛然不屈就命人将苏武 押送到北海去牧羊用这种办法逼迫苏武屈服。苏武手持汉朝符节过了数年后汉朝又派 使者来匈奴探望苏武并带上一件乐器一张弓和一足箭以表明汉朝仍未忘记苏武并准备 接他回国。匈奴单于得知这一消息后对苏武的态度有所改变但苏武仍不忘故国不辱使 命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六篇】(最新)
【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篇二】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精选颜真卿是唐代名臣。
他深明大义、志节凛然,是一位忠义之士。
公元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并自立为王,颜真卿由于得罪了权臣,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劝李希烈投降。
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却毅然接受了这一使命,亲朋好友都替他担心。
到了叛军那里,颜真卿遭受到李希烈手下的谩骂与恐吓,但是他镇定而又勇敢的气度,反而让李希烈敬畏不已。
后来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唐朝德高望重的太师,相公您称王称帝,而太师他自己就来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宰相的人选,除了颜真卿,还有谁会比他更合适?”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之后,十分愤怒,大声呵斥他们不知廉耻,他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颜家都是忠烈之士吗?颜家的子弟只知道要守节,牺牲生命也绝不变节,我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利诱!”最后,李希烈以死相威胁,颜真卿还是不为所动,他事先写好了遗书,作了必死的准备。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
中华传统美德事例一、尊老爱幼1. “孔融让梨”- 故事内容: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
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的父亲拿了一盘梨,让孔融先拿。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父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呢?”孔融回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 体现的美德:这个事例体现了孔融从小就懂得尊敬兄长、爱护幼弟的美德,这种尊老爱幼的品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教育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要尊重长辈,关爱年幼者,以和为贵,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2. “黄香温席”- 故事内容: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
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
”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中华美德传统故事
中华美德传统故事
中华美德传统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故事:
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他年幼时,有一次与一个比他年长的小伙伴争夺梨子。
孔融明知他的梨子更嫩美,但他还是主动让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懂得谦让和分享的美德。
2. 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灭亡后,赵国公主与王子赵胜成了孤儿。
他们生活艰苦,但仍然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赵氏孤儿以其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精神,展现了中华美德传统的独特魅力。
3. 孟母三迁:孟母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她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寻找更好的学习资源。
孟母三迁的传说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力。
4. 伍子胥复仇: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
吴国被越国侵略后,他的父亲和儿子被杀害,他被迫流亡。
但他没有放弃复仇的愿望,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复仇。
伍子胥的坚毅和不屈精神成为中华美德的象征之一。
这些故事以它们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中华传统美德,如谦让、坚韧、尊师重教等。
它们展示了中华文化中那种不屈不挠、知行合一的精神风貌,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让孟子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2. 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被后人誉为“精忠报国”的楷模。
3. 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在冬天用自己的身体融化冰面,为继母捕鱼,表现了他的孝心和孝道。
4.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的匡衡为了学习知识,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5. 苏武牧羊:西汉时期的苏武被匈奴扣押在北海边,他在那里放羊十九年,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和信仰。
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如孝
顺、忠诚、爱国、勤奋、诚实等,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反映了许多美德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孝道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让儿子孟子能够专心学习,三次搬家选择邻近好学的地方。
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友谊故事:《岳飞与精忠报国》
岳飞与精忠交情深厚,精忠甘愿为岳飞献出生命。
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友谊、忠诚的价值观。
诚信故事:《钟馗嫁妹》
钟馗为了守护百姓,嫁妹之事虽有苦衷但毫不犹豫。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讲信修身、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忍让故事:《荆轲刺秦王》
荆轲为国家大义,忍辱负重,最终奋勇刺杀秦始皇。
这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忍让、舍小谋大的美德。
孟浩然修身养性:《过故人庄》
孟浩然通过修身养性,淡泊名利,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清高淡泊、宁静致远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的具体体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10个中华美德故事
10个中华美德故事1. 孝顺。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孟子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有一天,孟子听说国君要招贤士,他便告别母亲,前去应征。
国君问他,“你孝顺母亲吗?”孟子回答,“是的,我孝顺母亲,我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国君大为赞赏,便任命他为官。
孟子孝顺母亲的美德感动了国君,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2. 诚实。
相传古代有一个诚实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民,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田里发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张三没有私吞,而是将钱包交给了官府。
官府知道他的诚实守信后,奖励了他一大笔钱财。
张三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得到了官府和乡邻们的尊重和赞扬。
3. 勤劳。
古代有一个勤劳的故事。
有一个叫李四的农民,他勤劳耕种,勤奋劳作。
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耕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田地收成颇丰。
由于他的勤劳,他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
4. 诚信。
古代有一个诚信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叫王五,他做生意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外地做生意,得知当地的居民因为干旱而缺水,于是他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大笔钱财给当地的居民。
他的诚信和善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扬和感激,也为他的生意带来了好的口碑。
5. 忠诚。
古代有一个忠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李六的武士,他对国家忠诚不二。
有一次,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李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敌人浴血奋战。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6. 仁爱。
古代有一个仁爱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赵七的富商,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他经常资助贫困的人,帮助孤儿寡母。
他的仁爱之心感动了许多人,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7. 谦虚。
古代有一个谦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刘八的学者,他谦虚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
他不骄不躁,不自满自足,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因为他的谦虚,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篇一: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气焰非常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品质。
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吧。
故事一,忠诚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原本是天界的一对恋人,因为违背了天规,被贬到人间,分开了两地。
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减淡。
每年的七夕夜,他们都会借助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亲人表现出无尽的爱和孝顺。
故事二,孝敬父母的孟子。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次,孟子为了孝敬父母,特意远赴远方去寻找一种名贵的药材。
他不辞辛苦,最终找到了药材,带回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心存感恩,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在他的船队中,诚实守信的品质被严格要求,他们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勇敢正义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勇敢和正义的品质。
他率领部队多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南宋的抵抗金国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正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不义,才能守护家国、捍卫正义。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无法起来。
小明每天早上都起床给爸爸端水洗脸,送药给爸爸吃,还帮他按摩身体,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小明知道爸爸生病了很辛苦,所以他尽力做好一切事情,希望爸爸能尽快康复。
后来,爸爸的病慢慢好转了,他非常感激小明的孝顺和关心,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一个好孩子。
故事二:诚信守信
有一位建筑商叫李先生,他非常讲诚信。
他和客户之间签订合同时,总是保证按时交付工程,并且保证质量。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修建大楼的工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还是按照合同上的时间保证,准时交付了工程。
他的客户对他的诚信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有其他工程都会优先考虑找他合作。
因为李先生一直遵守着他的承诺,所以他得到了其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故事三:友善待人
有一个姑娘叫小红,她非常友善。
她总是微笑着对人们问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有一天,小红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太拎着沉重的袋子往回走,她马上上前帮助老太太扛起袋子,一起回家。
老太太非常感激小红的帮助,她说小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好姑娘。
小红因为她的友善,结交了很多朋友,人们对她充满了喜爱和赞赏。
这些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表达了孝顺父母、诚信守信和
友善待人的价值观念。
同时,这些故事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美德,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传统美德故事(通用20篇)传统美德故事篇1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篇2尊老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虞舜耕田诗曰: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得历史,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源远流长得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
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著名得帝王:尧、舜、禹,她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她得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得人继承帝位。
于就是她征求群臣得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她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就是一个著名得孝子.从这里可以瞧出,我们得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得首位,一个孝顺父母得人,必定会爱护天下得百姓.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她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叟"②,就是一个不明事理得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
舜得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得时候就过世了。
于就是父亲再娶。
后母就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
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与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舜对父母非常得孝顺。
即使在父亲、后母与弟弟都将她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得情形下,她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她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与睦,与她们共享天伦之乐。
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得艰辛曲折,但她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她受到父母得责难,心中所想得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就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她们生气!"于就是她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得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如果受到弟弟无理得刁难,她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就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得德行有所缺失。
她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得欢喜。
人们瞧到她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得.舜一片真诚得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
她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与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她帮忙.温驯善良得大象,来到田间帮她耕田;娇小敏捷得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她除草.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得力量就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就是那样恭顺与谦卑,她得孝行得到了很多人得赞美与传颂.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就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得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得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
但惟有德才兼备得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她,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她.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她对内得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她对外立身处事得能力。
娥皇与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就是舜得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得孝心.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得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得娥皇与女英早已为她做好了相应得准备。
又有一次,舜得父母又用其她方法来谋害她,想把她灌醉后杀害。
可就是她得两个妻子事前就给她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得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
舜凿到井得深处,瞽叟与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
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得安排下,早已在井得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一劫.当象得意地以为舜得财产都归她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得脸色,仍旧若无其事。
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舜初到历山耕种得时候,当地得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
舜便率先礼让她人,尊老爱幼,用自己得德行来感化众人.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在这儿,年轻力壮得人经常占据较好得位置,孤寡老弱得人就没办法打到鱼。
舜瞧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得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
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与感动,所以短短得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得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得陶器粗劣.令人惊讶得就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得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得器皿相当优良。
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舜得德行所感召得结果。
后来,只要她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
亦即就是史上所称得“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得德行后,更加赞赏.于就是进一步考验她种种得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得考验.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她得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她得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得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就是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她,而就是让她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
足见古代得帝王对于王位得继承,确实就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
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得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她得这一片至德得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③然泪下!皇天不负苦心人,舜得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她得父母,还有弟弟象.《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就是!"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
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得爱心。
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得本分,深信必能缔造幸福美满得家庭.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遭所有得人、事、物,任何得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
这至孝得大爱孕育出得就是互敬互爱、与睦共处得与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得孝子.仲由负米诗曰: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仲由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就是孔子得学生.她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就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她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就是非常远得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就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得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得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得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得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得艰辛,持之以恒,实在就是极其不容易.后来仲由得父母双双过世,她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她当官,对她很就是礼遇。
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得就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得马车跟随,过着富足得生活。
但她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
她就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与她一起过这样得好生活呀!可就是即使她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不仅就是一个孝子,而且还就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得人,但她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她以特别得教诲。
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她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她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1.不强不达:一个君子如果有理想有目标,可就是不能承担责任,不能坚强,不能发奋图强,就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实现理想就是不可能得,所以孔子告诉她一定要坚强。
2。
不忠无亲:做事一定要忠于职责,否则就没有办法团结为您效劳得人.3.不恭失礼:做任何事情没有发自内心得恭敬,没有发自内心真诚得处事态度,就就是个失礼之人,也没有办法广结善缘,得不到大家得支持,要推动政事就很困难。
4.不信无复:人一生最讲究得就就是信用,如果一朝失信于人,往后要别人相信会更加困难。
5.不劳无功:做官之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凡事要躬亲,做好典范,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手下得人不愿意向您学习,您如何施展您得抱负呢?子路在回卫国帮助国君平叛时,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击中,帽子得带子断了掉在地上,她从容地把帽子戴好,整理好自己得衣服,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她不幸死于卫国得噩耗传来,孔子非常痛心,自从她收子路为门生后,子路经常跟随在老师身边。
孔子说:“有子路在我身边时,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我恶言相向,也没有人敢污辱我。
”所以她很感慨,痛心一位贤才就这样死于卫国.子路得这种精神就是孔子教诲她得,一个君子从始至终都要恭敬有礼。
所以子路在临终还仍然牢记老师得教诲,可见孝顺得人一定就是尊师重道之人,子路就就是一个很好得例证。
尽孝并不就是用物质来衡量得,而就是要瞧您对父母就是不就是发自内心地诚敬。
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您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得时间就是一日一日地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得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得时间来孝养她们,等到您想要来报答亲恩得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得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得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闵损芦衣诗曰: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春秋时期得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③得人。
在她很小得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为不就是自己亲生得,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得差别。
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得两个孩子穿着保暖得丝絮做得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就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得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得芦花做成得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就就是在这种极大得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假如今天就是我们,在这样得家庭生活中,就是否能够承受?就是否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可就是子骞一点也不怨恨她得后母。
在一个严寒得冬天,子骞得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得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得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
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得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了,这样就引起了马车很大得震动。
因为子骞驾车得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
坐在后面得父亲身体猛晃,就非常生气地抽了她一鞭子,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得“棉衣”里全都就是一丝丝得芦苇絮,没有一片丝絮得影子!这样寒冷得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