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特殊仪器和设备(斯库巴潜水
/scuba-diving),在水中直接观察,发现了
许多新种(体制柔弱种类)。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
1、原生动物
最原始和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⑴腰鞭毛虫(夜光 虫): 具有鞭毛,部 分或全部异养生 活(一些种类具 有叶绿体,如眼 虫);摄食细菌、 硅藻或其他鞭毛 虫、纤毛虫。 夜光虫,常在 近海岸大量出现, 易形成赤潮。
⑵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辐射幼虫 和蝶状幼体
①浮浪幼虫(planula larva): 具有世代交替的水螅水 母和旗口水母的实原肠 胚,其表面遍生纤毛, 能在海中游动,称浮浪 幼虫。经在海中浮游几 小时至数日之后,浮游 幼虫附着于物体上,继 续发育、生长。
②辐射幼虫(actinula):
筒螅(Tubularia)的浮 游幼虫称为辐射幼虫。 经短期浮游后,幼虫 基盘触手的膨大末端, 分泌粘液,借此吸附 在物体上改营固着生 活。
4、毛颚动物 (箭虫)
研究较详尽,数 量丰富;雌雄同体; 仅分布于海洋;体长 一般小于4厘米;平时 静止,捕食可快速弹 射运动;口周围有几 丁质钩,食物几乎没 有选择性;
5、环节动
物(多毛 纲/浮蚕)
身体由相似 的 体节构 成,40种,全为 捕食者,分布 广泛。
6、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外被套膜,常分泌 有贝壳。仅个别种属于终生浮游动物。
五、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人为将海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划分为表层、上层、 中层和深层带
1、表层分布
漂浮生物:⑴始终生活于海水表面,而且部
分身体伸到空气中的种类;(僧帽水母)
⑵生活于海水最上层几毫米至几 十毫米的水层种的种类
⑴主要类群:僧帽水母、帆水母、海蜗牛、
海神鳃(海蛞蝓)和外海的一种昆虫及一 些原生动物,细菌 等 帆 水 母 海 蜗 牛
②一些鱼或蟹的幼体几乎透明;
③生物体水下(色浅)和水上(色深)颜色深度不
同;
④受到攻击可以跳出水面(漂浮桡足类)
2、上层分布(表层至200米或300米深度)
这里有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海洋生命, 许多浮游动物(桡足类、被壳翼足类、纽 鳃樽、有尾类及季节性浮游动物)是该层 的栖息者,另外许多植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生活在该层。
⑵动鞭毛虫:
带鞭毛的原生生物,严栺异养(无色素
体),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潜在生殖
率高,细胞数量可占微型浮游生物的20%~
80%,是摄食微型动物的浮游动物的主要食
物。
⑶有孔虫:
具有一钙质、多孔
的壳或巢,根足从孔
中伸出捕食细菌、浮 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
物,浮游种较少(不
到40种)大小在30微
米到几毫米,有孔虫
③碟状幼体(ephyra):
某些钵水母(海月水 母)的水母迭生体 (Strobila)长大后, 逐一脱离母体,成为 在水中浮游的碟状幼 体。幼体的伞缘具深 凹。它们大量捕食原 生动物。蝶状幼体经 生长发育后成为成体
海月水母生活史
⑶多毛类的担轮幼虫和后期幼虫
①担轮幼虫: 身体中部有1 圈纤毛细胞, 环绕虫体中部, 称原担轮,担 轮幼虫借助于 原担轮的纤毛 的颤动,使虫 体浮游于水中
⑸甲壳纲,十足类
主要有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
2、鱼卵和仔鱼(鱼类浮游生物)
在浮游生物中,常 有许多浮性鱼卵。 也常在浮游生物中 看到仔鱼。这些鱼 卵和仔鱼成为浮游 生物的一个组成部 分。如沙丁鱼、鳀 鱼、金枪鱼等经济 性鱼类。
鱼卵和仔鱼的生态特点:
⑴鱼卵的发育有种的特异性,与海水温度密 切相关,冷水使卵的孵化延迟; ⑵鱼卵产量十分巨大; ⑶卵的大小受生活类型影响,大型卵相对存 活率高数量较少,小型卵死亡率高但数量 巨大; ⑷刚孵出的仔鱼以储存的卵黄为营养,直到 消化系统形成; ⑸浮游期死亡率很高,多数成为饵料,少数 幼鱼存活到成体。
8、脊索动物
动物界最高等的门,有两个类群是浮游动 物重要成员:有尾类、纽鳃樽。
⑴有尾类(尾海鞘纲)
形似蝌蚪又名幼形纲,终生保留尾和脊索, 营自由生活。体表有透明胶质形成的囊(住 囊/粘液囊)包裹身体,该囊有入水口和出水 口。世代周期短(1~3周),是常见浮游 动物类群。 “海洋雪花”:来自活体生物的无定形颗 粒物质的大量聚集。有尾类遗弃的粘液囊 可以促进海洋雪花的形成。
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冰冷的南极海洋的甲壳动物, 因其身上有许多发光器能发出点点磷光而得名 。 在南极水域的磷虾有11种之多,但数量最多,个 体最大的一种称之为南极大磷虾,也就是我们平 常所称的南极磷虾。大洋中的磷虾运动时仅仅依 靠身体腹部短小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完全抵挡不 住海洋的巨大动力,在水中总是随波逐流,因而 被称之为浮游动物。南极海洋里磷虾的数量多得 惊人,它是南极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中最基本、最 关键、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数量多寡,它的盛衰, 直接关系其他南极生物的生长,在维持整个南极 海洋生态平衡中起到巨大作用 。
星等)。
糠虾类 桡足类
面盘幼虫
辐射幼虫
仔鱼
二、海洋浮游动物的采样观察方法
主要有两种采样方法:网具、采集水样沉淀 观察方法:直接现场观察
1、网具采集的方法(适合大于200µm的浮游动物)
采用一定形状的,具有特定大小孔径的网目来过滤海
水,收集其中的浮游动物。
垂直拖网、水平拖网、斜拖网
海 蛞 蝓
⑵海洋表层的环境特点
高强度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害),浮游 植物少,草食性浮游动物少;
温度和盐度变化剧烈; 海水剧烈的物理运动; 表层生物要面对来自海洋和大气捕食者的 双层威胁。
⑶漂浮生物的生态适应现象
①许多热带漂浮生物具有耀眼的蓝紫色素,据说可
以抵御紫外光的照射;同时,这种色素在蓝色海 洋中是一种保护色;
第四章 海洋浮游动物
一、浮游动物定义
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一类异养性的浮游生
物,也就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必须依赖已 有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 多数浮游动物属于终生浮游生物(真性浮游生 物),另外部分浮游动物属于季节浮游生物 (阶段浮游生物),主要包括鱼卵、鱼的幼体和 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幼体等(蛤、螺、藤壶和海
⑴异足类 用单鳍进行波状运 动。一些种具螺旋外 壳,另一些外壳退化 或消失,身体透明; 具备发达的视觉,靠 视觉捕食其它浮游软 体动物、桡足类、毛 颚动物、纽鳃樽或管 水母。一般出现在大 洋暖水区。
⑵被壳翼足类 多数具有一薄的钙质 外壳;所有被壳翼足类 借助一对翼或一块融合 的翼板进行游泳;所有 被壳翼足类是悬浮食性 者;食物包括浮游植物 以及小型浮游动物和有 机碎屑。
3、中层分布(上层底部至1000米左右深度)
⑴白天生活于该层的动物称为海洋中层种,中层浮游
动物个体较上层的同类大; ⑵该层动物部分是植食性的,夜间至上层取食浮游植 物;另外部分是肉食或杂食性动物; ⑶在400~800米存在一个低氧层(高耗氧层),是由
密度跃层富集有机物增高耗氧造成的;
⑷许多该层的动物个体带有红或黑的色彩(保护), 以及具有很大的眼(增加对蓝绿光的敏感性)。
壳沉淀海底形成有孔 虫软泥。
⑷放射虫: 体呈球形,中央具有 穿孔的硅质囊(中央 囊);杂食性,包括 细菌、原生动物、小 型甲壳类和浮游植物 (硅藻);用轴伪足 捕食。大小50微米到 几毫米;一些种可形 成胶状群体;冷水区 常见;硅质残骸形成 放射虫软泥。可以运动,特化口纤 毛捕食;捕食小型的鞭毛 虫、小型硅藻和细菌。 砂壳纤毛虫,海洋纤毛虫 的主要类群;具有蛋白质 外壳,可降解;个体小 (20~640微米);摄食微 型浮游硅藻和光合性鞭毛 虫。近岸水域可摄食利用 浮游植物生产量的4%~ 60%,同时是多种浮游动 物饵料(生态学意义)。
⑶端足类
身体侧扁,区别于 其它甲壳类;直接发 育。
⑷介形类
是浮游动物中的 次要成员,具有独特 的双瓣的外骨骼;
⑸枝角类
海洋仅8种,喜近 岸和半咸水,孤 雌生殖 如诺氏三角溞
⑹糠虾
部分时间在海底,夜间或形成生殖集群 时升到上层水体。糠虾类许多种能生活在 低盐水或半咸水中
⑺十足目
高等甲壳动物,包括虾和蟹;多底栖, 少数浮游或游泳;浮游种类约210种,游泳 能力稍强;杂食性,以桡足类、磷虾和其 它浮游甲壳类为主要食物。
已知发光的海洋生物有细菌、腰鞭毛虫、 许多浮游或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以及某些鱼 类;不能发光的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和哺乳类。
1、生物发光机制
剑水蚤属的小型
种类丰富。某些
特化的触角可以
捕食小型浮游动 物。
③猛水蚤
少数种终生 浮游,个体很小, 身体分区不显著, 外形变化很大。
⑵磷虾
海洋甲壳动物重要类群;个 体15~20毫米,甚至达100 毫米;为杂食性,食物中有 碎屑、浮游植物(硅藻)和 各种小型浮游动物。 南极磷虾:数量巨大,是大 型动物的饵料,也是渔业的 捕捞对象;它是南大洋海洋 生物的食物链的中心,是维 持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的关 键。
4、深层带分布(1000米至3000或4000米)
该层浮游动物和鱼类,体呈暗红色或黑色, 眼比中层小,物种及个体数量稀少。
总之,海洋的浮游动物生物量一般是随深 度增加而减少,例如,西太平洋及热带海 区浮游动物网采量随深度变化曲线:
六、海洋生物发光
生物发光是指由生物本身产生并发出的光。
②后期幼虫:
由担轮幼虫发育而成 的后期幼虫,主要是 由虫体伸长,幵在虫
体两侧长出许多刚毛。
⑷软体动物的浮游幼虫
常见的有腹足类和瓣鳃类的担 轮幼虫、面盘幼虫 ①担轮幼虫:在形态上,软体动 物的担轮幼虫和多毛类的基本 相以 ②面盘幼虫:担轮幼虫发育而成。 在腹足类的这一幼虫期,担轮 幼虫的口前纤毛环向外发展成 具有长纤毛的、2个半圆形的游 泳器官,称为面盘(velun)。
鱼卵和鱼仔
1、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浮游幼虫
大约70%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能形成 浮游群落
⑴两囊幼虫
海绵的受精卵发育成 为囊胚,继续发育, 其动物极的一端为具 鞭毛的小细胞,而植 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 毛的大细胞,这个发 育期称为两囊幼虫 (amphiblastula larva), 它离母体后,在海中 营浮游生活,不久即 形固着。
2、腔肠动物(有刺胞动物)
水母: 有终身浮游种类, 也有季节浮游种类 (海月水母);肉食 性,利用长满刺丝胞 的触手捕食浮游动物; 大小从数毫米到2米, 触手可达几十米; 僧帽水母,箱水母 (海黄蜂)
3、栉水母
是水母的近亲, 但不同于水母; 能发光;以融合 的纤毛排列成8 条板(栉毛板) 作为游泳工具; 肉食性,但没有 刺细胞;直接捕 食鱼卵或鱼幼体 和桡足类等小型 浮游动物
根据目标生物的大小,选用合适的网目。
网具采集调查的弊端:
⑴一些浮游动物对网具有回避作用;
⑵凝胶状的浮游生物较脆弱,易破损;
⑶在保存剂中解体;
⑷甲壳类数量偏高;
⑸浮游生物有昼夜垂直移动和季节变动。
2、水样沉淀(小于等于200µm的浮游动物)
采集水体,经过滤、离心、沉降等步骤
来收集较小的浮游动物。
3、直接和现场观察法
生殖方式特殊,起初两 个雄性个体交配,精子 贮存直到雄体转变为雌 体产出受精卵为止。贝 壳可形成翼足类软泥。
⑶裸翼足类(海 蝴蝶)
成体无壳,靠 一对翼游动; 捕食几种被壳 翼足类
海若螺
7、节肢动物(甲壳纲) 甲壳纲多数在海洋中(“海洋昆 虫”) ⑴桡足类
是浮游动物的主要组分,不少种类寄生 与鱼体。
①哲水蚤目(丰度最高,
最为熟悉,鱼类主要 的饵料) 大约1850种,占网采 浮游生物的70%;身体 分为三部分,头部有2 对触角,中部有成对 的游泳肢,窄长后部 无附肢;多数种类主 要摄食硅藻;雌雄异 体,雌体外有卵囊 (袋)。
②剑水蚤目
触角短,体后分 节较多,少数浮 游生活;其中长 腹剑水蚤属和隆
类如,住囊虫:
⑵纽鳃樽(樽海鞘纲)
仅出现在暖水 表面或近表面水域; 个体胶质圆桶状, 两端开口;主要食 物是浮游植物和细 菌;常密集成群, 摄食率高,可明显 降低周围小型生物 密度;与有尾类都 属r选择种。
其生活史特殊(有性与无性交替):
四 季节浮游生物
主要有两大类:
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浮游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