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d912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8.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长诗,以城市的变迁为主题,通过描绘城南地区的历史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旧时的沧桑与新时的辉煌。
本教案以读懂全文为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导入(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城南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2.学生分享:收集学生对城南的了解,展示对城南的认知。
二、阅读导引(10分钟)1.在学生已了解城南的基础上,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郭沫若。
2.分析《城南旧事》的结构:由四十个景观描写组成,每组景观描写有三四行诗的长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阅读全文(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全文。
2.回答问题:每组诗中都包括了哪些景观描写?每组描写都有什么特点?四、诗歌解析(30分钟)1.诗歌表现手法:(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景观,抒发了郭沫若对城市变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3)音乐节奏:通过使用韵律和押韵,增加了诗歌的声韵美。
2.诗歌的主题意义:(1)历史的沧桑:描绘了城南从繁华到废墟再到复兴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回忆。
(2)新时代的辉煌:描绘了城南的新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示了新时代的辉煌。
(3)城市的精神: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和人物,表达了城市的韧性和精神力量。
五、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主题意义,讨论郭沫若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2.小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六、思考拓展(10分钟)2.自由写作: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可以是现实中的城市或者诗中的城南),用诗歌的形式描写该城市的景观和人物。
七、课堂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8db1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3.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城南旧事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表达对小说的个人见解。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背景。
3. 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城南旧事》的文本材料。
2. 学生阅读笔记本或工作纸。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他们对小说《城南旧事》的了解程度。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解释为什么阅读这本小说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阅读活动:1. 学生个人阅读: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小说《城南旧事》,并记录下他们的阅读笔记,包括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个人感受等。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并讨论以下问题:a.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c. 小说中的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整体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理解与分析: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让他们分析这些情节和形象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贡献。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一些象征意义或隐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活动:1.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小说的个人见解和感受。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3.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通过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阅读经验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中。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1e157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6.png)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概述:本次课程是一堂《城南旧事》整本书的阅读导读课,适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学生。
课程时间为2课时,每节课60分钟。
整堂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导入环节、阅读过程、思考环节和课堂小结。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入文章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按照书目的顺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并进行个人分享和小组合作探究;在思考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和反思;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通过总结全文主题,回顾全文思考和阅读体验等方面,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熟读整本《城南旧事》,掌握文章中的情节、人物和具体事件,并能简单描述主要情节。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自己的字词简单描述故事的情节,能够通过小组分享、思考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全文主题;2. 培养学生探究、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2. 如何对全文主题进行理解和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策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班级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
2. 问题驱动策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信息技术策略:在阅读体验、思考和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数字板书、PPT等方式,增加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Step1 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整本书的内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老师提问:你们曾经听过《城南旧事》这个故事吗?觉得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Step2 阅读过程(50分钟)1. 班级分小组,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阅读一个短篇故事。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5df764693daef5ef73d91.png)
《城南旧事》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出示片段,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你熟悉这段话吗?你在哪里见过?你知道《冬阳童年骆驼队》和《城南旧事》有什么联系吗?2、认识“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想先了解这本书的什么?1.认识作者2. 《城南旧事》一共包括几部分,通过看目录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目录的作用在于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便于我们有选择性地阅读。
)课前通过调查,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喜欢读第一部分《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这部分的读书感受。
3.填空:《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
这是一部()的小说,借一个孩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城南旧事》是由()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兰姨娘》、《驴打滚》、《》。
4、说说故事主要内容: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三、走近人物。
猜一猜: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1)小英子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f9e2b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5.png)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课后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课后阅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b1213b31126edb6f1a10c7.png)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执教:陈梅芳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分小组用各种活动方式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用心感受,倾心交流。
3、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4、通过交流感受英子的单纯善良和书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的感情基调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为学生分小组共同阅读,利用国庆长假选择方式进行读书交流导入师:同学们,国庆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并且分小组进行交流,我想你们一定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林海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和她的童年师:(播放图片)看,(图片定格,深情地介绍)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课件出示)师:谁来读读关于林海音的介绍,你读,生读:(1)林海音:台湾藉女作家,出生于日本,于20世纪20、30年代随父母客居北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并且经历了丧父等家庭变故。
后于1948年与夫婿举家迁回台湾。
师:你也来读,生读:(2)《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对于童年生活及北京的追念回忆之作,是她对于魂牵梦绕的童年往事的追索。
在小说中,她娓娓道来,讲述了童年记忆中结识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命运,作品透出深深的眷恋。
师:今天这节读书交流会就以小组的形式一起来交流我们的读书感悟。
表演提问:假如你来当导演,现在让你按照剧本把故事拍下来,你会拍摄哪一幅场景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谈会选择拍摄的场景师: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他们表演的场景,请同学们用心感受。
学生表演师:能告诉我,看完他们的表演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吗?学生交流师:是啊,有时候,一本好书,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往往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可以想象它的画面,表演它的场景,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8f37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49294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b.png)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02fa0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5.png)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教学教案XXX教学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在交流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1、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2、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个月我们共同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相信大家在阅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XXX(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XXX,XXX,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
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XXX堪称XXX,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二、整本书略读的方法:师、《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写了XXX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
拿到这样一本厚厚的小说,我们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书的内容呢?1、读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那什么是序言呢?(课件出示)序,亦称"叙",或称"引",别名"序言"、"媒介"、"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性;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批评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deef8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5.png)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理念:当咱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眼前,咱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方才开始。
咱们要尽力让孩子维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咱们要通过丰硕多彩的念书活动,让学生学会念书的方式,体会到念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酷爱。
教学目标: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熟悉。
2.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大体方式。
3.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念书计划,周围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路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念书摘录卡。
教学进程:导入: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水池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同窗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一、介绍作者1.聊《城南旧事》题目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介绍童年故事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咱们就走进了书中恍如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此刻咱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忆记忆犹新,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三、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咱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咱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3.让咱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外貌猜人物动作猜人物语言猜人物四、感悟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又是短暂的,难以忘怀的。
读了《城南旧事》英子童年又是那么的难能宝贵,让人难以忘怀,,《城南旧事》让咱们的心头暖暖的,书中文字深深到动了咱们,文中哪个故事最感动你的心呢?五、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咱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a8f0b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7.png)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及文学价值。
3. 分享《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城南旧事》这本书,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介绍作者: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析作品:分析《城南旧事》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强调作品的艺术特点。
4. 分享精彩片段:挑选《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5. 引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案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喜爱或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以英子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
3. 探讨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70c3b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e.png)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英子童年的兴趣,感受作品中的北京风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眷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品背景,感受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背景。
3. 课堂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原著。
2. 课件:作者简介、作品背景、阅读指导等。
3.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报道、作者其他作品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准备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课堂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人物。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作品中的北京风情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c.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d.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2. 引导阅读: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城南旧事 教案
![城南旧事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f88a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8.png)
城南旧事教案教案标题:《城南旧事》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小说《城南旧事》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PPT或投影仪,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本。
3. 学生课堂笔记和讨论的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该小说的兴趣。
2. 展示相关图片:展示与小说背景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阅读与讨论:1. 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指定章节,并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3.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就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词汇与表达:1. 教师解释和讲解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进行词汇和表达练习,例如填空、翻译等。
主题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例如家庭、友情、爱情、社会变迁等。
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活动,撰写关于小说主题的短文或演讲稿。
拓展活动:1. 学生进行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例如城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等。
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故事,以类似《城南旧事》的方式叙述。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评估。
2. 学生的作业和讨论记录的评估。
3. 学生的短文或演讲稿的评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主题的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文学研究,例如探究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叙事手法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案。
2. 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4f455f360cba1aa811dacc.png)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文字朴实温馨,故事生动起伏。
读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
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与不幸。
而她带给我更多的却是感悟。
这恐怕是一本好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268b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5.png)
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城南旧事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生活气息的北京城。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节城南旧事的阅读教学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故事背景介绍:通过适当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主要人物形象介绍: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少平、曾几等。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和特点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与感悟。
3. 阅读理解训练:选取城南旧事的重要片段,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问题可以包括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事件的发展与转折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观察和全面理解能力。
4. 文学鉴赏与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问题、人性思考等,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5. 创作要素提取:通过对城南旧事中的写作手法、描写技巧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创作要素。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或改编的方式进行创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实时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a408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6.png)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前五章,了解故事背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文化背景: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前五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讲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城南旧事》。
六、教学内容1. 书本内容:阅读《城南旧事》第六至十章,跟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情感教育: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成长的烦恼与快乐,珍惜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成长的意义,联系自身进行思考。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九、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第六至十章内容,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5e0e2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a.png)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城南旧事》是中国作家林海音的著名小说,通过描绘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城市的人们的生活,展现了社会变革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根据这一小说设计一个课外阅读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城南旧事》的主要情节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城南旧事》的电子版本或纸质书籍,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一份。
2. 活动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小说的封面、背景介绍或朗读一段描写生活场景的片段引入话题。
让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内容有初步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小说并讨论以下问题:a.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生活和内心感受?b. 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最深入人心?为什么?c. 这本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或思考?4. 全班分享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
5. 阅读理解任务教师准备一些与小说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书面回答。
问题可以包括:a. 小说中的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描述一下,并解释为什么它对你有意义。
b. 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什么?c. 你是否认同小说中的某个观点?为什么?6.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城南旧事》为题材,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他们对这本小说的感受和思考。
引导他们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展开描述,并鼓励学生多运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 作品分享与评价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并互相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情况。
3. 学生写作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43495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案《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
3.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
活动准备:设计“班级读书会阅读交流卡”,“文摘卡”,“教师感言”,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思考,努力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二、了解作者1、那对于作者林海音你有多少了解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2、师小结介绍三、城南印象1、谈话导入2、关于书名,作者为什么起名为《城南旧事》,引出出版后记。
3、了解“出版后记”和“序”。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什么是“出版后记”和“序”) 4、了解目录和了解每个故事大概内容了解书本目录的作用通过目录,知道书中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
(3)请生概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梗概。
5、了解主要人物师:老师从书中截取了几个片段,猜猜下面的片段描写的是谁?出自哪个故事?学生之间互出语段猜人物和相应的作品。
填一填:你能补充相应的作品名称和主要人物吗?说一说:师:书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里,他是个怎样的人?四、体会情感。
1、读了《城南旧事》,你们觉得英子在城南度过了怎样的童年呢?你是从书中哪些语句了解到的?我们先和小组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3、推荐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
4、老师小结五、拓展延伸。
1、写一写童年感言2、再读《城南旧事》,关注人物描写。
3、观看电影《城南旧事》教后记:《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1.聊《城南旧事》题目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介绍童年故事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三、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们看海去3.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外貌猜人物动作猜人物语言猜人物四、感悟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又是短暂的,难以忘怀的。
读了《城南旧事》英子童年又是那么的难能可贵,让人难以忘怀,,《城南旧事》让我们的心头暖暖的,书中文字深深到动了我们,文中哪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心呢?五、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起学习《我们看海去》。
1.让生自读。
2.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3.是啊,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英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4.我读完这个故事后,觉得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得非常好,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走进厚嘴唇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们跳读,光读有关小英子和厚嘴唇谈话的场面。
5.出示问题,让生分析。
6.让学生们试写人物分析。
六、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片段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读后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惠安馆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人。
请读过书的同学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八、学习表现社会生活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您!”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我们看海去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
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
你读过后知道什么?九、学习精彩富有个性的语言红花的衫裤,一条像狗尾巴似的黄毛辫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想我招手呢!语言稚嫩、活泼,充满童趣。
十、总结:读书就这样读1.了解丰富的社会生活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品味作品中的语言十一、总结阅读方法:本书中还有《惠安馆》中的妞儿、秀贞,《兰姨娘》中的兰姨娘,《驴打滚儿》中的宋妈,还有整本书的主人公小英子,他们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
我们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把这些描写摘抄下来,并附上自己的理解,综合在一起就是人物分析表了。
十二、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城南旧事》,试着分析妞儿、秀贞、兰姨娘、宋妈、小英子的特点。
2. 推荐童年系列书籍“童年”“呼兰河传”教后记:《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一、知识链接老师向同学们《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不止一遍地读过了。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英以其7——13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事。
二、感知小说内容谁来说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容?在这五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画面,那是一个怎样的情节呢?对了是离别,甚至有与父亲的生死离别,可是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观察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用不那么悲伤的语调,很从容的将五个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在小说的封面的下面就已经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名读三、确定赏析的线索突出“全书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这一节课我们就选择英子天真无邪目光中的“景物,人物”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去与英子一起分享童年!四、赏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几乎随处可见,老师让同学们做笔记的时候,摘抄下相关的段落,并想想英子是怎样看待眼中的景物的。
同学们做好了吗?老师就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读书的成果。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英子眼中的一幅幅童年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她写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
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深深的回忆,把明媚的阳光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让人心生温暖。
即使是愁肠百结的分别,作者的笔下流露出的也不过是淡淡的忧伤。
赏析、感悟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英子,其实就是童年时代的林海英,她是让哪些人物与她一起来承担起童年的。
( 妞儿、秀珍、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当我们读者《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些都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小说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秀贞、小偷”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成人、英子对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从“秀贞、小偷”这两个人物形象中选择其中一个同桌讨论,谈谈小说中的“成人”和“英子”对他们的不同看法。
五、升华主题看来同学们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印象都非常深刻,和大家所说的一样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
1、出示海报1982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同学们从这张海报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呢?这张海报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地方在哪儿呢?整个画面以眼睛为主,讲述的是她经历的事,讲述的是她看到的事,这本书的就是讲她眼中看到的事。
你看到的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神呢?是啊!透过这一双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童年,从她的眼神中流落出的更多的是略带忧伤的童年,小偷的被抓、奶妈的离去、与父亲的阴阳相隔,望着他们的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六、写写自己的感受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小说,分享她纯真而又略带忧伤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回忆童年,以“与英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是”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教后记:《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那么让我们一起齐读第 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