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利用中医经络学说的无创痛穴位疗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不同的物质调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然后直接贴敷在穴位或患处。

该疗法适用于许多疾病,如小儿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等。

该疗法的治疗特点是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用药安全、简单易学、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但是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如孕妇、对药物过敏者、严重皮肤病患者、疾病发作期的患者等。

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如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品和温热易发食物。

如果出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的情况,可以随时揭去药膏,但是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是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总之,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安全有效:通 过穴位刺激, 达到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
适应症广:适 用于多种疾病, 如颈椎病、腰 腿痛等
经济实惠:价 格相对较低, 适合长期使用
PART -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1 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 2 如胃痛、腹泻、 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 3 如头痛、失眠、 神经衰弱等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与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PART -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达到治 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1 穴位:人体特定部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 2 贴敷: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3 原理:药物通过穴位进入体内,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4 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风湿、骨伤、皮肤病等 5 特点:安全、简便、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操作简便:无 需专业医生操 作,患者可自 行完成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 和体质,在医生指导
下调整贴敷时间
贴敷疗程:7-10天
贴敷部位
A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选 择合适的穴位
B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和药 物特性确定贴敷时间
C
贴敷方法:按照说明书或 医生建议进行贴敷
D
贴敷环境:选择通风、干 燥、清洁的环境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5.主要用药:
穴位贴敷疗法
6.选穴原则: 基本上与针灸用穴基本一致,即:局部选穴、远
端选穴、辩证选穴。 但又有其特殊性,如多直接用痛点,即“阿是穴”
以利于药物作用于患处。其次多选用窍穴,如神阙穴。
穴位贴敷疗法
7.操作流程: (1)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 疗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 (2)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制定穴位处方及中 药配方。 (3)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 (4)制作贴敷药膏,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 注意事项。
10.禁பைடு நூலகம்证:
(1)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止应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应用。 (3)孕妇不能应用行气活血的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Thank you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 因为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三伏天、三九天)现代 也称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 敷于脐中(神阙穴),通过脐 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疗法
2.理论依据: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特定的
穴位贴敷疗法
目录
一、定义 二、理论依据 三、主要功效 四、主要特点 五、主要用药
六、选穴原则 七、操作流程 八、疗程 九、适应证 十、禁忌证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
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患处或 一定的穴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 脏腑,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已

穴位贴敷疗法已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 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谢谢!
疗程
2~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 天灸旳疗程:一般是三伏、三九天期间治 疗,连续3~5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 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 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旳根本功能 是运营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征:
多种药材除具有寒热温凉、升降沉浮旳特 征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穴位贴敷疗法已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旳外治 措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根据,根据 治疗需要将多种不同旳药物制成相应旳剂型, 贴敷于患处或一定旳穴位上,经过药力作用 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到达治疗目旳旳 一种措施(治疗肌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旳药物贴敷穴位能够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 为天灸或自灸(三伏天、三九天)当代也称 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脐中(神阙 穴),经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

穴位贴敷技术穴位贴敷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贴敷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行气消痞、扶正强身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恶性肿瘤、各种疮疡及跌打损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胀腹泻、便秘;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喘等症状;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自汗、盗汗、头痛、眩晕、高血压、不寐、过敏性鼻炎等多种临床急慢性疾病,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二、评估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及下敷料过敏史,是否妊娠及对该项操作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3.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1.出现皮肤微红为正常现象,若出现皮肤瘙痒、丘疹、水泡等,应立即告知护士。

2.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

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小儿酌减。

3.若出现敷料松动或脱落及时告知护士。

4.局部贴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敷贴胶布、遵医嘱配制的药粉、治疗碗、赋型形剂、压舌板或小勺、0.9%生理盐水棉球;必要时备剪刀、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注意保暖。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根据敷药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必要时屏风遮挡患者。

3.更换敷料,以0.9%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洗皮肤上的药渍,观察皮肤情况及敷药效果。

4.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贴敷胶布,用压板或小勺将所需药物置于贴敷润色布中心,大小厚薄适中。

5.将药物贴敷于穴位上,做好固定。

为避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物,可加敷料或棉垫覆盖。

6.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7.操作完毕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8.穴位贴敷使用的胶布、纱布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按照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消毒。

六、注意事项1.贴敷的禁忌症:①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②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发泡,避免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③孕妇腹部、腰骶部及某些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都不宜贴敷,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产。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身体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一些药物或贴剂,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穴位贴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适当的穴位。

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贴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穴位。

一般来说,贴敷在经络经脉的穴位上,效果会更好。

而且,贴敷的穴位不宜过多,以免过度刺激身体。

其次,保持穴位的清洁和干燥。

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我们需要先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干燥的毛巾擦干。

如果穴位贴敷在身体部位较为潮湿的地方,可以事先涂抹一些干燥剂,以防止穴位贴剂受潮。

第三,控制贴敷的时间。

一般来说,穴位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身体造成过度刺激。

一般情况下,每次贴敷时间在20-30分钟即可。

如果使用的是药物贴剂,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此外,要注意穴位贴敷的频率。

贴敷的频率应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一般来说,贴敷的间隔时间应在1-2天之间,以免对身体过度刺激或产生不良反应。

最后,贴敷时应确保贴敷部位没有过敏或损伤。

如果贴敷部位有伤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变,应暂停贴敷。

同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也需要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总之,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穴位贴敷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穴位、保持穴位的清洁和干燥、控制贴敷的时间和频率,并确保贴敷部位没有过敏或损伤。

只有正确地进行穴位贴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同时,如果在贴敷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未来将在穴位贴敷法的技术和 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进,如采 用新型材料、优化贴敷方式等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断扩大,未来穴位贴敷法将 在国际医学交流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穴位贴敷法 的进一步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药物选择与配方原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具有相应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常用药物包括中药、 西药和中成药等。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 等。
配方原则
在配制贴敷药物时,应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合理搭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 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的不 良反应。
贴敷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贴敷操作技巧
在贴敷前,应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保持皮肤干燥。贴敷时,应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胶布上,然后贴于选定的穴位 上。贴敷后,可用手指轻轻按压片刻,以加强刺激作用。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活动和出汗。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 并就医。同时,孕妇、皮肤破损处及过敏体质者禁用此方法。
定义及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定义
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 ,利用药物的刺激和渗透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 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穴位贴敷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促进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同时,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和胃 肠道副作用。
04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安全 防护措施
操作前准备工作
确定贴敷穴位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贴敷法ppt

穴位贴敷法ppt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晋唐时期
1.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 临床。 2.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 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 热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 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如断 续膏等,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 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 的方法,实为免疫学之先驱。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二)药物剂型 1. 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临床中有多种剂型可供穴位贴敷使用。如膏剂、 丸剂、散剂、糊剂、泥剂、膜剂、饼剂、熨贴剂等,其中膏剂又分为软 膏剂、硬膏剂。
2. 以辨证选穴为主,用穴力求少而精。也可选择病变局部或阿是穴经 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小儿流涎等。 3. 贴敷药物之前,先对喻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PART 05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禁用 有出血倾向禁用

贴敷部位皮肤有
创伤、溃疡者禁



孕妇不能运用活血的 药物,以免发生流产
2岁以下儿童、有恶 性肿瘤、病情危重的 肆 患者禁用
眼、口唇、会阴部、小
伍 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操 作 方 法 及 注 意 事 项
PART 06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药物的制作
1、丸剂:将药物研末,用水、蜜、药汁均匀拌和, 制成圆形药丸。 2、散剂:药物研末。 3、糊剂:将药物制成膏剂或软膏。 4、饼剂:将药物研末,加适量水调匀,制成药饼。
适 应 症 及 禁 忌 症
PART 05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鼻炎、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腹泻等 糖尿病等 冠心病、心绞痛等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缓解疼痛、腰腿痛等 痛经、产后头痛等寒症

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穴位贴敷一、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一)六位贴敷的定义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及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六位、患处(阿是六),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战、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二)穴位贴敷的原理1.穴位贴敷是通过刺激六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穴位贴敷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袪邪。

3.穴位贴敷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嗷、哮喘、胃痛、腹泻、失眠等。

4.穴位贴敷的方法包括药物贴敷、针灸贴敷、拔罐贴敷等。

(三)六位贴敷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疏通经络:穴位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通过穴位贴敷可以刺激鸟体的经络,产生疏通经络的作用。

2. 止痛:对于患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芳损等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使用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贴在对应的穴位,能够起到止痛的作用。

3.健脾和胃:如果出现了腹污、腹痛等症状,可以使用丁桂儿脐贴贴于肚脐处的穴位,能够起到健脾和胃、散寒止污等作用。

4. 调节气血阴阳:通过刺激特定六位,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

5. 药理作用:贴敷药物可经皮毛腠理吸收,达到对全身或局部的药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疾病单纯依靠穴位贴敷可能达不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如果出现不适,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四)贴敷疗法的优点1.作用直接适应范围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详细描述
腹泻贴敷疗法主要选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健脾止泻类中药,如白 术、山药、砂仁等。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作用,达到健脾止泻、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
痛经贴敷疗法
总结词
痛经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 药物来缓解痛经症状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痛经贴敷疗法主要选取关元、气海、三阴 交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丹参、红花、川芎等。通过刺激穴位 和药物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 状的目的。
药物选择与制备
药物选择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相应 功效的药物,如辛温解表药、清 热解毒药等。
药物制备
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溶 剂(如黄酒、醋等)搅拌均匀, 制成糊状或膏状。
贴敷方法与技巧
贴敷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物均匀地涂在穴位上, 然后用胶布固定。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单穴贴敷或多个穴位贴敷。
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贴敷时间, 一般为2-4小时,不宜过长或 过短。
饮食调理
贴敷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 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贴敷前准备
确保穴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无破损、炎症等异常情况。
贴敷后护理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洗 澡等,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 染。
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源于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常用天然药物、动物器官等 制成药膏或药饼,直接敷贴在穴位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 挥药效。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 范及注意事项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步骤 •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 • 穴位贴敷疗法安全规范 • 穴位贴敷疗法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穴位贴敷疗法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将药物敷于 人体穴位,通过药物刺激和穴位 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 即停止贴敷,并就医处
理。
皮肤破损
皮肤破损或感染的部位 不宜进行贴敷。
饮食禁忌
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辛 辣、刺激性食物,以免
影响疗效。
03 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与适应症
01
02
03
04
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 疾病
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 系统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 妇科疾病
探讨了穴位贴敷疗法对患者自我保健的意义,包括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等方 面的作用。
对应病症选穴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如感冒可选取大椎、风 门等穴位。
远近配穴
选取离病变部位较远或较 近的穴位进行配伍,以达 到更好的疗效。
局部取穴
针对病变部位附近的穴位 进行贴敷,以缓解症状。
贴敷方法
调制药物
调整药物厚度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姜汁 、蜂蜜等调制。
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厚度,以保持药效 持久。
医。
05 穴位贴敷疗法研究与发展 趋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渊源
梳理了穴位贴敷疗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穴位贴敷疗法的现代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过选取一定的穴位并贴敷药物,以腧穴刺激和药物外治的共同作用,扶正祛邪、防治疾病。

该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内病外治,属于灸法的延伸。

适用范围广泛,但需注意以下事项: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禁用于孕妇、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定,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每隔3天贴治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适应症包括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准备物品、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擦洗皮肤上的药迹、根据医嘱辨证辨病组方取穴,然后进行贴敷。

在治疗期间需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贴敷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贴敷药物的方法很简单:首先将散剂、糊剂、泥剂或浸膏剂药物放在胶布粘面的中央,然后对准腧穴进行粘贴。

巴布剂、膏药、硬膏剂、丸剂、饼剂和磁片可以直接对准穴位贴牢。

如果对胶布过敏,可以选择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贴敷时间应为4-8小时,老年人、儿童、病轻者和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

每隔3天进行一次治疗。

对于脐敷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之间,隔日1次。

如果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取下药物。

敷药结束后,需要协助患者穿衣服,安排舒适的体位,并整理床铺。

穴位贴敷_精品文档

穴位贴敷_精品文档

3
流传海外
❖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在国外 也逐渐兴起,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部发明 的避孕膏,贴敷在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 日本大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们 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膏等。
2021/10/10
4
第二节 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 病所致。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 肠、结肠及直肠的出血。十二指肠悬韧带以 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穴位贴敷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消化科源自2021/10/101
第一节 穴位贴敷的发展简史
❖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 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 清、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 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 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 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 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 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2021/10/10
2
❖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 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证有方,方 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 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华佗在《神医秘传》 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 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
2021/10/10
2021/10/10
5
二、一般资料
❖ 50例均为内科治疗患者,男30例,女20例, 年龄50-70之间,症状为黑便,胃脘胀满、疼 痛、恶心、反酸、或大便潜血实验阳性。
2021/10/10
6
三、分组及具体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机理: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两者
的综合叠加作用。

适应症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 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3、循环系统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4、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 5、五官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6、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7、儿科疾病:婴幼儿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8、骨科疾病:颈椎、腰椎、膝关节疼痛等。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两乳间为8寸,脐部平对第二腰椎

中指节为1寸,四指并拢为3寸,拇指横度为1寸


胸腹部
定位 胸骨上窝 两乳连线中点 脐上4寸 脐中 脐下1.5寸 脐下3寸 脐下4寸 适用 咳、喘、咽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胸痹痛、腹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呃逆、咳、 喘、少乳、乳腺炎、噎嗝 胃痛、腹胀、呕吐、呃逆、吞酸、纳呆、疳积、黄 疸、便秘、胁下痛、癫狂痫 腹痛、腹胀、腹泻、脱肛、角弓反张、风痫、肠炎、 痢疾,产后尿潴留 下腹痛、便秘、腹泻、阳痿、遗精、闭经、崩漏、 中风脱症 少腹痛、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阳痿遗精、月经不调

正常的生理反应
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甚至可出 现皮肤起泡,无需特别处理。

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感染,过敏反应。

胸骨上窝、胸骨角 第七颈椎 肩胛骨、髂棘 内、外上、下踝 尺骨、桡骨、胫骨、腓骨
L4

骨度分寸法
肘横纹→腕横纹为12寸,腘横纹→外踝尖为16寸

体表标志法
名称 尺泽
曲池 内关
屈肘时,在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 骨外上踝的连线中点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 腱之间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桡骨之间 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
外关 神门 合谷

名称 犊鼻
下肢
定位 适用
胃痛、呕吐、呃逆、腹胀、 腹痛、腹泻、积食、便秘、 痢疾、咳、喘、心悸气短、 乳痈、失眠、癫狂、头晕、 虚劳赢瘦、膝痛、下肢痿 痹、脚气 痰多咳嗽、头痛头晕、下 肢痿痹 腹痛腹泻、月经不调、阳 痿遗精、小便不利、失眠 (孕妇慎用) 腰背痛、腹痛、丹毒、小 便不利

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的,需随调随敷,以防蒸发。
2、贴药后注意防止药贴脱落,必要时外加胶布固定。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纱布或绷带固定。 4、对刺激性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 5、过敏体质、孕妇、月经期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6、皮肤局部有感染、肿块、破溃禁用。 7、对孕妇、儿童,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屈膝成直角,髌韧带外侧与髌骨连接凹陷处 膝痛,脚气,下肢麻痹
足三里 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丰隆
腓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1.5寸
三阴交 胫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委中
腘横纹中点
核对 医嘱、患者姓名、住院号
评估 1. 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年龄、 心理状态等 2.局部皮肤情况
告知 1.操作目的与过程 2.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
穴位
贴 敷

穴位贴敷概述 常用体表标志 常用穴位及作用 操作示范 小结

《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 《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 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杂病论》、《孙真人海上方》、《普济方》……
名称 天突 膻中 中脘 神阙 气海 关元 中极

腰背部(一)
定位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适用 咳、喘、骨蒸潮热、盗、头项强痛、肩 背痛、小儿惊风 咳、喘、落枕、肩颈通 咳、喘、潮热盗汗、项背痛 咳、气喘、肺痨、健忘、遗精、纳呆
观察与记录 1.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2 .记录穴位贴敷的药膏名称、 部位、时间及治疗效果 3.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效果
实施 1.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必要 时屏风遮挡 2.正确选穴、定位,纱块清洁局部 皮肤 3.用棉签取出药膏,均匀平摊在胶 布上,贴敷于穴位处 4.治疗时间约2小时/次 5.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 床单位,清理用物
《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

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 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
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
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
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穴位疗法。
名称 大椎 定喘 肺腧 膏盲
心俞
膈俞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神疲、咳嗽、 吐血
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 呕吐、皮肤病等
肝俞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黄疸、胸胁长痛、目疾、癫狂痫、脊背 痛

腰背部(二)
定位 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适用 胆囊炎、黄疸、口苦、肋痛、肺痨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背痛、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 水肿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呕吐吞酸、纳呆 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背强直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小 儿惊风 腰背强直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 鸣耳聋 腹胀便秘、大便干结、大肠燥热
名称 胆俞 脾俞 胃俞 命门 肾俞 大肠俞

上肢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适用 咳、喘、气逆、肺痨、心痛、 心烦、胃痛、腹胀、腹痛、便 秘、鼻衄、肘臂挛痛 咽痛、牙痛、目赤痛、面瘫、 热病、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心悸、心痛、心烦、胸闷、失 眠、头晕、胃痛、呕吐呃逆、 胸胁痛 耳聋耳鸣、热病、胸胁痛 心痛、心烦、心悸、健忘、失 眠、癫狂痫、胸胁痛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咽痛、 齿痛、耳聋、热病无汗,多汗, 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 产 (孕妇慎用)
准备 1.操作者:着装规范,洗手 2.环境:安静、整洁 3.用物:治疗盘、药罐、药物、 调合剂(生姜汁与蜜糖适量)、 棉签、胶布、纱块。必要时备 屏风、大毛巾 4.患者:取舒适、合理体位,方 便选穴

穴位贴敷是一项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作用显著的中医操作 结合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现代医学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熟记常用穴位及其适用病症 掌握穴位贴敷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