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某高校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某高校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fo me ia c le eo fa nv ri r se s d wih a oe cn efrt g l ee e t h c l t AS E ,o ig r m dc l olg fYa n u iest weea s se t d ls e ts l ai i v n sc eki ( I C) c pn y - n f s syeq eto n i ( Q) tl u sin ar CS .Ey e c es n l y q e t n ar EP ) a d s mp o h c l t9 c l ( CL 9 ) Reut e s n k p r o ai u si n i t o e( Q n y tmc ek i - 0 sae S - 0 . s ls s
[ b ta t 0b et e To su y te me tlh at tt sa d i nle cn a t r n ciia dc lsu e t n A sr c] jci v t d h na elh sau n t ifu n ig fco si l c lme ia t d n si s n
o d r t r v d o n a in t mp o e t e me t l y o l ia d c ls u e t M eh d 3 ci ia d e 1s u e t r e o p o i e f u d t O i r v h n a i fc i c l o t n me ia t d n . tos 51 l e lme ia t d n s n
Th a e fp y h lgc ls mp o r . 3% t . 2 ,t e r nt r o uso ertso s c oo ia y tms we e0 3 o5 8 h y wee i u n c mp lin,itr es n ls n iii n e p ro a e st t v y,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医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忙碌的学习和严密的考核无疑是压力的来源。

同时,医学学习涉及到敏感性高、风险性大的领域,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

一、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1.医学生经历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个人心理极度挑战。

医学专业是一项高强度的学习,医学生被要求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和各种医学技巧。

此外,他们还需要应对长期面对生死和病痛的现实情况。

这种紧张的气息常常会对医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医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疑虑,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压力。

许多医学生为了能够成功地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感到自己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他们还需要同时面对艰苦的学业任务和繁重的考试压力。

这些因素最终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二、应对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为了有效地应对上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特别是,针对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情感教育和沟通技能的培养。

医学生需要面对很多敏感性高、风险性大的医学领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接受情感教育。

此外,沟通技巧也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2.提供适当的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

医学生需要适当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紧张和压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医学生提供机会进行休闲和文娱活动。

3.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培训。

帮助医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采取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面对压力和紧张情况。

结论本文探讨了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

加强情感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养,提供适当的课外活动和娱乐时间,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培训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应对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希望各医学院校能够引起重视,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8美眉 2024.2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王子璇 田雪雅 陈余 张莹莹 张明敏*(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 要:本文旨在研究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与之相关的因素,以期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及建议。

2023年5-6月,利用分层抽样方法针对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的36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126.83±18.23分。

生活费水平和母亲受教育水平对受访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独立影响(P<0.05)。

从结果来看,该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性别、专业类型、户籍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活费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以及大学期间是否参加心理健康活动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

建议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校协同、增强社会支持等综合措施,帮助医学生掌握心理调试方法,有效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和学习内容相对较多,医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敏感、消极等心理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员占比高达38.50%,出现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社会退缩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

因此,本研究以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以提高他们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研究对象2023年5-6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三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

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76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有效作答率为97.87%。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压力和职业选择压力。

医学院学生的学业负担非常大,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要求严格,时间紧迫,学生常常会感到压力过大,焦虑不安。

同时,医学院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他们要承受着社会的期望,家庭的期望,以及自我内心的期望,这些压力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为了帮助医学院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需要开展有效的心理工作。

其中,心理委员的工作对策非常重要。

心理委员应该充分了解医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分析心理问题的出现原因,找到有效的帮助措施。

首先,心理委员应该加强宣传,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心理问题。

医学生应该学会应对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疲劳,注意平衡自己的学习、生活与休息,避免因为过度劳累而产生心理问题。

通过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心理问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引导学生寻求有效的心理帮助,从而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心理委员也应该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机制。

学生们可以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找到心理委员咨询,心理委员可以倾听学生的感受,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心理委员也可以积极引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去专业机构寻求心理帮助,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服务。

另外,心理委员还可以组织心理支持小组、同学心理辅导小组、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有交流和支持,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心理感受,获得他人的共鸣和关心,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最后,心理委员还应该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设立相关的政策和支持机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水平,加强医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心理委员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策划,为学生提供有效、及时、专业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

神病性、强迫、焦虑等方面因子分。 此数据显示,医学生 SCL- 0 量表的多数因子分比全国青
年组常模显著提高,但明显低于大学生常模组。医学生和其他 大学生群体相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与全国青年 群体相比,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是在精神病性、强迫、焦虑等 方面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特征。
教育心理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
万 可[1] 江 毅[2] 肖毓光[3]*
([1]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湖北·武汉 430065;
[2]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1;
[3]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1)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直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相对较为特殊的一个群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随着社会发展增速, 大学生群体心理疾病患病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大学时代是 个体成长、人格成熟、三观建立的重要时期,但过大的社会竞争 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不适,诱发 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医学生,其特殊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具备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我们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
160 2016 年 / 第二十四期 / 八月(下)
教育心理
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更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根据 SCL-90 量表的测试结果,归纳分析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
状,并就其产生原因展开成因分析,讨论中医院校解决此问题的新举措。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8.076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教育对策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大量的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压力巨大:医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内容繁杂复杂,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并且,医学生还需要进行临床实践,面临各种各样的患者和疾病情况,承担起照顾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

这使得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压力非常巨大。

二、情绪波动大: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面临生死攸关的情况,需要直面病人的痛苦和死亡。

这种巨大的情绪冲击容易导致医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情绪低沉、焦虑、抑郁等问题。

三、人际关系复杂: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与各种各样的病人、医生和护士等专业人员进行交往和合作。

由于医疗环境的特殊性,医学生常常面临巨大的人际关系压力。

与临床病人的关系复杂,需要准确把握沟通技巧,与医生和护士进行有效的合作。

四、专业要求严格:医学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细节的把握要求较高。

医学生需要时刻保持专注和细致,这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和压力。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医学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及其对学习和工作的影响,学习如何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医学院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为医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二、增加社会支持:医学院可以加强与医疗机构和社区的合作,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为医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俱乐部、进行心理健康沙龙等活动,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理健康资源,共同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供专业指导和辅导:医学院可以提供专业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医学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培养他们的临床能力和沟通技巧,让他们更好地应对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四、加强人际交流和合作:医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讨论班、病例研讨会等活动,增强学生与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对策在当今社会,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职业期望。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未来的医疗服务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学业压力医学专业知识体系庞大、复杂,课程繁多且难度较大。

医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医学术语、生理病理机制、药物配方等,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就业竞争医疗行业的就业竞争激烈,对医学生的学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在毕业前,医学生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种不确定性和担忧会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

3、临床实践带来的心理冲击在临床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医学生可能会目睹患者的痛苦、死亡等场景,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

面对生死、疾病等沉重的话题,一些医学生可能会出现恐惧、无助、自责等情绪。

4、人际关系问题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与同学、老师、患者及其家属等各种人群打交道。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冲突或不被理解,可能会引发心理问题。

5、经济压力医学教育的时间较长,学费相对较高,而医学生在学习期间往往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医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焦虑和自卑心理。

6、个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很多医学生怀着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投身医学事业,但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可能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

二、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1、学校方面(1)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课程过于集中和繁重。

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临床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医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生的学科复杂深奥,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研精神,在面对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高呼,高校对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是必然的,无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社会都有其必要的意义。

所以,了解现今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和特点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其思维方式和心理上的需求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在不断变化的,他们在接收外界信息和处事上是灵活多变的,多年来,高校对学生的大量扩招,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差异较大,因此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素质现状复杂多样。

1.学生的依赖性太强,自我约束力低,独自承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刚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学生的心理是非常的敏感多疑的,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和封闭式的教学管理之后,学生的心理突然得到了解脱,所以,在自我约束的能力上较弱,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没有独立应对的能力,在生活上不再有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习上不再有班导的督促和鞭策,情感上不再有挚友的安慰,这所有的改变都要求学生有足够强的心理素质,但是,面对种种问题,初入校园的学生还需要与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同学朝夕相处,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无法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性就无法强大心理,提高自我约束力,有能力承受和解决问题。

2.缺乏真正的自信,没有竞争意识建立在对自己准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就是真正的自信,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优点,长处的同时,也能直面自己的缺点,短处,进而扬长避短,充分的发挥自我效能,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过于模糊不清,习惯性的用单一的方式来评判自己和他人,例如,用学习成绩来评判自己,由于医学生入学后没有了升学压力,致使部分学生们逐渐缺乏学业上的竞争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而不同的学生之间出现自卑或者自负的不健康心理,导致个人情绪上的浮动,影响自我效能的发挥。

3.宽松的大学管理模式和脱离家庭监管后自由度的增加,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当代大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对团结,集体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上缺乏正确的认知,曾经是整个家庭的核心,进入大学校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渺小,不起眼,因此,没有谁能轻易的获得关注和帮助,只有拥有平等互助的意识时,才能逐渐适应大学生活。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 引言医学生作为医学教育的学习者和培养对象,其心理健康状况对其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近年来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与分析,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建议。

2. 现状分析2.1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我国各大医学院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压力等是主要症状。

另外,个别医学生甚至存在自杀的情况,严重威胁到医学生的身心健康。

2.2 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2.1 学业压力医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学习任务繁重,常常出现长时间面对诸多知识的压力,导致学习疲劳、焦虑、压力集中等问题。

2.2.2 临床实践压力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常面临复杂的医疗情况,不断的工作任务困扰着他们,并且要求他们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这种长期的高压力环境下,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琐碎、疲惫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2.2.3 家庭压力医学生的家庭期望值高,从小就要面对各种竞争与压力,这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加之父母或亲属对医学生产生过高期望,追求所谓的“医生梦”,进一步增加了医学生的心理负担。

3. 存在问题3.1 心理症状严重医学生普遍存在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部分医学生甚至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这些问题给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3.2 缺乏心理疏导机制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没有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这将导致医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无处倾诉,加重心理问题。

3.3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医学院校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生缺乏面对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在高压的学业和临床实践中,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4. 对策建议4.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医学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该文献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
参考价值。
详细描述
该文献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许多
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总结词
该文献探讨了医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深 入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
很好的指导意义。
04 医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对策建议
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增强医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意识 和重视程度,提高他们的心理
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 价值观,以及应对压力和挑战
的能力。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 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医学生
的心理问题。
完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医学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经费
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理念落后
部分教育工作者仍持有传统的教 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不足,将其视为“软任务”。
学生自身因素
医学生课业负担重,自我关注心理 健康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存在自卑 、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教 育的需求不高。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 环节。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丰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 方面,为进一步推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为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健康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医学生面临着较高的心理压力,由于课程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就业前景不乐观等 因素,导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研究表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关注。
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
性别差异
男女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 差异。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医学生需要与同学、教师、临床导师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社交障碍
部分医学生可能存在社交障碍,如缺乏自信、与人沟通不畅 等,影响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不和
家庭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和谐等,可能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经济压力
部分医学生需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可能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
家庭沟通与互动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让医学生感受到家庭的 温暖和支持,增强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05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展望和 建议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个人因素
个人性格特点
个人性格特点如内向、自卑、情绪不稳 定等,可能增加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 风险。
VS
个人生活事件
个人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失恋、亲人去 世、疾病等,可能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 生负面影响。
04
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措 施
学校层面的干预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4 就 业 问题 。随 着 高 教 体 制 改 革 的 发 展 ,学 校 对 学 生 . 的 培 养 全 面 引 人 竞 争 机 制 ,社 会 对 大学 生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
不 仅需 要 他 们 有 扎 实 的 理 论 知 识 ,而 且 需 要 有 优 秀 的 综 合
视 ,亟 待 采取 有效 措 施 提 高 其 心 理 健 康 水 平 ,预 防 可 能 出
现 的 心 理 问 题 @⑥ @。
二 、医学 生 存 在 的 心 理 问题 和 影 响 因素
素 质 。 医 学 生 就业 范 围 与 其 他 院 校 相 比较 窄 ,专 业 知 识 技
1 生活 方 面 的 问题 。 目前 在 校 的 医 学 生 多 是 独 生 子 .
女 ,大部 分 时 间要 在 相 对 安 静 的 环 境 里 过 着 单 调 的 学 习 生


医 学 生 心 理健 康 现 状
需 要 自己 面对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久 而 久 之 养 成 了 独 立 的 个
大学 生 年 龄 一 般 在 1 —2 8 5岁之 间 ,从 心 理学 的 观 点 来 看 正 处 于 青 年 中期 ,他 们 思 想 活 跃 、开 放 ,社 会 触 觉 敏 感 , 追 求 新 奇 。调 查 显 示 ,大 学 生 是 心 理 障 碍 和 心 理 疾 病 的 高
性 ,也 逐 渐 变 得 不 善 于 与 别 人 沟 通 、 协 作 。这 种 情 况 女 生 尤 为 严 重 。有 调 查 表 明 ,在 医 学 院 校 中女 生 患 强 迫 、焦 虑 、 抑 郁 、恐 惧 的人 数 明显 高 于 男 生 ,这 可 能 与 男 女 生 不 同 的
心 理 特 征 差 异 有 关 ,也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摘要】医学高校大学生在就医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心理状态挑战,其特点包括焦虑、恐惧、不安和对就医结果的担忧。

这些心理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

表现在就医过程中,可能表现为担心被误诊、对医生不信任或心理抵触等。

医学高校大学生在就医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医生患者沟通,提供更多心理支持等。

解析医学高校大学生的就医心理状态对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他们的就医过程。

【关键词】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心理需求、应对策略、启示。

1. 引言1.1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或治疗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领域,因为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未来医疗人才,其就医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临床实践和医疗效果。

了解和分析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的特点、影响因素、表现以及心理需求,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医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可以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本文将就医学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解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心理需求以及应对策略,并通过深入剖析总结启示,为今后的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的特点医学高校大学生在就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对医疗知识的渴求和探究欲。

由于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他们对疾病的了解常常超过普通人,因此在就医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可能会对医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建议。

医学高校大学生往往对就医环境和医疗设施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对医院的规范和卫生条件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希望能够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也希望医院能够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yw r s Meia cl g u e t;Pyh lg ah a h C - 0 Ke o d ] dcl o ee td ns sc o i l el ;S L 9 l s oc t
大 学 生 是 1个 特 殊 的 群 体 ,具 有 1“ ” 1 高 “ ” 的特 点 :高 ,即大 学 生是 个 承 载社 会 、家 长 低 高 期 望 值 的群 体 , 自我 成 才 欲 望 非 常 强 烈 ;低 ,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1 ,( )4 ~ 1 0 2 2 :9 5
CN 3 —1 4 / 5 O 9 R
J u n lo n i g M e ia i est o r a fKu m n dc lUnv ri y
医学 生 心理 健 康水 平及 其 影 响 因素分 析
邱 良武 ,张洪建 ,曹 俊 ,疏 韵
df rn a r ae l i l e iie us g>Pee t eMe i n . C n l in I in csayt p t r iee t j s r ;Ci c dcn >N r n f m o n aM i rvni dc e v i o cu o ts e esr u e s o mo
( 明 医学院体 育部 ,云 南 昆 明 600) 昆 550
[ 摘要] 日的 了解 医学 院校本科 生心理健康水平 ,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依 据.方法 用心理卫生 自评量表 (C 一 0 S L 9 )对 4 7 昆明医学 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 果 8名 采
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 学校应有
Q U La g H H GHog in A n H u I in —W ,Z AN n —j ,C OJ ,S U Y n a u ( p .fPE ,Ku mi dclU ie i ,Ku mi u n n6 0 3 C ia De to .. n n Me ia nvr t g sy n n Y n a 5 0 hn ) g 1 [ src] Ob ci T n t dcl o ees d ns h a hpy hlg a s ts n rv eeie c Ab ta t j t e o do i l g u e t’ el sc o i l t u dpo i dn e e v i f u me a c l t t o c a a d v

7321名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7321名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 btat 0be t e T a z en uneat s f nahata ogm dcltdnsn ri A src] jci o nl eh f ec co t el m n ei u etiac tn v a y t il f rome l h as e a
I l Henc nf e Fac or e a e t i 7 321 M e c lSt t s ofM nt lH al h n di a udent s
HE — m e , CH EN Yi g, W AN G Ye— yng Li i n i
( e t o ie ooyadHel t i i ,Ku mi dc nvri ,K n i u nn6 0 3 , D p.f印 d mi g n a hSa s c l t t ts n n Me ia U iesy u m n Y n a 5 0 g l t g 1 C ia hn )
育 者 在 解 决 医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时 应 在 充 分 考 虑 生 源 地 、性 别及 年 龄 段 的 基 础 上 有 层 次 、有 区别 的进 行 新 型 心
[ 中图分 类号 ]B 4 [ 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4 0 (0 9 8—0 8 0 0 3 7 6 2 0 )0 0 5— 5
和丽 梅 ,陈 莹 ,王耶 盈
( 昆明 医学 院流行 病 与卫 生统 计 学 系 ,云 南 昆明 6 0 3 ) 50 1
[ 要] 目的 摘 结果 研 究分析某 医学 院学生心理 健康影 响因素 ,为开展 医学 生心理健 康教育提 供依 据. 方法
本 次 采 用 症 状 自评 量 表 (C 一 0 对 某 医 学 院 2 0 S L 9) 0 1至 20 0 5级 学 生 73 1 的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进 行 测 评 分 析 . 2 人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关 键 词 : 医学 生 ; 心 理 健 康 ; S D 9 C 0
2 2 方 法 . 1 前 言
221 资料收集 ..
采 用 被 调查 者 自填 式 问 卷 方 式 , 查 员 均 调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制 度 的 改 革 、 业 方 式 的改 变 , 校 竞 争 意 择 高
经 过 统 一 和 严 格 的培 训 后 方 可 进 行 调 查 。问 卷 在 1mi 完 5 n内 成 , 署 名 。本 次 调 查 共 发 放 问 卷 8 0份 , 回 问 卷 8 8份 , 不 5 收 2
2 23 统计分析方法 将数 据统 一编 码后 , .. 录入 E C L数 X E
据 库 。 采 用 S S 20F r id ws 计 软 件 包 进 行 数 据 分 P S 1. o n o 统 W 析。
3 结 果
采用 分层 抽样 的方 法 , 抽取某 医科 大学在 读生 8 8人 , 1 其 中男 生 2 1 , 8 人 女生 5 7 , 3 人 分别 占 3 . 5 和 6 . 5 , 4 3 5 6 男女 性别 比为 1 1 9 ; :. 1 临床专 业 4 7 , 础专 业 3 1人 , 3人 基 8 分别 占
在这种环境 中, 医学生要接受大量 超负荷刺 激 , 而导致心 理 从 冲突乃至心理疾患的发生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 容忽视 _ 。 2 ]
本 研 究 旨在 通 过 调 查 医 学 生 的 心 理 卫 生 状 况 , 医 学 院 校 开 为 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对 象与 方 法 2 1 对 象 .
高 , 化 疗 前 后 T F a 平 无 明显 变 化 , 能 与 T F a的 生 但 G -水 可 G-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以西安医

浅析医学院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及心理委员工作对策——以西安医

当代医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竞争加剧、专业课程繁重、就业形势严峻、恋爱观念及经济困难等多重问题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健康水平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础性要求,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实现创新性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学校心理咨询学生的主要状况通过对2015年 1 月至 2019年 1月本校预约心理咨询数量进行统计与整理,其中预约咨询总次数593次,总人数346人,男生84人(24.2%)、女生262人(75.8%),在性别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学生 53人(15.3%)、大二学生 95 人(27.5%)、大三学生 116人(33.5 %)、大四学生78人(22.5 %)、大五学生4 人(1 %)。

其中预约时间高峰期是在每年4月和11月。

数据表明,本校预约心理咨询的女生数量明显多于男生,预约心理咨询的年级人群多分布在大三年级。

二、影响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因素1、性别因素以西安医学院为例,一是本校男女生比例为 3:7,女生学生数量多于男生学生数量,男女生比例较不平衡;二是在情感方面,相较而言,女生更易于交流沟通,情感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人际关系更敏感。

男生则不太擅长语言交流,喜欢独自处理问题,遇到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容易陷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独自面对和化解;三是在学习方面,男生倾向于应用型学习,而女生倾向于理论型学习。

在记忆力上,男生较擅长逻辑性记忆,而女生较擅长形象记忆、情感记忆。

男生在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敏捷性及认知程度上更强,而女生对学习材料的认知、应试技巧的掌握、自主学习、信息利用等方面适应性更强。

2、医学专业性因素(1)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转型和学习任务加重是导致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的原因。

医学生学习年限较长,据统计,在五年的基础性学习中,大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最差。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在经过大一、大二的基础理论学习后,大三开始加入专业课程学习内容。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昆明医 学 院公共 卫生 学 院,云 南 昆明 6 00 ;2 昆明医 学 院高等 教育研 究所 ,云南 昆明 5 50 . 6 02 ;4 马关 县卫 生局 ,云南 501 . 文山 6 00 ; 5 50 3 昆明市第 一人 民医 院,云 南 昆明 . 6 30 ) 6 70
1 对 象和方 法 11 研 究 对象 . 是为 l ,否 为 2 ;家庭 年收 入 (。,取实 际值 ( ) x) 元 ;父
母健在情况 ( ,父母都健在为 1 x) ,其它为 0 ;是否有
失恋 ( 、父 母感 情是 否不 和 (。,均取 是 为 1 x) x) ,否 为
在某医学院随机抽取医学检验 、临床医学 、预防医 0 ;学习压力 ( 、生活压力 ( ,均取压力过大为 1 x) 。 x。 ) , 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五个专业全部年 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
以阳性项 目数超过 4 3项,或总分超过 10分, 6 或任

多重线性回归中各 因素及其赋值为:性别 ( ,男 x)
因子分超过 2分, 则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p ,发现调
1 8人 为1 ,女为 2 ;年级 (。,1 x) ~5年级分别为 1 ;专业 查的 66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为 1 1 ,心理问题 ~5
x) ,一般为 2 ,善于为 3 ;家庭管 自 行设计的调查表 了解受试者的一般资料 。SL 9 主要 交流 ( ,不善于为 1 C一 0 包括 9 个因子 ( 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教方式 ( 。,民主型为 1 x) ,其它为 0 ;身体状况 (l , x) 7 ,一般 为 0 ;失眠情况 ( ,没有为 1 x) ,偶尔 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采用 1 ~ 良好为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08T16:19:28.3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0期作者:谢梅芳
[导读] 医学生在医学院校的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环境和职业身份与其他专业机构的一些差异。

(莆田学院护理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
【摘要】本文主要是了解90后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目的,主要研究了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系列关于兴趣、专业水平的问题,学习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心理健康状况表现为良好,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些成功中汲取经验,强化心理教育的手段方法,更大程度地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医学生;90后;心理;SCL-90量表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349-02
医学生在医学院校的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环境和职业身份与其他专业机构的一些差异,一般学校的学习氛围比其他学校更激烈的医学院校、专业安排更加激烈,业余生活比较单调,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1]。

90后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人群,90后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经济、文化及教育改革的多重变化,心理结构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2]。

本文就90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其特征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204名医学生均为本校医学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校本科生,年龄19~22岁,平均(21±1.4)岁,其中男112名,女92名,均为90后医学生;对照人群120名为我校其他理工类专业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校90后本科生,年龄19~22岁,平均(21±1.2)岁,其中男64名,女56名。

两组研究人群样本选择均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样本选择符合分层抽样的原则,研究人群与对照人群性别及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评估工具
心理健康状态评价采用SCL-90量表[3],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等9个常见的心理问题因子,共计90个评价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5分,评分后进行累加计分,依据评分情况判断有无相关的症状及严重程度。

1.3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集中或分散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者接受问卷内容的规范培训,接受调查者可当场对问卷内容进行提问,进行问卷者给予当场解答,问卷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问卷进行统一评价,不合格问卷剔除研究组。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0后医学生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及SCL-90量表总分高于90后非医学生(P<0.05),90后医学生SCL-90量表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与90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90作为这一群体的主体,对中国的教育过程,在成长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经验,经历了社会思想影响的变化过程,而生长在思维更加开放、活跃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在时间为90青少年社会知识的积累和状态约束的思想一样,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明显的局限性,过于理想化,自我评价是更极端的。

目前,医学生因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繁重,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疾病[5,6],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压力、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和未来医学生的问题,心理冲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我们90后医学生发现,SCL-90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调查,表明“90后”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需要注意。

在相关因素的详细分析中,我们发现90后医学生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平均分高于其他专业。

90学生思想更加独立,医学院校学生学历和就业压力大,范围比较窄,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很差,在医学职业中学历的竞争也更加突出,所以90的医学生,就业压力更为突出,导致在同时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的需要,也是对未来的担忧,可能导致焦虑和偏执人格的形成,甚至导致躯体化症状。

以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医学院学生的休闲生活单调,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是比较低的,而且影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社会沟通能力差,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研究表明,90学生的有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关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和社会缺乏沟通,所以在90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医学生健全的人格。

医学生积极对待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
的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互动和沟通学生和周围,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机会,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在学习困难中积极面对生活,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

不断提高面向未来的医学生90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最终为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启先,易法建,毛晋平,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5-237.
[2]深圳市社区人群的应对方式特征分析[J].何明娥,赵静波,罗乐宣,解亚宁,许军.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02).
[3]体育师范生应对方式研究[J].叶一舵,申艳娥.健康心理学志.2012(05).
[4]医学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张东,李秀艳.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1).
[5]积极的应对研究[J].孙越异,张宁.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版).2010(10).
[6]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调查[J].卢莉,郝小平,王英.中国学校卫生.200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