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doc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专业课程:包括心理学基础课程、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等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和实践课程,通过参与实际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学术研究:包括科研课程和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使其能够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4.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实践经验。

5. 专业素养培养: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培训、职业道德与规范教育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6.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展示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还可能包括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

具体的培养方案可能会因学校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实践项目。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和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2.具备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熟练掌握心理咨询技术,能够为个体、团体提供专业咨询服务;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置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1. 必修课程:(1)思维与方法论:介绍社会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思维误区及其纠正方法,阐述科学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统计分析:介绍常用统计方法及其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3)发展心理学:介绍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等。

(4)认知心理学:介绍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注意、记忆、语言、思维等。

(5)社会心理学:介绍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群体行为、领导力、影响力等。

(6)临床心理学:介绍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

2. 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如:(1)儿童心理学(2)青少年心理学(3)老年心理学(4)组织行为学(5)运动心理学(6)性别与文化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硕士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硕士生需要在相关机构或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以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提高实践能力。

2. 实验:硕士生需要参与心理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科研能力。

3. 课程设计:硕士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设计一门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并进行教学实践。

4. 研究项目:硕士生需要参与或独立完成一个心理学研究项目,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论文要求论文是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1. 导言本文档旨在阐述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教育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培养目标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基础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教育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教育创新和改革能力的专业人才。

3. 培养计划3.1 课程设置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如下:3.1.1 必修课程•教育原理:主要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教育问题分析能力。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学生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帮助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干预策略。

•教育研究方法:系统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教育管理学:介绍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

3.1.2 选修课程•教育政策与法规:介绍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经济理论和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经济问题和决策。

•教育技术与创新:介绍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培养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能力。

3.2 实践环节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还包括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实习:学生在实习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了解教育实际工作,并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调研:学生开展教育调研,选择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

4. 考核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考核方式分为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两部分。

4.1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主要通过考试和论文综述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方式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确定。

4.2 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重要考核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科学心理理论、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勇于创新,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2)具有比较宽泛、扎实的现代教育与心理理论,掌握咨询与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开展日常学校咨询与辅导工作;动员、协调与领导学校和社会相关力量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相关科研的能力等。

(4)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把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5)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经验,表现良好的中小学教师或管理人员。

未获取学士学位者,需具有相当于中学一级教师的任职资格。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批准。

(二)入学考试1、考试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考。

2、考试科目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政治理论。

三、学习年限与教学方式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主要是撰写学位论文(含调查研究与实验)和。

其中,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实行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四、课程设置按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学位公共课(18学分)2、专业必修课(至少12学分)3、选修课(至少4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学生修满学分并通过筛选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及学生的实际,研究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采用专题研究、实证调查研究或中小学咨询的诊断报告等。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提纲:
1.背景介绍
2.培养目标
3.课程设置
4.实践环节
5.科研要求
6.毕业要求
背景介绍: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
•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

•具备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和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

•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心理学研究或应用项目。

课程设置: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如下:
实践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设置以下实践环节:•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践
•心理测量与评估实践
•心理咨询与干预实践
科研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

•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报告。

毕业要求:
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包括:
•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达到心理学硕士的专业水平。

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应专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和规定1. 总体目旳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规定、具有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旳心理学技能旳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详细来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在政治思想素质、心理学旳知识应用和能力上全面协调发展旳人才,尤其是在司法与犯罪心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四个领域可以开展心理学应用工作旳高层次人才。

2. 基本规定(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心理学旳基本原理,具有将心理学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

(3)能综合运专心理学和有关专业知识,在产品质量评估、环境设计、组织管理、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济、危机防御等方面处理实际问题;能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认知评估与训练、工程技术设计、心理治疗与征询、心理训练、公共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选拔与测评、市场营销、广告筹划、军事指挥等领域旳工作中。

(4)较纯熟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应专心理专业学位硕士旳学习方式为全脱产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合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

三、培养方式1. 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 详细方式(1)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着重理论联络实际旳实务能力旳培养。

(2)成立导师组,采用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旳指导方式。

导师组应吸取企事业单位旳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旳人员参与。

(3)加强教学与实践旳联络和交流,重视与社会单位及行业协会旳交流,聘任企业、公共管理部门旳高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参与教学及培养工作。

(4)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旳方式,安排一定旳实习时间,同步要完毕毕业论文。

必修课旳考核分为考试和考察两种形式,其中考试课旳科目数不得低于总科目数旳80%。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融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宽泛、扎实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素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

(三)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案工作,包括: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开展日常学校咨询与辅导工作;动员、协调并带领学校和社会相关支持力量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能在实践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并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把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六)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中小学教案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案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学分)、外语(学分)、政治理论(学分)、教育学原理(学分)、课程与教案论(学分)、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学分)、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分)(二)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校咨询导论(学分)、咨询原理(学分)、咨询技术(学分)、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学分)、家庭教育与亲职辅导(学分)、团体辅导(学分)、学生行为管理(学分)、中小学生危机行为干预(学分)(三)专业选修课(学分)、学业发展辅导(学分)、职业发展辅导(学分)、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辅导(学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学分)、中外教育简史(学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题(学分)、青少年的职业探索(学分)、儿童与青少年临床评估(学分)、游戏与艺术治疗(学分)、学科教案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学分)、学校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学分)、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分))(四)实践教案(学分)实践教案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课程、咨询室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等,形式包括微格教案、课例分析、课程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其中到中小学校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6)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任教师和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三、培养方式(一)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二)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在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三)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分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基础课,不计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0000003102 政治(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0000003106 英语0000003110 教育技术学Educational Technology01 教育学原理Principles of Pedagogy02 课程与教学论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03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research methods04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y of teenagers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二)专业必修课01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roduction02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问题研究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project03 心理测量与评估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0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05 学校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The school counseling method and technology(三)专业选修课01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02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与辅导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guidance03 中小学生异常心理与危机干预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the abnormal crisis intervention04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Teach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05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Par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06 现代学习论与教学Modern learning theory and teaching0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research on Basic education course reform08 班级与课堂管理Class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09 中外教育简史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00 教育政策与法规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s(四)实践教学01 专业实践Study on the spot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具体操作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二)论文撰写与答辩 开题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1、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密切联系教育实际与学生发展,立足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成长 中的现实问题。论文资料收集及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对论文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员运用心理健 康教育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对相关理论与研究成 果的了解、内容与材料的丰富性、观点与方法上的正确性与创新性。 2、论文形式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究;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心理健 康教育的实验报告、典型诊断报告等。论文撰写参照《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执行。 3、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字数不少于 1.5 万字。 4、论文除由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 2 名专家进行评阅。论 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存在问题的 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研 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等方面。 5、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完成必修环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委 员会应由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 人员。
5、范翠英,孙晓军.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王振宏.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伍新春.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8、谢维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9、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晓文,陈菲.人格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孙柳燕. 人际交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2、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3、王志超.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个别辅导[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14、张湘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长江出版社, 2005. 15、张嫦. 陪孩子走成长之路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略教师用书[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4 16、刘晓明. 科学备课 现代学习论与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彭绍东.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8、叶存洪. 班级与课堂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0. 19、钱源伟.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20、谢兰荣. 中外教育简史[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1、孙俊三. 教育政策与法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附件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方向)为了适应我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开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培养面向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及其他有关教育工作者。

一、学位性质及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方向)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硕士学位,是在我国已实施多年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延伸,以拟从事或已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及基础教育工作者(校医、学生辅导员、科研人员等)为培养对象。

培养目标:培养心理健康,尊重与关爱学生,具有现代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掌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其他有关教育工作者。

具体要求有: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尊重与关心学生,具有助人热情和奉献精神;遵守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本方向的前沿与发展现状。

3.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具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开展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实践能力,基本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能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招收对象:为拟从事或已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及基础教育工作者(校医、学生辅导员、科研人员等)。

申请者必须具有学士学位、三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

仅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而无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职务。

入学考试:按国家有关规定,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申请者必须参加并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及专业课五门。

心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心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心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心理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心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9)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3)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8)非全日制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2)心理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或专业代码:0402)一、学科概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心理学博士一级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形成了民族心理与文化认同研究、学习心理与教育应用研究以及心理与行为障碍的识别与干预研究三个具有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1951年,教育系增设心理学研究组,并于1960年开始心理学的研究生教育。

1986年以赵鸣九教授、郭士豪教授、沈庆华教授、丁松年教授等导师组开始招收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成为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全国为数不多的几所培养心理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2000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3年,开始招收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并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一级授予权。

2006年开始招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同年心理学被评为甘肃省级重点学科。

2011年,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被评为甘肃省级特色专业,同年心理学实验中心被评为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4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获批甘肃省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18年获批心理学博士学位一级授予权。

现已成为我国西部拥有心理学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重要的教学科研单位。

二、培养目标心理学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培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周密的思维方式、独立的学术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

【免费下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免费下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容简介:
学时
18
18
18
课程名称:阅读教学论
开课学期:1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写作教学论
开课学期:1
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针对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以最新的写作理论为指导,
研究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步骤,寻找中学作文教
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严格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结合经典作家作品和典型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 模拟教学等方式。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 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 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 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 1.5 万字。
主要教材:
自编教材、音像资料
参考书目:
曾祥芹等:“阅读学丛书”,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 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 1999 年版。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和调查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54/3
开课院(系):文学院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 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 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和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 3 门教师教育课程,但不

心理健康教育 专硕

心理健康教育 专硕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致力于培养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等;其次,培养学生具有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的能力,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服务。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需要掌握心理测量、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

此外,还需要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后,学生可以在学校、医院、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的开设,对于改善社会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运而生,旨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出符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

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能够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组织实施。

4. 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国际化的综合素养,了解国际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动态,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

三、课程设置1. 心理学基础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学统计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2.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危机干预、咨询与辅导技术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 教育学和社会学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社会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教育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4. 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习实训1. 校内实习:安排学生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进行校内实习,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2. 校外实习:安排学生到社会各类心理健康机构、公益组织进行校外实习,接触社会实际工作内容,提升专业能力。

3. 实训课程: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促进等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五、培养要求1. 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与干预。

2.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协作,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工作。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这里介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培养方案,旨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学科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3.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科教学工作;4.培养学生具备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案组成1.课程学习学生需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必修课程包括学科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研究方向确定。

2.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或科研实践活动,了解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训练的内容可以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学生还需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掌握实际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思、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4.论文撰写学生需根据研究方向和课题要求,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完成一篇学术论文。

论文需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方案具体安排1.入学前培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科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可以组织入学前培训,包括学科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研究方法的培训等。

2.课程学习学生通过参加课堂学习、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学科教学的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科教学能力和素质。

3.科研训练学生在培养期间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

4.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教学团队中,了解实际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引言: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增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的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毕业要求,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学位申请者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1. 熟悉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3. 具备组织、管理和领导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能力;4. 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的能力;5. 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能够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学基础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2.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3.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的能力。

4.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等,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专硕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1. 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实践:学生将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2. 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实践:学生将参与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咨询和辅导能力。

3. 跨学科合作实践:学生将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实践培养跨学科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融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宽泛、扎实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素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

(三)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开展日常学校咨询与辅导工作;动员、协调并带领学校和社会相关支持力量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能在实践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并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把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

(六)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中小学教学工作经验者优先。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
1、学校咨询导论(2学分)
2、咨询原理(2学分)
3、咨询技术(2学分)
4、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1学分)
5、家庭教育与亲职辅导(2学分)
6、团体辅导(1学分)
7、学生行为管理(1学分)
8、中小学生危机行为干预(1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学业发展辅导(2学分)
2、职业发展辅导(1学分)
3、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辅导(2学分)
4、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
5、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题(1学分)
7、青少年的职业探索(1学分)
8、儿童与青少年临床评估(1学分)
9、游戏与艺术治疗(1学分)
10、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
11、学校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
12、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课程、咨询室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等,形式包括微格教学、课例分析、课程设计、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其中到中小学校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经考核合格,总共记8学分。

鼓励研究生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五、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微格实验等方式。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研究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采用专题研究、实证调查报告或咨询案例分析、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开发等方式。

论文要求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字数在1.5万至2万字为宜。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