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苏轼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诗句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句诗的意思是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更新变化的,这是必然的规律。
这句诗也常常用来劝诫那些走上迷途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人都必须要走正道。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哪首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原句出自哪里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突破长江天险,直捣黄龙。
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比以往都要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的,这是必然的规律。
小编说明:通过以上关于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哪首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原句出自哪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哪首诗人间正道是沧桑原句出自哪里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虎踞龙盘今胜昔全诗意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释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整体把握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 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 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 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全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饱含哲理,叙事与议论结合紧密, 活用典故。
逐句分析
全诗前四句着重于叙事,后四句主要是议论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颔联进一步赞颂了南京解放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南京解 放的革命豪情。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和灵魂。诗人以昔日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 故为教训,不能像项羽那样,不能放松警惕,要善始善终。 尾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全诗的思想 作了哲理性的总结。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 亦老”的诗句,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 道理。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翻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 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 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 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 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 欣鼓舞的。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 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 霸王项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 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艺术手法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同样体现了毛泽东诗词 的艺术特色。首先,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 的胆识和气魄。并以此驾驭全诗,贯通全诗,面对解放南京这 一重大历史性胜利,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 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 想,这不是一个战役、一场决战成败的评价问题,而是关系着 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它从艺术上再现 了这一战略思想,预示了人民战争必然最终胜利,热情奔放, 气势雄浑,是一支高昂的革命战歌。其次,诗借景抒情,景因 情生;又寓情于理,使情、景、理水乳交融,化为情真理达的 妙合之作。诗人满怀激情赞颂这场空前的胜利,狂喜之情溢于 诗行,由风雨苍黄到今昔慷慨,展示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欢欣之后是沉思,是新的运筹帷幄,故引经据典,提出“追穷 寇”的战略决策,从而展示出社会变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前四 句抒情,百万大军龙腾虎跃,石头城里雨骤风狂。捷报飞传北 京,领袖为之动容,激情迸发,慷慨高歌;中华大地欢呼雷动, 河山激荡,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啊!后四句议论,把政治 上的战略决策诗化,融哲理于诗中,震人耳目,发人深省,使 人的眼界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又次,诗中活用典故,意境深 远。项羽反秦,威震海内,后来却毁于一旦,皆因不攻咸阳, 宽饶刘邦。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一经毛泽东点化,就具有 了全新的意义。典故的妙用,使诗的意境变得广阔深远,一幅 除旧布新、建设一个朝气蓬勃、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美好图景 顿时出现在眼前。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1949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完全崩溃。
接着,解放军又以破竹之势,解放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神州大地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
在这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南京古称建业、金陵,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不仅历来为兵家所争,而且亦是好几个封建王朝的帝都。
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又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统治的中心。
本一开头就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对麾下百万雄兵那种自豪心情溢于字里行间,过大江的过字,有几层心境复合在一起,其一,蒋军曾说千里江防牢不可破,但江防再严,也难于抵挡百余万精兵强将,这个过字,既反映毛泽东对革命军事力量的自豪自信,也含有对敌军江防的不屑。
其二,长江一过,南京就在岸边,过大江即意味着攻城隅府,南京政府就此休矣,这个过字,是解放军为中止国民党中央政权反动统治而打上的句号。
其三,毛泽东解答了一个设问,钟山风雨为何竟敢令大地苍黄变化?依靠的是百万雄师,依靠的是雄师百万过大江,毛泽东用首联两句诗再次论证了一个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当然,这里并不是再用理论演绎来论证这个论断,而是以改天换地的历史巨变事实来论证,如此的印证怎不令毛泽东豪情升腾。
在诗的二联中,毛泽东继续升腾历史豪情。
南京历来被形容为虎踞龙盘之地,是建立帝业的好地方。
汉末孙吴政权,明代朱氏朝廷,太平天国,以及孙中山的临时民国政府均立都于此。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oc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同志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
正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为作者之文章。
”背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抵抗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大快人心,于是写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本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毛泽东就在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的两三天内酝酿成这首雄浑的诗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翻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创作年代:
1949年
作品出处:
毛主席诗词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者:
毛泽东
目录
出处
1.诗原文
2.诗赏析
展开
出处
1.诗原文
2.诗赏析
展开
编辑本段出处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写于1949年的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原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多指巨大的变化,这里比喻的是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阅读答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阅读答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__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颈联是全诗的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
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
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白话译文:①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②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③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④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背景:1949年4月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诗人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三、题目:(1)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2)诗歌中有多处运用了典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引自怎样的历史故事?(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本诗勾画了几幅精彩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幅,并谈谈你的感受.答案:1)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解放南京战役的宏伟场面,总结全诗。
2)"不可沽名学霸王" 句中霸王指楚霸王项羽,他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最终造成自己失败,乌江自刎。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赏析《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
赏析《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主席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气象宏大、格调高远。
1949年4月20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签署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即强渡长江天险,如摧枯拉朽一般于23日便占领了南京。
百万雄师攻破大江天险攻占了蒋介石老巢,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面对这个大好消息,诗人激情澎湃,写下了这一篇十分霸气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赏析:这首诗是南京解放的历史性丰碑和光辉标志,解放军攻占南京是一个非常关键标志性的伟大历史事件,毛主席用诗歌的形式对其做了迅速的反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深刻揭示了其历史必然。
钟山风雨起苍黄开篇第一句笔势雄健气魄宏大,“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战争即将开始”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大气磅礴的氛围之中。
钟山上骤起的风雨起兴,“苍黄”两字为全诗定下了高亢激荡的基调。
百万雄师过大江。
这一句和上一句一起构成全诗的总体,形象地描绘出我军迅速、勇猛的渡过长江去解放南京。
这两句倒装,先有”百万雄师过大江”才造成“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 “雄师”极言军势强大、威武雄壮。
“过”字虽平淡但力度极强,生动地描述我军隔江的排山倒海、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一句在对解放南京这座古城做了崇高的评价的同时,也描绘了南京解放时万众欢腾的景象。
“昔”字指代南京过去历史上多少朝代更替,“今胜”是说今天的南京已经掌握在人民的手里,比以往都更加显得雄伟壮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前面四句着重叙述,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写得气势磅礴,饱含赞美歌颂之情。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一句深含着“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战略思想,向全国全世界申明解放南京的理由和意义。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图片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七 律 人 民 解 放 军
毛 泽 东
占 领 南 京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到是沧桑.
首 联: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壮阔的场面 颔 联: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伟大意义 颈联: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号召和牢记的教训 尾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到是沧桑. 深刻的哲理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叙事
起
描写 议论 议论
承
转
合
主题思想:
作者以高昂的激情,雄健的笔调,热 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 埋葬蒋家王朝的丰功伟绩,揭示了南京 解放的深远意义,充分体现了“将革命 进行到底”的伟大战略思想,并阐述了 社会发展的深刻哲理.
艺术特点
1.恰当地运用了典故,历史 故事,诗句,和神话传说. 2.议论入诗也是作品的一个 突出特点.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赏析纲要 写 作 背 欣 景 赏 析 想 文 句 赏 思 色 题 特 原 诗 主 艺 术
有关资料: 有关资料: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 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 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 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 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 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 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 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 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一首雄浑的史诗——重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毛泽东在1949年4月下旬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讴歌、记述南京解放的一篇雄浑的史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是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老巢。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即将取得革命最后胜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我们解读、赏析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首先要了解当时围绕南京解放前后发生的一些重大史实。
毛泽东是作为这些重大史实的经历者、推动者、引领者,又是作为这些史实的记录者而写出这首不朽的名篇。
1949年初,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但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军事、政治斗争的考验。
正如毛泽东在1949年写的元旦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等一系列文章和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中外反动派“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
这些种种办法中,其中包括用革命阵营里可以影响我们的人,来影响、阻止我们的革命进程。
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即将垮台的政权,提出了“划江而治”的和谈方案。
而我们革命阵营内部和我们的朋友,也竟有相当多的人,同意“划江而治”。
是否同意“划江而治”其实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
对于这个尖锐的极其重大的问题,当时不是每一个民主党派,每一个人民团体都十分清醒的。
针对这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模糊动摇的观点,毛泽东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除恶务尽的道理,告诫人们决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
在这里,他引用了古代希腊的一则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
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
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恢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假设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 ,在南京市的东面。
苍黄 ,同仓皇。
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
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
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 ,石头虎踞 ,此帝王之宅。
〞(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 ,在今南京市西。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 ,余勇。
穷寇 ,走投无路的敌人。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 ,穷寇勿追。
〞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 ,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 ,不要留下后患。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 ,成心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秦朝末年 ,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
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
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 ,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
他当时为了防止“不义〞之名 ,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 ,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
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 ,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 ,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时机。
天假设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 ,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 ,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 ,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 ,天假设有情 ,也要因悲伤而衰老。
这里是说 ,天假设有情 ,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 ,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 ,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 ,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人间正道 ,社会开展的正常规律。
沧桑 ,沧海(大海)变为桑田 ,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开展变化。
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 ,他们相见以来 ,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
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原⽂】 钟⼭⑴风⾬起苍黄⑵, 百万雄师过⼤江。
虎踞龙盘⑶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慷⑷。
宜将剩勇追穷寇⑸, 不可沽名⑹学霸王⑺。
天若有情天亦⽼⑻, ⼈间正道是沧桑⑼。
【注释】 ⑴钟⼭:即紫⾦⼭,在南京市的东⾯。
⑵苍黄:同仓皇。
⑶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龙盘,⽯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见《太平御览》引《吴录》)⽯头即⽯头⼭,在今南京市西。
⑷慨(kǎi凯)⽽慷:感慨⽽激昂。
曹操《短歌⾏》:“慨当以慷”。
⑸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民解放军(三⼤战役⼤量歼灭国民党*部队后)过剩的勇⽓。
穷寇,⾛投⽆路的敌⼈。
《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
”这⾥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命进⾏到底,把敌⼈坚决、彻底、⼲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⑹沽名:故意做作或⽤某种⼿段猎取名誉。
⑺霸王:指项⽻。
项⽻(曾⾃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祖)同时起兵反秦。
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
项⽻歼灭了秦兵主⼒,拥四⼗万⼤军⼊咸阳。
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优势兵⼒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
⑻天若有情天亦⽼:借⽤唐李贺《⾦铜仙⼈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铜仙⼈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
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衰⽼。
这⾥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暗残酷,也要因痛苦⽽变衰⽼; ⑼⼈间正道是沧桑:⼈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概述本文将以七律的形式,描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国土解放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
第一联南京初革命党士笃,栉风沐雨走上路。
烟云散尽铁骑来,红旗挥舞换新主。
首先,本联以南京的革命党士为主线,表达了南京地区的初次革命斗争,展现了革命党士为理想坚守,经历了风雨洗礼的决心。
接着,文中描述了南京的烟云散尽,也就是国共内战中国民党的失败,同时人民解放军奋起进军的场景。
红旗的挥舞象征着新的主权取得了胜利,预示着南京的成功解放。
第二联九曲肯堤龙江畔,昔日辉煌今已远。
架桥铺路翻革命,铸剑锻炉炼刚强。
本联描述了南京的地理位置,九曲肯堤和龙江是南京的重要地标,寓意着南京辉煌的过去。
但现如今,南京的辉煌已经远去。
然而,通过九曲肯堤铺路铸桥的革命举措,人民解放军打破了南京过去的沉寂,为南京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铸剑锻炉炼刚强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强的意义。
第三联节骨佳人艳阳天,初降贤才昭君领。
砥砺前行开洪荒,胜利凯歌传四方。
第三联描绘了南京的美丽景色以及受人尊敬的政务和领导人。
节骨佳人艳阳天形容着南京现象级的美丽天气。
初降贤才昭君领预示着南京地区崭露头角的新进人才涌现出来,并成为领导力量。
砥砺前行开洪荒表达了人民解放军在南京大地上奋勇前进,用勇气和决心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
最后,通过胜利凯歌传四方,表达了南京解放的胜利消息传遍了全国。
第四联城内瞬息千年寂,神州中央驻大本。
扶危济困肩并肩,屹立东方唤繁荣。
本联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建立政权后的南京。
虽然南京的历史悠久,但在国共内战后,南京变得寂静而孤独。
然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南京成为神州中央并驻扎有中国的大本营。
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承担了扶危济困的历史使命,与广大南京市民并肩作战,共同为东方神州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通过本文七律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译文及鉴赏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译文及鉴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全诗运用了七个典故,这首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运用典故最为绵密的诗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近现代: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译文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直捣黄龙。
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注释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
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
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
”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
二、变化翻覆的意思。
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并引申为天翻地覆。
这里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
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
宜将剩勇追穷寇: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过剩的勇气。
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
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
关于慨而慷的诗词
关于慨而慷的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衍生注释:1. “钟山”:位于南京东郊,这里指代南京。
2. “苍黄”:同“仓皇”,突然、变化急剧的意思。
3. “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4. “剩勇”:余勇。
5. “沽名”:猎取名誉。
二、赏析:首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了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磅礴气势,风雨交加中百万大军如汹涌浪潮般渡过长江。
颔联“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城旧貌换新颜,这种巨大的变化令人慷慨激昂。
颈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则是一种深刻的战略思考,表达不能像项羽那样贪图虚名而放走敌人。
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升华了主题,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整首诗既有对胜利的豪情壮志,又有深刻的历史思考。
三、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大气,充满革命激情和哲理思考,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爷爷聊起解放战争,爷爷说起当年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英勇,那场面就像诗里写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气势恢宏。
爷爷说那时候整个中国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真可谓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种巨大的变革,让无数人为之激动不已。
我听着爷爷的讲述,仿佛看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我就想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当年英雄们奋斗来的,这难道不就像诗里说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吗?《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衍生注释:1.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攻打南京诗词 攻占南京的意义
攻打南京诗词攻占南京的意义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攻打南京诗词,以及攻占南京的意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七律人占领南京的诗意是什么?七律人占领南京的诗意是什么?1、意思: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2、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
3、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洗礼,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昔的模样,今天应比过去更加雄伟壮丽,人人无不感觉到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
4、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比任何时候都美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5、意思是: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古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古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古诗如下:原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京突然遭受了革命风雨的袭击,数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地势优异的南京已改变了往日的模样,天地翻覆,感慨而激昂。
应该从项羽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消灭掉,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统治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
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对仗工整,气势不凡,严格按照律诗的章法,应用多种手法,使诗歌文句非常优美。
“苍黄”同仓皇,这里用了双关,。
同时,全文多次用典,“虎踞龙盘”出自〈〈太平御览〉〉,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的地势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宜将剩勇追穷寇,”引自〈〈后汉书.望甫嵩传〉〉:“兵法,穷寇莫追。
”这里改变了这个用法。
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则借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首都南京,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制的美梦。
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共和国铺平了道路。
这时候诗人的心境是什么样的?是对胜利的喜悦?是对往事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当时诗人的想法,我们只能猜想。
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官僚
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还是一个力量薄弱的小党派,但共产党人在北伐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经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红色政权,从此开始了国共两个政权的对抗,经过艰苦的五次反围剿,红军被迫进行了两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并在陕北站稳了脚跟,西安事变使国共两党重新走到了一起,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展开对外敌的抵抗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但国民党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坚决反击,解放了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
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失去了无数亲人和战友,今天终于占领了反动派的巢穴,诗人怎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