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备考的策略和复习技巧

高三化学备考的策略和复习技巧

高三化学备考的策略和复习技巧高三化学的备考策略1、把握主干的知识考生在复习时要课本、考试大纲,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原理。

例如检验二氧化硫最常用的就是品红溶液,其他方法都不典型;而吸收它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但你若偏偏追问可不可以氢氧化钠,这毫无意义。

实验题里我们要把握的是典型的检验方法,不要被无足轻重的信息阻塞大脑。

2、巧用思维导图在每一部分的总结时,可以省略一些细节,突出主要内容,梳理一个思维导图出来。

复习时只需看看思维导图联想回忆,遇到遗忘的或者不熟悉的知识点,再重新翻那些详细的图或者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

3、多练历年真题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在做题中不断提升,更好地巩固知识,但是也不要跳入题海,难以自拔。

做题在精不在多,真题的题目表述规范,答案详细,极少有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之处,可以很好的训练和规范作答。

考生要清楚广东省用的是全国卷,在练习中反复研究近几年的历年真题,适应考试的知识点和题型。

4、在做化学题时,要注意保持细心谨慎,认真审题,仔细作答,避免遗漏和“马虎”出错。

例如:题目中是选错误还是正确,注明的是“澄清”还是“无色透明”;化学方程式中写箭头,可逆符号,还是等号,有时还应标注反应物等的状态;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还是热化学方程式;写物质的名称还是符号……很多同学常常发现本来会做的题目却因为没有审题而犯了错误,结果后悔不已,这些都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5、在解题时还要做到表述规范。

例如实验中指示剂滴定,判断某种物质反应是否完全,一定要加上“半分钟不褪色”或者“半分钟不复原”。

有的时候,试卷很简单,但是由于很多小小的陷阱,反而取得不好的结果。

高三化学的复习技巧1、首先明确,任何化学反应,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化学的反应原理都是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物态的化合价基本符合元素周期表分规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要抄下牢记。

做一个专门学化学的笔记本,把“非常规”的记录,包括所有反应的特殊颜色、气体、沉淀、变价等值的注意的特殊反应和元素。

谈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

谈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

谈初中化学的复习策略初中化学总复习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认识的过程。

初中化学课只安排一学年的学习时间,而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复习的方法。

而初三化学复习时已进入初中刺阶段,如何利用较少的时间完成复习工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时取得较好的成绩,是许多化学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之一。

如何使这一阶段的复习和练习更有效是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化学复习策略1.扎实打好基础。

要对初中化学最核心的知识,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和基本实验操作牢固掌握。

复习和练习均不要偏离基础知识;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好,一定要花力气把这部分的缺陷补上。

任何检测都是以这些知识为重点的。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国家和省的考试中心要求:无论是否用新教材,教学和检测都要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

所以,要以化学视角观察身边发生的现象,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近年各省市的中考关于这方面的题型很多,可适当选取一些练习,形成这种习惯和能力。

3.把握好练习的难度和题量。

近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题的难度总的趋势是下降。

所以,平常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辅以中档题,即使选有个别难题,也只要求少数成绩好的优等生练习,且不宜太多。

练习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量太大使学生疲于奔命,没有看书复习、思考总结、回顾记忆的时间,反而易形成成思维定势。

4.注意小结记忆和答题的技巧。

对比小结、记忆知识讲究技巧会事半功倍,答题讲究技巧可以少出错。

如性质、概念、基本操作多作横向对比小结。

又如答题时注意:“窜题慢、勾出关键词,落笔快、书写要规范,遇到全不会、跳过向后看”;“慎做会、求全对,细推中档题、一分不浪费,估计全不会”等。

二、转变复习观念1.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领会《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帐,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准;四是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方略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方略

》煦脚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从大量化学变化的事实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知识,它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牵动着其他各块知识的学习.因此,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复习是总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围绕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谈几点看法,供同学们参考.一、阔黼夯燃教材是课程标准内容呈现的载体.是命题的依据,因此,概念与原理的复习不能抛开教材去进行.复习之初,同学们可以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读一遍。

尽可能使它们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概念、原理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于原子团、风化、潮解等常识性了解的概念.只要求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对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擘。

江箩缪徐混合物、纯净物等了解层次的概念,要记住其主要内容.并能简单运用:对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单质、质量守恒定律、溶质质量分数等理解、掌握层次的概念,不仅要记住其具体内容,还要对其中的关键字词的内涵再作一次回顾,弄清理解要点。

力争达到透彻理解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知识的结果,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这一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往往包含了许多科学思想和探究方法,对此,我们应多加体验.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分为六步:猜想一实验一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的结论_+从总质量守恒的关系式中删去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物质的质量一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一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该过程中包含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探究式,呈现了科学探究的若干一4一中覃生曩再月刊要素,体会其中思想方法的精妙,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三三、编织两络整体感瓤j化学基本概念分散在各个章节中,为了避免复习的零散性。

我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己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编织概念网络.初中化学的概念网络。

一般从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溶液知识等5个方面去构建.如物质组成的概念网络,可以按以下思路去编织:厂概念厂宏观组成:元素<雯萎萎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物质<厂一概念1,-分子.《基本性质J,【相对分子质量(1沁\微观构成<原子.{黼的区别J L相对原子质量I\离《鬟其他概念网络,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编织.概念网络编织好了,我们对概念的个体认识也就转化为整体感知.兰灌:萤隘理加深理解概念网络的产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重温概念的新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概念加以梳理.1.回忆法.通过回忆.我们可以进一步熟悉概念的表述方式。

化学一轮复习计划与备考建议

化学一轮复习计划与备考建议

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彭英一、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强化基础,狠抓落实;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分清必考与选考的关系,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及习题的难度。

认真研究近五年高考试题,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命题趋向,明确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转变的指导思想,复习中重视培养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学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安排【第一阶段复习】(2016年5月16号—2017年3月初)本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以课标为准,抓好基础,强化落实,力求做到细、全、透、实。

一轮复习是关键,既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又要避免简单重复,要有新意,使学生在扎实复习课标要求知识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和提高。

具体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备注必考内容(必修1)5月16号—7月10号8月15号--9月底包括复习资料阶段测试补救训练必考内容(必修2与反应原理的整合)10月8号—1月20号选修内容(有机、结构)2月6号—3月10号(注:以上时间根据实际可进行调整,对掌握不好的模块可适当延长复习。

)想法:(1)区分必考和选考的关系。

必考部分知识的复习要做到细、实,题型难度和广度要适中,保证不超出课标和考试说明;选修部分的复习要抓重点,特别是能够体现模块特点的知识和题型要强化训练。

(2)采取主体材料和学案导学相结合的滚动式复习模式,在必要时要穿插专题训练和补救训练。

(3)注重几个环节:复习目标明确、问题提出有价值、讲解透彻、拓展到位、训练有针对性、反馈及时有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阶段复习】(3月11号—5月11号)本阶段采用专题复习中穿插学科内综合和理科综合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在第一轮全面、系统、详细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策略

新课程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策略

新课程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复习策略【摘要】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是化学学科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复习中不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要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要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必须着力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一、以生为本,活化基础,构建知识网络1.回归课本并不是死记硬背,应注重领会和理解。

回到课本不是要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识。

在复习中要增强对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按化学《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项地对照过关。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看书的方法,即看什么,想什么,悟什么,再从中提炼精化。

使课本的概念与理论知识问题化、系统化、条理化。

2.注重课本上习题和例题的整合。

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是对知识点最好的诠释,我们在复习时应当注意应用,并进行总结归纳。

例如,高二教材把“盐类的水解”的主要内容在习题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我让学生把习题自己先完成,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最后根据知识点将课后习题进行延伸。

3.重视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在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再生。

重视基础并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理论知识重复一遍,而是要在复习过程中对各种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二、激活课堂,简化复杂规律高三的课堂不能简单机械地把知识加以重复,教师应当精心雕琢每一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真正地投入课堂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激励学生。

其实学生有许多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复杂的规律简单化。

比如盐类水解,有位学生就这样告诉我,水解水解,把水分解(即分解成h+和oh-),虽然是很简单的话语,却将复杂的水解过程简单化了,说明水解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中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的水解。

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和技巧

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和技巧

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策略和技巧化学是一门涉及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学习化学既需要理论基础,又需要实践操作,因此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理论学习策略1. 建立基础知识要学好化学,首先要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

掌握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后续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2. 理解化学原理化学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因此学习时应注重理解原理,而不仅仅记忆公式和定义。

通过思考和解释化学现象的机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

3. 制定学习计划化学知识繁多,学习时可以事先制定学习计划,将内容分为小块逐一攻克。

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并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

4. 注重实践化学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

做实验、观察现象、解决问题,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多做习题做习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通过做题,能够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操作技巧1. 安全第一化学实验涉及许多危险性较大的物质和操作,因此安全必不可忽视。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戴上安全眼镜和实验服,并学习使用实验室设备和急救知识。

2. 视频教学辅助在实践操作时,可以通过观看化学实验的视频教学来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这有助于对实验内容的准确理解,并能够提前了解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实践总结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记录实验过程、所使用的试剂和设备,并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这样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并方便日后查阅和复习。

4. 寻求帮助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应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多和他人交流讨论,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视角和更深入的理解。

总结:学习化学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通过建立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原理、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实践和多做习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对策 共56页PPT资料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高考命题分析及复习对策 共56页PPT资料

2. 加大学科内知识整合的趋势,突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在命题思路上将无机、有机、实验、简单计算相结合,定 性计算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 对化学学科能力进行更深入的考查。 3.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 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4. 重视对表达能力规范的考查 (>40%)
要求学生书写化学用语规范,能准确使用化学实验 仪器名称、实验操作名称。要用元素符号、离子符 号、化学式、电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等化 学用语来规范化表示。以2019年高考II卷试题为例:
试题 重庆 海南 山东 四川 天津 北京 全国 全国 I II
总填 空数
“观”、“察”这两个字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是看的意思, “察”则是想的意思。“观”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不经过思维 加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观察。高考化学试题中有许多试题是考查考 生观察后初步加工的能力的。 如: 高考化学试题中常常出现某些曲线和图形,这些曲线和图形中都包含有大量
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却往往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加工才能发现 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如果对信息加工能力薄弱,则 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
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于 键(填
“极性”或“非极性”)。
(2)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的第 周 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

初中化学第一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第一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初中化学第⼀章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中化学第⼀章复习第⼀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例⼦如:空⽓分离法制氧⽓,⽯油分馏,固体NaOH潮解,浓硫酸吸⽔,浓盐酸挥发,活性炭吸附⽓体,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例⼦如:晶体失去结晶⽔,风化,⽆⽔硫酸铜变成蓝⾊晶体,⽣⽯灰吸⽔,NaOH吸收⼆氧化碳变质,煤的⼲馏,物质分解,燃烧,物质之间相互反应,钢铁⽣锈、⾷物腐败、酸碱指⽰剂变⾊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例⼦如:状态,⽓味,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熔点,沸点,硬度,颜⾊、密度。

化学性质例⼦如;不稳定性,稳定性,酸性,碱性,中性,脱⽔性,可燃性,腐蚀性,活泼性,不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成另⼀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种物质⽣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由⼀种单质跟⼀种化合物反应,⽣成另⼀种单质和另⼀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反应(⼏合⼀或多变⼀)(A+B→AB)分解反应(⼀分⼏或⼀变多)(AB→A+B)常见能分解的物质如:H2O ,H2CO3,C u(O H)2,F e(O H)3,CaCO3,KClO,3NH4HCO3,C u2(O H)2C O3置换反应(单+化→单+化)(A+BC→AC+B);注意:根据⾦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的⾦属能把排在后⾯的⾦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或置换酸中的氢,铁在置换反应中⽣成亚铁盐。

复分解反应(化+化→化+化)(AB+CD→AD+CB)注意:复分解反应发⽣在酸,碱,盐之间。

⽣成物中必须有沉淀、⽓体、⽔⽣成。

第一章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章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 反应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催化剂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缓慢氧化和自然 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爆炸,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书写常见的元素符号 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的应用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符号的含义 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五、溶液
溶液、溶质、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液的导电性 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固体溶解度曲线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过滤、结晶等 风化 、潮解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 联系 离子的含义,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团的概念 元素的含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混合物、纯净物 酸、碱、盐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二、物质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 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HCl)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总复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总复习

第二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总复习(一)【复习目标】1.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基本化学语言【自主学习】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别为、、。

【合作探究】三、基本理论的应用1.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1个水分子由 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

2.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被破坏重新组合聚集−−−→−−−−→−−−→被破坏重新组合聚集反应物分子 新物质四、分子与原子的特点分子与原子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 质量、体积都 ;2. 分子和原子都在 ;3.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

五、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六、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层(K 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排8个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分类元素的种类决定六、物质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根据组成根据组成组成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混合物(多种物质),如:空气,糖水 金属单质,如:铁,铜单质非金属单质,如:硫,磷 (同种元素)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物质金属氧化物纯净物(一种物质)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化合物酸 (不同种元素)⎧⎪⎧⎪⎪⎪⎪⎪⎪⎪⎪⎪⎨⎪⎧⎨⎪⎪⎪⎪⎪⎪⎪⎪⎨⎪⎪⎪⎪⎪⎪⎪⎪⎪⎩⎩⎩碱 盐【质量检测】1.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 .水分子B .氢分子C .氢原子和氧原子D .氢离子和氧离子2.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B .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3. 下列各组物质,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是( )A.金刚石、干冰、氯化钠B.汞、氢气、氩气C.生石灰、硫磺、二氧化硫D.石墨、钨、氦气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

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归纳

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归纳

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归纳如何高效复习化学1、明确任务一轮复习基本是按知识模块与课本的章节顺序综合,梳理知识细节、构建知识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按照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

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准确性。

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2、专题训练、归纳总结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

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按照题型和知识点分类专题练习。

练习时,注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题目“反刍”知识,以知识指导题目。

3、跳出题海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突出主干知识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

注意建立知识之间的练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考和通读课本。

4、限时训练、综合训练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建议学生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劳,做题效率下降。

高中化学复习方法总结1.循序渐进,打好基础,辨析理清概念。

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较好的学习计划,使复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既要全面复习,更要突出重点。

要多看书,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如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

要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高考化学如何复习经验

高考化学如何复习经验

高考化学如何复习经验高考化学如何复习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

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

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

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中学化学知识主要有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

高考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占的比重较大,应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四同”概念、各种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反应类型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等化学基本理论。

元素化合物知识所占的比重在提高,复习整理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结构——性质——用途——存在与制备”的主线,二是抓住常见的元素C、N、S、Cl、Na、Mg、Al、Fe的单质与化合物。

有机化学知识应关注代表物,拓展相互转化,落实各类有机物之间关系,再将反应类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有机实验等知识穿插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化学实验复习应从仪器、药品选择、溶液配制、仪器连接、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制备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

化学计算主要是有关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尽管难度在降低,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等应掌握。

三、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

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演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策略

【 1 ( 0 安 微 )某 固 体 酸 燃 料 电池 以 C HS 体 为 例 】 1年 a O固 电解 质 传 递 H ,其基 本 结 构 见下 图 ,电 池 总 反 应 可 表 示 为 : 2 2 H +0 一 H 0,下 列 有 关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多藐 镑镧 固体敬嶷
在 书 本 中 习 得 这 一 知 识 后 ,在 具 体 的 解 题 过 程 中往 往 会 生 搬 硬 套 ,一 旦 遇 到 0做 电 极 材 料 电 极 反 应 式 均 写 成 上 述 形 , 式 ,不 会 灵 活 运 用 。如 以 下 两 个 例 子 :
基 ” 内容 占化 学 学 科 知 识 总 分 的4 %左 右 ,有 时高 达5 %以 0 0
【 2固 体 氧 化 物 燃 料 电 池 是 由 美 国 西 屋 ( s n 例 】 Wet g i
H ue o s )公司研制开 发的 。它 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 为电
解 质 ,这 种 固体 电 解 质 在 高 温 允 许 氧 离 子 ( )在 其 间 通 o一 过 ,下列 判 断 正 确 的是 ( )
珂墨
基 ”上 的 不 足 。加 强 “ 基 ” 教 学 是 我 们 每 年 高 考 之 后 多 双 要 强 调 的 话 题 。 “ 能 力 立 意 ” 的 高 考 命 题 虽 然 大 量 引 用 以 课 本 以 外 的 知 识 点 和 社 会 素 材 ,但 “ 变 不 离 其 宗 ” ,其 万 考 察 的 知 识 落 脚 点 都 落 实 在 构 成 学 科 基 本 知 识 或 理 论 的 主
地 位 。 据 统 计 ,每 年 全 国 各 地 的 高 考 理 综 卷 中 化 学 “ 双
理 化 ,系 统 化 。二 是 培 养 学 生 应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化 学 问题 的能 力 ,也 就 是 尽 可 能 使 学 生 将 知 识转 化 为 能力 。 例 如 ,在 化 学 电 池 的 内 容 中 ,书 本 上 介 绍 了 氢 、氧 燃 料 电池 。 电池 的 正 极 反 应 式 为 :0 + H,+ e一 4 H 。学 生 ,2 O 4 一 0 一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策略课件(共45张PPT)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6届高三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复习策略课件(共45张PPT)

考试说明的对比(2)
2015年全国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 2015年四川
对 比 指 明 方 向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此段表述在四川考试说明中并无 说明,要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教材中有关催化剂的内容。化学平衡常数虽然是了解,但在全 国卷中却是大热点,6套试卷中仅2013年I卷未涉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表示。
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 (3)理解…(5)了解溶液 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弱电解质 pH的定义。了解溶液的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 酸碱性、溶液中c(H+)和 常数。(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 c(OH-)、pH三者之间的关 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结论:在重视主体教学的基础处上,注意以下细节: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6)理解…。(7)了解难 1、对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必练习太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强化盖斯定律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 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 的应用及计算,注意对△ H=H (反应产物)— H (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的理解 见离子的检验方法。(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值得关注 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继续强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重视金属发生电化腐蚀原理的教学 4、多关注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的定义;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及其计算 5、盐类水解教学,不要归纳完全双水解反应,强化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教学, 强化离子积常数计算的教学。特别关注现有教材与原来教材的新增点! 8.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一、备考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2、 学会用等量代换原理寻找等电子微粒3、比较各种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点精讲(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的一系列元素列为一个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族: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或价电子数(副族)的一系列元素称为一族.第一周期 (2种)三个短周期 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七个周期 第四周期(18种) (七个横行) 三个长周期 第五周期(18种) 第六周期(32种) 一个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21种) 七个主族(ⅠA - ⅦA ) 十六个族 七个副族(ⅠB-- ⅦB ) (十八个纵行) 一个八族(Ⅷ)(含3个纵行)一个零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非金属元素:8-|负化合价|).或 (非金属元素: 最高正化价+|负化合价| = 8零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已达稳定结构,故稀有气体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生化学反应:但与F 2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如XeF 4等化合物,所以其惰性是相对的。

副族元素:全部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副族序数=价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价电子:用来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外层电子以及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二)性质递变规律:(1)同周期元素递变性:Na Mg Al与冷水反应: 剧烈 缓慢与热水反应: 更剧烈 明显且溶液呈碱性 元素周期表元素种数与H+(酸溶液)反应: 很剧烈剧烈较为缓和Mg(OH)2 Al(OH)3与酸(H+)反应:可溶(Mg(OH)2+2H+=Mg2++2H2O) 可溶(Al(OH)3+3H+=Al3++3H2O) 与碱(OH-)反应: 不溶可溶(Al(OH)3+OH-=AlO2-+2H2O)Si P S Cl与H2化合条件高温下,很少部分化合高温加热光照或点燃氢化物稳定性极不稳定不稳定较不稳定稳定最高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及其水化物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的酸(水溶液中) 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同主族元素递变性: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O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1 金非稀2 属金有3 性属气4 逐性体5 渐逐元6 增渐素7 强增强小结: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则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构、位、性的相互关系性质位同化学性质同位近化学性质近主族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除O、F)左→右递变性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决定电子得失能力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四)(五)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无论是原子还是离子(简单)半径,一般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及电子间的排斥力的相对大小来决定.故比较微粒半径大小时只需考虑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斥情况.具体规律小结如下:1. 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即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如:H+<H<H-; Fe>Fe2+>Fe3+Na+<Na; Cl<Cl-2.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即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则半径越小.如:(1)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H->Li+>Be2+(2)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3)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S2->Cl->K+>Ca2+3. 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1)同主族的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论是原子半径还是离子半径从上到下递增.(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Cl(3)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比较时要把阴阳离子分开.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半径.如Na +<Cl -如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是Cl,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 3+(4)如既不是同周期,又不是同主族,比较原子半径时,要寻找到合适的中间者.如Ge 、P 、O 的半径大小比较,可找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中元素为中间者.(N ) O(Si ) PGe因为Ge >Si >P >N >O,故Ge >P >O(六)周期表的应用:(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元素及新物质(农药、半导体、催化剂等)(2)预测元素的性质:① 比较不同周期,不同族邻位元素的性质;② 推知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3)判断气态氢化物的分子构型和分子极性:① 第ⅣA 族:4RH ——正四面体,非极性分子② 第ⅤA 族:3RH ——三角锥形,极性分子,3NH 溶于水呈弱碱性③ 第ⅥA 族:R H 2——折线形(V 型),极性分子,水溶液呈弱酸性(除O H 2)④ 第ⅦA 族:HR ——直线形,极性分子,水溶液呈强酸性(HF 为弱酸)三、知识点小结1、等电子微粒2、比较各种微粒半径的大小3、推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典题分析:例1、(2008四川)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技巧大全整理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技巧大全整理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技巧大全整理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技巧大全化学复习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平常学得比较好,复习重点放在课堂上,自己不另外加班,只对其中自己较突出的弱点予以额外训练,下面给大家共享关于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技巧大全,欢迎阅读!2023高考化学复习策略1、明确任务一轮复习基本是按学问模块与课本的章节挨次综合,梳理学问细节、构建学问网络,而二轮复习则是根据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进行综合训练,所以二轮复习节奏更快、强度更高。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形成学问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

二是在系统把握整体学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培育同学综合敏捷运用学问的学科力量。

解题的过程中,留意提高速度及精确性。

做到既要“对”,又要“快”。

2、专题训练、归纳总结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逐年倾向于“力量立意”,更加注意力量和素养的考查。

同时由于试题数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学问点也比较固定。

所以专题练习可以根据题型和学问点分类专题练习。

练习时,留意归纳总结,反思复习,找出同一类题目之间的共通点,同时构建学问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以题目“反刍”学问,以学问指导题目。

3、跳出题海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把握大量学问并形成学问网络,就必需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突出主干学问相关的题目和题型,新题、难题、偏题适当舍弃。

留意建立学问之间的练习,注意对思维力量的训练,注意对学习方法归纳,并留出时间思索和通读课本。

4、限时训练、综合训练理综化学的选择题并不多,建议同学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对每一个专题模块或者综合训练时进行限时训练,防止大量题海战术时脑疲惫,做题效率下降。

高考化学复习留意事项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化学复习工作高三是高考前最终的冲刺阶段,时间紧急,在这么关键的时间里,同学们肯定要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

要稳定心情,抛开其他杂念,全力以赴地迎接高考。

二、要紧跟学校老师课堂教学,根据老师的指导做好每部分的专项复习在复习阶段,要跟紧学校老师的复习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每个部分的专项复习,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学问板块的典型习题。

初三化学备考计划

初三化学备考计划

初三化学备考计划(一)1.梳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学科知识点较为分散,不进行归纳整理,容易看似一片散沙。

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开启化学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其他知识的基础,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复习课堂笔记,对学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一下梳理,理清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形成知识体系。

2.整理错题,查缺补漏不少同学学习非常刻苦,却发现有些题目总是一错再错,成绩怎么也提高不了。

究其原因,是没搞清错误的根本原因。

听懂了不等于会做,会做了不等于能做对,做对了不等于下次还能做对。

所以,整理错题、查缺补漏对提高成绩非常重要。

寒假是集中整理错题的一个好机会,我建议同学们找出所有的化学试卷,将错题、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法和分析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错题本上。

每天整理一点点,攻克常错、易错点,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窍门。

3.分析模拟试卷,再练同类试题模拟试卷是各区教研员编制的科学、合理并极具参考价值的试卷,覆盖的知识点一般较为全面。

同学们可以在小长假里把各区的模拟化学试卷都找来,进行练习。

同学们可以仔细分析自己在本区化学考试中的失分情况,再做其他区县模拟卷中的同类题,强化巩固,以确保下次再遇到此类题目能拿满分。

初三化学备考计划(二)一、教学要求1、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要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觉等,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

化学复习策略5篇

化学复习策略5篇

化学复习策略5篇化学复习策略篇1一、尽快去找你现在的化学老师,让他告诉你以前学过的最关键的知识点是哪些,然后在短期内补上,目的是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教学进度,能听懂老师讲授的知识点。

要想进步,必须弄清楚导致化学成绩差的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基本的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

有一个地方没弄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没弄清楚,就可能进入“后进生”的行列。

找准之后,赶紧把关键的知识补上。

这里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研究课本与做题的关系。

研究课本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甚至3:7。

“研究课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阅读课本内容,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

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那些平时困绕你的许多问题,答案原来就在课本上!要学好化学,还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一张卷子,能做对60%~70%就达到目的了。

实际上,研究完课本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根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研究完课本,过一段时间后再做题,你不会的题目就会上升到60%。

因此,看书固然重要,做题更重要。

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

二、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难以很好地“因材施教”。

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时候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如果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如:马上追着问老师),不懂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那么,化学成绩不好的同学,该怎么听课呢?策略是:“抢答。

”不怕回答错误,不怕出丑,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

多数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当老师提问时,你一定要积极表现自己,大声说出自己的理解,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策略
韩城市新城二中张秋霞
近年来我省中考化学试题每年都遵从“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正确掌握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关键,在中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分,结合多年来《考试说明》对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依据和范围、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所做的规定,下面谈谈我在这部分知识复习中的几点做法,供同行们一起商讨。

1、关注试题背景来源,归纳考题中出现几率较多的知识点
中考试题中出现较多的知识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依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依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液酸碱度(性)的判断;物质的分类等,试题背景主要来源于报刊文摘、科学杂志、学生实验报告、教辅资料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等,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试题背景中的关键词、句,以获得解题信息,从而准确做答。

2.建立概念网络,理顺相关关系
化学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复习化学基本概念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各概念间的关系,也就是对相关概念按一定的从属关系或衍生关系进行系统的分类、整合,即将教材中相应的概念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将分散在各章节的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碎的基本概念变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均可采用这种方式复习。

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寻求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强化复习的效果。

如复习了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后,要让学生认识元素在这些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其组成与构成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等。

3. 浓缩概括知识要点,强化记忆效果
化学概念和原理是用十分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在复习时不能没棱两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应着重抓住它们的本质,仔细推敲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字和词,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为了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精练定义,浓缩要点。

如复习催化剂的概念时,可将其浓缩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对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等知识可概括浓缩成口诀记忆,浓缩、提炼概念的要点,不仅便于记忆,又能将要点准确“还原”为课本语言。

4.抓住关键内容,揭示知识点间的规律
复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一定要搞清定义中的关键字、词的真正含义,抓住了这些就是抓住了关键,才可能复习到位,切不可把概念复习课上成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

如:复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时应抓住四个关键要素即:一定温度、溶剂100克、形成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四者缺一不可。

又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一定联系。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又体现出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说法。

显然,在复习中要善于寻找概念、原理的关键所在,进而揭示起规律,不仅有助于理解概念,更有助于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去判断是非,解决实际问题。

5.注重概念的比较,准确表达和运用
比较就是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概念和原理的异同。

通过比较能充分认清其间的联系和本质,复习时切忌孤立去讲解概念、原理。

如有些概念是相互依存的,有些概念非常相近,有些概念貌合神离,有些概念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必然联系,所以,我们复习时应进行全面分析,横向比较、纵向联系,找出知识间的异同,理解其实质,防止概念的混淆。

一般要注意比较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音、形、义方面相近的概念,如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2)外延部分重合的概念,如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3)对称的概念,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4)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如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5)似同实异的概念,如饱和溶液与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既可以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可以明确概念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加深记忆,以便准确运用。

总之,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中,一定要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作到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浓缩要点强记忆。

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适当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在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仔细审题,明确描述对象,确定答题依据。

在完成练习时,应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所选试题,同时不要满足做对答案,而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以一道题为突破口,寻找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及同类试题的联系上,力争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