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知识必备 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
1. 通常每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Δt=0.1 s,是为了计算简便.考试题上是几个间隔,要看清.
2. 一般需用长刻度尺读出各计数点的刻度数,求出各计数点之间的间隔.
3.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果只有4个间隔,公式是a=
12
2
a a
+
=
3412
2
()-()
4
s s s s
T
++
.
4. 用图象法求加速度,需用直线拟合各点,图线与v轴交点应为第一个计数点的速度,且为正值.应选相距较远的两点求斜率而得a.
5. 关于操作: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要及时用手按住它.
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
1. 本实验关键点是: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才能体现“等效性”.
2. 要注意: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不超弹簧测力计量程,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用同一标度作图,作图尽可能大些.
3. 要能认准哪个是合力,哪个是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必与橡皮筋共线).
三、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探究)
1. 本实验:需用垫高的方法平衡摩擦力,但不需要重复平衡摩擦力;需用控
制变量法分别研究a-F、a-m关系,再得出综合的结论;一般需作a-F、a-1
m图象;
作图时需用直线拟合.
2. 实验中F应是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用沙袋重力作为研究对象小车的合外力会产生系统误差,如果研究对象选沙袋和小车,则消除了由此带来的系统误差.
3. 作出的a-F、a-1
m图象如果不过原点,说明实验有误差,如果图线是直线,
仍可得出实验结论;作出的a-F、a-1
m图线有弯曲时,一般原因是不满足M≫m的要
求.
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1. 本实验:不需要测重物质量,但应选用重且小的重物做实验,以减小误差;
应用v
n =
1
2
n n
s s
T
+
+
而不是用公式v
n
=gt计算速度;应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计算重力势
能的变化,不可以用同一根纸带求a作为g,又以此计算重力势能的变化,这样会犯循环论证的错误.
2. 如果用1
2mv2=mgh验证,应选取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
3. 实验中因有阻力,重物动能的增加量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即ΔE
k <ΔE
p
,这
是系统误差.
五、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
1.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差异.不是错误,不可避免.
2. 由于仪器不精确、方法粗略、原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特点是测量值总偏大或偏小.
3. 由于各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量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是偶然误差,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
4. 小数点前的“0”不计入有效数字,小数点后的“0”是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