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合集下载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及不变要素假定,一国经济增长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和零增长,因此财政政策仅在短期调节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则无能为力。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合适的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技术约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

我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财政政策创新。

标签: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技术约束财政政策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内生增长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分析,内生增长理论主要的贡献在于将“知识”和“技术”在模型中内生化。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

这样,经济增长就取决于经济系统本身,而不是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是外生的。

但这一时期的增长理论学家主要是在完全竞争假设下考察长期增长率的结论。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竞争假设条件过于严峻,限制了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二是完全竞争假设无法较好地描述技术商品的特性,即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并使一些内生增长模型产生逻辑上的不一致。

为了克服上述内生增长模型存在的问题,从90年代开始,增长理论学家开始在更接近现实的垄断竞争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标志着内生增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及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推出后,在经济学界引起很大震动,但这套理论主要采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考察的是经济的短期静态均衡和比较静态均衡,因而无法分析长期问题和动态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试图将凯恩斯的《通论》长期化、动态化,即试图确定在给定假设条件下实现持续充分就业的条件。

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内,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地前进着,不断地适应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对于如何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现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公共财政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公共财政体制关系到财富和资源的集中和分配,影响到社会公平和正义。

再次,公共财政体制是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机制,直接涉及到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压力: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面临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升级、新形势下的全球化等诸多挑战,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2. 国际财政环境的变化:全球经济化趋势下,国际财政环境的变化和影响不容忽视。

国际市场的变化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公共财政政策,才能不断优化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效率。

3. 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公共财政体制不断改革和创新。

三、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 经济结构的升级: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和巨大发展,但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

公共财政体制要适应新的经济结构,加强与经济结构升级的有机关联,不断拓展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2. 社会发展与治理:在中国的加强治理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公共财政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公共财政体制需要完善预算管理和监管机制,推进目标管理等事项,不断提高财政效益。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

20公共财政概论_章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有小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重点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 (3)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 (6)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 (8)第四章政府消费支出 (9)第五章政府投资支出 (3)第六章社会保障支出 (4)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八章税收 (8)第九章非税收入 (10)第十章公债 (11)第十一章政府预算 (13)第十二章财政体制 (15)第十三章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17)第十四章国际财政 (19)绪论1.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财政学作为研究财政分配关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性。

《公共财政概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2.在新时代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理论。

通过学习公共财政概论, 在引进、借鉴、消化和吸收西方财政学理论有益成分的同时, 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公共财政的运行规律和改革路径, 将促进我国财政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2)学习公共财政概论有助于指导我国财政工作实践。

学习公共财政概论对于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认识政府功能和角色定位大有裨益, 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财政的要求, 正确理解和适应经济社会形态全面进入新时代, 正确认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和财政运行规律, 正确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 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财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3.思考我国进入新时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功能定位。

(1)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新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读《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感想体会

读《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感想体会

读《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感想体会文章标题:读《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感想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加今天的演讲,非常荣幸、非常激动,局党组倡导开展的读书演讲活动,目的在于建设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干部职工不仅在业务上合格,而且在政治理论方面也要有较高的水平,从而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奠定基础。

对此,我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借此机会我就学习《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金部长的《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财政政策的三次重大转型及基本经验。

众所周知,我国于1993年、1998年和20XX年分别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三个阶段,恰好实践了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几种主要形态,这是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首次使用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起到了熨平经济波动,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效果。

《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将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有机地纳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经典理论框架之中,既有对经典理论的借鉴分析,又有对我国现实环境条件的深度结合,丰富和发展了财政政策理论。

金部长的《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闪耀着理论创新的光芒。

全书在总结中国财政政策运用的丰富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较多的财政政策理论新观点,无论是从实践检验或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科学性。

同时,该书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财政政策调控的四条基本经验,即:财政调控必须依据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这是财政政策作用的灵魂和关键;财政调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推动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财政政策必须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取得两大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财政调控始终要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型财政"基本理论及解析

"四型财政"基本理论及解析
外 侧重 于支 持经济 建设 , 从而 建立 既 稳 固平衡 强 大 又有 力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的 新 型 公 共 财 政 管 理
模式。
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与本地经济社
会 发展 水平 、 自然 地 理 区位 、 自身 财 政 能 力 相 适 应 , 到或超 过 全 国各 省 平 均 水 平 , 策 范 围 内 达 政 应 该得 到 的资金 一分 不能 少 , 有 优势 条 件 的项 具 目资金 要 明显多 , 有一 定可 能 的项 目要 努 力争 取
冲击财 政正 常运 行 。 2 .对 于 外 部 职 能 而 言 , 核 心 就 是 财 政 调 其 控投入 要 足 、 控方 向要 准 、 控方 式 要优 、 控 调 调 调
财政收支规模要大 , 就是 财政收入“ 蛋糕 ”
又 大 又强 , 财政 收入 占 G P比重 、 D 一般 预 算 收入 占全部 收入 比重不 断 上升 , 政 收支 总量 连 续跨 财
曷; 通
救济 、 出, 使
民群 ! 面提
力, 形
疫 检
5 门执
£ 会 社
£ 的建
系建 尚, 全 质 和 I
机械 地割 裂为 四个不 同个 体
行要 高效 , 就是 预算 部 门管 理 主体 明
行 动 态监控 有力 , 报 、 通 调度 和考 核 机
同时 , 须 认 识 到 , 为 河 北 省 新 时 期 理 必 作
增 加 , 增项 目要 全力 争取 超过 全 国是 政 府 性 债 务 总 量 可 就 控 , 省综 合债 务率 在 7 % 以下 ; 务 管理 流 程 全 0 债 规范 , 数据 真实 准确 , 管理 机制 健全 , 险预警 措 风 施 到位 ; 债 资金 来 源 稳 定 , 债 准备 金 管 理 高 偿 偿 效 , 保不 因偿 还 政 府 性 债 务 造 成 资 金 链 断 裂 , 确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在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

一、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1.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因为政府的财政支出将增加政府借款,而一旦借款膨胀,将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从而使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进而吸引资本流入,刺激投资和生产,形成了一种平衡机制。

因此,财政政策的调整对经济发展没有正面或负面影响。

2.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投资和消费的总需求下降,导致产出下降,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方式来刺激投资、消费,增加总需求,从而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3.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在某些情况下可对经济增长产生微弱的积极效应。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反应要比财政政策快,财政政策应该是在货币政策不能达到目的时使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因经济建设需要和资源短缺,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国家计划和计划财务方式实施,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全面规划和调配。

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扶持国民经济,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改革开放后的财政政策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政策逐步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制度化,出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结构调整”等的政策目标,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财政政策也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重视,财政拮据问题得到了缓解,政府支出能够更好地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

三、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1.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我国35个省市2003-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

财政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财政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CAIXUN财讯-40-财政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五班 曾舒婉 / 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财政的调控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关键。

同时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影响着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培养更多研究经济发展的专业财政人士。

在教学研究领域,财政教学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创新与挑战。

财政教学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财政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根据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趋势,充分掌握与财政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科学与经济管理等等重要学科的学习。

在财政方面的学习不仅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不断的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在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握国家财政发展的正确方向。

文章对财政教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此来加强对财政教学的重视。

财政 教学 发展前景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面对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财政学这门学科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当代人才的培养主要为了适应现阶段的国情,国家现阶段缺乏大量的财政方面的人才。

目前财政学的教学质量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教师在在发掘学生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创新的基础上努力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财政学的发展现状(1)发展缓慢滞后面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重视和创新财政学人才的培养方式是你尤为重要的。

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财政发展和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现阶段财政学的发展面临着缓慢滞后的危机,因此必须加强重视和培养财政学方面的人才。

就财政本身而言,它与国家的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财政的发展必须依附于国家才能够体现,二者相辅相成。

在一些学术争论中对于财政学的争议很小,因为财政的本质就是调节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以前大多数学术派只注重于对于财政学的学术研究,而往往忽略了财政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摆脱以往理论知识的束缚下,我们应该真正关心财政学的发展道路。

现代财税理论的前沿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现代财税理论的前沿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现代财税理论的前沿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原题为“公共财政‘教与研’的革命:从经验到计量、动态、实验、行为和结构”朱军(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内容提要:通过把握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脉络,结合现代公共财政研究的前沿理论,本文厘清了现代公共财政的重要分支领域。

本文指出,中国的公共财政教学和科研亟需要一场革命。

这一革命就是要把我们的研究视域和方法拓展到计量财政、空间财政、实验财政、行为财政、动态财政、结构模型与公共政策评估等方面。

为了对接国际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域,本文指出我们必须革新传统的公共财政课程体系。

据此,本文提出了改革公共财政专业课程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教学研究;工具方法;改革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80(2014)04-0084-06一、引言财税前沿理论的探讨和总结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对于财政学的理论研究、教学革新、决策咨询的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方法论意义、学科发展意义和政策启示意义。

当前,现代财税理论的前沿发展呈现出浓烈的学科融合化、专业化、及其融合专业化的特征。

目前的财税基础理论已向计量财政、空间财政、实验财政、行为财政、动态财政、结构模型与公共政策评估等多个方面拓展,可以称之为进入了一个“新财政学”的时代。

这对于我国的财税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对于我国相关财税政策研究的内容革新和科学依据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背景和方法论支撑。

总体上,目前中国财税专业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背景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

截止到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含税收)教学和研究的内容转换、方法转换和人才培养方案转换仍没有完成。

这可以集中体现为所培养人才的国际化研究素养缺乏,体现为与国际对话和接轨的困难,体现为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层次较低!甚至可以说,在绝大部分的财经院校,现代财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体系还没有系统的展开。

财政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财政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财政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国家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的学科,愈发显得重要。

财政学不仅关乎国家财政可持续发展,还与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财政学问题,探索有效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财政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分析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回顾财政学的历史发展,探究其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学派,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估和效果分析:通过研究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评估不同政策手段的效果,并探讨改进财政政策的途径和方法。

3. 财政体制改革问题:从我国财政体制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变革和创新。

4. 财政学与可持续发展: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手段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和评估财政学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国内外财政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获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资料。

2. 分析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通过对财政学领域的经典论著和学界研究成果的分析,论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发展历程。

3. 评估财政政策效应: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指标为切入点,评估财政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4. 探讨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分析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以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财政工作创新经验分享

财政工作创新经验分享

财政工作创新经验分享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财政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成为了财政工作的关键。

在多年的财政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创新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理念创新传统的财政工作理念往往侧重于收支平衡和资金分配,而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树立更加全面、科学、可持续的理念。

首先,要强化绩效理念。

不再仅仅关注资金的投入,更要注重资金的产出和效果。

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对每一项财政支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估,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次,树立风险意识。

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政风险,我们要加强对债务风险、财政可持续性风险等的监测和评估,提前制定应对预案,确保财政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要坚持服务导向。

财政工作要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主动服务于政府的重点工作和民生需求,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财政服务。

二、制度创新制度是保障财政工作规范、高效运行的基础。

我们在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推行零基预算,打破以往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和绩效目标来安排预算,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加强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二是财政资金统筹整合。

打破部门和项目之间的资金壁垒,将分散在各个领域的财政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例如,将涉农资金整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建立财政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政策等方式,激励地方和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三、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财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财政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我们可以实时掌握财政收支情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财政学作为一门研究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财政基本理论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我国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调控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财政政策从过去的重点是稳定经济增长,到现在的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从过去的短期调节,到现在的更加注重长期稳定。

这些都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调控方面进行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资金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财政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管理财政资金,我国财政基本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我国开始注重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加强财政绩效评估,以及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这些创新与发展的举措有助于提高我国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财政政策的制定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在过去,我国财政政策主要以宏观调控为目标,而现在,我国财政政策越来越注重结构性政策、信用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我国鼓励创新创业的财政政策,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此外,我国财政政策还注重注册制改革、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以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金融领域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体系的完善,我国财政基本理论也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例如,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审慎管理、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此外,我国财政基本理论还关注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财政基本理论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创新与发展。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入门:了解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一门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国家财政资源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财政学的核心内容。

一、财政学的概念与发展财政学是研究财政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财政学的发展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开始探讨财政领域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财政学的基本原理1. 财政平衡原理财政平衡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应保持平衡,即收支二者相等。

财政平衡的实现,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控制财政支出。

财政平衡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财政稳定原理财政稳定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财政稳定是维护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稳定的财政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3. 财政效益原理财政效益原理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应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财政决策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益性和效率性,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财政活动的最大效益。

4. 财政公平原理财政公平原理是指国家财政在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上应遵循公平原则。

在财政收入分配中,应确保财政负担的合理分摊,避免财富的不平等现象。

在财政支出中,应重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实现。

三、财政学的研究内容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且深入,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具体而言,财政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1.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从税收、非税收入和财产收入等渠道获得的资金。

财政收入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对于国家财政运行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财政思想经历了不断的演进与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从财政管理的初级阶段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财富积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

财富积累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没有明确的财政思想,财富的积累主要依靠战争、征服和掠夺。

人们通过征收农民的税收和向国民征收贡品来积累财富,以维持国家的运转。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追求财富的集中,没有明确的财政制度和政策。

财政管理阶段是财政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财政计划和预算管理。

公元17世纪16世纪的经济学家如孙中山等开始将财政管理从政治
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理论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强调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追求财政管理的高效性和透明度。

财务管理阶段是现代财政思想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注重财政活动的效益、财务监管和责任管理。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财政理论和方法,如财政监管、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注重财政公平与效益兼顾,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来说,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财富积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阶段。

从一开始的财富的集中到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
衡,再到关注财政活动效益和财务管理的科学与规范,财政思想在不断发展中促进了财政制度的进步。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财政思想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挑战和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

财政领域改革发展历程

财政领域改革发展历程

财政领域改革发展历程财政领域改革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财税体制、深化财政改革、打造创新型财政体制。

第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财政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1980年代初,实行了由集中统一经营变为组织个体经济联合经营模式,从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条例,加强了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设,提高了财政收入的管理水平。

这一阶段的财政改革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

在此期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财税改革措施,如建立了现代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改进了税制、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等。

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支持。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

这一阶段,中国致力于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加强了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在此期间,中国扩大了财政政策的调节力度,加大了财政支出的投入力度,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财政监管和风险防控,提高了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

这一阶段的财政改革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第四阶段是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打造创新型财政体制。

中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了财政资源的投入效益。

同时,还加强了财政与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结合,推动了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财政改革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中国的财政领域改革发展历程经历了初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财税体制、深化财政改革、打造创新型财政体制四个阶段。

通过这些改革,中国的财政领域实现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科学化的现代财政管理模式的转变。

这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

财政基础理论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分析当前财政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政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进行阐述,明确财政基础理论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分析当前财政基础理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财政制度不健全、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透明度不高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财政基础理论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包括优化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效率、增强财政透明度等。

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本文提出加强财政基础理论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和思路,推动财政理论创新与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财政基础理论的新要求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财政基础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对财政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财政基础理论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解释和指导财政实践。

传统的财政理论往往侧重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财政基础理论需要更加注重财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财政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步提升。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财政基础理论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既要确保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动力,又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政府如何收入、支出以及管理财政资源的学科。

它涵盖了公共财政、税收、预算、债务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制定财政政策具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着重介绍财政学的几个重要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财政行为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等。

财政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社会公平,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收入理论财政收入是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财政收入理论研究了税收的本质、税种分类和税收影响等问题。

其中,边际税率理论和最优税收理论是财政收入理论的重要内容。

边际税率理论认为,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边际税负来确定税率,以实现效益和公平的平衡;最优税收理论研究如何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实现税基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三、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是政府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

财政支出理论研究了政府支出的决策机制和效应。

其中,公共产品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是财政支出理论的重要内容。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提高经济效率;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了如何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和财富的公平。

四、预算理论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财政收支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过程,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预算理论研究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问题。

其中,绩效预算理论和公共债务理论是预算理论的重要内容。

绩效预算理论强调预算应以绩效为导向,注重结果导向和责任追究,提高财政使用效益;公共债务理论研究了政府发行债务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债务管理。

财政全域国家治理: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框架

财政全域国家治理: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框架

服 务 于建立 全 面渗 透和 优 化 经济社 会 生活 的现代 财 政 制度 的基 本认 识 , 强调 这 一框 架是
新历 史时期客 观现 实需要 与 时俱 进 财政 理论 创 新所 引发 的逻 辑性 延展 。
关键 词 : 财政 全域 国家治理 理论框 架 理 论创 新 现代 财政 制度
中图分类号 : F 8 1 2
论与 时俱 进 的创 新命 题 。基 于财政 基 础 理论 层 面 “ 国家分 配论 ” 、 “ 社 会 集 中分 配 论 ” 的 本
质认 识和 “ 公 共财政 ” 、 “ 民生财政 ” 的型 态认 识 , 论 述 了财 政是 现代 化 “ 五位 一体 ” 国 家治理
的基 础 、 重要 支柱及 全 面 改革 的 支撑 , 进 而提 出创 新 构 建“ 财政 全 域 国 家治理 ” 理 论框 架 以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 建设 规 律 的认 识 , 适应 我 国发 展 阶 段变化 、 顺 应 人 民群 众 万众 期 待 、 丰 富 治 国理 政 理
的先导因素。首先 , 维护国家政权体系正常运转 , 保 障坚强的军事 、 国防力量 , 是 安全和稳定 的基本要 求 。没有财政资金投入军 队、 国防等建设这些便无
实践 相 互 促进 、 相互 适 应 。党 的十八 大 和 十八 届 三
中、 四 中全 会 提 出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 全 面依 法 治 国的
总 目标 ,新 一 轮 呼 唤 理 论 创 新 的客 观 需 要 正 在 生
理” 理 论认 识框 架 。


成, 已有 的财 政 理 论 需 以其 创 新 发 展 , 在 国 家 治 理 现代 化 的角度 来 指 导财 政 实 践 , 并促 进 财 政 工 作 的 现代 化 ; 需 要 紧 密结 合 现 实生 活 解 释财 政 与 国家 治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财政政策的演变也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复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1.增强财政作用(1978年-1991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财政开支的政策操作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增加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加强早期粮食、棉花、油料、煤炭、铁路等领域的投资。

在这个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强财政作用的文件和政策,比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三线建设、债务管理系统改革、地方税制改革、销售税改革、公共财政制度的更衣等。

2.公共财政初级阶段(1992年-1996年)在经济转型期,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财政体制也面临了转型的历史使命。

在这个时期,中国采取了分税制,即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征收不同种类的税收,并由中央政府决定税收的收入分割比例。

这一改革使得税收体系更加规范和健康。

3.经济困难时期(1997年-2002年)在经历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等严重货币危机后,中国的财政状况也开始变得严峻。

为了应对困难,中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减税、增加财政投资等举措。

4.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2003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财政利用效率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向现代化阶段转变。

此时,各地方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的有效度及其影响力特别重要,中国政府早期就开始加强重大项目的财政支持,并建立财政投资机制。

二、中国财政政策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拉动需求中国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实现了不同领域的投资增长,扩大了投资规模,拉动了需求,推动宏观经济不断改善。

2.促进经济稳定和金融保障在经济波动时期,财政政策发挥了稳定作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政策相结合,能够协调的调节和抑制一些无序的波动,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

3.形成良性的财政体制通过推进分税制、整合地方财政等措施,逐渐形成了良性的财政体制,为财政资源的配置和适当分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

关于财政理论发展源流的概要回顾及我的“公共财政”观前言财政理论是财政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财政收支的规律,探讨财政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的学说体系。

财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财政理论的发展源流进行概要回顾,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下我对于“公共财政”这个不可或缺的概念的看法。

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古代财政理论古代的财政理论主要集中在两条主线:一是如何增加国家收入;二是如何节约开支以满足需要。

中国的经济理论家和政治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对财政理论的探索,其中往往涉及国家税收的问题。

古代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财政学”,并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的公共财政理论。

现代财政理论现代财政理论起步于欧洲,特别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

这个时期是历史上的“金融革命”时期,特别是从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大卫·李儒斯通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等经济学家的作品的发表,这些著作中开始有了涉及财政的内容,成为了财政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家财政力量的不断增强,财政学这个学科逐渐从单纯的政府财政管理进化为国家财政管理,对于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这个时期的财政理论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并开始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

当代财政理论财政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与演进。

当代财政理论强调财政管理的现代化,从财政制度的角度来探讨重点财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等等。

例如,加拿大经济学家马丁·菲斯特等人提出的“新财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和“新公共经济学”等新的领域,推动了财政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也被称为国家财政,是财政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既包含为公共目的而筹备和运用国家资金和等财产资源的行为,也包括制定和推行财政政策和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等等。

新时代下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创新

新时代下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创新

新时代下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创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时代下,财政金融政策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这里,我们就从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金融创新政策等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创新。

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决定国民经济总量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

在新时代下,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创新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

在这个方面,我国有以下几点创新:1、结构性降低税率,利于市场经济发展。

2018年,我国正式推出了个税改革,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结构性降低税率,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购买力,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2、积极推进财政税收改革,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新时代下,我国财政税收改革越发积极,在改革中,政府借鉴了一些先进国家的经验,逐渐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同时也促进了税收征管研究和技术的发展。

3、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工具就是通过增加财政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时代下,我国财政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政府还针对重点基础设施领域,扩大PPP合作,支持地方政府开展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维护货币稳定的政策。

在新时代下,我国也有了货币政策的创新,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信贷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加强了对银行信贷管理监管,以遏制信用卡、P2P网贷等不良信贷的违规行为,维护金融稳定。

2、优化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保障供需平衡。

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金融稳定,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也进行了优化调整。

此时,央行采取的逆周期调控和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手段越来越多,以保障供需平衡。

3、加强汇率政策的精细化管控,保障汇率稳定。

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关键部分就是汇率政策。

在新时代下,我国逐渐降低跨境流动性风险,优化外汇管理,加强汇率政策的精细化管控,以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的话语权,使我国汇率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财政差不多理论的创新与进展
近几年来,财政差不多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之争的浅层次上较多,创建有利于指导财政改革和进展的差不多理论不足,在许多情况下,回答不了许多财政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

探究财政差不多理论的创新,一个视野、一个立足点、一个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创新财政差不多理论,有八个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作出科学的回答。

创新财政差不多理论体系的中心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财政差不多框架。

一、改变思维方式,推进财政差不多理论的创新与进展
近几年来,财政差不多理论的研究,在坚持国家分配论,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论的基础上,取得明显的进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财政差不多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之争的浅层次上较多,而从中国国情动身,采取继承、扬弃、创新的方法,创建有利于指导财政改革和进展的差不多理论不足;不是固守传统差不多理论不放,确实是照搬照抄外国的一套,即所谓“食洋不化”。

在许多情况下,运用传统
的、陈旧的观念来面对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回答不了许多财政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

因此,中国财政差不多理论往何处去,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话题,而是到了非正面回答不可的时候了。

探究财政差不多理论的创新,一个视野、一个立足点、一个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假如不了解世界进展的新趋势,不明白得国内进展的新特点,研究财政差不多理论必定是坐井观天无的放矢,犹如瞎子摸象,自以为是,达不成差不多的共识。

例如,当今世界主导产业信息化、农村人口都市化、经济进展多极化、贫富差距扩大化的趋势,从多方面阻碍一国财政经济的进展。

又如,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短期内不易缓解,国家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供求关系深刻变化的时期。

再如,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的迅猛进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进展的新动力,政府和财政面临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挑战是空前的。

这些既为财政差不多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又为其进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立足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实际,坚持用市场经济方式进展生产力,着眼于依靠进展的理论解决难题,这三大基点或动身点不可忽视。

因为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要紧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大力进展生产力,是一个伟大的制造;只有立足进展、促进进展、加快进展、扩大进展,才能打开所有困难的大门。

财政差不多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革新思维方式,摆脱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束缚。

例如,学会从全局观看财政,从财政把握全局,跳出财政之外观看财政问题;学会从国际、国内比较中,认识国情、省情,提高驾驭宏观财政运行的能力;学会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一般分析和局部分析等分析方法,按系统、分层次,综合运用于财政差不多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做到方向明,思路清,路子对,创新不断深入,理论之树常青。

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创新财政差不多理论,不从创新思维方式入手,不了解科学进展的前沿,不明白得知识正在日新月异地实现重组,是专门难推动理论自身的进展的。

二、中国市场经济下创新财政差不多理论的若干难点
紧密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创新财政差不多理论,有下列八个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作出科学的回答:
1.市场经济存在财政以什么为前提?一般认为是市场失灵所决定的。

但在现实条件下,政府失灵也时有发生。

因此,关注总供求失衡、经济周期波动,重视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防止信息不充分、资源整体优化配置不当,操纵收入分配不公、缩小地区进展不平衡差距等,是政府和财政所认同的头等大事。

2.财政与什么最有本质联系?一般认为与国家或政府有着本质的联系,事实上国家和政府虽有差异,但经常交叉使用。

全世界都在重新考虑政府和改革政府。

国家经济进展水平高,政府职能作用的范围就小,财政经济治理的权限就小,直接配置资源的比例就低。

美国信奉“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但它和市场增长、财政的关联,却是不可分割的。

假如把财政的本质联系一头与政府(或国家)作为全然的发动者相联系,一头与市场的内在联系作为存在的前提条件相比较,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财政,它和政府、市场之间的双重本质联系,也有其客观必定性。

有人提出财政与再生产之间存在本质联系,这和生产力进展的总前提是一样的,属于另一层次的问题。

因为没有社会再生产的运行、没有生产力的进展,国家(政府)、财政、市场等都不复存在。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中,始终处于分配的中间环节。

3.财政具有哪些特点?市场经济下的财政特征概括为政府主体性、公共产品性、利益机制性、公平效率性,以区不于政府其它的经济活动是较切合实际的。

这就把传统的财政“三性”(国家阶级性、无偿性、强制性)进行了全面创新,并深化了对市场经济下财政特性的认识。

4.财政是干什么的?西方财政理论将之归纳为合理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增长三大职能。

我国理论界强调增加宏观调控职能,即四大职能,也是有讲服力的。

表明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要紧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去干市场、企业干不了也干不行的事。

因此,财政职能的理论占有重要地位。

5.财政的功能或作用是什么?从财政与政府、市场的双重本质联系考察,它具有对政府机器运转的公共需要的保证作用;对财源开发及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