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
中医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青壮年偶发。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骨科学》(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第三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
(3)伸拇(趾)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胫后肌腱及跟腱反射减弱。
(4)X线平片排除其它腰椎病变。
(5)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相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紧涩或脉弦。
2、风寒湿痹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中医适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
• 3、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
• (1)超短波治疗:具有促进无菌性炎性水肿吸收的作用。电极放置于腰部肾俞穴、八髎穴或足太阳膀胱经腰腿部阿是穴,温热量。每日治 疗1次,每次30分钟。
• 2)腰部推拿:患者俯卧,在患侧腰部及下肢采用轻柔的揉法、点按及弹拨法等手法,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 而加速了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3)腰部扳法:采用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操作 时,腰椎及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缓解压迫。
中医适宜技术腰椎间 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 中医病名:腰腿痛 •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准》。
•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 (2)常发生于青壮年。 •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
• 4)中药离子导入:采用本院自制的黄藤酊、活血通络酒等,利用温热中低频治疗仪(康本龙)促进药物电离子的渗透,起到舒筋通络祛湿 止痛之效。电极放在腰部两侧肾俞穴、臀部两侧环跳穴,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20~30分钟。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诊断惯例一、概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害、破碎、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隶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惹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痛苦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围。
该病好发于 25-50 岁青壮年,宽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久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常见,病由于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致使椎间盘退行性变,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上常以L4-5、L5-S1 椎间盘突出最为常有。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四周硬膜囊,静脉丛等致使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1、腰痛多半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 2/3 交感神经和 1/3 躯体神经构成,连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迟缓的腰背区限制或宽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歇息后可减少。
2、坐骨神经痛大部分突出部位在 L4-5 和 L5-S1 椎空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少痛苦症状,所以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半患者不可以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添时,则引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辈有少量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惹起涉及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 L2、3、4 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痛苦。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惹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痛苦,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地区皮节散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加可惹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痛苦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歇息短临时间后,症状减少,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四、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属中医学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肌腰骶部的钝痛,平卧时减轻,活动后加重,重者呈痉挛性剧痛,这主要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
严重者可呈电击样。
一般多发于单侧。
这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早期神经根底部的炎症化学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症和消退后机械性压迫往往出现麻木或下肢发凉。
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一般可出现胫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现足下垂。
继发产生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破行。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突出较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
【诊断要点】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四)针灸疗法
(1)主要穴位采用腰椎夹脊穴、膀胱经穴和下肢坐骨神经沿线穴位,可辅助脉冲电治疗。急性期以每日针1次,以泻法为主;缓解期及康复期可隔日一次,以补法泻法相互结合,配合患者四型辨证取穴。
(2)腹针及平衡针治疗,根据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辨证取穴。
(3)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雷火灸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2)斜扳腰椎法:患者健侧侧卧,患侧在上,患侧的下肢屈曲,腱侧下肢伸直。术者站立其面前,肘部弯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侧肩前方向向外推动,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内扳动,调整患者肩部以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渐旋转,扭转中心正好落在病变腰椎节段上。当将脊柱扭转致弹性限制位时,术者可感受到抵抗,适时做一突发有控制的扳动,扩大扭转幅度3°~5°,可听到“咔嗒”声响,一般表示复位成功。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动要“轻巧、短促、随发随收,关节弹响虽常标志手法复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弹响。
(五)物理治疗
蜡疗、激光、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等,可根据患者情况每日予以单项或者多项选择性治疗。
(六)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明显增强患者腰腹肌肌力和腰部协调性,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有利于维持各种治疗的疗效。急性期过后,即开始腰背肌运动疗法,主要有: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属中医学“痹症”范畴,主要是由于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寒湿之邪属阴,性寒冷而凝滞,致使经络气血闭阻不通。
临床上主要以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要症状。
二、治疗方法1.穴位刺血拔罐【主穴】肾俞、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患侧阳陵泉、丰隆、环跳、承筋、委中、承山。
每次选3〜4个穴。
【操作】穴位皮肤用75%乙醇消毒后,用梅花针中度手法叩击消毒部位5分钟,至微有血珠渗出,然后用闪火法拔罐,使每个穴位出血2~4mlo每隔3天1次,21天后观察疗效。
起罐时手法要轻缓,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去皮肤表面血液,局部用75%乙醇消毒,并注意局部皮肤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2.穴位注射【主穴】患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两腿伸直,充分暴露腰部月俞穴,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液常规消毒穴位后,用20ml注射器带7号腰穿针吸取亚甲蓝注射液ImI(IOmg),利多卡因10m(0.2g),以90°垂直刺入大肠俞L5寸,提插捻转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3ml缓慢注入穴位,继而将针缓慢退至皮下,针尖斜向上45。
指向气海俞,进针约2.5寸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3ml,继而将针缓慢退至皮下,针尖斜向下45°指向关元俞,进针约2.5寸有酸麻胀感后,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3ml。
注入药液后患者俯卧休息15~30分钟。
其他部位痛点以上述药液配比方式配药后行局部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
3.耳穴压豆【主穴】腰椎、肾、神门、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枕。
【操作】每次取3~5个耳穴行耳穴压丸进行治疗。
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推拿疗法【操作】患者取俯卧位,首先采用攘、推、擦、弹、拨等手法作用于腰部、臀部及下肢,重点是胆经和膀胱经循行路线;然后用拇指按揉或一指禅作用于病变相应节段的夹脊穴、腰阳关、十七椎、委中,手法要求深透。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六: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腿痛合并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或有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
3.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放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检查或MRI检查等。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舌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考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1、腰痛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 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 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乂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髄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
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贵: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敬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根前型:髄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中央型:髄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中中央型:髄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圉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娇娇.lnk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 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1 诊断标准:(1)多数病人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2)下腰部疼痛或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3)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4)病变棘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的放射痛;(5)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6)患侧腰5或骶1神经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7)腰椎平片和CT检查提示。
⒉证候分类及辩证治疗2·1 气滞血淤 证候特点:多有明显外伤史。
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淤,行气通络止痛。
处方:立安散(《伤科汇纂》)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元胡、肉桂、茴香、杜仲、乳香、没药、丹参、桃仁、苏木各10 g,三七6 g (研细冲服)、川芎8g、木香5 g等。
按语:腰脊损伤,淤血阻滞,气血失畅,故腰部剧痛,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脉涩均为淤血之症。
方中当归、元胡、肉桂通行气血止痛;木香、茴香行气止痛;当归、桃仁、苏木、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活血化淤,行气通络止痛之功。
2·2 风寒湿痹 证候特点:多无明显外伤史。
多说不出发病原因,系逐渐感到腰腿部重着疼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时向下肢放射,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皂独附姜汤加减。
常用药物:皂刺、薏苡仁各30 g、姜黄、苍术、桑寄生各15 g,独活、制附子、防己、牛膝、地龙、土鳖虫、川续断各10g,肉桂6g等。
按语:肾气本虚,风寒湿三邪气杂至,寒湿留着腰部,寒主收引,湿性凝滞,故腰腿重着,转侧不利。
苔白腻,脉沉缓均为寒湿留着之象。
本方以皂刺为主,具有良好的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制附子、独活、肉桂、姜黄、苍术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通络;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牛膝、地龙、土鳖虫祛风活络,通痹止痛;薏苡仁、防己健脾除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整理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定? 义】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
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 因】一、传统医学: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二、现代医学:???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
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l、突出前期: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 【分? 类】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 001.1~001.9—94;的有关诊断。
病史:一是外伤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临床表现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
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2、辅助检查(1)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
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的等。
(2)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三、辨证分型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4.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一助手于床头抱住患者肩部,另一助手拉患者两踝,对抗牵引数分钟。术者用拇指或掌根按压痛点部位。按压时结合两助手牵引力,增加按压的力量。
(4)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及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抬。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中医骨伤专科诊疗规范20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规范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组织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它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的腰痛,并带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中医学称为腰腿痛或腰痛连膝,好发于20- 30岁青壮年。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一般由臀部开始,向下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以至足背足根足指,疼痛区较固定,严重者大小便失常,失禁。
(二)体征1、脊柱姿势:腰椎过度前凸,侧凸,腰椎曲线平直或反张。
2、脊柱运动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明显。
3、压痛点或放射痛,一般在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4、直腿抬咼及加强试验(+)o5、股神经牵拉试验(+)o6、颈静脉压迫试验(+ )。
7、受压神经根支配区皮肤节段出现感觉改变。
&腱反射改变一般为减弱。
9、肌萎缩及肌力减退,见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
三、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中国骨伤科病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四、治疗(一)内治1、中药辩证治疗(1)血瘀型腰腿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转侧不能,咳嗽时加重,间有便结溺清,烦躁口干,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当归。
(2)寒湿型腰脊冷痛,肢冷无力,按有定处,有时觉下肢麻木重着,得寒痛剧,遇热痛减,溲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微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
乌头、附子、麻黄、细辛、桂枝、干姜、甘草、蜂蜜。
(3)风湿型腰背疼痛,痛引下肢,肌肤麻木,痛无定处,走窜不定,与天气变化有关,伴有微恶风寒。
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虚细。
治法:祛风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
独活、防风、川芎、牛膝、桑寄生、秦艽、杜仲、当归、茯苓、党参、熟地黄、白芍、细辛、甘草、肉桂。
腰椎间突出症中医诊疗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
2. 体征:腰部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加强实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等。
针灸和推拿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中药内服和外敷则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规范
椎间盘功能
保持脊柱的高度 连接上下两椎体 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
缓冲作用
维持侧方关节突的距离和高度 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椎间盘功能
LDH发病原因
腰穿
过渡负荷 诱 发 因 素
纤维环破裂 LDH 脊柱畸形/生理曲度改变 髓核突出
长期震动
急性损伤 年龄 遗传因素
椎间盘退变的过程和生物化学改变
• 椎间盘突出、髓核下游离(MRI:T2W1)
临床表现与诊断
腰 痛 急性突出时是剧痛,也可以缓慢 出现下腰背和腰骶部局限或广泛钝痛。
坐骨神经痛
解剖:坐骨神经由腰4、5和骶1、2、3的前 支组成。
常为腰4-5、腰5-骶1突出,故出 现坐骨神经痛。多在弯腰运动中突然 出现,由腰部到臀部、大腿后侧和小 腿外侧的放射痛。当咳嗽等腹压增加 时,诱发或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腹股沟痛
特殊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 (Lasegue 征及Braqard征)
•健侧抬高试验(Fjersztajn 征) •仰卧挺腹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屈颈试验(Lindner征)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CT和MRI
X线造影
其他检查
B型超声检查
电生理检查
相关鉴别: 1.纤维组织炎:肌肉、肌筋膜、腱膜、韧 带,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
6.X线表现: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 病变椎间隙变窄,相邻边缘有明显骨 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 部位及程度。
2
现代医学对LDH的认识
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 内因
椎间盘发育上的缺陷
解剖因素 劳损
病 因
外因
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规范
定义: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称为偏痹、腰腿痛。
常见于L4—5及L5—S1间隙。
【病因】
一、传统医学: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l是外伤;2是劳损;3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4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
二、现代医学:
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
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③、寒冷刺激。
【病理变化】
l、突出前期:
髓核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纤维环反复损伤、变薄、产生裂隙,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无放射性下肢痛。
2、突出期:
神经根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
3、突出晚期:
①、突出物纤维化、钙化。
②、椎间盘整个变性,纤维环皱缩,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
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③、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萎缩,其支配区运动、感觉丧
失。
④、黄韧带肥厚为继发病变。
⑤、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间盘突出后,椎间隙变窄,椎
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加。
⑥、继发性椎管狭窄。
【分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间盘的后外侧,压迫神经根,引起放射
性腿痛。
①、根肩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肩部),将神经根向后
侧挤压,脊柱多向健侧弯,向患侧突。
②、根腑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腋部),将神经根向后外
侧挤压脊柱多向患侧弯,向健侧突。
③、根前型: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向后侧挤压,脊柱
生理前突消失,前后活动均受限,多无侧弯畸形。
2、中央型突出
①、偏中央型:偏于一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
受压,但一侧较轻,一侧较重。
②、正中央型:位于正中央,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
大小便功
能障碍,鞍区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
①、根性放射痛。
②、疼痛与腹压有关。
③、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①、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②、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③、反射:L4一5胫后肌L5一S1跟腱L3一4膝。
二、常用检查方法及体征
1、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3、屈颈试验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腰椎正侧位片
①、腰椎外形改变:侧弯畸形、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严重可后凸。
②、椎间隙宽度改变:椎间隙可变窄、间盘退变。
③、椎体前后上下缘骨质增生,呈唇样突出。
④、小关节突增生肥大硬化;为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继发变化。
2、CT 可清楚地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3、MRI 可更细致地显示间盘、神经很及其神经周围的硬膜囊外脂肪等组织。
【诊断】
(一)、需解决的问题
1、肯定腰腿痛确系由间盘突出症引起、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
瘤、脊椎滑脱、脊椎裂等疾患。
2、确定突出的平面,明确定位。
3、确定突出的类型。
4、有无合并疾病的存在、椎管狭窄、滑脱。
(二)、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史,多数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放射至小腿或足,腹压增加疼痛加重。
3、棘突间有明显压痛点,同时向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及反射改变。
病程长者可出
现肌萎缩。
5、X线片排除腰椎其他病变。
CT显示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鉴别诊断】
1、骶髂关节劳损:无明显放射痛,无肌力、感觉及反射改变,压痛点在骶髂关节,不在棘突旁。
2、梨状肌综合征:臀部压痛、臀肌萎缩、无棘突压痛、梨状肌紧张。
3、腰椎结核:结核症状: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加快,X线片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
4、椎管肿瘤:椎管内肿瘤、椎管外肿瘤。
渐进加重,与腰部活动无关,休息也不能缓解.MRI可鉴别。
5、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弯腰痛缓、症状多、体征少。
【治疗】
一、保守治疗
1、适应症:
①、初次发作,或病程短者。
②、病程较长,但症状体征较轻者。
③、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
④、不能施行或不同意手术者。
2、方法:
(l)、理筋手法:牵引按压法、颤腰法、斜扳法。
(2)、固定方法: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大小便均不应坐立:2~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
(3)、骨盆牵引:用于初次发作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期。
(4)、三维正脊异治疗:用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或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
(5)、硬脊膜外腔连续滴注治疗:%2利多卡因5-8ml+地塞米松5-10mg+水溶性维生素1支+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肌酐0.4+维生素B1 0.1mg+654-210mg,每日滴注1次,连续7天。
(4)、练功活动:飞燕点水、仰卧搭桥、三点或五点支撑法等。
(5)、药物治疗:
①、辩证施治
a、肝肾亏虚型腰腿酸痛,膝软无力,劳累后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或补肾壮筋汤加减。
偏阴虚者面色潮红,咽干喉噪,倦怠无力,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苦,脉细数,治宜滋
补肾阴,方用四物汤合左归丸。
b、外邪侵袭型偏寒湿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治宜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
偏湿热者腰腿灼痛,腿软无力,遇热或雨天加重,恶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
濡数,治宜清热除湿,方用二妙散加减。
c、气滞血瘀型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舌质暗,脉弦紧。
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
府逐瘀汤加减。
②、中成药可给内服腰痛宁,静点红花注射液成舒血宁注射液等活
血化瘀类药物。
③、外用药局部中药热敷,外用奇正用痛贴膏等。
④、西药症状轻者可用芬必得、鲁南贝特等;症状严重者,可采
用脱水疗法(20%)甘露醇250毫升日一次静点,连用三天后停药)。
(6)、针灸疗法:常用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后溪、太冲。
每次选用3~5个穴位。
(7)、其他疗法:理疗配合中药透入、微波热疗等。
二、手术治疗
适应症:
①、至少三个月的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②、有不完全性截瘫症状者。
③、合并脊柱滑脱者。
④、其他原因不能进行非手术治疗者,但必须影像学上证实有明确的
突出物压迫神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