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邕江北岸(北大桥)城市设计总结

合集下载

流域水环境规划案例

流域水环境规划案例

流域水环境规划案例——邕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现状邕江是过境河流郁江在南宁市的一段,穿越南宁市城区中心,为南宁市最大河流。

邕江河段全长134km,流域面积6120km2,是南宁市城市及工农业的主要水源,也是通向区内外的航运干线。

随着南宁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经济发展比较快,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也不断增加。

除市区固定用水人口80万、非农业用水人口74万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流动人口。

因此,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成为邕江南宁段的首要功能。

此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水量会越来越多,纳污也成为邕江的重要功能。

2.目标与指标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保证邕江的多种水体功能的达到。

为此,首先需要进行水体功能的划分。

控制各河段水质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规划的具体目标。

污水排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工程措施使断面均匀混合排放,二是岸边直接排放。

前者的控制排放量可通过全江段一维模型进行计算,后者的控制排放量可通过污染带模型进行计算。

根据南宁市水系分布特点,确定可能纳污点为马巢河口、可利江口等(共10个)。

根据邕江的污染特点,确定代表性水质指标为COD和BOD。

3.水域功能区划将邕江水域的功能划分为五大类:心圩江以上流域为n类,心圩江至二坑为n -ill类,大坑至青秀山风景区为iii类,青秀山至莲花为n-iii类,莲花至六景为iii类,邕江各支流、心圩江、竹排冲为III-W类,大坑、二坑、水塘江为W-V类,良风江为III类,八尺江III-W类。

4.水环境容量允许排放量的计算(1)断面均匀混合允许排放量的计算(a) BOD允许排放量的确定BOD模型采用S—P模型:(7-9)要求距纳污断面最近的下游水质控制断面的BOD最大浓度(L)不能超过要求的水质标准值,可得\喀,并由式:W + Q s L s = I, (Q s+Q w),求得允许排放量W (式中,Q s 为上游来水量;L为上游来水BOD浓度;Q为污水量;W为BOD允许排放量)。

南宁市南宁大桥初步设计汇报

南宁市南宁大桥初步设计汇报
在K1+664.53附近 3、最高通航水位为75.25米 4、桥孔有效通航净宽应不小于2×85米,上底宽不小于2×65米,净
高不小于10米,侧高不小于6米
建设条件
七、通航
2004年4月,我院上报“斜吊扣挂支架辅助”架设方案,即 施工方案二的“施工期间水中临时支架方案”,广西壮族自 治区交通厅以“交基建函[2004]434号”文对其进行批复, 要点如下
北岸高程一般在73.1~84.5m之间,高差11.4m,坡度约10~ 15º,形成两个阶梯平台,每个阶梯平台地形相对平坦,高 差小于5米
南岸高程在69.4~74.8m,高差约5m,地形较平坦,坡度一 般小于5º
实测桥位区上下游50m邕江河床高程在48.7~61.1米,河床 形态呈“U”字型
建设条件
南宁市南宁大桥
初步设计汇报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4年10月
概述 建设条件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工程总体设计 主桥工程设计 引桥工程设计 桥梁工程主要材料 引道工程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结构分析 防护、监测与构件更换 环境保护和工程节能设计 工程概算
概述
概述
1、原则同意所报施工期水中临时支架布设方案,临时通航孔宽100m
2、水中临时支架设置4排,分跨为60+40+100(临时通航孔) +40+60m
建设条件
七、通航
2004年8月,我院上报“支架架设”方案,即施工方案三的5 排临时支架布置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以“交基建函 [2004]686号”文对其进行批复,要点如下
四、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区域范围内发生6.0级或6.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场址区的最大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为Ⅵ度 南宁大桥场地类别为Ⅱ类,中砂层在7度地震作用下不会发

南宁城市交通白皮书专题3

南宁城市交通白皮书专题3

南宁城市交通白皮书研究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专题终稿同济大学南宁市城市规划研究中心2009年12月目录1 南宁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 (1)1.1南宁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发展现状 (1)1.2南宁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2)1.3南宁城市交通与空间发展协调现状 (8)2 南宁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10)2.1南宁城市空间结构总体特征 (10)2.2南宁城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 (11)2.2.1既有规划梳理 (11)2.2.2南宁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判断 (18)2.3南宁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发展的挑战 (19)3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成功经验借鉴 (21)3.1新加坡 (21)3.2斯德哥尔摩 (22)3.3哥本哈根 (24)3.4经验借鉴 (25)4 南宁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战略 (26)4.1南宁交通与城市空间扩展模式选择 (26)4.2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模式 (27)4.2.1“精明增长”的宏观交通政策 (28)4.2.2“精明增长”的微观实现策略 (29)4.2.3“精明增长”基本单元发展策略 (31)4.3基于片区土地开发的交通系统 (31)4.3.1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模式 (31)4.3.1.1老城区的交通发展模式 (31)4.3.1.2中心城区的交通发展模式 (32)4.3.1.3都市发展区的交通发展模式 (33)4.3.1.4市域的交通发展模式 (33)4.3.1.5对外交通联系 (34)4.3.2基于片区开发的公共交通系统 (34)4.3.2.1基于片区开发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34)4.3.2.2基于片区开发的公共交通发展指标 (34)4.3.3基于片区开发的道路系统 (35)4.3.3.1基于片区开发的道路系统发展目标 (35)4.3.3.2基于效率的片区道路系统发展指标 (35)4.3.3.3南宁基本道路网络 (42)4.4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47)4.4.1城乡交通一体化 (47)4.4.2城市交通、城际交通一体化 (48)4.5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策略 (49)4.5.1强化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作用,完善城市交通规划体系 (49)4.5.2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引导土地开发”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稳定与连续 (49)4.5.3建立区域差别化的交通发展模式 (50)4.5.4分步分期分区落实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计划 (51)4.5.5鼓励实行公共交通项目与土地联合开发 (51)4.5.6建立基于片区土地开发的道路系统规划体系 (51)1南宁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现状1.1南宁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发展现状邕江穿越南宁城区,将城市建设用地自然分割为江北、江南两部分,用地分布以邕江以北为主,约占总建设用地的70%。

南宁荔园滨水景观规划的方案设计

南宁荔园滨水景观规划的方案设计

南宁荔园滨水景观规划的方案设计南宁的母亲河邕江,不仅是南宁的文化源头,也是南宁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世世代代的南宁人滨水而居,人们亲水、爱水却又畏水,无数次倾城倾力地抗洪,无数次收缀残局重整家园。

大堤的修筑原以为可以一劳永逸抵御洪水的袭击,但却对水岸生态造成严重的的破坏。

随着堤路园景观亮化工程的逐步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的保护,水对于人和城市已不再是灾祸之源,相反,人们可以真正充分享受滨水而居的乐趣,城市也因此向水边廷伸,成为名副其实的滨水城市。

1景观规划设计引发的思考在整个设计中,将分析范围放大到场地及周边地带,试图寻找一套让荔园滨水公园成为城市绿带延续的逻辑,融合在城市自身发展的肌理结构中,从而使基地范围内的设计有据可循,成为完整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引发了我们对于荔园滨水公园设计过程的不断思考:(1)如何改善场地遭破坏的生态环境,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如荔园山庄国宾馆、北府庙等,形成关联性、延续性,形成富有风貌特点的邕江江岸的景观效果。

(2)如何保护场地的原生态,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植被和生态的情况下,形成丰富且富有特色的植被景观,同时避免单一林相。

(3)如何修复场地的生态状况,通过最少的土方工程量来营造水、形、岸、坡的生态景观;如何形成场地便利的路网交通系统,使之同时又是连续的文化、休闲长廊。

2景观规划设计的解决对策未来的南宁、邕江及其沿岸的绿带景观将组成蓝绿空间,与居住区绿地、文教区绿地、公共绿地以及大型森林公园及周边的农田、山地植被从整体上形成“蓝水穿城,绿被拥戴,内外呼应,相汇相融”的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体系。

面对城市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以“工业化”的名义来“整治”和“改造”时,强调“生态”这一主题成为景观设计最先考虑的因素。

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市后,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东盟投资峰会接待基地的荔园山庄,便是为满足博览会的接待要求而建设的。

本项目北靠荔园山庄,南临邕江,是荔园山庄南侧滨江路和邕江之间的路侧及滩涂绿地,是荔园山庄临江景观的重要延伸。

南宁大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A3)—修改稿

南宁大桥总体施工组织设计(A3)—修改稿
图2-8:肋间横墙构造图
(3)肋间平台设计
肋间平台由一段平台主梁和连接东西两拱肋的横梁共同构成;肋间平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主梁钢箱梁、引桥混凝土箱梁的支承结构,是东西拱肋的横向连接构造,是系杆锚固、系杆张力与拱肋推力相互平衡的关键构造。
肋间平台主梁部分横桥向宽34.00m,底面宽21.80m,中心高4.70m,翼缘高1.15m,其外形与主桥钢箱梁、引桥混凝土箱梁的扁平箱相似。平台主梁内设置两道宽度3.00m的锚固横梁,用于锚固系杆;设置有五道宽0.80m的纵肋;整个平台主梁被锚固横梁、纵肋划分为18个箱室。平台主梁箱室顶板厚0.40m、底板厚0.40m、斜腹板厚0.30m。平台主梁与主桥相邻的端头设置了一道厚1.00m的端隔板,其上下游分别设置了长1.70m,宽7.70m,高0.85m的下盘牛腿,对主桥钢箱梁提供支承。平台主梁与引桥相邻的端头设置了一道厚1.50m的端隔板,其上下游分别设置长2.00m宽6.50m,高2.10m的下盘牛腿,对引桥提供支承。
图2-5:混凝土拱肋总体结构图
混凝土拱肋段标准壁厚80cm,靠近承台顶面附近,从标高68.00m至承台顶面标高63.00m区段,拱箱壁厚渐变增加至300cm。混凝土拱肋段内部共设置2道横隔板:其一与肋间平台对应,设置厚度为4.55m的横隔板,用于肋间平台预应力、施工期临时系杆的锚固;其二与肋间横墙顶部对应,设置厚度为1.0m的横隔板。除此之外,还增设了两道厚0.60m,宽1.50m的环状横肋,以改善拱肋横向应力分布。
图2-3:主墩基础结构图
(2)引桥基础
引桥桥墩基础P2~P4、P7~P10采用承台群桩形式,承台外形尺寸19.60×7.00×3.50m,承台下布设φ1.5m桩基10根,桩长36.0~45.0m。北岸A1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南岸A11桥台采用埋置肋板式桥台。

南宁市滨水空间园林植物景观探究

南宁市滨水空间园林植物景观探究

南宁市滨水空间园林植物景观探究1.绪论1.1研究背景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中最为敏感的空间, 它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永恒的吸引力.近年来,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全世界的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热点.城市大多围绕河流两岸建起,水域影响着城市的开展,因而为了使城市更好的开展,人们把眼光投入到城市滨水地带的开发与保护中.而自古南宁就是水城,有别称为“邕〞,意为城郭四方有水.在南宁市民的眼中,邕江就是南宁市的母亲河.但是随着经济的开展及城市的扩张,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南宁,对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城市环境恶化,邕江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也导致了城市中央区的环境品质的下降.于是, 为了改善南宁市邕江沿岸生态情况,促进“中国绿城〞和“中国水城〞的建设, 激发邕江滨水地区的活力,创造良好的滨水景观环境,提升广西首府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南宁市城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南宁邕江沿岸开发保护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将打造“南宁水城〞,开发改造邕江及城市内湖片区作为这几年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在2021年,江滨公园的二期建设规划通过了评审,根据规划,江滨公园在这几年内将开建并完美四大景观功能区, 对局部未开发的滨水区进行规划与建设,以打造邕江滨水新景观.其实,早在2003年初,邕江一桥边上的江滨公园就已建成,并免费向南宁市市民开放,邕江一桥的江滨休闲公园工程于2005年3月获得了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邕城杯〞奖,这无疑为日后的邕江滨水区的开发与景观建设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1.2研究意义与目的1. 2. 1研究的意义(1)在城市滨水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植物是滨水景观的一个重要要素,植物造景在滨水园林景观的环境营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城市滨水公园的建立,可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3)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中可供各种游乐、休憩设施的开放式场所,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及人工景观,并随春夏秋冬、昼夜晨昏而不断变化.(4)城市滨水公园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1.2. 2研究的目的城市滨水区作为河流的衍生空间,在城市环境中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 是人们游憩、娱乐的重要场所.就我在对相关资料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期间,我发现当前,有很多关于城市滨水区的研究,从规划学、建筑学等各领域中探讨城市滨水区空间开展存在的问题,并且多数局限于城市规划这个角度,对某个城市的滨水区的整体开发进行分析.现有对于滨水园林景观探索分析的实例也大多是国外相关城市,对于广西南宁市的滨水园林景观的相关研究比拟少.本文重点研究南宁市邕江大桥两岸已建设的滨水公园,对邕江休闲公园及民生广场两个深受南宁市民喜爱的滨水公园的园林植物配植模式, 以及这些模式所产生的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探究分析,并从中发现规划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理论根底, 对邕江大桥两岸未开发的滨水区提出在园林规划上可借鉴之处及可行的个人建议,以为南宁打造更多具有生态意义及独具绿城特色的滨水园林景观公园.1.3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图书馆等手段获取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找出以往滨水地区园林规划中值得借鉴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阅读滨水区园林规划及生态功能的相关文献,分析滨水区景观开发中植物配植的原那么及其与滨水地区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阅读国内外滨水地区园林规划成的典型案例的相关资料,以借鉴其中的规划方法,滨水地区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植物配植模式.实地调查法:到广西南宁市邕江两岸的江滨公园和民生广场进行实地调查,对邕江两岸的滨水地区的现状及已建成的江滨公园和民生广场两个滨水公园的现状进行调查,考察研究滨水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功能分区、植物配植、生态功能等.分析类比法:通过对这两个滨水公园的园林植物景观及生态效劳功能进行分析、比照,总结出两个滨水公园的异同点及各自的优缺点.1.4研究内容:1.滨水公园现状调查:江滨公园及民生广场的人工植物群落种类、配植方式;江滨公园、民生广场生态效劳功能;江滨公园与民生广场园林景观的异同点;江滨公园及民生广场园林景观的优缺点.2.未开发的邕江滨水空间的现状分析.3.已开发局部的优缺点对未开发的启示.1.5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开展趋势1.5.1国内滨水区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案例1.5.1.1国内滨水区设计的研究现状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在滨水空间的开发和水岸的园林规划上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随着城市开展的需要,我国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单体领域上对滨水区的研究较多,但在滨水区整体系统开发方面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上还有些不够.更多的著作那么只是列举城市局部水体空间的设计方案[22].而近期的理论研究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建立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战略、创造适居性强的滨水空间.2004年11月12日,在宁波召开了“规划滨水城市的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滨水城市规划国际论坛〞会议.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清华等规划建筑界知名专家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滨水地区的建设理念、城市设计谋略、空间系统规划展开了论述,并在人与自然和谐开展、创造适居性强的滨水空间等方面取得一致共识.1.5.1.2国内滨水区设计实践案例国内对于滨水区景观设计的研究比拟滞后, 但经过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究与实践,其中也不乏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秀滨水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如:上海黄浦江外滩滨水空间的园林设计.设计者重视滨水区自然、文化环境和景观的建设,在规划方案中设置沿江连续的绿带和滨水区公共活动网络,垂直于江面的锲形绿地和多样化的结合景观的防汛举措设计,创造连续的公共空间,引导行人路径,形成收放有致的市民亲水开放空间.同时,在黄浦江沿岸的滨水区中规划由连续的滨江绿地、连接滨江与腹地的绿带、街坊绿地三局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的完整滨水绿地系统.其中:滨江绿地宽度50—100m,布置步行带,局部放宽至150- 200m形成开放性公园;连接滨江与腹地的绿带主要位于大桥两侧, 黄浦江支流两岸;街坊绿地作为居住区集中绿地. 设计将绿化与水体相结合,即保持了水乡的特色,又形成了具有沿海滨江风貌的景观, 为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打造了一条城市绿轴.1.5 . 2、国外滨水区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案例1.5.2.1国外滨水区设计的研究现状在对于城市滨水区的理论研究上,西方国家远远早于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滨水区的正式规划,60年代初开始具体的开发.在长期研究过程中,西方对于滨水景观研究的侧重点经历了空间尺度及小品的塑造一空间的美感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提升环境绿化量一环境的生态化与生态修复等的变化,即在不同时期其关注重点也各有侧重. 现代,生态环境成为了国外滨水区开发的主要动力,因而,现代的规划中特别重视绿化及自然生态资源对于滨水区环境的改善.例如,美国景观大师奥姆斯特德在查尔河的规划构思中以河流为系统,将河边滩规划为公园带并在里边种植能抗周期性洪水的树木,沿城市河流开展波士顿的带状绿化系统.1.5.2.2国外滨水区设计实践案例西方国家在滨水区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实践案例远超于我国.法国巴黎塞纳河的绿色走廊的园林设计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塞纳河滨水区的设计旨在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与滨水绿化空间有机结合,形成极富特色的城市形态.除了平行于河岸的城市轴线,还设计了假设干垂直于塞纳河的绿色走廊, 将两岸的空间用接起来.并且在塞纳河左岸的驳岸上进行改造,将车行交通移至下层堤岸,二层设置为宽阔的两侧栽有树木的步行平台,以到达连接城市与河流的目的.1.5.2.3滨水区园林规划的开展趋势近年来对于滨水区的规划与开展,已不再仅仅是考虑景观的美化性, 更注重景观与环境的结合,注重人类与环境的亲和性,贯穿了“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开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态化趋势:当前,很多滨水区驳岸体系单一,用材生硬(如使用水泥、混凝土),河道一般取直去弯,缺乏自然性;在园林规划上不注重利用原有的植物资源,脱离自然环境引种,无视水体绿化.随着像西方国家的学习和不断的摸索,我国在滨水园林景观的规划上以逐步趋向于水体护岸生态化开展;河道形态自然化;注重景观水质的生态化,侧重水体绿化.(2)人性化趋势:早期进行滨水区园林景观规划的时候,规划设计师都指单一的考虑园林景观的效果,而无视了人们对于滨水园林景观的心理需求. 随着我国对于滨水园林研究的不断成熟,设计师梦开始重视人类对于公共空间中的空间尺度的心理及生理感受.如:在滨水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上多项选择用地方物种,使景观具有地方特色的亲和力;尽量不用有毒的植物种类,保证游人的平安,在植物配植的层次上也注重人们的审美心理,保证物种的多样性选择.(3)立体化趋势:注重滨水景观的立体景观效果, 设计纵向和横向的景观序列. 现代的滨水园林景观设计在纵向景观的设计上利用地形堆叠和上下植物的配植, 形成滨水纵向景观序列的韵律、节奏的起伏变化,在横向景观设计上,充分结合滨水区的防洪河堤及河流水位来设计园林景观节点,以此到达绿地和景观的立体化,给人以融入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和享受.2.城市滨水区概述3. 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2.1.1滨水区的定义滨水区,意为江边,湖边,海边,尤其指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 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向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因子, 具有导向明确和渗透性强的空间物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对于滨水区范围的界定,现在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因城市的历史文化、规划布局、开展程度、气候条件和地段特点等因素的不同相差很大.一般说来,滨水区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米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对人的影响距离大约为1500米左右的范围,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2.1.2城市滨水区的定义城市滨水区笼统的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区域的总称〞, 它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局部组成.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城市滨水区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基于具有水陆交界的特点,因而具有多样开展的潜力.2.2城市滨水区的特征2.2.1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特征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特征主要有:开放性、多样性、可达性、标志性.开放性一一由于滨水区的区位是依水而生, 或临江跨河、或傍湖沿海,因而这决定城市滨水空间是一个开敞的空间,具很好的将城市空间的人工景观与自然的水体景观综合到一起,保持了城市中央景观在视觉上的通透性与开敞性.多样性一一城市滨水区属于城市陆地与水体的边沿交界区,在城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城市滨水区也随着人们的改造趋向多样化.其具有多样化的效劳功能, 娱乐、休憩、游玩、贸易、码头等等,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又满足了城市经济开展扩大经济贸易的需求.多达性一一城市滨水空间与其它城市空间的区别在于其是一个可到达的空间.城市滨水区在规划设计中,往往都会借助水的自然形象,使人们很好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即亲水设计.通过滨水廊道、临水栈道等邻水步行游憩系统,来增进人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止匕外,还有亲水观景平台的设计,也大大满足了游人在心里和行为上的需要,使人们真正享受到戏水的乐趣.象征性一一从古至今,很多大中型的城市都是依河而建,有很多城市中都会有一条主要的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的地区会顺着其具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延伸与开展.作为城市边缘地段的滨水空间被认为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特殊场所,从而增强了城市的识别性,成为城市的“窗口〞 .而每个城市都会因其不同的河流文化而衍生出不同的城市文化,因而使城市的滨水区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2.2.2城市滨水区的环境特征城市滨水区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构成.城市滨水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它有着自然元素,水和绿地C 如果说森林是一个城市的“肺〞,那么城市滨水区就可以称为城市中的“肾脏〞一个城市的生命得以延续,城市的生态环境得以可持续的开展, 这一局部是归功于城市滨水区的自然环境功能.一方面,滨水区具有除尘减噪、防风固沙、调节温湿度、净化空气、改善尘世小气候等功能,另一方面,在水体的修养、水质净化、水土保持、蓄水调洪上,滨水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滨水区居于城市中央,往往受到城市人文因素的影响,并在人为主观改造下,被赋予了一些人文社会因素,形成局部的人文社会环境.在城市中,便利的港埠交通往往促使城市的快速开展,使城市的商业与经济开展趋向繁荣和多元化.城市滨水区使水边城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形成了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结构和城市模式,这样又反过来推动了滨水区人文社会环境的形成与不断开展.2.2.3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特征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水体、植被、生物、堤坝等;人工景观有:景观小品、亲水设施、码头、广场、游步道等等;人文景观有:城市记忆、城市历史文脉、城市文物古迹等等.这三者相互保持平衡、彼此协调、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滨水区的人工一自然景观,使人们在这个空间中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清新,又体会到了城市设计者们的匠心独运与城市魅力.3.城市滨水区园林景观规划通过强化滨水绿化景观建设、合理配置滨水用地功能,整治城市水环境,构建生态性的城市滨水园林区.3.1城市滨水区的园林景观规划概述园林一一指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位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城市滨水园林一一是具备园林所有的要素的内容.它是以城市水系为自然机制,伴随着滨水区更新和园林在城市中的渗透开展而形成的一种城市现代园林.3.2滨水区园林景观规划的原那么(1).亲水原那么.亲水原那么是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普遍原那么,人们与生俱来的亲水心理,需要城市有一条平安而友善的滨水边缘. 在对城市滨水区进行园林规划的时候应当设法拉近人们与水体的距离, 设置亲水平台,亲水栈道等设施.(2).以人为本原那么.人作为滨水园林区的活动主体,应当充分考虑人体心理学及环境心理学,为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们创造适当的游玩记休憩的滨水景观.(3).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展原那么.正确处理滨水区的原生自然环境与人工园林景观的关系,注重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兼收并蓄.(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滨水区的现状及自然地形,将园林景观和滨水自然景观有机组合成统一体.3.3滨水区园林景观规划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园林要素主要有以下四类:山石,水体,建筑,植物.而在滨水区的园林景观规划的内容中,由于滨水区依河流、湖泊而设的特殊性,增加了岸堤这一空间的规划,故而分为以下几大内容:(1)滨水建筑:滨水公园中的园林建筑小品,滨水公园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供游人游玩欣赏的小型建筑设施,如:小亭子、花架、观光廊、椅子、景墙等设施,这些园林建筑小品在滨水园林中既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又能满足游人对于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多样化需求.(2)滨水园林植物配植:(3)堤岸滨水空间3.4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植物配植定义滨水园林植物配植,也称植物种植或植物造景,是指在滨水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根据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滨水地区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创造优美、实用的滨水园林环境,以充分发挥滨水园林独具的综合作用和功能,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生态效劳功能,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滨水园林植物配植是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首要工作,并直接影响到景观的质量水平及其生态效益.3.5滨水园林植物配植的原那么(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原那么.园林配植只有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植被与滨水区的地形生境的条件下,才能更大限度的创造出自然、和谐、美丽的滨水园林空间.(2)尊重科学,符合生态规律.对滨水地区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实质是对滨水地区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园林种植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段的滨水区资源条件和现状环境,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并周全考虑植被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以使植物发挥其景观种群和群落上的生态效益,并营造出舒适、绿色的生态环境.(4)种类多样,季相变化.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而在南方城市如广州、南宁一带,由于受地方季节变化的制约,植物的季相变化不是十清楚显,因此,在南方滨水园林植物的配植中要充分熟悉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的功能外部特征,发挥园林植物干茎、叶色、花色等各局部组织在不同时期的最正确欣赏效果,以使滨水园林景观丰富化.(5)疏密相生,远近搭配.利用园林植物密度的大小,使园林中植物疏密相间、虚实照应,与周围的流动河流、湖泊和园林景观建筑相互映衬,赋予滨水园林景观立体感和层次多变的空间感.4.城市滨水公园的生态效劳功能生态效劳功能,即生态系统效劳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郭晨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根据美国生态学家COSTANZA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效劳功能的划分为17项: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分调节、水分供应、侵蚀限制和沉积物保持,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弃物处理、授粉、生物限制、庇护、食物生产、原材料、遗传资源、休闲文化等.5.南宁市用邕江两岸的滨水公园规划5.1邕江滨水公园的现状分析5.1.1区位及地貌现状分析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泛珠三角经济圈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央城市.随着其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泛珠三角范围内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而邕江作为南宁市的母亲河,位于市中央的核心位置,其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城市,把南宁市分成江南江北两个大的城市片区.邕江即郁江在南宁境内的河流局部,河道全长116.4Km,上游从距南宁水文站38Km的永新区江西乡同江村开始〔俗称三江口〕,下游至邕宁区伶俐镇那车村止,为南宁市重要饮用水水源河流,流域面积73728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18 亿m3年平土^流量1290 m3/s,最大流量20600 m3/s,最枯流量为95.6 m3/s , 多年平均含沙量0.24Kg/m3,平均侵蚀模数95.6t/Km2.邕江南宁市河段河床宽约485m 深约21m 平均水面宽307m 枯水水深8m^ 9m南宁市邕江大桥南岸休闲公园位于南岸防洪大堤外河岸漫滩及阶地上.公园范围为邕江大桥上游600m至下游600m本片区位于邕江右岸,地貌有漫滩、I 级阶地两种地貌.南宁市民生广场位于邕江大桥与北际南路之间,滨水滩涂大约1.5公里,面积22.3公顷.由于邕江属于汛期河流,在夏季洪水过后上游江水冲刷淤泥会堆积在岸滩上造成河泥淤积.。

打造“南宁大桥” 提升南宁城市形象

打造“南宁大桥”   提升南宁城市形象

打造“南宁大桥”提升南宁城市形象广西“南宁大桥”位于南宁市东南城边,北起青山路,主桥跨越邕江航道,连接南岸五象新区的规划路。

北岸位于青秀山风景区西侧,国宾馆荔园山庄东侧,南岸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

南宁大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十年大庆重点工程项目,是连接南宁市老城区与五象新区的重要越江桥梁。

对推进五象新区建设,实现南宁市“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战略发展目标,提升南宁城市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宁大桥工程由跨越邕江的主桥、南北两岸引桥、引道及附属工程组成,路线设计总长1314.773m,桥梁总长734.502m,两岸引道共长580.271m,设置双向六车道,桥面及路基宽度均为35m。

其中主桥为世界上首座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单孔跨度300m,由两条倾斜的钢箱肋拱、桥面曲线钢箱梁、倾斜的吊杆及桥面系杆组成,主桥基础为直径2.5m的钻孔桩。

引桥全长434m,采用等高度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北岸引桥长188m,由3*46+50m四跨组成,南岸引桥长234m,由50+4*46m五跨组成,基础均为直径1.5m的钻孔桩。

工程主要设计技术标准为: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Ⅰ级;计算车速:50km/h;车道荷载:城—A级;路基宽度:35m;桥面宽度:35m;通航等级:Ⅲ级;通航水位:最高75.25m;设计洪水频率:1%。

南宁大桥桥型采用美籍华人林同炎先生生前的概念设计,由我国四川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具体设计,南宁国研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中铁二局承建。

林同炎先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他被尊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预应力先生”和“美国的预应力混凝土之父”,被誉为“极具幻想力的工程师”、“在预应力混凝土的开创性工作对现代结构设计具有世界性的深远影响”、“他的精神将永存于他那些革新性地应用预应力混凝土而设计出来的桥梁与建筑之中”,曾获得美国里根总统在白宫颁发的“国家科学奖章”,在国际建设界与另一位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齐名。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1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1

桥梁美学课程论文邕江大桥、永和大桥、清川大桥的美学评价学院东方科技学院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班级2009级1班学号200941910110姓名万子豪任课教师杨敬林2011年9月23日邕江贯穿南宁,之前,邕江两岸居民都以船只为交通工具互相来往。

现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各项技术水平日趋成熟,邕江上也修建起了各式各样的桥梁,比如:邕江大桥,清川大桥,永和大桥,白沙大桥,中兴大桥等等,极大的方便了邕江两岸居民的来往。

下面将对邕江大桥,清川大桥,永和大桥做美学评价。

(一)邕江大桥的美学评价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桥梁,具有特别的意义。

大桥全长394.6米,两端跨径为45m的单悬臂梁,中间5孔跨度各长55m,采用23m中间挂梁的双悬臂梁。

桥全长394.6m,桥宽2×3+18(m)。

上部结构的横剖面由两组独立的三室箱梁组成,两组箱梁之间用简支板支承于箱梁的悬臂上;在墩台处设置刚接的连续横隔梁,其余的横隔梁均为简支,用以支承煤气、水管管道。

下部结构北岸为埋置式桥台,南岸为U型桥台。

桥墩采用双柱式,支承于分离式沉井基础上。

1号墩和4~6号墩为筑岛及就地预制沉井基础,2号墩、3号墩因施工水位深达11m,采用预制双层薄壁钢筋混凝土浮运沉井。

于1964年7月建成通车。

邕江大桥的设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主持,由柳州铁路局、同济大学、自治区地质局和建工局、南宁市建设局等单位协作完成;施工又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工程局为主,柳州铁路局和上海基础工程公司参加了下部结构的部分施工工作。

由于邕江大桥处于城市交通枢纽位置,建成后一直是连接南宁市江北区与江南区最为方便、快捷的过江大桥,每天人流、车辆量巨大。

邕江大桥连接着江南大道和江北大道,是江北大道和江南大道来往的重要交通通道,给邕江两岸的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桥的两端河岸种植翠绿的树木,景色怡人,葱绿的景色给过往的司机和乘客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必将托起城市

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必将托起城市

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必将托起城市背景:2006年10月10日,《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通过自治区级评审,"一主两副多核"的沿江串珠式的"多中心"南宁未来5年城市空间体系跃然而出。

城市近期重点发展方向根据"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战略目标。

撇开其他方面不谈,来试分析一下南宁市今后重点发展方向这一块,这一战略与06年以前的南宁市的规划反差较大。

据了解,过去位于南宁市市区西北部的相思湖新区是南宁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相思湖"三个字的价值也由过去的纯校园的意义蕴涵了更广泛的内涵。

它总面积约127.6平方公里,是以发展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学城和科技产业城为主,集科技、商贸、教育、旅游、居住、办公、部分工业、仓储为一体的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人文条件突出的生态型城区。

区域内水资源丰富,相思湖和心圩江两条水系从南至北贯穿新区,并有天雹水库、罗文水库、金沙湖水库等三个水库分布在新区的边缘,环境优美。

南宁市将把相思湖新区建设成南宁向大西南核心城市迈进的桥头堡,打造"相思湖"黄金品牌,带动相思湖新区乃至全市社会经济发展。

而2006年10月10日出台的《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重点则是发展南部:五象新区位于南宁市南部,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为南宁市"十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

该区域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风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

新区规划范围用地规模为88平方公里,五象总体规划,再造一个新南宁。

目标和方向:围绕"一个枢纽、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南宁的城市设计思想分析-精选文档

南宁的城市设计思想分析-精选文档

• 已实现市辖六县中的五个县县城上高速公路不超过30分钟,所有 县城通二级公路,所有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 74.9%通沥青或水泥路,其中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实现乡(镇) 至行政村所在地全部通沥青(水泥)公路。
• 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持续推进,农村运输场站发展滞后局面得到一 定改善。 • 2019年,南宁共有道路客运站303个,其中一级站5个、二级站 13个、三级站7个、四级站26个,五级站12个、简易站及招呼站 (便民候车亭) 240个;较2019年增加237个,其中主要是五级站、 简易站及招呼站(便民候车亭),农村运输场站建设基本满足广 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 2019年,南宁市道路货运站共有6个,其中一级站2个、三级站3 个、四级站1个。
• 分析:南宁根据之身城市的特点,有条不紊
的合理规划了城区,合理的布局给人民是生活带 来了很多便利,使政府等相关部门得到了更加有 效的管理,与此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南宁的经济 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居住氛围,实现了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南宁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交通的规划
•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偏西,是广西壮族自 治区首府及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越南社会 主义共和国毗邻,,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穿域而过, 介于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3′~ 23°32′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08°22′,北纬22°48′。 • 南宁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 是环北部湾沿岸重要经济中心。面向东南亚、背靠大 西南,东邻粤港澳琼、西接印度半岛,是华南沿海和 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 接点,是新崛起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
• 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为1986.08万吨、 53.89亿吨公里,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84.9%、 171.4%ຫໍສະໝຸດ • 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滨水型旧城中心区规划方法探讨——以《南宁市邕江北岸(桃源桥一柳沙路)滨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滨水型旧城中心区规划方法探讨——以《南宁市邕江北岸(桃源桥一柳沙路)滨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滨水型旧城中心区规划方法探讨——以《南宁市邕江北岸(桃源桥一柳沙路)滨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兰波【摘要】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land use,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planning for old strand watertown byland use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 space, urban village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rol.%通过建立合理的现状用地评价体系,从用地格局、交通组织、特色空间的营造、“城中村”的改造等多方面对滨水型旧城中心区规划方法进行探讨。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滨水型旧城中心区;城市规划;现状用地【作者】兰波【作者单位】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任何一座城市,无论其历史演进时间的长短,都有其各自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

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印迹,承载着城市的沧桑变化,同时也承受着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冲击。

过高的人口密度、分配不均的基础设施、工业厂房与新旧住区混杂等等,导致旧城中心地段拥挤不堪、交通堵塞、居住环境品质下降。

特别是滨水区域的旧城中心,本应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以其特有的环境与景观资源优势吸引城市居民的目光,具有城市其他区域所无法比拟的特性。

但由于历史的限制,景观和空间上对水要素的忽视,部分人工建筑物对滨水沿岸原有自然环境的取代等,弱化了亲水性与舒适性,原有的一些东西已不完全符合现代化的需要,限制了城市功能的提升,其改造的相关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滨水区域的旧城中心向来是规划设计中比较综合的课题,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

广西南宁大桥蝶形拱桥施工方案介绍

广西南宁大桥蝶形拱桥施工方案介绍

广西南宁大桥蝶形拱桥施工方案介绍唐杰林,肖泽林,陈定平(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广西南宁大桥蝶形钢箱拱肋按平曲线布置,在成桥前属非稳定结构,施工难度大。

文中介绍的钢箱拱肋采用临时墩平衡侧向水平力、“斜拉扣挂法”平衡竖向力;吊装采用拱上吊机悬臂拼装法安装;钢箱梁采用拱上吊机与桥面吊机两种方法,保证了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

关键词:桥梁;钢箱肋拱桥;拱上吊机;悬臂拼装法;斜拉扣挂法中图分类号:U44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68(2004)04-0089-031 工程概况广西南宁大桥是南宁市跨越邕江河的第三座桥梁,全长675m ,桥跨布置为北引桥(40+50+55)m 现浇预应力砼箱梁+主桥300m 跨非对称蝶形钢箱肋拱桥+南岸引桥(30+40+50+55+55)m 现浇预应力砼箱梁。

主桥由非对称钢肋拱、曲线钢箱梁、倾斜的吊杆及桥面系组成,为拱、梁和系杆共同受力,各构件相互制约的三维空间结构,桥宽35m 。

设计荷载:城-A 级;通航等级:Ⅲ级;设计洪水频率:1%;江面宽约400m ,常水位时水深6~13m 。

该桥两拱肋平面呈椭圆形造型,平面呈圆曲线(见图1)。

其主要特点是曲线上的300m 主跨及2根独自倾斜的钢箱拱肋,两拱肋分别位于各自的倾斜平面内,拱肋间无横撑联系(开敞式)。

两拱肋于主梁下交汇,于拱顶遥相分隔,以支持行车主梁并控制力的三维传递平衡。

拱的推力由隐藏于钢箱梁主梁内的系杆平衡。

下面介绍湖南路桥集团公司提出的施工方案。

图1 桥型布置效果图2 钢箱拱肋的安装拱肋为单箱单室钢箱拱肋,变高度矩形截面,钢箱拱肋的安装是本桥的关键和施工难点。

根据大桥的结构特点,结合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拱上吊机悬臂拼装法吊装钢箱拱肋、宽扣塔切线方向斜拉扣挂扣索法平衡悬臂拱肋的竖向力、江中主跨下设临时墩平衡拱肋的侧向水平力,能克服其他施工方案“起重能力小,影响区域大,使用效率低”等弱点,较好地保证通航和江中钢构件安装的安全与可靠性。

南宁市中心城区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南宁市中心城区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南宁市中心城区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河流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南宁市河道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南宁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策略,为南宁市河流景观设计项目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关键词:南宁中心城区;河流景观;设计策略引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不断蔓延,城市水网逐渐消失,滨河景观环境恶化,滨河区建设矛盾重重,城市滨水区整治改造逐渐兴起,许多西方国家将没落的城市滨水空间建成充满活力的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活中心,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生活空间,促进了城市滨水区的繁荣发展,滨水区整治改造、开发建设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热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宁市大力开展“中国水城”建设,城市河流整治项目逐步展开。

1 南宁市邕江两岸景观存在的问题南宁市邕江沿岸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绿地较少,多以自然状态的林地、草地等为主。

邕江沿岸散落较多城中村,部分地区集中分布工业及仓储用地,需逐步进行用地置换;现状沿江建设堤路园景观效果良好,其余地段则保留其自然景观状态。

沿岸现存少量文物古迹未得到很好利用。

局部地段防洪堤墙上刻有景观壁画和艺术装饰物,但沿河景观未能连成整体。

南北两岸城市发展很不均衡,不利于滨水区整体景观风貌及天际轮廓线的塑造。

总之,南宁市邕江两岸景观存在以下问题:表1 南宁河道景观问题汇总表存在问题内容简介城市安全问题水质污染、邕江常水位线上升、防洪堤建设滞后、内河水系季相变化大交通联系问题交通联系难度大,联系交通口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对外交通可达性弱,对内交通流线不畅,交通配套设施缺乏滩涂利用问题滩涂用地情况复杂,除部分已建成滨江公园和堤岸工程外大部分被利用为农田菜地,部分滩涂用地为自然未开发状态江城关系问题江城割裂,功能上、空间上、景观上缺乏联系景观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现象明显,内河水系污染严重,现状驳岸通达与亲水性不足,滨水区植物种植缺乏特色,建筑风格凌乱,缺乏标志性地标节点文化传承问题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滨江特色不足,代表性文化节点过少滨水活动空间与设施问题运动、休憩空间少,滨水空间利用与活动需求不符,现状滨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缺乏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自绘2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基本原则2.1 安全性原则滨河环境首先要考虑水系统的安全,在规划中将其作为城市安全体系的一部分来考虑,当发生洪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城市滨水空间环境应具备有效的应对方案,建立有力的应对措施[ ]。

城市规划:南宁市朝阳溪沿岸环境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南宁市朝阳溪沿岸环境景观设计

朝阳溪位于南宁市旧城区,是南宁盆地中邕江流域的⼀条重要⽀流,也是南宁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

然⽽,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两岸城市⽣产和⽣活污⽔的长期注⼊,朝阳溪变成了南宁市“脏、乱、差”的集中地区。

朝阳溪作为城市改造的重点,整治⼯作着重从根本上治理河道、截流污⽔、还清河流、整理河岸、美化景观,以重塑朝阳溪城市滨⽔景观带的形象,从⽽推动周边街区旧城的更新改造。

本⼯程的设计范围和朝阳溪河道整治⼯程中⼤坑⼝⾄⼗三中段的拆迁范围,为河道整治拆迁线内的狭长带状⽤地。

河道全长3037⽶,拆迁范围⾯积为19.61公顷(其中⽔域⾯积约5.46公顷)。

景观设计⼯程是在朝阳溪河道整治⼯程和截污⼯程的基础上进⾏的两岸美化绿化⼯程。

规划构思朝阳溪滨⽔带景观风貌的总体构想为建设多功能的、公共的和开敞的城市滨⽔⽣态景观带。

确定以⼈为本、绿和⽔作为空间基南、构成⾃然品质的绿⾊⾛廊、两岸连续绿化带为基础、结合场地形态和活动特征及地域⽓候特点、环境⼩品及场地细部处理⼒求风格统⼀和延续的设计思想。

总体设计设计中将⼤坑⼝⾄⼗三中段朝阳溪沿岸滨⽔景观带分为五⼤功能分段,形成有始有终、⾼潮迭起、过渡⾃然的景观序列。

第⼀段:⼤坑⼝⾄西平桥段该段位于江滨路与西平桥之间,是朝阳溪沿岸滨⽔景观带的南端起点。

景观环境具有标志性、观赏性、活动性的特点。

第⼆段:西平桥⾄镇北桥段该段沿溪两岸以单位⽤地为主,⽤地狭窄,按照总体布局仅作为滨⽔景观带的过渡地带。

第三段:镇北桥⾄朝阳桥段该段位于市中⼼区,空间开阔,⼈流密集,交通便利,规划将此作为全景观敏感区域和⼈⽂活动的焦点,塑造成朝阳溪滨⽔景观带的中⼼景观象征。

第四段:朝阳桥⾄友爱桥段沿溪两岸布置步⾏林荫道,以绿化组织景观,为两岸居民和游⼈提供赏景、散步的场所,以保证空间景观的延续。

第五段:友爱桥⾄⼗三中段作为朝阳溪沿岸滨⽔景观带的结点,以⼤⽚绿化为基调,与起点⼴场遥相呼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地⾯积196104.40平⽅⽶,其中河道⾯积54615.09平⽅⽶,陆域⾯积141489.31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宁市邕江北岸(北大桥—心圩江)城市设计技术总结
□ 规划研究所 李雅娜 郑良鑫
项目设计信息
项目名称:《南宁市邕江北岸(北大桥—心圩江)城市设计》
项目所在地:南宁市
项目类别:城市设计
设计时间:2009年4月~2009年11月
专业负责人:朱炜宏
主要设计人:王景峰、郑良鑫、谢斌、李雅娜
1. 项目概况
南宁位于西江流域,邕江河段。

邕江由左江、右江汇合而成,自西向东穿越南宁市区,孕育了南宁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但是,城市发展的变化,邕江滨水地区经历了一个功能衰退的过程,逐渐成为形态混杂的旧城以及城中村交错地带,昔日的繁华日渐没落。

为了推进邕江滨水区城市更新与发展,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优美宜人的城市滨水住区,打造出城市中影响面最大,最具特色的特征地带,南宁市自1999年以来,着力开展了以“堤路园”为中心的一系列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南北两岸防洪堤、滨江路全线建成使用,全面改善了邕江滨水地区的可达性,使滨江空间便捷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令人产生了新的期待,也为滨江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这样一种多元混合地带,其开发建设面临的问题相当多、相当复杂,城市规划如何及时地做好引导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其中城市设计是用以把控城市发展形态与城市价值空间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为此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多轮针对邕江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工作,从总体全线的、到重点地段的、一直到南北岸分别进行的城市设计项目,等等。

本次城市设计编制由规划局委托,目的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探讨城市设
计问题,充分体现规划的继承与发展,提高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期具体指导城市的开发建设,杜绝盲点,避免实施过程中的盲动和走弯路。

本次规划范围为:邕江北岸东起北大桥西至心圩江河段,由江北大道向北深入一个街区范围,规划总面积约为123.54h㎡,沿江长度约5km。

规划区毗邻邕江一桥南宁老城的市中心地区,现状属于由老市中心区向城市郊区过渡的中间地带。

2. 规划难点
2.1 控规失灵
近年来,与本规划区相关的控规在重复进行,最近正在开展的西乡塘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再一次覆盖本区域。

造成这种短时期内重复规划、自我否定的现象,使控规的法定严肃性受到质疑,规划控制的作用失灵。

2.2 指标失效
多轮规划伴随着多轮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出台,使规划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影响了其可持续性的发展和可操作性的效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主要体现为:
a. 用地性质的不确定性:由规划定性转变为开发意愿乃至开发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滨江地带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进行业态研究是一个难点。

b. 开发强度的不确定性:开发强度的取值依赖于投入产出的博弈过程,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形成多赢的局面,否则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将举步维艰。

c. 相关政策的动态可变性: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关乎民生大计,随着城市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的政策也在不断适应中发展变化,需要及时研究。

3.3 城市设计形式化
历年开展的多轮城市设计,由于没有向法定规划进行有效地转化,因此设计缺乏可操作性和继承性,虽然发挥了初步的成效,但难以持续,使设计的诸多成果留于形式,缺乏根基。

主要体现为:
a. 空间理想化:城市设计在追求城市理想空间的同时如何追求城市的价值空间,使之取得综合效益的平衡,是设计的难点。

如果不能很好地使两者进行结合,那么城市设计往往只能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美丽蓝图,缺乏可行性。

b. 未形成设计导则:以往的有关城市设计主要完成了设计说明书和图件,未转化为城市设计导则,因此导控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c. 未与控规图则结合:以往的有关城市设计未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很好地结合,尤其是控规图则中没有很好地反映城市设计这部分的控制内容。

3. 规划创新与特色
3.1 科学、多元化的定位
通过对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和访谈,并对国内外滨水地区规划设计案例的比较和借鉴,结合南宁市邕江北岸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南宁市邕江北岸(北大桥—心圩江)段的功能构成、景观环境和发展方式等进行了科学、准确、多元化的发展定位,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滨水地区。

3.2 “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的实践
以“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为发展模式,以人和环境为本,将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力求营造一个生活便捷、步行为主、俭朴、自律、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怡人的社区。

3.3 切合实际的主题设计
充分挖掘南宁邕江北岸及周边地区的资源潜力和区域优势,融入创新要素,通过对南宁新旧城区的宏观分析,提出“永和缤纷水岸”的发展目标;以实践“中国水城”,重塑滨江滨水新形象,创造地理优越、生态自然,携有邕江的磅礴气势与内河亲水环境,形成不同尺度的、丰富多彩的、纵横交错的水岸体系。

同时依托“中国绿城”,透视南宁浓厚的历史人文沉淀,融合优秀的新文化,打造和谐的、令人流连忘返的精品文化街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品质。

设计主题中的“永和”一词既表明了本规划区地处永和村、永和桥及其东、西地段的区位特点,也表达了追求和谐社会的发展理想。

3.4 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强调从人的需要、人的情感和人的知觉方面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出发,城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能够与人对话,符合人的尺度、要有人情味。

本规划通过对景观视廊、商业广场、景观步道、平台连廊、下穿隧道等景观元素合理运
用,进一步强化了街区与街区、街区内部、街区与堤园路及街区与滨河绿地之间的空间联系,形成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滨水街区空间。

3.5 设计导则的复合型导控方法
克服当前较普遍的、留于形式的单向终极式导控手段,本项目以追求理想空间与价值空间的统一为目标,探索了复合型导控方法。

力求体现城市设计的积极导向性、灵活可变性、多重可选择性,并构建条件关联及正向奖励、反向制约机制。

提高了城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将为规划管理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总平面设计图 街区示意图
地块编号示意图
4. 结语
城市滨水区域资源丰富,潜在价值高,开发建设面临的问题复杂。

以往的城市设计大多停留在设计概念、技巧、手法等设计层面,导致实施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本次规划采用设计导则的复合型导控方法,加入设计导则分图则内容,对规划范围内的各地块进行系统的引导控制,增强了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

因此,项目得到了南宁市规划委员会的肯定。

设计导则分图则(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