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的防治

合集下载

预防职业中毒的通风排毒措施

预防职业中毒的通风排毒措施

预防职业中毒的通风和排毒措施
工业毒物进入人体有三种途径,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其中
主要是呼吸道。

从大量事故案例来看,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排毒,是
防范事故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通风按其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其范围又可分为局部
通风和完全通风。

通风排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抗病毒措施。

1.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指有毒物质比较集中,或操作员经常移动的局部区域
的通风。

局部通风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局部送、排风三种类型。

2.完全通风
完全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
生要求的通风方式。

完全通风多用于毒源不固定,毒物扩散面积较大,或虽实行了局部通风,但仍有毒物散逸点的车间或场所。

完全通风只
适用于低毒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散发量不大或作业人员离毒源比较远
的情形。

完全通风不适用于产生粉尘、烟尘、烟雾的场所。

3.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是既有局部通风又有完全通风的通风方式。

如局部排风,室内空气是靠门窗大量补人的,在冬季大量补人冷空气,会使房间过冷,往往要采用一套空气预热的全面送风系统。

职业病与职业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与职业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职业病概念1、职业病:是指企业、及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②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③适用于主体为企业及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2、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其危害程度与毒物性质,接触时间、接触浓度、个体因素差导而不同。

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三种。

3、职业病种类:共分10大类、132种。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2】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3】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5】职业性传染病5种;【6】职业性皮肤病9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9】职业性肿瘤11种【10】其他职业病3种。

4、职业病的危害因素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有六大类包括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频电磁场、紫外线、激光、X射线、Y射线、高温等15种);化学因素(无机和有机毒物、有机磷农药及各种粉尘等375种);生物因素(炭祖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伯氏蔬螺旋体,艾滋病和其他职业病共6种);职业性尘肺52种;职业性放射性因素8种;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3种,共459种。

②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和组织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大,生产定额过高,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如厂房低矮、狭窄、布局不合理,有毒和无毒车间工序在一起,通风、排气、防尘、照明、防噪降振设备效果不好等。

二、几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一)苯1、苯在工业上的用途极为广泛,主要用途有:①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②作为溶剂、萃取剂、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等,还用于油墨、油漆、树脂、人造革、黏胶、喷漆等的溶剂或稀释;③可用作动力燃料,如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集团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本防治措施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承建工程施工现场及办公区域等。

三、防治方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根据本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土石方挖运,金属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桩基开挖、密闭容器内施工作业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金属门窗加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1)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1)
和作用时间。 病变部位与毒物的水溶性有关。
精品课件
24
一、刺激性气体类毒物概述
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1. 急性刺激作用:
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喉痉挛和水肿; 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化学性肺水肿。
精品课件
25
一、刺激性气体类毒物概述
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2. 皮肤损伤
腐蚀性强者可造成眼、皮肤直接接触部位发生化学性灼伤 以及接触性皮炎。
4.社会、心理、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 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 立法、医疗卫生制度等。
精品课件
17
七、职业中毒的治疗和预防
1.根除毒物和降低毒物浓度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 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 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实行特殊管理。
3. 毒理
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 低浓度时仅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粘膜有烧灼和刺激 作用。
高浓度或接触时间过长,产 生氯化氢和次氯酸,可引起支 气管痉挛,严重者可致心跳骤 停或喉痉挛。
精品课件
29
二、常见刺激性气体中毒及其防治—氯气
5. 预防及处治原则 同刺激性气体防治原则 预防:氯气的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生物学效应。
精品课件
8
一、概念
剂量:给予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或与机体接触的数 量称为剂量。
绝对致死量:能造成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半数致死量: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化学物按一定方式 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最灵敏的检测方法和观测指标,未 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职业中毒的防治

职业中毒的防治

在工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化学物质,有些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称为“生产性毒物”,如果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侵入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以至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也就是说,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的病变,称为“职业中毒”。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受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作用,从而引起的疾病,叫“职业病”。

因此,对职业中毒须严加防治和预防。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气或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经进入人体,成为引起职业中毒的原因。

但是,毒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一定条件,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毒物的毒性毒物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

有的毒物只用几十毫克就可以产生中毒作用,称为“剧毒”物质;有的则需几克或几十克,称“中等毒”或“低毒”物质。

因此,在生产中常采用某些低毒物质代替毒性大的物质,譬如在合成农药杀虫剂时,常设法改变其化学结构,以寻找杀虫效力高、对人畜毒性低的农药。

此外,有些毒物如乙二醇,虽毒性较高,但因其不易挥发,在生产中造成中毒机会较少。

所以,在预防工作中应先解决毒性大而易挥发的物质的防护问题。

2.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对毒物进行水解,还能进行氧化或结合反应,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

然而,当大量毒物侵入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

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毒物吸入人体所引起,为了减少毒物进入人体的量,首先要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这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

3.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毒物的毒性和进入人体的量,是引起中毒的外因。

如果对毒物无恐惧感,在毒物面前处于无所谓状态,因而放弃对毒物的预防,不积极改造作业环境,则毒物进入人体的机会必然增多。

而健康状况不良(如明显的肝病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等),则使毒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损害更为严重。

甲苯二甲苯职业中毒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甲苯二甲苯职业中毒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甲苯二甲苯职业中毒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背景甲苯和二甲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印染、油漆、塑料、树脂等行业中。

而在这些行业中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则容易发生职业中毒。

其中,甲苯、二甲苯职业中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症状甲苯和二甲苯职业中毒,会导致身体出现多种不同症状,主要包括:急性中毒症状在短时间内接触较多量的甲苯和二甲苯,可以导致身体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1.头痛和眩晕2.恶心和呕吐3.疲劳和肌肉无力感4.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暴露的剂量大小。

慢性中毒症状久期呼吸式接触甲苯和二甲苯,则可能导致慢性中毒症状:1.对精细协调运动能力的影响,如走路,手持物品和书写2.头痛和头晕3.疲劳和肌肉无力感4.抑郁和刺激行为5.失眠和失聪由于这些症状不具备特异性,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诊断一旦怀疑可能患上了甲苯和二甲苯职业中毒,则需要就专业的诊断,并且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生通常会进行下面的检测:1.进行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肌肉力量测试。

2.了解病史3.使用特定的血液检测和化学检测以确定化学品在体内的含量。

治疗治疗措施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发现中毒,请立即采取以下行动,以减轻中毒的严重程度:1.停止或减少接触甲苯和二甲苯的化学品物质2.饮食健康,增加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摄入3.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剂4.采用针对症状的药物治疗同时,在患病前和患病后,应保持体质健康,增加对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抵抗力以及减少不良习惯,比如吸烟。

预防甲苯和二甲苯中毒是可以预防的,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1.采取减少或避免联系可能含有甲苯和二甲苯的物质的工作2.佩戴个人防护装置3.维持良好的通风状况4.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总之,尽管甲苯和二甲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但我们可以通过贯彻预防措施,减少症状和疾病的发生率,并且及早治疗已发生的中毒,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职业中毒预防控制策略

职业中毒预防控制策略

职业中毒预防控制策略一、加强职业卫生培训1.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2. 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毒物特性和危害。

3.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素养。

二、完善职业健康监测1.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

2. 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实时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3. 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及时给予治疗和康复,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优化工作环境1.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监管,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 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减少员工接触机会。

3. 加强通风设施建设,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

四、规范化学品管理1. 建立健全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化学品采购、储存、使用、废弃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2. 对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标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

3. 定期对化学品储存设施进行检查,防止化学品泄漏、溢出等事故发生。

五、提高应急救援能力1. 制定完善的职业中毒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应急流程和应急措施。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设备,确保在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六、强化法律法规意识1.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要求。

2.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3. 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

我要强调的是,职业中毒并非遥不可及,它可能就隐藏在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因此,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我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我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培训,使员工了解本岗位的毒物特性和危害。

我还要定期组织职业卫生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素养。

防中毒应急预案

防中毒应急预案

防中毒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中毒是指人体吸入、摄入或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有效应对中毒事件,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制定防中毒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预防措施。

加强对有毒物质的管理,确保储存、使用和处理过程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提高员工和公众的中毒风险意识,加强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中毒应急演练,提高应对中毒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2. 应急响应。

一旦发生中毒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

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协调资源,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和抢救,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3. 事后处理。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中毒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生活帮助。

对中毒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避免造成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预案执行。

1. 应急预案由专门的应急管理团队负责执行,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经验。

2. 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中毒事件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3. 应急预案执行结束后,需对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预案内容。

四、应急预案宣传。

应急预案内容需向员工和社会公众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大家了解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和应对措施。

五、结语。

防中毒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在中毒事件发生时,我们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执行至关重要。

防中毒应急预案

防中毒应急预案

防中毒应急预案
一、背景。

中毒是指人体受到有毒物质侵害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

中毒
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误食、误服、误吸、误注等不同途径。


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物质的种类、剂量和中毒者的个体差异。

因此,建立一套防中毒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

1. 建立防中毒教育培训制度。

组织开展防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中毒的原因、症状、应急处理措施等,提高员工和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建立中毒物质监测系统。

建立中毒物质监测系统,对可能导致中毒的化学品、药品等进
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中毒风险。

3. 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中毒应急预案,包括中毒的识别与报告程序、应急处置流程、急救措施等,确保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4. 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

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中毒药品解毒剂、呼吸道畅通器材等,以便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进行紧急救治。

5.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中毒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中毒事件的报告、通知、协调、处置等程序,确保在发生中毒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

6. 定期演练和评估。

定期组织中毒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
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

三、结语。

防中毒应急预案是企业和社会组织保障员工和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建立健全的防中毒应急预案,能够有效预防和应对中毒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对人体的伤害。

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

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

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在某些行业,例如化工、制药、印刷等,工人和工程师经常接触到各种有害化学品,其中不乏环己烷、乙二醇、环氧乙烷等常见的有害物质。

这些化学品对人体极其危险,一旦被吸入或吞咽,可能导致严重的职业中毒。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工人和工程师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职业中毒防治知识。

环己烷的危害环己烷是一种无色液体,被广泛用于制造溶剂和脱蜡剂等化学品。

环己烷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它的毒性是很难忽视的。

当工作环境中环己烷浓度过高时,工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睛和皮肤刺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脑损伤、记忆力下降甚至精神失常等。

此外,环己烷还会对生殖系统和血液造成损伤,可能会导致不孕、贫血等症状。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环己烷的使用量。

•配备可靠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新鲜空气的循环。

•工人配戴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乙二醇的危害乙二醇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常用于制造涂料、塑料、溶剂、防冻液等。

乙二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吸入和皮肤接触方面。

一旦被吸入,乙二醇可能导致刺激性气道炎症,引起头痛、头晕、胸痛、肺炎等症状。

皮肤接触乙二醇后,会导致皮肤刺痛、发红、干燥甚至出疹子等症状。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与乙二醇接触时,需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上口罩、手套等。

•在生产过程中,在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乙二醇的量。

•在工作时及时休息,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环氧乙烷的危害环氧乙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常用于制造消毒剂和化学制品。

环氧乙烷对人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其可吸入性和皮肤接触性方面。

吸入环氧乙烷会引起咳嗽、气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皮肤接触环氧乙烷后,会导致皮肤红肿、破溃、水疱甚至出现化学灼伤。

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环氧乙烷的使用量。

•工作中最好进行有气流的通风或使用专门的抽风设备。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PC-TWA(mg/m3)
<1 1
10~ ≥100
最大超限倍数
3 2.5 2.0 1.5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8
1.5.2职业接触限值应用的几个应关注的问题
A 标(皮)的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化学物质标(皮),表示通过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 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效应,此时,并未考虑该化学物质引起刺激、皮炎和致敏 作用的特性,对那些可引起刺激或腐蚀效应但没有全身毒性的化学物质也未 标以(皮)的标识。 旨在提示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或<PC-TWA时,通过皮肤接触也可引起过 量接触。需采取特殊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皮肤的直接接触 标有(皮)的化学物质共114种,其中致敏物质1种,致癌物质20种,G11种, G2A5种,G2B14种。包括: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芳香胺及苯的硝基、氨基 化合物等
激素活性和/或毒理性活性的物质。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
化学品种类 数量
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 1500-2000种 品
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 40,718,818
质总数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超过65万种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约7万种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约5万种
食品添加剂
约1万种
农药、化妆品
各约4000种
30%
20%
10%
0%
密闭空间 地下室
矿井
累计
窒息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场所分布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0
⑤中毒事故时间相对集中, 中毒率、死亡率逐年增加
25.0 20.0
中毒起数 中毒病例数 死亡例数
构成比(%)
15.0
10.0
5.0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三篇)

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为了切实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司根据国家、北京市、集团和公司有关的管理规定,特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措施如下:一、市政工程易发职业病危害的作业项目1、地下管线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2、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二、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前应由作业人员采取强制通风措施,由安全检查人员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准进入地下管道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前,应由施工负责人向全体参与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履行签认手续。

3、在施工区周边要设立围挡或护栏,同时设立安全警告标志。

4、一旦发生管道破裂,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组织作业人员的撤离工作,疏散周边人员,封闭施工现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三、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个人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佩带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用具。

2、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进行个人体检,符合条件者方可从事地下管道的作业。

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连续加班作业,进行轮换作业,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睡眠。

四、对地下管道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安全检查1、检查对从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2、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可行性,检查安全交底的可操作性。

3、检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使用需要。

4、检查从事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用具是否佩带齐全、有效。

5、检查施工区域作业人员,有无遇险自救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6、对以上检查范围内如发现问题,一律采取先停工,后整改的原则,进行逐项跟踪复查落实,直到存在的问题解决完为止。

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先撤人,封闭现场,后研究补救措施,绝不允许冒险蛮干的情况发生。

五、电焊作业有害物质、有毒气体引起的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1、在施焊作业区内设立排烟、送风设备。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

预防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措施
根据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相应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
劳动者在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

1.呼吸防护措施
正确合理使用呼吸防护器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
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防护只是一种辅助性
的保护措施,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改善劳动条仵,降低作业场所有
毒物质的浓度。

用于防毒的呼吸器材,大致可分为过滤式防毒呼吸器
和隔离式防毒呼吸器两类。

2.皮肤防护
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
手套、口罩、眼镜等,这些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
接触。

对于外露的皮肤,则需涂上皮肤防护剂。

由于工种不同,个人
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因工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操作者应按工种要求穿
用工作服等防护用品,对于裸露的皮肤,也应视其所接触的不同物质,采用相应的皮肤防护剂。

皮肤被有毒物质污染后,应当立即清洗。

许多污染物是不易被普
通肥皂洗掉的,而应按不同的污染物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剂。

但最好
不用汽油、煤油作清洗剂。

3.消化道防护
防止有毒物质从消化道进人人体,第一个是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在有毒工作场所作业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不饮水不吃食物,防止有
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第二个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做到饭前洗手,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职业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

职业中毒的综合防治措施

职业中毒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健康损害,这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心痛苦,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工人在工作中尽量少受毒物的危害,本文将总结以下几种方式综合防治措施来预防职业中毒:一、组织管理措施: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十分重视预防职业中毒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预防职业中毒的法规和政策,结合企业内部接触毒物的性质,制定预防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严格遵循“三级预防”原则:1、一级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毒物的存在,例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无害或低毒替代品来降低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2、二级预防涉及早期检测与监测,比如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以及为员工提供体检以发现潜在的职业性疾患。

3、三级预防则是在疾病发生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并减少残疾。

三、严格进行环境、生物材料监测与健康检查:要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将其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实施就业前对工人要进行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症者参加接触毒物的作业。

工作后也要坚持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情况并妥善处理。

四、降低毒物浓度:降低空气中毒物含量使之达到乃至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

为此,首先要使毒物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或消除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

其次,对逸出的毒物要设法控制其飞扬、扩散,对散落地面的毒物应及时消除。

另外,缩小毒物接触的范围,以便于控制,并减少受毒物危害人数。

降低毒物浓度的方法包括:1、改革工艺: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过程,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采用远距离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机会;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等等。

如用真空灌装代替热灌法生产水银温度计;用四氯乙烯代替四氯化碳干洗衣物;用静电喷漆代替人工喷漆等。

2、通风排毒:应用局部抽风式通风装置将产生的毒物尽快收集起来,防止毒物逸散。

常用的装置有通风柜、排气罩、槽边吸气罩等,排出的毒物要经过净化装置,或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后排空。

职业性中毒防治知识科普

职业性中毒防治知识科普

职业性中毒防治知识科普随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职业病状况有了明显好转,然而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每年职业中毒事故仍造成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因此了解职业性中毒的防治知识对预防职业中毒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什么是职业性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引起职业性中毒的毒物有很多种,有铅、汞等金属,氯气,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体,有苯、甲醇等有机溶剂,有一氧化碳、氰化物等窒息性毒物和农药等等。

根据生产性毒物的毒性、接触时间和接触浓度、个体差异等因素的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职业中毒。

急性中毒: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作用于人体后发病,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险,毒物在人体内保存时间短,不及时救治就会死亡。

例如急性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等。

慢性中毒:长期过量接触毒物引起的中毒。

例如,在电池制造和修理行业慢性铅中毒的电焊、冶炼作业中锰中毒的仪表制造、修理行业中汞中毒和涂装作业中苯中毒等。

亚急性中毒: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的毒物引起的中毒,发病情况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但截然分明的发病时间界限。

如亚急性铅中毒。

职业中毒必须由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中毒享受国家规定的劳动保险待遇。

二、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化学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还会对皮肤、眼睛等黏膜造成刺激。

1、呼吸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吸入到肺部。

这是最常见的进入途径,特别是对于气体、蒸汽和细小颗粒物质。

例如,有害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粉尘等。

2、皮肤:某些化学物质可透过完整皮肤而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破损时,不能经完整皮肤吸收的毒物也能大量吸收。

如有机磷农药、硝基化合物等,还有一些刺激或腐蚀皮肤,如接触玻璃纤维、酸碱液等。

职业中毒防治知识集

职业中毒防治知识集

职业中毒防治知识集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有害物质中,引发的影响工人健康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症状多种多样,可影响不同器官和系统。

为了提高职工对职业中毒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以下是一些职业中毒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1. 了解有害物质首先,职业中毒的预防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例如,有害气体和有害微尘是最常见的职业病原因之一。

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有害微尘包括矽尘、石棉尘、铅尘等。

在接触这些有害物质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护。

2. 戴上防护设备接下来,就需要选用合适的防护设备。

职业中毒的防护设备主要包括有害物质吸附剂、防护面罩、呼吸防护设备、护目镜等。

不同的有害物质需要不同的防护方法和防护设备,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3. 储存和使用有害物质有害物质的储存和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

例如,矿物油应存放在远离火源的仓库内,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放;在准备有害物质时,需要配备好防护设备,并保证充足的通风系统。

4. 定时体检定期体检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职业中毒的早期症状。

体检总体评估指标包括身体状况、工作时长等,并且特别关注与接触有害物质有关的部位。

5. 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方法。

工人需要通过培训,了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以及有害物质的性质和危害,掌握切实有效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做到自我保护。

6. 固定职业史建议职工保留好工作证明、职业证书和体检记录等档案,如发现职业病迹象可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努力争取工伤赔偿。

7. 就诊和治疗对于已经感染职业中毒的工人,应及时就诊和治疗。

治疗方法根据中毒的症状和程度而有所不同。

治疗初期,可以通过凉水、活性炭、洗胃等方法进行急救,之后则需要根据病情综合使用中草药或药物进行长期治疗,并注意休息和调养。

以上就是职业中毒防治方面的知识,建议职工们了解并掌握,以保障自身的健康,避免职业疾病的发生。

职业中毒防治之—苯乙烯。乙苯

职业中毒防治之—苯乙烯。乙苯

职业中毒防治之—苯乙烯/乙苯职业中毒的概念职业中毒,是指在职业生涯中,因长期或过量接触一些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导致身体损伤、机能障碍、器官疾病等。

常见的职业中毒包括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苯乙烯/乙苯概述苯乙烯,也称乙苯,化学式为C8H8,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常见于石油炼制过程中,可以用于生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烯橡胶、合成树脂等。

苯乙烯的产量逐年递增,在集约化工生产模式下,职业中毒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

职业中毒防治方法接触控制接触控制是职业安全和健康中的基本控制方法,目的是减低劳动者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降低职业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苯乙烯/乙苯,控制方法包括:1.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长时间暴露在苯乙烯/乙苯环境中2.装备工艺防护设施,例如使用无尘系统、最佳空气流动、局部排风装置3.使用防护设施,如穿戴生产安全防护用具,例如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

卫生控制卫生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职业中毒的危害,包括了传染病、烟草与酒精等问题。

对于苯乙烯/乙苯,可采取的卫生措施包括:1.面部和身体清洁,避免过于疲劳2.尽可能避免食物与苯乙烯/乙苯接触3.编写卫生计划,定期进行例行职业健康检查个人保护措施在苯乙烯/乙苯中毒问题方面,职业健康和防护法建议,要配备并使用个人保护用具。

个人保护措施包括:1.戴防护口罩或呼吸器,保护呼吸系统2.使用防护手套、护眼器、防护面具、防护服等3.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和解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苯乙烯/乙苯中毒症状苯乙烯/乙苯对人体有毒害,长期的接触可能会引起职业中毒。

若接触时间过长或接触量过大,中毒症状将变得更加严重。

中毒症状包括:1.头痛、头晕、眼花2.喉咙、眼睛、鼻子等黏膜出血3.呼吸急促、咳嗽、气喘4.皮肤、口腔、喉咙、鼻子等处出现化学烧伤的症状5.胸痛、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苯乙烯/乙苯引发的中毒症状严重,对劳动者的健康和企业的稳定运行都是巨大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中毒的防治
在工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化学物质,有些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称为“生产性毒物”,如果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就有可能侵入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以至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也就是说,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的病变,称为“职业中毒”。

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受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作用,从而引起的疾病,叫“职业病”。

因此,对职业中毒须严加防治和预防。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气或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经进入人体,成为引起职业中毒的原因。

但是,毒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需要一定条件,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1.毒物的毒性毒物的毒性主要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

有的毒物只用几十毫克就可以产生中毒作用,称为“剧毒”物质;有的则需几克或几十克,称“中等毒”或“低毒”物质。

因此,在生产中常采用某些低毒物质代替毒性大的物质,譬如在合成农药杀虫剂时,常设法改变其化学结构,以寻找杀虫效力高、对人畜毒性低的农药。

此外,有些毒物如乙二醇,虽毒性较高,但因其不易挥发,在生产中造成中毒机会较少。

所以,在预防工作中应先解决毒性大而易挥发的物质的防护问题。

2.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健康人体对毒物具有完善的防御能力,当少量毒物进入人体时,机体可动员神经质防御力量,对毒物进行水解,还能进行氧化或结合反应,发挥自身的解毒作用。

然而,当大量毒物侵入时,超过机体的解毒能力,就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以至引起中毒。

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毒物吸入人体所引起,为了减少毒物进入人体的量,首先要降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这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措施。

3.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毒物的毒性和进入人体的量,是引起中毒的外因。

如果对毒物无恐惧感,在毒物面前处于无所谓状态,因而放弃对毒物的预防,不积极改造作业环境,则毒物进入人体的机会必然增多。

而健康状况不良(如明显的肝病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等),则使毒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在接触毒物过程中要振奋精神,改造环境,战胜毒害。

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一旦受到毒物侵害,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起人体各部器官、组织的旺盛机能和抗病因素,易于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职业中毒的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有些毒物只有急性中毒而无慢性中毒。

在工业生产中以慢性中毒较为多见,急性中毒多在事故情况下发生。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过量毒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

例如吸入过量硫化氢后引起的昏迷、死亡或使用有机磷农药时皮肤严重沾染所造成的急性胆碱酯酶抑制等。

有些毒物的急性中毒,需要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