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预防控制.ppt

合集下载

急性中毒(职业中毒)事件报告与控制ppt实用课件

急性中毒(职业中毒)事件报告与控制ppt实用课件

需要进行住院查看,以防会有持续性呼吸道和其它损伤。
四、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的现场调查情况,本次事故是由二异甲苯氰酸酯
(TDI)导致的化学性中毒事故。
五、控制和改进措施
该企业是安徽省卫生厅去年督办职业卫生违法企业,我工作人员对该企
业进行调查时,企业基本不配合调查,而且态度较为蛮横。同时了解根据目
因此建议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立即对该查处,消除隐患。建议市卫生局将该案件
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市CDC 2007-1-29
关于合肥情港海绵有限责任公司4名工人 二异甲苯氰 酸酯中毒事件的初次报告(附件2 补充报告)
2007年1月29日下午2:45分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该院急
诊科2点左右收治4名有机溶剂中毒患者,表现为剧咳、胸痛、呼吸困 难等缺氧表现,其中2人伴随不同程度眼睛灼伤,患者为合肥情港海 绵有限公司发泡车间工人,患者正在进行对症治疗。
接到报告后,我中心立即启动急性职业中毒应急预案,派应急人员
和职业卫生科工作人员会同瑶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赶赴第二人民
医院(到达时间3点10分)和情港海绵公司工人中毒现场(到达时间3点
30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第二天又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进行
调查。现将整个事件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事情经过
4:
产品名称: 海绵
现场初步急救: 无
职业病报告: 是
*事件原因
1.无卫生防护设备或效果不好, 2.设备跑、冒、滴、漏, 3.无 “三同时”, 4.无个人卫生防护用品或使用不当, 5.无或违反安全 操作规程, 6.产品包装或作业岗位无警示标志, 7.无职业卫生教 育和危害告知, 8.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9.其他*其他原因 *事件 经过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PPT课件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PPT课件
5353一般情况下危害较少一般情况下危害较少种类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存在环节存在环节毒物毒物矿物油萘酸油酸碱矿物油萘酸油酸碱主要存在于乳化液中主要存在于乳化液中粉尘粉尘金属粉尘其他粉尘铝尘金属粉尘其他粉尘铝尘加工过程中的粗磨和精磨过加工过程中的粗磨和精磨过程中人造磨石三氧化二程中人造磨石三氧化二铝天然磨石二氧化硅铝天然磨石二氧化硅物理物理因素因素噪声噪声主要由机床运转产生主要由机床运转产生202020207728285454imagethankyousuccess5555种类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存在环节存在环节毒物毒物同焊接和涂装同焊接和涂装复杂装配过程中有焊接和涂装工艺复杂装配过程中有焊接和涂装工艺有些装配过程中使用胶粘剂有些装配过程中使用胶粘剂粉尘粉尘同焊接同焊接物理因物理因噪声振动噪声振动装配使用风动工具及工件之间相互碰装配使用风动工具及工件之间相互碰
患者在脱离接触正己烷后3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恶化。一
般病程为6~30个月,恢复缓慢。
13
案例(4)—— 三氯乙烯中毒死亡
某电子制品公司职工出现全身出现皮疹瘙痒、尿少等症状到医院诊治, 查出患有中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第二天晚上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 无效死亡。尸检组织学检查见肝脏组织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多处皮肤 呈剥脱性皮炎改变。
(1)生产过程中接触 原料的开采、提炼; 加料和出料; 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2)使用过程中接触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 管道、钢瓶泄漏; 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6
5、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体 内。 是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7
二氯乙烷中毒:
职业性急性二氯乙烷中毒是在职业活动 中,短期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引起的 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可有肝、肾损害。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培训课件

PC-TWA(mg/m3)
<1 1
10~ ≥100
最大超限倍数
3 2.5 2.0 1.5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8
1.5.2职业接触限值应用的几个应关注的问题
A 标(皮)的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化学物质标(皮),表示通过皮肤、粘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 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效应,此时,并未考虑该化学物质引起刺激、皮炎和致敏 作用的特性,对那些可引起刺激或腐蚀效应但没有全身毒性的化学物质也未 标以(皮)的标识。 旨在提示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或<PC-TWA时,通过皮肤接触也可引起过 量接触。需采取特殊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皮肤的直接接触 标有(皮)的化学物质共114种,其中致敏物质1种,致癌物质20种,G11种, G2A5种,G2B14种。包括: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芳香胺及苯的硝基、氨基 化合物等
激素活性和/或毒理性活性的物质。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
化学品种类 数量
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 1500-2000种 品
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 40,718,818
质总数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超过65万种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约7万种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约5万种
食品添加剂
约1万种
农药、化妆品
各约4000种
30%
20%
10%
0%
密闭空间 地下室
矿井
累计
窒息气体与有机溶剂中毒场所分布
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
20
⑤中毒事故时间相对集中, 中毒率、死亡率逐年增加
25.0 20.0
中毒起数 中毒病例数 死亡例数
构成比(%)
15.0
10.0
5.0

全版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ppt

全版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ppt

最新.
13
二、窒息性气体
3.硫化氢(H2S) ① 理化性质 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于
水、乙醇、甘油、石油溶剂。车间空气中最好容 许浓度为10mg/m3。 ② 危害 是毒性比较剧烈的窒息性的毒物。硫化氢对 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窒息作用。 H2S 对神经系 统具有特殊的毒性作用,患者可在数秒钟内停止 呼吸而死亡,其作用甚至比HCN还要迅速。 ③ 预防措施 加强通风;应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
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 有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 类。
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 其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H2SO4H、NaCO3等。
最新.
4
二、毒性物质分类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O3、NOx、NCl3、 CO、COCl2、COF2、NOCl等。
最新.
5
三、毒性物质有效剂量
毒性(P24~25) 毒性的计算单位 常用于评价毒性的指标
最新.
6
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一、刺激性气体
1.氯气(Cl2) ① 理化性质 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碱溶液,易溶
于CS2、CCl4等有机溶剂;车间空气重最高容许浓 度1mg/m3。 ② 危害 主要损害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可导致支 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 起肺水肿。吸入高浓度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性心跳停止,呈“电击样”死亡。 ③ 预防措施 以消除跑、冒、滴、漏和生产事故为主。
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 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 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氨被吸收进入 血液,导致全身组织缺氧。 ③ 预防措施 同氯气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课件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课件
行治疗。
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慢性职业病,需要 进行康复治疗,如理疗、按
摩等,以缓解症状。
对于一些与心理因素相关的 职业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职业病, 如职业性肿瘤等,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中毒与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 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各种有害因素 而引起的相关疾病或中毒。
分类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 慢性中毒,而职业病则根据国家 规定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分 类。
常见症状与呼 吸急促、咳嗽、胸闷等。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案例分析
尘肺病案例
总结词
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的有煤工尘肺、矽 肺等。
详细描述
某矿工长期在矿井下工作,吸入大量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出现咳嗽、咳痰、 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过诊断,该矿工被确诊为矽肺病。
职业性铅中毒案例
总结词
职业性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中毒, 主要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异常。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治技术措施课件
•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概述 • 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 • 常见职业中毒与职业病案例分析 • 未来职业中毒与职业病防治展望 • 结论
目录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32种 (含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18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㈠.尘肺病… … … … … … … … … … … … … 13种
㈡.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 … … … … … … … … 6种
二、职业性皮肤病 … … … … … … … … … … … … …9种
职业病有害因素分类
一、职业病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 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职业病
作用条件
接触机会 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 接触强度
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定义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 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 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 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职业病的特点
① 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 除或减少发病; ② 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 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 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④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如 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 ,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⑤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⑥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⑦ 职业病的发病还取决于个体因素。

职业性中毒一ppt课件

职业性中毒一ppt课件

职业性中毒的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了解职业性中毒的危害性及其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增强预防意识。
2
中期
出现轻微不适症状,如头痛、乏力等
3
后期
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
职业性中毒的症状表现
1 呼吸系统
咳嗽、气短、胸闷等
2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泻等
3 神经系统
头痛、眩晕、失眠等
职业性中毒的分类及危害程度
物理性中毒
尘肺病、噪声中毒等
生物性中毒
炭疽病、霉菌中毒等
化学性中毒
重金属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
危害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等Βιβλιοθήκη 职业性中毒的防范措施1
工作环境
保持通风,及时清洁
2
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3
培训教育
提高员工的职业性中毒意识
职业性中毒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中毒类型,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脱离毒源
停止接触有毒物质,让身体逐渐排除毒素
康复护理
定期做身体检查,恢复身体功能
职业性中毒一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职业性中毒,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症状表 现、分类及危害程度、防范措施、治疗方法以及案例分析。
职业性中毒的定义
职业性中毒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受到有毒物质的接触,导致身体 或心理健康出现异常反应的一种疾病。
职业性中毒的发展历程
1
初期
无明显症状,毒物积累在体内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PPT课件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PPT课件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 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微头晕、 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 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 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 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轻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 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 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 工作。
重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 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并在该工 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在工作中出现 突然晕厥及热痉挛。
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 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一般将散 热量大于8.37×104J/(m3.h)的车间 称为高温车间。高温作业按其气象 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 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常见作业场所有炼 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在这类作 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 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 (热源及二次热源)。对流热作用于体表, 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 于体表外,尚作用于深部组织,加热作用 更快更强。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大量出汗, 且易于蒸发散热。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 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 热和过热。
一、职业病概述
1.4职业病诊断原则 职业病诊断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
严肃的工作,须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 定的专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般采取 (诊断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的方式。诊断的核 心问题是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与所患疾病是否有确 切因果关系,需要收集和分析下述资料。
1.病因资料:确定患者受职业危害的可能性 及其程度,包括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强度(浓度)数据,患者体内 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数据,以及其他特异测试数据。
一、职业病概述
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 待遇。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 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各个国家主 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 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我国现行法定 职业病名单分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 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机构行使。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幻灯片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幻灯片

5/20/2021
13
二、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式与分类
1.生产过程中接触
原料的开采、提炼; 加料和出料; 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2.使用过程中接触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 管道、钢瓶泄漏; 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5/20/2021
14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进 入人体,但是生活性中毒以消化道为主。
16
四、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人体内化学物的储存库
血浆蛋白 脂肪 骨骼
5/20/2021
17
五、生产性毒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 影响因素
1.毒物本身特性: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
分散度、挥发性、 溶解度、水溶性
2.毒物的作用条件:
剂量、浓度和时间、毒物联合 作用、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3.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状况、营养、 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及个体遗传特征等。
职业性中毒及其防治幻灯 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 224-2010)
它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 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2021/5/20
4.社会、心理、经济因素: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 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 立法、医疗卫生制度等。
5/20/2021
18
七、职业中毒的治疗和预防
1.铲除毒物和降低毒物浓度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 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 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实行特殊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谢谢大家!
的毒 责是 任全防 !社治
会职 共业 同中
2019-8-20
谢 家庭装修污染。
2019-8-20
谢谢欣赏
3
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3年日本水俣病;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1972年的富山事件(痛痛病); 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事件
62
759
104
2019-8-20
谢谢欣赏
1998 1999
9
1999.5-2000.5重大急性职业中毒比较
70 60 50166.7% 40
54.5%
192.9%
30
20
10
0 Æð Êý
ÈË Êý
ËÀ Íö ÈË Êý
1999.5
6
44
14
2000.5
16
68
41
1999.5 2000.5
2019-8-20
职业中毒: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急慢性疾病。
2019-8-20
谢谢欣赏
5
职业中毒的分类
急性职业中毒:因接触 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急性疾病。
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 件。
特点
突发性
群体性 复杂性
特异性
不可预测性
慢性职业中毒:因接触 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慢性疾病。
2019-8-20
谢谢欣赏
7
职业中毒的发病特点
1.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控制,新危害不断产生。
2.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且 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侵害劳动者 健康权益问题突出。
3.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职业防护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4. 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2019-8-20
谢谢欣赏
11
中毒控制对策
建立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所称重大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 毒有害化学品或生物物质所引起的人数众多或者社会 影响严重的突发性事件。包括:
中毒危害涉及50人以上或 死亡5人以上; 炭疽病5人以上; 造成环境持续污染的; 社会影响恶劣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的; 跨省市的中毒事件; 不明原因的中毒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认定的其他中毒事件。
谢谢欣赏
10
2001~2002年全国主要中毒情况
中毒类型 年度 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 数
慢性职业中 2001

2002
1166 1300
急性职业中 2001

2002
759 ? 590 ?
农药中毒 2001
13933 877
注:2001年为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告。 职业中 毒漏报率约为70%。
特效解毒剂研究与协调;
2019-8-2中0 毒控制研究的联合攻谢谢关欣。赏
13
附录: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响应的一般程序
Staging Area 人员集结地
Staging Area 人 员集结地
Hot Line排 除区控制
线
Crowd Control Line 公众人群控制线
Command Post指挥
2019-8-20
谢谢欣赏
12
中毒控制对策—中毒应急救治体系
建立中毒应急救治体系
形成以国家、省、市级中毒应急反应中心为基础, 以中毒控制或中毒救治机构为依托的中毒应急救治 协同平台:
中毒信息联络;
重大事件现场处理及不明原因事件病因调查的 配合;
建立参比实验室,控制鉴定、检测质量;
重大中毒事件毒物鉴定、检测;
一旦发生,很难康复; 但是合理的预防,完全 可以避免!
与毒物性质、存在形式、 接触时限、个人防护关 系密切
2019-8-20
谢谢欣赏
6
急性职业中毒形势
2002年我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205起, 590例,其中死亡112例,死亡率为19.0%; 发生慢性职业中毒1300例。其中,乡镇 企业和外资企业职业中毒明显增加,外 资企业职业中毒发病时2001年的2.1倍。 其他六类职业病568例。粗略估算,每年 我国应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 济损失达800亿元。
谢谢欣赏
2
中毒--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人类面临着化学物的威胁:
美国平均每人每年使用农药量3.6公斤; 我国有农药品种650种,产品15000多个,产量为有效成分
24万吨,制剂100万吨;我国人均每年农药使用量接近1公 斤; 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铅8.12ug,儿童铅中毒发病率为30%。 其他:
职业中毒预防控制
2019-8-20
谢谢欣赏
1
中毒--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全球已登记化学物2600万 种;
其中有64万种实现了商业用途; 日常接触化学商品25万种; 每天有20种新的化学物进入我们
的生活、工作的环境中; 我国登记生产的化学产品总数已
超过4.5万种。
2019-8-20
2019-8-20
谢谢欣赏
4
基本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 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 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 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19-8-20
Exclusion (Hot) Zone 危险排除作业区
Decontamination Line 污染降解区控制线
Level A
Level B
Contamination Reduction (Warm) Zone
污染降解区
Support (Cold) Zone支援区
谢谢欣赏
Level C
5.职业病疾病谱发生变化,出现一些严重的化学品 危害事故,如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变态 反应等新发职业病。
2019-8-20
谢谢欣赏
8
1998-1999急性职业中毒比较
800
47.4%
600
15.3%
400
200
67.7%
0 Æð Êý
1998
189
1999
218
ÈË Êý
ËÀ Íö Êý
5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