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药学--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共100页文档
XX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doc
XX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为了方便考生们更加系统的复习,下面为大家搜索了xx初级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性状鉴别茎扁圆形,皱缩而弯曲,长20-30cm;外表黄棕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质脆,易折断。
叶互生。
多皱缩。
展平后心形,长3-5,宽3-4.5cm;上面暗绿或黄绿色,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
穗状花序项生。
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以叶多、色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片外表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有较密的波状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 个;油细胞散在,类圆形,周围7-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腺毛无柄,头部3-4个细胞内含淡棕色物,顶部细胞常已无分泌物、或皱缩。
非腺毛(叶脉处)2-4(-10)个细胞,长180-蛐200μm,基部直径约40μm外表有条状纹理。
下表皮气孔、非腺毛较多。
叶肉组织中有小簇晶微在。
直径 6-10μm.一、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到达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及老年痴呆等病症。
二、保护心血管系统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病症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西洋参,疗效显著。
西洋参的成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三、提高免疫力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四、促进血液活力长服西洋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
五、治疗糖尿病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橘皮性温而能行气消积化滞,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及呕吐食少质轻力缓,温和不峻,主理脾肺气滞燥湿化痰,治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及湿浊中阻之胸闷腹胀和肝气乘脾之腹痛泄泻。
初级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辅导(1).doc
初级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辅导(1)2018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辅导(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一、含义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药源的应用学科。
简单的讲是一门对中药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二、任务(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本草记载的药物有近3000种,现今中药品种有13000种。
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1、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浙江叫三角麻,青海叫千层塔。
四川叫血母草。
(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白头翁记载:凡草之有白毛者,以翁名之均可,故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
(3)地方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基源:如:贯众达31种,沙参36种等。
(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例如:白附子历代为毛茛科黄花乌头的块根,近代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用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根。
(5)有意掺假2、主要途径和措施A、调查鉴定,(基原鉴定)明确主流产品B、本草考证,考查地方志等资料C、规范名称,尽量做到一物一名D、以活性成分和药效学研究为基础E、具实正品,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的生产全国的道地药材有约200种,例如:四川(黄连、附子、川芎);云南(三七);甘肃(当归、大黄);宁夏(枸杞子);内蒙古(黄芪);吉林(鹿茸、人参);辽宁(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山东(北沙参、金银花);江苏(薄荷);安徽(牡丹皮);浙江八味(玄参、浙贝母、白术、白芍、杭白菊、延胡索、麦冬、温郁金);福建(泽泻);广东(砂仁);广西(蛤蚧)(二)鉴定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质量鉴定是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检验。
1、基本概念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2、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栽培条件;采收加工(如茵陈,过去只采幼苗(绵茵陈),后来发现利胆的三个主要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茵陈蒿),所以药典规定两个采收期;金银花以蒸晒法加工绿原酸含量高。
药理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前言1.中药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药药理学》课程,考试前辅导。
2.《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和药理学的结合学科,中药学是基础,药理学是方法。
3.《中药药理学》就是通过《药理学》方法,用《药理学》药物作用的理论,对中药的传统功效作出现代的阐释,或发现中药新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两类知识:中药学、药理学。
对学习和理解中药药理学内容有很大帮助。
(一)课程内容:基本理论:第1单元:重点讲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等,介绍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各论:第2-19单元,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进行分类,每一单元包括:(1)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与本单元中药功效相关的一般药理作用(本单元中药共同的作用)。
(2)常用药物: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不良反应等。
《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大,原因在于内容多:成分、作用、实验、应用。
(二)如何有效地学习(复习):1.以药理作用为核心:药理作用重要,但是有时药理作用很多。
2.提出两个方法,供参考:1)注意与中药传统的功效结合与功效结合,有助于把众多的药理作用分类,从而易于记忆。
如:秦艽药理作用较多,功效主要两个:祛风湿、清湿热。
记忆时可以把药理作用,按照功效分两类:与“祛风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以上作用是祛风湿药共有的功效。
与“清湿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解热、镇静、抗菌、利尿。
2)注意通过比较,加强记忆。
横向:同一类药物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或者作用相同,机制不同。
要注意比较。
活血化瘀药:益母草→兴奋子宫;莪术→抗肿瘤等。
解表药:麻黄、桂枝均发汗,机制不同。
纵向:不同的药物分类中,有相同的药理作用。
酸枣仁、延胡索镇静催眠。
对药理作用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以上,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关于《中药药理学》考试的题型、考点,将结合各单元内容进行具体的介绍。
初级中药师题-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_4
初级中药师题-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对于严重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最迟不超过A.10个工作日B.13个工作日C.5个工作日D.11个工作日E.15个工作日2、诊断疾病最先应该A.辨病B.询问病史C.辩证D.临床检查E.辨色3、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法治疗的是A.虚热证B.实热证C.虚寒证D.实寒证E.阴阳两虚证4、由炎症导致的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最常见于A.恶性肿瘤B.贫血C.心肌梗死D.肝硬化E.风湿病5、十滴水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A.7粒B.10粒C.6粒D.8粒6、能够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非处方药是A.川贝止咳露B.二母宁嗽丸C.川贝枇杷颗粒D.百合固金丸E.养阴清肺膏7、下列不属于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是A.疗效确切B.应用安全C.价钱低廉D.使用方便E.质量稳定8、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是A.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B.人接受超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有关的反应C.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相关的反应D.人接受超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E.以上均不是9、下列饮片除哪项外均易发霉生虫A.胆矾,乳香,冰片B.桑椹,天花粉,黄芪C.大枣,杏仁,枸杞予D.人参,桑椹,茯苓E.当归,陈皮,甘草10、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A.伤寒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D.副伤寒E.流感11、以下各脉非重按始得的脉象是A.伏脉B.濡脉C.沉脉D.牢脉E.弱脉12、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因A.寒湿内盛B.脾胃虚弱C.大肠湿热D.伤食积滞E.肝胃不和13、恐则A.气上B.气消C.气乱D.气下E.气缓14、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表现与何种情志致病有关A.惊B.恐C.怒D.恩E.喜15、常山不宜与下列哪种食物同服A.葱B.醋C.苋菜D.白萝卜E.以上均不是16、下列中药处方中决明子的正名是A.马蹄决明B.茺蔚子C.石决明D.草决明E.以上均不是17、儿童血清尿素氮用速率法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A.1.8~6.5mmol/LB.4.0~7.5mmol/LC.3.2~7.1mmol/LD.4.5~7.8mmol/LE.3.5~7.2mmol/L18、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脾E.肾19、成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用速率法的参考范围是A.20~60U/LB.10~40U/LC.30~50U/LD.10~50U/LE.20~50U/L20、腻苔的特征是A.舌苔水滑B.苔质颗粒不清C.苔质疏松粗大而厚D.苔质细腻致密E.以上都不是21、主治体虚自汗,反复感冒,鼻塞流涕的中成药是A.鼻炎康片B.辛夷鼻炎片C.鼻炎片D.通窍鼻炎片E.鼻窦炎口服液22、大出血时,同时伴随少气乏力的表现,其原理是A.气能行血B.血能生气C.气能生血D.气能摄血E.血能载气23、肝病影响肾为A.子病及母B.五行相侮C.母病及子D.五行相乘E.五行相克24、亡阴和亡阳之汗的主要区别在于A.汗出的冷热B.汗出的气味C.汗出的原因D.汗出的气味E.汗出的颜色25、气的运动叫做A.气机B.气脱D.气逆E.气陷26、下列哪项不符合非处方药的应用安全A.不产生依赖性B.临床用过的药物C.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药物D.不合毒麻药味E.有不良反应,但为一过性,停药后自行消失27、下列表现中最不易见于虚证的是A.脉细无力B.腹痛喜按C.呼吸喘促D.体倦嗜卧E.形体消瘦28、既是六府又是奇恒之腑的是A.胃B.膀胱C.胆E.三焦29、为保障安全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最基本安全措施之一是A.连续追踪已上市新药B.对有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销毁C.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D.合理使用药物E.拒绝有不良反应药物使用30、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可诊为A.脾虚下陷B.脾阳虚C.寒湿困脾D.脾胃湿热E.脾气虚31、我国人正常面色应该是A.黄色B.苍白无华C.红润D.黄而偏白E.微黄红润而有光泽32、能解表和胃,用于感受风寒,内有食积诸症的非处方药是A.感特灵胶囊B.午时茶颗粒C.维C银翘片D.小柴胡颗粒E.贯防感冒片33、能够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的非处方药是A.参苏丸B.三金感冒片C.午时茶颗粒D.加味银翘片E.荆防颗粒34、下列除哪味药外均可用来治疗风寒感冒A.感冒清热颗粒B.午时茶颗粒C.荆防颗粒D.香石双解袋泡剂E.参苏丸35、具有散寒解表,解毒除湿,通腑泻热功效的非处方药是A.羚翘解毒丸B.扑感片C.加味银翘片D.风寒感冒颗粒E.三金感冒片36、何病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D.急性肾盂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37、何病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D.急性肾盂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38、何病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D.急性肾盂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39、瘀血的疼痛多为A.灼痛B.闷痛C.刺痛D.隐痛E.胀痛40、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同病异治的异病同治B.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C.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D.证治异同和整体观念E.四诊合参和阴阳五行41、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是A.有经济有关B.与患者有关C.与药物有关D.与社会有关E.与医院有关42、木贼草常放于斗架的A.最低层B.较下层C.高层D.中上层E.中层43、调配时应先称的药物是A.牛蒡子B.夏枯草C.熟地黄D.生石膏E.大黄44、调配时应后称的药物是A.牛蒡子B.夏枯草C.熟地黄D.生石膏E.大黄45、调配时应临时捣碎的药物是A.牛蒡子B.夏枯草C.熟地黄D.生石膏E.大黄46、调配时应预先加工碾碎备用的药物是A.牛蒡子B.夏枯草C.熟地黄D.生石膏E.大黄47、使用龟鹿二仙胶时应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烊化48、使用钩藤时应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烊化49、使用车前子时应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E.烊化50、人体正常体温的恒定靠气的A.气化作用C.防御作用D.温煦作用E.推动作用51、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是气的何种功能A.气化作用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温煦作用E.推动作用52、患者病后,机体能早日康复是与气的何种功能有关A.气化作用B.固摄作用C.防御作用D.温煦作用E.推动作用53、使汗液,尿液,唾液,胃液等正常分泌和排泄的气的何种功能A.气化作用B.固摄作用D.温煦作用E.推动作用54、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狂乱,失神妄动为A.怒则气上B.悲则气消C.喜则气缓D.恐则气下E.思则气结55、二便失禁摄钠不住为A.怒则气上B.悲则气消C.喜则气缓D.恐则气下E.思则气结56、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肝C.肺与肾D.肝与肺E.脾与肺57、与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是A.心与肺B.心与肝C.肺与肾D.肝与肺E.脾与肺58、用于心,肾脏”赫依”病的是A.调经丸B.同仁乌鸡白凤丸C.逍遥丸D.当归丸E.暖宫七味丸59、用于气郁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的是A.调经丸B.同仁乌鸡白凤丸C.逍遥丸D.当归丸E.暖宫七味丸60、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月经不调的是A.调经丸B.同仁乌鸡白凤丸C.逍遥丸D.当归丸E.暖宫七味丸61、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的是A.调经丸B.同仁乌鸡白凤丸C.逍遥丸D.当归丸E.暖宫七味丸62、对脏腑的功能活动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63、主司腠理开合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64、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65、悲则A.气消B.气结C.气下D.气收E.气耗66、思则A.气消B.气结C.气下D.气收E.气耗67、劳则A.气消B.气结C.气下D.气收E.气耗68、属于小儿咳嗽类药的是A.夜尿宁丸B.健儿清解液C.小儿化滞散D.导赤丸E.龙牡壮骨颗粒69、属于积滞类药的是A.夜尿宁丸B.健儿清解液C.小儿化滞散D.导赤丸E.龙牡壮骨颗粒70、属于小儿泄泻类药的是A.夜尿宁丸B.健儿清解液C.小儿化滞散D.导赤丸E.龙牡壮骨颗粒71、属于小儿感冒类药的是A.夜尿宁丸B.健儿清解液C.小儿化滞散D.导赤丸E.龙牡壮骨颗粒72、六合定中丸的功效是A.祛暑除除湿,和胃消食B.健胃,驱风C.清暑开窍D.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E.清热解暑,止津止渴73、仁丹的功效是A.祛暑除除湿,和胃消食B.健胃,驱风C.清暑开窍D.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E.清热解暑,止津止渴74、中药散剂易A.虫蛀B.吸湿C.结块D.粘连E.软化75、中药蜜丸剂易A.虫蛀B.吸湿C.结块D.粘连E.软化76、中药颗粒剂易A.虫蛀B.吸湿C.结块D.粘连E.软化77、心气不足者可见A.胸闷气喘B.胸闷刺痛C.胸闷胁胀D.胸闷痰多E.胸闷气短78、肝气郁结者可见A.胸闷气喘B.胸闷刺痛C.胸闷胁胀D.胸闷痰多E.胸闷气短79、心血瘀阻者可见A.胸闷气喘B.胸闷刺痛C.胸闷胁胀D.胸闷痰多E.胸闷气短80、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A.阳气不足B.营血亏虚C.阳气暴脱D.脾胃气虚E.,虚阳上越81、面色白而虚浮多为A.阳气不足B.营血亏虚C.阳气暴脱D.脾胃气虚E.,虚阳上越82、面色苍白常见于A.阳气不足B.营血亏虚C.阳气暴脱D.脾胃气虚E.,虚阳上越83、体虚多汗者忌用A.利湿药B.苦寒药C.寒凉药D.发汗药E.止汗药84、阳虚里寒者忌用A.利湿药B.苦寒药C.寒凉药D.发汗药E.止汗药85、便秘者慎用的是A.健儿清解液B.小儿胃宝丸C.儿童清肺丸D.启脾丸E.婴儿素86、久咳,汗出,体虚者忌用的是A.健儿清解液B.小儿胃宝丸C.儿童清肺丸D.启脾丸E.婴儿素87、脾胃虚弱,大便次数多者慎用的是A.健儿清解液B.小儿胃宝丸C.儿童清肺丸D.启脾丸E.婴儿素88、服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的是A.健儿清解液B.小儿胃宝丸C.儿童清肺丸D.启脾丸E.婴儿素89、总胆固醇的参考范围是A.62~115μmol/LB.53~97μmol/LC.3.1~5.7μmol/LD.0.56~1.70μmol/LE.1.9~3.61μmol/L9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范围是A.62~115μmol/LB.53~97μmol/LC.3.1~5.7μmol/LD.0.56~1.70μmol/LE.1.9~3.61μmol/L91、用Taffe法测试,男性血肌酐的参考范围是A.62~115μmol/LB.53~97μmol/LC.3.1~5.7μmol/LD.0.56~1.70μmol/LE.1.9~3.61μmol/L92、三酰甘油酯的参考范围是A.62~115μmol/LB.53~97μmol/LC.3.1~5.7μmol/LD.0.56~1.70μmol/LE.1.9~3.61μmol/L93、”通因通用”的治法可用于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买证94、”塞因塞用”的治法可用于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买证95、”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买证96、通风法属于A.除湿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对抗贮存法D.低温养护法E.高温养护法97、梅雨季节来临时,蛤士蟆油贮存属于A.除湿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对抗贮存法D.低温养护法E.高温养护法98、冬虫夏草贮存时喷洒少量95%药用乙醇密封养护,属于A.除湿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对抗贮存法D.低温养护法E.高温养护法99、花椒等对热敏感的饮片贮存属于A.除湿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对抗贮存法D.低温养护法E.高温养护法10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时与甲巯咪唑联用的是A.丹参注射液B.四逆汤C.炙甘草汤D.六味地黄丸E.香连化滞丸101、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治疗时与左旋甲状腺素联用的是A.丹参注射液B.四逆汤C.炙甘草汤D.六味地黄丸E.香连化滞丸102、属月经不调类药的是A.七制香附丸B.妇科得生丸C.千金止带丸D.更年舒片E.母乳多颗粒103、属带下病类药的是A.七制香附丸B.妇科得生丸C.千金止带丸D.更年舒片E.母乳多颗粒104、属痛经类药的是A.七制香附丸B.妇科得生丸C.千金止带丸D.更年舒片E.母乳多颗粒105、属绝经前后诸症类药的是A.七制香附丸B.妇科得生丸C.千金止带丸D.更年舒片E.母乳多颗粒106、心病的常见症状有A.心烦B.失眠C.健忘D.神昏谵语E.怔忡107、枳壳A.盐炙品B.蜜炙品C.炭制品D.烫制品E.麸炒品108、侧柏叶A.盐炙品B.蜜炙品C.炭制品D.烫制品E.麸炒品109、枇杷叶A.盐炙品B.蜜炙品C.炭制品D.烫制品E.麸炒品110、补骨脂A.盐炙品B.蜜炙品C.炭制品D.烫制品E.麸炒品111、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有A.在志为思B.在液为涎C.在体合肌肉,主四肢D.在窍为口,其华在唇E.在志为怒112、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属A.行痹B.痛痹C.着痹D.尪痹E.热痹113、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病属A.行痹B.痛痹C.着痹D.尪痹E.热痹114、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病属A.行痹B.痛痹C.着痹D.尪痹E.热痹115、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者A.行痹B.痛痹C.着痹D.尪痹E.热痹116、孕妇禁用的中暑类非处方药有A.藿香正气水B.六一散C.十滴水D.复方草豆蔻酊E.清凉含片117、食积胃痛的主要症状有A.胃脘胀痛B.嗳腐恶食C.喜按喜温D.大便色黑E.呕吐清水118、下列属于逆治法的是A.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119、当发生中药中毒时,下列哪些情况不能洗胃A.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B.药物经口服入C.有慢性病者D.年老体弱有慢性病者E.中药对消化道黏膜有腐蚀作用120、关于”液”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关注于骨节,脏腑,脑,髓,起润养作用B.质地较厚C.流动性小D.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E.质地较薄121、药物中含有咖啡因的非处方药有A.感冒灵颗粒B.扑感片C.贯防感冒片D.感特灵胶囊E.维C银翘片122、消费者使用非处方药时应A.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B.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C.正确选用药品D.正确自我判断,消费者对自己的症状应作出正确的自我判断E.将药品放于小儿不可触及处,经常检查药品的有效期123、不可内服的毒性中药材有A.砒石B.水银C.白降丹D.生半夏E.生巴豆124、下列饮片易发生霉变的有A.党参B.菊花C.薏苡仁D.红花E.细辛125、执业药师的作用有A.指导合理用药B.密切与医护人员合作C.进行药学信息咨询服务D.审查处方是否合理E.向患者宣讲相关用药知识126、属于”隆”性质的是A.寒B.轻C.细微D.臭E.粗糙127、合理用药基本原则中”经济”的含义,是指在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必须做到A.用药不滥B.经济适用C.利于环保D.降低发病率E.用法简便128、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方法有A.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B.连续追踪已上市新药C.合理使用药物D.陆续追踪已上市的药物E.收集已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129、下列各药服用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不宜喝茶吃萝卜的是A.同仁乌鸡白凤丸B.七制香附丸C.乌鸡白凤片D.妇康片E.妇康宁片130、应通过什么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A.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B.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C.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D.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E.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131、附子理中丸使用时应注意A.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B.孕妇慎用C.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咳喘,水肿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D.慢性肠胃炎,泄泻患者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E.服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132、涩脉的主证有A.气滞血瘀B.血少C.伤精D.痰湿E.食积。
初级中药师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0
初级中药师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主要归脾胃经的药物是()。
A.利湿药B.解表药C.化湿药D.补阳药E.补血药2、麻黄的性味是()。
A.辛,酸,温B.辛,微苦,温C.辛,淡,温D.辛,甘,温E.辛,咸,温3、治外感风寒,内兼寒饮伏肺之咳喘,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香薷B.细辛C.白芷D.防风E.桂枝4、主要归肺经的药物是()。
A.温里药B.利水渗湿药C.解表药D.消食药E.化湿药5、治阳明经头痛,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A.羌活B.细辛C.白芷D.防风E.苍耳子6、不宜与半夏配伍用的药是()。
A.独活B.香加皮C.川乌D.穿山龙E.伸筋草7、下列能退虚热的药是()。
A.紫草B.柴胡C.茵陈D.升麻E.银柴胡8、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是()。
A.广藿香B.苍术C.厚朴D.白豆蔻E.砂仁9、治疗胃热呕逆,宜选用()。
A.知母B.石膏C.芦根D.淡竹叶E.天花粉10、善治肺燥干咳及阴虚痨嗽的药对是()。
A.川贝母,知母B.天花粉,栀子C.桑叶,菊花D.知母,黄柏E.石膏,知母11、治肺胃出血,尤宜选用的药物是()。
A.大蓟B.蒲黄C.白茅根D.白及E.地榆12、既能利尿通淋,又能渗湿止泻的药物是()。
A.车前子B.滑石C.木通D.猪苓E.茯苓13、既能祛痰,又散风热的药是()。
A.桑叶C.前胡D.桔梗E.金银花14、萆薢的功效是()。
A.强筋骨,祛风湿B.凉血热,祛风湿C.消痰水,祛风湿D.清肺热,祛风湿E.利湿去浊,祛风除痹15、莱菔子的功效是()。
A.消食,固精B.消食,活血C.消食,回乳D.消食,疏肝E.消食,化痰16、治神昏窍闭,首选的药物是()。
A.石菖蒲B.安息香D.冰片E.苏合香17、五灵脂除活血止痛外,又能()。
A.凉血解毒B.化瘀止血C.接骨疗伤D.消肿排脓E.利尿通淋18、既能息风止痉,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oA.天麻B.钩藤C.地龙D.牛黄E.全蝎19、既能活血行气,又能利胆退黄的药物是()。
中药学(初级师)
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要点: 1.气候变化 2.地域特点 3.生活、工作条件 4.体质特点 5.精神状态 细目三:发病形式
要点: 1.归经的含义 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3.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细目五:毒性
要点: 1.毒性的含义 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4.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第五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细目一:中药的配伍
要点: 1.配伍的含义 2.配伍的意义 3.配伍的内容 细目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求: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1 五行的含义 1-2 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特性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细目二:五行的生克关系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1-1 五行相生 1-2 五行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与相侮
3-1 五行相乘 3-2 五行相侮 4.五行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基本功能 2.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第九单元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3.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1 风邪的性质 3-2 风邪的致病特点 4.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1 寒邪的性质 4-2 寒邪的致病特点 5.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5-1 暑邪的性质 5-2 暑邪的致病特点
要点: 1.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性能 2.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 3.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应用 4.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用法用量 5.薄荷、牛蒡子、蝉蜕、柴胡的使用注意 6.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功效的异同点 7.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主治的异同点 第八单元清热药
【优质】中药材知识培训幻灯PPT文档
2.中药的加工方法 (1)修治:
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 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 切制处理
(2)水制 常用的水制法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 水飞:指利用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把药材加工成极细
粉的方法。 (3)火制 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 (4)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淬等
藻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 情况也不一样。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 好。
动物类:大多数可全年采收,如:龟甲、穿 山甲、海马等。
矿物药类: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2.中药的加工(炮制) (1)中药材加工的意义
保证药材质量; 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 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 近衰败的花朵,不仅能影响药材的颜色和气味,而且 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
果实种子类:一般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栀子、 山楂;有的采收未成熟幼果,如:枳实、青皮等。
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 青蒿、淡竹叶;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荆芥、香薷。
正品中药:疗效可靠、理论完善 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显微鉴别要点:晶鞘纤维(指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包裹纤维,形成晶鞘) 利于运输、储藏、保管;
草药:疗效不怎么可靠、理论不怎么完
善
二、中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1.中药的采收
(1)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中药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 产地、采收季节、时间、方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药的鉴定
(一)中药鉴定的依据
临床中药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可编辑
4. 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 二、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一)中药的配伍 1. 配伍的意义 12. 配伍的内容 1(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 120XX 年临床中药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基础知、药性理论 (一)四气 1.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 三 ) 升降浮沉 1.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 四 ) 归经 1.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2. 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 五 ) 毒性 1. 毒性的含义 12.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3.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要点 考试科目3. 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4.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6. 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2. 妊娠用药禁忌 13.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二) 用法 1. 特殊煎法 2. 服药法 12. 解表药的功效 13.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4.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7.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2. 泻下药的功效 1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 一 ) 剂量 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1 四、解表药 ( 一) 概述 1.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二 )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 三 )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六、泻下药 (一)概述 1.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1八、化湿药 (一)概述 1. 化湿药的性能特点12. 化湿药的功效 17. 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 ) 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 1( 三 )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1( 四 ) 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2. 祛风湿药的功效 13. 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4.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7. 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二 ) 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 海风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 ) 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 ? 莶草、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1( 四 )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七、祛风湿药 ( 一) 概述 1. 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2. 温里药的功效 13. 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 二 ) 具体药物 附子、干姜、 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的功效、3. 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4.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 ) 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2.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3. 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4.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7.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使用注意 14.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九、利水渗湿药 ( 一)概述 1. 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二 ) 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 )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 ?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 ?的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 ) 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十、温里药 ( 一) 概述 1. 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使用注意 1 十四、止血药 (一)概述 1. 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2. 止血药的功效 1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理气药 (一)概述 1. 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2. 理气药的功效 13. 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4.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 ) 具体药物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2. 消食药的功效 13. 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4. 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量、使用注意 12. 驱虫药的功效 13. 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4.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 ) 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十二、消食药 ( 一) 概述 1. 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二 ) 具体药物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 十三、驱虫药 ( 一) 概述 1. 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1使用注意1十四、止血药(一)概述 1. 止血药的性能特点12. 止血药的功效14.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5. 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7. 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二 ) 凉血止血药 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注意 12. 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3. 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4.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7.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二 )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 ( 三 ) 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四 ) 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血余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 五 ) 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十五、活血化瘀药 ( 一) 概述 1. 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4.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 ) 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应用、用法 用量、使用注意 1十七、安神药 (一)概述 1. 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2. 安神药的功效 13. 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四 )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 1( 五 ) 破血消 ?药 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3.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4.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7.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二 ) 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白前 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三)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 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瓦楞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1( 四 )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 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4.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 ( 一) 概述 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1 十九、开窍药 ( 一) 概述 1. 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2. 开窍药的功效 13. 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6. 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7. 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2. 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3. 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4.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7.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二 )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 )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 二 ) 重镇安神药 朱砂、 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 1( 三 )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十八、平肝息风药 ( 一) 概述 1. 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僵蚕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1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十九、开窍药(一)概述1. 开窍药的性能特点12. 开窍药的功效13. 开窍药的适应范围1( 二 ) 具体药物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 二十一、收涩药( 一)概述 1. 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2. 收涩药的功效 1用注意 12. 补虚药的功效 13. 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4.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 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7. 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二 ) 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 大枣、饴糖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三 ) 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 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 量、使用注意 1( 四 ) 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 . 、龙眼肉的功效、应 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五 ) 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 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 注意 13. 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二十、补虚药 ( 一) 概述 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白术、山药、甘草、4.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3.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14.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15. 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6. 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7. 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 芡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二十二、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 1.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2.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13.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14.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 ) 具体药物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功效、应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 1二十三、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 1.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2.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 1( 二 )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浮小麦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 三 )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4.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3.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14.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1( 二 ) 具体药物 铅丹、炉甘石、硼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3. 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 1( 四 ) 扶正解表 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及续表( 方剂学)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学 一、概述 (一)方剂与治法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2. 常用治法 1 ( 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配伍的目的 12. 方剂的组方原则 13. 方剂的变化形式 1( 三 ) 常用剂型 汤、丸、散、膏、酒、丹、栓、注射剂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解表剂 (一)概述 1.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12. 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2. 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二 ) 辛温解表 1. 桂枝汤的组方原理、 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3. 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三)辛凉解表 1. 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13. 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1(四)扶正解表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及( 四 )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 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 ) 清气分热 1. 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三、泻下剂 (一)概述 1.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2. 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寒下 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 2. 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 1 ( 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方原理 1 ( 四 ) 润下 1. 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 1 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 ( 五 ) 逐水 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1 ( 六 ) 攻补兼施 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1四、和解剂 (一)概述 1.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2.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和解少阳1. 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2. 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3. 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 1 ( 三 ) 调和肝脾1. 四逆散的组方原理 12. 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3. 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 1五、清热剂 (一)概述 1.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2. 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 1 ( 四 ) 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三 ) 清营凉血 1. 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2.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 四 ) 清热解毒 1. 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 12. 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3. 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 14. 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味消毒饮的鉴别应用 1 ( 五 ) 清脏腑热 1. 导赤散的组方原理 1 2. 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 13. 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4. 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胃散的鉴别应用 15. 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6.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 17. 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 六 ) 清虚热 1. 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 12. 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二 )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 三 )祛暑利湿 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七、温里剂 (一)概述 1.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六、祛暑剂 ( 一) 概述 1.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2. 八珍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 12. 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 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 ) 温中祛寒 1. 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2. 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 ) 回阳救逆 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 1( 四 ) 温经散寒 1. 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四逆汤的鉴别应用3. 阳和汤的组方原理 1八、补益剂 (一)概述 1.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2. 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 ) 补气 1. 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 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3.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14. 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5. 完带汤的组方原理 1( 三 ) 补血 1. 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2. 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 13. 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 ) 气血双补 1. 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 1 ( 五 ) 补阴 1.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3. 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12. 八珍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12. 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六 ) 补阳 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七 ) 阴阳双补 1. 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 12. 七宝美髯丹的组方原理2. 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二 ) 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方原理 1( 三 ) 涩肠固脱 1. 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2. 四神丸的组方原理 1( 四 ) 涩精止遗 1. 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2. 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 1( 五 ) 固崩止带 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1十、安神剂 (一)概述 1.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2. 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 )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1( 三 ) 滋养安神 1. 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12. 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2. 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二 ) 凉开 1. 安宫牛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牛黄清心丸的鉴别应用 12.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 1(三)温开 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1 十四、治风剂 (一)概述1. 治风 剂的适用范围 1九、固涩剂 ( 一) 概述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一、开窍剂 ( 一) 概述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三 ) 清热祛湿 1. 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 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 ) 疏散外风 1. 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 12. 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 13. 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4. 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 1 ( 三 ) 平息内风 1. 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 12. 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 13. 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 1 十五、治燥剂 (一)概述 1.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2. 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 ) 轻宣外燥 1. 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12. 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 1( 三 ) 滋阴润燥 1. 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2. 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 3. 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4. 养阴清肺汤的组方原理2. 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 二 ) 燥湿和胃 1. 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2. 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 1 十六、祛湿剂 ( 一) 概述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2. 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三)清热祛湿 1. 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3. 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14.甘露消毒丹的组方原理 15.二妙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利水渗湿 1. 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猪苓汤的鉴别应用2. 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湿 1. 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2. 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3. 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应用4.萆?分清饮的组方原理 1 (六)祛风胜湿 1. 羌活胜湿汤的组方原理2. 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十七、祛痰剂(一)概述 1.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2. 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化痰 1. 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2. 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三)清热化痰 1. 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1 2. 小陷胸汤的组方原理 1 3. 滚痰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五)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1(六)治风化痰 1. 止嗽散的组方原理12.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 1十八、消食剂(一)概述 1.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1 2. 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消食化滞 1. 保和丸的组方原理 1 2. 枳实导滞丸的组方原理 1(三)健脾消食 1. 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1 2. 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 1十九、驱虫剂乌梅丸的组方原理1。
中药培训文档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A.研究草药的学科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E.中药学● 3 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 4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原始》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5 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 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 6 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7 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植物名实图考》 C.《图经本草》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8 《图经本草》的作者是●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9 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 A.《证类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衍义》●10 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植物名实图考》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神农本草经》●11.下列哪一种药材不具有多环同心性异型维管束⏹牛膝 B.商陆 C.何首乌 D.川牛膝 E.湘防己●12.可以作为提制肌肉松弛剂-“汉肌松”的资源植物是⏹广防己 B.湘防己 C.木防己 D.汉中防己 E.防己●13.白芍的产地加工应为⏹晒干 B.去皮晒干 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 D.去皮阴干 E.开水浸泡后晒干●14、关木通来源于哪一科植物●A木通科 B马兜铃科 C毛莨科 D防已科 E豆科●15、习称“红藤”的药材是●A鸡血藤 B钩藤 C大血藤 D苏木 E降香●16、肉桂的商品规格有●A桂皮 B桂碎 C板桂 D企连桂 E桂通●17、可进行微量升华的叶类中药为●A桑叶 B泻叶 C大青叶 D紫苏叶 E枇杷叶●18、紫苏叶主要化学成分为●A香豆素 B倍半萜 C挥发油 D皂甙 E蒽醌类●[19-21]⏹A洋金花 B地骨皮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9、来源于五加科●20、来源于茄科●21、含生物碱●22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主产于●A.甘肃 B.河北 C.山西 D.陕西 E.湖北●23 下列种子类药材中除哪种外,均含苦杏仁苷●A.桃仁 B.苦杏仁 C.郁李仁 D.甜杏仁 E.葶苈子●24-27⏹A.五味子 B.南五味子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24 果实扁球形,紫红色或暗红色,肉厚,柔润,富油性,内含种子1~2粒,果肉味酸●25 果实较小,表面棕红色,干瘪,皱缩果肉常贴于种子●26 种皮外层石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7、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浩的铜片上磨擦,能使铜片表面呈现银白色光洁的是●A、朱砂 B、赭石 C、自然铜 D、雄黄 E、石膏●[28-32]⏹A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药学初级职称考试法律法规培训213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