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6.2影响运动技能学习与发挥的因素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6.1《体育与健康》必修第六章运动技能学习原理第二节影响运动技能学习与发挥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我们的祖国正处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
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你们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为你们幸福的人生而奋斗,就离不开体育所赋予你们的青春、健康和活力。
高中阶段正是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养良好体育品德,并为终身体育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动作特征。
2.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练习箫略。
3.了解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和发挥的因素。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动作特征。
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练习箫略。
教材分析同学们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将较为系统地学习13 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形成锻炼习惯和学科核心索养,为终身体育莫定基础。
怎样才能发展运动技能并形成专长呢?运动技能的形成有者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和特点进行学习和练习,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技能,发展运动能力。
本章主要介绍运动技能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和发挥的因素以及发展运动技能的练习方法。
学习情景李杰同学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选择了篮球作为必修选学的内客。
他的篮球基础比较薄弱,运球动作僵硬、不协调,运球时篮球会不时地从他手里“溜掉",他因此经常低头看球。
李杰没有气馁,通过反复琢磨运球动作,积极进行练习,他对运球技术有了切身的理解和体会,那些不协调动作和多余动作不见了,整个运球动作比较自然、协调,能够较自如地进行高低运球、行进间运球。
运动技能学习
第四章运动技能学习第一节学习及学习理论一、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也不一定必须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学习概念的三个含义;首先,学习是由学习者的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练习和经验既可以指个体通过活动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如看书、背英语单词、解数学题等,也可以指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如个体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和形成了人生观等。
学习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学习花费的时间较长,需要系统而反复的练习或经验,才能产生行为的改变,如学习某种动作技能;有些学习事先难以预料,也不需要多次重复,例如,在马路上看到有人由于高速闯红灯而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仅仅一次经历就可以学习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个体行为的变化可能是由反复练习或体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本能、成熟、疲劳或疾病引起的。
前者是学习,而后者不是学习。
例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在刺眼的阳光下,眼睛将产生适应,瞳孔收缩,个体对光刺激的感受性降低,这种行为改变是一种本能的适应活动,不能叫做学习。
又如,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在起跑时跑得很快,后来速度越来越慢,这种行为速度上的变化是由疲劳引起的,也不能叫做学习。
成熟和学习都能引起行为的改变,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不应混淆。
成熟主要是由生理功能的发育所引起的变化,它不需要从外界获取经验,这和学习不同。
但在个体发展中成熟又常常与学习相互作用。
其次,学习是以行为或内在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经过学习,有机体将出现某些内在能力和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可以完成一些以前无法完成的事情。
行为的改变有时是明显的、外在的,而有时是隐性的、潜在的。
后者就是“行为潜能”的改变。
例如,学生学习一套由2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30分钟后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做出了其中的12个动作,这是明显的行为改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其余的8个动作完全没有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当他们再次学习这8个动作时,也许会学得更快、更好些。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
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
其计算公式为
RMSE xiTi 2 n
描述总体准确性
目标
操作
手臂动作与肌电图变化(引自Lee,Wynne,1980)
运动学测定:是以记
录技能操作中特定身体 部位的运动轨迹为基础 的测量方法。
位移、速度、加速度
(2)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复习题
1.射击项目是
类型的动作技能。
A.开放性技能 B.连续性技能 C.系列性技能 D.不连续性技能
2.驾驶赛车是
类型的运动技能。
A. 是一种决策很少而运动技能成份较多的运动技能
B.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多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
C.是一种有着较少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
D.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认知技能
A.先慢后快 B.一蹶不振 C.高原现象 D.起伏现象
9.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是
。
A.反馈 B.运动能力 C.技能的指导与示范 D.练习
10.不属于单个技能的训练原则的是
。
A.对于单个技能的练习应采用多次的反复练习
B.只要有可能,技能的练习应以随机的顺序进行
C.进行变换练习的参数变化不要超过一定界线
2、客观因素 ▪ 技能间的相似性 ▪ 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四、迁移的原则
1、开始阶段重视概念和策略性因素的迁移; 2、后期运动模式的获得阶段是学习参数的选择过程; 3、应强调对未来技能的迁移; 4、指出技能间的相似性; 5、应指出技能间的认知因素方面的相似性; 6、使用语言线索来引导迁移的产生; 7、模拟训练对训练程序的迁移可能是有用的; 8、运动技能的迁移量一般很小; 9、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ppt
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可塑性
01
神经元重塑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神经
通路。
02
神经递质变化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会发生变化,以适应新
的运动模式。
03
突触可塑性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部位,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在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化。
04
增强学习算法的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趋势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使 用深度学习算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个性化技能学习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技能学习研究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分析个 人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实现个性化的技能推荐和学习。
多模态学习
随着多模态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技能学习研究正在向多模态学习方向发展,例如通 过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信息来实现更加全面的技能学习。
自动化阶段
学习者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无需意 识控制即可自动执行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现状与热点
研究现状
目前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神经生物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个领 域,研究者们正在探索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机制和影响因素。
研究热点
运动技能学习的可塑性、不同学习阶段的神经机制、运动技能学习的性别差 异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运动技能学习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康复
利用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对神经 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促 进大脑重塑和功能恢复。
运动疗法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运 动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 、平衡感和协调性。
心理康复
通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成功 体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减轻 焦虑和抑郁症状。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姓名:王班级:专硕一班学号:作业:结合自己的运动专项,确定一个关键技术,说明其分类,分析其运动技术的构成及所需要的运动能力,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
一运动技能的概念:1)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通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的注意的一种操作。
2)运动技能是协调运动的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描述如何进行运动的规则,二是因联系与反馈逐步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活动,运动技能不是运动技术和能力而是练习者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即程序化知识的操作状态。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1一维分类系统1)按肌肉参与程度的大小分为大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小肌肉群运动技能(①大肌肉群运动技能运用大肌肉群,而且经常要求全身肌肉的参与。
②当一种技能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时,一般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的运动技能称为小肌肉群运动技能。
)2)按动作开始和结束时的特征分为连续运动技能和分立运动技能(①连续技能指以连续、不间断的一系列动作方式所完成的技能。
②分立运动技能指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动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各环节之间无重复。
)3)按环境背景的稳定性分为开放性运动技能和封闭性运动技能(①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这种技能叫封闭技能。
②当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放技能)2 二维分类系统1)环境背景主要是指技能操作的环境背景,其中涉及了两种特征。
(固定环境背景、运动环境背景)2)动作功能动作功能又分为两种①身体定向:是指身体位置的改变或保持②操纵有些动作技能需要我们改变或保持操纵对象的位置,而另外一些技能则不需要进行操纵。
三能力:个体完成特定技能操作时相对稳定的潜质或特征。
运动能力:专门与运动技能操作相关的能力。
运动能力的分类:1)知觉运动能力(多肢体协调性、控制精确性、反应定向、反应时、手臂动作速度、速度控制、手灵敏性、手指灵敏性、手臂的稳定性、手腕手指速度、瞄准能力)2)身体能力:(静态性力量、动态性力量、爆发力量躯干力量、伸展柔韧性、动态柔韧性、全身协调性、全身平衡能力、耐力)下面从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具体技术来了解运动技能的相关知识。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是指人类在学习和提升运动技能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无论是简单的运动动作还是复杂的运动技巧。
1. 分解练习:将复杂的运动动作或技巧分解成更小、更简单的部分,逐步学习和练习。
通过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
2. 反馈与调整:及时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正和调整。
通过观察、指导或使用技术设备等手段,人们可以发现和纠正自己在运动技能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同一动作或技巧,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连接,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频繁的重复练习可以形成神经路径,使运动变得更加自然和流畅。
4. 上下文相关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必须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中进行。
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会对技能的表现产生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练习和应用所学的运动技能,以提高其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5. 强化学习:通过给予积极的奖励和强化措施,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运动技能。
奖励可以是内在的,如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奖品和称赞。
6. 模仿和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和技巧,可以加速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
通过观察他人的表现,人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动作细节和技巧要领,从而避免犯错和培养正确的动作习惯。
总之,了解和应用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掌握各种运动技能。
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通过遵循这些原理,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达到更好的运动表现。
教育心理课件_运动技能的学习
例如,一个人刚学打字,他的动作是在视觉的严密控制下进行 的。他注视要打的文件和打字机上的每一个键盘,一个字一个字 地按键把字打出来。待打字的技能熟练了,他们就能够摆脱视觉 的控制而熟练地操纵打字机了。所谓盲打,正标志着打字技能的 形成。由此可见,反馈方式的变化,是技能形成的又一重要标志。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任何动作都受情境中的线索(cue)指导。线索可以是能看到、 听到或触到的。有的线索乃是有助于人辨认情境或指引行动的 体内外刺激。指导动作的线索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 线索,即人要进行成功反应所必须注意的线索;第二类是有助 于调节反应的线索;第三类是无关的线索。以棒球游击手的动 作为例,球棒的摆动、球的初始速度,是他要作反应的基本线 索,球的转动和场内条件对初学者没有帮助,而对优秀的运动 员则有助于其0预测球的弹跳,裁判员的位置,人群的喧闹则是 无关线索。在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学习者只能对基本线索发生 反应,他不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自己的错 误。随着练习的增多,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 能运用细微的线索,使动作日趋完善。技能相当熟练时,人能 根据微弱的线索进行动作。这时熟练者头脑里已储存了与特有 的一系列线索有关的信息,当某一线索出现之后,就能进行一 系列的反应。优秀运动员对微弱的线索有敏锐的感知觉。例如, 第31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长谷川信彦,可以通过对方移动时 所产生的风声,地面震动的触觉和对方呼吸的声音来判断对方 移动的位置。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目录目录 (1)第一题作业:谈谈感觉系统与动作的控制 (2)第二题作业:动作技能控制的理论 (4)第三题作业:谈谈动作技能的反馈 (6)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自选三题作业第一题作业:谈谈感觉系统与动作的控制感觉信息对人体运动控制起重要作用,感觉信息提供了个体所处的环境状况和身体状态。
运动的感觉信息主要分为三类:外部感受器提供的是环境中物体运动的信息;本体感觉器提供的是我们自身运动的信息;内部感受器它告诉我们体内器官的状况。
以下我们主要介绍本体感觉与运动控制。
(一)对不同速度动作的控制对动作技能的控制,本体感觉参与的闭环控制模式有两方面功能。
对于快速运动,反馈提供有关动作是否正确的信息。
第二种功能是对正在进行的动作进行控制,这类技能多为慢的连续性技能。
1、连续性较慢动作的控制本体感觉对动作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反馈来进行的,通过闭环系统进行控制。
因此尤其适合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因为这类动作相对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时进行错误信息的分析,也对于分析某些动作过程非常有用。
此外,这一模式最适合于按照某些固定值进行调节的运动。
这类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轨迹追踪任务,它是运动行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
追踪行为有很多不同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模型的主要差异在于系统如何使用反馈以及觉察错误后如何进行校正。
2、快速动作的控制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对每一个刺激的加工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才能产生反应。
即是说,人体收到的每个错误信息都必须在系统中进行识别与加工,只有在所有加工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起作用,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注意。
但要通过闭环模式进行控制,快速动作无法为系统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觉察错误、加工信息和修正错误,从而在动作完成前进行校正。
所以闭环控制模式可能不适合用于解释快速动作技能,虽然这类模式在解释慢速运动时很有效,但对于快速运动的解释则很有限,说明在这两类运动间可能存在着本质差异。
快速动作的校正可能主要是通过来自运动结束的反馈与正确参数的比较,然后进行肢体正确位置的校正,即通过开环进行控制。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在的学习积极性、内隐的认知探究倾向和无意识的学习
潜能。不能只强调有意注意、记忆等意识活动的参与,
却忽视了内隐学习的无意识性。内隐学习的研究表明,
人们完全有能力去把握运动技能中暗含的动作要领及规
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指
导、释疑等方面。学生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
的教学氛围中,必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主动性、积极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1
相关概念
运动技术(motor technique):人们按身体运动的 规律所确立的运动的合理手段。一般可以从运动 任务上理解。跳高技术,扣球技术,射门技术。
运动技能(motor learning):人们在活动中应用知识 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 或心智活动方式。/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某 种动作的能力。
运动技能的保持时间长。外显记忆随着人们年龄 的增长而减退,内隐记忆的能力保持不变。(骑 自行车)
复杂技能的掌握。许多复杂的运动技能操作,如 棒球、排球、足球等,都需要个体不断地学习、 记忆别人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控制、矫正自己 的动作。这些复杂技能不适合外显学习方式,而 内隐学习却能使其潜移默化、融会贯通。 12
动作学习研究进入到一个探索新的独特的理论方 法的充满活力的研究阶段。认知派取代了行为派而 成为动作学习研究的主导力量。加拿大心理学家亚 当斯(J,A.Adallls, 1971)的闭环理论标志着动作技能 研究趋于成熟。
18
动作技能的基本理论
苏密特(Schmidt,1975)的图式理论以及纽威尔和巴 克雷( 1982)的图式层次结构理论进一步完善发展 了图示理论。
前者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目标模式,后者明确了自
运动技巧(motor acrobatic skill):运动技巧是技能 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自动化的技能,技巧动 作的完成在时间上、空间上各方面都已达到高度 熟练自动化的程度,成为最完美的动作表现形式。
运动技能的知识点总结
运动技能的知识点总结运动技能是指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能力,是一种特定的动作技能。
运动技能可以分为基本运动技能和特定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是人们在运动中常见的、熟悉的、基本的、基础性的动作技能,如走路、跑步、跳跃、投掷、接球、传球等。
特定运动技能则是某一种具体的、特定的、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能力,如跳远、游泳、乒乓球、篮球、足球、拳击、武术等。
不同的运动技能有不同的运动要求,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和训练,需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知识和运动技能原理。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运动技能的知识点,包括运动技能的基本原理、运动技能的基本要素、运动技能的学习方法等。
一、运动技能的基本原理1. 运动技能的神经生理基础运动技能是通过神经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而神经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是通过大脑和肌肉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建立起一种熟练的神经肌肉联系,使大脑和肌肉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快速的反应。
因此,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是运动技能的基本原理之一。
2. 运动技能的动作要素运动技能的动作要素包括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协调等。
这些要素是影响运动技能表现的基本因素,不同的运动技能需要不同的动作要素进行支撑。
例如,篮球运动需要较大的爆发力和协调性,而游泳运动需要较好的耐力和柔韧性。
3.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规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渐进性原则。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积累,才能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和掌握程度。
(2)整体性原则。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全面发展各项动作要素,不能片面追求某一项动作要素的提高,要综合发展。
(3)个性化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运动天赋都不尽相同,因此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以上就是运动技能的基本原理,了解这些原理对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动技能的学习
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一节运动技能概述一、运动技能的概念1.运动技能: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具有指向目标,即运动技能都有各自的指向目标;操作具有随意性,不能把反射性动作视为运动技能;需要身体、头或肢体的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和再学习性四个特征。
二、运动技能的组成1.心理过程感知相应的环境特点----- 决定做什么,在哪里及何时做---- 产生有组织的肌肉活动,并实施行动2.操作过程姿势成分-----移动成分----- 操作成分三、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一)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二)动作的联结阶段(分化阶段)(三)协调完善阶段(自动化阶段)四、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和评价(一)运动技能的分类1.开放式和闭锁式的运动技能2.连续性运动技能和非连续性运动技能3.低策略性运动技能和高策略性运动技能4.粗大的运动技能和精细的运动技能(二)运动技能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类为操作结果测量,第二类为操作过程测量。
第二节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与过程一、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自学)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1.练习与练习曲线练习是指掌握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操作过程。
练习曲线是一种表示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岁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一般正常条件下的运动项目学习的初期)(2)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一般这类技术跟个体过去的环境、经验和方法相差比较远,如游泳,滑雪,滑冰,飞行伞,攀岩等)(3)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练习的进步幅度成比例的增长,这类现象一般比较少见)(4)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5)高原现象个体的成绩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一般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容易出现高原现象,产生高原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旧策略不适应技能操作水平的近一步提高时;②身体素质不适应技能操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时;③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时;(二)反馈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因素一、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一)经验与成熟度(二)智力(三)个性(四)运动能力二、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一)技能的指导与示范(二)练习(三)反馈课堂小结:第四节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一、言语指导与示范(一)言语指导1.指导与注意(二)示范二、练习(一)练习时间的分配1.集中练习和间时练习2.单纯重复与尝试回忆的练习3.及时反馈的练习4.整体练习与局部练习(二)练习动作的分配1.连续性技能一般多采用分解,重点练习2.不连续性技能整体,对于速度较慢的,各部分之间影响较小的连续性动作,使用分解训练比较有效;但对于短时间速度较快的动作,由于动作间的关联性较高,因此应多采用整体训练。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1)汇总
运动技能的分类
以动作任务的组织方式分类 (1):独立单个技能 (2):组合连贯技能 (3):周期性连续技能
动作技能的分类
动作技能的三种成分
人的三种能力
:一般智力含认知定向能 力和记忆加工能力。
知觉速度能力主要是解决 复杂性渐增问题的敏感性 有关的能力和解决信息加 工速度的能力。
运动能力主要是与动作速 度和准确性有关的能力。
相互关系及动作技能的涵义
动作技术是客观的,外在的, 是手段或表现形式。运动技能 则是通过技术加以表现的。运 动技巧是运动技能发展到高级 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的 运动技能,是运动技术最完美 地表现形式。
运动技on):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 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它是活 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激发。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体的 行为特征。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 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 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动作技能,它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存在着协同 效应.
内在关系明显的材料更适宜外显 学习,而内在关系不明显的材料更 适宜内隐学习.
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 作用达到最佳状态,针对学习材 料的难易程度,突出不同的学习 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复杂任 务时先应具备一个内隐知识基础, 然后再试图建立外显的任务模型。 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内隐学 习及其与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起 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ppt课件
经验和技能水平对控制效果有重要影响,经验丰富、技能水平高的 个体能够更准确、稳定地控制动作。
04 运动技能学习的实践应用
训练计划与实施
制定明确的训练计划
01
根据学习目标和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
容、时间安排和训练强度等。
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
02
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如重复练习、变换练习、模拟比赛等,以
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个体差异
03
根据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能状况等,调整训练计划和
实施方
02
03
评估标准明确
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以 便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及时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 学习者反馈,指出其优点 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记录与跟踪
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 进步情况,以便对学习效 果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
技能迁移与应用
促进技能迁移
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和实践 活动,促进学习者在不同 情境下灵活运用所学技能。
提高应用能力
强调技能在实际生活和工 作中的应用,以提高学习 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 解决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学习者在应用所学技 能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探索新的应用方式和技巧。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机制
深入研究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生理机制,探索大脑与运动行为的 关联。
运动技能学习的跨领域研究
加强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在运动技能学习研究中的 应用,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运动技能控制的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化的运动技能控制 系统,提高运动技能控制的精度和效率。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1)
一般动作程序理论
固有特征:相对时间、相对力量、各部分的顺序
和次序。(固定相对时间可以被看成一类动作区 别其他动作的特有“指纹”) 参数:随技能表现变化而变化的一般动作程序的 特征。完成某一技能时,必须附加在一般动作程 序的固有特征之中。 可变参数:一个快速工作的速度(快速踢球和慢 速踢球);动作幅度(写一大字和写一小字); 动作的力量(投网球入筐和投篮球入筐);动作 的轨迹(跳过一块砖和跳过一个栏架)。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假定有两种储存系统:再现图式和再认图式。再 现图式由反映最初条件、动作参数、反应结果等几方面之 间关系的储存信息所构成,这与亚当斯的知觉痕迹类似。 再认图式是在对给定的初始条件、情景结果和感觉序列等 已经经验过的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有了相应的动作的经 验后,按照这一图式,学习者能够预期任何给定动作结果 的感觉序列,起到控制反应动作的作用,这与亚当斯的记 忆痕迹相似。由此可见,图式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闭环 理论的修订和发展。这不仅能够解释当前研究材料中的一 些疑问,而且也能解释许多传统的研究结论。该理论的出 现表明,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从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行为主义 传统中分离出来,转而向认知理论靠近。
运动技能学原理
周家颖
相关概念
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它是活 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激发。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体的 行为特征。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 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 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动作技能,它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隐学习的主要优势
员必须根据对手的技术和环境 的变化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 运动员在应激条件下的技能不 仅表明其水平的高低,还往往 决定着他们的成败。在把生手 练成行家的过程中,把外显学 习降低到最低效限度,练习者 就会较少地出现压力情境下的 技术中断情况。这是因为内隐 学习比外显学习抗干扰能力强。 (情急中的射门)
(完整版)运动技能学习原理(2)
动作技能学习
技能学习的阶段 认知阶段 联系阶段 自动阶段
动作技能学习
学习进展的评价 ★动作表现的有效测定方法 结果测量:动作成绩 过程测量:动作质量 ★动作技能学习进展的特征与评价 动作概念的理解;动作控制与协调性;肌肉的活动方式; 动作的实效性;注意的熟练性;动作错误的发现和纠正 ★确定评价的时间(从实际出发确定时间;任何一种科 学研究,必有变量;任何一种变量。必须测量,任何一种 测量,必定质量评价,对质量的评价必涉及测量的信度和 效度)
学习迁移
正迁移的评价实验
实验组-①练习技能A → 操作技能B
A背景操作技能A → 在B背景下操 作技能
A
控制组-没有练习
→ 操作技能B
没有练习 能A
在B背景下操 作技
如果实验组得分大于控制组,证明正迁移作用明显。
迁移百分数=实验组-控制组/实验组+控制组 ×100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情景与技能之间的相似性。一种假设认为:学习 迁移的发生是由于技能的构成或技能的操作情景 是相似的。另一种假设认为:学习的迁移是由于 技能要求的学习程序在数量和类型上相似。
群组练习与随机练习的应用
结合动作学习的不同阶段特点应用群组和 随机练习 (球类练习尤为突出)
加大相邻动作练习间的差别有利于提高动 作学习效果
(如投掷一组练习中投掷不同形状和重量的 器械;随机练习出现错误很正常,动作进 展较缓慢,但有利于在不同目标情景下做 出更高的动作质量)
相同动作任务学习的练习结构
动作技能学习
创造适宜的动作学习氛围(熟悉学生;引 导注意点;控制唤醒水平;安排合理的练 习时间和间隔时间)
动作技能指导方法(讲解;示范;引导 (动作学习初期,动作学习有危险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第一题作业:谈谈感觉系统与动作的控制 (2)第二题作业:动作技能控制的理论 (4)第三题作业:谈谈动作技能的反馈 (6)运动技能学习原理自选三题作业第一题作业:谈谈感觉系统与动作的控制感觉信息对人体运动控制起重要作用,感觉信息提供了个体所处的环境状况和身体状态。
运动的感觉信息主要分为三类:外部感受器提供的是环境中物体运动的信息;本体感觉器提供的是我们自身运动的信息;内部感受器它告诉我们体内器官的状况。
以下我们主要介绍本体感觉与运动控制。
(一)对不同速度动作的控制对动作技能的控制,本体感觉参与的闭环控制模式有两方面功能。
对于快速运动,反馈提供有关动作是否正确的信息。
第二种功能是对正在进行的动作进行控制,这类技能多为慢的连续性技能。
1、连续性较慢动作的控制本体感觉对动作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反馈来进行的,通过闭环系统进行控制。
因此尤其适合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因为这类动作相对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在操作过程中时进行错误信息的分析,也对于分析某些动作过程非常有用。
此外,这一模式最适合于按照某些固定值进行调节的运动。
这类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轨迹追踪任务,它是运动行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
追踪行为有很多不同的数学和物理模型,模型的主要差异在于系统如何使用反馈以及觉察错误后如何进行校正。
2、快速动作的控制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对每一个刺激的加工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才能产生反应。
即是说,人体收到的每个错误信息都必须在系统中进行识别与加工,只有在所有加工过程完成后才能进行起作用,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注意。
但要通过闭环模式进行控制,快速动作无法为系统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觉察错误、加工信息和修正错误,从而在动作完成前进行校正。
所以闭环控制模式可能不适合用于解释快速动作技能,虽然这类模式在解释慢速运动时很有效,但对于快速运动的解释则很有限,说明在这两类运动间可能存在着本质差异。
快速动作的校正可能主要是通过来自运动结束的反馈与正确参数的比较,然后进行肢体正确位置的校正,即通过开环进行控制。
从开环控制的观点看,所有按计划启动和实施动作所需的信息均包含在传送到效应器的初始指令中,指令发出就没有时间校正了,动作的完成好似被“抛”出,动作正确与否只有等到结束后,根据动作操作的记忆痕迹与标准参数的比较,校正只能在下一次动作中进行了。
例如,高尔夫球的击球练习就是典型的开环控制,动作持续时间短,动作一旦启动基本上无法进行修正,每一次练习都是为下一次校正做准备。
(二)本体感觉的反射性控制前面讨论了通过意识性信息加工机制进行动作修正的控制模式。
但是,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还可以在几乎不需要消耗注意的情况下进行自身的闭环控制。
现在已经清楚,人体对动作技能的控制有四种不同的反应:单突触反射(30-50ms)、长环反射(50-80ms)、触发反应(80-200ms)和自主反应(120ms以上),下面将讨论自主动作控制过程中的无意识调节机制。
(三)意识性与反射性调节除了速度快,反射性调节似乎不象其它校正那样需要注意的参与。
Heny(1953)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要求被试必须对作用于手柄上的力进行反应。
被试(朦住双眼)站着用手推一个连接在机械装置上的手柄,这个机械装置可以使手柄的位置不断变化。
实验的设计原理是:如果被试不按住手柄,手柄就会向前或向后不固定地摆动。
机械与手柄间安置一根弹簧,这样被试可以随时调节力量,将手柄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Heny设计了三种条件。
第一种,要求被试在手柄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施加在手柄上的压力不变,即当手柄反弹向被试时,被试的正确反应是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压力不变。
第二种情境,要求被试在压力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尽量通过手柄来补偿压力的变化,从而使手柄保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位置。
第三种情境主要用于评价被试对变化的意识性知觉,要求被试尽量保持手臂的稳定性(施力手),当仪器发出的压力发生变化时,用另只手报告出变化。
在测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压力变化是不同的,这样Heny可以获得要达到意识性知觉变化所需的变化量。
结果发现,引起警觉所需的力量阈值显著受到被试的操作方式的影响。
当要求被试报告出觉察到力量变化时,需要0.559dyne的力(第三种);而当要求被试保持压力不变时,变化的力只需0.296dyne即可成功觉察,并且可以通过肌肉系统进行相应的调节反应,显然,被试意识到的压力变化的阈值要大得多;但更意外的是,在控制手柄不动的过程中,被试可以对0.029dyne的力量变化进行反应调节。
因此,在保持手柄位置不随系统而变化方面,运动系统的觉察能力要比意识到力量变化强得多。
在保持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尤其是在保持位置不变的条件下,运动系统对力量变化的阈值要比意识性反应要小得多。
显然,这些调节是在无意识条件下进行的。
Heny(1953)的研究揭示了运动控制的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人体对突然发生动作变化的修正要远比我们先前估计的200ms要快,校正的延迟时间可短至30-80ms,说明某些校正动作并不需要经过信息加工,因为加工过程消时远比这长。
第二,在人体对保持姿势和保持压力的调节方面,被试能够对我们意识不到的很小的变化进行调节反应,并且从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反应过程并没有经历依次的信息加工,说明这些校正方式主要是通过反射机制完成的,而不涉及到信息的加工过程。
第二题作业:动作技能控制的理论动作技能的控制理论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种理论。
(一)动作程序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中心控制,其核心是动作程序,它是一种以记忆为基础的结构,控制并协调运动。
很多其它一些理论观点都可从不同层面通过动作程序进行解释。
1、施密特的一般动作程序一般动作程序控制的是一类动作,而不是一种特定运动或序列。
一类动作具有共同而独特的特征,即固有特征,它们是一般动作程序的“标记”,构成了记忆储存的基础。
这些运动相关特征在动作变化时保持不变。
执行者为了能够产生与操作情景要求相适应的特定动作,必须从记忆中提取适宜的程序,再附加特定的运动参数。
动作程序:一种记忆表征,储存着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信息。
一般动作程序:具有一般固有特征的一类动作的记忆表征,控制这类动作的操作。
固有特征:限定一般动作程序的一类独特的特征,不随所要完成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参数:随技能操作的变化而改变的一般动作程序的特征;执行者为适应环境的特殊要求,必须在一般动作程序中加入这些参数。
2、施密特的图式理论施密特的图式理论是关于一般动作程序怎样执行以控制协调运动的一种解释理论。
图式是指一种或一套规则,为做决定提供了基础。
它的形成过程是,从相关经验中提取重要的信息片段,并将其组成一类规则。
图式(Schena):一套为制定决策提供基础的规则。
在施密特的图式理论中,由抽象的表征规则来管理运动。
施密特应用“动作图式”这个概念说明技能学习和控制过程中的两个控制成分(这两个成分的特征都以抽象的规则为基础):第一是一般动作程序,正如前边说的,是用来控制各类动作基本特征的控制机制,如投掷、踢、走和跑;第二个部分是动作反应图式,它的作用是提供在特定情景下管理动作的特定规则,也就是说,动作反应图式为一般动作程序提供参数。
图式理论为人们如何很好地适应新情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人们可以成功地完成一项以前从未操作过的技能。
(二)动力模式理论与以动作程序为基础的动作控制理论明显不同的是动力模式理论。
这种理论观点的基础是多学科性的,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及数学。
这种理论,将人类的运动控制当作一种复杂的系统,其行为方式与那些复杂生物或物理的系统相似。
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人类动作控制是从非线性的动力学观点的角度来理解的。
这就意味着,行为在时间上的改变不是持续的、线性的过程,而是突然发生变化的。
1、运动行为中的非线性变化凯尔索(Kelso)及其同事们的一系列实验为研究运动的科学家们指出,在人类协调运动中,变量水平的改变可以导致非线性的行为改变。
在下图,说明这些实验中所使用的任务。
被试以特定速度异相位(有时称为反相位)移动他们的右和左食指。
这意味着,右指和左指的肌肉群同时以相反的方式来控制动作:当右指向右动时,左指向左动。
定量地讲,每个手指与其相对手指在整个运动周期中始终相差180度。
被试按实验者控制的节拍器给出的速度,逐渐加快他们手指的运动速度。
结果显示,在某一特定速度时,手指自发地移动到一种同相位协调的状态,两个手指同时做同一方向运动(即两者在0度或360度做同相位运动)。
从稳定的异相位向同相位状态的过渡期间,发生了到同相位协调状态的转变,正如你在右图中所看到的一样,这种过渡是异相位和同相位手指运动都存在的混合时期。
在较低的速度时,只有异相位运动;在较快的速度时,只有同相位运动发生。
这样,运动速度的线性增加,导致运动基本模式的非线性变化。
动力模式理论:描述和解释协调运动控制的一种方法,强调了环境信息的作用以及躯干、肢体的动态特征,也称为动力系统理论。
非线性行为:对某种特定变量值稳定的线性增加所产生的一种突然的行为反应的非线性变化(例如,以一定量增加水管中的水流速度,水就会由平稳的流动变成湍流;以一定量增加速度,步态就会由走变成跑。
)从协调模式的观点看,这些实验证明在某一特定的变量变化时,不同的协调模式可以自发地转变。
在凯尔索实验所应用的手指运动任务实例中,异相位和同相位手指运动间的关系就是稳定的协调模式。
这些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他们做了初始的关于协调运动转变的探索,而没有用某种机制,如动作程序来说明这种转变。
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某一变量,可以引起协调模式自发转变,速度的增加即可实现从走到跑的协调模式的转变。
学习一种新技能,内在协调动作结构可能会使动作在开始时不协调,但随着练习的持续,个体就会形成新的协调结构,从而可以顺利完成技能。
例如,当发球时,一阵风使球偏离了它的预计路径,网球运动员就会很快很容易地调整动作,以便成功地发球。
同样,如果一个人在慢跑,前面遇到一个障碍物,其会迅速且轻松地调整步态模式,以越过障碍,并且基本保持慢跑的协调模式。
第三题作业:谈谈动作技能的反馈运动技能学习的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运动能力、技能的难易度、学习动机、反馈信息的有无等。
其中,反馈信息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能提供有关表现的信息,可以修正错误,并且能引起继续追求达到表现目标的动机。
而且,追加反馈信息会影响运动技能进步的速度和学习者最后到达的表现程度。
(一) KP频率与运动技能学习绩效给学习者提供其自己动作图式的信息来进行反馈称作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范围可以从教练或老师对操作的不经意的评论到由计算机模拟器产生的复杂反馈,传递给进行在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习者,比较常用的方式的录像反馈、运动学反馈、生物学反馈、运动学反馈和动力学反馈等。